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5:4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作为农村最基层的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为重点,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其他组织相配套的村级组织体系,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农村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建立健全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在城乡统筹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是当前“三套班子”换届结束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的逐步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的积极性,给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突出的是村级组织领导方式、领导体制、领导水平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在工作制度、职责分工、决策程序、民主监督等方面不够规范,特别是在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乏,随着“内聚外迁”进程的加快,山上人口转移加速,剩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后,有序向二三产业转移。“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使村组织特别是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村新当选的干部不知道开展工作如何入手。

当前村级组织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经验型。有的村议事规则和程序不健全,有些甚至落后于新的形势,仍习惯于凭经验,按惯例办事,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由于总体上文化素质低下,仍制约着村干部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缺乏必要认识。二是随意型。没有建立或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使制度仅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工作无目的、无计划,办事无主张、无原则,对村级组织的工作或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三是任务型。村两委会职责不明确,不具体,只把乡镇下达的任务当作村里工作的全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特色,不是积极寻求发展机会,而是“守株待兔”。

现行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村级组织工作的现行机制的一些弊端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少数干部办事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处事不公道,法制观念欠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简单粗暴,甚至以权谋私,纪律松散,使矛盾激化,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不断。同时随着各方面体制的变革和调整,上级党政部门对村级组织控制力度减弱,而一些村工作机制不健全,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也给其他一些势力,如封建宗族势力乘虚而入、占领阵地的机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从源头上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干部素质不高。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干部,他们的思想、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是其行动的指南。然而现实中不少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科技的能力薄弱,思

路不开阔,市场竞争观念、依法治村观念淡薄,超前意识不强,致富门路狭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显得力不从心,部分村干部又由于年龄偏大,工作精力跟不上,家庭负担较大,工作进取心和开拓精神不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村级工作的需要。

2、村级经济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受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全市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在从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四明山区,竹笋、茶叶、花卉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致使农产品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山区各村由于受资金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境内无力也不能发展工业,第二产业基本空白,村级经济薄弱甚至举债度日,使得村级组织运行困难,甚至使部分村日常开门经费得不到保证,影响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制度建设不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农民利益的多样化,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里存在制度建设不适应的问题。这些年在农村,虽制定了一些好的制度和办法,在发挥农村党政组织作用,规范“两务”活动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的制度已经过时,有的制度约束力不够,有的制度不管用等等,使新干部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由此造成对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或拖而不决,或盲目拍板,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对策和措施

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中,重新规范了“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创建目标,从农村工作现状看,工作机制好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关键,没有好的工作机制作保证,其他“四个好”就无从谈起。针对上述村级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对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来说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水平。村干部是村级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否得到贯彻落实,也直接决定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机制的是否有效,所以我们鹿亭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作为推进村级组织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1)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综合技能。乡政府建立了干部上岗培训和在岗轮训制度、思想谈心制度等,同时,坚持每季一次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律、法规轮训,利用村电教点定期组织村干部收看党员电教片、农业科技讲座和农家科技节目,并由乡党政班子成员对所联各村的村干部进行谈话谈心,交流思想,提高认识;(2)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为帮助村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目前已有3名干部到行政村任书记和副书记,此举不仅充实了村干部队伍,规范了村级工作运作,还加快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推动了后进村的转化;(3)建立村后备干部队伍,合理增加女性比例。由乡组织、纪检部门会同各行政村通过笔试、面试程序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每个村确定2-3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考虑到在山区,由于中青年男性忙于外出打工挣钱,不愿或无暇从事村干部工作,在今后的两委会选举中,我们通过向选民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中的女性比例,为充分挖掘女性才能、增强

村班子活力进行有效探索;(4)利用结对帮扶,加强干部交流。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鹿亭乡与临山镇临浦村等3个示范村建立互访互学制度、挂职锻炼制度等,经常性的交流不仅增强了感情,促进了工作,并且使山区村干部增长了才干。

