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一(上)第40-41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6。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这是学生学习加、减法及其计算的开始,引导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在此之后,学生要学习加、减法的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观察、理解,利用已有的“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认识,引出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自主探索计算结果并逐步掌握。三是把解决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不再陌生,比如用数数、数手指等方式计算出结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出结果,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完整地表达图意还比较欠缺。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用前面学到的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通过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并能正确地计算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培养
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加法的意义,利用分与合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课前预习2,3,4,5的分与合,在充分理解分与合以后,教师出示2-5的分与合(不完整的格式)。
(呈现后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小组边交流边填空。)
【设计说明:以5以内的分与合的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计算作好准备。】
二、认识加法的意义。
(一)情景一——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1.表达图意。
(PPT动画分步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刚才的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教师板书这两句话)设疑: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引导: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就可以完整地表达这幅图的意思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列式计算。
提问: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呢?
追问:5是怎么得来的呢?(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交流:(1)数出来的(2)3和2合成5.提问:3和2合成5,能列个算式吗? 学生列式:3+2=5(教师板书:3+2=5)(1)认识“加号”、书写、书空,学习写法。(2)读法:板书“读作3加2等于5.”(3)追问:“3”“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原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和又来的一部分小朋友合起来。(手势跟进)3.活动小结。
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同桌互说)
交流并板书:1.说图意 2.列算式 3.算得数
(二)情景二——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过渡:你能用刚才学到的三个步骤继续来解决问题吗?(PPT动画分步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交流:(说话+算式)追问:“1”“2”“3”各代表什么意思?
提炼: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要把左边的部分和右边的部分合起来。(手势跟进)
(三)情景三——大量举例感悟同类问题。1.解决静态加法实际问题。(PPT一起出示三个情景:)(1)
(2)
(3)
学生按三步骤自己在下面说一说,然后交流。
老师根据交流情况边板书边补充:要求……,就是要把……和……两个部分合起来。
2.根据给定算式举例。(承接2和3这两个情景)
追问:4+1=5这个算式只能表示这两个例子吗?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在举例中教师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语言表达。)
(四)归纳提炼——感悟加法的含义。
(PPT呈现前面所有出现的情景)
提问:刚刚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回顾这些问题,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发现:都是做的加法。
追问:为什么都用加法来计算呢?(手势跟进)感悟:因为要求一共有多少?都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设计说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载体,不改变教材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让学生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大量举例引导学生从具象走向抽象,又从抽象走向具象,不断感悟加法的本质意义。】
三、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算式的计算。
(一)根据分与合想算式。
过渡:(指着3+2=5这道算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加法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是怎么算的呢?
交流:想5的分与合。
课前,我们也做了几个分与合的例子,你能根据一个数的分与合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吗?
出示: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说有哪些加法算式?(1+3=4 3+1=4)如果只能说一种,启发:4可以分成1和3,马上能想到什么呢?(3和1),算
式怎么写?
其余的: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交流。
处理:2+2=4 1+1=4(感悟两个部分相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二)巩固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1.抽卡片练习
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说理由。老师出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2.口算小比赛
出示一列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因为是首次接触,需指导作业格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并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算式变化规律。5.“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说明:写算式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写,注意书写规范。学生独立描一描、写一写。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能够已有的学习经验——10以内数的分与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为了巩固计算,采取多种练习形式,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实践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这样的练习实而不乱、活而不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
五、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下节课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第一次接触计算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来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了5以内的其它加法算式,使其初步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都能参与到其中。
第二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案例
古海萍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
(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
(学生交流想法)
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 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
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
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
(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⑶、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
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
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
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第三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和第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3)教学加法的含义。
①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象这样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
②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把3和2加起来,就在3和2的中间加上一个加号(师板书)。
③ “+”这个符号叫做加号,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这里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的意思,3和2合起来是5,就在“3+2”的后面写上“=”号,表示是的意思。
④像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叫做加法算式。⑤齐读这个加法算式。
⑥这个算式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试一试。(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先走过来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那么1加2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号,还知道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几加几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3只小鸡,1只母鸡,一共有3只鸡。(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6)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青蛙图。2.完成第2题。
(1)引导:请小朋友看“2+1”,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1”下面怎样画○表示“2和1合起来”的呢? 让学生算出得数,说说怎样想的。(2)同法教学后两道算式。(3)组织交流完成情况。3.完成第3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得数各是几,在算式里填出得数。组织交流,结合提问怎样想的。追问:算加法可以怎样想? 4.完成第4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2个蘑菇,又采来1个,一共有3个蘑菇。(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5.完成第5题。
(1)引导:我们来做送信游戏,先来看看送信规则。(2)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3)让学生算一算、连一连,再交流。
引导学生按组读一读算式,再让学生按顺序试着记一记。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描算式、算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四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新)
教学内容: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含义,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数学小故事
一、导入 复习2-5的分与合
师:故事说的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1、分合式(一个个出示,指名说)
2、对口令
你们说的真棒,学得真扎实!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浇花!
