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zm12.1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
乙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朝-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些诗句都是我国古人所留下来的与酒有关的记载。大家知道最先发明酒的是谁吗?杜康。所以我们又把酒称作杜康酒。
今天这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与酒相关的知识。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乙醇的物理性质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任意比互溶—氢键
沸点为78.5℃,熔点为-117.3℃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大家能不能根据乙醇的分子式推测一下它的可能 结构呢?)
结构i中,与氧相连的氢原子与其它五个氢原子不同 结构ii中六个氢原子是相同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课本51页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到底哪一种结构符合要求。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的,它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这里的羟基决定了乙醇的化学特性,它被称作是官能团,结构决定性质,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乙醇的相关化学性质)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Na、K、Mg等)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消除反应)
(联系实验室制乙烯的操作,回忆旧知识
原料、加料顺序、温度计放置位置、气体收集方法)②分子间脱水
3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用乙醇作燃料有什么优点?
充分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乙醇使一种可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乙醇汽油的推广和使用)②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催化氧化
现象:铜丝由黑色又变为红色,液体产生特殊气味(乙醛的气味)由此可见,实际起氧化作用的是CuO,Cu是催化剂
总反应:
四、乙醇的工业制法
第二篇: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
《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
松江一中
闵
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乙醇的分子结构
②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业制法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①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②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我国对化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②通过喝酒有害青少年健康的事实,形成不要酗酒的观念。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珍惜生命教育、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推测乙醇分子结构
②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推测乙醇分子结构 教学程序
【投影】“葡萄美酒”背景
【引课】伴随着《对酒当歌》,朗诵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讲述】从歌曲和诗句可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内容丰富的酒文化。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浓浓的酒香。下面我们来一个诗句比赛。要求: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能重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时间2min,说与酒有关诗句最多的组获胜。【目的】通过歌曲和诗句比赛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形成视觉冲击,同时了解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酒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通过与酒有关的诗句比赛在化学教学中有力渗透民族精神教育。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设问】酒是如何酿造的呢? 【拓展视野】杜康酒的由来。
【过渡】我国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也有饮酒的习俗。【学生阅读】拓展视野:酒对人体的作用。
【新闻资料】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国工党女议员现年49岁的菲奥娜·琼斯在家时常喝伏特加酒,但她在议会中总是狂喝威士忌。今年1月28日,前“布莱尔宝贝”菲奥娜终于在林肯郡萨克西比市的家中酗酒而死,当家人发现她的尸体时,她的身边散布着15个喝空的伏特加酒瓶。
【目的】通过阅读拓展视野和新闻资料,得出结论:酒能强身健体,但过度酗酒也有很多危害。从而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要用辨正的观点看问题。告诉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酗酒,选取适当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过渡】生命和健康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让健康相伴我们一生。
【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
【目的】通过设问造成学生心理上“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乙醇分子式:C2H60 【提问】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 【学生讨论】
【学生实验】观察乙醇的色、态、味,检验其溶解性,得出结论,并用化学语言概括。
【目的】锻炼学生用化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提问】根据乙醇分子式请同学们判断乙醇的结构式可能有哪几种? 【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和牙签搭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经学生讨论判断后写出两种正确的结构式:
CH3CH2OH
CH3OCH3
【目的】学生利用橡皮泥和牙签动手搭建模型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将抽象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追问】乙醇结构到底是两种中的哪一种呢? 【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实验】钠与乙醇的反应
【计算机演示实验】标准状况下,1摩乙醇与足量钠反应产生11.2升气体。引导学生从以上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分析、推断乙醇的结构。了解乙醇的性质。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发现,C2H6O中有1个氢原子的性质不同于另外5个,因此其结构简式应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的观点。
【动画】乙醇与钠反应断键的微观过程。【展示】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目的】使学生对乙醇结构有深刻印象。
【练习】学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以致用】实验室中金属钠为什么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思考】钠与乙醇和水反应时,那一个更剧烈?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说明乙醇中–O-H的氢原子不如水中氢原子活泼。【设问】乙醇在反应中除与活泼金属反应断裂O-H外,其它键能不能断裂呢? 【学生对比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乙醇的燃烧实验:点燃酒精灯,上面罩一干燥小烧杯及澄清石灰水浸过的小烧杯,并观察得出结论;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并迅速插入盛酒精的试管中的操作并多次重复,根据其现象不同引出氧化反应的第二种情况——催化氧化,并分析实验原理。
【目的】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与在铜丝加热条件下产物的不同。
【复习】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脱水产物不同。
①在浓硫酸、170°C时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即分子内脱水。请学生归纳消去反应概念;
②在浓硫酸、140°C时发生分子间脱水,即取代反应生成乙醚。
【目的】通过对比学习,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脱水产物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观点。
