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

时间:2019-05-15 02: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讲演的特点;

2、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中心;

3、根据讲演的特点,写一篇讲演稿。

二、【教学重难点】 讲演的特点、四、【合作探究】

4、读7-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A、年轻精神的品质特征有哪些?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B、如何来理解“一张白纸”和“倒下去立刻跳起来?

C、三点品质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

3、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

讲演》知识点

一、字音字形

、字音

泳yǒug博bó溺nì舐shì

2、形似字组词

诘jié反诘

洁jié洁白

辩biàn辩论

辨biàn辨别

舐shì舐干

纸zhǐ纸张

博bó博爱

博bó拼搏

慨kǎi感慨

概gài概括

二、词语解释

、反诘:反问。

2、博爱:旧指对人类普遍的爱。

3、若无其事: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4、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把别人饥饿看作自己饥饿,把别人被淹没看作自己被淹没。比噙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

三、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

2、写作背景

萧红,是在鲁通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矜、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1930年为反抗澍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与芾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

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四、课文内容分析

题目解说

见“写作背景”

结构分析

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五分钟讲演”引出话题,总领全文。

第一层营造轻松气氛,拉近心理距离。

第二层切境抒发对萧红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引出讲演话题。

第二部分揭示演讲的主题,阐述“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第一层正反对比,引出讲演主题。

第二层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第三层小结年轻精神的特征.第三部分收束全文,勉励青年,深化主题

整体感知

、重点段落分析

①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作“5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作你们的青春舞泳。

[段解]开头三段文字,郭老就地取材,既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轻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又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演讲话题作铺垫。②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②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段解]对那些“年纪轻轻”但在精神上已衰老的人,作者愤怒地斥之为“老腐败、老顽固”,把他们比作“活的木乃伊”,其慷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充满贬斥色彩的理性的语言。在从反面痛斥那些“老腐败、老顽固”后,作者又从正面热烈赞扬“年纪老”但“精神并不老”的人,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主题。这一主题饱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说出了生命的真谛:人,由少到老,由生到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年轻精神”可以使人超过短暂的生理年龄走向精神生命的永恒。

2、重点语句点拨

①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死了还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点拨]把具有“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与失掉了“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表现出鲜明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的爱憎情感,表现演讲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

②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点拨]“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修身”。“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句是鼓励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3、主题

这篇即兴讲演,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神”的品质,“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4、写作特点

情理交融的语言。

构思巧妙,正反对比。

5、体验探究

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学习了这篇演讲稿,你能否针对某种情境作简短演讲。

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

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

③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第三篇:《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讲演稿的写法,2、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1、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此可安排在讨论中讲述)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方法:可采用启发学生读标题及作者后,最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了解的愿望,然后用投影法打出。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泳yǒug 博bó 溺nì 舐shì

2、解词:

①博爱 ②畅泳 ③打抱不平

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

四、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

小结: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是核心所在。

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分析:不是。

1)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

2)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

分析: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小结: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五、师范读全文,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

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

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

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 分析:

1、追悼萧红女士沉默五分钟”,受某先生启发。

2、精神年轻(对比手法)

3、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

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

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4、“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屹立于远大的理想,为国家作贡献。

六、总结全文,分析构思,写法。

1、这篇即兴讲演,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神”的品质,“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思:五分钟讲演——沉默五分钟——追念萧红为革命的短暂一生——年轻人的话题——年轻精神如何看?——年轻精神的品质——勉励青年朋友。写法:

1)就地取材 2)语言幽默 3)触景生情 4)勉励青年

2、学生质疑

七、课内外延伸:

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2、学习了这篇演讲稿,你能否针对某种情境作简短演讲。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③中学生要不要交友。④爸妈关心你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由上一题,任选其一 30、《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陈述发言,语言简法而得体,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2、理解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教学重点、难点

1、语言简法而得体。

2、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

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二、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送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奥林匹克,热爱北京的感情。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是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

三、学习《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1、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运用字数和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奥和立场、态度和承诺。第二部分(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四、学习《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1、思考: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明确: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

2、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五、探究活动

1、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打动奥委会成员?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的坚决支持和尽力实现承诺的态度,对奥运盈余或发生赤字的处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等,都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2、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浓郁的文化氛围表现在: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何振梁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浓郁的文化氛围可强化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文化色彩,让更多的奥委会成员认可。

六、迁移训练

设想一下,如果请你作为一普通百姓或者一个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七、小结

这两篇北京申奥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渴望,诚恳的态度,恳切的言辞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使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

八、布置作业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欣赏、背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

1、介绍诗人的生活经历、文学成就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诗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表达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 “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烘托客愁旅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4、背诵课文。《论诗》

1、诵读诗文

2、理解诗歌所提倡的创新精神

3、背诵课文。

口语交际——演讲比赛

教学目标:组织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征集演讲题。完成规定内容演讲稿的写作

2、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及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明确搜索任务:

(1)历史上著名的演讲故事;

(2)欣赏优秀的演讲稿及演讲视频;(3)搜集与演讲比赛相关的资料 课上活动:

1、明确任务:读了一组精彩的演讲,同学们一定被深深打动了,甚至跃跃欲试了。我们也将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和三分钟即兴演讲两部分,请每小组分别设计三道口语交际题。我们比赛内容将在其中产生。

2、小组交流,推荐比赛者。

3、组织演讲比赛。

4、组织交流评价。

5、活动总结。

课后学习:搜集精彩的演讲稿、演讲故事等,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专题手抄报。附:演讲比赛规程

