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向有效的语文课堂
走向有效的语文课堂
陈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有效地立足课堂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什么是有效课堂?从专业角度说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那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如何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获得最大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以“备”促学
老师在上某一课之前,先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因为低年级是在边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的基础上边识字、学文。学生们的识字量不大,不认识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得借助拼音认字,他们学的时候只有反复的认、读,才能识记生字、词语。这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而且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农村的孩子,缺少家庭的辅导,学生掌握拼音的效果参差不齐。基于这些现状,我在每上一篇课文之前,先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即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唱读。初步识记这一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学会查字典,学会请教同学、老师、家长,使其养成勤学善问的好习惯。其次针对课文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如教学《风娃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制作小风车(玩具风车),带到学校来,或课前在操场上跑动,体验风车。总之,这些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有的学生还会慢慢地养成在课前将自己质疑的地方写下来,带到学校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
二. 以“趣”促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事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低年级的孩子,你要带领他们去做一件他们既感兴趣又比较陌生的事情,“兴趣”得先导。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努力挖掘其中包含的情趣,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情境,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风娃娃》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始,老师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娃娃?(芭比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入今天这节课要讲的“风娃娃”(出示课件
风娃娃图片)请学生看图,描述一下风娃娃是什么样的?(如:胖乎乎的脸、亮晶晶的眼睛)这样一描述,既引导了学生学会用词、说话,而且一下子拉近了与风娃娃的距离。这么可爱的娃娃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激起了学生想知道内容的欲望。
三. 以“实”导学
语文课必须做语文自家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如 教学《花钟》时,有位教师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法。他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了改动。
教学片段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生:“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生:“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师: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生:“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生:写牵牛花用了“吹起”。生:写蔷薇花用了“绽开” 生:写睡莲花开了是“醒来”..······· 师:请挑选其中一句反复读,并抓住这些关键词想象一下花的样子。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师:(灿烂地笑)哎呀!吹得还真响呢。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师:是啊,正是作者精炼而准确的用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么美的花,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老师接着再出示一组花儿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试着写。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使学生学会恰当的用词。也更深的感悟到课文中作者的用词的精确。
这个成功的案例中,老师依“文”而教。先在句子比较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和传神。再引导学生通过“吹起”“醒来”等词语想象、感悟不同的话开放的形态美、意韵美。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最后老师还创造了练些平台,让学生仿写,从而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言语智慧。这样处理更有价值。从中我也悟出:假如文本样式特别适合语言的学习,我们就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咬文嚼字;假如文本充溢着文学的美感,我们就不妨让学生浸润于文本提供的场景,用形象的想象把文字还原为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解读作品;假如文本是崇高道德的宣扬,对生命智慧的赞颂,我们就不妨和学生一起穿过言语丛林,倘徉于言语之途,感受崇高,感悟智慧,让学生沐浴在人类文明的光芒中。
四、以“问”促思 心理学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活动之中,但不能牵着学生走,因为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重视其独特感受和体验,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情节、人物、思想、词汇的结构作出反应。教师还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有些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就像画家作画,常会“留白”,而这空白处,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让人荡气回肠。如教学《风娃娃》时,抓住“风娃娃做了哪些事,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又做了哪些事,得到了人们的责怪?为什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交流、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白:风娃娃出大力气吹动风车、吹动帆船,帮助了人们,得到了感谢,让他也很高兴;而出大力气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折小树等,得到了人们的责怪。淘气的风娃娃因为一心帮助人们,是一场好心,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在那儿伤心呢?大家是明辨是非的孩子,能否告诉他呢?组织学生与风娃娃进行对话,在活动中让风娃娃明白好心做了坏事。我接着问:“你觉得风娃娃该怎么做呢?”有的说:“风娃娃,你以后做好事别光使蛮劲。”有的说:“做事时先要动动脑筋,看看该不该使劲?”还有的说:“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得要看你做的事对人们有没有帮助。”随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上或身边好心办坏事的事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了,从而更深地领悟了文本。
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丰富的语文课堂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家》教学设计
陈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 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二、复习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
三、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师: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 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师: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师: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前四句话?(生读课文)
师:这四句话,你们能读懂吗?
