第一篇:浅说音乐教学中学生道德的培养
浅说音乐教学中学生道德的培养
岔河小学
郑成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善心,化民众于无形,使夫妇义、父子亲、上下仁、邻友睦、四海之内合敬同爱;这就是和谐社会,也正应了胡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坏音乐可使人心躁动不安,祸乱一方,所以古来音乐分有:治世之音、乱世之音、政和之音、亡国之音、民困之音等等。现今社会音乐种类繁多,人们听之不便,害人害己实在可悲。“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性情为何变得不善呢?道德最关键,音乐来自自然,感于物、生于心,成于文。“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顺从自然规律;古书曰: [正音]足以应天地而召祥和,如慈祥的父母,覆育万物;[正乐]使天地顺、四时当、五谷昌、疾疫不作、妖孽不祸;[正声]感人畅气,达情合义,君子听之增其好善,小人闻之思过改迁。好品德应该从小奠定,好音乐应该从小接触,正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先入为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呢?
一、增强道德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道德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道德方面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治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古代孔子教学就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在第二,所以音乐是提升道德的被称为“礼乐”。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要以乐辅德。例如教唱《小乌鸦》时,要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鸦有反哺之义”;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教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劳动最光荣》等要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教唱《游子吟》、《长歌行》时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懂得什么是好的该做,什么是不好的不该做;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在每次音乐课中都能提高道德水平。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治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三、寓道德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道德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四、课余音乐要与“正音、经典”为主
在校园中播放音乐,要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安定;所谓“宁静致远”,学习需要心平气和才能吸收知识,就像海绵一样。不可以播放浮躁的音乐,像现在的流行音乐、成人化的庸俗音乐等;这会使学生情绪激动,多动、不守规矩,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业。校园歌曲中有很多经典歌曲如《好一个乖宝宝》《跪羊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恩的心》、《新学堂歌》等等,要经常播放,每时每刻都能震撼心灵,懂得孝顺、懂得感恩,在学校能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做好子女;这就是道德的上升,难道不好吗?所谓“一利耳根永为道种”,何况长时熏修。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唱一唱歌,玩一玩游戏就行了;这怎么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凡长期经过道德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 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音乐又是随时陪伴我们成长的伴侣,我们不能让伴侣害我们一生而不自知。因此,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治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路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让我们为孩子的未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共创美好、和谐、繁荣的明天而努力。
主要内容: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善心,化民众于无形,使夫妇义、父子亲、上下仁、邻友睦、四海之内合敬同爱;这就是和谐社会,也正应了胡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坏音乐可使人心躁动不安,祸乱一方,所以古来音乐分有:治世之音、乱世之音、政和之音、亡国之音、民困之音等等。现今社会音乐种类繁多,人们听之不便,害人害己实在可悲。“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性情为何变得不善呢?道德最关键,音乐来自自然,感于物、生于心,成于文。“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顺从自然规律;好品德应该从小奠定,好音乐应该从小接触,正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先入为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呢?
