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2: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篇: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成果 运用机制 思考对策

一、内部审计成果的内涵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在审计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等相关审计资料,产生于工作过程中以电子文档、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是内部审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帮助单位组织实现增值目标、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效率和效益”的载体。审计成果是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审计价值的实现、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审计免疫功能的发挥。审计成果的运用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被审计部门或组织对审计问题及时纠正,并能真正规范财务行为,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二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组织效率,实现企业增值。

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现实意义(一)内部审计价值实现的要求。

1999年,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全新的视角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将内部审计表述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运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03年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监督、评价活动是内部审计的工作特征,而提高效率、实现组织增值才是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审计成果在未来的管理运营中使单位获得超额收益,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监督、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凭借其职业经验及对单位运营的了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管理层,后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运用这些信息,创造出预期之外的超额价值。由此,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其作用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完成与实现。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服务目标要求。

纵观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演变可知,内部审计的对象已经从传统的“以控制为基础”转变为如今的“以风险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目标从监督检查向价值增值转移,增值范围从传统的财务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领域以及公司治理领域增值拓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与“传统内部审计”不同,它具有目标的价值增值性、对象的紧密结合性、职能的发展性等特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评价、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治理风险过程,通过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服务于组织管理、决策活动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职能才能履行。因此,建立有效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将审计信息有效地服务于组织管理中,对实现内审工作效能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结果。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果的质量,即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应用水平。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效果、降低审计风险,规范审计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要求。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然要考虑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程度及水平,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之一。

三、内部审计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制约因素(一)内部审计成果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审计成果的质量,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起步较晚,加之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广泛,从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预决算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等,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些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知识结构贫乏的内审人员,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滞后,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内审人员缺乏对审计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不能针对组织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领导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及防范措施,只是就问题谈问题,不做深层的原因分析,导致审计成果难以得到认同与关注,也就难以得到重视与应用。

(二)内部审计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法规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颁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0个具体准则及两个实务指南。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级组织所认识,审计模式也依次由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功能也相应实现从传统监督、评价功能向咨询服务、价值增值拓展。与之相对应,内部审计法规也有待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肯定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这使审计成果转化应用无章可循,难以真正的实现其增值的目标。(三)组织管理层对审计成果重视不够

现实工作中,既有单位领导层不重视内审成果的情况存在,也有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对审计结论或意见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存在。无论是领导还是被审计部门,大多数认识还停留在审计只是查找问题,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等,审计成果的运用只是附带产品,不是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因而存在重存在问题的整改,轻制度源头的建立;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审中监督,轻后续督查;重审计过程,轻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现象的存在。

(四)工作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单位普遍没有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机制,审计成果产生与转化运用之间没有良好和有效地衔接,后续审计监督工作力度较弱。没有制度约束和机制作保障,如果只是依靠领导和部门的自觉,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不可能落到实处。同时也因为利用的随意性而使审计成果无法连续地发挥作用,导致实际运用效果较差。正因如此,本文旨在探索从建立制度入手,为审计成果的转化提供机制保障。

四、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长效机制的建议与对策(一)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 “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的前提是审计能为单位提供有价值、有质量、可具操作性的信息。首先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为审计人员要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技术和手段,加强学习和培训,注重综合知识的积累,既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提高从繁杂的审计资料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次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审计质量标准,从审计计划、方案拟定到审计实施、报告撰写、建议的提出,都要使用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审计成果更加规范。第三,审计内容向纵深发展。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管理、效益、风险审计延伸,以为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为出发点,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全面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组织内部为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相对其他工作,更需要领导的支持与各部门的配合,良好、顺畅的工作环境是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领导重视是审计成果得以应用的动力,有了领导层的批示和要求,各部门会认真整改审计问题、改善管理漏洞。其次,加强和被审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联络沟通,赢得对审计工作的尊重与理解,是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内审人员对外多做宣传,要和领导、各级部门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标上获得一致共识;向领导积极汇报审计要情;对外增加内审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和相关各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履行监督评价职责的同时,充实咨询服务工作内容,提高服务意识,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将监督贯穿于服务之中来提高审计工作地位。

(三)开展后续审计,监督审计成果落实。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为了检查督促被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效果而进行的后期跟踪审计,是保障审计成果落实的关键环节。通过后续审计,可以监督检查被审计部门是否对问题进行了纠正,对建议是否采纳,对管理中的薄弱环境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重要步骤。内审部门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列入审计计划,这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树立审计权威的良好时机,通过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成果得到真正的转化、应用。

