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时间:2019-05-13 02: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第一篇: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宝应县范水中心小学

任顺英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激情。同时,它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1.在情境中形成阅读期待

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应伴随教学的始终。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前提。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教师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提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问题:(1)儿童多的地方是怎样的情景?(2)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呢?这样,通过问题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激发起学生通过阅读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从而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2.在情境中体悟文本意蕴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些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对某些地区的学生较为陌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的意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呢?我们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如教学《水乡歌》一课,学生对“水乡”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便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介绍水乡的录像等手段再现水乡的美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了解江南水乡,使他们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去感知事物,获得真实具体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很好地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让学生进入王国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深刻地体悟文本的意蕴。3.在情境中激活文本灵性

教学中通过将文本中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既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想象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补充“空白”,激活文本的灵性。笔者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感受姐姐在缠足前后的有什么不同;接着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畅谈自己的体会。如:学生在联系“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这几句品读时,学生便想象姐姐洗衣、烧饭、插秧和挑柴的情景,想象姐弟俩坐在门槛上,仰望湛蓝的星空,姐姐哼唱那悠扬的小曲,孙中山趴在姐姐的膝盖上静静地倾听……虽然家里很穷,但他们生活得依然是那样的快乐充实,那样的无忧无虑。而这一切都是在姐姐没有缠足前才能拥有的生活。“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姐姐是如何的痛苦作者并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这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有的学生说姐姐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妈妈,央求着妈妈不要再缠了;有的学生说姐姐疼得咬紧了牙,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有的学生说姐姐不是在乞求,而是在绝望地呐喊……当学生读懂孙中山曾苦苦地请求妈妈不要再给姐姐缠足了,可这一切都是徒劳。“‘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此时孙中山站在门外,听着姐姐那绝望、凄惨的哭喊声,仰望苍天紧握双拳,发出悲壮的呼喊:“多么丑恶的规矩,多么愚昧的陋习,多么黑暗的社会……我要推翻这一切!”此时,学生已分不清自己是课文中的角色还是现实生活的我了,从而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的境地。

二、、走上讲台,让学生成为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是,多少年来,讲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而学生就像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因此,必须要打破教师独占讲台,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式的老师,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能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愿望,使他们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1.让学生上讲台“讲”

一是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 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六年级的《牛郎织女》。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再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在班级举行一次民间故事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培养了语感。

二是教材中还有些课文内容较浅,学生易于掌握。对于这类课文,老师就可大胆放手布置学生分小组自学,然后请学生也当一当小老师,上台讲一讲。讲解时,语言简练清晰、条理清楚、方法新颖独特的,教师要给予特别鼓励。而其他同学则要评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对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可及时作出适当补充,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非常感兴趣,投入学习的劲头十足,对知识的探求成为一种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需要,效果很好。

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学生如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表达出不同的看法、认识,此时教师若能让学生由此展开辩论,不但能使学生弄清概念,明白事理,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上讲台“演”

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年级的《学会合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演讲的激情,走上讲台演讲。如六年级的《大江保卫战》,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事迹感人,惊心动魄。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编为课本剧。这样既对知识有了深刻而又具体的认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链接生活,让学生走向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生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如此的教学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应该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上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

1.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古人说得好:“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要少给学生布置 机械、重复、无效的抄写作业,用心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读物,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吸收有益的知识,帮助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时,在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司马迁其人的资料及写作《史记》前后的有关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水到渠成。再如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根据名著改写的课文,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等,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此外,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有精神收获,获得审美体验,还能发展思维、认识世界,提高语文的素养,能收到一举几得之效。

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做一些专项调查,写一些调查总结,提高学生的调查、总结能力。调查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如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对本市的环保情况做一个专项调查,走出家门,走上社会,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体察、了解本市的环保状况,采访环保局的有关专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交际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此外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语言灌输所不能达到的。

