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图版精品教案)4.3 寒潮
中图版必修1 4.3 寒潮
主备课人:黄志友
一、【教学构思】
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思路与过程]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 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
[归纳] 一 寒潮的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注意:寒潮的标准判别
[提问] 冬半年强冷空气源于哪里呢?(学生回答:蒙古、西伯利亚)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北半球高纬地区地面受热示意图、高纬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分析高纬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寒潮的源地。[学生归纳]二 寒潮发生的原因
[过渡]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
请同学们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举手回答:侵入我国的寒潮的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哪些地区影响较小?
[归纳] 三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1 影响我国的寒潮的源地和路径。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海南受影响较小。
[过渡]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寒潮天气及灾害”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寒潮灾害的严重后果,分三组分别从寒潮灾害性天气入手并总结寒潮危害:
[总结]四 寒潮的灾害和防治措施: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然后得出“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那么发布的标准是什么?引出中国气象局、黑龙江及广西分布的寒潮标准,让学生了解冷空气与寒潮的区别并分析我国南北方寒潮标准差异的原因。然后链接到我国新颁布的寒潮预警信号,播出橙色预警信号的视频,并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过渡] 目前,对寒潮还无更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
[阅读案例研究]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归纳]
概而观之,我们要树立用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事物,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只要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害” 也是一种资源。[课堂小结]略
八、【板书设计】
九、【布置学生课外活动】
优化设计p61-62页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请大家根据我们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列出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查找相关信息和材料分析其成因和危害,且提出适当的防御措施。
1、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
B、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以下 C、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雨雪等天气 D、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
2、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A、风害
B、沙尘暴
C、雨雪
D、冻害
3、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发生时,冬季农作物受害大
B、寒潮发生时,全国都有降雪天气 C、我国南方受寒潮影响大
D、寒潮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4、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强寒潮对东北林区危害最大
②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 ③寒潮对我国影响范围比台风小 ④寒潮可以净化大城市的空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
一带。(3)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多选)()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答案
1、C
2、D
3、D
4、D
5、(1)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气温骤降,风力加大,气温较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3)ABDE
第二篇:4.3《寒潮》导学案
《寒潮》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 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 等天气。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 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
3.成因:冬半年强冷气团从 地区向 地区移动形成。
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多发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
名师点拨
一、寒潮的成因及多发季节
1.成因:影响我国的寒潮实质上是冬半年快行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过程及天气系统如下所示:(1)形成过程
(2)天气系统:快行冷锋。2.多发季节(1)发生时间
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ll月~次年4月。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2)原因主要是考虑降温幅度,春秋季正是冬夏季风调整期间,冷暖空气更替频繁,因而冷空气活动次数较多,而冬季,冷空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居于优势,天气形势稳定,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达不到寒潮的标准。
二、寒潮的利弊
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
典例练习: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A,B。(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季节是。
(4)来自西伯利亚的 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一带。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
天气,气温将明显
,这种天气过程叫。一.选择题
1.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 D.春秋季节 2.我国寒潮标准不一样的原因是()A.寒潮源地不同 B.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 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D.南北气候差异大
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据此回答3、4题。3.形成诗中描述的景观的天气系统是()
4.“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原因是()A.这里位于寒潮的源地 B.纬度位置高,气候严寒,距寒潮源地近C.受夏季风影响强,水汽充足 D.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
5.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6.冬季我国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是()A.纬度位置影响 B.地形影响 C.海陆位置影响 D.冬季风影响 7.烟雾可以预防寒潮带来的霜冻的原因是()A.增强地面辐射 B.为地面传导热量 C.让作物吸收CO2 D.增强大气逆辐射
8.“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寒潮的益处是()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9.寒潮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体现在()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 ②是风调雨顺的保证③可减轻来年的病虫害④能带来风力资源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2008年3月11日晚,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6级,局部达8级。十堰、襄樊、宜昌北部和恩施、黄冈、武汉的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除鄂西南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了10~13 ℃。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春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2.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 ②很多人到武汉东湖梅园“踏雪寻梅” ③湖北大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 ④黄冈市大街上水流成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回答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知()A.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 B.四川盆地受台风影响暴雨较多 C.云南的暴雨与昆明准静止锋有关
D.东南沿海地区的龙卷风是副热带高气压造成的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 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 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 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完成7~9题。
7.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侵袭 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8.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危害 D.增加CO2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9.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A.春夏季;华北平原 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 D.12~3月份;华北平原
2009年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 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 11.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A.寒潮源地不同 B.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 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D.南北气候差异大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2009年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 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 11.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A.寒潮源地不同 B.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 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D.南北气候差异大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二、综合题
14.读天气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2)此天气系统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时,西宁的天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受此天气系统的影响,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两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需要防御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回答一个即可)
(4)此季节,西宁与大连的气候差异主要有哪些?