1、演讲比赛规则。

①内容:演讲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5~7分钟)和即兴演讲(3分钟)两部分,两者分数相加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②评委:由每小组推选的一位评委,以及语文老师。③评分方式:10分制,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均分。

2、演讲比赛评判

内容: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词句得体。(30%)

语音:普通话流利标准,声音清晰,口齿清楚,语调准确。(30%)仪态:表情(含眼神)丰富,姿态(含手势,身姿)得体。(20%)临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控场能力。(20%)八下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之 假如我主办校刊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办刊的目的,掌握办刊的方法。

2、培养学生策划、设计、交际、组织、动手等能力,进一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活动设想:实“见”——理论——实“践” 活动步骤:

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校校报,讨论一份校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打开书本阅读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

(一)栏目设置

1、依据:内容

2、名称:要求轻松、活泼

1、自由来稿

2、组稿约稿

(三)其他事项

1、以读者为核心

2、把握各项细节

三、设想“假如我主办校刊”,分组讨论、策划(书面)。教师示例:

校报可围绕新闻、活动、学术、文艺四个方面展开,设计为四版。第一版 综合新闻

校园视点——学校新闻动态、政策制度。校外来讯——国内外重大事件、教育新闻。第二版 校园生活

校内活动——文字与图片形式对校内文体、节日、班级等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

学子风采——介绍历届优秀学生(包括老校友、参加各项比赛获奖的学生、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等)事迹。第三版 教育广场

教师论文——教学论文、德育论文。教育个案——教学教案、德育个案。师生论坛——师生沟通、心理交流。也可开设“校长访谈”、“教师风采”、“指点迷津”等栏目。第四版 文艺副刊

以文学作品投稿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可开设“大地漫步”、“低吟浅唱”、“百姓记事”、“灯下漫笔”、“闲情偶寄”、“新华学人”、“亲情驿站”、“文化苦旅”、“热嘲冷评”、“文学接力”、“异域奇葩”、“校园幽默”等栏目。

四、要求每组学生通力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编辑校刊。

五、组织同学评选“我心目中的理想校刊”。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同步练习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五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作“五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跪下海去,作你们青春的畅泳。

我想,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五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五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

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作五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五分钟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x先生两分钟的讲演,大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求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大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引中来说一下吧。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烃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井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年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牛虽轻而人已死了。

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他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三特征。

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是死了也还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于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自己年轻。

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巳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下文有哪一句话同它照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各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

3.本文所讲·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各自有所侧重。第一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第二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第三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这三个特征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口口口口口口。

4“他肯向一切学习”中的“一切”是指_______ ;“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中的“一切”是指_______。

答案

1.不是题外话。因为:(1)开头三段文字紧扣题意,又起着钡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讲演讲题作铺垫;

(2)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2.

(1)与下文的“: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就是一个死鬼了。”这样前后呼应,可以使文字表达更严密,说服力更强。

(2)“使自己年轻”讲的是“治国”,即要求年轻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3.学习精神实践精神战斗精神求真、博爱、勇敢。

4.所有的真理、正确的知识、美好的事物、任何艰难困苦。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新版)苏教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五、六岁,花一般的年龄。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怎样才算年轻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I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厂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讲演

讲演,是在公众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作为议论文的样式之一的讲演的特点是: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三、简介萧红及作者郭沫若

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通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寂寞的童年养成她恬矜、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1930年为反抗澍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开始了流亡与挣扎的人生征途。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与芾军一道到上海,得到鲁迅的鼓励和帮助,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奠定了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四、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 明确:

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是核心所在。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明确:

不是。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 明确:

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小结:

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五、师范读全文,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 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

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1.追悼萧红女士沉默五分钟”,受某先生启发。2.精神年轻(对比手法)3.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4.“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屹立于远大的理想,为国家作贡献。

六、总结全文,分析构思,写法

1.这篇即兴讲演,讲述年轻精神的特征,鼓励年轻人培养“年轻精神”的品质,“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为未来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思:五分钟讲演——沉默五分钟——追念萧红为革命的短暂一生——年轻人的话题——年轻精神如何看?——年轻精神的品质——勉励青年朋友。

写法:

就地取材,语言幽默,触景生情,勉励青年。2.学生质疑

七、课内外延伸:

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2.学习了这篇演讲稿,你能否针对某种情境作简短演讲。①随便吐痰、随意说脏话,恶语伤人。②班级有人抄袭别人作业。③中学生要不要交友。④爸妈关心你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由上一题,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郭沫若

亦哀亦志 亦佩亦蔑 亦庄亦谐

五分钟讲演 情理交融 大家风范 正反对比 “精神”永存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同步练习大全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同步练习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读音(4分) 游泳( ) 渊博( ) 溺爱( )舐犊情深( ) 2.解释词语。(6分) 博爱 打抱不平3.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自主学习方案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自主学习方案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人溺己溺舐干......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1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2、情感目标: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技能目标: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

    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五篇材料)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的构思de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教学设想: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分析

    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

    苏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ww1kejiancom)

    习作五 教学要求: 1、读懂文中的资料,知道端午节时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摘录整理材料。 3、学习口头介绍......

    100测评网_课时卷 四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初二语文下学期(大全五篇)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泳(yǒng)博爱(bó).. B.溺爱(nì)舐犊情深(shì)........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教师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相关背景及悼词写法 2概括课文基本内容,分析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 3理解主旨,体会文章论述特色。 二课前准备 (一) 背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