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1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王室衰微的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以及诸侯争霸的影响,了解齐桓公能成为第一个霸主的具体原因。
2.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2.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到争霸战争虽然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称霸原因的分析,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推行改革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经之路,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讨论、练习、启发 课件、触控一体机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课件展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生:诸侯不再相信周天子,的图片,问:这件事情导致了什么导致西周的灭亡。结果?引入新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师:板书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 春并思考: 生:从农业、手工业、商秋时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业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
期的方面?
经济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发展 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总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进入铁器时代。
师:指名读《王室衰微》部分。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思考:
1、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发生了怎么的变化?说明了什王么?
室衰
2、周平王的势力较西周时期有微 哪些变化?
师:周王室的地位开始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师:指导学生默读本部分。并思考:
1、诸侯争霸使用的口号是什么?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诸
些?
侯
3、让学生识记春秋时期的主争要霸主,教师播放幻灯片加霸
强记忆。
4、提出问题: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5、提出思考: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你怎么理解。
师: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因牛耕的出现和铁器的使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进而导致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最终引起诸侯争霸与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师: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生:分封制得不到延续,并被逐渐瓦解。
生:势力大减,财政陷入困境。
生1:挟天子以令诸侯;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生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生3: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考虑回答。
生4: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回答。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第二篇:《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知道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实力逐渐衰微的历史史实。
3、掌握诸侯争霸的历史史实,以及主要的春秋霸主。
教学重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春秋争霸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一)、知识模块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
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知识模块二
王室衰微
1.原因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辅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诸侯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2.结果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知识模块三
诸侯争霸
1.背景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2)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经过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
(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二、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
(二)、展示提升
1春秋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2简单介绍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三、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开始于(C)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
2.“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A)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A)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不断,先后涌现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中原霸主。
第三篇:6、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6、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掌握春秋争霸的史实,理解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
4、认识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春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件辅助教学、学案与问题导学、先学后交流讨论,当堂检测订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一写夏商周更替的史实,写出你得到的启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其目的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2、谈话导入新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建立东周。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如何?我们来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
二、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习“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标注知识要点,尝试解决问题。(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随着农业发展,哪些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什么活动也逐渐活跃?
2、引导交流,适时板书: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活动活跃。
3、练一练:(1)我国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三、展示材料研读和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王室衰微”。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标注知识要点,尝试解决问题。(1)春秋时期,哪一制度逐步瓦解?
(2)这一时期,王室衰微有哪些具体表现?有什么影响?
2、引导交流,材料研读(见课本)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操纵国家政治使国家处于政权并立、诸侯争霸、动荡不安的状态。
3、练一练:(1)动荡的春秋时期出现了争霸的局面,这源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四、展示春秋争霸示意图,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诸侯争霸”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标注知识要点,尝试解决问题。
(1)齐国国君谁打着什么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原因是什么?(2)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几个称霸中原号令诸侯的霸主?(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2、展示材料,引导交流讨论,适时板书,指导学生标注知识点。
齐桓公
管仲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成为第一个霸主。(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2、展示材料,引导交流讨论,适时板书,指导学生标注知识点。
齐桓公
管仲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成为第一个霸主。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诸侯争霸
利: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弊:给人民带来灾难。
3、练一练:(1)春秋时期,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重要原因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王室衰微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壮大了经济军事实力。
(2)下列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争霸战争产生了更多的诸侯国
②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和民族融合 ③争霸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增强了实力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引导巩固训练,检测订正。
1、课堂小结,引导限时记忆。
2、练一练,体验成功。题目见学案,合上课本,独立完成检测题。集体订正,各自改错。
六、课堂评价,布置课后活动和拓展阅读任务。
第四篇:《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反思
交口三中
金婷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全文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为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这三目之间在逻辑上为因果关系,设计的意图之一就是要向学生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按部就班的去授课的话,虽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我认为这样处理将会有诸多不便:知识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即使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给学生渗透,恐怕结果是耗时不少,收效甚微。既如此,我可不可以不那么“循规蹈矩”,可不可以去“另辟蹊径”?不尝试又怎么能知道不可呢!
于是,就有了这节课大致的设计思路:由“楚王问鼎”的故事直接导入第三目诸侯争霸。通过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去了解春秋争霸的史实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问,“既然诸侯争霸战争对百姓是灾难,为何他们还要争霸?”学生自然能说出“王室衰微”,就势导入第二目王室衰微。“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室衰微?”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对比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学生不难得出:分封制逐步瓦解的结论。此时,继续追问:“又是什么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顺利进入第一目的学习。本目主要是设置小情境,让学生明白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石器木器等工具相比,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生产力水平迅速发展,进而动摇了分封制的根基。通过这种“剥洋葱”式的方式,追根溯源,结合板书呈现,学生一目了然明白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整个子目之间的关系,知识的框架就完整构建出来了,并且本课唯物史观的渗透也基本避免赤裸裸的“硬塞”。
当然,通过几节课的课堂实践,也确实证明我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最起码与以前“按部就班”的思路相比,这堂课,实施起来教学环节更流畅,也更益于学生接受。不足之处就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要进行适当取舍,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严谨性也需要强化。
第五篇:《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案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道理是认知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教学重点】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听说过“问鼎中原”的故事吗?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在春秋时期,政局动荡,一些诸侯国纷纷起来争夺霸主地位,出现了纷争局面。【基础知识梳理】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春秋后期,_________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_________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的发展:随着产品的增加,________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_______交换市场,______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逐步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_________逐步瓦解。
2.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一带。______虽然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3.诸侯国势力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__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_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和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3.影响:(1)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2)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合作探究】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一方面它确是无义战,灭国杀人,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它破坏了僵化和十分落后的西周体制,更重要的是,它既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又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课堂练习】
1.“千祸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 B.牛耕 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 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分封制等各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C.周王室中兴,王权得到进一步完善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5.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
(1)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答案】(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教学反思】
诸侯争霸是本课的重点,授课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以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个全面认识和理解。
(1)争霸原因;(2)争霸使用“尊王攘夷”口号的原因;(3)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4)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5)越王勾践尝胆故事的意义;(6)争霸战争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