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孔子的学习方法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搞好学习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认真清理和研究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对我们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学而时习
孔子主张把“学”和“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方法。“学”就是接受教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果。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但思考又不能是离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积极地进行
升华所学内容。所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
三、博约相济
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学习。即:学习文献、书本知识,善于“温故而知新”;多闻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多问,有疑则“疑思问”,不懂则“每事问”,还要“不耻下问”;多行,则“敏于行”或“敏于事”是“好学”的表现,并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总之,要多方面求知以达到博学。但博学又不能漫无目标、漫无条理地学,而要学有主旨、学有所归,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礼”作为主旨和要领来引导博学,使博学归约于礼。其弟子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是说孔子以文献、文化知识使颜回博学,又以礼使颜回在博学的同时坚守学习的要旨。如果把孔子关于博约关系的思想加以引申发挥,则“博”可理解为博览群书,从多种途径广泛地获取知识。“约”即是以求学要旨引导博学,指导对博求所及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而加以提纲挈领的把握。博与约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博而无约,则会学无所主而使学习迷失目标、难得要领;约而不博,则见识不广,使学习难以深入和拓展。只有做到博约相济,我们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四、下学上达
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贡面前感叹没有人懂得他,并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就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已由低层次的基础性的学问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对高深道理的把握,这就是所谓“下学而上达”。在孔子看来,他不只是“多学而识之者”,而是由“多学而识”的“下学”通过理性思考“上达”于“一以贯之”之“道”,即由多闻多见等低层次认识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质的高层次认识、达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宋代程子十分推崇孔子的“下学而上达”,把它誉为“学者须守”的“学之要”。我们今天治学也应不满足于低层次的认识,要做到“下学而上达”,不断进入认识的更高境界。
五、学以致用
孔子认为,要做到学有成效,必须坚持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看来,学《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应用于“授之以政”、“使于四方”的实践;如果诵《诗》三百首,却不能成功地应用,《诗》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以致用的,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检验出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六、学以进德
孔子特别看重学以进德这一点。他教育学生不仅重视“学而知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所开的四方面课程第一就是“德行”,其后依次是“言语”、“政事”、“文学”。在孔子
学,对仁、智、信、直、勇、刚等美德的追求就会走向反面。因此,孔子认为,学习不仅要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增进道德、提高道德修养,学习的过程应是增知与进德相统一的过程。基于此,孔子倡导自觉地进行道德修炼,“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见得思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学知与修德两者诸废的现象,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修养道德,不讲习学问,闻知正义而不能追随,有不善或过错而不能改正,这是值得忧虑的。我们今天进行学习也应把增知与进德统一起来,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智者和道德高尚的人。
第二篇:魏书生学习方法论
魏书生的《好学生 好学法》
挤时间的方法 以时换时法
从休息娱乐活动中挤出一些时间,此法限于特殊情况,不可常用 2 以人替时法
有些事情可以请他人代劳。以物省时法
运用电话、录音机、计算机等节省时间 4 以钱购时法
出门坐快车、飞机、请人誊稿子 5 化整为零法取消法
取消可做可不做的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7 统筹合并法
一道大工序中同时进行几道小工序
“四遍八步”读书法 每篇文章读四遍,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 跳读
完成两步任务:1 识记作者记文章梗概 2 识记主要人 事 物或观点 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速度
第二遍 速读 完成三 四步任务 3 复述内容 4 理清结构层次 每分钟1000字速度
第三遍 细读 完成五 六 七任务 5 理解字 词 句 6 圈点摘要重要部分 7归纳中心思想
第四遍 精读
即第八步
“五到”听课法 耳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手到
六步教学法
一 定向
二 自学
三讨论
四答疑
五自测
六总结
“四化”复习法 消化
简化
序化
系统化
三步复习法 第一步 系统复习阶段 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复习一遍 第二步 查缺补漏阶段
第三步 最后回顾 贯通 巩固和运用阶段
三段复习法 第一段 全部学科的总复习1 列出重要内容一览表 2消除疑点
第二段 全力突破成绩不佳的学科
弱科为主 其他科为辅 1 重点在于做练习征服较差学科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巩固基础 第三段 各科重点复习
各种复习方法 锥形复习法
选定专一的学习目标 集中时间 集中精力 攻其一点 务求突破 2 “趁热打铁”复习法
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强化记忆 “旧路新探”复习法
变换阅读和思考顺序的复习方法,三个步骤
逆思
顺读
顺逆交错思考 4 编写“错题集” 5 填“学习病历”
第三篇: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对人民基本素的要求不断加大。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社会的竞争力,低层次的学历已经不能促使学子们在高端技术领域立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子会选择继续深造。现在普遍认为,大学本科阶段是来接受学问的,硕士和博士阶段是来创造知识的,这期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创造知识的过程艰苦而孤独,无奈而乏味,一旦放弃,一事无成。博士研究生是我国发展创造的主力军,担当起了高层次科技发展创造的大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定理想,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巨大的成果。因此,我认为《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十分有必要。
从保送本校研究生到选择硕博连读,直接从一名本科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一学期,学校就专门开设《科学方法论》课程,并邀请本校在各相关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知名院士、教授来为本课程做专题讲座,他们之中有王焰新教授、殷鸿福院士、蒋少涌教授等环境地学等领域的学术大牛。各位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科学实践经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方法论进行了解读,老师们讨论了关于科学精神、做学问的态度、科学研究的灵感、科技创新、学科前沿、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我十分有幸聆听到各位专家的教诲,了解他们做科研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课时并不多,但是每节课都觉得自己收获颇丰。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有殷鸿福院士讲授的“治学与做人”,蒋少涌教授讲授的“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方法漫谈”等,让我至今感触颇深。