【答案】(1)冷锋
(2)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水、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寒潮或暴风雪。
(4)西宁位于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大连位于沿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气温高于西宁。15.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受寒潮影响,2008年12月4日晚上暴风雪突袭山东烟台和威海。截至5日暴风雪仍在继续,市区地面积雪已有20多厘米。
截至5日14时,烟台市芝罘、莱山区降雪量达到23.3毫米,牟平区达26毫米,三区5日单日降雪量均创下了烟台市气象局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高纪录。曾作为2005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一的烟台暴雪过程,当年12月6日单日最大降雪量为21.0毫米,而此次暴雪过程已超过该项纪录。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③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④广东 台湾 海南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寒潮到来时,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对烟台、威海两市区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烟台、威海两市防御寒潮的方法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他地区相比,烟台、威海地区为何暴雪连连?
【答案】(1)D(2)降温、大风、雨雪、冰冻 大雪、冰冻使市区交通阻塞 及时向市民发布雪灾、道路结冰和大风预警信号,号召市民积极行动清除路面积雪(3)①来自西北方向的强冷空气持续影响该地区;②濒临海洋、气候温和湿润,具备充分的降雪条件;③位于丘陵山地的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山地爬升,对降雪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篇:寒潮教案
第二节第3课时 寒潮灾害(教案)
陆红艳
一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掌握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以及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二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共有“探索”、“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活动”、“阅读”、“案例研究”六部分内容,其中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是重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难点,“探索”中的素材让学生真实感受寒潮及寒潮造成的危害。“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是分析寒潮成因及影响范围的必要素材。“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可让学生养成辩证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的锋面知识和在初中学习过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对寒潮天气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可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难点: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它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四 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探究寒潮的成因,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和防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探究的勇气并形成探究能力。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突出地理教学特色。五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以2012年我国辽宁省寒潮的相关视频引入教学,通过对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方法。
[学习新课] 引导学生观看寒潮新闻报道感性认识寒潮的天气现象,总结寒潮概念。
[教师归纳]一 寒潮的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
[提问] 冬半年强冷空气源于哪里呢?
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北半球冬至日光照图、北半球高纬地区地面受热示意图、高纬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分析高纬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寒潮的源地。[学生归纳]二 寒潮发生的原因
[过渡]寒潮形成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对我国的影响怎样呢?
请同学们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的源地有哪几个?对哪些地区影响较大?哪些地区影响较小?
[归纳] 三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 1 影响我国的寒潮的源地和路径。2 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台湾、海南受影响较小。
[过渡]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危害相当严重,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图片感性认识寒潮灾难,阅读课本 “寒潮天气及灾害”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寒潮灾害的严重后果,分三组分别从寒潮灾害性天气入手并总结寒潮危害:
[总结]四 寒潮的灾害和防治措施: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然后得出“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那么发布的标准是什么?引出中国气象局、黑龙江及广西分布的寒潮标准,让学生了解冷空气与寒潮的区别并分析我国南北方寒潮标准差异的原因。然后链接到我国新颁布的寒潮预警信号,播出橙色预警信号的视频,并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过渡]
目前,对寒潮还无更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
[案例研究]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师归纳] 概而观之,我们要树立用一分为二的观念来看待事物,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只要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害” 也是一种资源。[课堂小结]略
[布置学生课外活动] 利用相同的方法学习沙尘暴,并查找相关信息和材料分析其成因和危害,且提出适当的防御措施。
[习题梯级训练]
2014年9月23日
第四篇: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3、牛顿第二定律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方法
1、复习回顾,创设情景,归纳总结;
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复习回顾:
l、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讨论其规律. 点评;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的讨论,复习回顾上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4、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记忆相关的知识。
教师活动: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点评:培养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
教师活动:讨论a和F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
点评: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教师活动: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例题 1:一个物体,质量是2 kg,受到互成 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学生活动: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的常用方法。
点评: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加强物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研究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把前几章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后作答,其他同学补充。点评: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四、实例探究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距离s,要使其在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为2s,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2.一个物体受到F1=4N的力,产生a1=2m/s2的加速度,要使它产生a2=3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多大的力? 3.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4.质量为m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那么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应______.5.甲、乙两辆实验小车,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甲车产生的加速度为1.5m/s2,乙车产生的加速度为4.5m/s2,甲车的质量是乙车的几倍?5.一架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已知飞机的质量是10t,所受的合力为2.0×103N,这架飞机的加速度有多大?
