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里障碍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里障碍
摘要:在现代生活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很多学生丢掉了良好的心里素质,遇到困难就退缩。在学习中,尤其在物理学习中显得更为普遍,厌学、不学、逃学比比皆是,这需要老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
关键词: 正面引导 树立信心 实验
学习气氛
提问和表扬
古语云: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一听物理课就打瞌睡,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认认真真的听,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还有的同学根本就是人在心不在,究其原因有如下:
1、对物理不敢兴趣2学习没有目标,得过且过。3物理科的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物理规律很难理解,心里有着严重的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习。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基础不好的学生放弃不学,而基础好的学生则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似懂非懂、独立做作业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里障碍。
一、正面引导学生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正面引导学生不要有畏难的情绪。平时课堂中我们要多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也如此。如果学习中一碰到困难就后退,这样不仅是懦夫,必定将来也会一事无成;反之如果我们勇敢的去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难点,不但困难会迎刃而解,而且还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的素质。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才会有希望。以后的世界要靠科技来振兴我们的国家,而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物理。所以学好物理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与菲律宾的黄岩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发展科技。清朝末年由于我国的科技较落后,我们的国家被列强欺负着,血的教训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一清二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难点我们就不学了。这些难点一旦被我们攻克了,你一定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你就再也不会有畏难的心里障碍了。
二、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
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就可以使学生克服很大程度畏难的心里障碍。自信心就像催化剂,它能够将人心里潜藏的能力激发出来,并且能够将人的各部分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学习物理就得心应手。在我教初二物理速度单位换算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死记硬背千米每小时化米每秒除以3.6,米每秒化千米每小时乘以3.6,刚学的时候还可以记得清楚,过不了几天,马上就忘了。学生于是产生一种这样的情绪,我明明学懂了,总么现在完全不对,这物理确实太难学了,久而久之畏难的心里障碍就形成了。我看到此情此景首先想到死记硬背物理公式是学习物理的大忌,就首先告诫学生学习物理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就非常简单。使他们重新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我在教学时就叫学生观察速度单位是由哪几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而成,要注意观察上面的单位要不要化应该怎么化,下面的单位要不要化应该怎么化,化单位前先把系数照写,然后要化就化不化的就直接把它的单位照写,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其他速度单位的换算,还可以对以后其他的组合的换算的学习大有益处。这样的话,学生在以后的单位换算中既轻松又能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
三、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畏难的心里障碍 “兴趣是最好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从不愿意学习到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有了一种成就感,这么难学的一科都我都能够学好,就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的心里障碍。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因此只要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任何学生都会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物理实验要以材料最简单,现象最明显,实验最容易成功为最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物理现象,还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以加深印象,同时还能节约时间。老师们都知道在教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时候,单调枯燥。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何改变重力或者浮力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的。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创设了一些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拿出一杯清水和一个生鸡蛋,把鸡蛋轻轻地放在清水中,鸡蛋慢慢地下沉了。我要学生分析鸡蛋为什么会下沉?学生能够很快地分析出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然后我跟学生说“大家仔细看老师给你们玩一个魔术。”我一边在清水中加盐,一边轻轻地搅拌清水,过了一会鸡蛋浮起来了,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光。于是我又问“鸡蛋为什么浮起来呢?”学生们都大声地说“老师您在水中加了盐,使水的密度变大了浮力变大了,而重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鸡蛋浮起来了。”通过这个小实验同学们知道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浮力使物体上浮。又如:我拿出了一个盛了水的水槽,然后拿出俩个一模一样的空牙膏盒,接着我把其中的一个卷成团,把它们两同时放进水中,卷成团的牙膏盒沉在水底,另一个却能漂浮在水面上。学生一对比就可以知道两个牙膏盒它们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浮力不同,而重力又相等,前者的重力大于浮力下沉,后者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通过这两个生活中简单的实验既可以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又能够明白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样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温习旧的知识。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认识学物理并不难,既快乐又轻松,就再也不会有畏难的心里障碍了。
四、轻松的课堂气氛、适当地提问和表扬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
有的老师上课时一本正经的板着脸只知道一味的讲知识点,严肃的要命,学生一看到他全身就鸡皮疙瘩,哪里还有心情来进行学习。总想着今天不要挨老师的批评就好,开小差哪还会管你老师上课时讲了什么知识。作为老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是学习气氛,使学生很快乐地上课认真的听课,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我上课前总会通过互联网去查阅这一节会涉及到哪些有趣的故事成语典故,又有哪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些知识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我在讲阿基米德原理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我在讲速度计算的问题时,我就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要计算平均速度不仅要比较路程还有比较时间,只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的大小才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我在教学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气氛大多数同学还是愿意学习物理,也就不会再物理真的非常难学,也不会有畏难的心里障碍了。
上课时适当地提问和表扬学生也可以使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有的老师上课时只知道一味的讲课,从不或者很少提问,即使提问也只是问那些优等生,根本就不管困难生,这样的话困难生就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学物理了。其实上课时,老师也可以提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答题,他们答对的老师表扬一下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有动力,即使答不对也要安慰一下让他们以后更加努力,这样的话他们认为老师一点也不偏心,也重视他们,他们也愿意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围绕着老师转,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的心里障碍。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密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之外,更要注重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物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多做物理实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一定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的心里障碍,取得较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第二篇: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体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有很多的体操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因而学生在练习体操时,往往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那么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1、准备活动要充分