(四)建立完善审计成果运用的机制,保障审计成果的运用落到实处。

1、制定审计成果运用系列制度,建立成果运用工作机制。制度是工作的保证,单位应制定关于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规定,确定相应主管领导、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制定责任追究程序,还要建立起审计成果汇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制度;健全后续跟踪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分析和案例备查机制,以及审计结果及建议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制度来进行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其逐渐成为单位的一项常规工作。联合纪检监察、党委、财务等部门,形成审计成果落实的合动力。

2、实施审计成果利用实效考核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效率作为各单位、部门,也包括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完成情况的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增加领导对成果转化的重视和责任。

3、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作为企业组织,审计委员会由财务、纪检、人力、审计等部门组成,直接受董事会的领导。通过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使审计工作从审前的目标、计划、方案的制定到审计问题的整改、审计成果的运用都能得到纪检、财务、人事等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审计委员会也能及时将审计成果反馈到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及时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达到改善管理水平、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第二篇: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研究

摘 要 国网达州供电公司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特(i)型供电企业,主要负责达州境内电网规划、运营管理和电力供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州供电公司对内部审计及其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达州供电公司内审成果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结合工作实践,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和方法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深入贯彻落实审计监督和服务并重的工作宗旨,围绕“审而要纠、审而要改、审而要用”的原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审计转型和创新要求,逐步完善企业内审机制,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推进审计成果运用和方法创新,建立常态跟踪纠错机制,完善内控机制,促进管理挖潜增效。

关键词 审计成果 综合运用

一、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意义

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是审计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审计工作价值的体现,也是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是实现审计成果价值的重要体现,审计成果其价值包括自身价值和使用价值;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是满足高层使用者需求的必然举措;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益,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综合运用好审计成果,发挥其自身及使用价值,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内在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内涵

(一)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含义

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是指将某一时间段审计成果按照设定的属性分类进行横向和纵向等多角度的整合,通过综合归纳、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出动态的对企业宏观管理有普遍意义的综合性成果,并将其运用在专业管理、风险防控及辅助决策、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等方面的过程。

(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特征

“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是其核心特征;“属性分类,综合分析”是其基本特征;“专业管理,趋势评估”是其重要特征;“风险预警,辅助决策”是其突出特征。

(三)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原则

第一,审计成果运用定期反馈原则;第二,审计成果定期综合分析原则;第三,审计成果督促报告原则;第四,推行审计谈话制度原则。

三、达州供电公司审计成果综合运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市供电公司虽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在组织结构中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层次上,缺乏专门的体现内审独特地位的制度与举措,其独立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虽然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内审工作,但基层部分管理者不重视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难以引起基层管理者的关注并得到解决,其审计报告独立发挥作用、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内审人力资源机制不完善

1.内审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内审活动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需要以必要的内审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达州供电公司内审现状是内审人力资源相当有限,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超出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2.对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培养不到位。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离国网公司、省公司对“依法治企”零容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与此同时,内审技术方法相对比较落后,这两者共同决定了内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不足,影响了公司内审质量的提高和内审治理和增值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尽管内审人员对审计成果“点对点”的运用能力较强,但是对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由点及面”的综合能力尚有欠缺,不能充分发挥审计成果功能,影响了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效率。

(三)内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达州供电公司内审依然以财务收支、工程审计为主,还进行部分的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少量其他类型的审计活动,却很少涉及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等领域。内审范围局限主要表现在内审类型单一和内审层次不高两个方面。面对国网公司“依法治企”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审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方向发展。

(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不够健全

1.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内审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职能上,同时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认识也不到位。直接表现为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督查整改,导致了审计年年搞,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2.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保障制度执行不力。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审计成果转化的保障,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加以约束,奖罚不明,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及整改措施不被相关部门和单位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得到贯彻落实。尽管达州供电公司对审计成果转化、后续审计有具体规定,但是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十分到位,最终导致部分内审工作流于形式,使得审计成果利用和执行起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达州供电公司提高审计成果运用可采取的措施

(一)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方式

1.多举措并施,加大整改落实力度。采取建立整改问题跟踪监督台账,责任追究制度,内审成果通报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等方式,加大整改落实力度,促进内审成果运用。2.大力开展综合分析工作,重视审计成果资源的整合,增加内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面对众多的审计信息资源,要提高利用效率,决不能囫囵吞枣,要按问题的类型、按涉及范围、按风险影响程度进行梳理分析,对各类审计信息进行必要、有效的整合。3.因地制宜,重视反馈方式的选择。计信息合适的反馈方式选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4.突出审计重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重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途径。一方面,以内控建设为主线,突出内控监督重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式,适时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审计、目标责任审计,尝试开展非现场审计,注重审计时效。5.加强信息沟通,扩大审计成果共享。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转化率。

