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对一上课八优点
原文:
一对一教学模式八“优点”
一“优点”:你不用出门也能学英语,教师上门为你一人授课。
二“优点”: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可以由你来定。当然你也可以到我们中心上课。三“优点”:保证你的教学环境唯一性,不受任何干扰。四“优点”:根据你的要求,外教马上直接为你进入主题培训。五“优点”:一上课就让你进入全英语一对一语言环境。六“优点”:外教当场及时为你纠正,解答任何英语问题。
七“优点”:丰富你对外国文化知识的真正了解,让你说出地道英语。
八“优点”:你可任意选择外教伴你一对一逛街购物,酒吧餐厅,郊外旅游等,走进实景现场培训。
修改后:
一对一教学模式八“优点” 一“优点”:专家授课
足不出户学英语,教师上门单独授课,灵活掌握时间,学习更加省时省力。二“优点”:自由定制
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及地点。三“优点”:环境唯一
保证您的教学环境唯一性,不受干扰专心学习。四“优点”:主题定制
根据您的要求及自身特点,由外教进行主题培训,直击重点,祝您职场加薪。五“优点”:身临其境
上课时让您进入全英语一对一语言环境,从此英语大声说出来。六“优点”:教学监控
外教当场及时为您纠正出现的错误,并为您解答任何英语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七“优点”:丰富知识
丰富您对外国文化知识的真正了解,说出地道英语。八“优点”:实景培训
您可任意选择外教相伴进行一对一逛街购物,酒吧餐厅,郊外旅游等,走进实景现场培训,英语变得活灵活现,流利说英语不再困难。
一对一教学模式八“优点”
一“优点”:请“师”上门,足不出户轻松学英语; 二“优点”:随“意”教学,你的课程安排你来定; 三“优点”:静“心”学习,抛开一切纷扰的空间; 四“优点”:按“需”定课,第一时间的主题教学; 五“优点”:全“景”课堂,纯英语一对一的交流; 六“优点”:拾“遗”补缺,外教当场来纠错答疑; 七“优点”:开“口”讲话,认识世界英语脱口说; 八“优点”:实“地”练习,逛街购物实景来培训。
第二篇:一对一上课
一对一上课
摘要:所谓一对一个性 化 辅 导,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一 线 教师一对一的 定 向 辅 导、管理”相结合的个性化课外辅导方式,由心理老师激发斗志,学习管理师全程跟踪管理,监督指导确保辅导效果。本文从备课、教学、教育学习方法、关爱学生,及时鼓励、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五个方面对一对一教学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教育 学生
教育是一份感动、责任、系统的工作。你不光因为用尽各种办法使学生成绩提升而感动,也要用感动去教你的学生。在付出中感动,在收获时感动。对家长期望的负责,对学生信任的负责,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负责。家长把孩子交给你这就是一份信任,我们老师得对的起这份信任,传递这份信任。教育不是单一的教学,不光要教,还得会教。后一个教字包含沟通、激励、方法、策略等。所以教育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花在学习上时间的多少与成绩不成正比,做题的多少与成绩也不成正比。那么,对于老师呢?我们能不能做到教学时间与成绩成正比?所谓一对一个性 化 辅 导,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一 线 教 师一对一的 定 向 辅 导、管理”相结合的个性化课外辅导方式,由心理老师激发斗志,学习管理师全程跟踪管理,监督指导确保辅导效果。1.备课
能否上好一堂课,备课是关键,这不仅要求我们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学法,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备教材,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需要有够强的专业知识素养,要做到看到标题,就能想到相应的考点和难点。备学生,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学校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备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2、教学:注重第一堂课包括预热,测验,授课
对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考虑孩子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了解学校老师讲课特点以及考试特点。
2.1对于功底较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先用简单易考学生又容易失误的题目进行讲解训练,然后再逐渐加难直至中难度的题目,施以耐心,循序渐进,并且要将解题步骤一一列与学生,使其在经一段授课后能应对学校各种考试,使成绩得以提高。
2.2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锻炼其基本功,时而施以难题让其攻破,教其学习方法,解题步骤,使其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意在使其进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3.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不能在每次考试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常常忽略一些小问题,在考试中一不留心就会出错,试 卷一发下来往往是后悔莫及,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用综合性强又比较难的题目来练其思维,只要寻找试卷中容易失误的题目来提醒学生,对于这样的成绩好的学生,不必把解题步骤一一列举,只要将难题的解法及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对于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以下几点总结
2.4.1对于性格内向,基础又较差的学生,开始时教师尽量少说话,但每说一句都要说到点上,要在第一次课上就让学生明白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让他从心里佩服,然后在后续的课上再逐渐增加其他交谈内容。因为内向的学生一般心理都很有主见,不认可就很难继续。2.4.2对于性格外向基础很差的学生,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聊,但一定要能放能收。并且适当加入一些化学与生活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式的限定时间小测,还要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逐渐把他引到学习上来。
2.4.3对于成绩中上等的高三学生,一般都比较挑剔。而且自视过高,但由于北京卷的高考试题一般较别的省市简单,为了打击他,可以拿江苏,上海,广东的高考题来让他正视自己的水平,帮他分析试卷中失分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一来,他的态度就会有所转变,然后再进行常规教学,但要注意例题的选择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让他认可并信任进而听从教师的见解去学习。2.4..4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在最开始就弄清楚学生成绩不提高的原因。是属于苦学无效型还是马虎型,还是不求甚解型,然后再分别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不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因材 施教,正是要看学生的情况,这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比较容易实现。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对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是无所谓型呢,是积极拼搏型呢,还是厌学被迫型。
先来说说积极拼搏型:这样的学生,教学成果一般会很显著地体现在短时间内,上课期间,适合紧凑的课堂节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并且当场记忆理解一些难点问题,再辅以适当的配套练习。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励志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热忱。
再来说说厌学被迫型。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没有得到过什么成就感,所以对学习一贯是谈虎色变。提不起兴趣,不愿意背该背的单词,不愿意记该记的句型。而且往往还有一个望子成龙急切的家长,要求非常高,看到孩子成绩一天不提高,一天就阴云满布对孩子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让青春期本来就叛逆的孩子更是痛恨应试教育,痛恨考试,痛恨学校,痛恨老师。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从心理进行必要的一系列沟通:学好了会怎样,学不还会怎样,而不是威胁和贬低,应当找出学生的优点,让他重拾自信。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适当的给他做一些铺垫,让他踩在砖上,跳跳就能够着果实。慢慢地,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了积极型,才会有主动学习的念头,这样,成绩的提高才会看见曙光。
