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

时间:2019-05-15 02: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

第一篇: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

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2. 会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3.{an}成等比数列n1(a1q0),anamqm1(a1q0)

an1=q(nN,q≠0)an≠0 an4.性质:若m+n=p+q,amanapaq

二、讲解新课:

(一)提出问题 :关于国际相棋起源问题

6263 例如:怎样求数列1,2,4,…2,2的各项和?

即求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可表示为:

S641248262263 ① 2S6424816263264 ②

由②—①可得:S642641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a2a3,an它的前n项和是 Sna1a2a3an

2n2n1Sna1a2a3anSna1a1qa1qa1qa1q由 得 n123n1naaq1nqSna1qa1qa1qa1qa1qaanqa1(1qn)(1q)Sna1a1q ∴当q1时,Sn ① 或Sn1 ②

1q1qn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当q=1时,Snna1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由定义,aaa3anSa1a2a3nq 由等比的性质,2nq a1a2an1a1a2an1Snan即 Sna1q(1q)Sna1anq(结论同上)

Snan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Sna1a2a3an=a1q(a1a2a3an1)=a1qSn1=a1q(Snan)

(1q)Sna1anq(结论同上)

“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aanqa1(1qn)当q1时,Sn ① 或Sn1 ② 当q=1时,Snna1

1q1q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1)、什么时候用公式(2)?

(当已知a1,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1, q, an时,用公式②.)

三、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

(1)

1111,q0,,…(2)a127,a9248243111221128解:由a1=1111,q,n8,得 S82422255.256例2:某商场第一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售价比上一年增加10%,那么从第一年起,约几年内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保留到个位)?

解:根据题意,每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增加的百分率相同,所以从第一年起,每年的销售量组成一个等比数列{an},其中

5000(11.1n)30000.a1=5000, q110%1.1,Sn30000, 于是得到

11.1整理得1.11.6.两边取对数,得nlg1.1g1.6 用计算器算得n5(年).答:约5年内可以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n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例3.求数列1,212111,3,4,....前n项的和。481623n1例4:求求数列1,3a,5a,7a,....,(2n1)a练习:教材第58面练习第1题.

三、课堂小结: 的前n项的和。

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q = 1时,Snna1

a1anqa1(1qn)当q1时,Sn 或Sn ;

1q1q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第55~57页; 2.《习案》作业十七.

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

第二篇: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04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了说清楚我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思路,下面我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内容分析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数列求和、数列极限打下基础.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从高中数学的整体内容来看,《数列》这一章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领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产品的规格设计、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其次:数列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再次:数列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三、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以下是我的教学目标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展开:

[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等差数列,知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由来;熟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等比性质.[思维水平]

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联系,形成类比迁移,而且在情感上也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但是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比较陌生,学习思维上存在障碍.并且学生考虑事情缺乏全面性,在推导过程中容易忽略公比q1的情形.四、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结合前面的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的确定以及学情分析,我总结了总结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 2 相减法”是高中数学的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涵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式教学原则,我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本节课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激励—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的整合,使其融为一体,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主要包括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评价.2、学法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了(1)创设情景、(2)观察归纳、(3)讨论研究、(4)即时训练、(5)总结反思、(6)任务延续,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的.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和POWERPOINT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

(1)等比数列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回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是用什么方法推导的。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为学习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的求法作铺垫。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

“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以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这就是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提出的要求。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按目前世界小麦产量约60亿吨计.你认为国王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怎样计算?请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国王能满足这位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吗?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这样引入课题有以下几个好处:

(1)利用学生求知好奇心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便于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趣味性和积极性.(2)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3)问题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与重点.(4)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实用性.探讨1:S=1+2+22+23+…+2 63,①

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

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 2S=2+22+23+…+263+264,②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

