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丹山赤水 教学参考
丹山赤水教学参考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丹赤水的地理位置。了解丹山赤水里一些主要景点和土特产。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爱祖国绵绣河山的壮美。3.培养学生会搜集资料的能力。二. 初读感知。
教材共分三个部分。其中的丹山赤水的景点介绍为重点。第一部分:知道丹山赤水的地理位置。教材用一幅“丹山赤水”内的主要景点“丹山”和“赤水桥”为景点,目的文字介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字知道丹山赤水。
第二部分: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姿。教材用“丹山石壁”、“赤水桥”、“竹林蔽日”、“柿林秋色”和“石门飞瀑”等图片,不禁使人产生向往之情,为我们余姚拥有这样美丽的地方而自豪。这节是本课的重点。
第三部分:美味可口的农家土特产和良好的居住环境。教材柿子,四明龙尖、笋干、山鸡、茶叶蛋等图片向向学生展示了丹山赤水不仅是游客游玩的好去处,而且还有丰富可口的农家小吃。让人们在饱览祖国大好山河的同时,能品尝到别样的山林土产。三. 深入体会。
1.上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去搜集有关丹山赤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以便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校兴趣。
2.事先调查好班级内有哪位学生去过丹山赤水,并让这位同学准备好介绍去过后的感受,以便能在课堂上交流。3.上课时老师可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丹山赤水的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们余姚的一处景点——丹山赤水,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以此来导入就课。接着教师可以让去过丹山赤水的学生讲讲游玩时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要的资料,并对照课本中的介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点,为什么?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出一位同学向全班介绍,最后教师小结,要求学生用搜集来的资料和书本中的介绍编一本手抄报。
4.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让父母当一回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丹山赤水的美丽风光。四. 拓展延伸:
赤水溪名称的由来:有人说,赤水桥下面,泉流分为四股长长短短的流着,形状像“赤字”。也有另一种传说,认为丹山在上面,映着流泉成红色,故名赤水。
撞起岩的由来:相传吕洞宾云游至大岚,见山民挑者担,越岭非常辛苦,动了恻隐之心,想在两个山头之间架一座桥,刚搬来两块巨石作桥基,却被玉皇大帝召回,桥未造成,只留下这两块岩石,因是神仙所为,所以又称“仙人叠石”。
柿林村的柿子:柿林村中最多为柿子树,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全村年产柿子二十多万斤。柿树有的参天合抱,树龄达三百年以上,最大的一棵单株产量一千多斤。每当晚秋时节,村庄内外,山坡上下,红柿吊挂枝头,如悬挂着无数的小灯笼,加上林间红枫如火,绿树映衬,一派秋韵美景。
赤水桥:赤水溪上有座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的石拱桥,为斗拱单孔式,拱高10米。桥面正中铺一块刻有荷花莲蓬图的石板,两侧均有石雕护栏,并用榫卯衔接,正中刻“赤水桥”三字。
丹山八景:丹山赤水、鹰岩洞天、狮王悟道、淡瀑飞水、八卦仙台、仙人指路、秋水长滩、四明道观。
第二篇:写景作文:碧水丹山
写景作文:碧水丹山
写景作文:碧水丹山
风雨关
没想到,一踏入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景区,便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坐旅游客车由浙江樱洲出发,在观尽了片片层林尽染的桔林后,进入崇山峻岭。此时艳阳高照,天空白云飘飞,变化万端;大地山峦层叠,千姿百态,远山呈浅黛色,近山是赤青色,疏浅相宜,出神入化。不料,车至武夷山口天气陡变:乌云翻滚,山风狂澜,眼见“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忽见前方奇峰异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仙女们秀颜上裹着轻纱,美极了,看得我都呆了!然而当我们的车终于靠近了她们时,却发现远不如刚才那么迷人,可见许多事情只有在一定距离时才是美的。天色渐暗,不一会,滂沱大雨瓢泼而下,雨夜中车子艰难地行进着。突然车子坏了,风雨中修理工、导游来回忙碌,坐等车中的我心中即焦虑又过意不去,沮丧间见车窗外树叶上雨珠在灯光下闪烁发光,犹如颗颗珍珠般夺目,让我忘记了等待的焦躁,一小时后车终于修好,重新踏上行程后,导游轻舒一口气幽默地说:“此地叫风雨关,看来它是让我们尝到过关的滋味了。”可不,才进入武夷山,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