殷鸿福院士已81岁高龄,是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本已到达退休颐养之年,然而他却始终坚持讲台,他的精神和素养让我为之折服。在他的众多科研成果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将二叠纪-三叠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最终定址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对于“治学”而言,殷鸿福院士提到了“金钉子”的意义。“金钉子”名称来源于美国,1869年5月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贯通时,为表示永久性的纪念,就在最后两根的连接处钉上了一个金铆钉。地质领域借用这一典故,把全球界线层形象地称为“金钉子”,体现了全球界线层在年代地层划分中的重要地位和永久性。殷鸿福院士说每个“金钉子”都是国际地质专家历时多年,考察世界各地的候选剖面后确定的。每个候选剖面都必修经过由所在国专家为主的国际地层工作组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并经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金钉子一旦确定,这个地点就称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标准,不会因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变化,而导致它的地位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国家建立“金钉子”,不仅体现了领先国际的综合科研实力,更是国家荣誉。地球历史以生物演化为标准,分为宙、代、纪、世、期。二叠纪-三叠纪既是两纪之间的界线,又是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的分界,是108颗金钉子中最大的三颗之一,历来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而殷鸿福院士谈起来却十分的自然而平静,这就是科学家的胸襟。
对于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划分,地质学界100多年来一直沿用耳菊石化石作为标志。随着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传统的三叠纪底界标志化石耳菊石只存在于中国西藏南部色龙剖面上,其它地方还没有可靠的耳菊石化石发现,处于不利地位,且世界上许多重要剖面也找不到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划分的标志。殷鸿福院士对耳菊石提出了质疑,在野外建立了大小37个剖面,发现21条剖面中存在有微小欣德牙形石,并在煤山剖面上找到了许多牙形石带化石,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纪与三叠纪界线牙形石序列。1986年,殷鸿福院士提出,将我国地质工作组在浙江长兴煤山发现的微小欣德牙形石作为划分古生代与中生代的标志化石。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国际地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遭到了一些外国学者的极力反对。在接下来的近10年时间里,殷鸿福院士的科研组和国内外科研工作组一起,对浙江煤山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在1996年,中、美、俄、德等国的9科学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联名文章,推荐以我国浙江长兴煤山的微小欣德牙形石为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志化石。此后,经过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工作组、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纪分会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投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会议确认,最终确定了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在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地位。殷鸿福院士认为,“治学”首先要有理想,要大胆地提出质疑,不要迷信权威。遇到挫折,不要气馁,要在实践中寻找证明,持之以恒地前行,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的素养。
谈到“做人”,殷鸿福院士认为它比“治学”更重要。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中的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纵观各学科的大牛,无一不是有着人格魅力的学者。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们秉承正直和诚信的原则,他们能够做到自由独立思考。人类的进步,都是伴随着新的重大科技发现,然而新的发现也为人类带来了新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科学技术的正面或反面价值取决于掌握科技的人使用它的目的和实际使用。人文精神就是那仗剑的人,所以只有掌握了好方向,才能更好地利用这把双刃剑。
理想是我们成功的根基,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的性格,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执着于理想,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它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处事的原则。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中,我们外面原有的棱角都磨圆了,但是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底线,是外圆内方,是有规矩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理想就是规矩,这是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现在,要紧的是,如何在今天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的情势下,忠诚地守住它们,并用我们的一生来作证。殷鸿福院士在长达10多年里坐着冷板凳,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而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科研之路,守住自己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就,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选择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实现理想是一个不断选择和舍弃的过程。人生是一条多歧路,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在做出选择。人要在做事治学上有所成就,必须沿选定的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为其它歧路所吸引,这是不容易的,需要选择,需要割舍。要治学,就要舍得金钱而耐得住清贫,舍得功名而耐得住寂寞,舍得玩乐而稳坐冷板凳。殷鸿福院士谈到了自己的两次选择,“考大学”和“工作”。“考大学”,他当时的高考分数足以去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就读,然而国家当时处于发展时期,他一心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直接选择了当时十分冷门的地质专业,进入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就读,这为他取得巨大成就做了铺垫。“工作”,他在“回国-武汉-北京”这个选择面前,根据自己真正的需要,毅然回国到武汉,从零开始,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他认为做好选择和舍弃的思想准备很重要,赏心悦目仅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要想实现某个美好的理想,必须准备好舍弃,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家庭美满、事业成功、财源兴旺、身体健康”是美好的祝愿,而现实常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最后只得了鱼,不要怨天尤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冷静反思一下,那往往是自己选择的后果。
正直和诚信是我们成功的奠基石,有教养的社会和人群,不以功名富贵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殷鸿福院士要求我们抵制大学里面的功利化现象,特别是要坚持学科建设上高标准、严要求,不要被急功近利搞扭了方向。在金钱至上的环境里,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在精神上战胜自己。
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是我们成功必要条件,要发扬大学精神。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不断地总结过去,在总结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一个人的成功永远不是一个人所为的,它是集体的力量造就的成功,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让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发光。
殷鸿福院士的报告让我感触良多,他首先从治学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他对科学的尊敬以及求实的态度,再从做人方面为我们阐述了人的根本就是好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样,蒋少涌教授的题为“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方法漫谈”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为我们讲述了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科学论文的撰写于发表,对我们博士生的学习生涯十分有实用性。他首先认为,博士研究生应成为地质大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研究是一种境界,是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做研究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它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
