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

时间:2019-05-15 02:1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

第一篇: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论文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传道--接受”的模式,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为适应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打破“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局面,使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以下策略提高课堂有效性。首先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再次是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综合调控这些策略,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学以致用,积累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多种能力,张扬个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背景及意义

(一)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的认识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界对学生主体的探索,总的来说是实践先行,理论滞后。许多著名的特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斯霞、霍懋征、王企贤等人把对儿童真挚而深沉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尊重和信任;八十年代,以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享誉教坛的于永正、勒家彦、贾志敏、支玉恒等,深入研究教材,对学生学习心理了然于心,他们的许多教学案例,对学生主体作了生动的诠释。

但也有不少人对学生主体性理解有偏差,误导教学实践:学生主体是虚的主体,各种教改实验,教研活动,看似注重主体性,实则是偷换概念,出现有悖于主体性的行为;学生的主体是脆弱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给人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印象”,实则学生的积极发言只是因老师当堂表扬,廉价鼓励获得的暂时满足,产生活跃的情绪;学生主体是虚假的主体,课堂上学生举手如林,乍看是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实则是教师的提问太简单,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有时是已上过的课),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带有表演的性质,这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益,只会造成反面影响,甚至给学生的思想投上“双重人格”的阴影。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发展,有人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堂回答老师提问的行为数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有91.3%,而学生提问、异议,其他类型的比重分别仅占0.9%、3.4%、4.4%。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自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提出班级授课制度,并以感觉论作为教学理论基础,勾画了现代教学模式。19世纪赫尔巴特从统觉论出发,提出阶段教学论,20世纪初杜威以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新的活动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努力探索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等,它们互相取长补短,体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即越来越重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地位,把学生的实践,探索发现放在重要位置,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形式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学模式已逾百种,美国学者乔依斯等人在其编著的《教学模式》中挑选了25种,并根据其理论根源把它们分成四大类型,社会交往模式、个人发展模式、信息处理模式和行为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实际上教学模式只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理论框架,实践早已证明: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指导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现行课堂中,教师为模式的顺利展开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学生课堂参与时间少。研究发现,学生获得分析课文的机会很少,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五分之一左右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具有互补的特点,各种教育方法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过多地崇尚新异,对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似乎粘上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方法也只是表面,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记忆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端,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须的记忆、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固然好,但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学大于教”。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过于疲惫,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传道--接受”的模式,教师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打破“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局面,使课堂“活”起来,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动中学习,而且要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拓宽教育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在做中学。在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各种视界碰撞,获得新的启迪,引发深入思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对话,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应处于主动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的敏感性,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讲,主体教育即为个性教育,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人性的彻底解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过程就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的过程,个性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文本和自我,逐渐相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一种自由方式的学习,充分体现主体性,营造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尽情地读书、说话,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倾吐他们的心声”。

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首先,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性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①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且这些问题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极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争论,是教师设计问题的重要补充。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后,让其质疑问难,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提问,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如教学《五彩池》时,让学生读五遍课文后提出问题,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最美丽的是鲜艳多彩的池水,而不是玲珑多姿的形状?”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先从这些问题入手,学生学习兴致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②让学生参与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如教学《小镇的早晨》,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小镇的早晨有哪几方面的特点,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指名学生朗读印象最深的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总起句是怎样来分述的;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完成了这一自然段的教学后,教师请学生来回顾一下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整理出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请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按小组学习、同桌互学的形式来学习其他两个自然段。在学生自学这两个自然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板书,请学生把最能反映小镇早晨其他两个特点的重点词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③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要科学,使作业真正有效率。我们要设计“弹性作业”。作业按知识更新的难易程度分A、B、C三个层次,请学生自行选择,能做就做,有困难可不做。这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高,不把做作业当苦事。同时还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题,学好一课设计一个知识点的作业,学完一个单元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作业;开展“优秀作业题设计”活动,对被录用的作业命名为“×××作业题”。这样的作业,学生愿做并且做得好,效率自然高。

实施这一策略,应该注意:

第一,学生的主体离不开教师的主体。学生是主体,但不能离开“教师主体”,教师是课堂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起到调控作用,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握分寸,处理好“放”与“收”、“开”与“合”、“动”与“静”、“快”与“慢”、“疏”与“密”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做到在学生思路不通时,要进行疏导,在学生思维偏离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在学生思路狭窄时,要巧于开导。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个性化。学生作为主体,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生命存在。他们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各异,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都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它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阅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丰富着文本,与自我逐渐相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议论,各抒己见。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教授,轻学习;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灵活应变;重模仿,轻创造。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又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讲得昏天黑地,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往往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废品”。可见进行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好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尝试讨论教学模式

