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棣二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案
无棣二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案
主备人:蔡建华
审批人:
使用人:
课题:中国画艺术
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讲解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和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各画派的风格及代表人物。
2.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适时讲评。课前预习:1.中国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有哪些?
2.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各自的审美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代绘画各时期概述
4.中国画近现代的发展及代表人物 要点分析: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审美特点
1.中国人物画的“形”与“神”。2.中国山水画“神思”及“三远法”。3.中国花鸟画的“托物言志、缘物寄情”
达标练习:1.中国古代文人画出现在________代。
2.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画背景中独立出来是_____时期。能力提升:1.艺术大师齐白石被誉为“中国文人画最后的奇葩”。下列各项对齐白石先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书画、金石、诗词无一不精 B.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因此他只是一位花鸟
画大师
C. 他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追求笔墨简练的意笔画
D. 他的画以一种童稚的率真,表现出一种朴实乐观的情趣
2.为了美化居室,人们经常装饰一些美术作品,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下列有关中国山水画的陈述,不恰当的是()
A.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 B.注重对画面意境的表现
C.基本步骤是:勾、皴、擦、染、点 D.采用焦点透视法
3.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下列哪种绘画的特点()
A.宫廷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第二篇:山口二中研究性学习计划
山口二中研究性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我校把研究性学习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学生面向生活、社会、自然界等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学力以及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崇尚科学的品质;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摆正角色地位和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并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吸纳新的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教育目的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争取在这一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当中,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身边生活,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5、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6、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是人类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比较陌生。学生基础普遍不少太好,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更是缺少基础。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社会服务与社区工作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课,把社会服务与社区工作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说真话、展示自己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经验,允许学生节外生枝,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观点,变教师传授为引导、帮助、促进,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
2、定期举办研究性学习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研究性学习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研究性学习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研究性学习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研究性学习教育科普VCD等。
4、请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专家或者工作人员讲学。
5、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研究性学习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教育。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利于综合实践课实施的支持网络,打破学校界限,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与家庭资源。更多地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搞的活动、学校的有关活动相结合,以整合的观点看待问题、发挥他们的作用。
6、选择切合本地实际 和学生实际的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09.9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体会及反思
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体会及反思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曹腊生
摘要:湖南省实施新课程实验两年来,我校认真落实新课程方案。本文就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其中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其中发现的问题,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体会;反思
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现有资源,不断探索,我校现已完成2007级的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回想起来,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拿出来跟大家交流探讨。
一、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效率高
我校有三个年级,90个班,6000多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对他们进行及时地合理地评价,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健全研究性学习组织机构,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了管理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科室具体管理,形成了“校长——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班长——各课题组组长”的管理体系。这种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有效地提高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效率。
二、学习时间统筹安排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计划明确地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列为必修课并规定了相应的课时,打破了过去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在我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与其它学科享有同等的重要地位或一样的待遇。研究性学习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创新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在高中116学分中点有15学分,比重大,可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每一届学生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对这一届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行总体安排,并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实施。我校每一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总体安排如下:高一第一学期,学习研究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高一第二学期,课题研究1;高二第一学期,课题研究2;高二第二学期,课题研究3;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可获得5学分。这样有计划地安排,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序化、常规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对象、课题、内容、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制定方案,收集信息;既提出自己的见解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自主选择研究对象、课题、内容、方法、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制定方案,收集信息;既提出自己的见解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预期的学习
任务。我校重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确定课题、选定课题、课题研究、学分认定四个环节。
环节一:确定课题。以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到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每个学期完成一个课题。每个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确定与本学科有关的5个研究课题,并统一交各年级组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老师汇总。