2、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合力、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是影响村级组织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更是村级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各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山区乡镇与平原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山区各村新增长点匮乏、增长速度趋缓等现象,鹿亭乡作为山区乡镇,按照“有钱办事”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开源节流,不断增强各村的造血功能。(1)水电站技改扩容。农村小水电具有收入稳定,受益时间长和环境无污染等诸多优点,素有“绿色银行”之称。为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我们积极筹划龙溪水库上游三只水库的挖方清淤工作,增加库容,以提高蓄水指数,实现下游各水电站循环用水,持续发电,并已投入410万元进行白鹿一、二级电站扩建,白鹿三级电站、东岗一级电站重建和中村电站的技改工程。(2)水电站股份共享。鹿亭现有大小水电站18座,沿溪8个村直接或参股建有电站,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为增加其余4个无资源村的经济收入,我们从2002年开始,采取乡股让村的方式,使这些村在3年内分别获得7-10万元的固定回报,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作。(3)合理调节扶贫结对。鹿亭乡曾是宁波市15个贫困乡镇之一,于1997年脱贫,现仍有经济薄弱村5个,为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乡政府通过充分调研,在扶贫工作思路调整和扶贫项目的认定上,建言献策,统筹兼顾。(4)量入为出,勤俭办事。鼓励各行政村通过盘活校舍、厂房等闲置资产来改善村办公和文化娱乐条件,坚持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推进村级建设,乡政府出台村级公务零招待办法,严格控制各类消费,切实减轻村级经济负担,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村内各项“实事工程”上。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把一个村搞好,除了有一位好的“带头人”外,一套好的制度是有效保证,有了好的制度,广大农村干部就能够按照程序和有关制度办事,就能够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化解各种矛盾和不安定因素。近几年,鹿亭乡围绕“有章理事”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了诸如村“两委会”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集中办公制度等,深入推进了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1)健全例会制度,规范议事规则。例会制度要求各村在每月的第一星期择日召开一次全体村干部工作会议,会议交流各线工作,明确本月各线工作重点,乡书记办公会议成员一月一次择村参加例会,各村有关村领导、驻村指导员、联村干部一月两次参加例会,帮助理思路、解难题,这样既推进了村务工作又培养了村干部的动手、动口能力。(2)健全财务制度,规范非生产性支出。为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乡政府不仅下发了《行政村非生产性开支限额审批制度》和《行政村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非生产性开支的范围、限额和审批原则,并对货币资金的保管、使用等重新作了梳理和规定,同时又加强了对村两务公开的监督和审计。(3)健全招投标制度,规范建设行为。乡政府制订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详细规定立项、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建设资金管理等有关细则,对全部或部分由乡、村两级投资、融资的乡一次性投资在2万元以上和村一次性投资在5000元以上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以及政府机构、社团组织向社会募集资金兴办的项目,均进行公开招标,并由乡招标办公室负责承办,这样既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又促进了各行政村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推进

一、农村基层组织的组成农村基层组织,包括设在镇(办事处)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包括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主要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村民兵连及“两新”组织(“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由此可知,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

二、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基础党组织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是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和核心,党的地方组织是连接中央和基层的中间环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更是这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现有基层组织371.8万个,而全国34324个乡镇中,34321个乡镇建立了党组织。60.6万个建制村中,60.5万个建制村建立了党组织,占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建制村总数的99.98%。正是这些农村基层组织,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从而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坚实的基础。

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同农民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党的领导机关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困难和愿望,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到农民中去,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3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上。

4.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组织,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等,在这许多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协调乡镇、乡村各种组织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有利于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保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妇女、青年、民兵等群众组织都必须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

第二篇: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调查与思考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党内关怀机制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是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县积极探索,着力构建基层党内关怀机制,让更多基层干部心里塌实,让更多贫困党员挺起腰杆,让更多群众看到榜样,让更多基层组织增添活力、增强动力,以党内和

