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

时间:2019-05-15 02: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

第一篇: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5.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5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

13+3=16(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个

13-4=9(个)

课后反思: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及反思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数学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不容易腐烂,还会影响庄稼的生长。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瓶子呢?

生1: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生2:收集起来拿去卖。„„

师:同学们说的实际上就是回收这些瓶子,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回收废品。(揭题并板书:回收废品)

师: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听了大家的意见,已经开始收集塑料瓶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更加容易进入到情境中。】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小林告诉我们收集了几个塑料瓶? 生:13个。

师:小红和小林又分别收集了几个塑料瓶呢?我们继续看(出示情景图小红小林信息)。师:诶!他们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诶!但是他们给出了两条很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啊?

生1:小红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生2:小青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动动你们的小脑袋瓜,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学生代表汇报: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是该如何解答呢? 活动一: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师: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可以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生1: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生2:先画13个圆圈表示小林的,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画3个圆圈,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师:从小红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红收集的塑料瓶多。求比较多的数就用加法计算。活动二: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用小棒也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生: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拿掉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师:从小青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青收集的塑料瓶少。求比较少的数就用减法计算。师:在计算13-4= 时,我们还可用已学过的一种方法来计算,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谁来试试? 生板书:

● 3 - 4 9(适时复习竖式计算的几个要求:①数位对齐,②直线用尺子,③从个位算起。)

师小结:像这两个,求比已知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求比已知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少几,就用已知数减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练习:

1、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淘气和笑笑也忙起来了,正在为环保小卫士折幸运星,咱们去看看他们折了多少个。(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3题)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生尝试着提问题并解答)

2.师: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都有行动了,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4题)问:他们在做什么?

师:他们在给希望小学捐书呢,但是好像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得到了净化,小动物们也很高兴,正在森林里比年龄呢,咱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1题)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加以解答。小组汇报。

4.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学生展示汇报。5.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5题。生独立完成后,开火车形式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告诉你周围的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3-4=9(个)

●3 - 4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整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

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会更佳。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东关小学 尤竹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9—60页《回收废品》。【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小棒。【教学过程】

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教师今天去公园看到了一些画面,就把它们拍摄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电脑课件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乱扔垃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垃圾废品。这时候环保博士爷爷过来了,夸他们是环保小卫士呢。是啊,这几个小朋友回收塑料瓶,为保护环境出了力,同学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哦!

那我们就一起坐着“回收废品”的车子去看看他们好吗?(板书课题)车子来了,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小林:我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只有小林直接告诉了我们他收集的个数,小红和小青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个数。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与学生互动。

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3、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4、学生读题,要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必须看哪两个数学信息?板书:比26多3。

5、你能列出算式算出小红收集的个数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26+3=29(个),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把26加3。

6、小红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知道了她收集的塑料瓶个数,可高兴了,夸大家真爱动脑筋,小青却着急了,在催大家快点解决下一个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个问题吧: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同样,要知道这个问题,也必须看两个数字信息,看哪两个数学信息呢? 板书:比26少4。

你能像刚才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

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和得数:26-4=22(个)

7、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比多比少的问题,问的数比谁多几,用加法计算,问的数比谁少几,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参加智力大冲关,你们愿意吗?

2、那我们就一起来冲第一关吧!(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解决后师生共同订正)

3、第一关同学们都过了,想过第二关吗?(课件出示第二关题目,学生独自完成后师生共正。)

4、前两关都通过了,我们再来冲第三关,好吗?(课件出示第三关题目,同桌共同解决后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觉得自己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请举手。

2、这节课你最想表扬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

3、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1)回收废品,保护环境。(2)要求的数比谁多用加法计算,要求的数比谁少用减法计算。

五、布置作业

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看到任何废品都要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

2、课本第60页1、2题。

第四篇: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

回收废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回收废品”——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的重点。“比多、比少”一直是低学段教学中难点,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时,首先应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其次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內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六课时,由于有前面整十数加减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做铺垫,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习起来不太困难,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上。更要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借助学具操作,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 件 学具:小木棒

七、教学流程

A.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通过环保宣传图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环保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建立解决问题的平台。

C.解决问题,拓展创新

利用平台及本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八、教学过程

(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环保的图片,请小朋友自己来介绍一些有关环保的知识。学生介绍:

师:对,可以让一些资源再次利用,哪些废旧物品,可以 再次利用

生: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师:对,我们可以将它们回收,再次利用。请看大屏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有小朋友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环保问题是全世界人都很关注的社会问题,小朋友也不例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模仿对话,挖掘数学信息。小学生分角色表演图中的故事。小林:我收集了13个塑料瓶; 小红: 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 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2、自主提问,汇报板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老师有选择的板书。(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3)小红和小青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4)小青和小林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

老师有选择的板书(1)、(2)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老师是组织者的这一角色。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重要的环节。

3、同桌合作摆小棒或列竖式计算。第一个问题算式13+3=16(个)第二个问题算式13—4=9(个)

4、小结学习方法:摆、说、列、算

两个算式计算并不难关键是理解“比谁多几”,“比谁少几”,与谁有关。

(三)解决问题,拓展创新

1、出示教材60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根据情景图 列式 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第4题。

同桌寻找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互问互答。最后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3、和同学们一起去逛一逛数学游乐园。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我学习我快乐,我能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当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四)课堂总结 温馨提示:

求比已知数多几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求比已知数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五)、作业布置:P60第3题和第5题。

十、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3+3=16(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3-4=9(个)

十一、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注重分析比较感悟谁多、谁少,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决这类问题。同时该情景渗透了对学生环保意思的教育。接着针对“比多比少”问题的训练上,进行专项练习,以防突变。这样本节重点落实到位,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4幅废品再利用的图片。板书《回收废品》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

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

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

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找出数学信息:小林:收集26个塑料瓶

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反馈。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23+6=29(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

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26-4=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

投影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

(2)学生同桌摆小棒。

(3)独立列式。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42+6=48(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

2、练一练第2题。

(1)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

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

(2)独立列式计算。

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看图提教学问题。

投影出示图。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组交流。

(2)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引导解答。

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千纸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送一只千纸鹤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看看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

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

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比小林多6个

23+6=29(个)

下载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合集5篇)

    《回收废品》教学反思(原创) 本节课是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五课,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几节课作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

    回收废电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回收废电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 结......

    《回收废品》公开课教案

    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经......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捉迷藏

    捉迷藏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拔萝卜

    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图书馆

    图书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

    一年级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进行计算.3、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比多比少”进行分析.教学准备......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练习三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