环节二:选定课题。研究课题汇总后,印发各班,由班主任指导学生选定课题,每班限选10个课题。
环节三:课题研究。班主任组织学生分组成立课题组,课题组设组长、研究成员,课题指导教师为该班班主任及所选课题相应科目的该班任课老师。各课题组与相应指导教师一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并由年级组统一安排进行开题报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课题组按计划自主开展课题研究,积累课题研究资料。
环节四:学分认定。每学期期末最后一个月,各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研究成果材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等材料组装成册、经各年级负责研究活动的老师审阅后交教科室,由教科室组织召开结题答辩。学分的认定,我们不注重结果,而注重活动的过程,这样能引导学生在课题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使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一个过程,真正实现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下面,我来谈一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要积极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评价要求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少数化,应听取来自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有开放性,多元性,不要追求标准的统一性,而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差异性。
二、要注重培养好指导教师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有的指导教师不能转变教师的角色,还是教师包办代替,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的研究思路束缚在教师的设计之内,无形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的教师指导不到位或者指导不了,因为学生所选课题也是教师了解甚少的,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样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让教师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评价的反思性。研究性学习既然要注重研究的过程,又要注重过程的反思。这些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主动更努力地参与研究,而且能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四、要面向全体学生
研究性学习有丰富的内涵,为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通过一些渠道了解相关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认真研读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书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研究性学习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研究,达到个人的研究目标。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该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提前结题的小组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使之更加完善或者重新立题进行新的研究,对逾期未完成的要鼓励坚持下去,做到有始有终。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009年9月22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4
[2]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4]何超纯,王旭飞.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J].课程改革研究,2006
[5]张金芳.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困难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学案 ——《月光曲》
研究性学习学案 ——《月光曲》
泰来农场学校 白玲
课件显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画出来,细心揣摩,对后面的学习有帮助哦!)
1、走进主人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界”。他在自己短短57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瑰宝,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2、了解《月光曲》:
月光曲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于1801你说呢创作的乐曲,是《c小调钢琴鸣奏曲》第一乐章。该曲子所以被成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后来,又一个关于这首曲子诞生的传说流传于世。课文继续的就是这个动人的传说: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3、课前解题:
《月光曲》即《小调钢琴鸣奏曲》或《月光》。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这篇课文以“月光”为题,描述了贝多芬谱写这首曲子的传说以及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认识并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2、真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初步感知《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内容。
3、学会课文中的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过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结合工具书解决。(1)给加粗字注音
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霎时间().....恬静()乐谱()琴键()...(2)佳词解释 纯熟„„ 清幽„„ 霎时间„„ 恬静„„
(3)字词过关:(任意抽查生词,你敢迎接挑战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有条件的同学找来《月光曲》,听一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和内容,并从故事中,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难点)
4、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研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对自己感到困难或疑惑的题,再序号上做标记。)
1、为什么贝多芬散步时,在小茅屋外停了下来?又不请而进兄妹俩的家呢?(结合当时的情景,以及兄妹的对话来理解。)
2、盲姑娘对贝多芬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从文中找出来,并体会盲姑娘的心情。)
3、为什么贝多芬不回答盲姑娘的话,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试着从盲姑娘的话中揣摩。)
4、熟读课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是怎样诞生的?你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明《月光曲》诞生的过程。)
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一天夜晚,贝多芬听到在幽静的小路边的一所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而且弹得正是他的曲子,他感到很惊喜。当贝多芬听到茅屋里兄妹俩的谈话以后,他为这样的贫苦的人竟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芬决定弹琴给盲姑娘听。当弹完一首后,盲姑娘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心底和感情,更让贝多芬激动。面对盲姑娘,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在给她弹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月光曲》的诞生过程,让我了解到贝多芬不但是位伟大的钢琴家,而且具有忠于艺术、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高尚品格。
5、贝多芬在弹第二首曲子时,皮鞋匠和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朗读课文第九段,找出答案。)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来„„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二)合作研讨:(方法: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的疑难问题。组长开始发言,依次补充,纠错。)
(三)展示汇报:(划分题目,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其他人员补充、质疑。)
三、巩固提升(比一比,赛一赛,看说做得好又快!)必做题:(相信你一定可以过关)
(一)判断。
1、《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贝多芬写的。()
2、贝多芬走进茅屋,听见了皮鞋匠兄妹俩的谈话。()
3、“入场券”这个词语中的“券”字应读“quàn”。()
(二)选择题。
1、《月光曲》是著名的()。
A 钢琴曲 B 小提琴曲 C 琵琶曲
2、贝多芬在茅屋里一共弹了两首曲子,第一首是(),第二首是()。A 《命运》 B 《英雄》 C 《月光》 D 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
3、贝多芬要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是因为()。A 盲姑娘家里穷,贝多芬可怜她。
B 盲姑娘虽然穷苦,但她热爱音乐,盼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感动了贝多芬。
C 盲姑娘弹的曲子断断续续,贝多芬听了不舒服。
4、下面说法,最能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
A 赞扬了皮鞋匠兄妹俩虽然穷,但对音乐有执着的爱,他们爱音乐,懂音乐。
B 赞扬了皮鞋匠兄妹俩的手足情深。
C 赞扬了贝多芬杰出的音乐才华及同情穷人的善良品质。
(三)选词填空:
恬静 宁静 幽静
1、夜晚,游人逐渐散去,湖上十分()。
2、月光正着照在她那()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穿过这条()的巷子,就能看到他家的大门了。
清秀 清幽 清雅
1、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2、我喜欢他的画,线条流畅,风格()。
3、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可是眼睛失明了。
(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月光曲》和课文八九段的描述,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自己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选做题:(你是最棒的!加油哦!)