讨论法教学具有信息资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提问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操作研究教学模式

操作法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是学生动手操作,展现文本,提供丰富的感知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研究--质疑”,一般采用动手操作、深入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演示操作、展现情景、研究议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过程。实践性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习新知提供感性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田忌赛马》抓住重点词“转败为胜”,让学生选择学习第一、二次赛马,动手操作演示,理解两次赛马的经过。以“为什么第二次赛马会转败为胜?”深入研究,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通过讨论,设计填空“大王的中等马虽然比你的中等马要稍快些,但比你的()要慢些,大王的下等马虽然比你的下等马要稍快些,但比你的()。你只要(),就能()。”理解“快不了多少”的意思,展现孙膑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才想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想到的办法: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使田忌转败为胜。再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观察马,还观察到什么”,学生提出问题“齐威王赛了第一场后,能有办法取胜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孙膑善于观察,不仅观察双方的马,还观察双方的人,真是足智多谋。

3.合作体验教学模式

合作体验法具有群体互进的优点,其特点是“合作--体验--探究”,一般采用合作交流、入情体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群体合作意识,培养探究意识。如《会说话的灯》,文章在介绍各种会说话的灯的过程中,采用并列式的叙述方式。我采用“依据相近的兴趣,组成学习小组,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灯,自由决定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伙伴进行重点学习。其操作步骤如下:

出示各种会说话灯的标牌,自由选择,选择同一类同学组成合作伙伴,小组明确合作研究方向:分角色朗读,这种灯怎样说话,告诉我们什么?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什么关系?合作展示,尊重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这样采用合作的方法,重点学习几个段落,恰当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学生也不因内容的雷同而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一般较好。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教会学生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教会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霍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一门基础的学科,肩负着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义务,根据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指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成功的前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学习与思考、探究与体验,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对所要学的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倡圈圈画画,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如用”---“画出关键部分,用”•••“画出重点,用”~~“标出难点,用”?“标出疑难,在文中加旁注、批语,写上自己的看法、感受。对于不理解的词让学生查字典,查学习工具书,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新词,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既扩大了阅读面,又培养了学生自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关键处给学生予点拨,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期间,还以学生讨论为主,指导为辅,应是”画龙点睛“式的指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教会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应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引导学生自我质疑,是达成此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融合进去,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各抒己见,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领悟,去实践,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言而喻,课堂效率高,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各种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找准切口,引导学生质疑,可根据题眼,可抓过渡段、句,也可从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结尾句入手质疑。

结尾句常常是课文的点睛之处,是作者刻意安排之笔。有的含义双关,令人回味,有的含义深刻,令人深思,有的激起读者的思绪、感情。抓住结尾句质疑,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结尾句”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头上不住地号叫。“学生读后提出”白桦树真的会号叫吗?它为什么要不住地号叫?“我引导学生回应课文内容,小扬科为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而惨遭毒打致死。让学生读懂白桦树在为扬科鸣不平,这实际上是作者在为扬科鸣不平,在对那个黑暗社会的控诉。此时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眼中含着泪花,对扬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一问题给人以回味的空间,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引发学生许多独到的见解。有的说扬科会生活得很幸福,有的说扬科有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把大自然的声响创作成优美的乐曲。有的说扬科音乐才能得到很好发展,一定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学生通过遐想,为扬科这位音乐童星的陨落而惋惜,更为扬科死得冤枉而痛恨那个社会。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这样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是多么幸福。这样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加以体验,标新立异,突破思维定势,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③从他主向自主转变,建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蒙蒙细雨》分段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大多学生选择重点段”我和***对话“,引导学生从对话中看出我和***分歧在哪?分歧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而以往的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问题设计,细化的章法讲解“。(周一贯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上得索然无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而是建构的最近访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3年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3,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总主编 刘芳

4,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望兴、朱建人

5,《人民教师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 主编 刘凤

第二篇:论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新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时代。人的个人创造能力被充分地肯定着。因此,时代呼唤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无穷发展潜力的新人类。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又能为幼儿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呢?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能获得多少发展的可能性呢?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幼儿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各个方面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 “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看幼儿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的集体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集体教学,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为我们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集体教学是一个集教师、幼儿的多种活动于一体的集中活动。其中包含了教师“教”的活动,而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学”的活动。在全面考察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在“有效性”为维度的标准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第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增强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但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领域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1、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幼儿园教育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单