上课开始时教师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为体操教学要求全身的协调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对身体各个关节进行充分的活动,对各肌肉充分拉伸减轻肌肉的粘滞性。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进行学习的安全感,敢于去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间接上对提高体操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课前分发导学案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动作技术形成的理论知识
在进行体操各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都应熟练动作的基本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课前分发导学案,详细介绍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已经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先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学过程应该把握好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个分解动作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成套的技术动作。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而且能增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当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具有一定难度或者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时难免会有心理障碍,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关怀、鼓励、表扬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教学
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设计课的过程中多动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做动作时感到轻松愉快,完成动作的质量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重视各种教学工具的利用。
5、到位的保护与帮助
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很大程度上因为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指导好小组成员正确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非常重要。要严肃课堂态度,杜绝在学习过程中嬉笑打闹等不安全的行为举动
6、基本素质的练习
体操学习对力量,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相对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也因为力量不够、柔韧性不好等原因而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课前、课的准备活动、课的结束部分以及课下都要组织和强调好各项基本素质的练习。
第三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杨思团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中学
678205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STS材料和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机整合教材和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把新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探究 STS 物理学史 科学素养
引言:初中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使教材的功能难以得到完美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淡化或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导致教育功能失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需要高素养的公民和人才,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进程。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就要有高瞻远瞩,胸怀祖国的忧患意识,树立以落实课程的目标要求为己任,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准则的崇高品格。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广大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和一个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每一个人提出的新要求。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到理解精神,掌握精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做到科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谈几点心得。
1·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由此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极为重要,刻不容缓。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实验探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原理、规律都来自于实验探究;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提出问题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和实验评估);再次是教师务必明确实验探究是学生的探究,务必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独立完成,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四是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和归纳,逐渐形成学生稳定的行为;五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物理学家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怀。
北京市物理学研究院,全国物理特级教师陶昌宏老师,在为2012年国培学员的讲稿中写到:物理教学要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基本特征。钟启泉教授在《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中这样写到:人有自发追求潜实现的内在倾向,潜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会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的身心处于积极欢乐的状 态。探究性学习以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出发点,立足于发展学生【】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2。
陶老师和钟教授的论述说明: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是极其重要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验探究,更要重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对问题探究过程获得体验和技能,获得思维和智慧,进而形成学生的意识,完善学生的品格。
2·STS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
STS是初中物理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丰富,内容全面,涉及的科学领域较广,是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素养的现成素材。宋静教授在《浅议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写到:STS教育是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技术情景和社会情况中去学习理解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去认识和掌握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进而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李教授的论述告诉我们STS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物理教师务必引起重视。
2·1.用好教材中的STS材料: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科研成果,了解新技术材料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的成就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从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魅力和物理学的力量。
2·2.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电视和信息网络系统中STS素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融入STS内容,可以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STS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用好用活了这些素材,不仅能够充实教学内容,增长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格。
3·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发展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但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是无数的物理学家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渗透物理学发展史的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艰难历程,从中感悟科学和真理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物理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教师要重视教材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源源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仙华.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变革中的历史演进[J].上海教育科研.2008,3.[2].钟启泉.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4.[3].宋静.浅议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J].科技资讯.2006,5.[4].魏冰.让科学史走进课堂教学.[J].2002,2.[5].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第四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河北省井陉县辰兴中学 康五祥 邮编050300 kangwuxiang@126.com