碧水丹山
对武夷山导游介绍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武夷山是个碧水丹山的好地方,先不信,以为是导游的虚话而已。然真正深临其境,方觉是名副其实。但见那水清澈见底,翠绿如玉,阳光下波光鳞鳞,闪亮如缎,更有九曲溪临山而转,一曲一景,曲曲呈幽奇,怎一个“碧”字了得。当我们清晨出发,顺九曲溪飘流而下,但见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竹筏飘荡在宛若平湖的水面,浅滩、竹木、山花与如镜的溪面相映:溪光秀色,浅滩飞度,澜回峰重,峰罗翠拥,万丈丹青。瞧,那块巨石多像一只仰天观望的青蛙;那一座平砚多像是孔雀在开屏;那相连的三峰犹如双狮戏球;还有那人面石上可以清晰地看见细眉、长眼、扁鼻、弯嘴,活脱一副老顽童的笑模样;还有二只巨大的水龟正急切地游向水中。山水峰则如一幅大手笔的泼墨画,转过四曲,回望此峰又如一艘万吨巨轮向我们驶来;大藏峰宛如布达拉宫般雄伟壮观;最让人心醉的是玉女峰,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的三个女儿亭亭玉立地欢迎着游人们。美不胜收的奇景令人目不暇接,真个是“溪流九曲泻玉液,山光倒浸清涟漪。”
而山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了但见:万千峰峦凝紫叠翠,古木相间;峰巅绝顶山花草木,葱萝绿染。武夷山脉为单斜断块山,峰岩显而不裸,草木有而不繁,即有岩骨神塑的形奇,又有红装绿裹的灵秀,景区内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二嶂、八岭、三冈,宛如一盆盆精心雕镂的盆景,竞秀争奇,异彩纷呈。山上处处有泉声,有流水,不知是泉在为山歌唱,还是山拥抱着泉,捧一掬于手,眠一口于唇,甘甜清凉,胜似密水。又岂是“丹山”能叙尽的呢!那大王峰忧如一位带着王冠气度非凡的王者;那晒布岩乃拨地而起的一座巨型峭壁,壁上条条沟壑如仙人晒了一块巨大的布匹,排排折皱又如一双巨手抚布时留下的手印,所以又称手掌峰;接笋峰的宽不足一米,沿陡峭直立的云梯登上山顶,用千倍放大镜可清晰看见对面山峰的千年悬棺及古人头盖骨,不由让人为这千古奇迹叫绝!当我们雨后登上虎啸岩时,只见云雾缭绕于山顶,天海盘旋于山间,云与山相融,山与雾相衔,真乃天风扑面,流霞飞翠,使人飘然若仙。
探幽之趣
武夷山之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景色美,还因为它具有探幽猎奇之趣。沿灵岩洞入得武夷第一洞一线天,洞内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长岩下走廊,最窄处人只能侧身而过,据传,曾有一腰围近三尺者被卡在洞内,后被吊车从洞的上方营救出去,当然这也许是一个笑话,但却为一线天增添了险的色彩。由洞内向上望去,天空仅为一条白缝,为洞内透进微弱的光,时时有罕见的白蝙蝠飞出,犹如一只只白精灵,让人有思古之幽;洞壁潮湿滑腻,地下因长年积水而形成小溪;洞长一百余米,洞内由数十个高低不平的台阶组成,洞内的游人此时的命运系在了一起,自动地互相帮助起来,由上方游人帮助下方游人才能踏上一个个台阶,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一步一步地前移,前方人一停,后面的人也停,只有耐心地等待解除困境才能继续前行,洞口台阶高达一米二,靠先上来的人手拉着才能出得洞来。我想:探险之趣就在于你不知前面的险峻程度,你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而这种不知又驱使你去靠近它,去探测它,当你最终战胜它时,内心的那种快感,那种释然,那种回味无法用言语形容。
旅游中常听导游说:“我们武夷山如何如何好”,言语中透着自豪感。他们确实值得自豪,因为武夷山不仅山青水秀,更让人羡慕的是这里无工业污染,在整个武夷风景区我们未见一座工厂,一座烟囱,据说:市政府曾勒令已筹备好的两座工厂停建,以确保武夷的纯净自然景观。当然还有武夷的岩茶、武夷的千古名胜、武夷的三教文化,为武夷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武夷山的确是个旅游的洞天福地„„
终于要离开武夷山了,坐于车内,望着一座座云蒸霞尉的山峦,望着碧绿如缎的九曲溪,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然而我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山青水秀的武夷山!再见了,令人难忘的武夷山!我祝愿你永远保持你那自然的景观!永不受现代工业的污染与侵扰!并且愈发美丽迷人!