一、不具体: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2教育活动过程乏味,教师教法单一;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扬弃,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A、发现、激发兴趣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幼儿现成答案,而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中的大量“迁移”,即举一反三。使用发现法,要激发幼儿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

B、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C、图表教学法

操作材料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幼儿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参与活动。为此,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幼儿。首先,要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幼儿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充分相信幼儿,全方位放权,让幼儿明确目标后自己去看图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再引导幼儿总结规律等。再次,要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A、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幼儿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B、讨论式。教师据幼儿生成的课题展开讨论,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2、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一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他们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幼儿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认为提

倡幼儿的体验学习就是幼儿的自我游戏,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如何在新《纲要》思想的指导下,改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粗浅的知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效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所要处

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幼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集体教学中一定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

例如:小班科学领域“认识时间”,某教师的目标表述为:“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显然,其目标过于单一,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结合有效教育目标的标准,我们可将目标进行改动:“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尝

试运用时间词汇;帮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准备操作材料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最佳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幼儿愿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动“有趣的线条”,线条的可操作性强,幼儿可利用线条自由表现,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并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材料的层次性。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存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要有层次性,使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中班社会领域《神奇的筷子》,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易夹的纸团、难度大的黄豆、米粒等,不同层次的幼儿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和方法,兴趣自然很浓。

(3材料的丰富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须保证有足够的、丰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大班科学领域“认识磁铁”,教师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磁铁、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磁铁的特性,并运用磁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尽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儿常玩的套桶,可作为数数、区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加上数字卡,也可以作为认数的材料,充分发挥套桶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 的 效 能 ,为 此,要 选 择 适 宜 的 教 学 行 为 和 组 织 形 式。(1)教 学 方 法 多 样 化。据 幼 儿 的 年 龄 特 点,采 用 一 些 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如“认识蔬菜”,应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进行教学。避免单一的说教,“被动接受”知识。(2)组 织 形 式 生 活 化。将 抽 象 的 活 动 生 活 化 不 但 内 容 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 轻松自然。如小班排序活动“穿项链”,请幼儿用色彩鲜艳 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排列,制作彩色项 链。(3)教 学 手 段 现 代 化。借 助 多 媒 体 课 件 进 行 教 学,更 易帮助幼儿释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数学活动“目测 数群”,传统的教学幼儿较难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 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 味化;复 杂的问 题简单化,但并 不是所有 的教学 内容都适 合 课件演示。我们须抱着“扬弃”的态度,使现代化教育手段

和传统教 育教学 有机结合、取长 补 短,提 高教育 教学的整 体 效益。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 学 过 程 的 实 施 策 略,主 要 是 指 教 师 为 实 施 教 学 方 案 而 发 生 在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内 外 的 一 系 列 行 为。集 体 教 学 行 为 包 含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 理 行 为。集 体 教 学 的 管 理 行 为 是 为 了 使 教 学 能 顺 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 学效益的活动。

2、教 学 行 为。教 学 行 为 包 含 两 种 行 为 : 一 是 直 接 指 向 目标和内 容的,可以事先 作好准 备的行为 ;二是 直接指向 幼 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 6(1)形 成 教 师 与 幼 儿、幼 儿 与 幼 儿 之 间 积 极、有 效 的 互 动。教师 与幼儿 之间的关 系应该 是合作的,而不 是权威型 的 命令或控制。A、营 造 轻 松 愉 快 的 活 动 氛 围。例 如 大 班 数 学 活 动 — — 《娃娃超市》,教师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儿注意轻拿轻放,爱护玩具。幼儿开心、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玩具,主动介绍玩 具的玩法,探讨 带的钱够 不够买 他喜欢的 玩具„ „可见,轻 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B、注 重 以 同 伴 式 的 身 份 参 与 幼 儿 活 动。集 体 教 学 活 动 中的师幼互动的过程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相 互界定、碰撞与调整的过程。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 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师幼互动。C、注 意 适 时、适 度 的 干 预。集 体 教 学 活 动 中 教 师 不 要 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幼儿自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抓住幼 儿遇到的 困难,设计相应 的问题 情境启发 幼儿的 思维,促 进 幼儿知识的建构,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关 注 幼 儿 的 个 别 差 异。首 先 要 善 于 观 察、了 解 幼 儿。古代孔子了解学生是“视其所以,观其所能,察其所安”。通 过 观 察 捕 获 幼 儿 发 展 的 各 种 信 息 并 作 出 判 断,找 出 幼 儿 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分析,找出适 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 分 幼 儿 对 于 10 以 内 的 数 量,目 测 即 能 说 出 总 数,因 此,这 些幼儿的学习内容可随机调整为“练习按群计数”。真正落 实因人而异的个别教育。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 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1、评 价 应 科