【引导】引导学生小结乙醇的化学性质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动画闪烁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断键部位。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可以看成是CH3CH3分子中的一个H被—OH取代衍变而来,引出―烃的衍生物‖概念。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O-H”羟基―官能团‖决定,引出―官能团‖概念。并强调“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 决定。
【过渡】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引起了倍受全球注目的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
[资料]车用乙醇汽油被称为“清洁燃料”,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作为汽车燃料来使用。同时,用粮食制造的乙醇,是一种生物转化的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乙醇燃烧过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作为原料的生物源生长所消耗的二氧化碳在理论上持平,这对减少大气污染及抑制“温室效应”意义重大。
【目的】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和环境责任感,明确环境保护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懂得化学科学技术是彻底根治当前环境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从而提高对化学科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的不同。设计了三道题目,任选一题。①、查阅资料,了解乙醇的工业制法; ②、查阅资料,并动手自制米酒。
③、查找资料:如果不小心喝多了酒,如何醒酒?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为:
以与酒有关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各小组间进行与酒有关的诗句比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酒文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在化学教学中有力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阅读拓展视野中适量饮酒与过度酗酒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结合新闻资料“英国工党女议员菲奥娜·琼斯在家酗酒而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推测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和牙签动手搭建模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将抽象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计算机演示实验来探究乙醇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并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的观点。
在乙醇的氧化反应及脱水反应性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乙醇在氧气中燃烧与在铜丝加热条件下的不同产物;加热温度不同时脱水产物也不同。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乙醇脱水产物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科学观点。
能源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尤其是现在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对石油工业是一个缓冲。结合资料库中的“乙醇汽油”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和环境责任感,让学生懂得化学科学技术是彻底根治当前环境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从而提高对化学科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的不同。设计了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教后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力的渗透了“两纲教育”,即通过学生活动和结合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也能够较好的体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学生探究得出乙醇分子的可能结构,而不是直接把乙醇分子的结构直接给学生;在乙醇性质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但是总体感觉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乙醇脱水反应对比实验探究的不是很充分。可以将能源问题放到下一课时,将这部分内容充分探讨。讲到过度饮酒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如何解酒?”这样既进行了生命教育又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1)、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这节课整体上课堂提问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有一处提问:“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自我感觉不大自然,有点唐突,认为可以省略。
(2)对合作关系的反思
本节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是平等的,且合作的很愉快。主要体现在通过与酒有关的诗句比赛这一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通过小组比赛,有利于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探究乙醇性质的对比实验中,生生合作有所欠缺,有可能是没有给学生充分时间来分享思考的过程。
(3)、对时间结构的反思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两纲教育都能实现。但是总体感觉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乙醇脱水反应对比实验探究的不是很充分。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要更充分的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
(4)、对实验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实验内容是教师演示实验,我将其改成学生上台实验,学生积极性很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但是乙醇氧化成乙醛这个实验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如果实验器材充分的话,改成小组实验,则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应该会更好。或者这个实验可以改成:将乙醇加热成乙醇蒸气,铜丝与乙醇蒸气反应,效果应该也会明显很多。
第三篇:第1课时《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分析
第1课时《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分析
第1课时杜康酿酒话乙醇
(一)一、设计思想
教材由认识酒类、酒精到学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实现了由生活实践感性认识向书本理性认识的飞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乙醇分子结构的推断以及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认识假设、实验、推理、模型等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好材料。
本节课设计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始至终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既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又加深了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乙醇的分子结构(B)(2)乙醇的物理性质(A)(3)乙醇的工业制法和用途(A)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的制备,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相信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推理
四、教学用品
多媒体,分子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1:通过呤诵有关酒的诗句,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人文气息的熏陶中进入对“乙醇”
的理性学习。
?乙醇制备方法2: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乙醇的两种制备方法。
?乙醇物理性质3:通过观察、提取自己生活经验或经历得出乙醇部分物理性质,并进行
归纳;
?乙醇分子结构4:通过系列问题设计,让学生经历理论推测、实验演示、逻辑推理、数