科学精神是每一个科学研究者必备的基本条件,而基本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博士生,要具备高的英语水平、计算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处事能力,缺一不可。在做科学研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专业的特征,通过快速的阅读,掌握研究领域的文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制定读书战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平时多注意提高自己科技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从读书报告开设,善于利用阶段性成果来撰写论文。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不断地创新,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夯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个人学术的发展固然重要。首先我们要有自己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奋斗。总体目标是我们学术研究中的导向,为我们指引着方向。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科学研究中的动力,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进。其次,就是要选择重要的课题。选题十分重要,决定着研究中的成败。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好奇心,不论对自然还是对普通食物都要有好奇心;要有怀疑精神,不要迷信权威,要大胆猜想并去论证;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发现新事物,这是科学的本质。最后,保持良好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要于导师保持好良好的关系,经常沟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要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在科学研究中,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罪恶感”,找到学习的楷模,细心体会他人是如何做研究。尽早动手写论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苛求一举完成精典之作。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时刻要保持着“观察、思考、交流、求证”的态度。作为一名博士生,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观察能力十分重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观察是科学发现之父。在观察之后就要进行思考,思考是对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改造喝归纳。我们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当自己有新的想法之后,要与老师、同学多交流,共同探讨,琢磨出想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求证的过程中,一定是最艰难的历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执着、勇气和信心。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觉抵制不当的学术行为。在当今社会,学术和人品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摒弃学术不端的低俗行为。我们要多开展新形势下的伦理观、道德观教育,不但要把学问做好,更要把人做好;提倡潜心攻读和严谨求实,反对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严禁造假,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他人发现和提出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和图表不能以任何方式和借口据为己有。在参考文献问题上,引用他人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和图表,必须加以标注。最后,蒋少涌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科学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他以地质学期刊论文写作结构为例,分别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题目、写作内容、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以及图表制作方面一一做了阐述。他要求我们在撰写文章过程中,思路要清晰,内容要尽量完整,资料数据要准确,论述要十分深刻。
《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授课老师们,都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经历向我们阐述了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博士研究生需要做的就是,紧密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目标凝练研究方向。全面了解相关学术领域的历史、现状,对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尤其是研究上薄弱甚至空白、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具有相对长期、持续的研究机会的方向做出科学判断。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固体)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认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堂堂正正做人。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人品十分重要,搞科研亦是如此。在做科学研究之前,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现代社会生活的三大基石就是诚信、善待、宽容,只有获得别人的信任,我们的学术研究才会长久立足。要做一个勤劳的人,作为一名学地质的博士研究生,野外工作、室内工作、数据分析等繁琐而枯燥,我们必须要多读、多想、多写,才能不断获得新的进展。做一个严禁的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严谨的工作,特别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工作,必须秉着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否则一事无成。
2、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以地质勘查领域的研究为例,该领域既需要高水平的英语能力,也需要极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的运用)。涵盖的知识面包括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遥感技术等,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少碰壁。
3、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一旦选择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为之不断奋斗着。准备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我们必要要了解国内外同行在这一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以判断你即将从事的研究内容的学术价值。首先从阅读文献开始,泛读中文文献,然后精读外文文献,逐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然后多聆听相关领域内的学术报告,了解别人的动态。
4、科研创新性。搞科研不能总重复别人的实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科学研究中寻找证据不断论证。通过了解前人的研究资料,根据自身研究的特性,不断地创新。
5、与导师的合作与沟通。一方面,导师能够洞察你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经常与导师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只要在导师研究的大范围内,让导师给自己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大胆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在一个科研氛围十分活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科研群体中,团体中的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变得十分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断出现,最终必会产生原创性的成就。
7、科技论文(包括SCI论文)撰写能力。SCI所收刊物是全球自然科学方面较为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读者较多,是国际学术界用来交流的主要媒介。虽然,SCI论文并非每篇都是高质量的,但总的说来其读者较多,可以认为,只有在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知晓。因此,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较好的SCI论文撰写能力和熟练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方法。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做出选择之前,要有取舍心理,只有舍才能有得。一旦选择,就要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科学真理,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挑战权威。我们要积极谋求合作,主动寻找机会,强强联合,开放交流,获得新的灵感。
第四篇:孔子学习心得体会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从大大小小的学习中,我认为孔子的教诲给了我很多巨大的启发,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孔子学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礼治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礼”的概念,认为“礼”是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和遵守“礼”,我们可以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在我个人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礼治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要遵守老师的讲堂规则,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让课堂变得有序、高效;在家庭中,我们要尊重父母长辈,帮助他们做家务,增进亲情和家庭团结。通过礼治教育,我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培养了崇尚美德的品格。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的修身、家庭的和睦、国家的治理以及世界的平和。在个人修身方面,孔子强调了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如诚实、正直、勇敢等。在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他强调了人们应该崇尚孝顺、尊敬和关心他人。在国家治理方面,孔子提出了明君和官吏应该有的道德标准。在世界和平方面,孔子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应该合作发展,形成和谐的世界。通过学习这些思想,我更加明白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明白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和影响身边的人和事。
