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

第一篇:《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

《王何必曰利》说课稿

高二语文 主讲人:冯艳杰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 ;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课下和课上都依据学案进行预习和练习,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标去学习课文,课下能自己完成的学案问题由学生自行完成,课上学生可就完成的预习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第二篇:《王何必曰利》教案

《王何必曰利》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2、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首尾呼应的结构;

3、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

4、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教学设想】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上础上,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与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教师适时点拨。采用诵读法、自读法结合法

【教学安排】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文言知识积累: ㈠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

2、然而不王者

3、孳孳为善者

4、蹠之徒也

.....

5、利与善之间也(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

.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

6、然而不亡者

7、孳孳为善者

......

8、舜之徒也

9、利与善之间也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提示:

1、相互

2、如果

3、交战

4、停止

5、意向

6、这样而

7、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8、类

9、差别

10、背离)

㈢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意动用法)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意动用法)

...㈣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未之有也(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㈤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

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翻译: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2、原文: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译: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3、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翻译: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

4、原文: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翻译: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题。

第二

时 课文内容分析:

一、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3、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4、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

二、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三、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

四、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五、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

六、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章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孟子用鲜明的对比和照应,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说得明快有力。

七、拓展训练。

1、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1)万乘之国______________

(2)先生将何之______________(3)则苗渤然兴之矣______________(4)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____(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6)而良人未之知也______________(7)之祭者,乞其余______________(8)此其为餍足之道也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助词,相当于“的”。(2)动词,往,到„„去。(3)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4)代词(5)助词,构成“之所以„„者” 句式。(6)代词(7)动词,往,到„„去。(8)助词,相当于“的”。

2、指出下列句子中“兵”的用法。(1)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___(2)兵连祸结______________(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_____________(4)草木皆兵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兵器(2)战争(3)军队(4)士兵

3、指出下列句子中“胜”的用法。(1)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3)此之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______(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能承受(2)尽(3)胜利(4)超过(5)优美的

4、阅读下文,做后面的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2)选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3)选文中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本文在说理的方式上,与课文有什么样的区别?

参考答案:(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以说明楚国

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提示:本文又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3)机智、勇敢、有正义感(4)略。

八、探究: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有两种基本意思。

其一是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上》)

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词。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第三篇:《王何必曰利》 讲课教案

高二语文示范课教案

课题:《王何必曰利》

授课教师:冯艳杰

时间:2012.10.20 第三节课

地点:高二、十二班

《王何必曰利》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法导学: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拓展练习重点: 重要的文言知识

难点: 体会孟子对比说理的妙处及其义利观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曾见百货商行的一幅对联:

子贡经商取义不忘利,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可见儒家的大师和弟子身体力行儒家经典要义,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孟子去探究儒家思想的精髓。

二、结合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三、学习课文第二则,找同学读课文。

四、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A和B级余下的练习题。

五、找同学回答A级和B级的题,结合B级题第二题看知识构建 对宾语前置的归纳。

宾语前置句归纳

1、A不吾知也。B忌不自信。

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A宋何罪之有?B何以战?C先生将何之? 规律: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A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 B惟命是从 规律:由“之”“是”帮助构成宾语前置

六、找同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明确翻译不准的地方)

七、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小组讨论探究题的后4题。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点拨,拓展。

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3、孟子是如何说理的?

因利罢师:君臣成仇、父子反目、兄弟割袍——国破家亡 因仁罢师:君臣一体、父慈子孝、手足情深——称霸天下 结论:何必曰利(取义舍利)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

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多媒体补充儒家关于利和仁义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5、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与孟子的义利观背道而驰的现象,请列举并评论。

(出示多媒体,展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品评社会现象的能力。)

近年来,有毒食品竟有愈演愈烈之势,含瘦肉精的双汇火腿、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婴儿奶粉、含地沟油的川菜火锅,毒豆芽、皮革奶、染色馒头„„。(1分)这些商人只顾追逐钱利,不顾仁义道德,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可耻可恨。(2分)

课文小结:

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范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的真正含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借用山西一家曾称雄国内商界500年之久的晋商 商号的一幅对联:“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走上社会能成为对联中的大丈夫和真君子。作业:

1、学案上的C级题

2、归纳本课3则中带“而”的句子,明确句中“而”的用 4

法和意义。

第四篇:《王何必曰利》说课稿教案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领略“纯中国学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后训练(创新课堂自主学习部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待后续)

第五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王何必曰利》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王何必曰利》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正反对比加强论证的效果,首尾呼应的结构;

3.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正反论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1.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2.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预习案】

一、素材积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骆宾王

好名而立异,立异则身危。

——林逋

利益使一些人目盲,使另一些人眼明。——拉罗什夫科【法】

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借给了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泰戈尔【印度】

当功名心认为伟大和荣誉只在于获得新的知识,而抛弃使人贪婪的不纯洁动机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幸福。

——圣西门【法】

功名心对于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活动可能是一种刺激,但多半是一种障碍。

——斯大林【前苏联】

二、知识链接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明确:在孔子的心目中,“义”就是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义”和“利”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义以为质”,质就是质干、根基的意思。孟子对“仁”“义”的解说有新的发挥: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意思是人心应该居于“仁”,人的行为则应该以“义”为准则。也就是说,蕴涵在内心为“仁”,而发之于外则为“义”。这样,孟子把“仁”的内涵和要求简明化了。

三、课前预习

(一)学习选文第一则

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2.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3.总结:《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学习选文第二则

1.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2.探讨选文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3.总结: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2.探讨:“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到了“亚圣”孟子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我们要认真地去呵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创建和谐的社会、家园。让我们走出“人情似纸,张张薄”的冷漠、荒谬的不幸和悲哀的困境吧!

【训练案】

延伸思考

(一)《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

合乎某种道或理谓之“义”,作名词或动词。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3.“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的道德品性,而“义”,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

(二)《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3.“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三)孟子的“义利观”

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

2.义利观

3.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

4.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下载《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何必曰利》说课材料(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总结-王曰莲

    三支一扶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大学毕业,和众多年轻大学生一样,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立志为社会做点贡献的抱负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计划,2010年9月,我光荣的走上了......

    王友兵说课材料-

    阿炳在1950 潢川县牛岗中学王友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阿炳及其作品《二泉映月》。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2)了解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

    王利利 技能总结(共5篇)

    专业:英语 班级:英本1班 姓名:王利利学号:2010060641004 教师职业技能与训练试讲总结 这次试讲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第七册上第一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第一课时......

    说课[共5篇]

    《凡卡》说课稿 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

    篮球技术课(说课教案王郓)

    篮球技术课(专修课)说课教案 篮球教研室 王 郓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接球-运(突破)-转跨-投篮组合技术 2.学习交换防守配合 3.复习快攻结束2攻1 4.三对三教学比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

    王娟《学会感恩》说课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学会感恩》说课材料 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总校 王娟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曾几何时,人们这种感恩之......

    王利平总结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不知不觉来外国语学校已经又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二年级五个班、四年级......

    心得体会 王忠利

    山东省贫困村校长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朱子小学 王忠利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山东省贫困村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我参加过的培训中,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