(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流程

1.审计项目结束后,根据上级部门、总经理办公会决定,下发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意见书,拟定审计谈话内容,明确被审单位责任以及整改事项、整改要求。2.进行审计谈话,审计谈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应负的经济责任,存在问题的性质,整改建议和措施,其他需要解释、交流、共同研究的问题以及审计谈话对象对审计所反映问题的认识、初步整改情况。3.谈话结束后,以审计分析报告或《达州供电公司审计成果运用情况跟踪表》的形式,向相关单位反馈,提示风险。4.根据谈话内容以及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具体措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及时整改,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被审单位接到正式审计意见书的一个月内将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公文形式向审计部反馈。5.开展后续审计,加强考核,实现审计整改的闭环管理。监察、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注重强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并结合日常工作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整改工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审而不改、查而不纠、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进行必要的经济责任考核,并形成审计整改报告报公司领导。6.定期汇报整改情况,加强审计整改分析。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整改情况,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原因,总结吸取教训,补充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内控体系,切实增强执行力,从“制度、流程、内控、责任”等方面,积极构建依法治企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结语

(一)增强审计部门独立地位及成果转化意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

供电公司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整改流程和管理办法,固化审计整改工作标准,明确审计结果应用的程序、内容、范围、分工和考核,对已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建立各单位整改情况档案。

(二)正确认识审计成果的价值,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

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梳理分析,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整改要求,明确责任部门的整改措施、完成时间。二是对复杂且难以整改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实施进度,形成专项整改报告。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跟踪,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增值

一是逐步建立科学、统一、有效的内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从运用范围、运用方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指导规范,是内审成果运用做到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审计成果及其运用的跟踪问效机制,包括审计回访制度、审计公示制度、审计成果追踪落实制度等。三是审计成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直接推动审计成果的转化,克服“审而不用、审而不改、审而不究”的问题。

(四)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可以在完成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对审计成果运用的相关要求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也要最具体规定。

(五)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的作用,扩大审计成果运用

建立审计成果信息库,实现审计信息成果共享,注重审计成果的收集整理,建立包括审计案例库、问题库等内容的审计成果信息库,并通过内联网等载体实现上下级内审成果的垂直管理和利用。

(作者单位为国网达州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王得猛(1978―),男,本科,审计师,从事于财务审计工作。

第三篇:林业内部审计思考

1998年以来,全国各大林区都执行了禁采政策,对天然林实行了保护工程。林业工作重点的转移,给林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林业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做好财务衔接期间的审计

国有林场由生产经营型转化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型,其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财务衔接问题。在衔接环节上,内部审计应做好如下工作:1应收账款的审计。由于国有林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其销售业务锐减,与客户业务往来逐年减少。对此,审核清理应收账款十分必要,做到早审核、早动手、早清理,以免时间越长,呆死账越多,给林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2存货的审计。在存货审计中重点对产成品进行核对,首先搞清产成品是否账实相符,如果存在亏库现象,要找出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意见;其次,审核产成品的结转成本真实性,是否存在潜亏问题。3固定资产的审计。该项审计的重点:一是审核固定资产是否账物相符,是否存在资产流失现象;二是分清使用与闲置的界限,为日后确定计提折旧基数做好准备。4应付职工工资的审计。在负债中应付工资是最敏感的项目,如果应付职工工资处理不好,就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情绪,影响着生产效益,影响着全场的安定。为此,在应付职工工资审计中,首先审核应付职工工资的真实性;其次,分龄级分性质进行统计,对直接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基本工资部分想方设法给予解决。5林木资源的审计。在核定林木资源总数基础上,划分天然林与人工林界限,为核定天然林保护工程基数做准备;其次,摸清人工林林分的组成,为人工林抚育提供资料。

二、开展天然林保护经费的审计

天然林保护经费属于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用途。这项审计重点是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是否存在着挤占、截流及挪用现象,如发现有违反使用规定情形,要严肃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扣减该单位下一的投资;其次,审核是否执行了专项资金预决算制度,预算的合理性和决算的真实性;是否执行了专项资金使用前审批制度和使用后报账制度;是否存在超审批范围和超审批金额使用资金及报账的口径是否一致,对违反规定和使用程序的单位严肃处理,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三、继续经营收支审计

在经营收支审计中,首先对经营收入的确认进行审核,是否存在着超前和推迟现象;其次,审核确认收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在经营支出中审核支出的真实性及项目核算的合规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还需对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进行审核,产成品的成本是否真实、客观,要求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重视事业收支审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事业收支将成为林场的主要业务,做好事业收支审计,为林场把好关十分重要。该项审计首先审核事业收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是否将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如果存在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其次,审核收入的确认是否适时以及原始凭证的合规性;事业支出审核实际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按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对有经营活动的林场应正确划分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