6.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在上升过程中,子弹所受阻力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始终变小 B.始终变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第五篇:高中地理《寒潮》教案(9) 中图版必修1
4-3寒潮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寒潮的成因和危害为重点:课外查找有关广东省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的资料,并分析其成因和危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重视合作学习。
3、用直观化的语言——动画、图片(形)来化解难点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交流讨论推断寒潮的标准,并解释寒潮标准因地而异的原因。
2.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寒潮的路径、源地和形成原因,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3、分析寒潮产生的危害,讨论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影响我国的寒潮为案例分析寒潮产生的原因、危害;通过一系列图片、影视材料、事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寒潮的“功”和“过”的交流讨论,养成辩证地评价地理事物的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重点] 寒潮发生的原因,寒潮的危害和预防。
[难点] 通过寒潮的学习,学会分析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灾害,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思路与过程] 首先,据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灾害不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有必要先了解“自然灾害及其种类”。为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及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先给出六幅图片,让学生得出它们反映的共同自然事件——自然灾害,然后介绍其种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为引入本节主题——寒潮,先展示一幅集动画、声音(点击画面即可)于
一体的景观图,继而打出一则“气象警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这是自然灾害寒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的热情,先链接两段材料:1812年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兵败莫斯科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遇上寒潮)。接着引入寒潮的概念,并从概念中的“入侵”入手,链接到以我国侵入的寒潮路径为例,追溯其形成的原因。其中的几条路径均以动态箭头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旁边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习惯。然后链接到以图示法分析高纬地区为何能成为寒潮形成的源地,最后又链接返回到主页,以文字框的形式依次叙述寒潮的成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寒潮天气的成因并复习以前的知识,特补充了“快行冷锋”,并链接 flash动画增强直观性,引导同学们分析快行冷锋的天气。大风、降温是主要表现,雨季、冰冻(链接的几幅图片也是增强感性认识)实际上是由剧烈降温产生的。
为激发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寒潮带来的危害,先链接一段寒潮的影视材料(但并未播出产生的后果),留下一个悬念让同学们去探究,并结合课文前面的“探索”(有关1999年新疆寒潮)讨论寒潮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帮助归纳总结,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迫使人们要去思考如何预防寒潮,可由同学们先想想办法。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人们自然会想到发布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我用心
爱心
专心
把课文中有关中国气象局及广西的寒潮发布标准“移”到此处向同学们介绍,并链接到深圳市的三种寒冷信号(黄、红、黑)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自身所处的环境)。同时,让学生分析为何我国南方的寒潮标准较低(补充:南北方作物的生活习性或耐寒能力也不同),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为让同学们感受、思考寒潮来临前应采取什么具体措施,特链接一则寒潮警报并请一位同学播报,然后设身置地想想假如你是农民、牧民、海上作业人员或学生,分别该怎办?
“小结”部分是对本节的概括,便于同学们对知识结构及主要内容的把握。
“反思与探究”是对本节内容的检测与深化,其中第4题是课文后面的“案例研究”,也为培养同学们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
“课外活动”是培养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联系当地实际,分析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并找出预防对策。也培养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自我探究)。[教学后记](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