【摘要】:
教学中,常常是尽管承认“教书育人”,但在授课时怎样实施,却被忽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用有效的方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意志品格
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可能越大”。这说明“德”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已远远超过“立身之本”的含义。从当今西方霸权主义挑动的高科技战争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将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致力与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教改中,这显然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与同仁交流。
一、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的可能性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但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理解德育的情况,有的认为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依靠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等在课余时间开展,与课堂教学无关。有的认为德育教育是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教师无关。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物理教育中进行德育教学有其可能性。
1、物理学本身有着德育教育的因素。
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不是外加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1)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辉事例。
我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作为现代文明基础的诸多发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五十年里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一些物理分支学科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如建国以来,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核电站的建成与核能的利用;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超导体的研究进展等。这些成就说明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用这些事例教育学生会使学生自豪自信,并坚定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志向。通过让他们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牛顿研究问题达到废寝忘食;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还有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3)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大至宇宙星系,小至基本微粒,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从实物到场,无不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从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力的相互作用、电磁的统一、原子的正负电荷、光的波和微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这些都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辨证法的。还有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知识的应用、物理实验的进行,也都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
2、物理学提供了进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等观念提供了条件和方法。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轶事,物理教具的制作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二、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穿插物理学史,近代科技发展史,以及介绍物理学的当代发展与应用,突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如蒸汽机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与安培定律对电流的产生,输运,电机的制造与发明电能的开发与利用的决定性作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的发现和现代无线电通信的密切联系;超导现象研究的意义等等。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
2、意志品格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格是每一个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展示他们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表现的意志品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
很多科学家在探求真理的征途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如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被天主教会烧死;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不惜个人生命。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令世人瞩目的科学家,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秀的个性品质,对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将起到无法估计的作用。
(2)严谨求实、百折不挠的精神。
成功的科学家都具有严谨求实,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靠这种精神,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思考,才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做电流实验时,仔细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才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德国科学家伦琴就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仔细观察到能使包在黑纸中的底片产生感光现象从而发现了X射线;瑞典的诺贝尔经过600多次实验后,终于发明了炸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这种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3)团结协作的精神。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3、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物理学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科学,它包含着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通过对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信仰和认识均会产生影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从宏观天体到微观微粒,无一不在运动着,无时不在发展变化着,守恒定律说明物质的运动是守恒的,物质运动也是有规律的,如牛顿力学必须遵循牛顿三大定律。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表明物质质量是随运动速度而改变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物理学中得到广泛的体现。如光的“波粒二象性”证明事物既有对立面。又有统一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教师应在教学中自觉地将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寓于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4、爱国主义教育。
如前所述,在中学物理教材中,介绍了很多我国古今科学发展的成就,如中国人很早就制作出了“天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磁石吸铁的记载,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汉代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静电现象,而这些现象在欧洲直到十六、十七世纪才被发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尖端技术,如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空间技术,材料科学等迅速发展起来,有的已接近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向学生讲解这些事实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做好品德示范。
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只管考分高低,其它一概不管”等错误认识。每位学生都希望他的物理教师是一位积极上进,为人正派,满腔热情,情绪饱满,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在一位师德高尚,学业精湛的物理老师的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中学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掌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学德育大纲》对德育的要求。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内在因素,以便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的实践。比如:在课文中、插图中、习题中、阅读材料中都提到了哪些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明成就?哪些科学家的名字?哪些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哪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哪些可以激发兴趣?哪些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3、掌握必要的德育教育材料。