第四段:重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改变和进步社会的根本途径,他认为“教育无疆界”,每个人不论出身贫富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在我个人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我能够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我。在学校中,老师们耐心地教导我们各种知识和技能,让我们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即使在生活中,我们也能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不断地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我们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为自己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倡导人文关怀和思考。
孔子主张的“人文关怀和思考”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与尊重。在我个人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关怀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这种倡导不仅改变了我个人的行为和逻辑思维,也改变了我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我相信,通过积极推崇人文关怀和思考,我们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和谐、进步的社会。
结论:
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教育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了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相信,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孔子的学说,才能真正实践他的理念,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2
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圣人,他的思想理论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孔子对于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教育思想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体悟。在研读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时,我深受他的智慧和教诲所启迪,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于孔子心得体会的感悟。
首先,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深刻影响了我。《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智慧和宽容。君子具有包容不同见解的能力,能够将众人之见综合起来,找到最适合全体人民的决策方案。而小人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是盲目追随他人,导致思想扁平化和个人利益的无限膨胀。孔子提倡君子以和为贵,这给予我对待他人观点的启示,让我更加注重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实现团结和谐。
其次,孔子对于道德伦理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是我深受启发的地方。孔子提出了“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认为,人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品德修为为根本,做到仁爱他人,追求公正和道义,并在行为上符合礼节规范,提高智慧和信念。这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价值和成就。在现实生活中,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坚守孔子所倡导的道德伦理准则。
第三,孔子教育思想给我很大的启示。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塑造人的人格的重要途径。他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理念,即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义务、父子之间的慈爱和孝顺、兄弟之间的友爱和和睦,以及人们应该具备的仁、义、礼、智、信。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孔子对于修身养性的教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孔子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为,然后才能带领家族,进而治理国家,最终使天下太平。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自我修养,注重培养道德和智慧,才能有能力去影响和改变他人和社会。
最后,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孔子认为,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一个人获取智慧和追求真理的重要途径。他说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使我深受鼓舞,明白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超越自我。
总之,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深深地感染和启发了我。他的治国理政思想、道德伦理观念、教育思想、修身养性要求以及对于学习的鼓励,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努力,融入孔子的心得体会,追求仁义礼智信,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引,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3
孔子善于采用依时处事的方法
在《论语》等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孔子在处理问题上灵活采用“无可无不可”、依时处事的例子。
一是孔子拒见阳货的例子。据《论语阳货》记载,执掌鲁国大权的季氏家臣阳货想会见孔子,孔子不愿见他,他就先送去一个煮熟的小猪作为礼物。根据春秋时期的礼节,接受礼物的士人应该亲自前往馈赠者家里拜谢对方,但孔子不愿见阳货,就“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就是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虽然孔子在路上还是遇到了阳货,但不管如何,孔子这样做,
正体现了他依时处事的灵活性。
二是孔子见南子的例子。这件事在《论语雍也》中有记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貌美风流,虽名声不太好,但她却一心要见孔子。这是孔子在卫国遇到的一件麻烦事。在一般人看来,孔子不应见她,因为去见一个绯闻不断的`女人有失斯文,孔子的弟子子路就竭力反对。但孔子却出人意料地去见了南子。事实上,孔子客居在卫国,还带着一帮学生,国君卫灵公的夫人求见,国君本人并未阻拦,应邀前往应是合乎情理的,这对他自己和学生在卫国的活动有利。更何况孔子一身正气,身正不怕影歪,因此孔子在这件事情上还是力排众议,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态度。
三是孔子灵活施教的例子。《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当子路问他“闻斯行诸”时,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而当冉有问这个问题时,孔子的回答是“闻斯行之”。公西华听后疑惑地问:同样是“听说了是否就该去做”这一问题,当子路问你时,你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一听说就去做”;而当冉有问你时,你却回答“听说了就去做”。你怎么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有好谦让,办事不够大胆,故鼓励促促他。子路争强好胜,故抑制压压他。这正是“无可无不可”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见《论语宪问》中孔子的一段话:“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就是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要行为正直,言语谨慎。这是在告诫他的学生,在暗无天日的混乱世道,要善于保护自己,不能还像太平光景那样口无遮拦。这段话也集中体现了孔子“无可无不可”、依时处事的思想。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及伦理文化的奠基人,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时,我们不仅被他的智慧所折服,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迪。通过对孔子的学说的感悟与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扰,实现自我完善。