谐促进社会和谐。

党员缺归属,干部欠主动

催生党内关怀机制诞生

**县有17个乡镇党委,18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县党员9156名,其中农村党员5223名。**是山区农业县,年仅1600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村级党员干部的待遇。全县占10%的农村党员仍处在贫困状态,30%以上的党员普遍认为缺少归属感和荣誉感,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为群众做表率;40%以上的村干部心存顾虑,工作积极性不高。佐龙镇蜡烛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安对此深有感触:平时对农村党员要求多,享受实惠少,难免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村干部过去把精力基本上用在村上,对家庭照顾少,长期下来村上变化了,自己条件还不如别人,就产生了消极心理。

久而久之,农村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部分村干部缺少工作主动性,农村党员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群众入党积极性下降。针对存在的问题,**县从稳定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出发,坚持三路并举,以解决党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构建包括贫困党员、老党员、在任村干部和离任村干部在内的党内关怀体系,真正做到对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扶、感情上关怀、条件上改善、精神上激励。

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自2007年始,在3个乡镇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制定出台《**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并于2008年全面实施。全县符合条件的359名村干部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者每人每年可得到县、乡、村补贴1500元。同时配套实施村干部健康体检制度和抚恤金制度,建立村干部健康档案,定期对在任村干部免费进行体检,县委组织部对累计任职30年以上村干部一次性发放抚恤金3000元,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对离任村干部实行补贴金制度,从2007年7月1日起,对连续或累计任职30年以上的95名离任村干部,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50元,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激发发挥作用积极性。

建立党员慰问机制。从2007年7月起,对全县146名年满80周岁的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慰问金20元,经费由县乡共同承担。同时规范党员慰问制度,建立全县老党员、贫困党员台帐,利用节假日对老干部、老党员和贫困党员进行定期慰问。去年全县共慰问党员552名,落实慰问经费18.91万元。

建立城乡帮扶机制。以联系和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强双联争十佳,共建和谐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每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个农村党支部,每名机关党员帮扶1名农村贫困党员,着力构建支部联建、党员联帮的长效机制。每年评选全县“十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党员,各奖励1000元。

顺应民意,严格操作

保证党内关怀机制实施

党内关怀机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直接牵涉着很多人的利益,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县采取四步运行法,确保了该项工作的有条不紊推进。

广泛宣传,增强感染力和鼓动性。县上坚持把党内关怀机制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党组织层层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党内关怀机制的各项政策,在关心爱护党员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举行党的生日庆祝大会及党内关怀机制启动仪式,邀请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代表到会参加,以热烈的氛围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规范运作,保证执行政策的严肃性。为保证党内关怀机制的有效落实,县委出台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制度和农村老党员慰问补贴制度实施意见》、《“党员帮困基金”实施意见》和《**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严格按照乡镇摸底申报、组织部实地核查、初步人选公示等步骤,确定最终享受对象。每年5月由村党支部申报、乡镇党委核实上报、组织部审核确定,按时将离任村干部退休金和老党员慰问补贴金打入个人帐户,并以“工资卡”的形式,由乡镇负责统一发放给享受对象。定期组织由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评审团,加强资金监管,并在县级媒体公布资金使用途径。县委组织部设立热线电话和举报信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强化保障,形成制度化和长效化。县委成立党内关怀责任领导小组,凡是相关问题,都由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从2007年起,全县建立各级财政党建经费专项预算制度,县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作为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乡镇财政每年党建经费预

算不低于总预算的15%,其中党内关怀经费不低于党建经费的30%,2007年全县各级财政用于党内关怀机制的专项资金达300万元。同时建立“党员帮困基金”,通过县级财政专项预算、县管党费投入和上级组织支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捐赠等方式,共筹集基金17.36万元。2007年8.7特大洪灾中,基金支出6万元,对140名受灾党员进行了慰问