3.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

事实上,看电视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只需掌握好一个“度”。但不少家长因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一味地阻止。我们可让学生每天看半小时新闻,并把看到的新闻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这样,不仅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国内外大事,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很重要,如一些好的少儿节目、历史片……也可让学生适当看看。语文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变客观接受为主观感受,勤观察生活,多思考人生,学生定能在这些宽广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收获多多。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课堂细节教学研究

———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要想让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首先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备课时,预先设计有效性课堂提问,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握住课堂瞬间评价,以富有人性化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体态、表情细微变化,就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关键词】细节提问人性化语言

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而言的,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教学活动中怎样促成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空间也更大。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培养有效的教师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担负着巨大而神圣的使命。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更融洽,在教授知识方面更成功。这种教师称之为“有效的”教师。有效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学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时代在不断地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的思想要更新,方法要探讨,修养要锤炼。

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敬业、爱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教师来教。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生活是课堂,师生的合作教学的阵地是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流连忘返,那我们的教学就是低效的。

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特征或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表现出这些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意识到教师的教只有通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才会起作用,认识到教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鼓励教师灵活教学,展现教学机智,实现有效教学。

1、高涨的教学热情

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感染他人,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氛围;会让学生充满自信;会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他们讲课时全身心投入,抑扬顿挫的语调极富表现力,饱满的激情感染着每个学生。

2、丰富的知识储备

正如陶行知所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教师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掌握专业知识,教师讲课才能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才对“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才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自己比较清楚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回到正道上,才可能较自然地拓展教学资源。只有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才可能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做一个学生所喜欢、家长所期望、自己所满意的人民教师。

3、积极的职业心态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是社会的人,教师工作是崇高的,也是艰辛的。我们面对的是频繁变动的教材、没完没了的考试、外面世界的诱惑、内部环境的压力等等,常常使我们身心俱惫,也势必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解决这一心理问题,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从小事、从细微做起,从源头和本质上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

当前有的学校正在实施的“导-学-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专家的论证与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切身实践,我认为“导-学-练”教学模式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选。

1、有效教学的落实重在“导”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导”,体现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导学提纲的编写,并对学生的作答和评价进行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提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和学生大胆评价问题,重视知识的延伸和研

究性学习。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般不重视学生的导学。如果有导学,导学的题目也是“思考与练习”题,往往是缺乏系统,学生难以操作,客观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导学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因而,尽管提倡课堂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但因学生对教材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也只能是当一名 “看客”。

“导学”的改革实验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地说,就是授课前教师编写导学提纲,提供一定的自学思路,创造自学条件;教学中可面向全体的示范朗读、示范评点,以致于举其一让学生反其三,让学生各竭其才,同一问题因人作答,循循善诱等。课堂上学生解答问题,并由学生作出评价,然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完成导学提纲。

2、知识的内化过程重在“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他们根据导学提纲上的题目自由地学。运用“导学、自学、讨论、交流、反馈”的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知道五个环节,还要知道这五个环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样的关系,在每个环节里应该怎么做,并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先独立思考,求之不得,再向教师举手示意,待教师到跟前个别辅导,不要问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免干扰别人自学。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动笔墨读书的好处与做法,以便自觉去做。会运用自学方法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效果自然逐步好起来。

教材本身承担了一部分辅导学生自学的任务,导学提纲的设计便成为“静态辅导”。例如动笔读书的方法和示范,词语音项义项的选择,理解课文语言、内容和写法的步骤等,课本用不同形式将其编入,学生在读课文时就有兴趣地方便地接受指令和辅导。教师面向全班的指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辅导,要受教材的制约,教材已做了的,教师一般就不必重讲。不过教材中的教法只体现共性,把握大局。而教师运用的教法除了发挥教材中的教法作用,还要针对本班特点,具有个性,创造性地因势利导发挥细节作用。例如个别辅导中的无声指点,就很有启发性,对敏捷而不踏实的学生很能起到纠正知识或方法的错误,又端正学习态度的作用。教师用的教法和教材里的教法互相依附而存在。这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普遍存在的好处是节省学生的时间,便于自学,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提高自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3、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练”