,264-1这个数很大,超过了1.84×10 19,假定千粒麦子的质量为40 g,那么麦粒的总质量超过了7 000亿吨.而目前世界小麦产量约6亿吨,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国王不假思索地给国际象棋发明者一个承诺,导致了一个很不幸的后果的发生,这都是他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所造成的.而避免这个不幸的后果发生的知识,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的推导: 1.错位相减法,s642641Sna1a1qa1q2a1qn2a1qn1 ①

qSn

a1qa1q2a1q3a1qn1a1qn ②

①-②得:1qSna1a1qn

a11qn当q1时,得到Sn

1q如果q=1,Sn=na1.

na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a1anq

1q1q(q1)(q1)

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 Sn?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 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a1a1qn在学生自己探究完成后,老师提问:由1qSna1a1q得Sn,1qn这样子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这里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

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时间有时比较少,甚至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4、讨论交流,延伸拓展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

我们知道,Sn=a1+a1q+a1q2++a1qn1=a1+q(a1+a1q++a1qn2)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关系而求出Sn呢?

证明过程:Sn=a1+a1q+a1q2++a1qn1=a1+q(a1+a1q++a1qn2)

= a1 +qSn-1=a1+q(Sn-an),从而得(1-q)Sn=a1-anq.再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否联想到等比性质而求出Sn呢?

证明过程:再由合比定理,则得Sna1q,

Snana2a3a4...anq,

a1a2a3...an1aa2a3a4nq从a1a2a3an1即从而就有(1-q)Sn=a1-anq.

设计意图: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察、思 6 考、讨论的氛围.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化归到Sna1qSn1, 这其实就是关于Sn的一个递推式,递推数列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极佳资源,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5、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前8项的和: 111(1),,…; 2481(2)a1=27,a9=,q<0.6.243首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题,老师再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讲解,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

例2 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 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 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6、归纳小结

提问学生,试着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适当补充,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7、作业布置

必做: P61 1、2、4;

选做(思考题):P61

第6题

设计意图:出选作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三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练习一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练习一

1.数列111

2,4,8,…的前10项和等于()A.1B.5111023D.11024 512C.1024512

2.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a5=-2,a8=16,则S6等于()A.21B.-2117D.-1788C.88

3.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q=-2,S5=44,则a1的值为()A.4B.-4C.2D.-2

4.在等比数列{a=8,q=11

n}中a12,an=2,则Sn等于()

A.31B.31

2C.8D.15

5.设S}的前n项和,8a0,则Sn为等比数列{an2+a5=S2

=()

A.11B.5C.-8D.-116.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a2·a3=2a1,且a4与2a7 的等差中项为5

4S5=()A.35B.33C.31D.29

7.在等比数列{a=1

n}中,q2S5=2,则a1等于________

8.等比数列{an}中,a2=9,a5=243,数列{an}的前4项之和为 9.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S6=4S3,则a4=__________ 10.在等比数列{an}中,a3=-12,前3项和S3=-9,求公比q.11.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S3,S2成等差数列.

(1)求{an}的公比q;(2)若a1-a3=3,求Sn.12.已知等比数列an中,a2=2,a5=128(1)求通项an

(2)若bn=log2a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且sn=360,求n的值。

第四篇: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一、教学目标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3、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等差数列的定义: an-an1=d,(n≥2,n∈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ana1(n1)d

(2)anam(nm)d

(3)an=pn+q(p、q是常数)3.几种计算公差d的方法:① dan-an

1② dana1

③ danam

n1nm4.等差中项:Aaba,A,b,成等差数列 25.等差数列的性质: m+n=p+q amanapaq(m, n, p, q ∈N)6.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an中,a1a2a3an称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小故事”1、2、3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 “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

2+99=101;…50+51=101,所以

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Snn(a1an)2证明:

Sna1a2a3an1an

Snanan1an2a2a

1②

①+②:2Sn(a1an)(a2an1)(a3an2)(anan)

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a1ana2an1a3an2

∴2Snn(a1an)

由此得:Snn(a1an).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Snna1n(n1)d . 2

用上述公式要求Sn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a1,an.

