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苏教版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
函数复习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邗江中学
数学组
王
祥
作者小传: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开过多次县、区级公开课,曾获县、区级数学课“二等奖”,2001年辅导学生参加数学联赛,1人获江苏省“二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获数学竞赛 “优秀辅导教师” 奖,参编了教铺材料《一课三练》,2005年被评为“扬州市高三数学教学先进个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巩固函数知识,形成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函数的知识结构。
(2)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会用图象观察法、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
(3)初步形成全面分析、研究函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f(x)xa(x0)的研究,使学生会用适当的方法分x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通过设计变式问题,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自主探求、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把函数的主要知识即:定义域、值域、图象、性质以及有关方法由“点”成“串”形成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实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合函数知识与方法,构建知识结构。
a难点:问题若函数f(x)x(a0)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
x函数,求a的值中的a值确定。
四、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初步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
五、过程设计:
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问题:已知函数f(x)x1(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证x明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2. 教师设问,学生求解
问题(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函数知识证明该函数在(0,)的最小值为f(1)吗? 有了前面单调性的证明和课本上最值证明的例题作为铺垫,学生不难回答。问题(2)你能画出该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大致图象吗,怎样画?
描点作图:先画出在(0,)上的图象,再由奇偶性画出在(,0)上的图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Excel软件作图)
问题(3)你能知道该函数在(,0)上的最值情况吗?能说明理由吗? 问题(4)你能知道该函数在(,0)上的单调性吗?能说明理由吗?
在(1)和(2)的解答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回答(3)和(4)。
设计这个问题串目的是为了全面复习函数的主干知识,全面检测学生对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变式探究
3.1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求
1我们已经知道f(x)x的图象和在定义域上的奇偶性、单调性及其最值情况,x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4的单调区间。x9(2)求函数f(x)x的单调区间。
xa(3)求函数f(x)x(a0)的单调区间?并给出证明。
x(1)求函数f(x)x(1)和(2)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求,交流发言,形成共识后解决(3)。
设计这个问题串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训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尝试数学发现之路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
3.2
变式探究
提升能力
a若函数f(x)x(a0)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求a的x值。
这是利用逆向思维设计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猜想后证明,再次体验数学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3.3 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1)已知函数f(x)x1(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单x调性如何?(只要给出判断,不必证明)
设计这个变式,目的是为了既缓和学生的思维强度,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学生总结作铺垫。(2)你能对函数f(x)xa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作一个总结吗? x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回答本题需要对a讨论,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六. 巩固练习
1.书面完成你对函数f(x)x2. 已知函数f(x)xa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的总结。x1,分别求函数在以下定义域上的值域 x2(1)x(2,4]
(2)x[1,]
311(3)x[,4]
(4)x(2,0)(0,)
22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1)f(x)x2(x(2,0)(0,1)xx23(x[1,3])(2)f(x)x(3)f(x)2x5(x0)x1,求函数在x[a,)(a0)的值域,若x4.已知函数f(x)xx[a,b](0ab)呢?
x22xa5.已知函数f(x)在(0,3]是减函数,在[3,)是增函数,求的a值。
x 七.教学反思:
(1)数学复习课离不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也离不开例题,但不应该是把知识、方法简单的列举,也不应该是一道接一道的例题的讲解。本节课的设计是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上第40页和第42页的两道习题入手,通过相互关联问题串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本节课容量适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不能轻易得手。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同,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甚至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为了节省时间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探求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第二篇: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中学美术课水彩画技法教学
摘要:水彩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他们的审美素养。这里,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水彩画技法教学的一点心得,以期大方之家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水彩画;技法教学