“练”,就是学生要求完成导学提纲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课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是与讨论交流同步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讨论交流”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每节课练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课本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但不能脱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实施“练”这一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反复强调“练”的方法和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讨论和交流练习。

2、凡要求学生练的,教师要先行一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要求学生用规定的时间速读一篇课文之后即作填空练习,教师就要先试一下,以确定答案,了解所需时间,掌握难易程度。

3、在练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4、发挥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学习定势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生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它的积极作用是能在条件不变时迅速解决问题,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正迁移。它的消极作用是当条件变化时,容易发生错学,会固执地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而不尝试用其他方法。要用比较法提醒学生注意,克服思维活动的惰性和刻板性,培养其创造性和灵活性。

5、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练的持续性和时间的完整性。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要因个别事例打断全班的练习、讨论和交流。

6、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具体辅导,例如对敏捷的而不踏实的学生,不让其停留在会做上,要求防止出现细微差误;对敏捷而又踏实的学生,要求高质量高速度完成练的任务,把节约下来的时间有效地利用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不让快车等慢车,全班齐步走。对踏实而不敏捷的学生,要求在会做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速度;对不敏捷又不踏实的学生,要求注意力集中,多思,乐于和同学交流。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1、风趣和幽默

为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消紧张,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幽默一下,会活跃课堂气氛,更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与幽默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2、适应性和灵活性

教师有效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有效学习时间。教师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每天的教学事务,如收集学生的作业,分发学习数据,布置任务,检查任务,交流班级信息等,并形成班级惯例,形成有活力的教学。成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他们不是站在某一固定的地方,而是活跃于教室每一个角落。他们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同时,有效的教师会冷静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变化,他们会通过学生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读取”课堂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理解和激励程度,课堂环境的变化,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几秒钟时间内确定帮助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替代方法,选择一种实施。如学生不能正确或自信地回答问题时,教师会据情况进行补充:提供正确答案,深入探究,重新引导或重新表述。能够意识到需要变化并相应作出调整。

总之,有效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成功积极而自信,支持和鼓励学生,有着良好的职业品行。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在离开课堂时比他们进入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本学科。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第三篇:有效教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有效教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在当今的教学生态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内功的比拼和效益的竞争,那种拼时间、拼消耗的死揪蛮干型的原始的粗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唯有高擎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旗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主要指老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凡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一要有效果,讲求教学的质量(收益大一些);二要有效率,讲求教学的速度(投入小一点);三要有效益,这效益是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正如有人这样说:“师生都得到发展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二、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的今天,有效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曾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去进行改革,出现了“高耗、多泡、低效”的现象。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逐渐变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不难发现,我们的常态课教学中经常见到十个方面的低效、无效的教学行为:目标不准、内容不明、思路不清、教法粗糙、过程随意、激情不够、准备不充分、教态不亲切、互动不到位、训练不落实等。

课堂是富有活力、师生共同建构的生命课堂。“活力”是指教师上课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具有一种生命的热情。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教师的“精、气、神”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对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伴随着教学内容流露出他喜怒哀乐的情绪,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应该以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的内驱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追求、对学习的向往。

三、有效教学的理念

(1)教学占的时间不在过长,而在单位时间内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否都能尽力体现出实实在在;(2)教学的内容不在过深,而在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定位是否精准。(3)学生的作业量不在过多,而在这些作业是否经过筛选组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4)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在过重,而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保持及保持的程度。

归结为两句话:只有教师重负荷,学生才能轻负担;只有教师付出真功,才能呈现有效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有效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认真备课,用教材教

所谓“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标语)。

1、要深入文本。备课的基础是对教材的解读,教师要潜心研究文本,分析教材,做教材的知音。

要达到以下三个境界(类似佛教悟禅的三重境界):

一是进入文本山是山,水是水,其基本要求是谙熟教材内容。要抛开那些教参资料,潜心研读教材文本,形成自已对教材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二是跳出文本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其基本要求是探寻文本的相互联系。包括从教材中跳出来,从整单元、全册、整年段的宽广背景中审视眼前独立的教材,努力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修炼的阶段,一种提升的过程;

