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原则的尝试
内容摘要: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 教育 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道”,笔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 教育 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道”,笔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道统一 尝试
一、将语文课堂作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平台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时常告诉学生“汉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炎黄子孙,学好汉语,我们责无旁贷”;“你热爱祖国吗?那么,就要努力学好汉语。”重点从四个方面切入:
1、江山多娇,当以自豪。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许多文章对祖国风光进行了描绘和讴歌。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简单,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常常是一些直观、表象的东西,因此,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例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导学时,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同学们领略了张家界的“美”。之后,让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喜欢张家界的美景吗?”“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地方像张家界一样美?”归纳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风光如画,地大物博,我们当以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倍感自豪,我们要热爱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并出示了提前准备的“桂林山水”、“黄山四绝”、“西双版纳”的图片,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又便于激发爱国感情。
2、中西对比,弥足珍惜。在一些影视片或课外读物中,经常会有一些宣扬资本主义“先进”“富裕”的内容,加上一些“出国”“留学”等时髦话题,小学生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甚至将西方社会想象成神话中的天堂,从小做起出国梦。因此,要善于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帮他们澄清事实,纠正认识。例如:《小 音乐 家扬科》通过波兰孩子扬科的惨死,揭露了剥削制度的罪恶。在作课文 总结 时,我借题发挥了几句:“扬科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一个缩影,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并非人人都有车坐、有搂住,仍然有许多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读不起书。”并结合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3、捍卫主权,匹夫有责。《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课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教学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列举了我国 历史 上涌现出的许多英雄人物,然后启发学生:为维护民族利益,我们英雄的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传统,永远保持民族气节。
4、投身建设,义不容辞。近年来,我国 现代 化建设突飞猛进,这使得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一方面扩大了就业途径,另一方面职业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人们在选择工作岗位方面的迷茫和满意率低。《白杨》一课歌颂了老一辈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克服万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质。教学时,我结合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类人才,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同时,我们要继承老一辈建设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精神,不应在“岗位”、“待遇”问题上挑肥拣瘦。评价自身价值的高低,应看贡献的大小,而不是收入多少。
二、将语文教学视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典型事例,往往会比空头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金色的脚印》讲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原则的尝试论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道”,笔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道统一 尝试
古代学者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虽历经时代变迁,文化更迭,但其对于阅读、写作,对于语文基础教学,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一、将语文课堂作为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平台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时常告诉学生“汉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炎黄子孙,学好汉语,我们责无旁贷”;“你热爱祖国吗?那么,就要努力学好汉语。”重点从四个方面切入:
1、江山多娇,当以自豪。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许多文章对祖国风光进行了描绘和讴歌。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简单,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常常是一些直观、表象的东西,因此,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
例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导学时,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同学们领略了张家界的“美”。之后,让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喜欢张家界的美景吗?”“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地方像张家界一样美?”归纳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风光如画,地大物博,我们当以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倍感自豪,我们要热爱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并出示了提前准备的“桂林山水”、“黄山四绝”、“西双版纳”的图片,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又便于激发爱国感情。
2、中西对比,弥足珍惜。在一些影视片或课外读物中,经常会有一些宣扬资本主义“先进”“富裕”的内容,加上一些“出国”“留学”等时髦话题,小学生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甚至将西方社会想象成神话中的天堂,从小做起出国梦。因此,要善于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帮他们澄清事实,纠正认识。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通过波兰孩子扬科的惨死,揭露了剥削制度的罪恶。在作课文总结时,我借题发挥了几句:“扬科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一个缩影,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并非人人都有车坐、有搂住,仍然有许多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读不起书。”并结合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3、捍卫主权,匹夫有责。《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课文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教学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列举了我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英雄人物,然后启发学生:为维护民族利益,我们英雄的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前赴后继,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传统,永远保持民族气节。
4、投身建设,义不容辞。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这使得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一方面扩大了就业途径,另一方面职业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人们在选择工作岗位方面的迷茫和满意率低。《白杨》一课歌颂了老一辈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克服万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质。教学时,我结合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类人才,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同时,我们要继承老一辈建设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精神,不应在“岗位”、“待遇”问题上挑肥拣瘦。评价自身价值的高低,应看贡献的大小,而不是收入多少。
二、将语文教学视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有效的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典型事例,往往会比空头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金色的脚印》讲的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导学本课时,我主要是以以下三个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感悟中心思想的: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试图解救它,并冒死留下来,照顾它。)
(2)正太郎为狐狸做了些什么?