五、对营林资金的专项审计营林资金是用来恢复和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资金,具有指定用途。该项审计重点是审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使用项目中是否含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因素。如果含有挤占或挪用资金现象,要严肃处理,确保营林生产的质量。对未按规定要求完成营林生产任务而结余的资金,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收回或另做安排。

第四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3年06月19日 11:15 来源:《现代金融》2013年第03期 作者:朱奕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本文结合实际,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人力、标准和技术方法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一)缺乏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识。大多商业银行均以发展业务为第一要务,虽然近年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相当的认知,但是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识仍有所欠缺。虽然在年初内审部门会制定计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临时性工作多而无法保证计划序时推进,需要压缩内审准备、实施和报告时间,从而无法保证内审质量。另外,内审发现的问题有时因为层层的利益关系而在报告时避重就轻,层层上报批复也耗时良久,而且往往将内审报告的提交视为内审工作的终结,不重视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等后续工作,因而在审计质量和效果以及及时性上无法得到保证。

(二)缺乏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难以达到人民银行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难以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有力的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其他部门调配而来,其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明显不足,在目前业务创新不断、技术日益革新的情况下,缺乏后续教育和培训会让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审计对象脱节,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服务的质量。

(三)缺乏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适合本行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而且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风险类型不断增加,大多数商业银行无法紧随当前形势及时更新、修订相关标准,致使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失或者滞后。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目前缺乏明确的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因而无法将审计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无论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还是内部审计监督、复核部门对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管,或者外部审计评价部门对审计监督或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再监督等,都无法真正明确责任,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四)缺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方法和技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将内部审计定位在账项的查错防弊,而非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上;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比较狭窄,特别关注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审计,而忽视对管理、决策方面的审计。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内部审计支持软件的研发一般滞后于业务或风险的发展,在时间性上仍存在内部审计技术的缺口。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审计的资料越来越多,在无法对全部资料进行审计时,进行抽样审计过程中,大多数商业银行仅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非运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手段进行样本选取,致使样本的代表性无法保证,从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层次的对策

(一)提升和革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理念。在各商业银行纷纷改革上市之际,为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提供更大的支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理念也需要革新。应实行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的首要条件是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能够具备独立的地位,即要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或者是对董事会负责、或者是对监事会负责,特别是人事任免和薪资奖惩必须独立于管理当局。

在审计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匹配审计项目量与审计力量,以风险导向为依据,通过系统的、有预警的或者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审计项目,并以经验以及统计数据为依据来判断审计项目重要性,决定审计次序以及突发事件导致的审计中止等情况的处理;制定审计计划时特别注重时间、人力的预算,并且制定方案时需参照内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点才能有的放矢,节省时间、人力并保证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并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此项工作可以由主管审计人员或者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担当,并且现场复核与底稿复核相结合。还有,需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客观地提炼重点,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理顺审计报告路线,加强对被审计部门提交报告的及时性,注重被审计部门整改,强化审计后续工作。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本质的因素。在内部审计人员准入时需设置门槛。职业道德与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和运用能力,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工作经历和年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内部审计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等均需考虑斟酌,才能构建一支在学历、年龄、性格、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匹配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

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再教育、再培训,注重对内部审计新的理论、新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新业务的风险控制重点、新的审计专业软件以及先进审计经验和成果的培训,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得以不断更新,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要明确内部审计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该做什么,如何奖惩。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首先需要规范内部审计目标和导向,以此为依据,通过组建质量评审的专家队伍,以科学的方法,在目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评价方法上逐渐增加定量分析和测评指标,逐步构建科学、完整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并且开发质量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提高测评的效率。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控制在内审主管负主要责任的同时,需将审计责任量化到具体岗位和相关人员,明确各相关人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应该与内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发展有重大贡献或者揭露重大违法违纪犯罪线索得以挽回或减少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给予奖励,相反,因审计人员工作质量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加大惩罚力度。

(四)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导向的转变一致。

在目前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决策、管理、经营等各项风险迅速加大,在人力、物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创新的导向应为融合多个知识领域,特别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的评测、分析、分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审计项目的选择和制定审计计划并付诸实施,对各类风险进行差别化管理,审计的频次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高的部门倾斜,以保证高效高质的内部审计的实现。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可或缺,建立、完善审计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和各项业务的专业审计软件,提高非现场和远程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的能力,通过及时、全程审计,确保审计质量的提升。内部审计可采用外包的形式,借助专业审计机构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也可在与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得新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岳海云《浅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价值及其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商界》2010第8期,79页