二、新授
1、(出示动态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板书:3 2)
评价:是的。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加动作)
师: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一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手势,补充“+”,板书课题“加法”)
2、认识“+”
(1)指“+”,问:认识这个符号吗?是的,这是加号(板书)。加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手势表示出来吗? 预设:1)“+”样子。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个手势和加号很像。教学“+”的书写。
师:对,为了美观,加号写在两条线中间,先一横后一竖,横竖尽量一样长。师:还有谁想表示?
2)合起来的手势。师评价:“加号”表示“合起来”。(结合手势,师生一起做)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人。3)没有出来“合起来”手势。
师引导:从图上看,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人。(加动作手势)(2)读式子
师:那么3+2等于几呢?(板书:=5)为什么?(3和2合起来是5)问:你会读这道算式吗?
(先1生读,贴出:“读作:3加2等于5”;再指着“板书的‘读作:3加2等于5’全班读;最后指着算式全班读)
3、学习加法含义
从图上看,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3+2=5这道算式表示什么? 谁能再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4、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加法(补全课题:认识加法)
三、教学“试一试”
浇完花,他们又去玩荡荡板呢!
1、学习读图顺序
这是两幅连续的图讲一件事,(结合手势)这里的1和2表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图意
引导:(1)左边跑来几个小朋友,右边跑来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人?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请2生)评价:说的真好!和你的同桌再说一说。(2)你能根据这两幅图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先填书,再汇报)汇报:1+2等于几呢?为什么? 小结:是的,1+2=3就表示1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3人。
四、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1)瞧,鸡妈妈带着它的鸡宝宝来了。(出示图)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你会列式吗?打开书完成第一幅图。汇报:谁来汇报?
追问:3表示什么?1呢?4呢? 小结:是的,3只和1只合起来是4只。(2)看,小青蛙们正在跳水比赛呢!(3)你会列式吗?打开书完成第二幅图。(4)汇报:你是怎么列的? 追问:2+2=4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改成活动)
(1)小朋友们学的真好!我想和大家玩个小游戏。请1生上台,再拉2生上台,问:你能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多种答案。
(2)老师心里有一道加法算式,给你们一些提示,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4个圆和1个圆。你能猜出来吗?
评价:你和我真有默契!那你和你的同桌也有默契吗?想好一道加法算式,像老师这样用你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画一画,再让你的同桌猜一猜。同桌合作活动。
投影展示汇报:(3人作业)请生汇报(2个),画的人给反馈。请生汇报(全班给反馈)
3、想想做做3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出示题目)这几道题会算吗?完成想想做做3 汇报:1+1=2,你是怎么想的?
总结:是的,1+1=2,就是1和1合起来是2。
2+3等于几?为什么?(好的学生带)1+3呢?和同桌说一说。补充:
评价: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口算抢答。师举算式,生举手抢答。(提醒:完整地读式子)(4道算式)评价:小朋友们算得真快!四人小组再玩一玩吧!(训练小组合作)
4、想想做做4(1)今天你们表现的真棒,小兔采来了蘑菇奖励大家!(2)你能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吗?想想做做第4题,开始!(3)指名汇报说式子 问:2表示什么?1呢?3呢? 4+1=5从图上看,是什么意思?
(4)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加1,结果每次多1)
五、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我们学了什么?(加法)那加法表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是书写大王(完成想想做做6,提醒:等号用尺子画)
第五篇:《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例1和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学情与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已经会算一些简单的加法,但是,对于加法的含义未必理解得很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虽然初步认识加法,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解决问题等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合并”的过程、参与和体验“合并”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和应用简单、明了的数学知识解释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充足的观察、感悟、发现数学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题卡,学生准备圆片5个。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来做一个填数游戏,看谁又对又快。(最后一题答案不是唯一。)谈话:小朋友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中,同时游戏的内容是5以内的分合,这是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1)观察图意。
谈话:看,校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说?(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浇花。)师:你说得很完整。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2)认识加法
谈话:校园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预设: 生1:3和2合成5,所以一共有5个小朋友。生2:我是从1数到5,就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出示加法算式和板书课题)
生3:3+2=5。(你都已经知道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了,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接着半数3+2=5加号)
追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加法算式)
追问: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老师强调:加号要横平竖直)谈话:这个算式你会读吗?(随机板书读作:3加2等于5)指明读、齐读。(3)理解算法
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
2表示什么?(又来了2个小朋友)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追问:你怎么知道得数是5?(想3和2合成5)
谈话: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或表示3和2合成5)
反复请学生说,再同桌互相说3+2=5表示的含义。讲述: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一共是5。
【本环节主要是以具体情境为支撑,经过逐步抽象使学生感悟、认识加法含义。学生在体会现实情境“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的同时,抽象出加法算式,并初步意会3和2合起来是5,可以写成3+2=5,将形象上的“合”与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加法含义的感悟。计算教学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算得数并交流,然后引导沟通算法,形成用“3和2合成5”计算得数的方法,初步理解算法。】
2.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幅连环画,你能看明白吗?先看哪张,再看哪张?(上面有点表示看图的顺序)
提问:谁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儿童乐园里有1个女孩在玩荡秋千,又来了2个男孩。)追问: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有几个人?