一、增强道德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治性
三、寓道德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四、课余音乐要与“正音、经典”为主
关键字:
音乐教学
学生
道德
培养
浅说音乐教学中学生道德的培养
岔河中心小学
郑成
2009年7月14日
第二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刨造意识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多可创造的因素,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给学生的创造提供机会和可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综合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有益于学生改变人格的单向发展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多元化。
1、把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学对应将它与其他姊妹艺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唱歌曲《河边对口曲》时,我听到有一个同学唱“痛心事,莫提起”竟然不安歌词唱,而换成口头方言在唱,这在以前肯定是至少要骂该同学油腔滑调不好好唱,但这次我没有这样做。反而暗暗为之高兴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所以后半节课我索性以此学生的启示让全班同学进行即兴创作:“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活动,内容是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唱《河边对口曲》,可以用各地方言唱歌词,或者干脆改编歌词,讲述改革开放后老乡在外地或国外碰在一起,异常激动,相互叙述生活和生意上的事,并下定决心要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奋斗。要求五人一组,看哪一组形式新,内容好又表演出色。”宣布一结束,教室里就形成了东一团西一簇,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组拍着手有说有唱、有的组改成了相声、更有的组改编了歌词,如‘痛心事’句改成了‘开心事,你快听,去年赚了八十八万多’。班上一下子涌现出了许多作家、诗人、相声演员、歌唱家等,2、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
音乐学科在教材编排上不是她的讲授有关音乐的东西,它涵盖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音乐与美术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
二、利用课堂创编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做音乐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编游戏,培养其创造意识。游戏耍注重与音乐相结合。在游戏中,教师应多考虑怎样与学生建立一种默契,顺着学生的创造思路走。这样,师生的身心均得到舒展。
2、做简易乐器。农村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资金买乐器,教师自制乐器屡见不鲜,如果让学生动手,他们会很乐意接受 用竹筒做双响筒,用牛皮筋绑住金属片做竖琴,用塑料皮蒙住竹筒做鼓,用钢筋弯曲起来做三角铁……通过这种教学,说不定以后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新乐器的发明者。
3、打节奏。单声部、双声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有趣、有味,学生很有激情。除了用手拍,还可以敲桌子、跺脚,更允许采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多形成的节奏训练,对学生音乐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创动作。音乐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由地手舞足蹈,对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同样的“小鸟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动作,这说明学生在创造思维与意识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千万不能整齐划一。
三、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音乐形象就是通过音响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快乐表现的情景。《二泉映月》是一崔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强烈的震撼。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往往请同学们把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绿色、蓝色、黄色、红色等等,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黑色,并且他能讲述黑色能表示出在祖国的田野上埋藏着很多的石油、煤矿……。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应该允许的。
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比如在四个小节的节奏练习中,按一般规律,应把时值较长的音符放在最后,以取得节奏连接的终止感。而偏有个别学生不这样连接,但却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师生共同分析,指出他这种连接,由于二、四小节的节奏相同,也有终止感,颇有特点,并通过同学们手拍节奏,鼓励大家大胆思维。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晓燕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讲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新的时代需要大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探索精神,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并使其获得发展。
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的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中进行。
要将上述理念具体贯彻到教学中去,通过实践我发现,按以下几点实施教学,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诱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一个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时,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创造的兴趣.第二,要实行激励制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排除畏惧、缺乏自信等阻滞创造力发挥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新奇、别出心裁的设想要及时的称赞和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持欣赏的态度、忍耐的态度。要知道,我们翘起的大拇指和啧啧的称赞,就能保护孩子最初的点滴的创造,使孩子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获取继续创造的勇气。例如:我在音乐课中,经常让学生创作旋律片段,学生对音乐的想法和对音乐的再创造简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不是很好,学生们创造出来的旋律也不是很通顺,但是,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你真行、太好了、非常棒、你是小作曲家等等。学生对自己很不成熟的作品有了一种成就感,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自由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越少,学生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的也就越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六个解放”,既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通过这些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拓展。例如:我在教授欣赏课时,不给学生讲解任何与欣赏曲目有关的创作背景内容、作者的创作意想、曲目的表现、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对乐曲的了解空白的情况下来欣赏音乐,学生会说出很多老师意想不到的对乐曲的理解和看法,如果老师把作者的意图、时代的背景提前告诉学生,那会控制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想象,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框架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时空。首先是教材问题,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的可创造性部分,还可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补充一些具备可创造余地的教材,以次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去学习、创造。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积极探究创造的能力,合理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教师要善用延迟判断。所谓延迟判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创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所走的弯路不急于下结论,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谬误,发现真知,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时机,使孩子自主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第二,在评价中,要避免迷信权威的做法,允许孩子存在不同意见,允许孩子同教师争辩。当然,争辩不能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师生双方的互相尊重。