[2]张光军《构建农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问题研究》《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8页

[3]尹小丽《银行内部审计功能重新定位的思考》《现代金融》2011年第12期,第34页

[4]焦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探析》《知识经济》2010年第17期,第39页

[5]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财会研究》2004年第六期,第54页

(作者单位: 农业银行太仓市支行)

第五篇: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张雪青

2013-3-1 14:56:54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0期上

提要:内部审计是医院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变观念,重视审计工作,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行业的竞争不断激化,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使医院既能较好的服务社会,又能使自身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现阶段,虽然许多医院都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由于机构设置不独立、相关审计制度不完善、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独立。目前,许多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不是出于医院管理的需要,而是迫于某些因素,如医院创建升级等,是“你要我建,我不得不建”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内审机构设为财务科室下属机构,或者将内审机构置于纪检、监察之下,使内审机构失去独立性,内审的监督、服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审工作的法律中,只有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不仅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而且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也缺少法律的强制性,执行过程中,常常遭遇被执行部门的抵制,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

3、对医院内部审计认识不够。许多医院职工认为,内审是自找矛盾、自挑毛病,有些医院领导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对已建立的内审机构闲置不用或不知该怎样使用,认为是:“我让你审,你才审”,使内审工作很难开展。同时,内审人员也存在“审查本单位问题,情面难撕开,工作开展难,不好下结论(得罪人)”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部分医院从领导到职工都认为,内审工作不重要,只是为应付相关检查过关的设置机构,这些因素都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地位,使内审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4、人员配备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一名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是个复合型人才。目前,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从数量上看,还缺少足够的内审人员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审计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老龄化;从知识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大都是财会出身,缺少不仅懂审计、财务知识,而且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内审职能。同时,随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这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在加剧。

5、审计内容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许多医院的内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收费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医院内控制度评价、经济合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医院内部的管理和运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各种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这种纠正违纪违规,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的事后的、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医院内部审计改进对策

1、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随着我国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内部审计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个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内审工作的经

验说明,内审的发展,完全是医院管理的需要,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内审机构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并与单位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和范围上看,要发挥内部审计规范内控管理、评价经营业绩、严格会计核算、预测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内审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内审机构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时,也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和纪检监察部门联系,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寓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2、转变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得如何,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管理层的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起来,因此转变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积极支持医院内审部门开展工作,对内审工作提出工作任务,帮助内审部门排除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内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内审部门也要提高工作主动性,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协助管理层搞好医院管理和决策。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为适应当前医院发展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要扩充,在素质上要提高。单位领导应将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在内审人才选拔上,要将那些作风正、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选拔进来;将懂网络信息技术、基建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吸引进来,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对内审人员业绩评价上,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审人员业务上,要为内审工作在审计视野、技术方法上创新提供条件;另外,内审人员也应注意更新知识,努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加强内审制度建设,为内审工作提供工作依据。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现阶段,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借鉴其他行业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制定符合医院情况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医院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本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

制度,完善内审机制,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和工作标准,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从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执行过程中人为意志的干扰,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5、拓宽审计范围,实现内审战略转型。目前,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方面,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需要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由单纯的事后发现型、复核型转向事前预防型、效益评价型;在审计角色上,由“经济警察”向“决策参谋”、“咨询顾问”转型;在审计内容上,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型;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

三、结论

随着医院内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各方面对内审工作认识的提高,内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加快,内部审计在服务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减少浪费,堵塞漏洞,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杜绝违规违纪行为,降低医院的各种风险,确保医院各项服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平礼,李学锋,李芳.59家二级医院内部审计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11.1.[2]愈斯海.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3]史秀芸.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6.24.(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下载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思考

    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思考 摘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设计、执行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公......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没有完成的制度改革,没有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若处理得好的话,可以加速城镇化,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种养植,提高居住......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开发与运用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开发与运用 福建省南靖县审计局 陈妙松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成果开发与运用的程度。当前,我们在......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1 题目: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年级: 2010级 专业:会计五班 学号:01310521 姓名: 《银行会计》课程作业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本......

    教育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审计产生的动因是受托管理责任,对委托人或授权人交付经营使用的资产或公共资源,受托责任者要承担安全、完整和有效的责任,这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

    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运用的难点与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运用的难点与对策标签: 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评价分类: 审计理论研究 2008-06-14 21:21党的十七大把经济责任审计写入报告,这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什么是内部审计1、概念u《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

    建立完善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考

    建立完善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复杂性、对抗性、群体性趋势明显,如何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法院创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