学 合 理。应 避 免 采 用 统 一 的 标 准 评 价 不 同 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常 常 给 予 批 评、挖 苦,这 样 不 仅 会 伤 害 幼 儿 的 自 信 心 和 自 尊 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7

2、评 价 应 具 有 针 对 性。避 免 在 一 次 活 动 中 不 断 出 现“ 不 错”、“很好”、“真会动脑筋 ”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 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评 价 应 指 向 教 育 活 动 的 全 过 程。活 动 过 程 中 的 赞 扬 和 鼓 励 对 激 发 幼 儿 积 极 性 有 很 大 作 用。这 不 仅 有 利 于 教 学 过 程的调节、控制 和反馈,而且对 幼儿在活 动中的 表现也能 及 时 强 化 或 纠 正,幼 儿 渴 望 得 到 评 价 的 心 理 需 要 也 能 得 到 及 时 满足。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幼儿 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建立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 的课程观 认为,课程不仅 是预先 设定的目 标或计 划,而且 是 学习者 自 己 主 动 建 构 的 过 程,是 学习者 运 用 自 己 的 头 脑 形 成 对 事 物 或 现 象 的 解 释 和 理 解 的 过 程,是 探 索 问 题、发 现 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建构性课程观 的 关 键。正 如 后 现 代 课 程 论 学 者 多 尔 所 说,“建 构 主 义 的 课 程 是 通 过 参 与 者 的 行 为 和 相 互 作 用 而 形 成 的 ;不 是 那 种 预 先 设 定 的 课 程。作 为 一 种 模 体(matrix),它 自 然 没 有 起 点 和 终 点;但它有界限,有交叉点。因此建筑在模体基础上的课程 模式是非线性、非序列性的,但它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课程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 系性越多,随之 意义也就 越加深 化。我们 除注重 集体教学 活 动 外,还 要 充 分 利 用 日 常 生 活 的 其 它 环 节 拓 宽 操 作 活 动 的 时 间 和 空 间,幼 儿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是 幼 儿 课 程 中 不 可 或 却 的 一 部 分。新 的 课 程 观 和 知 识 观 也 告 诉 我 们 :“ 幼 儿 不 是 被 动 的 接 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 识 意 义 的 主 动 建 构 者 和 创 造 者。而 且 幼 儿 的 这 种 角 色 不 是 教 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要使 幼 儿 园 的 集 体 教 学 活 动 真 正 做 到 有 效 甚 至 高 效,还 有 很 长 的 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8

第三篇:论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内容摘要]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要提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另外,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教学评价,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学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等方面,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 幼儿

集体教学

有效性策略

[正文部分]: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新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时代。人的个人创造能力被充分地肯定着。因此,时代呼唤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无穷发展潜力的新人类。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又能为幼儿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呢?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能获得多少发展的可能性呢?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幼儿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各个方面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 “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看幼儿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的集体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集体教学,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为我们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集体教学是一个集教师、幼儿的多种活动于一体的集中活动。其中包含了教师“教”的活动,而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学”的活动。在全面考察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在“有效性”为维度的标准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第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增强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正发生着“从

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但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领域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1、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幼儿园教育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单

一、不具体: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2)教育活动过程乏味,教师教法单一;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扬弃,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A、发现、激发兴趣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幼儿现成答案,而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中的大量“迁移”,即举一反三。使用发现法,要激发幼儿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

B、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

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C、图表教学法

操作材料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幼儿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参与活动。为此,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幼儿。首先,要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幼儿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充分相信幼儿,全方位放权,让幼儿明确目标后自己去看图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再引导幼儿总结规律等。再次,要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A、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幼儿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B、讨论式。教师据幼儿生成的课题展开讨论,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2、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一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他们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幼儿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认为提倡幼儿的体验学习就是幼儿的自我游戏,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新《纲要》思想的指导下,改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粗浅的知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效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幼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集体教学中一定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