一、水彩画技法指导
学生在画水彩画之前需要有这样的理念: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在脑海中必须有画面的整体构思与布局,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将画面有效地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一完成。具体过程下面将分条阐述。
(一)画面勾勒轮廓阶段
第一步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先勾勒出素描稿,整体与局部的分配情况需要合理、恰切。为了提升上色的准确性、恰切性,整个过程需要运用铅笔来完成,并且在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表现反光、高光、投影以及明暗交界线等。其中投影、暗部需要淡淡地用铅笔进行标记。这个素描过程至关重要,成为关键的开端。
(二)画面着色阶段
接下来就需要用刷子蘸上清水,在画纸上刷一遍,让水完全浸湿画纸。吃水饱和的画纸,在短时间内,就不会立刻干燥,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助于具体干湿画法的实践、运用。
水彩的透明特点需要被全面地观照、审视,主要着色程序是由浅至深,特定物体的受光面需要先画出来,紧接着再对其背光面进行绘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表现水彩画的明调与暗调。最后,将特定物体颜色最深的细部完成。可以说水彩的表现方法,通常来说,主要分为干画法、湿画法以及干湿并用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提倡采用干湿并用法,即有的地方使用干画法,而有的地方则采用湿画法。这种方法易于被中学生接受,并且表现力相对较强。再者,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湿画法来绘画每一个客观物象。
最后就是画面的整理、完善环节。局部独立物象的逐一绘画,这种罗列可能会导致整个画面的融合程度不足,进而容易产生层次方面的误差感,给观赏者一种拼凑的印象。鉴于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画面的整体处理,旨在让每一个局部都被统摄到整个画面中去,成为一个部分分割的成分。例如前景特定物象应该是实的,需要在这个物象的主要部位,将轮廓线凸显。而后面的特定物象应该是虚的。较之前者,后者需要淡化其色彩和形体方面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设出层次分明、立体感较强的画面效果。如果整个画面色彩显得有些乱,就应该在基调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整理。如果整个画面较为单调的话,就应该将环境色恰当地融入其中,进而色彩的丰富感就可以被提升。
二、重要注意事项强调
在学生对范画的欣赏、感悟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张画,它的具体画法、运用色彩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解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水彩画的特点、画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体认。同时,需要提醒学生:如果调色过多,就可能丧失水彩画明快、透明的风格特征。而且涂色需要争取一次性完成,至多不可以超过三次,涂色越多,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更为脏乱。鉴于此,在涂色之前,教师必须讲清楚调色与控制画笔中水分的具体措施,并且让学生全面把握绘画所要使用的工具,只有充分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谈及具体涂色过程的开展。
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即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绘画。教师可以一边绘画,一边讲解,在此过程中,将特定物象的具体画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告诉学生。教师的这种示范教学,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具体的绘画方法,如何规避不该出现的失误。另外,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足之处,教师需要给予亲自改正,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绘画技巧迅速提升的。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水彩画的绘画技巧编成一系列的口诀,这样,学生记忆与掌握水彩画相关技法将会变得事半而功倍。
三、水彩画技法教学示例
这里以水彩风景写生为示例对象。在写生的起初,需要力求一次性完成天空的绘画,当整体基调确定之后,余下的景物色彩需要与之协调搭配。当天空的绘画尚未“风干”之前,需要立刻将远山,抑或者是远树勾画出来。这样就会使得它与天空叠加的部分自然融合,避免了分离之感的产生。这样就契合了远虚近实的绘画要求。
画每一个特定物象之时,需要从左到右刷一遍清水,因为室外的空气是比较干燥的,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刷水,湿画法则难以为继。倒映在水中的树木和房屋需要在画纸湿条件下,立刻涂色,进而产生朦朦胧胧的倒影效果。待画面干了之后,在使用干画法,小心翼翼地在水面上画出几道波纹来,这样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就显得愈加真实生动了。同时,水岸上的物象,需要使用干画法进行绘画,这样就会使得这些物象更为实在、凸显。进而与水中倒影构成鲜明的对比。
画面的主体部分需要着力进行刻画,进而让整个画面具有凝聚力。在让学生充分领悟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懂得艺术地处理画面的空间。最后,也就是对整个画面进行整理,湿画法的缺陷在于使得画面显得很“碎”,因此需要在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这样,整个画面就会变得和谐统一了。
参考文献
第三篇: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一、备考策略:
通过研究分析近5年德州中考试题,二次函数中考命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2)直接考察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的题目不是很多,大多与其他知识点相融合,以解答题居多。
(3)二次函数与方程结合考察以解答题居多,与不等式结合以选择题为主。(4)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考察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5)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以解答题为主。
二、.命题热点:
(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3)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
(4)抛物线型实际问题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5)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最优化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能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之自我建构
(二)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1.什么是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三种基本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b,c是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0),由顶点式可以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h,k);
(3)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x2是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达标练习1.(2017·百色中考)经过A(4,0),B(-2,0), C(0,3)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考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达标练习