最后谈谈无所谓型。这类学生多半是学也好不学也好,不发表任何评论。老师讲什么,他就默默地听着,下来也不背不记,如果追问到这一点,他也会被动的学习,说简单点,就是比较被动,自觉性不高。这样的学生看似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够,其实是心理对学习仍 然有抵触情绪。并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总觉得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这样的学生,其实只要晓之以理,让他知道学习对于他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好很多。无论是这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学生,我个人认为,都应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方法多样性。不能死抠课本,不能死掰语法,只讲题目和考试,会让孩子不堪重负。应当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想办法把娱乐的教学内容与课本和考点丝丝入扣。这样一来,对于还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讲,一定达到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教育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教 会学生做 题 的方法,更不如 教 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4、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4.1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对学生来说,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导致其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相反,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能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创设顺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当然,成功体验并不否定挫折教育。适当的挫折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失败与挫折,并从中学会不屈不挠、战胜自我的精神。
4.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4.3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我们不可能期望人人都出类拔萃。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难以实现而遭受心理挫折。
4.4榜样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在具体做法上,既可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列举一些虽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外部环境,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4.5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少贬抑实践证明,如果所获评价多是积极肯定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对取得成功的自信也相对要强。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多是消极否定的,则学生的自我形象、自信心相对差很多。要保证教育获得成功,教师须坚持正面教育,即使批评也不能使用贬义、否定的话语,更不可责骂学生“笨蛋”“不可救药”.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恰如其分。对一些骄傲自满的学生不宜赞扬过多,以免助长他们的傲气。批评要严格遵循“避免或者防止将来发生类似事件”的原则,而不能强调弥补错误或进行处罚。
5.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我们有许多老师常感慨学生越来越难教,难在何处,难在学生懂得东西越来越多,老师的绝对权威受到了挑战,难在我们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社会、家庭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我们学生生活的环境及知识增长和心理需求变化,而这就只能靠我们教师去深入思索、去探究,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然后归纳整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撰写成教科研论文。然后再实践,再总结,如此循环往复,呈螺旋式上升,教师的个人才干将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注,特别是了解差生、关注差生,让每个学生把心扉向我们敞开,把我们当作他们学习成长的知已,乐意与教师亲近,那么我们就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
参考文献:
[1] 白秀丽, 李晓莉.一对一教学方案[J].长春师院学报,1998,(2): 43-45 [2] 孙炜, 杨开莲, 欧阳·贻德.一对一教学方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3,4(6):20-24
[3] 徐存进.一对一论述[J].湖州师专学报,1999,(21):50-55 [4] 但幽梦, 孙浩, 陈欣智, 蒲玉英, 米远视, 陈建英.一对一教学方法[J].湖北民族学报,2001,19(2):63-66
第三篇:七,八,九年级教学计划(一对一或小班)
七年级教学计划及学生须知
七年级分上下册一共20单元
一,教学内容
1,单元单词随堂过关拼读,默写和背写。
2,经典短语,句型,句子的归纳和背诵。3,重点语法及难点知识的讲解。4,随堂练习5,单元测试
二,教学进度规划
1,一对一学生1次课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2,小班学生2次课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3,针对不同的基础学生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三,教学需用课次计划
1,一对一学生20-22次课 2,小班学生40-44次课
3,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略有偏差
四,教学辅助资料
1,学生课本 2,教师辅音资料
3,教师要求匹配的习题资料,如考点,组合训练等。
五,教学目标
1,完成课本基础内容
2,满足学生的基本应试要求 3,直击中考
六,教学要求
1,学生每次上课前需携带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2,学生不得无故缺课请假或迟到早退。
3,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否则劝退。
八年级教学计划及学生须知
八年级分上下册一共20单元
一,教学内容
1,单元单词随堂过关拼读,默写和背写。
2,经典短语,句型,句子的归纳和背诵。3,重点语法及难点知识的讲解。4,随堂练习5,单元测试
二,教学进度规划
1,一对一学生1次课2h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2,小班学生2次课4h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3,针对不同的基础学生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三,教学需用课次计划
1,一对一学生20-22次课40-44h 2,小班学生40-44次课80-88h 3,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略有偏差
四,教学辅助资料
1,学生课本 2,教师辅音资料
3,教师要求匹配的习题资料,如考点,组合训练等。
五,教学目标
1,完成课本基础内容
2,满足学生的基本应试要求 3,直击中考
六,教学要求
1,学生每次上课前需携带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2,学生不得无故缺课请假或迟到早退。
3,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否则劝退。
九年级教学计划
九年级共一共14单元
一,教学内容
1,单元单词随堂过关拼读,默写和背写。
2,经典短语,句型,句子的归纳和背诵。3,重点语法及难点知识的讲解。4,随堂练习5,单元测试
二,教学进度规划
1,一对一学生1次课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2,小班学生2次课完成一单元所有内容 3,针对不同的基础学生灵活调整学习进度
三,教学需用课次计划
1,一对一学生15-20次课 2,小班学生30-40次课
3,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略有偏差
四,教学辅助资料
1,学生课本 2,教师辅音资料
3,教师要求匹配的习题资料,如考点,组合训,中考相关练习卷等。
五,教学目标
1,完成课本基础内容
2,满足学生的基本应试要求 3,直击中考
六,教学要求
1,学生每次上课前需携带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2,学生不得无故缺课请假或迟到早退。
3,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否则劝退。