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听一听,边听边想刚才那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课外知识窗: 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26时,一件可怕的事情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第五篇: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所谓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
主体研究性学习决不否定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由此看来,学科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充公开启学生思维为主的研究性课堂。成功的研究性课堂,应如优美的散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教师在组织和指导中首先要把以下权力放给学生,即:学生提问题的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研究性课堂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性问题。为此,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审视和反思问题,那些经过同学间的合作或自已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已完成;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但是它能有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很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的问题同,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且很的问题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使之系统化、醒目化,并将其“导”入研究轨道,其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作业布置下去。其次,在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交接处,需要教师的“导”。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探究出结果,便是,有些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人类的成果,单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不一定能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此时,教师就要“巧导妙引”,相机“布道”。有一位姓曾的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的导,真正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的作用。曾老师首先扫、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小组,有2人组、有3人组、有4人组、有6人组、有8组。上课时,曾老师分给每组一个大苹果作为礼物,并要求各组把苹果平均分给每个组员,学生们拿到苹果后兴高采烈,很快就把苹果平均分开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手里拿到的苹果是多少?用数字怎样表示?”孩子们一时傻了眼,都不知该如何表示。曾老师抓住时机稍加点拨;“用图画或符号也行呀。”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几分钟后,学生们的办法出来了;有的用文字写了“一半”;有的画了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涂了一份;有的画了个大苹果平均分成6份,挖掉了一份…….曾老师把这些闪耀着陔子们创造火花的表示法展示法展示给大家,并真诚地说,老师很佩服你们,这些由同学们创造出来的方法的确很令人赞叹。但为了全世界的人都能有一个最简便的统一表示方法,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的名词?D?D“分数”,像第一小组,把一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人一份,其中一份就用“1/2”来表示;像第六小组,把一个苹果分成八份,每人一份,其中一份就用“1/8”来表示。在这时,教师把“分数”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的达成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另外,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一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纳入一定的轨道,可先来个“迂回指导”,把学生导向一个“岔路口中”,到学生看到那是个死胡同时再把学生“导”回来。上述案例中,当曾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可学生“傻了眼“,曾老师没有”强求“学生,”用图画或符号也行呀。“曾老师的一句话,使学生们变得又活跃起来,他们开始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可后来学生发现,自已的办法虽可行,但不如老师教给的办法简洁,再说每人一个表示法也不好使用呀。于是,学生们顺应了新的知识。而这正是曾老师欲擒故纵、迂回指导的结果。
而且,在把思维推向深入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仍是上述案例,当学生知道了分数是怎么回事时,曾老师又让学生把一张纸平均折成16份,把其中的一份图涂成绿色,“涂颜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多少?用你喜欢的办法表示出来。“此时,学生已经感到用图画和文字来表示不方便,自然地就用分数来表示了。这时,分数的意义也就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总之,教师在组织研究性课堂时,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去感受学习的辛苦与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要留给学生思考研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点“要害。“拨”迷雾,让学生“探”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