生:能。
师:读懂了可以讲给别人听,可以读给别人听,也可以演给别人看。今天啊,我们就用演的方法。老师先演第1句,给你们做个样子,大家可要仔细看,认真听啊!(拿出白云头饰)这是什么?
生:白云头饰。
师:(白云头饰戴在头上,边说边做白云飘动的动作)我是一朵白云,我在蓝蓝的天上飘来飘去,我离不开蓝天,蓝天就是我的家。)师:谁是白云的家?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第2、3、4句请同学们自己演。谁来演?
生:我想演小鱼。(戴上头饰)我是一条小鱼,我在小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小河就是我的家。
生:我是小鸟,我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把窝建在树林里,树林就是我的家。
生:我是种子,我生长在泥土里,没有泥土,我就不能长大,泥土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演得真好!这四句写得多美呀!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师:课文写得多美啊!现在让我们也试着个小诗人,能不能学着他的样,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生:竹林是熊猫的家,草原是马儿的家,书包是文具盒的家,教室是小朋友的家„„
师: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师:.翻到书本 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师: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分析: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的发言可谓精彩纷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
一、让学生在读中激趣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本断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安排了两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供给舞台,演中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本课设计了小鸟、小鱼、种子的角色表演,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理解了“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的意思。这样的创设舞台,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乐的主动性,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每个人都能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演一演,并一起讨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这样,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广益,形成了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语文课堂要有效
语文课堂要有效,教学目标须明确
坑沿小学卢春花
课程专家崔允郭教授说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教学是何等的重要。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往往使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为内容所牵制而出现教学的随意性混乱性和盲目性。本人最近听了一堂课----《麦哨》,欲就此说说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谈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会脱口而说,知识、能力、情感三大块。但是,要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三大块的层次、程度怎样怎样安排?又会有许多老师无言以对了。小学语文有自身的要求,有整体目标、年级(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乃至课时目标。这些目标相互联系,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虽相对独立又互相牵连。从教学中认真落实每一课时目标做起,一步步地走向高一层的目标。因此,准确把握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一课一得,积少成多才能向前一个目标前进。正像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道理一样。如何把握课堂目标呢?如何使课时目标为前面的目标铺路呢?是不是教条的都要从大目标到小目标一一去学习呢?这是很不现实的,除非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对此有些了解,但一些新教师以及临时代课的教师呢?恐怕在时间上,精力上都有些力不从心了。我从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中悟出一点确定课堂目标的速成法。
语文教学内容是分单元组合的,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会有侧重地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编排,换句话说一个单元的目标都会分层次地落实在几篇课文上。因此,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制定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甚至是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往往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很迷惑,很容易偏离教学编排的意图。因此,我们要围绕目标敢于取舍并善于取舍,做出理性的选择。犹如说书,可以去插入闲话,但须记住要“言归正传”。《麦哨》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用书中第129页有明确的指出: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把这些目标具体落实到《麦哨》一文中,就是:
1、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情感)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内容进行朗读背诵,再对同学们说说喜欢的理由(知识)
3、仿照某个段落描写自己熟悉的情景(能力)。就这三个目标而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是重点,有效地抓好这一块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许多语文知识和阅读的方法,而且我情感的渲染和语言的表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有效地把教学目标分层次落到实处。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学比学习困难,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在于必须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点金术。因此,我们课堂上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时必须细细的琢磨每一个环节,考虑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朝着学习目标努力。以《麦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读了课前导语,加上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一个学习惯性,就会知道学习的目的。就课堂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课文的3、4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前一个写事,后一个写景,并且抓住了细节来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就此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第四小节的几个句子都描写乡村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学生: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观察的顺序怎样?