第四篇:八上文学常识(上课用)
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茅盾翻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文祥。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唐代刘禹锡,字梦得。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3《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明末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写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唐代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登岳阳楼》选自《陈与义集》,作者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
第五篇:八上课内外古诗词考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课内外古诗词考点考题及答案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形象的两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 壮志。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 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 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清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家的情怀。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5.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 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1)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
(2)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2.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这首诗是通过老妇人自述的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这种自述的方式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这种自述的方式,可以使读者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3.《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超然世外,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表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2. 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3.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愿”字蕴含了作者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4.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久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截取两个片断,归纳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的劳动的艰辛。
D.“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2.“征蓬”表现了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飘泊的“蓬草”形象,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出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尽”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尽”安好在何处。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人”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 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出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字用得好在哪里?
这两句写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答案不超过15个字)景色幽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2.首联中“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的哲理。
山环水绕,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3.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 诗中写大自然中的景物目的是什么?
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2.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2.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祥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3.“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情感。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梦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句写景的妙处。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
赞成。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不赞成。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做 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
2、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3.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慨? 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人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水,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2.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4. 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秋词》一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 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怀。2.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随处改”这个“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2. 展开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傍晚,暮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写景之中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2、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
白居易曾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是说良时不再,红颜易老。作者在这里反其意以自勉。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从而展示出他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3.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诗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僵卧孤村戍轮台,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尚思为国戍轮台。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4、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竟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满怀报国热情,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