(收留并帮助、照顾狐狸一家;把小狐狸放归山林。)
(3)狐狸对正太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由“敌对”到“友好”,再到“回报”。)
继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下学习本课的感受。并予以质疑点拨,升华感情:
(1)动物尚且如此爱自己的孩子,何况人呢?--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们该怎样回报父母?
(2)狐狸对正太郎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3)由正太郎善待狐狸你收到了什么启发?--我们应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整个生态系统?人类应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课后,要求学生写出本课的读后感。在点评时进行归纳总结,用学生自己的话,让他们明白:“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真诚能换回真诚”、“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我再也不去掏鸟蛋了”、“再发现有人捉青蛙,我一定会出面制止”。
三、将作文课当作实现“文道统一”原则的重要渠道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文道统一”思想,要在立意和选材两个方面重点引导。
1、立意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常常将一些错误的思潮视若真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倚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由于不良传媒或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会有“哥们义气”、“拉帮结派”等不良的思想倾向……。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时露端倪。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一向重视对文章立意方面的指导和要求。强调学生在确立文章中心思想上一定要以积极健康为基本要求,并要注意反省、对照自身的某些想法和行为,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
2、选材方面,要告知学生“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小学生常为写作文言之无物而苦恼,甚至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我经常对学生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想写作文言之有物,一定要在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要对生活善于观察。”强调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材料;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旁观者;启发学生在对生活的观察中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 语文论文http://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民国语文热,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不过,追根溯源,其实每个年代的语文教育都难掩其“时代特征”。细数每个年代作文教育的状况,既可以作为我们管窥社会的独特视角,也能对当代语文教育起到警醒和提示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字词教学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尝试:
一、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不少学校能自己制作课件,设计程序,在课堂上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仍扮演课堂的统治者,学生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教材、多媒体各方面的灌输,成了一个知识容器。那么,计算机就不能发挥其优势。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点,下面以《学写人物的对话》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1.分层设置写作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必然存在。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定,比较系统。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习作要求作恰当处理。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在课件制作时设计了四个写作目标:
1、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
2、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
3、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妥贴;
4、自己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一个内容,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达到第三个目标所要求的。显然,这四个目标的难度是逐步提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基础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达到的目标,电脑会作出相应判断。选目标1,电脑显示:你很谦虚,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目标;选目标2,电脑显示:你的目标定得恰当,细心一些,赶快动手写。选目标3,电脑显示:好样的!你是个自信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得“优”。选目标4,电脑显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祝你成功!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或超过了自行确立的学习目标时,他就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2.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资料库
有了明确的习作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确立写作的素材。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但是,五光十色,堆砌太多的资料,既容易迷乱、抑制学生的思维,又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认为,必须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来设计。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只安排了四段对话录像:
1、一位小姑娘去商店买文具盒与营业员阿姨的对话;
2、两位同学一起看《故事大王》时的对话;
3、一位大嫂在农贸市场买菜时与蔬菜摊主的对话;
4、年轻的夫妻俩卖完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摇着乌蓬船回家的对话。这四段录像只出现画面,没有说话声,恰当地配以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说些什么?然后自己选择一个内容写,也可以自己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内容写,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写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地积极性。
3.写作方式多样化
学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异,文字输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可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习作方式。如:课堂内只完成文章的重点段或其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两位同学合作写一个相同的内容,先扮演不同角色演对话,后一起写。协作学习,取长
补短。还可以师生合写。教师与一位学生建立合作学习伙伴,实行个别辅导。如教师写营业员阿姨的语言,学生写小姑娘的话,教师的示范于无声中提携了学生,学生习作中的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习作方式的多样化,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场面,创作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
4.作文评改个别化
既然写作目标是分层次的,那么,目标作为评估的依据,在作文评改时也以学生是否实现了自定目标为主要标准。首先要求学生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自我检省,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写作目标,语句通顺,即可打“优”或“良”。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肯定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发展自己。然后可安排学生互评、互读同学的作文,依自己的标准给对方打成绩,同样展开讨论:为什么你给“优”或“良”、“及格”等。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很有价值的环节。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差异评价。同样水平的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成绩。
二、加强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取消字词练习,语文还教什么呢?”这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大的一种改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抑或是教师家长在课本以外,四处寻找用于字词练习的材料,对教材做补充处理。这里所说的字词练习,主要指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以及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形式。作为练习形式,上述几种类型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要删减这些内容?问题出在哪里呢?