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型搭建5:通过动手搭建乙醇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感悟、认识乙醇分子结构。?烃衍生物概念6:通过与乙烷分子结构比较,初步感悟烃的衍生物概念。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2.主要板书
3.相关链接
?阅读材料
材料一:酒与化学
酿酒技术是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之一。我国早在公元前2200年就能造酒。人类饮酒的历
史也随着酒的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酒与化学是密切相关的,下面介绍一下酒与化学有关的几个问题:
.酒的度数是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
酒是乙醇的水溶液,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乙醇,人们通常所说的酒度即酒的度数,是指白酒中含乙醇的浓度,一般指在20℃时,100mL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如:50度白酒是指100mL白酒中含酒精为50mL。啤酒商标上标的度数却不是指酒精含量,而是指麦芽汁中含糖的浓度。通常以每公斤麦芽汁中含糖类物质的质量的1/10为标准,例:每千克麦芽汁中若含有120g糖类物质,该啤酒就是12度。其酒精含量一般为3%—3.5%。
2.酗酒有害健康
各类酒对身体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饮酒或饮酒过量,会对人体产生麻醉和刺激作用。据统计,健康人的体重每千克每次饮用0.6—0.8mL酒精是适量的。这样。体重60kg的人,每次饮用酒精可达36—48mL,相当于50度的白酒72—96mL,也就是一两多不到二两酒。如果每公斤体重摄入酒精量达到l一2mL时,就有微醉的可能:达到4一5mL时,就可能昏迷;达到6mL时。就可能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并可能引起死亡。许多资抖表明,酒精对肝脏、肾脏、胃肠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有一定毒性,一些口腔癌、咽癌、喉癌、结肠癌及上呼吸道癌的患者与过量饮酒也有密切关系,因此,酗酒对身体有害。
3.喝醋不能解酒
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这种酯化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但速率很慢,几乎看不出反应,有人错误地认为,乙醇和乙酸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当遇到有人喝醉酒时,就让其喝一些醋,以便发生酯化反应而解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人体器官中。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解酒的目的,反而又增加了胃肠的负担。
4.工业酒精不能饮用
酒精有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等。只有食用酒精才能用来勾兑饮用,而工业酒精中常常含有甲醇,甲醇有毒,饮用后会使眼睛失明,量多时则使人中毒致死。由于工业酒精要比食用酒精价格低,所以一些不法商贩就用它来制造假酒,牟取暴利、对于这些劣质酒决不能饮用,否则将危害生命。
固体酒精在餐馆或野外就餐时常用一种白色凝胶状的方便燃料,它就是固体酒精。但是,固体酒精并不是固态酒精,而是酒精与饱和醋酸钙溶液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凝胶。固体酒精携带方便,点燃后火焰温度高,无有害气体生成。
材料二:甲醇与假酒中毒
甲醇最初是由木材干馏得到的,因此又称木精或木醇。它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有类似酒精气味的可燃液体,沸点在65℃,能跟水、酒精等以任意比互溶。
甲醇有毒,误饮10毫升,就能使眼睛失明,再多饮到一定程度可使人中毒身亡。甲醇在人体小肠内被吸收后,经体内氧化反应依次转化为甲醛和甲酸,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甲酸的毒性也比甲醇大6倍,加之它们在体内转化为co2和H2o的速度很小,又不易排出体外,故造成蓄积中毒。
甲醇一般不令人酩酊大醉,因此中毒时,“酒醉”不是主要症状。误饮假酒后,甲醇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8~36小时,不会饮酒者发病较快,但症状一般都在48小时内出现。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乏力、咽干、恶心、呕吐及视力减退、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中度中毒,表现为神志模糊、眼球疼痛,由于视觉神经萎缩可导致永久性失明;重度中毒,可发生剧烈头疼、头昏、恶心、意识模糊、双目失明,且有癫痫性抽动、昏迷,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误饮假白酒中毒身亡者,经法医尸检发现,其胃肠粘膜呈现严重肿胀与充血,且有脑水肿、肺水肿等现象。
饮用酒内的乙醇与工业酒精中的乙醇是同种物质,为防止某些制造商用廉价的工业酒精配饮用酒,国家规定在工业酒精中加一定量的甲醇或吡啶。因此工业酒精是绝对不能冲稀后饮用的。为了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有关部门应加强酒类卫生管理,坚决打击制造假酒的刑事案件。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此类刑事案件,这固然与不法商人的利欲熏心,无视国法有关,同时也是极少数人对科学无知的表现。
?酒酿造方法:?假酒的危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出了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索中,给学生留足了观察、思考、探究、表述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乙醇结构,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获得知识迁移扩展、因果判断分析等方面的技能,进一步提高综合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及相信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体会和理解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想。
课型设计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匹配。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模式。教师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精心设计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第四篇:《杜康酿酒话乙醇》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一、设计思想
教材由认识酒类、酒精到学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实现了由生活实践感性认识向书本理性认识的飞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乙醇分子结构的推断以及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认识假设、实验、推理、模型等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好材料。
本节课设计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始至终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既掌握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又加深了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乙醇的分子结构(B)
(2)乙醇的物理性质(A)
(3)乙醇的工业制法和用途(A)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醇的制备,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相信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思考、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 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推理
四、教学用品
多媒体,分子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引入1:通过呤诵有关酒的诗句,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人文气息的熏陶中进入对“乙醇”的理性学习。
乙醇制备方法2: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乙醇的两种制备方法。
乙醇物理性质3:通过观察、提取自己生活经验或经历得出乙醇部分物理性质,并进行归纳;
乙醇分子结构4:通过系列问题设计,让学生经历理论推测、实验演示、逻辑推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型搭建5:通过动手搭建乙醇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感悟、认识乙醇分子结构。烃衍生物概念6:通过与乙烷分子结构比较,初步感悟烃的衍生物概念。
六.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第五篇:酿 教案