2、通过句子比较法,让学生领悟抓住细节描写使情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好处。
3、美美地朗读,感受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这样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就能让学生从字词句段中收获很多知识,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抓住形状、数量、颜色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等,从中不仅激发起对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产生热爱和向往,而且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文的小练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三维目标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我们常常惊叹于名师专家在课堂上潇洒自如和点石成金,我们也常常反省自身教学的无效和事倍功半。其实,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自有语文学科的本性,因此,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那么,我们也会逐渐变得潇洒起来,一点点爱上教语文,一步步做到得心应手教语文。
第三篇:走向大量阅读的语文课堂
走向大量阅读的语文课堂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理解、运用、表达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喜欢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爱阅读、善阅读。这也是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观念,备课不能以“篇”为单位零敲碎打,而是要着眼于整个单元,主题统领,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单元教学重点,依据重点对单元课文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文章进行整合,实施教学。以课文为例,识字、阅读、习作统筹安排,依序教学,有效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那么进行单元教学时,我们如何整合教材,单元整体推进,如何与丛书文章相结合,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认为要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必须找准切入点。下来我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如何抓住切入点整合教材进行教学的。
一、以体裁和内容为切入点进行整合
语文教材虽然都以单元主题进行编排,但是单元里面的课文体裁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一共4篇课文,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4篇课文有叙事文,也有说明文;或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或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单元整体备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1课时集中识字,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就以体裁和内容作为切入点,将《自然之道》和《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安排在第2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阅读,看看这两篇文章有那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通过认真阅读,仔细比较,发现两篇文章写作手法相同,写作目的一样,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告诉人们“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好心办了坏事”的道理;随后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鹿和狼的故事》,学生通过交流,不仅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还掌握了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推荐课外阅读《动物的眼泪》《斑马的命运》。
第3课时我安排了《蝙蝠和雷达》和《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先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蝙蝠和雷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学生很快找到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接着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让学生明白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随后阅读丛书中《狗鼻子与电子鼻》。
第4课时阅读丛书《蚂蚁“发动机”》《虎鲸、海豚和声呐》《蝴蝶翅膀与防伪纸币》《盯住动物的眼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仿生学,并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第5课时阅读丛书文章《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了解黄河的重要性,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知道人类破坏自然所带来的恶果。阅读丛书中《大禹治水》《保护母亲河行动》,背诵《黄河颂》。
第6、7课时交流汇报自己的本单元学习体会,布置课外调查环境污染状况,或者调查人们为改变了环境做了哪些努力。也可以调查今昔及环境的对比。
第8、9课时汇报自己调查情况,交流自己调查心得。
第10课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调查写成报告,或者写自己调查时的发现及学习心得。
第11、12课时交流习作,评比奖励。
通过对教材和丛书的整合,合理地分配课时,学生学习本单元后不仅明白了主题意义的深远,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严重不良后果,也懂得了现在人类为治理环境所做的努力,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而且通过学习和阅读,学生积累了很多词汇,掌握了叙事文和说明文的具体写作方法。有了语言的积累和生活中收集到的一手材料,学生写作起来就非常容易。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以主题思想为切入点进行整合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准确解读课文,这就要求对文本主题思想有准确的把握。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选编了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个资料袋,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在备课时我发现《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怼范际墙舱秸?中小英雄的故事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写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孩子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设计本单元教学,我就以主题思想为切入点,将课文整合成“战争”和“和平”两部分进行教学。
教学时我先安排1课时集中识字,了解文章的内容。把《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放在第2课时来讲,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阅读,看看夜莺和雨来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分析人物性格,从中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第3课时阅读丛书中《小兵张嘎》《倔强的小红军》《鸡毛信》《咱班的“王政委”》。第4、5课时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感受,分析文章里面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共同特征。掌握用事例写人的方法。第6课时安排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阅读资料袋和阅读链接,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体会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第7课时阅读丛书《今天是儿童节》《和平颂》《一把小提琴,一个不灭的希望》《泪厅》《真实的战争》。第8、9课时汇报自己读书感悟。第10课时发布新闻会,第11、12课时写作交流。
本单元我以“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为切入点,将课文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感受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并了解写人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怎样用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第二部分以思想教育为主,让学生明白战争的破坏性,体会战争中人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心情,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以写作方法为切入点进行整合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单元是训练写作为主的,教学这一类单元课程时,就要以写作方法作为切入点,来整合教材,达到教学目的。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的,选编了2篇精?x课文《白鹅》《猫》,2篇略读课文《白公鹅》《母鸡》和一个语文园地。要求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体会不同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学习写作小动物的方法。