补助,鼓励他们搞好生产自救。

严格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和创新。县委把党内关怀机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建立重奖重惩制度。对落实不力、贯彻不实的党组织通报批评,并取消县级补助经费,责令自行解决兑现。对在工作中落实到位、积极创新的党组织,奖励10000元予以鼓励。2007年,全县有5个乡镇建立了基层“党员帮困基金”,筹集资金36万元,有6个乡镇放宽准入条件,增加享受对象229人。

城乡共建,党群共赢

加速党内关怀机制转化

党内关怀机制的建立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新理念,适应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需求,成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催化剂,初步实现了城乡共建、党群共赢互动双赢目标。

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健康体检和抚恤金制度的实施,让村干部吃下“定心丸”。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饶在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出现了从不想干到想干,从不愿干到主动干的良好局面。蔺河乡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刘修兵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已经干了近10年,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摊上这样的好政策。他说,现在组织上给了这么大的照顾,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村上的各项工作干好。

困难党员慰问制度、党员帮困基金制度、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的实施,让基层党员队伍焕发无限活力。许多老村干部、老党员主动带领年轻党员搞建设,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出现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齐心的良好局面。2007年8.7洪灾中,佐龙镇金珠沟村级公路受阻,离任村干部陈开珍带领6名老党员的子女,自发义务抢修通公路,使村民到集镇不用再绕道行走了,为全村党员群众作出榜样。他们说,村上老党员、老干部都在为村上的事情忙前忙后,我们年轻人更不能推卸。

村干部干劲十足,党员“双带”能力增强,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以前村干部无人愿当、群众不愿入党的闲暇已逐渐好转,一批年富力强、责任心强、敬业精神好、群众基础好的村干部和党员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蔺河乡光明村党支部提出全力打造全县经济强村口号,抓住大型工程和城镇开发的有利时机,相继办起了加工厂、砖厂、运输车队等经济实体,由村“两委”成员分工负责,现在集体资产达到30余万元。据统计,2007年,全县发展农村党员234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87名,比2006年增长40%和35%,改善和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

城乡帮扶机制的推行,从更加广泛的层面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共享,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城市机关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源源不断地涌向农村,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乡共建、和谐共赢的局面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共有156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88个农村党支部,1986名机关党员帮扶2550名农村党员产业大户和贫困党员,共承诺事项3816件,向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援助资金、物资共计129.52万元。

第三篇: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

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黎川县下辖基层党委26个、党支部366个,有党员8622人。据初步调查,全县现有821名党员生活较为贫困,其中城市困难党员182人,农村困难党员639人。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走访了县直单位和部分乡村,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设计了三个调查表,分别发到各单位,对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三老”困难党员202人。形成原因主要是:一是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力,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中有的过去是英雄好汉,现在老了,没能赶上致富的班车,生活状况并不比一般老百姓好,有的甚至更差,并且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二是生活缺少保障,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搞养老保险,只能在每年春节领到县委组织部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资金的有490人。形成困难原因是: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至8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斗大字不识几个,更谈不上科技素质,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怕这怕那,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一定资金,生活上都入不敷出,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信用社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患病造成困难的党员35人。形成困难的原因是:一是他们年龄也相对大些,很多人患有肝、肺、癌、高血压、冬瓜脚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二是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

4、企业下岗困难党员44人。造成困难原因是: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只能在家里受穷,靠政府的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困难党员帮扶长效机制的对策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近年来,黎川的思路和实践是,坚持多措并举,对困难党员分类实施帮扶,积极探索和建立困难党员长效帮扶机制,使全县贫困党员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化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做法之一:建立困难党员台帐,为困难党员分类实施帮扶提供依据

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865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上述标准,我们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和走访慰问对象。调查中,特别注重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各自所在村(居)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台帐类别分明,情况清晰,组织部实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

做法之二:对因缺资金、缺技术造成贫困问题的党员,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和开展技术就业培训加强帮扶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县委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从2001年起,采取财政助一点,各基层党委筹一点,留存党费划拨一点,机关单位党员募捐一点的措施,筹集资金20万元,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进一步完善了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从今年开始,决定每年以10万元的速度筹集资金,通过三年努力使帮扶基金规模达到60万元。尔后以这60万元为目标,采取“鸡生蛋,蛋生鸡”的办法,借贷给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力争每年创收5-6万元,从而使每年帮扶基金达到10万元左右。同时,县委成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监督小组”,负责帮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