首先,孔子的人际关系观提醒我们重视和谐相处。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更关注个人的私利。然而,孔子教导我们要关注整体的.利益,要平衡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只有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和平而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品德和道德。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品德是决定他成为一个好人的关键因素。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道德。而这种道德教育要从小学起,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更注重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然而,孔子的教诲提醒我们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心灵的成长,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
第三,孔子的学说强调了追求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孔子鼓励人们要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探索,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社会、理解世界。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更追求了速成和功利。然而,孔子的教诲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要保持一颗渴望知识的心,不断地去充实自己。
第四,孔子的领导思想提供了管理与领导的智慧。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应该具备仁、智、勇、信、忠等优秀品质。他主张通过道义的引导和示范来进行领导,而不是通过强制和虐待。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追求的是权力和利益。然而,孔子的思想告诉我们要重视领导者的品德和素质,要注重道义和伦理,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最后,孔子的思想教诲我们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他认为,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保持坚持和努力的精神,要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在当今充满焦虑和压力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信心。然而,孔子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感悟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和困扰。孔子的智慧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我们追寻真理和美好生活的指南。让我们将孔子的学说融入日常生活中,以他的智慧和谋略指引我们的人生航程,共同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5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名家选讲》课中,我们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有了较深的了解。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商业电影《孔子》,我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产生了许多感想。其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屹立了数百年的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尽管他被愚民们误解和嘲讽,他被权贵们妒忌和排挤,他被君王们猜忌和放逐……在电影《孔子》里,在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这几个最具有戏剧性的被进行过改编的孔子的重要经历片段中,可以听到,他对鲁定公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公山狃对他的拉拢而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在冬祭大典之前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与齐国会盟时对齐景公说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对鲁君的劝说“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仁”;孔子对南子说自己的信念“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精神理念。就算是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熟悉孔子的这些名言,这些名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平时日常的言论、行为和思想。而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学生、历代儒家的倡导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更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刻,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其他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因此,孔子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又掀起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重视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建立中国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进行诚信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需要我们从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入手。即使是在更现代化、网络化的社会里,我们及其后代们仍旧需要仁,需要义,需要礼,需要智,需要信,需要忠,需要孝,需要礼仪廉耻……我们仍然需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倡导和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
然而,孔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孔子的一生之中,孔子是孤独的。我们知道,人是渴望能够被别人理解的,因而孔子也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希望能在人群中找到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都说明知音难觅,被别人理解是很难的。更何况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其理想之高远,境界之宏大,更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孔子不能被别人理解,他感到了孤独,说:“莫我知也夫!”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与!”这里的“知”就是“理解”的意思。“没有人理解我啊!”茫茫人海,知我者谁?这是何等的孤独。在影片《孔子》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为了那几捆竹简而被冻死。颜回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更是孔子的知己,颜回一死,孔子便觉得是天将丧他,可见,孔子的知己是多么的稀少啊!以致于他的知己一死,就如“天丧予”!从南子的话语当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就更进一步地说明,孔子要找到一个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的人难啊!这也注定了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并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孔子的误解是没有中断的。在电影《孔子》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可知,直到孔子去逝前,孔子还是难寻知己的。孔子给后世的是一个仁者形象,心胸旷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为孤独的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千里马是有的,但缺少伯乐;志同道合的人是有的,但难遇知己,这注定了孔子孤独的悲剧形象。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伯乐,需要知己,不然,我们同样会注定生活在孤独的自我圈圈里。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满足其奢侈私欲,残酷地压迫人民,横征暴敛,社会极为动荡不安。而孔子反暴政,其志向是想救世,他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立”。由于现实的缺憾,孔子萌生了理想,但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现实是矛盾的,现实越是令人失望,理想越是完美,则它们之间的矛盾越大。孔子正是这样,他的“理想国”在当时战乱纷争不已,各国都谋求强权的社会中是不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是那样糟糕,他的理想是那样高远,而他又始终坚持理想,不愿向现实低头,因此他到处碰壁是很自然的事情。到处碰壁直至老病而死却又壮志未酬这便是孔子政治悲剧的主旋律。就例如电影《孔子》中的堕三都,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但堕三都的行动因为种.种阴谋阻挠而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又开始迷恋于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鲁君反过来劝说孔子:“你应该学学寡人,装点呆,卖点傻。你的师尊老子不是说过嘛:无为,方能无不为。”从这我们又看到,当整个社会都几乎沉溺于利益、权利、昏庸和迷惑中,高尚和智慧的圣人反而会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同样地,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再让我们身边社会上的圣人再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了。