物理教师应加强学习,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努力学习物理学史。在教学中及时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中求实、进取、奉献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良好素材。教师还可以多翻阅报刊、杂志和其它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了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将不再是泛泛而谈了。
4、德育教育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在课堂上,采取一点一点地渗透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比如,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进行习题训练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达到育人的目的。课外活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活动生动活泼有趣。它在扩大学生德育方面的视野,满足一些认识和心理的特殊需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兴趣等都有良好的作用。
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责无旁贷,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全面实现初中物理的教学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健康成长。从这个层面上认识,德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会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教师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使学生铭记终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物理学家的足迹》 郭奕玲 沈慧君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素质教育新学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五篇:浅谈在跨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浅谈在跨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阳春市春湾中学
黎飘
摘要:练栏时存着怕栏高、怕碰栏、怕痛、怕起跨点远和犹豫不决等心理问题,而造成不敢过栏或栏上动作不合理现象。因此,要想学生学好跨栏技术,教师除了加强学生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辅导,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动机
色彩
心理障碍
创造性思维
跨栏这项运动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中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练栏时存着怕栏高、怕碰栏、怕痛、怕起跨点远和犹豫不决等心理问题,而造成不敢过栏或栏上动作不合理现象。因此,要想学生学好跨栏技术,教师除了加强学生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辅导,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跨栏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克服恐惧心理
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人的全部运动都是依靠动机的内容以达到目的。对学生来说参与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动机,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学习和训练的心理动力。所以,教师在教栏前应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用动机的力量,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对待练习,从而增加过栏的勇气。
二、教授跨栏技术时应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骨质中含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的弹性和韧性较好。坚固性、抗压和抗牵拉的能力较差,肌肉耐性差,运动中容易疲劳。女生肩部狭窄、臂力较弱,重心低,速度、爆发力都不及男生,在教学时区别对待,不能强求一致。
心理特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正在由儿童向成人过度,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走向逐渐成熟,在这段时期他们情感强烈丰富,容易冲动,易产生崇拜心理,崇拜歌星、演员、英雄、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
对于以上特点,在跨栏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逐步发掘出学生们的潜力,慢慢帮助学生们克服心理障碍。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遵照学习技术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针对学生畏栏的心理,教师应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做一个与跨栏有关的游戏。最好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跳一下低栏。一来活跃教学气氛,二来通过学生不自觉地过栏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教师在教学时做完整示范的时候应用较高的栏进行,然后再降到学生们做游戏时的高度讲解及让学生练习。学生们首先被教师完美的跨栏技术所折服,从而树立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威信。而当教师降低栏架讲解后,由于这个高度学生们在游戏时已跳过一次,那么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觉得栏架的高度已经降到了自己可接受的程度,于是,过栏的勇气大大增加。
学生在开始时是非常害怕碰到栏架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栏架的结构为何是“L”型,原因是为了运动员在过栏碰到栏架时,栏架很快就会倒下,而不会把运动员纠倒。然后用竹片或者小木条代替栏板让学生从栏架边上分别做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分解练习。这些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地学习跨栏技术。
2、正面教育启发学生的积极性
跨栏跑的教学是一件复杂而要有耐心的工作。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疲劳和害怕而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这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各种模仿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使他们逐渐产生兴趣。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时而用口头表扬他们,时而用赞许的目光和点头的微笑来鼓励他们,这都有利于学生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当学生畏难不前时,教师不应该说些泄气的话和板起脸孔。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下善意地批评他,如:学生在过栏时不认真或有偷懒现象时,教师就对他说:“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但是你现地努力得还不够,要抓紧点”。那么该生听了之后就会感到羞愧而努力练习,而没有伤害到该生自尊。
3、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
据专家们实验发现:当运动员成绩下降无论怎样练习成绩都上不去时,如果转移练习其它项目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练习原来的项目,那么原有项目成绩反而会提高。其中原因就是因为该运动员的创造性思维在发挥作用。
创造性的观念和自动性动作的形成,不是在大脑工作时产生的有意识的思维,而有意识放弃所考虑问题把注意力转向其它地方时自动地和自发地产生的。在学生练习跨栏一段时间,而成绩提高不上,学生心情烦躁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转移到其它项目上来,使学生的大脑在紧张思考之后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跨栏这个项目而间歇了一段时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又练回跨栏的时候,成绩将有所提 高。
三、色彩在跨栏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色彩一直是心理医生帮助患者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如蓝色给人宁静,心胸开阔的感觉,红色热情、激烈,黑色阴冷、沉着等。色彩时时被人们所感知、接受利用和反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色彩也会时刻对教学的主体——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或者是微妙的,但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和利用。色彩同样在跨栏教学中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
初学跨栏者,由于栏架较高,栏距较长,学生本身心理上就有较重的负担,再加上栏架颜色为黑白色相间的,给学生一个冷冰冰的凝重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之在练习过程中心情过度紧张和压抑,产生瞻前顾后的恐惧心态,以至造成动作失常,甚至发生运动损伤,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有目的地改变栏架的颜色,将相应长度、宽度的塑料带剪下来,贴在栏架上,变黑白相间的栏架为蓝白相间。这种改变通过视觉反馈到了学生的大脑当中,给学生视觉造成误差,使他们视觉中的低栏距变近,并且给学生一个轻淡颜色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心情轻快起来。
根据资料表明,学生在厌烦、沉闷的心情中运动时不但难以掌握技术动作,而且容易发生意外造成伤害事故。学生在心情轻快的时候学习跨栏,有利于很快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提高过栏的自信心和运动成绩。
在跨栏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颜色的视觉效果来教育学生,但要掌握尺度,以免效果适得其反。
本文就如何解决跨栏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上述几方面都是统一的,为了说明问题,单独作了分析。其实,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塑造学生的工程师。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完成练习情况,心理状况等,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辅导。
参考文献:
1、《体育师友》1998年第5期
2、张安稳、张立允《论色彩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函授通讯.1997、3
3、李珍妮《中小学生运动保健指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4、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
5、李双成《田径场上的日常心理探释》《田径》1989第2期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