基金的帮扶方向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即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实现滚动使用。我们紧紧围绕效益目标,坚持"党内帮困、有偿使用、两年还本、滚

第四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调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死搬研究书本上的理论。它要求党的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普通党员以充盈的人文关怀,完善和改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局面的构建。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利益保障的新路子,研究出台符合我街党支部建设实际的一些新举措,努力使党员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激情,前进上有动力,后顾时无忧虑。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以激励为核心,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长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我们基层支部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的特征日益明显,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通过财政拨款和下拨党费,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定额补贴,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在党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激励出动力,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各级党委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局面。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最具时代特征的阐释和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已经拥有7400多万党员、近400万基层党组织的庞大队伍。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日益明显。要实现党组织的良性运行,就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因此,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适应党的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增强党的决策的民主特质,是新时期党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支持。没有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没有党员主体地位实质上的对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民主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顺利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宏伟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

广大党员及党的基层组织依附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建设发展水平,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制约着党在社会基层的执政能力,还是展示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具体要求的重要标准,更是直接反映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一面镜子。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客观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奋勇拼搏,确保党和国家新的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与完成。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把握好以下原则: 1.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

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

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5.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

要在普遍关爱的前提下,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既要注重对全体党员经常性的关爱,又要对思想、工作、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扶。

6.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既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党员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7.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

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既要充分保障党员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9.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注意研究新情况,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基本机制

下一步,我校党委将按照边帮扶边总结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使每位党员都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构建党内和谐。

(一)以激活力、励动力为出发点,健全完善党内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要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提升工作效力为目标。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有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一)政治激励

一是要鼓励参政议政,使其政治上有成就。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主体作用。党支部每年组织两次党员座谈会,充分发挥党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让党员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映出民心民意,以激励他们按照民主、法制、正规的渠道陈述政见,确实让他们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二是要适当选拔录用,使其事业上有奔头。

对于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能力较强,个人作风正派,群众评议较好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职务晋升上要有所考虑。要建立优秀党员干部信息库,将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干部及时补充中层领导班子。

(二)精神激励

一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要增加优秀党员的评选频率,二是要加大优秀干部的宣传力度。

对优秀的党员干部,在舆论、宣传方面积极宣传其先进事迹,报道其成功经验,使优秀党员干部始终觉得头上有光环,脸上有光彩。要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对每年评出的优秀党员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传播他们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竖起他们的形象,亮出他们的风采。

三是要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

建立健全党内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证书制度,定期开展党内表彰活动,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提高。增强优秀党员的荣誉感和典型示范效应;要把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物质激励

一是要增加优秀党员的物质奖励。

党支部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物质奖励,并利用春节、建党纪念日、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向优秀党员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的送温暖活动。

二是要积极为优秀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要切实为优秀党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要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要建立物质激励机制。

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较高价值的党组织和党员,应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以暖人心、解难事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推进党员培训长效机制建设。

党员要发挥作用,保持先进性,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周要进行党员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与能力。

(二)加强党内关爱平台建设。

构建关爱关心党员长效机制,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关爱困难党员的方式方法。党支部着眼于党内关爱工作长效化、规范化,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服务党员的工作平台,以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于组织的关爱之中。

(三)建立交心谈心制度。

党支部要建立经常性的党内交心谈心制度,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失误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这样更能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思想工作,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

(四)建立生活、政治关怀机制。

对于有困难的党员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做到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同时,在政治上要重视党员的成长,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制度。

通过结成一对

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二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

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参与“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弱势群体党员,发放慰问金及物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激励发展的作用。

三要建立生活关怀制度。

应探索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三)以培技能、促发展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内帮扶机制。

