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化学 pH的计算复习教学案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化学 pH的计算复习教案
【基本常识】
pH定义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③、水的离子积常数
④、已知PH值求C(H+)和C(OH-)、已知C(H+)或C(OH-)求PH值。
一、酸性体系: 1.强酸的pH 例1 ①、求0.1 mo1/L盐酸溶液的pH?
②、求0.05mo1/L硫酸溶液的pH?
【小结】通过以上两题请同学思考,已知强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求pH,并且应注意什么? 结论:
(1)求pH实际是求,在已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求C(H+)浓度时一定要注意强酸的数。(2)由于完全电离,强酸溶液的C(H+)=nC,其中C表示
,n 表示强酸的数。
2.稀释强酸溶液
例2 ①、将0.1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②、将pH=5的盐酸溶液分别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总结】常温下,当无限稀释酸时,溶液的PH接近
。当对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远远
(大于、小于)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这时可忽略
电离出的氢离子,以
电离出的氢离子为主,所以pH趋近7。
【思考】在求上述例1溶液的pH时,我们忽略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但是在对酸溶液无限稀释时又忽略了酸电离的氢离子,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在浓度较大的酸溶液中,计算氢离子浓度时忽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浓度极稀的酸溶液中又可以忽略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原因就是两种情况下影响溶液氢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不同。
3.稀释弱酸溶液
例
3、将pH为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稀释后溶液pH与2的关系。
【小结】由于在弱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弱酸稀释与强酸的情况有所不同。
【思考】①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同倍数稀释时pH变化的情况是否相同,这是为什么? 回答:强酸的pH变化大于弱酸的pH变化,原因是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例
4、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投入足量的锌粉,试比较最初时反应的速率和最终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回答:由于,所以最初时反应速率
。但由于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小于醋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所以最终放出氢气是盐酸小于醋酸。
4.混合酸溶液的pH 例
5、若下列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①将0.1mo1/L的盐酸与0.1mo1/L的硫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②将pH均为1的盐酸与硫酸以体积比1:2的比例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③将pH=1的盐酸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小结】通过以上练习可知,求酸溶液的pH须先求,再求
。求算中注意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二、碱性体系
希望通过下面例题的训练,总结出求碱性溶液pH的方法,并与酸性溶液对比理解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原因。
强碱溶液的pH计算
例6 ①常温下,求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②常温下,求0.05mo1/L氢氧化钡溶液的pH。
2.稀释碱溶液
例7 ①常温下,将0.1 mo1/L的氢氧化钠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pH?
②常温下,将0.1mol/L的氨水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pH与①中结果的大小关系。
【小结】通过上述练习,求碱性溶液pH的方法:先求的浓度,再求,再求溶液的。3.强碱溶液混合
例8若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5mo1/L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求pH。②pH=13的氢氧化钠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求pH。
【小结】请总结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求pH的顺序。
1)在酸性溶液中先求氢离子浓度再求pH,碱性溶液中先求的浓度:再求,再求
。2)求pH,一定要先求显性离子的浓度,再利用数学工具求pH。
三、酸、碱混合体系的pH计算
例9 ①99mL0.5mo1/L硫酸与101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pH。
②把pH=3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成中性溶液,求酸和碱的体积比。
【小结】请总结出强酸与强碱反应后求pH的程序,并总结出解题过程的注意事项。
先判断
的程度,再求
,最后再求
。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强酸和多元强碱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应离子浓度的换算。
【思考】强酸与强碱的反应进行程度很容易判断。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指出酸碱的强弱,又如何处理呢?
例10 常温下,将pH= 3的盐酸与pH=11的一元碱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
【思考】上述题目是碱的强弱未知,如果改成酸的强弱未知的话,相应的试题应如何出呢? 你能否举出一例? 举例:例如室温下将pH=3的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答案为pH<7
【思考】若酸碱的强或弱都未知呢? 例11 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
【总结】对于酸碱中和反应,在进行pH的计算时需解决的是求显性离子的浓度问题。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酸碱体系的pH的计算。
训练 :a mL浓度为c mo1/L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pH= 1的盐酸时,恰好将Ag+完全沉淀,此时得到pH= 2的溶液100 mL。则c 值应该接近何值(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解
答
例1 :因①、②中C(H+)= 0.1mo1/L所以pH相等均为1。
例2:①由于盐酸完全电离,所以稀释过程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有稀释后的 C(H+)=0.01mo1/L,pH=2。
②稀释10倍时pH=6,稀释1000倍时pH近似等于7。
例3: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浓度成反比,所以在稀释过程中一方面将已电离出的氢离子稀释成原浓度的1/10,另一方面弱电解质还会继续电离出部分氢离子,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会大于原溶液的物质的量。因此稀释后溶液的1<pH<2。例5:①C(H+)=(0.1V + 0.2V)/2V = 0.15 mol/L pH =0.824 ②C(H+)=(0.1V + 0.2V)/3V = 0.1 mol/L
pH =1 ③C(H+)=(10-1V + 10-5V)/2V = 0.05 mol/L pH=1.3 例8:①pH=13
②pH=12.7 例9:①已知n(H+)=0.099 mol
n(OH-)= 0.101 mol 因为H十 + OH一 = H20经判断为碱过量,且过量的OH一的物质的量为0.002mo1。所以:C(OH-)=0.002mol/(0.101+0.099)L =O.01mol/L
pH=12 ②已知C(H+)=10-3mo1/L
C(OH-)=10-5mo1/L 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有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10-3·V酸 = 10-5·V碱
V酸·V碱 = 1 :100 例10:已知酸溶液中C(H+)=10一3mo1/L碱溶液中C(OH-)=10一3mo1/L如果碱是强碱,则反应后溶液为中性,pH= 7;如果碱是弱碱,则碱中已电离出的氢氧根恰好能中和酸中的所有氢离子。这样反应后碱过量,pH>7。综合起来应是pH>7。例11:无法判断是大于
7、小于7还是等于7。训练:0.011。
第二篇:高二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
高 二复习化学平衡教学案 [1500字]
高二化学复习课学案:化学平衡
编辑:孙惠林 审核:韩守国 使用时间:2014年10月15日
【考纲要求及学习目标】
①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②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总结到整理本上,上课时展示
1、化学平衡特点
2、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3、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判断规律
4、什么是转化率?请总结随着条件的改变转化率怎样变化?