但ana1(n1)d

代入公式1即得: Snna1

此公式要求Sn必须已知三个条件:n,a1,d

总之:两个公式都表明要求Sn必须已知n,a1,d,an中三个.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 Snn(n1)d 2d2dn(a1)n,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22

三、例题讲解

1、(1)已知等差数列{an}中, a1 =4, S8 =172,求a8和d;(2)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 解:(1)1728(4a8)a839

394(81)dd5 2(2)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an,前n项为Sn

则 a110,d(6)(10)4,Sn54 由公式可得10nn(n1)454.解之得:n19,n23(舍去)2∴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 例

2、教材P43面的例1 解:

例3.求集合Mm|m7n,nN*且m100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10021

477

∴正整数n共有14个即M中共有14个元素 解:由7n100得 n

即:7,14,21,…,98 是a17为首项a1498等差数列.

14(798)73

5答:略.

2例

4、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284,S20460,求S28.(学生练学生板书教师点评及规范)

练习:⑴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3a99200,求S101.∴ Sn⑵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5a12a9a620,求S20.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www.mathfans.net

中学数学免费网

www.mathfans.net 例4.已知等差数列{an}前四项和为21,最后四项的和为67,所有项的和为286,求项数n.解:依题意,得a1a2a3a421,anan1an2an367,两式相加得(a1an)(a2an1)(a3an2)(a4an3)88, 又a1ana2an1a3an2a4an3,所以a1an2

2又Snn(a1an)286,所以n=26. 2例5.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前10项和为310,前20项的和为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

列的前n项的和吗?.思考:(1)等差数列中S10,S20S10,S30S20,成等差数列吗?

(2)等差数列前m项和为Sm,则Sm、S2mSm.、S3mS2m是等差数列吗?

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第1、3题.

三、课堂小结: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Snn(a1an);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Snna1

四、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第42~44页; 2.《习案》作业十三.

n(n1)d. 2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来信删除!

第五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作业

第五章第3讲

一、选择题

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2a12=16,则a5=()A.1B.2C.4D.8

2.[2013·安徽名校联考]已知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为S39

n}n,a32S3=2,则公比q=()

A.1或-1B.-1C.1D.-1或1222

3.[2013·泉州五校质检]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1=3,前三项的和S3=21,则a3+a4+a5的值为()

A.33B.72C.84

D.189

4.[2013·合肥质检]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2n

(n∈N*

+1·an),则a10=()A.64B.32C.16D.8

5.[2013·衡阳三联]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

A.33B.31171544C.2D.2

6.[2013·湖南重点中学调研]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前12项的积为212,则a3a6a9a12的值为()

A.24B.26C.28D.212

二、填空题

7.已知等比数列{a}中,a5

n1+a3=10,a4+a6=4,则等比数列{an}的公比q=________.8.[2013·金版原创]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之和为Sn,已知a1=2011,且 an+2an+1+an+2=0(n∈N*),则S2012=________.9.[2013·南京模拟]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积为Tn(n∈N*),已知

am-1am+1-2am=0,且T2m-1=128,则m=________.三、解答题

10.[2013·锦州模拟]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1)求a2的值;

(2)若{an}是等比数列,且an+1

11.[2013·湖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5=9,a2+a6=14.(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bn=an+qan(q>0),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12.[2013·浙江模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a∈R),且11

n}的首项a1为aa1

a2,a4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对n∈N*,试比较11111

a2+a22+a23+…+a2na1

下载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年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我的说课主要分为下面六个过程来进行:教学理念......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课题: §2.5等比数列的前Ⅱ.讲授新课 n项和 [分析问题]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一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各格所......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学案

    2014届高三理科数学学案教师寄语:学数学的诀窍 勤思 善思 多思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2013.11命制人:刘晓琳一、复习要求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二、知识......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学生)

    自强学校高一数学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的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是数列......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高一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