第三篇:教学设计2:山行
古诗诵读《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5个字,掌握“车”字笔顺。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唐代大诗人杜牧也很喜欢到大自然中游玩。在深秋时节的一天傍晚,他驾着车到山上,看到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渺的高山上有几户人家。山上的枫叶红了,远远望去就像燃烧的烈火,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迷人。诗人停下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因为他太爱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山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好吗?齐读课题。
2.师范读古诗,注意听准字的读音及停顿,师领读一遍。3.自由读一读,要把字读准、把诗读通顺。
二、仔细看大屏幕,说说你都看到什么了?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谁知道这描绘的是哪一行诗?指生读第一行诗。
学习第一行诗:
注意:“寒山”并不是山名,而是指深秋时节带些凉意的山。
认“远”字:拼读;“远指距离长,那它的反义词是什么?”近;它是什么结构的?在写这个字时要先里后外。组词。
认“径”字:拼读,径就是狭窄的道路。石径是什么?指用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是什么样的?“弯弯曲曲的”。哪个字写出了它的样子? 认:斜,拼读,指“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师拿教鞭演示。齐读第一行。学习第二行诗:
“诗人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忽然惊奇的发现在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这描绘的又是哪一行诗呢?
指生读第二行。白云生处指的就是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
诗人一想啊,深山也充满了生气,这条小路可能就是这几户人家上山下山的通道了。让他觉得并不孤独,说不定还可以到这几户人家当中歇歇脚,坐一坐呢,所以他很高兴。
我们把诗的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谁愿意试试?你读的真棒!谁愿意像他这样读?小路、白云、人家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景图,我看谁能加上自己的感情朗读让大家觉得美景仿佛就在眼前。听你的朗读我觉得美丽的画卷已经在眼前了,真让人陶醉!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行的意思。学习第三行诗:
“诗人继续往前走,忽然叫道:“停车,停车!同学们猜猜看,什么这么吸引他”?枫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样的枫叶?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一下”:火红火红的枫叶。“秋季时枫树的叶子就会变得非常红,像火一样,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更红、更美了”。停下车来只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时的枫林美景。注意这个“坐”字,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谁愿意读读诗的第三行?
认:停,单人旁的,老师把单人旁拿掉你认识这个字吗?
认“亭”:拼读,看图,指建在路旁、公园里供人们休息用的建筑物,有顶,没有墙,面积通常比较小。组词。
这个“停”是指人靠在亭子边休息,有停止,停留的意思。左表意右表声,所以它是形声字。组词。
休息
现在请大家看一幅图,猜猜它是哪个字?“车”:车是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看图,古人照着车的样子画下来,车把、车身、车轮,慢慢演变能了现在的简体车字。拼读,组词:你知道什么车?车字笔顺是本课要掌握的重点,它共有几笔?第三笔是什么?“横”。看笔顺,跟写。自己再写一遍。
学习第四行诗:
“诗人被这枫林晚景吸引,不禁赞叹:被霜染红的枫叶比那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啊!”谁来读一读最后一行诗?
认:“霜”字,拼读,注意拼音为三拼,翘舌音。霜是指在气温降到0度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通常霜都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打击,可能让它们枯萎甚至死亡了所以农民伯伯会格外注意预防霜冻灾害。被霜染过的枫叶看上去会更红、更美。
“霜”是什么偏旁?雨字头,带有雨字头的字多与 有关。仔细观察,“雨”字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范写“雨字头”。你还知道哪些雨字头的字?
看“霜”字动画笔顺,范写“霜”字,生书空,书上描字头。诗人写的美,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美,谁愿意读一读这两行诗? 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两行的意思。认读生字:
字宝宝我们都见过面了,拿掉拼音,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呢?指生读字,全班齐读。做游戏:
认读词语得奖励。读诗、背诗:
“现在把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谁想读诗?”“诗人杜牧十分喜爱这美丽的枫林晚景,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诗。”
指生读,全班读,背诵古诗。说话练习:
在诗人眼中,秋天是火红的,那在你眼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拓展:
诗人杜牧写了这首有名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山行》,你们知道吗?唐代还有一位大诗人王维,他也写了一首写秋的佳作,想不想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王维《山居秋暝》,领读,自由读,生读。【课后作业】
“同学们这么喜欢秋天,课后再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诗,把它背下来,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四篇:《山行》教学设计_2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文,默写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前准备:、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2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在山的那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2.训练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4.明确“山”和“海”的含义。教学步骤
一、由谈“梦”导入新课。
1.师充满感情地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了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地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1)放声朗读。(2)要投入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神情。
四、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
五、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月》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时,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时,画面切换成大海。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时,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六、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七、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我、山、海。
八、教师板书:山→海
九、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群山→困难,海→梦想(理想)。
十、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一、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沙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座座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三、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有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四、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五、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附:学生习作。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去江边玩耍,我总爱问妈妈,江的东边是什么? 是太阳的家吗? 妈妈告诉我:
那里,是碧蓝碧蓝的大海„„ 有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海。海,它和妈妈说的一模一样,碧蓝碧蓝的海水,蔚蓝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着,在天和海的交界处,点点白帆„„ 飞舞的海鸥„„ 构成了
一幅美丽的海天一色图。夕阳下的大海,更是灿烂无比: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被镀上了 一层耀眼的金色,宛如仙境一般„„ 这就是海,我朝思暮想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