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54课时,第三学期进行
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表现技巧,形成切合实际应用的表现理念,以达到将设计思想完美表现出来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观摩资料、实践操作、教师示范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积累较深厚的表现基本功。
教学内容:表现技法
要求:掌握空间的透视,装饰材料的运用和手绘艺术的表现。
1、理论讲授
8课时
(1)境艺术设计表现技法概念、种类及特征。(2)表现技法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应用与创作的关系。(1)绘图原理
a.平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俯视图
d.轴测图(2)设计效果土的表现手法
a.单色预想及设计草图
b.钢笔淡彩及马克笔
c.喷绘渲染
d.电脑渲染效果
2、课堂辅导及典型作业
44课时 运用各种技法练习
(1)室内环境设计效果图:各主题空间的效果(2)公共建筑外观效果图:高层建筑及建筑群的效果(3)环境景观效果图:休闲广场、雕塑公园、风景园林的效果
4、教学总结
2课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表现技法自编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表现》
濮苏卫
西安交大出版社 《中外建筑画集锦》
邓浩
卫东风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材料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材料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42113016 课程名称:材料表现技法
总学时数:56
实验或上机学时:40 先修课及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艺术设计2+2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材料表现技法是艺术设计2+2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准确描述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结构等基本特征,并且结合环境有效的表现出来,具备从方案设计到设计表现全过程的能力,能胜任装潢、工厂、企业等单位或公司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的不同表现技巧的学习与训练,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技巧,形成切合实际应用的表现理念,以达到将设计思想与技法完美结合表现出来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下扎实基础,课程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培养其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技法,为电脑作图打下深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介绍常用表现技法并加以分析、介绍,引导学生用概括、程式化的方法表现。
(2)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介绍、展示学习有关的资料,吸取优秀的精华,大胆创新。
(3)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要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中所述方法,应创造性地思考一些新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各种不同表现技法的技巧。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透视制图的原理与方法。5.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介绍和展示学习有关的资料,吸取优秀的精华,大胆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要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中所述方法,应创造性地思考一些新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
[1] 梁展翔,李咏絮.设计表现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7 主要参考书:
[1] 符宗荣.室内设计表现图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0 [2] 陈新生.设计快速表现.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 [3] 潘长学.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 7.其它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表现技法概述
一、教学要求
了解材料表现技法的产生,发展概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设计表现的目的和意义。
初步掌握材料表现技法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表现技法概况
第一节 人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发展状况 第一节 实用范围、目的及价值评判
知识要点:本章就表现图的发展、作用、目的、特性及其类型做详细的论述。
三、本章学时数: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2课时)
第二章 透视基本常识
一、教学要求
设计快速表现图以及效果图的绘制依赖于透视基础、素描基础和色彩。透视是绘制快速表现图最重要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法表现图的制图基础知识。
掌握透视图的原理、分类、特征及画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透视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图的分类及特征 第三节 透视图作法
知识要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法表现图的制图基础知识,掌握透视图的原理、分类、特征及画法。
三、本章学时数: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2课时)
第三章 设计快速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设计速写是资料收集、设计和构思阶段的主要表现方法,包括单线条速写、单线简洁明暗速写和单线色彩速写形式。
掌握使用设计速写进行设计快速表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计速写常用工具及画法 第二节 单色速写 第三节 色彩速写
知识要点:形态的结构、透视感觉、线条的处理、单色或者色彩处理。
三、本章学时数:8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6课时)
第四章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种类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绘效果图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种类。掌握在绘制产品效果图、室内设计效果图以及建筑景观效果图的过程中,自由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来表达设计的意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钢笔画(针管笔)技法 第二节 铅笔画(彩铅)技法 第三节 水彩画技法 第四节 水粉画技法 第五节 马克笔技法 第六节 喷笔画技法
知识要点:分类讲解各种表现技法,以及表现不同材料的质感应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三、本章学时数:10课时(讲课4课时,实验6课时)
第五章 环境艺术设计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建筑效果图、室内效果图、景观效果图的不同表现技法。
掌握建筑效果图、室内效果图、景观效果图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技法特点及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筑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如何表现天空,玻璃幕墙画法以及地面画法。第二节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室内光影效果表现攻略。第三节 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树木花草的表现技巧、水景的表现技巧、如何画配景人物。
三、本章学时数:16课时(讲课4课时,实验12课时)
第六章 产品设计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产品设计表现类型。掌握产品设计表现技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设计表现类型
知识要点:草图、概略效果图、效果图。第二节 产品设计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底色高光法、有色纸画法、三视图、精细画法、结构透视法。
三、本章学时数:1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2课时)
教研室:视觉传达
执笔人:XXX
系主任审核签名:XXX
第三篇:《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总结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总结