三是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基本特征是达到“原来如此”的悟境。有了自身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积淀,教师再回到刚开始接触的教材,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及更具高度的把握。

2、要以生为本。要根据具体学情去确定教学目标。(1)每个教学目标可分解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目标;

第二层次是中等学生必须达到、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 第三层次是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目标定位要抓住“制定”与“达成”的契合点。

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提出适宜、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所谓契合点,即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相符合。未达标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部分达标的教学是低效教学,完全达标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抓住契合点,就是要求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一句话,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反映教学理念的诉求。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

3、要规范流程。国外大凡知名企业都有企业流程管理效率标准;当然,在流程意识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因程式化而相对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同时,不同学科的流程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大可千篇一律。策略二:精心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一是可用放大的教学挂图,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二是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

2、教师应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比如(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3)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4)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3、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有人说知识可以检测,方法能够提炼,似乎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体现。其实,情境的创设在唤醒情感共鸣、引起情感共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备课时不要忽视了“情境”如何与“情感”交汇,“情境”如何与“情感”共鸣。

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召力。情境交融才会有感人至深的体会;情境交汇,才能有过目不忘的理解。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感情,学生才会有主动,愉快的学习。抓住交汇点,就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到了实处。策略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问题设计抓住“知识”与“思考”的切入点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有效教学要求抛开无谓问题,排除干扰问题,讲授理解问题,引导感悟问题,完善组织问题,设计探究问题,抓住核心问题,解决主要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

解决教学问题,首先要保证问题的信度,即教学问题应具有课堂情境的真实性和面向全体的适应性;其次要保证问题的效度,即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教学问题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背离教育宗旨;再次要保证问题的难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启迪思维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最后,要保证教学问题的梯度,即教学问题具有因材施教的启发性,由表及里的层次性。问题因思考而有价值,问题因生成而有意义。

2、学法指导抓住“事例”与“方法”的结合点。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方法的学习则是盲目的、无意识低效或负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一靠教师引领、示范;二靠自己体会、感悟;三靠同学启发、帮助。

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模仿、比较,从而体会感悟方法的妙处。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要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训练检测手段,评价学习效果,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

3、氛围营造抓住“活动”与“互动”的激活点。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好课一定是思维活跃,发言勇跃,氛围热烈,关系融洽的课。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

活动要靠教师设计、实施与学生参与、互动来完成。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活动与互动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不要总是拘泥于课堂40分钟,真正打动学生心灵的活动,会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持续探究,不懈追索,活动会延续到课下、课后、课余时间。

由活动到互动,不仅是活动的主体发生变化,关键是活动形态发生变化。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情绪,要靠两手抓,一手抓活动,一手抓互动。有效的课堂活动都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习题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实现互动,才能唤醒意识,才能激活思维,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

4、课堂讨论抓住“适宜”与“生成”的兴奋点。

课堂讨论如何设计出有份量、有意义、有价值,适宜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来却是件困难的事。如何把讨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讨论重在话题适宜,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讨论贵在话题适度,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讨论贵在话题适切,让学生感到兴奋;讨论贵在话题适当,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通过讨论“我”深化了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掌握了某种学习技巧,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抓住课堂讨论的兴奋点,关键是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谦虚地复述别人的主张。讨论难在观点“生成”,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引领、启发、思考、感悟而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讨论,在质疑争辨中,明辨是非,纠正偏差,生成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师的看法,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5、课堂小结抓住“主题”与“规律”的提炼点

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课堂小结。小结可以归纳知识,便于记忆;小结可以提炼方法,深化理解;小结可以总结规律,掌握要点;小结可以建构体系,感悟学习。