2、(2017·衡阳中考)已知函数y=-(x-1)2图象上两点A(2,y1),B(a,y2),其中a>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y1________y2(填“<”“>”或“=”).考点三、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a,b,c的关系
达标练习
3、(2017·烟台中考)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1,下列结论: ①ab<0;②b2>4ac;③a+b+2c<0;④3a+c<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四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达标练习
4、(2017·常德中考)将抛物线y=2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A.y=2(x-3)2-5 B.y=2(x+3)2+5 C.y=2(x-3)2+5 D.y=2(x+3)2-5 考点五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
达标练习5、1.(2017·徐州中考)若函数y=x2-2x+b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A.b<1且b≠0
B.b>1
C.0
D.b<1 【答题关键指导】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解.(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由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确定.2、(2017·咸宁中考)如图,直线y=mx+n与抛物线y=ax2+bx+c交于A(-1,p),B(4,q)两点,则关于x的不等式mx+n>ax2+bx+c的解集是____________.考点六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列二次函数解应用题的两种类型 1.未告知是二次函数
(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最优化问题)2.已告知二次函数图象
(如涵洞、桥梁、投篮等抛物型问题)
五、堂清检测
4、六、作业
必做题:
1、选做题:
第四篇: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第教学目标
18课时 二次函数(二)
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结合方程根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3.会利用韦达定理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当函数值y为0时的情况.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有一个交点、没有交点;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3)①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
②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
③当二次函数y=ax2+ bx+c的图象与 x轴没有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没有实数根,△<0.2.二次函数的应用:
(1)二次函数常用来解决优化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函数最大(小)值;(2)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3)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进行求解;
二、经典考题剖析: 例题1.已知二次函数y=x2-6x+8,求:(1)抛物线与x轴和y轴相交的交点坐标;(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画出此抛物线图象,利用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程x2-6x+8=0的解是什么?
②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
③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解:(1)由题意,得x2-6x+8=0.则(x-2)(x-4)= 0,x1=2,x2=4.∴与x轴交点为(2,0)和(4,0);当x=0时,y=8.∴抛物线与y轴交点为(0,8);(2)抛物线解析式可化为y=x2-6x+8=(x-3)2-1;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1)
(3)如图所示.①由图象知,x2-6x+8=0的解为x1=2,x2=4.
②当x<2或x>4时,函数值大于0;③当2<x<4时,函数值小于0. 例题
2、已知二次函数yx2(m2)xm1,(1)试说明:不论m取任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必与x轴有两个交点;(2)m为何值时,这两个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分析:(1)要说明不论m取任何实数,二次函数yx2(m2)xm1的图象必与x轴有两个交点,只要说明方程x2(m2)xm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0.
(2)两个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也就是方程x2(m2)xm10有两个负实数根,因而必须符合条件①△>0,②x1x20,③x1x20.综合以上条件,可求得m的值的范围.
三、合作交流:
1、若二次函数y=-x+2x+k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k=0的一个解x1 = 3,则另一个解x2 = _____。
2、抛物线y=kx-7x-7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四、中考压轴题赏析:(分组合作)
已知:二次函数yx2(m1)xm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两点,2交y轴正半轴于点C,且x12x210。2(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M、N,与x轴交于点E,2使得点M、N关于点E对称?若存在,求直线MN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是否存在过点D(0,-解:(1)∵x1+x2=10,∴(x1+x2)-2x1x2=1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m+1, x1x2=m 222∴(m+1)2-2m=10,∴m=3,m=-3,又∵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m = 3,∴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4x+3;(2)假设过点D(0,-5)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xM,yM)、N(xN,yN)两22点,与x轴交于点E,使得M、N两点关于点E对称.
5设直线MN的解析式:y=kx-,2则有:yM+yN=0,(6分)由 得x-4x+3=kx-,并同类项得x2-(k+4)x+11=0,2移项后
合52∴xM+xN=k+4.
∴52yM+yN=kxM-+kxN-=k(xM+xN)-5=0,即k(k+4)-5=0,∴k=1或k=-5.
当k=-5时,方程x-(k+4)x+11=0的判别式△<0,直线MN与抛物线无交点,2522∴k = 1,3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5,2∴此时直线过一、三、四象限,与抛物线有交点;
∴存在过点D(0,-5)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与x轴交于点E.使得
2M、N两点关于点E对称.
点评:此题巧妙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2)中,将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答,考查了同学们的整体思维能力.