追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个人?你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你会算吗? 翻开课本第40页,找到这幅图,自己在课本上填上得数。填完的小朋友轻声地将算式读一读。
谈话:得数是3,你是怎样想的?(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提问:那1+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和2合起来是3。)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2个数合起来(手势)用加法计算。【设计说明:这里有了前面例题的基础,所以老师只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主,学生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感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主动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再次感悟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看图,说一说。(想想做做1)
讲述:今天的新知识小朋友掌握得不错,先请小朋友来看一幅图。师:仔细寻找图片中的信息,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时,让学生说说3+1=4、2+2=4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指出:这里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手势),所以要用加法算式,再按照几和几合成几算出得数。
2、摆一摆,说一说。(想想做做3)
讲述:小朋友表现都很棒,奖励大家一起来玩摆圆片游戏吧!
谈话:1+1怎么摆?(提示:左边摆1个,右边摆1个。)一共有几个呢? 谈话:这还有2道算式,你能照样子边摆边说吗?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 共几个?(学生口报,并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算加法时,看算式是几加几,就想几和几合成几,可以很快算出得数。
3、说一说,填一填。(想想做做4)
谈话:看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小兔子也来凑热闹了,瞧!他们采蘑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采蘑菇的?(先采2个,又采1个是3个)你会列式吗?(把得数填在书上45页第4题)
谈话:这还有2幅图画,你能看懂图意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准备怎样列算式,在书上完成。(指明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追问:这三道算式表示什么?(强调“合起来”)
【这道题目主要是深化加法含义,同时又渗透算式间的联系。学生在体会了情境的变化和联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图中“合起来”的情境,然后填写算式、交流算式,从而进一步感悟“合起来”要用加法算。】
(2)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思考发现了什么?(指名读算式)追问: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呢? 生1:每次多加一个,得数也多一个。生2:加号后面的数都是1。
生3:加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大。小结:一个数加1后,得数比原来这个数多1。
【这一环节三道算式的联系,主要立足于体会:让学生观察情境变化、列出对应的算式,按顺序读一读三道算式,亲身获得一定程度的体会。】
4、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想想做做2)
讲述:刚才我们看图会写算式,如果没有图,你会算吗?(课件出示)师:看2+1=()表示什么?(表示2和1合起来)怎样想的?还有1+2怎么想?4+1怎么想?怎么算?
谈话:2+1=3和1+2=3观察这2道算式中的数。哪里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呢?
生1:我想到3的分与合,1和2,2和1合成3。生2: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加交换的手势)
讲述: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加号前后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交换了,得数呢?都是3。)追问:看到4+1=5你能想到什么? 4.连一连。(想想做做5)
讲述:大家表现真不错,吸引了邮递员叔叔,他要请小朋友帮忙呢!(出示一张邮递员投信的照片)他在忙着送信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提问:怎样把信准确送进邮箱?谁知道?
明确送信规则:邮箱上是得数,看出算式的得数是哪个,就送进哪个邮箱。谈话: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剩下的信送到邮箱里吗?书上先自己连一连。(发信封,请手上有信的邮递员,把信准确地送到上面的邮箱里)自觉排队。听同学报算式,检查自己的连线对不对。学生汇报,开火车。
师:瞧!这些邮递员的信送的对吗?(这些都是合格的邮递员,不简单,他们能把信准确地送进邮箱。)
讲述:只是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动动脑,有序地重新排一排好吗? 师:他的速度很快,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的,是什么顺序? 生:加号前面的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按数的大小)。
(这个小朋友真能干,他这种排法就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2、3、4、5的算式记清楚,思维真灵活)
四、拓展延伸 考考大家!
1.这个算式中括号里填什么数,会吗?你能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都报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5 讲述: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有序地报一报,我们还可以从大到小地排。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习分与合的时候?(看到4+1=5就能想到?)
讲述:像这样根据数的分与合一组一组地报,也能找到得数是5的算式。2.()+()< 5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这些算式得数小于5,也就是我们刚刚找到的得数是2、3、4的算式。(指着黑板上邮箱下面的算式卡片)
谈话:我们可以把得数在5以内的算式分成两类。一类是得数小于5的算式,另一类得数是5的算式。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的要求,将简单规律蕴含于其中,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并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新符号,会读会说加法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需要改进的。
1、对教材的处理。
其实加法的认识,小朋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简单的加法还是很容易掌握的,因此,这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缺少了重点和新颖的练习设计。在教材的处理上还不灵活。
2、对学生的把握。
虽然知道应该在上课的时候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份,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偶尔为了自己的设计步骤而忽视了学生,这是需要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