(一)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

做好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要注重用好用活中央关爱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政策,并从我校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努力树立党组织在党内外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强化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二)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

实行党内帮扶,开展党内互助是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沟通联系,融洽党内关系,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成为我校党支部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切实争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要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

拓展党员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为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广大群众提供生活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

二要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

分类建立统计台账,通过分类建立贫困党员、党员信息,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三要建立项目帮扶机制。

应把帮扶的侧重点放在“扶”上,在授“鱼”的同时侧重于授“渔”。以自身“造血”来实现困难党员自身活力的再生,以困难党员自身“造血”来结束党组织的临时“输血”。四要建立关爱帮扶基金。

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扶助新办法,通过党费专项划拨、党员捐助等方式,建立党内扶助基金。

四、我们的主要做法

(1)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党员“惑时有人解”。

学校党委书记和其他校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同分管中层干部或党支部书记谈一次心,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与本支部每一名党员谈一次心,新党员入职和老党员退休,所在党组织负责人都要与其谈一次心。做到“四必谈”,即:党员职务调整、岗位变动必谈;工作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

(2)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做到党员“平时有人访”。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要坚持定期走访与平时走访相结合,每年七

一、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要对一些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党支部应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党员会、与其谈心谈话或送“入党生日贺卡”、发“红色短信”等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送去党组织的祝福和关爱,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建立患病探望制度,做到党员“病时有人问”。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患病住院的党员,要派人及时进行探望慰问;对因病在家休息的党员,也要视不同情况,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探望慰问。(4)建立困难帮扶制度,做到党员“难时有人帮”。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因病、因灾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可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或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也可采取临时捐款捐物资助的形式,给予关心和帮助。(5)建立助学成才制度,做到党员“工作有人带”。

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可通过建立老党员与青年党员结对帮助制度,帮助他们提高师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还可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特色党日以及技能比赛、示范课等有效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引导党员爱岗敬业当先锋,争创一流做贡献。

(6)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做到党员“贡献有人奖”。

学校党委每两年对“创先争优”等党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上级先进表彰活动,让优秀共产党员的付出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政治荣誉感。(7)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做到党员“权益有人维”。

学校党委坚持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内会议、公示栏、校园网等形式对党内重要事项进行公开。对党内重要问题的决策,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纪委及时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8)建立亡故关怀制度,做到党员“逝时有人唁”。

党员亡故或家庭成员去世,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应派人参加临终送别仪式,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也可由所在党支部为亡故党员举行一定形式的吊唁活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对激励、帮扶、关怀的内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认为是上级的事、领导的事,与本级组织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有的感到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就那么些事,无能为力;有的工作的主动性不够,认为党内激励就是每年或每两年一次的评选表彰,关怀帮扶就是谁住院了去看望一下,谁家里有重大困难了帮一把,等等。致使党内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处于常规性、一般化状态,没有上升到理性思维,工作效果一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激励、关怀、帮扶不到位。各单位这项工作重大节日做得多,平时少;侧重于生活方面的多,政治上、思想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少;对有困难的重点人倾斜的多,对一般同志关心、关注的少。有的时候甚至出现缺位和失偏现象。

(三)帮扶方式单一,重急难、轻平时,缺长远。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帮急的多,扶持的少,导致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针对性的从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技能水平等方面帮扶的少。

六、意见建议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校党支部虽然在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面对新形势,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在工作方法上,从一般性工作向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拓展。在党内激励方面,除继续坚持以往传统的激励方式方法外,进一步拓展党内激励内容和方式,强调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调动党组织、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党员人数,核定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证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和工作;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符合条件、取得突出业绩、能力比较强的基层党务干部要在提拔时给予优先考虑和使用。在关怀、帮扶机制建立方面,除了继续做好党员结对帮扶、“七•一”和春节等节假日慰问等常规性工作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短期工作或工作中好的方式方法与经验固化到日常工作中去。要着眼“四有”,努力建立完善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同时,要优化党组织设置,使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党员的特点相适应,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党员的分类管理,做好困难党员分类建档和排查工作,明确帮扶对象、帮扶标准和使用办法,真正使党内关爱工作成为推进党内和谐建设的长效之举。