课堂小结要求以形象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的结论,递进透析的分析,建构体系的框架来感悟学习。课堂小结的关键是“突出课程主题”,“把握知识规律”;课堂小节的重点是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能力;课堂小结的作用是评价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小结的意义是促进自主学习,感悟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能使学习更加简单、规范、有效。课堂小结能体现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课程主题的深化。它能把复杂的学习过程优化提炼,形成简明扼要的结论,解决学习中思路杂、头绪乱、认知薄、理解浅的难题。课堂小结能把孤立的学习步骤汇聚成最终的小结与思考,从理解记忆到检测反馈,从测评效果到矫正激励,实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策略四: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

1、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应重视,而且和学生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2、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3、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策略五:抓住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

有人认为,教学质量的比拼有60%在课堂,有40%在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中的问题,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直接原因。

为提高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的效益,提出如下主要建议:

1.作业题不能照搬教辅资料,不能重量轻质,一定要加以精选,提高针对性;

2.作业批改提倡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教师要做到作业批改“不过夜”,当天作业当天批完,作文允许一周内批完)。对那些课务重(如担任两个班主科教学)的教师,提倡着眼效益,多元批改的方式。如采用师生共批、轮流面批,自批互批(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随堂批改(简单的作业可通过小组比赛等方法,当堂完成批改)等。

3.倡导做好错题建库的工作。学困生一般都要有一本错题集,把作业中易错的试题订正在一本特殊的作业本上。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这应当是非常见效的一招。

4.作业讲评要遵循遗忘的规律,适时讲评。讲评时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具体可分三点:

第一是不讲类(简单的题); 第二是略讲类(难度中等的题);

第三是详评类(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错误率较高的题,要展示教师的思考与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

教学质量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效教学的话题十分沉重,有效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要靠广大教师的倾情付出。广大教师们的工作十分辛苦,精神压力也不小,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苦并快乐着”的人生体验;只有深谙苦与乐的辩证法,才能打开通向职业幸福的按钮!

让我们与有效教学一路同行。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岱山实验学校 黄燕

记得三年前我曾参加了有关新课程的论坛,如果说那时我对新课程改革充满的是新奇与好奇的话,那么今天我对新课程的实施与实践则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有效教学也因此成为现今教学研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所以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一、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当课程标准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示出了教育由“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轨迹时,我们清楚地知道课程标准是我们施教的大纲和依据。而要上好一堂课,你必须理解课标的真正内涵,不然你的准备再充分,素材再详实,内容再精彩,也只能无功而返。记得去年11月底,我有幸前往丽水遂昌聆听了2007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比赛,这次比赛的主题是依标施教的常态课,选手们抽到的不是课题,而是“课标”,然后24小时备课,这对每一个选手来说是一种挑战。记得当时的第一堂课的课程标准是“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很明显这是一堂复习课,记得当时任教的那位教师亮出了《路》这样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课题,我当时为之一振,佩服人家的聪明,听那位教师讲述一段路的故事,这是一段怎样的路?她把路解读成了“辉煌之路”、“曲折之路”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显然,她的这条“路”走得太长太长了,跨度从1949年一直讲到了1998年的抗洪救灾、香港澳门回归,听完这样的一堂课,我对那位教师充满了深深的同情,这番辛苦都是课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中的这个“后”字惹的祸,她很好地理解了“重大事件”这个关键词,但对时间跨度上的把握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应包括在本课标之列,对课标的理解是有点错位,所以本节课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这些教学内容全属于“无效”,超出了本课标涵盖的范围;再比如当时的第二堂课也就是我们陈艳老师执教的,其课标是“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课标,当时我们一直在斟酌这22个字,确实我们从来没有这样逐字细细品味,最后我们把握了这样的两点:第一是列举实例,而且是要有说服力、有力度的实例,第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变化必须是巨大的,所以既要讲感受,又要体验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要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一旦课标解读到位,寻找素材与备课的过程中就会大大减少许多无效的劳动。

教学的有效性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而言的,一节课是否成功有效,首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把握准确与否和内化程度如何。

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手中有标,心中无标”,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往往是参考书上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的几段文字,备课时加以整合,抄下即可,课堂教学时依然“我行我素”,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师生精力投入大,收效甚微的结果。所以,内化课程标准,依标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俗话说的好“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不得法”。那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内化教材内容呢?