当然,商业电影《孔子》给我带来的感想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感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只要我们理性探讨、学习和倡导发展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孔子会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给孔子带来悲剧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6
对于孔子的思想,一般认为“仁”是其核心,相关讨论也较为充分。其实,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时”。由于学界对孔子思想中的“时”还不够重视,讨论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孔子是依时而定的“圣之时者”
孟子曾对几位享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作过评价:“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章句下》)伯夷就是商末不恋王位、反对战争、不食周粟的孤竹君长子,他被作为清正廉洁的楷模。伊尹是辅佐商汤伐桀立国的阿衡(宰相),后又辅佐三位商王,以敢担当、堪重任而著称。柳下惠是鲁国的贤大夫,以宽厚仁和而知名。对于孔子,孟子作出了“圣之时者”的评价。所谓“圣之时者”,就是说孔子能够不拘泥于成规,能相机行事、依时而定。因此,孔子是金声玉振的集大成者。
实际上,孟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源于孔子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论语
微子》中对被称为贤人的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谈到自己时却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这里的“无可无不可”,说的是万事万物没有什么绝对不变的,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也可以说,孔子是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认为矛盾的双方可以转化,一切都应相机行事、依时而定。《论语里仁》中还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只要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对孔子而言,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择善而从,力求得体,以获得最佳效果。《论语子罕》中有:“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戒绝的四件事情——不任意、不专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也从反面表达了要顺应时势而不要固执偏颇、任性僵化、一成不变的主张。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7
“时”与“仁”交融会通
孔子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但这绝非没有原则地肆意妄为。其实,在孔子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依时而定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争取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
《论语阳货》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答应了,意欲前往。子路以公山弗扰是叛臣,反对孔子去。孔子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给我机会,我是不会错过时机的,我将会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
复兴在东方!由此可见,孔子的“时”是和他所主张的“仁”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仁道的远大理想,有时需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段。
从对管仲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时”与“仁”的交融会通。对于君臣关系,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这里把“事君以忠”作为对臣下的要求。但当论及管仲时,孔子却没有拘泥于成见。历史上,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却成了齐桓公的宰相。子贡从常理出发,认为管仲的行为是不忠不仁。但孔子并不这样看,相反,他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而是认为正是由于管仲,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政匡正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这一恩赐。这里,孔子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称作仁。这的确是孔子的远见卓识,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应包含政治作为。这正反映了孔子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8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智慧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在幼年时期的经历和感悟也是塑造了他后来的智慧和品格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习经历、人际交往、感悟体验和人生追求五方面,阐述孔子在幼年时期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首先,孔子得益于家庭教育的丰厚底蕴。孔子的父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年幼时,他的父亲就对他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孔子的父亲教育他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待人以诚。这种家庭教育为孔子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了他的勤奋和好学精神。
第二,孔子拥有丰富的学习经历。孔子非常热衷于求知和学习,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在他的求学过程中,他虚心向多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请教。他不仅能够吸取老师的经验教训,还能够与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这种学习历程使孔子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提高了他的智慧水平。
第三,孔子注重人际交往。在与同龄人和长辈的相处中,孔子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他总是尊重他人的意见,虚心倾听他人的建议。这种开放的心态使他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得到启发和启示,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智慧。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他注重团结和友谊,他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形成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四,孔子在生活中的感悟体验是他智慧和品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孔子深知人生不能一帆风顺,他亲身体验了许多困境和挫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训。他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坚持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不放弃。这种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使孔子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对策和解决办法,使他的智慧更加独特和明晰。
最后,孔子的人生追求是他幼年时期的重要收获。孔子一直追求着人类永恒的.价值和道德准则。他认为,人类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自己的完美和人格的充实。因此,他提倡的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对道德的追求和坚守。这种人生追求使孔子成为了一位无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推动了他的智慧和品格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孔子在幼年时期的经历和感悟塑造了他后来的智慧和品格。从家庭教育、学习经历、人际交往、感悟体验和人生追求五个方面来看,孔子注重学习、关心他人,并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幼年时期的体验和感悟使他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9
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能够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
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要好得多。
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