(二)在工作领域上,从单纯激励党组织、党员单方面工作成绩向多领域拓展,从帮扶困难党员、基层组织向关爱广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方面拓展。改变党内激励措施和方式的随意性,建立严肃的定期党内激励表彰制度,改变过去党内激励单一表彰党建工作成绩的做法,把党内激励纳入到社会激励范围之中,使受到党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同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定期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参加免费体检,使党内表彰享受与其他社会表彰一样的待遇保障。改变党内关怀、努力使党内关怀、帮扶覆盖到每个党员、每个基层党组织;在解决好对困难党员、党组织关怀、帮扶的同时,也要将困难党员家庭成员和普通群众纳入关怀、帮扶视野。

(三)在工作内容上,从单纯的生活激励、关怀、帮扶向政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拓展。要从 “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慰藉、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整合和优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内容,努力营造党内和谐的激励、关怀、帮扶环境和氛围。要针对党员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内容的激励、关怀、帮扶,多方面激发内在活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有效载体,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党员联户、党群联心,通过定人、定时跟踪联系服务,使党的工作延伸到群众。继续深入开展“党员认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能力和特长,设立服务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各种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模范表率作用。建立健全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增强帮扶互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发展上扶业、健康上扶强、教育上扶学”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党员解决问题,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引导困难党员自强自立,确保“离岗不离党,管理不断线”。逐步建立系统外部“关联型”结对帮扶机制。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营造良好环境。把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作为基层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增强关怀困难党员的自觉性,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帮扶典型和脱贫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2、打造好四个帮扶平台。及时扩大党内各类群体间的互动力,建立好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帮扶平台、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帮扶平台,逐步扩展建立党员为困难群众的帮助服务平台。

3、创新帮扶手段。健全帮扶网络,突出帮扶重点,完善帮扶制度,逐步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结对帮扶制度、优扶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八、加强组织领导

为认真落实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领导小组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要求:

(1)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并作为创建特色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2)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并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考核评价,并在党内进行通报。

(3)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的情况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党内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从而在全校形成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局面。

历城六中

第五篇: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打造活力鄢陵、特色鄢陵、和谐鄢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和原因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 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 是界定帮扶标准。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2、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设岗定责”、“三培两带”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 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周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村级基层组织要大力开展“星级农户”、“模范乡邻”等评比活动,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相关的杂费,确保学生正常上学,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3、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政治上引导。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村党支部要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困难党员的荣誉感。要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三是源头上引导。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在农村党员的培养、考察、吸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使党员发展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并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优秀分子倾斜,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4、制订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扶助。对农村困难党员,要以“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要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脱贫项目产业化。三是信息扶助。通过建立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党员弱势群体创业信息员、产品推销员和技术指导员,利用传单、会议、广播电视、党员农经信息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实行信息扶助,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5、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狠抓制度落实,是搞好帮扶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积极社会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县委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负责全县困难党员的相关帮扶工作,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并建立帮扶协作联动机制,坚持依靠党内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 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

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三是完善帮扶考评体系。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定期考评和通报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对结对帮扶工作中表现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切实增强关爱党员工作的责任意识。

下载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规范化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五篇材料)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焦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兴刚) 焦东街道办事处下辖13个党支部,有党员485人。据初步调查,辖区现有20余名党员生活较为贫困。党的十七大把......

    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下”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如何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解决好能下的问题,是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嘉荫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

    根据省市2004年政法综治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思路,结合XX街道工作实践经验,笔者现就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内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

    工会组织工作规范化

    工会组织工作规范化 建设情况的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会干部协管难。旗级工会干部协管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工会主席兼职多,放在工会工作上的精力得不到保证,工作受......

    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规范村务管理既是个新课题,也是个老问题,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落脚点,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

    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