《设计表现技法》是室内装潢设计、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设计思维的转化是否合理、设计成果的表达是否合理、准确。效果图也是作为向业主表达设计思维的最主要手段。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之一,是环境设计人员必需掌握艺术设计成果图形转化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将思维意念“物化”转变的关键。本课程安排在空间设计基础和工程测绘制图课程之后,主要是综合之前空间结构和规范制图的认知,通过讲授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空间透视、效果图绘制技巧、装饰配置与材料和电脑效果图绘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空间设计表达的各个环节,把握效果图绘制的要点、技巧和诀窍,并能够针对工程实际进行装饰或规划的效果图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供本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生存工具”—设计表达能力,并借此提升和完善设计思维,进行有效的交流,最终提升设计的整体质量,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掌握手绘设计表现图的绘制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软件的操作方式,通过学习徒手彩色绘画和计算机操作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创造合理性、艺术性的空间环境。培养学生建立设计表达的基本观念,力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剖析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注重效果图表现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素养和技术驾驭能力。本课程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创造执行力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2.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保证设计时间和设计质量。对设计效果表现图的绘制方法和种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把握效果图绘制的要点、技巧和诀窍,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学习,具备审美能力和专业的色彩知识以及扎实的设计表达能力。教师应合理地编制课程进度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技能、设计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以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用结合”;授课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的教学,确保教学的高质量。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效果图表达的形成和表现技巧。课程难点:
1.手绘草图的创意,如何满足此对设计实践需求,将图纸表达完善。2.电脑制图中的光影、材质及艺术表现力的处理。
本课程设计旨在训练学生在现实工程设计中的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执行力,模拟实际训练,把握表现图绘制的整体流程,为提高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期间,教师须随堂辅导学生作业。
2.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示范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效果图表现技巧和表达过程。
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学习态度端正,保证设计时间和设计质量。
第四篇: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附件1: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环境设计表现技法
课程代码:9900485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38
学分:3
课程开设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设计表现技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物体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学生对空间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 《设计构成》等,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 《模型设计与制作》 《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或专业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设计表现技法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效果图。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1
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
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环艺设计表现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教材及参考资料: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环境艺术设计表现与创意》,尹传垠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陈新生 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其他有关说明或要求:
第五篇:《手绘制图表现技法》课程评估
《手绘制图表现技法》课程评估
《手绘制图表现技法》课程采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实战)的教学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表现在课堂上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确定研讨主体、自主学习、展开研究讨论,用以开拓思路、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创新观念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完成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创新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渠道,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反思、创新的余地和空间。学生的学习时间从上课时间延伸到课前、课后。学习地点可能是图书馆、工作室、专业教室、测绘制图实训室等。
按照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手册要求确定考核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段考核。一个环节不过关,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最后对完成的手绘制图表现作品进行综合评定打分。
积极探索项目式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使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教学以及各种社会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工作室和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强调实践性。
该课程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分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学习、理解、消化。同时进入设计公司等实践基地,体会实际创作,领悟创作要求。
采用师生参评式教学方式,在作业的评价中,不仅有教师的评定,也包含学生的意见。以上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创作思路得以扩展,创作水平得以提高,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教学方法都是相互渗透、融合的。课堂上教师尽可以发挥自己所长,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的最终决定因素。因此,只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录象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程;集体观摩赏析优秀手绘制图表现效果图案例等。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如: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 2.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 3.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模拟实践和应用实践; 4.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5.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 6.是否有认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本课程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侧重实践能力的考察,对本课程就是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多方面,与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要点:
1.学习态度、按时完成情况; 2.过程评价; 3.结果评价。评价标准:
1.考勤、学习兴趣、互动状态、完成时间; 2.过程中出错情况、互帮互学作用、职业素质形成; 3.制定标准施工图以及效果图,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评价方法:
1.学习态度和按时完成,30%; 2.过程评价,30%; 3.结果评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