1.为了考试的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去做这样的字词练习。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一般都认为,只要练习到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比较大。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在习作或口语交际中,不注意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篇章结构等“写法”的教学方面,对字词应用这个基础环节反而忽视。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是不纠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及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仅从上述两种表现,可以看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单在认知领域,我们极为重视字词教学;另一方面,在综合的应用领域,对字词的准确应用却又很不重视。这也许是语文考试重认知、轻能力轻应用的倾向对教学工作起到不良导向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切换给所有学生,或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而是都面对同一篇习作。也可将教师机上的范文随时切换给一个、一组或全体学生,大大优化了作文批改的环节,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
摘要: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新”可以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也可以是自己新的提高。“新”的结果,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也可以是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等。创新学习,是人们通过以有知识、经验的摄取,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小?W语文;教学;创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18
中小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技能和方法。而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与写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体现创新思维。
现以《草原》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草原》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文中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记叙了一群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在对这篇课文的赏析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新型的教学流程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遵循这个教学原则,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1.利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多媒体整体感知草原。3.进一步熟悉整篇课文。4.具体学习课文,分析优美、清新的语言,领略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情美。5.拓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爱。6.课后引申:假如我是草原上的()我会说()。整个流程先品味文章,再引申、拓宽、转化为能力,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流程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减少了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了理论指导的科学性,比起传统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拓展。
二、教学方法力求新
在执教中,笔者制定了三个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句子含着的意思。2.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草原》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五年级学生,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设计了一种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领悟文中的情感。并且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立体多层面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思考问题、剖析风土人情等能力,这些能力就是素质教育要求的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遵循创造学习的教学原则,比如在展示目标时采用情景式,笔者先给学生背一首有关草原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调动视听手段,用多媒体出示以《美丽的草原 我的家》为主旋律基调的草原画面和课文的朗读,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采用了讲授、谈话、讨论、观摩演示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以其丰富的信息、储备、快速的运行速度、强烈的感染力成为教师首选的创新辅助手段。声音、形象、颜色、光线变幻多姿的组合效果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细腻的诠释赢得人们的共鸣,其感染力很强,若加上恰当的画面,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强化理解、增强记忆。鉴于此,笔者在赏析中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封页是一幅草原的美景,推出“草原”的动画字幕,伴随着清新悦耳的轻音乐,目的是在课前让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移,为上课时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在导入时,笔者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诗句,用羌笛伴奏,出示草原苍茫的美景。在范读时借助与课文内容大体吻合的风景片,有轻音乐、类似电视散文。在具体赏析部分,笔者设计以红色的动画字幕板书出重点词句,让学生理解、把握文章重点部分。在学习后面“蒙汉两族一家亲”后,笔者剪辑播放了《爱我中华》,让师生同唱歌曲、同品味后结束全课,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课堂语言设计至少要有两个原则: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二要设计有激情的、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学生感到作文难、难作文,一直困扰着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其内在因素主要是学生由于社会环境接触肤浅、生活阅历不深,作文材料缺乏,从而扼制了学生作文创作的过程,一旦打开思维的闸门,放飞想象的翅膀,作文的天地无限广阔,因而作文教学更需要教师闪现创新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作文材料,善于选材成为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首要条件,据笔者对这一方面的摸索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1.用创新教学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小孩天黑了还在玩沙堡,老翁天没亮就操起了鱼竿,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材料的捕捉又何常不是如此?一株小草、一块沙石、一束鲜花、一件感人的事情、一部好看的电影电视,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关键是引导、启发、不断激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语文课上,两只呷呷叫着的小鸭子跟进了教室,学生好奇地看着,注意力集中在鸭子身上,教师走上前去,一手一只,毛绒绒的小鸭子在手里不停地搅动、挣扎,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学生以为教师会放出教室外,可却只见教师把鸭子放到了讲台上,从全身到嘴、眼睛、脚一一向学生展示、介绍、让学生观摩,学生兴趣来了,思维活了,短短几分钟解决了以前一节课的问题并且用词生动、文字得体,课后交流的还是这两只可爱的小鸭子,使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已所能想到的,把自已看到的变成文字就是作文,克服了这一心理障碍,问题将迎刃而解。