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研究表明,认同新知如果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的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被引起兴趣而被吸收的,而创造是要有一定的范型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中,教师适时的为学生提供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范型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而使自主学习、探究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解决好音乐教学中的观念问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问题,就能为新世纪造就能发明、能创造、能自主学习、对新生事物有积极探究能力和热情的人才,而这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又可使他们收益一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最高目标,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实验中学
王喜凤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广泛,其中主要涵盖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大模块。虽然各模块的教育作用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鉴于“音乐鉴赏”在增进学生基本音乐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一、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鉴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目标。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更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培养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学习情怀。音乐鉴赏学习是中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鉴定和赏析,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从受到欣赏再到鉴赏是从初浅到深层、感性到理性、被动到主动的一个变化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形成更深刻、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
有必要强调一下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的差别,以更好的在教学中将音乐鉴赏课上的更加生动、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欣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并领略其中的趣味。而音乐鉴赏是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鉴赏与欣赏相比意义更深一层次,不仅是感受、鉴赏的概括,更增加了鉴别精神和创造性。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人们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反思与评价艺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养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接受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一定思想境界。高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便重点强调学生在音乐中宣泄消极因素、提高积极因素,从而使自身的情操得到加强、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就如不同的音乐欣赏下给人不同的心境一样。抒情优美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可以缓解神经、让人愉悦;深情柔和的音乐,如巴乌独奏《渔歌》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欢快雄壮的乐曲如《拉德斯基进行曲》则可以振奋精神。总之,品味优秀的音乐作品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趣味。
2.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中学音乐教育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音乐教学应“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在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应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水平。而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来完成的。音乐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被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所陶醉,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从而净化心灵,形成一种道德美。通过在音乐鉴赏中所感受的音乐艺术意象的感染力、震撼力,而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
3.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其他科目所没有的独特特点,其旋律、节奏、调式等对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美的旋律、悦耳的和声,对人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冲击,在感情的体验中,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也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和幻想,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引起诸多创造灵感。音乐鉴赏启迪学生敢于想象和创造,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音乐鉴赏中受到教育。
三、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为核心,但在鉴赏课的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的专门性学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全面教育方式。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音乐这门艺术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美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独立音乐感受与见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善于观察学生在学校音乐鉴赏中的每一个表现,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多多发表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只有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身的体验。
2.重塑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塑造对于成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资助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它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