[教材分析] 《酿》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这篇课文讲的是诚信的故事,使人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酿》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本课的教学,将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酿”字质疑。然后,紧扣课题让学生在自读、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跟“酿”字有关的什么事,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时,以东东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弄清刘东东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以及这样变化原因,感悟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意见的品格,从而受到教育,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最后,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使学生对刘东东和他的老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10个生字,会写“酿、耷、朗、诵、例、橡、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16个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东东心情的变化
3.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的故事,从而受到教育,懂得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抓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正确评价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
[课前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2、设计用重点语句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练习。
3、关于课文生字词语、重点语句等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诵、碟、橡、焕、怡、酝、穆、捣、乏、瞎”10个生字,会写“酿、耷、朗、诵、例、橡、练、焕、酝、肃、穆、氛、皱、捣、乏、瞎”16个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了解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的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
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酝酿、酿酒)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①“酿”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情②刘东东和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③刘东东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会生气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主探究质疑的好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 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niàng dā lǎng sòng lì 酿 造 耷拉 朗 诵 照例
xiàng liàn huàn yùn 橡 皮筋 练习焕 发 酝 酿
sù mù fēn zhòu dǎo 肃 穆 气 氛 皱 眉 捣 乱 fá xiā 缺 乏 瞎 子 ②指名来读。
【设计意图:确实检查一下班中的一些学困生的掌握情况】 ③指导书写“酝”、“酿”、“肃”、“穆”这几个生字。
强调:“焕、酝、练”是前鼻韵母;“酿、橡、朗、诵”是后鼻韵母。
④学生任选四个词语造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接读课文,(提出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句子之间学会停连。
三、熟读课文,把握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熟读课文,让学生合作探究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围绕“酿”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汇报: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刘东东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语文老师坦诚地正视错误、接受了刘东东的意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合作探究,学会概括文章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刘东东心情变化的句子。讨论“ 他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2、指名读描写刘东东心情的第一次语句。①课件出示:
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②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句话,用"△"标处关键的词语,体会刘东东此时的心情。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抓住"不声不响"、"耷拉着"、"没精打采"这几个词语,师借机引导学生理解刘东东此时沉重的心情。]
老师在学生谈的过程中, 借机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这句话描述了东东放学回到家里闷闷不乐的表情,说明他这时的心情沉重.原因是由于在课堂上给老师挑了错,受到了同学的指责,被同学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心情的阅读方法.]
3、指名读描写刘东东心情的第二次语句。①课件出示: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②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句话,用"△"标处关键的词语,体会刘东东此时的心情。也可以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抓住"难为情"、"低下头"、"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感动"这几个词语,联系上文中刘东东的沉重的心情 ,师借机引导学生理解刘东东此时紧张的心情。]
老师在学生谈的过程中, 借机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这句话写出了东东紧张的心情.他担心老师会在课堂上挑他的毛病,一是因为有的同学说: “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担心老师记他的仇”二是奶奶说:“大家尊重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4、指名读描写刘东东心情的第三次语句。①课件出示:
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②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句话,用"△"标处关键的词语,体会刘东东此时高兴的心情。
③集体交流,老师随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抓住"高兴地"、"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飞回家"这几个词语,联系上文中刘东东紧张的心情 ,师借机引导学生理解刘东东此时高兴的心情。]
老师在学生谈的过程中, 借机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这句话写出了东东听了老师讲的话以后十分高兴的心情.因为老师
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由此看来,东东前面的担心是对老师的误会,这误会来自于同学的议论和奶奶的责备]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第一次心情的分析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进入了课文情景,这个时候,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谈感受,读体会,进而理解感悟第二次、第三次刘东东的心情.]
④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下相关语句,让我们再来感受刘东东的心情变化。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出了刘东东的心情变化。
五、巩固练习,训练提高
1、你喜欢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刘东东和他的语文老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课件出示相关练习:
⑴语文老师在朗读时把“酝酿”的“酿”读成(),正确读音是(),文中主要写了刘东东真诚帮老师()错误和语文老师坦城地()错误、()意见.⑵文中刘东东是一位()的同学 , 他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的好老师.[参考答案:⑴yàng niàng 纠正 改正 接受 ⑵聪明、好学、勇敢
优秀、和蔼、善良(⑵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3、课堂小结:①刚才填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回顾这节课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了刘东东心情前后的不同及其原因.六、布置作业
写一写自己和老师之间曾经发生的故事.七、板书设计
16、酿
闷闷不乐→紧张害怕→激动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