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候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像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0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孔子创新思想的杰作之一。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在研读《论语》时,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独特和深刻,本文将探讨孔子创新思想所带给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是其创新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的思想强调及其重要,即要把握中庸,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中庸就是平衡,不偏不倚,把握中间,不断追求真善美,寻求发展的平衡点。在我看来,这也是现代社会应该追求的发展理念。孔子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加深我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孔子思想的基本工具是“修身”,即通过修身来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认为,要想成为完整的人,宁可让天下误我,不误天下。一个人内心的完整、锤炼自己的人格拓展了自己的生命服务,才能具有更高的人生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通过个人修身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视教育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他强调“教不严,师之惰;学不厉,师之殆。”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仅是讲学而且是德才兼备,既要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让人才得以成长发展,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孔子的思想最大的目标是建设和谐共处的社会,推崇道德、信仰、理性的精神高贵品质,同时对人类的历史和人性也有深刻的认识。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概念沿用至今,治理社会的价值和指导也长久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社会中。即便是现代社会,孔子的思想同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
孔子的一生中也曾遇到过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在担任官员时,曾遭受过贬斥和打击。但他毫不放弃,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是孔子思想的灵魂所在。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想,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先哲之一。
总之,孔子的思想所体现的为人格高贵品质和文明道德、和谐共处、能力素养等价值和价值取向是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去汲取。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领悟到,坚持理想,不断学习,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到勇往直前的力量,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2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具有卓越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创新思想的心得和感悟。
一、强调人文精神。
孔子极力推崇人文精神,这也是他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孔子来说,“仁”是一种高度的道德追求,是人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爱人才能让人们彼此关心、帮助和支持,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效应。只有在人文环境的'熏陶下,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注重知识积累。
孔子强调知识的积累,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口号。他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只有经过反复思考和学习的积累,人们才能逐渐认识到世界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推崇公正和道德。
孔子推崇公正和道德,他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在遵守道德规范和积极追求公正的原则下,人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正义和公正的态度,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不断塑造积极阳光的社会形象,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秉持中庸之道。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强调在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中保持一种适度、合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和认识世界,从而保持心灵的平衡和宁静。在创建和发展中,我们也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实现自我调节和平衡,保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人们才是创新思想的真正推动力。
五、强烈的人文关怀。
孔子始终强调人文关怀,对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教育社会状况以及民营企业发展充满关注。在他的思想中,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重要的创新动力,只有保持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因此,我们要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并。
总之,孔子创新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其思想内涵和领导地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是我们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创新思想,努力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只有在创新中不断超越,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理想。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3
孔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就像每个伟人一样,他也经历了平凡的幼年时光,这段时间对他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回顾孔子幼年时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探究这一伟人是如何从他的童年中汲取智慧和启发的。
首先,孔子在幼年时便展现出了对学习的渴望和热爱。据记载,孔子从小就非常勤奋用功,每天钻研经书。他对经典著作的熟读深思,使他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和思想。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知识的快乐。这种对学习的热情和勤奋努力,不仅帮助他在知识上不断进步,也为他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孔子在幼年还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和建立关系。孔子被誉为“和而不同”的典范,这一特点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记载中我们了解到,孔子懂得和其他小伙伴分享玩具和食物,乐于与他人合作。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此外,孔子在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不同人的性格和优势,学会了以包容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这种与人交往的智慧和心得,对于孔子成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和社会领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孔子在幼年时期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据《论语》中的记载,孔子在年幼时便表达了“为仁”的志向。他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不公平和不义,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为人们带来和平和正义。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使命不仅仅是为自己谋求幸福,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他人做出贡献。这种使命感的觉醒,使孔子在后来的一生中努力奋斗,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孔子的幼年时光也教会了他如何处理失败和挫折。在孔子的童年时代,他曾多次遭受不同形式的挫折和困难。有一次,他的父亲去世,家境一度十分困顿。但孔子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相反,他从中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困难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他学会了勇敢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借鉴和成长的.机会。这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使孔子在后来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孔子幼年时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的基础。他对学习的热爱、善于与人交往建立关系、寻找自己的使命和处理失败的智慧,成为他成功的关键。这些心得体会不仅仅适用于孔子个人,也对我们每个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4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后的畅然!