3.开展探究式教学、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感受美的体验,比如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教师精心设计提问问题是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过程。教师的提问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在提问中散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同时,良好情境的创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激情。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音乐体验情感,使他们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情感考验。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同时,高中音乐教师在鉴赏的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浅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实 验 中王
学 音 乐 组
喜
凤
第五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气质的培养
浅议中学生歌唱气质的培养
一个人的气质是内部修养,外在的行为谈吐~ 待人接物~用培养气质来使自己变美的女子,比如用服装和打扮。在字典当中,对气质的解释是这样的:气质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也指一个人的风格特点。这主要是指不同的人在生活中以气质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特定到歌唱气质,应该是一个歌唱者在歌唱中表现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特点。比如: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一提起某人的名字,其歌唱形象、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便立刻在我们大脑中浮现。这就是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气质在观众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歌唱气质的形成是一个歌唱者成熟的表现。而歌唱气质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或唱几首歌就能练就的,它是歌唱者在长期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实践中经过摸索、千锤百炼而逐步形成的个人演唱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歌唱气质
1.通过对歌唱语言的把握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
声乐中的语言是音乐化的歌唱语言。它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音乐化,使之富于音乐旋律节奏感与歌唱性。首先,歌词作为人类书面语言的一种,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以语言塑造形象,叙述一段故事或表现某种情感。其次,从形式上看:歌唱语言具有极高的凝练美和准确性。受人声嗓音本身和听众听觉承受能力的制约,在一定的时间容量内,歌词不能像诗歌一样根据内容或抒情的需要着意铺陈。而且,声乐曲式的时间容量也是有所限制的。因此,歌唱语言不得不凝练它的语言表现: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最准确的词句完美地表达思想情感。再者,从语言格式上看,歌唱语言具有极强的节奏和韵律性。歌唱语言是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由创作者精心设计和创作的具有特定思想内容、语言规律和音乐风格的语言,富含音乐的因素,又富有歌唱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歌唱语言的音乐特点,要求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准确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来描述人物的形象。比如,描述我们当代生活的歌词内容和情感一般容易理解,而中外古典歌曲、传统的中国古典戏曲和中外歌剧,不仅离我们的时代较远,更有文化审美上的差异。如果不理解词意,不掌握戏剧情节的来龙去脉,就只能按照字音与旋律的变化漫无目的地唱,使听众不知所云。另外,在分析歌词时,不能只停留在歌词的表面意思上,而应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深入挖掘其潜在意义,并进行分析、感受和表现,以便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把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糅入到对歌词的理解中,确定歌曲的演唱基调,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这也是形成歌唱气质必不可少的因素。
2.通过对音乐的演绎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靠语言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人类的语言不仅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用以表达丰富情感的载体,即人类的日常语言具有一定的生活语调。生活语调主要通过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来表达人的思想,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生活语调的抑扬顿挫是歌唱语调的基本来源。由歌唱语调形成的歌唱旋律具有造型性、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为准确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服务的。歌唱气质的形成,要求投入大量的心思去挖掘音乐中的美,要让学生多朗诵歌词,体会歌词的抑扬顿挫和平仄关系中蕴含的声调美。声调美是声乐旋律的造型基础。声调美再加上音乐的音高、节奏、调式、和声等手法创造出鲜活的音乐形象,达到声乐旋律的造型目的。而同样的声乐旋律,具有不同歌唱气质的歌唱家演唱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美之作。既描写了大自然的雪景,又把雪比作具有洁白纯净的心灵、滋润万物成长的春的使者,给雪花赋予了活的生命。歌唱家殷秀梅和彭丽媛都曾经演唱过这首歌,然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和审美享受是截然不同的:彭丽媛声音明亮,演唱情真意切,听者像被春雨滋润,给人奋发向上的感觉;而殷秀梅声音宽厚,演唱极富深度,唱出了雪花让大地回春,用自己的生命滋润整个大地的献身精神,既有雪花的温柔又有雪花的皓气,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这就是不同的歌唱气质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给听众截然不同的艺术享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歌唱音乐的基础上,合理演绎声乐旋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歌唱气质。
3.通过提高对歌唱职业的认识和艺术审美水平形成独特的歌唱气质
歌唱表演是要讲究个性和气质的。歌唱个性和歌唱气质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歌唱事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个称职的歌唱者是以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充满激情的演唱来表现不同艺术作品的美,通过演唱传递给听众,获得美的享受,受到启迪。因此,要使观众最大程度地获得艺术享受的满足感,歌唱者不能把作品唱得平淡无味、毫无生机。我们对某位歌唱家留下美好印象,除了他有漂亮的声音和动情的演唱外,他们在舞台上的歌唱形象也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久而久之,他的歌唱形象固定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歌唱气质。不同的歌唱气质把不同的美传染给了观众,体现了歌唱者典型的、稳定的个性特点。音乐教学中教师接触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大胆活泼,情绪变化强烈,有的虽然不好动,但情绪和情感发生变化快,且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两种性格都比较适合歌唱专业。而有的学生心理活动迟缓,缺乏歌唱激情,见人羞怯,这种性格不符合歌唱者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循循善诱,使学生逐渐改变这种心理,走上正常的歌唱道路。让学生形成良好歌唱气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艺术审美水平。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而每部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及情感反应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个性。这种审美个性决定着歌曲演唱处理的个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歌唱气质。因此,要求学生提高审美水平,使自己的嗓音条件和作品选用尽量达到统一。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和歌曲作者的精神气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