五、反思与提高:
1、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六、备考训练: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南P64 T7 8 9
第五篇:氧气性质复习课教案
氧气性质复习课
【引课】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能不能猜出这种物质是什么?
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时刻伴随在身边。
树儿草儿吐出它,人儿鱼儿吞下它。
谜底(氧气)
今天这堂课就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氧气的性质。
首先进行一个互动实验,大家仔细观察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体现了氧气哪些性质?
【实验一】事先准备,互动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倒置,先抽去毛玻璃片,在瓶口放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数10秒后,再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
【提问】这个实验中体现了氧气哪些性质? 1.氧气具有助燃性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氧气不易溶于水
我们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方法收集氧气。
【提问】
1.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学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教师演示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2.这两种不同的收集方法所集满氧气的纯度哪个更高(学生意见)
【实验二】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对比两种方法所收集到氧气纯度的差异
【介绍】氧气传感器
(探头、校准数据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小结】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纯度更高
【提问】
1.回顾刚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氧气过程中用于验满氧气的带火星的木条,一开始收集氧气就放在集气瓶口,为什么开始不复燃,后来才复燃,难道收集氧气初期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吗?
—— 不,收集氧气初期集气瓶中有空气,空气中就含有氧气
2.那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在收集氧气初期不复燃,收集了一段时间后才复燃与什么因素有关?
—— 与氧气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结】氧气有助燃性,物质燃烧的进行与氧气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进行得越剧烈。
【提问】燃烧的进行与氧气浓度有关的实验我们已经做了不少。比如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则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我们这里不再重复,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物质燃烧的进行除了与氧气浓度有关外和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
【实验三】利用排水法在收集一定量的氧气同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竹签、香条,观察三种燃条复燃的情况
【小结】这说明了物质燃烧的进行不仅和氧气浓度有关,与物质本身的性质也有密切的关系。
【引入】以上我们复习了一些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与一定浓度的氧气发生燃烧这一类进行速率快,反应现象明显的剧烈氧化反应。而在现实很多情况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于不易被人察觉,这就是缓慢氧化的过程。你能举出一些缓慢氧化的例子吗?
下面我们就以细铁丝为例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通过实际数据的测定真实地感受一下平时很难被我们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
【实验四】取细铁丝放在集气瓶中做铁丝生锈实验(用瓶塞封闭集气瓶,瓶塞上连接氧气传感器,观察铁丝生锈过程中氧气浓度的数据变化)
【小结】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过渡】从对化学实验的定性研究转化为定量研究
【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我们片刻都无法离开的氧气的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它,规避掉火灾、金属锈蚀、食物腐烂等我们所不期望发生的反应,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为人类提供热能,酿造酒、醋等有利于人类的反应。所以我们说是一门造福人类的科学。
板书:
【实验一】:用排水法一瓶氧气,倒置,先抽去毛玻璃片,在瓶口放带火星的木 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数10秒后,再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 况。
结论:1.氧气有助燃性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3.氧气不易溶于水
【实验二】: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满一瓶氧气,对比所收集到氧气浓度的差异
向上排空气法测定结果 排水法测定结果 结论: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纯度更高
【实验三】:利用排水法在收集一定量的氧气同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竹签、香条,观察三种燃条复燃的情况 结论: 物质属性影响与氧气反应的效果
【实验四】:取铁丝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瓶中,再加入少量食盐水,塞紧瓶塞,瓶塞上连接氧气传感器,观察铁丝生锈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结论: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氧气性质复习学案
【实验一】: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倒置,先抽去毛玻璃片,在瓶口放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数10秒后,再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复燃的情况。
结论:1.2.3.【实验二】: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满一瓶氧气, 利用氧气传感器测 定对比两种方法所收集到氧气纯度的差异
向上排空气法测定结果 排水法测定结果 结论: 【实验三】:利用排水法在收集一定量的氧气后同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竹签、香条,观察三种燃条复燃的情况
结论: 定量分析:
该实验中,所用集气瓶的容积为 285ml,向其中加入75ml的水,再用排水法将水排尽,做余烬复燃实验,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收集到氧气的纯度可用实验二测得排水法收集到氧气的纯度数据)
【实验四】:取铁丝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瓶中,再加入少量食盐水,塞紧瓶塞,瓶塞上连接氧气传感器,观察铁丝生锈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