例如:小班科学领域“认识时间”,某教师的目标表述为:“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显然,其目标过于单一,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结合有效教育目标的标准,我们可将目标进行改动:“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尝试运用时间词汇;帮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准备操作材料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最佳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幼儿愿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动“有趣的线条”,线条的可操作性强,幼儿可利用线条自由表现,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并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材料的层次性。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存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要有层次性,使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中班社会领域《神奇的筷子》,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易夹的纸团、难度大的黄豆、米粒等,不同层次的幼儿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和方法,兴趣自然很浓。

(3)材料的丰富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须保证有足够的、丰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大班科学领域“认识磁铁”,教师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磁铁、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磁铁的特性,并运用磁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尽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儿常玩的套桶,可作为数数、区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加上数字卡,也可以作为认数的材料,充分发挥套桶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为此,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多样化。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如“认识蔬菜”,应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进行教学。避免单一的说教,“被动接受”知识。

(2)组织形式生活化。将抽象的活动生活化不但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如小班排序活动“穿项链”,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排列,制作彩色项链。

(3)教学手段现代化。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更易帮助幼儿释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数学活动“目测数群”,传统的教学幼儿较难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课件演示。我们须抱着“扬弃”的态度,使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内外的一系列行为。集体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理行为。集体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2、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包含两种行为:一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可以事先作好准备的行为;二是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

(1)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A、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娃娃超市》,教师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儿注意轻拿轻放,爱护玩具。幼儿开心、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玩具,主动介绍玩具的玩法,探讨带的钱够不够买他喜欢的玩具„„可见,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式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过程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相互界定、碰撞与调整的过程。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师幼互动。

C、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幼儿自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抓住幼儿遇到的困难,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知识的建构,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古代孔子了解学生是“视其所以,观其所能,察其所安”。通过观察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并作出判断,找出幼儿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儿对于10以内的数量,目测即能说出总数,因此,这些幼儿的学习内容可随机调整为“练习按群计数”。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别教育。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1、评价应科学合理。应避免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常常给予批评、挖苦,这样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2、评价应具有针对性。避免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活动过程中的赞扬和鼓励对激发幼儿积极性有很大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过

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能得到及时满足。

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建立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计划,而且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建构性课程观的关键。正如后现代课程论学者多尔所说,“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课程。作为一种模体(matrix),它自然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它有界限,有交叉点。因此建筑在模体基础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性、非序列性的,但它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课程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系性越多,随之意义也就越加深化。我们除注重集体教学活动外,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其它环节拓宽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课程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要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四川教育信息网

谌业锋

[3]新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学前教育研究》2004(1)

姚伟

吴琼

[4]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

黄中敬

第四篇:论幼儿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定稿)

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新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时代。人的个人创造能力被充分地肯定着。因此,时代呼唤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无穷发展潜力的新人类。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又能为幼儿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呢?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能获得多少发展的可能性呢?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幼儿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指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各个方面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 “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看幼儿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的集体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集体教学,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为我们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集体教学是一个集教师、幼儿的多种活动于一体的集中活动。其中包含了教师“教”的活动,而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学”的活动。在全面考察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在“有效性”为维度的标准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第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增强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但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领域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1、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幼儿园教育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单

一、不具体: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2)教育活动过程乏味,教师教法单一;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扬弃,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A、发现、激发兴趣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幼儿现成答案,而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中的大量“迁移”,即举一反三。使用发现法,要激发幼儿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

B、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C、图表教学法

操作材料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幼儿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参与活动。为此,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幼儿。首先,要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幼儿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充分相信幼儿,全方位放权,让幼儿明确目标后自己去看图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再引导幼儿总结规律等。再次,要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A、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幼儿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B、讨论式。教师据幼儿生成的课题展开讨论,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2、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一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他们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幼儿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认为提

倡幼儿的体验学习就是幼儿的自我游戏,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新《纲要》思想的指导下,改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粗浅的知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最大效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就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而言,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幼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集体教学中一定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

例如:小班科学领域“认识时间”,某教师的目标表述为:“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显然,其目标过于单一,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结合有效教育目标的标准,我们可将目标进行改动:“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尝 4

