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框 我知我家大全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三、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讲授法、自主学习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出示“家”的四种写法,引导学生去猜,同时展示字典中对“家”的解释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我眼中的家——请用一个比喻描述你对“家”的认识?
通过教材第4页醉汉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2.自主阅读
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标出段落,讨论并概括第一目阐明了哪些重要问题
教师行为: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点明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九旬老母照顾瘫痪儿子的事情以及教材第6页相关链接的内容,思考:(1)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2)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4、火眼金睛——教学反馈
通过判断3个句子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得到了哪些收获和感悟。
第二篇: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学习分析
1.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活动,提高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我们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我们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对学习重难点的认识
学习重点:对“家”的理解。
学习难点:引导我们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3.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我们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习需要 1.针对的问题:
由于我们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同学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大家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同学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我们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2.学习的需要:
家庭是我们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学习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我们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学习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学习过程】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学习。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同学们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学习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同学们看完后没什么印象。请同学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同学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学习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同学们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同学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同学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同学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我们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我们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我们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己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学习建议: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我们写出,可以让我们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我们的隐私。如果个别同学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他们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同学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大家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反思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
第三篇:第1课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东的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能力目标】:认识家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
教学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类型。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合作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们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问:你怎样认识自己的家?怎样理解富豪的说法? 2、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一目题内容:
各抒己见,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学生自己组织答案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家庭关系的组成?类型? 答案:
(2)阅读课本第二目题内容:
各抒己见,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学生自己组织答案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
答案:
3、我说我家:说说自己的家人、亲戚。(1)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2)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值得你称道的地方?(3)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4、学以致用:
(1)我的家庭关系确立是。
我的家庭结构是
。我家的成员有。
(3)家是什么?结合自身感受,请用几句话描述。
①
。②
。③
。5、形成性测试:
二十年前,村里来了一个疯女人。父亲家穷,35岁未娶媳妇,奶奶就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娘生下了我,但因娘疯,奶奶一直不让娘靠近我,我也从来不喊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却从来不计较。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娘赶了十几里山路,带着邻居炒的咸菜和十几个野鲜桃来看我。因为我说了句“这桃挺甜的”,娘为了再摘到仙桃,竟从几十米高的峭壁上掉下去摔死了。当我看到娘的尸体诗,悲痛的五脏俱裂,紧紧的抱住娘,说:“娘啊,我苦命的娘啊,儿悔不该说那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您的命 „„”
(1)这是一个由什么关系组成的家庭?
(2)这个家庭结构属于什么类型 ?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6、自己谈收获:
7、课堂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
用心 爱心 专心
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8、对小组进行评价。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第一课 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家庭含义、形成情形、结构和功能
2、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无法选择、不可改变
3、良好家风、家人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什么是家呢?”
2、【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体验活动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4、【我说我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5、【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 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6、【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四、课堂小结:(知识框架)我知我家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4种情况)
3、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主干、单亲、联合)
4、家庭的功能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父母,继承家庭良好传统,学习家人优秀品质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理解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
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树立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对“家”的理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课前准备】
准备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并填写调查表,使其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调查表见本课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
播放动画:我想有个家 歌词: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 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教师提问:这首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想有个家。
教师过渡: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我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方式二:(备选)
教师利用教材引言:(学生齐读教材中两个插图旁边的文字,教师提问引入本课教学。)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房子”与“家”的区别吗?你对自己的家庭了解多少呢?通过学习本课,相信你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新课教学】 我知我家(板书)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第一环节:家的憧憬
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标题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是“家”。那么,什么是家呢? 出示图片:家的憧憬 有人说:家是充满爱的小屋 有人说:家是一片蔚蓝的天 有人说:家是一把能遮风避雨的伞 有人说:家是爱的避风港 ……
教师提问: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并说出其中道理。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有亲情”。
第二环节:我说我“家”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家,可我不知道大家对家了解多少?老师很想看同学们的表现。看看哪个同学对自己的家最了解?
学生活动: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全家福”,并请2~3名同学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特长、从事的工作、收入以及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名人等等。(由于该环节可能涉及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学生可以作选择性的介绍。)
学生介绍(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通过课前调查以及刚才的活动,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父母、更加了解我们家庭的成员,同学们对家也许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过渡:那么,教材中对家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第三环节:书中寻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
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小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地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读了上述关于家的故事,结合下面有关家的说法,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
是地域——“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是住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是人群集合体——“八年级2班是我家。”
是好朋友——“小刚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两个是一家人。”
是吃饭的地方——“回家吃饭喽。”
是„„
完成多媒体显示的问题:
1.家庭是由______关系、______关系或______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3.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你的家庭属_________类型。
学生看书、填写、交流(略)。
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八年级
(一)班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确立家庭关系的情形:结婚 出生 收养 随父(母)再婚 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单亲家庭 联合家庭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第四环节:请你参与 方法一: 多媒体显示:实话实说,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归纳: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希望有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优秀的父母,甚至听出个别学生嫌家长没本事、嫌家穷,有存在嫌弃自己父母的心理,可以看出在我们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才使得一些学生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那么,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不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缺陷而改变呢?让我们先看两个动画,并说说这两个动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播放动画:结局 播放动画:智者与年轻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肯定。
教师:你能举出“家贫出孝子、寒门出才子”的事例吗?或者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
学生举例(略)。
教师补充家贫出孝子、寒门出才子的事例。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6年!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晚会上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学生谈感受。
教师归纳: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既然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虽然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但是人们可以选择的是改变家庭现状。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不利状况,那么我们就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我们当务之急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为改变家庭的现状而奋斗。
方法二:(备选)播放音频:懂你 播放音频:感恩的心
教师提问(在播放快结束时提问): 你知道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 你能说说父母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倾注着无私的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抱怨父母呢?
第五环节:填写家庭树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1.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2.你的家庭(或家族)成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活动说明: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名人,则鼓励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学生活动(略)。【巩固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家的话题,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有关家的知识? 学生回顾并回答(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不可改变的。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