而所谓的教学情境的科学合理,我的理解是指创设的教学情境至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知识的逻辑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有效的课堂必须要搞好与学生的关系,那就得从“头”开始,所以聪明的教师就会在课堂导入上做足文章,精心设计。这里我想撷取在本次优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两位教师有效的导入与大家分享:

来自温州九中的方海东老师执教的《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获得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他的导入设计其实很平实:

——我们来了,你认为遂昌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荐我们去看看的?

学生真的像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很亲切地询问:老师您喜欢旅游吗?那我就推荐你去哪里哪里,什么人间仙境南尖岩、妙高山,汤显祖故居„„学生朴实热情的话语真的把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打动。

——我们回家了,你认为遂昌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带走?

学生又是一番真诚的模样:作为中国菊米之乡,那当然首选菊米,还有竹碳等等,学生如数家珍似地向我们一一介绍家乡特产的好处,他们那种无比自豪地宣传家乡、推荐家乡特产的热情让人折服,我们很多外地教师回来时所带的礼物很大因素是受那帮学生的影响。

于是教师就很自然地引入: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自然的、人文的资源,来发展遂昌经济的?所以特别自然顺畅地引入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

来自金华市东阳外国语学校的徐丽丽老师依据课标执教的是《丝绸之路》一课,她的导入设计是这样的:

“老师想学咱们遂昌的三句话,请你们用遂昌方言来教我:路、走路、走很长的路”(让学生当老师,学生自然开心,教得不亦乐乎,当时很多听课的教师也都跟着学起来),“今天徐老师要带大家走一条很长的路(用刚学的方言说的),知道是什么路吗?”在学生的响亮的答声中出示了课题——《丝绸之路》,然后通过“识路、思路、说路、盼路”四个板块设计组织教学,显得格外大气、新颖独到。

纵观以上两节课的导入设计之所以出彩的道理其实也简单,就在于设计情境符合学生的“口味”,自然顺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是一种有效设计的体现。

所以,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而设计,心中时刻闪耀着的是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会“走远”。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表现为情境的整合优化。有一种现象较为普遍,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追求观赏价值,没有深入挖掘情境内部蕴藏的知识要素,情境的利用效率不高,浮光掠影,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考。假如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大,再精美的情境,我们就要大刀阔斧地砍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其内涵而言,指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变化,产生愉悦的内在感受。教学要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首先就得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新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本次优质课比赛中,还有这样的两堂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而这两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他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确实可以是技高一筹。

台州初级中学冯老师的《图说遂昌》一课,通过走近遂昌、畅游遂昌、祝福遂昌三大板块向我们呈现了浙江省政区图、浙江省交通图、遂昌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遂昌城区变迁图、遂昌城区人口变化图、遂昌县2001-2006年经济情况简表等九张图表,充分合理利用这些众多的图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家乡的各类地图中寻找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既实在又有效。

而当我听了杭州采荷中学张老师执教的《东西南北大中华》,我的第一感觉是历史与社会课怎么居然可以这么上,真的佩服!他的导入是一张有关“东西南北大中华”采风活动的海报,见到这张海报以后,张老师就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神游中华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领略了一个又一个地形单元的自然风光„„本课的亮点在于教学设计的形式新颖,教师通过布置展厅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用对联总结,表达了我们对遂昌、对祖国的真心祝福,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佳统一。他设计这样的三个展厅,分别以“云横秦岭纵观南北差异;山水相连横看东西悬殊;携手并进共谋区域合作”为主题。每一展厅的布置,都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有效合作寻找采风地点、抓拍摄影作品、续写采风心得,从感性到理性提炼重点知识,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处理,将知识重点通过图与活动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这种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一定的文学、书法涵养令他的课靓丽无比。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宽广的知识储备,还必须具备基于课堂生成的点拨和引导的娴熟能力。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教学中要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对不同意见有理解和评价的机会,这时学生不仅有思维的“灵感火花”的闪现,还会出现思维的“偏差和短路”,有利于或干扰着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处理好教学开放性与有效性的关系。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师生双赢的。学生: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积极参与其中,乐在课堂;老师:收获经验,收获灵感,也收获着快乐。每一堂课,当我们用心去解读,精心去设计,真心去教学的时候,相信最后收获的就是你我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我们永恒的追求。