试运用时间词汇;帮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准备操作材料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最佳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幼儿愿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动“有趣的线条”,线条的可操作性强,幼儿可利用线条自由表现,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并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材料的层次性。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存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要有层次性,使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中班社会领域《神奇的筷子》,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易夹的纸团、难度大的黄豆、米粒等,不同层次的幼儿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和方法,兴趣自然很浓。

(3)材料的丰富性。要想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须保证有足够的、丰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大班科学领域“认识磁铁”,教师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磁铁、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木块、布条、纸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筒等。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磁铁的特性,并运用磁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尽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儿常玩的套桶,可作为数数、区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果加上数字卡,也可以作为认数的材料,充分发挥套桶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为此,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多样化。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如“认识蔬菜”,应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进行教学。避免单一的说教,“被动接受”知识。

(2)组织形式生活化。将抽象的活动生活化不但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如小班排序活动“穿项链”,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排列,制作彩色项链。

(3)教学手段现代化。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更易帮助幼儿释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数学活动“目测数群”,传统的教学幼儿较难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课件演示。我们须抱着“扬弃”的态度,使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内外的一系列行为。集体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理行为。集体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2、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包含两种行为:一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可以事先作好准备的行为;二是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

(1)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A、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娃娃超市》,教师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儿注意轻拿轻放,爱护玩具。幼儿开心、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玩具,主动介绍玩具的玩法,探讨带的钱够不够买他喜欢的玩具„„可见,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式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过程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相互界定、碰撞与调整的过程。教师应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师幼互动。

C、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幼儿自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抓住幼儿遇到的困难,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知识的建构,帮助幼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古代孔子了解学生是“视其所以,观其所能,察其所安”。通过观察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并作出判断,找出幼儿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儿对于10以内的数量,目测即能说出总数,因此,这些幼儿的学习内容可随机调整为“练习按群计数”。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别教育。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1、评价应科学合理。应避免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常常给予批评、挖苦,这样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2、评价应具有针对性。避免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3、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活动过程中的赞扬和鼓励对激发幼儿积极性有很大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能得到及时满足。

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建立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预先设定的目标或计划,而且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建构性课程观的关键。正如后现代课程论学者多尔所说,“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课程。作为一种模体(matrix),它自然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它有界限,有交叉点。因此建筑在模体基础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性、非序列性的,但它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课程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系性越多,随之意义也就越加深化。我们除注重集体教学活动外,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其它环节拓宽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课程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要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五篇: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逐步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秉承新课程的改革思想,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并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根据高效的教学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美术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学习能力。然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占据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致使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如“教师示范画,学生跟着画”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想象能力,在评价时则以“画得像”为标准。这样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扼杀了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天####好,也抑制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赏美、创美的潜质都无法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非常有必要。

二、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数教师均延用“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乐学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教,学生只学,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对学生单向地灌输美术知识的过程,学生则片面地、生硬地记住了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理论诠释和一些主观印象,不会自己主动地去感受和体验美术。这样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完全违背了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学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教学过程。

2.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

小学美术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之前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与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差距,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与学生的兴趣点大相径庭,使学生难以产生乐学性。另外,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也有所欠缺。

3.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美术教师有较灵活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如学生的问题、授课思维的变化以及

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等等。如果教师不能适时把握,再进行合理调控,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变化,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未曾预设的课堂内容进行演绎,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不会提高的。

4.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关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非常重视,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结论,还要经历多样化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去积极体验美术知识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然而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将程式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个角落,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这样就无法将小学美术课核心价值集中体现,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实际上是对学生美术想象力的摧残和扼杀。

三、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1.教师要有效地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舞台相比,讲台更加难站。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特点,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和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法。如合作讨论、情景问答、成果展示等等。教师有效备课还要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要完整,还要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美术课的教具等准备也需要非常充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如笔者在上“套色纸版画”的主题课时,除了准备好教具、示范画和相应的教学课件外,还要让学生们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水粉画颜料、调色盘、硬卡纸、笔等等。没有这些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有效性。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创建融洽、和谐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使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和乐学性。教师要讲求讲课语言的艺术性,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可以幽默风趣一些。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的喜欢,课堂教学气氛融洽,教学效率也很高。教师要使学生紧跟着自己的节奏,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学生适应自己,尽力做到与学生思路一致,和谐相处,共同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下载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性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策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应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讲述三大策略: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策略;课堂操作的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0-09-20 14:40:41) 教育教学讲座六之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 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石艳娟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袁 辉 邮编:56340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同行们研究和思考的不少。我们的认为是只要做好小学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