考点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
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和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规律总结:
1、对于在恒温、体积不变的容器里
mA(g)+nB(g)pC(g)+qD(g)当m+n=p+q时,反应初总压、密度、总物质的量、平均分子量就是 的,所以总压、密度、总
物质的量、平均分子量 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反之,若m+n不等于p+q时,若总压、密度、总物质的量、平均分子量 则可以说明已经达到平衡了。
2、V(A):V(B):V(C):V(D)=m:n:p:q是反应中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基本规律,与是否达到平衡。
3、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用同种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 相等,或用不同种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 相当(其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之比);
二是平衡
混
合物
中
各
组
分的
保持不变;
三是浓度商平衡常数。
4、一句话概括:如果是一个 量不变了,就能判断平衡状态
变式训练1:一定条件下2A(g)
+2B(g)3C(g)+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2nmolA,同时消耗nmolD B、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容器内混合气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生成1.5nmolC 变式训练2:在一定温度下A(气)+3B(气)2C(气)达平衡的标志是()A.物质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B.单位时间内生成A、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单位时间内生成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速率
考点
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例2: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措施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 ②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⑤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规律总结:
例3: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O4 有可逆反应: N2O4(g)2NO2(g)△H>0达到
平衡后 , 改变下列条件达新平衡时颜色变浅的是()
A.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
B.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1mol N2O4气体
C.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2mol NO2气体
D.保持压强不变,再充入1molHe气
规律总结: 例4: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2B(g)3C(g)达到平衡后,改变
下列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恒容时,通入A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的转化率都增加
B.恒压时,按照1:2再充入A和B,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
C.恒压时,再充入3mol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
D.恒容时,按照1:2再充入A和B,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不变
规律总结:
例5: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
B(g)zC(g)平衡时测得C的浓
-1度为1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1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1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x+y>z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A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规律总结:
考点
三、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例6: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
3B(g)2C(g);△H<0 某研究小组研究
了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
错()
误的是
Ⅰ 时间 Ⅱ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变式训练3: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变式训练4: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考点四: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例7: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12A(气)+B(气)2C(气),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1-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1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 _。
(2)该反应为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d.c(CO2)=c(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规律总结:化学平衡常数
1、K的求算:列出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2、K只受 影响:温度升高,吸热反应K,放热反应K。
3、Qc>Kc VV逆,平衡移动。
Qc=Kc VV逆,平衡移动。
Qc 变式训练5: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 体 积 缩 小的百 分 率是 ... ()A、16.7% B、20.0% C、80.0% D、83.3% 变式训练6: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Z(g) 变式训练7: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____________,二氧化硫转化率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 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 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化学平衡课堂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3、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2B + C(△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 判 断 正 确的是 : ()A、B和C可能都是液体 B、B和C肯定都是气体 C、B和C可能都是固体 D、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4、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 2HI(g)H2(g)+I2(g) 已 达 到 平 衡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ω(HI)=ω(I2); ④反应速率υ(H2)=υ(I2)=1/2υ(HI)时; ⑤ c(HI):c(H2):c(I2)=2:1:1时;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⑤ B、①④⑦ C、②⑦⑨ D、⑧⑨⑩ 5、对于反应 2X(g)+ Y(g)2Z(g)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下 列 判 断 正 确的是 : () A、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T1>T2,p1<p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2(g)2Z2(g)+3Q2(g)的反应,其中X2、Y2、Z2、Q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4 mol/L、0.2 mol/L、0.3 mol/L,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 A、c(X2)= 0.15 mol/L B、c(Y2)= 0.9 mol/L C、c(Z2)= 0.3 mol/L D、c(Q2)= 0.6 mol/L 7、在一密闭容器中,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化学计量数关系a>b 8、在10 L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气)+xB(气)2C(气),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 mol,生成0.4 mol C,则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比A:B:C=2:11:4 B、x值等于4 C、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D、A的转化率20% 二、填空题 9、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 (2)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 态; 5(3)A、C是气体,而且m+n = p(4)加热后,可使C(选填―放热‖或―吸热‖)。 