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后来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惨的,可以是光辉的!
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后一个长卷。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
孔子学习心得体会15
第一段:引入孔子及其学说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的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五常,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被后世奉为尊圣的典范。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本质和传承优秀传统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段:理解人性的善恶及修养的必要性(200字)。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堕落。因此,他强调通过培养修养来发挥人性的善良一面,使人充满仁爱之心。学习孔子心得体会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自己的内心,这对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只有通过修养自己,我们才能根据良知和道义去行事,不受外界诱惑和利益的干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第三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200字)。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他提出的“教学相长”,强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他还强调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展潜力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孔子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教育是一种终身的追求,通过互相启发和交流,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成长。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潜力和天赋,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发展。
第四段:探讨孔子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看法(200字)。
孔子对政治和社会秩序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政治秩序应通过贤能者的推选和任用来建立,而不是通过血缘或地位来确定。他主张以仁义为本的君子政治,强调君王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同时也要求子民尊重君权和遵从法律。学习孔子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政治秩序需要基于道德与伦理,而不是权谋和斗争的基础上。只有通过追求仁德和合理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国家的和睦与繁荣。
第五段:总结对孔子学说的理解及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200字)。
学习孔子心得体会是一次对古代智慧的追寻,通过理解孔子的学说和思想,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学习孔子,则要求我们倡导仁义礼智信五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干。只有通过修养自己,坚守仁爱之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挑战,迎接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考验。通过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功,并且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关于学习孔子的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的写作,我们可以充分表达我们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并且分析其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这样的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篇:孔子研究性学习
我眼中的孔子
指导教师:
研究主要涉及学科:语文、历史、政治所属班级
一、研究背景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孔圣人被称为“万世师表”,以其美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为世人所敬仰。
1、提出的问题
真实的孔子到底是怎样的?
2、确定的课题是?
我眼中的孔子
二、研究意义
我们接触到的孔子总是以儒家代表人物的身份出现,通过阅读古籍、查阅资料、观摩电影,能从中概括出一个很不一样的孔子。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 我眼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
1、思想家的孔子
2、教育家的孔子
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
四、研究内容
我眼中的孔子(任选以上目标中的一点或几点完成)
五、课题分组及任务
小组长
六、研究计划
周次该周任务方法和手段承担小组 ?孔子的“礼”文献法(阅读《论语》)、共同承担 ?孔子的性格文献法(读《论语》、观看电影《孔子》)共同承担
七、可行性论证
所需条件存在困难解决办法
书籍、教室、电影古籍阅读较为困难老师讲解,自己查阅等
八、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幻灯片展示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活动形式参加人员签名 2013/5/3办公室自己阅读,老师讲解
2013/5/10教室观看电影,分享观后感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名称:我眼中的孔子课题组长:
研究周期:从10周到14周共4周研究过程分条摘要
1、思想家的孔子(礼、仁)
2、教育家的孔子(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幽默、豁达、乐观、正直)
结论和生成的问题
一、不知礼,无以立也。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义: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二、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三、我眼中的孔子
亦庄亦谐,幽默的达人;
学问渊博,毕生好学的通人;
和蔼温逊,循循善诱的良师;
敢爱敢恨,正直守中的真人;
写作时参考的资料: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