20080418

第五篇:语文课堂要有效

语文课堂要有效,教学目标须明确

坑沿小学卢春花

课程专家崔允郭教授说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教学是何等的重要。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往往使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为内容所牵制而出现教学的随意性混乱性和盲目性。本人最近听了一堂课----《麦哨》,欲就此说说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谈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会脱口而说,知识、能力、情感三大块。但是,要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三大块的层次、程度怎样怎样安排?又会有许多老师无言以对了。小学语文有自身的要求,有整体目标、年级(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乃至课时目标。这些目标相互联系,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虽相对独立又互相牵连。从教学中认真落实每一课时目标做起,一步步地走向高一层的目标。因此,准确把握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一课一得,积少成多才能向前一个目标前进。正像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道理一样。如何把握课堂目标呢?如何使课时目标为前面的目标铺路呢?是不是教条的都要从大目标到小目标一一去学习呢?这是很不现实的,除非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对此有些了解,但一些新教师以及临时代课的教师呢?恐怕在时间上,精力上都有些力不从心了。我从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中悟出一点确定课堂目标的速成法。

语文教学内容是分单元组合的,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会有侧重地围绕一个目标进行编排,换句话说一个单元的目标都会分层次地落实在几篇课文上。因此,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制定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甚至是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往往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很迷惑,很容易偏离教学编排的意图。因此,我们要围绕目标敢于取舍并善于取舍,做出理性的选择。犹如说书,可以去插入闲话,但须记住要“言归正传”。《麦哨》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用书中第129页有明确的指出: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把这些目标具体落实到《麦哨》一文中,就是:

1、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情感)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内容进行朗读背诵,再对同学们说说喜欢的理由(知识)

3、仿照某个段落描写自己熟悉的情景(能力)。就这三个目标而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是重点,有效地抓好这一块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许多语文知识和阅读的方法,而且我情感的渲染和语言的表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有效地把教学目标分层次落到实处。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学比学习困难,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在于必须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点金术。因此,我们课堂上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时必须细细的琢磨每一个环节,考虑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朝着学习目标努力。以《麦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读了课前导语,加上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一个学习惯性,就会知道学习的目的。就课堂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课文的3、4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前一个写事,后一个写景,并且抓住了细节来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就此展开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第四小节的几个句子都描写乡村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学生: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观察的顺序怎样?

2、通过句子比较法,让学生领悟抓住细节描写使情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好处。

3、美美地朗读,感受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这样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就能让学生从字词句段中收获很多知识,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如: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通过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抓住形状、数量、颜色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等,从中不仅激发起对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产生热爱和向往,而且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文的小练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三维目标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我们常常惊叹于名师专家在课堂上潇洒自如和点石成金,我们也常常反省自身教学的无效和事倍功半。其实,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自有语文学科的本性,因此,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那么,我们也会逐渐变得潇洒起来,一点点爱上教语文,一步步做到得心应手教语文。

下载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求本真的语文课堂

    追求本真的语文课堂 ——特级教师魏星《三打白骨精》教学赏析 (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王敏 如今的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大容量、多环节、快节奏似乎已成课堂教......

    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语文是母语教育教学。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

    多媒体有效激活语文课堂

    多媒体有效激活语文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缺少的是活的交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是灵活的,有鲜活的内容、鲜活的形式、鲜活的教师、鲜活的学生,语文的活正是生命的活,这......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我国各地的小学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种新式的关于小学课程的改革,真正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孩子们书包轻了,但获得的知识却增多了,课余活动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建飞 发布日期:2012-12-1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 正直中学程占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有效地提问。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有效地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