教学本单元时,我以写作方法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整合。第1课时安排集中识字,了解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小组合作,对比学习《白鹅》和《白公鹅》,了解两位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明白同样是写鹅,不同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写出的鹅也就各具特色。第3课时对比学习《猫》和主题丛书中的《老猫》,感受猫的可爱,并进一步了解不同作者在叙述时不同的语言风格,更进一步明白即使是同一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写出的动物也各不相同。第4课时小组合作学习《母鸡》和主题丛书中《母鸡》《柱子上的母鸡》,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进一步体悟不同作者的语言特色,领悟写作小动物的方法。第5、6课时阅读丛书《小麻雀》《松鼠》《画眉鸟》《孤雁》《蜂》《我家的淘气包》《一只家犬的临终告白》。第7课时交流汇报读书体会,第8课时交流前段时间阅读“动物”系列文章积累的词汇和语言,以及写作动物的方法。第9、10课时写小动物,交流写作心得,评价写作作品。
通过以上单元课程整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比阅读,交流体会,掌握了一些写作小动物的方法,并且经过大量阅读,他们积累了很多描写动物的词汇和语言,写作时已经水到渠成,写出的文章语言流畅,风趣幽默,内容具体生动。一个个富有生气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令人惊叹和欣喜。
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有很多方法,只有抓住切入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根据学段要求,合理地将课文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进行重组,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潜心研究,深挖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站在单元的高度统筹安排课程,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学会积累,学习表达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方法,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以及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0-0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现在的教育研究中的内容,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给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老师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的方法
让教学更有效率是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但却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的要求,让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被满足。高效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的成效,需要老师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1.1老师的角色
老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研究型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的任务也只是生搬硬套,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来教学,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没有好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只有把传统的传授型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性的角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2老师教学的方式
老师教学的方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师生互动型。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这和当今这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让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2.1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的方法,有一种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依据上课的内容来用心设计该怎样进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引起悬念、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方法。只有课堂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积极与有动力去听课,去探索。
2.2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争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与动力,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创造条件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老师在教完生字后,比较谁认得快,记得多和牢,谁能组更多的词;还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一下谁能读的更有感情色彩,谁了解的更加深刻;总结课文就比谁的总结更加完善。学生比赛的方法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且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2.3使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的方法
刻意来求新,一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新厌旧这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且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教的时候方法步骤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创新,语文老师每一次都只是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时代背景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中心等等,而且教的方法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创新。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创新,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新的东西,这样就会迎合学生,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上你的课,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一门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讲述、学生看书和相互讨论交叉着来,努力的想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创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新意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然后才能让学生动脑,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乐趣。
3.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
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老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引领与带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老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着做主人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用真心的感情和诚心的语言来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概念,让学生有不断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想法,只有当学生知道了自己不只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员,还是这个活动的主人,这样才会去积极地接近课堂与融入课堂。
3.2老师要带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放宽学生,不要只是使用考试和作业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严厉,最后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里进行盲目的学习,老师应该让课堂有时活跃有时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做题的时候就做题,老师既要民主,又要能够控制住学生。因为学习是外在实践然后再吸收的过程,要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懂就要问老师问同学,课堂上积极参与,不仅要能写还要能动手能说。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李金富,唐华军;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第五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