10.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 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ω。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下配比作为起始物质: ① 4mol A+2mol B ② 2mol A+1mol B+3mol C+1mol D ③ 3mol C+1mol D ④ 1mol A+0.5mol B+1.5mol C+0.5mol D ⑤ 3mol A+1mol B(1)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ω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小于ω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发生的反应为2A(s)+B(g)=3C(g)+D(g),即A的状态,由气态改为固态,其他条件不变,则C的体积分数为ω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起始时加入amol A、bmol B、cmol C、dmol D,要使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ω,则a、b、c、d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5)若将题中―保持体积和温度不变‖改为―保持压强和温度不变‖,则C的体积分数为ω的是___________。 11、(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CO2(g)十H2(g)十Q(Q>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______ mol/(L·min)(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二单元 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 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 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 v(NO2)= 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 或 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 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和 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1和40mL 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 B、v(NO)=0.08mol/(L•s)C、v(H2O)=0.003mol/(L•s) 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 •S) B.v(B2)=2.6mol/(L•min)C.v(AB3)=12mol/(L •min) D.v(A2)=6mol/(L•min) 【例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 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mi n) B.1.8mol/(L•min)C.1.2 mol/(L•min) D.0.18 mol/(L•min)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5.在m A + 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 m:n:p为 A.2:3:2 B.2:3:3 C.1:3:2 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 1、c(Y2)=0.8mol•L- 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 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D、A+B C 溶液PH的计算 教学内容:溶液PH的计算 适用对象:高二级理科 高三级复习(人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PH的计算方法。 2.总结计算溶液PH的解题思路和规律。教学重点:计算溶液PH的解题思路和规律。教学难点:混合溶液的PH计算解题思路和规律 教学背景: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性质应用的前提,如果不清楚溶液的酸碱性,对溶液的应用和相关反应很难准确把握,通过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方法,所以学习溶液PH的计算方法和规律是必须的,能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和规律对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是在已经学习了溶液PH的定义之后进行总结性的教学,所以直接进入主题,先进行单一溶液的PH计算,再进行混合溶液的PH计算,最后进行稀释溶液时PH的计算,每个计算类型都有对应的例题,通过对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体会公式和规律的应用,便于理解和掌握规律。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 选修四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说出盖斯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实质。 2、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 二、预习内容: 1.知识回顾: 1)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写出石墨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O的燃烧热:△H=-283.0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C(s)+1/2O2(g)==CO(g)的反应热测量非常困难,应该怎么求出? 2.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⑷ 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试解决上题中的思考:求C(s)+1/2O2(g)==CO(g)的△H=?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盖斯定律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 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 则有△H= 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例:已知:①C(s)+O2(g)= CO2(g)△H1=-393.5kJ/mol ②CO(g)+1/2O2(g)= CO2(g)△H2=-283.0kJ/mol 求:C(s)+1/2O2(g)= CO(g)的反应热△H3 三、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1.已知: H2(g)+1/2O2(g)= H2O(g)△H1=-241.8kJ/mol H2O(g)= H2O(l)△H2=-44 kJ/mol 则:H2(g)+1/2O2(g)= H2O(l)△H=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A.Q1Q2 B.Q1=Q2 C.Q1 3.已知① CO(g)+ 1/2 O2(g)= CO2(g); H1=-283.0 kJ/mol ② H2(g)+ 1/2 O2(g)= H2O(l); H2=-285.8 kJ/mol ③C2H5OH(l)+ 3 O2(g)= 2 CO2(g)+ 3H2O(l); H3=-1370 kJ/mol 试计算: 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的H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H2=-395.0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5.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18(l)D.CH4(g)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1/2O2(g)==CO2(g);△H=-283.0 kJ/mol B C(s)+1/2O2(g)==CO(g);△H=-110.5 kJ/mol C.H2(g)+1/2O2(g)==H2O(g);△H=-241.8 kJ/mol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 7.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H=393.5KJ/mol (3)H2(g)+ O2(g)=H2O(l)△H=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8.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D.无法确定 六、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C(s)+O2(g)= CO2(g)△H1=-393.5kJ/mol 2)CO(g)+1/2O2(g)= CO2(g)△H2=-283.0kJ/mol 盖斯定律 1、相同 始态 终态 无关 归纳总结:△H1+△H2+△H3 例:解法一:虚拟路径法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 ①-②= ③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当堂检测: 1.△H1+ △H2=-285.8kJ/mol 2.A 3.①2 + ②4-③ = ④ H=H12 +H24-H3 =-283.22-285.84 +1370 =-339.2 kJ/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B 4.C 5.B 6.A(2)2+(3)2-(1)得 △H=488.3KJ/mol.8.C 【总结】2018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查字典化学网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第三篇: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第四篇:PH的计算教学设计
第五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