2.巧设悬念进入角色
悬念,影视剧中吸引人的最关键所在,殊不知,作文教学引导学生选材引入悬念,同样能引起学生写好作文的极大兴趣,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而 悬念的设置首先要求教师精心选材、材料典型、新颖,激发和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3.讲练结合,不断提高
多年提倡的鼓励性评语正确评价学生的品行,正确对学生做出鉴定,这种模式完全可借鉴到作文批改中,给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公式化?u语,远不能适应学生的接受理解及当今教育发展,写评语既是教师批阅作文的环节,更是一次创作过程,好的评语不但可鼓励学生创作,还可给学生进行一次情感的交流,为下次作文材料捕捉奠定基石,一位学生写了对教师说心里话的作文,劝教师工作辛苦要多加休息,看得笔者很感动,饱含深情的评语一挥而就:“谢谢!老师由衷地谢谢你,请放心,教师会好好的保重!”还给了高分并在讲评课上有激情宣读,师生情感得到最好的交流。要有创新的举动,也不是简单的事,这既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教师多读书,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笔者认为:教师增长自己创新智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教师不可能搞过多的的社会调查,教师没有时间和机会“周游世界”,教师要善于通过“书”这一载体认识世界,了解形势,获取信息,开拓眼界。教师要有以下认识:
(1)读书是教师最主要的信息源
教师通过读书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异常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十分广阔。如果教师不读书,不上网,很可能落后于学生。1999年,中国教育报对中小学生读书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的知识面窄于学生,这种状况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主张开发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而且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在这种形式下,教师的读书活动更应该加强。
(2)读书是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第二发展学校
校本研修理论主张:教师工作的学校是教师修炼的最好课堂,中小学是“教师发展的学校”我们还可以说,读书是教师提高创新技能的“第二发展学校”。
教师很可能一辈子都很“平庸”,但你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难。魏书生初中毕业,但成就了很大的事业,培养魏书生的主要是书籍。魏书生读书,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肯定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魏书生成长为名师的历程中,是什么让魏书生这个初中毕业的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完全是靠他不断地读书,汲取书中精华,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素养,走上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彼岸。读书,可以积累精神财富。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书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创新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创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合荣茂侨心小学 730600)
第五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众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标”的指导精神。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走走看看——观察生活”、“说说演演——再现生活”、“学学仿仿——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一.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现实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实际生活中渗透语文知识,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走走看看——观察生活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相差很远,所以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对此,我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到多媒体教室看相关视频;或是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这些体验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时,我先是带领学生粗读课文,再组织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几种锯和几棵草叶,联系课文分析两种物体,这样一来这节看似难懂的课文就轻而易举的学会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课文中提到的这些植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我就在课堂上给粗略的讲了一下课文,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然后带领学生到学校后面的田间地头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果然,从实际观察得来的知识又直观又准确。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再如《火烧云》一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傍晚的云和太阳,领略夕阳的美景;观察云和光的变化,了解云的千姿百态,变化无常。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说说演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时,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对话、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
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先看电影谈感受,第二节课再加上表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分析课文。联系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学仿仿——体验生活。
《小马过河》一文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要想知道水的深浅应该去亲自试一试。”同理,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花边饺子》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温馨幸福的画面:作者小时候家境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妈妈每次包饺子都是包两种馅,想方设法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后来被我们发现了,我们就故意把饺子弄混,结果妈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让我吃肉馅的——把肉馅的教我包成花边饺子,结果我和弟弟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吃了肉馅的。这份爱让我难忘,等我家条件好了还用我小时候学会的花边饺子来孝敬母亲,哄她开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于是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带领全班学生去了学校的小食堂,亲自体验一下包饺子和母亲伟大的爱(好在我班学生不算多)。我将事先准备好和面和馅拿出来,一一给学生分配任务,我是书中的母亲,男同学当哥哥,女同学当弟弟,我们按照书中的描写体验起来,结果证明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效果特别好,学生的收获很大。临近下课时我让他们把今天的课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结果第二天学生们作文格外的好。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从生活当中学来的语文知识印象相当深,有些也许一生都忘不了。
“生活处处皆学问”这话一点也不假,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知识的发源地。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相关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