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案:综合活动《鞭炮劈啪响》优秀教案
幼儿园教案:综合活动《鞭炮劈啪响》优秀教案模板
活动目的:
1、学习儿歌并引发对鞭炮的联想。
2、用身体伸展和收获的动作来表现放鞭炮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儿歌:《小鞭炮》
2、红纸(裁成A4纸大小)、剪刀、胶带;对开书写纸、彩色笔;长条皱纹纸(约6x90公分)。
活动过程:
1、师将身体缩小成圆柱壮,并发出鞭炮被点燃的声音,让幼儿猜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2、在对开纸中间画图标,提问:鞭炮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3、变鞭炮爆了的魔术给幼儿看。学习儿歌《小鞭炮》。
4、游戏《放鞭炮》:
(1)、幼儿每人一条皱纹纸,卷起来制作鞭炮。
(2)、师“点燃”“鞭炮”,幼儿立即将鞭炮往天空一抛,如漫天烟花。
反思:在让幼儿想象当你听到了鞭炮声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时,孩子们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许多经验事情,比如:有的说:他想到了过新年,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的事情,有的说,他想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元宵节的时候,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有的则说:鞭炮声让他感到很害怕,想到地雷爆炸的声音,有的则说:鞭炮声很喜庆,好象看到有人在结婚,也有的则联想到火„„有的孩子还会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燃放鞭炮的过程,非常形象。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鞭炮噼啪响》
中班语言活动:《鞭炮噼啪响》
1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对鞭炮进行联想;
(2)能用身体的伸展与收缩表现燃放鞭炮过程的动作;(3)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2.活动准备
制大火柴,小红帽,小红衣等教具;各色纸屑放置于电风扇上。;鞭炮的声音以及有关音乐磁带;钢琴伴奏;幼儿搜集有关过年的资料;环境布置,营造过年气氛。
3.活动过程 Ⅰ导入
(1)幼儿听音乐《过新年》进教室,放鞭炮声。提问:“你听到了刚才放鞭炮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请出小鞭炮,学念儿歌,创编小鞭炮动作。
提问:“刚才小鞭炮和我们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小鞭炮会做什么动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学念儿歌,创编小鞭炮动作。Ⅲ分享经验
(3)提炼鞭炮燃放动作,听音乐自由扮演小鞭炮。
任务:请几位幼儿示范鞭炮燃放动作,并请其他小朋友学学看。教师手执大火柴,请小朋友做鞭炮燃放的动作。Ⅳ幼儿再次操作
(4)一起听音乐完整表演,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任务:当表演到“噼里啪啦”的时候开电风扇,将预先放置在电风扇上的纸屑飘落下来,营造放鞭炮的气氛。
教师重点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5)幼儿听音乐《恭喜恭喜》出教室。4.活动延伸
制作小鞭炮。5.活动资源 附儿歌:
《小鞭炮》 我是一个小鞭炮,穿红衣,戴红帽,一点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又叫又跳。
第三篇:幼儿园综合教案 小马的铃铛丁零响
小马的铃铛丁零响
设计思路:
1.托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
2.由于婴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低,教育的形式以有趣的情景方式出现在婴幼儿的面前,会直接引起婴幼儿们的关注兴趣,并使幼儿自然投入整个情景表演中去,让孩子体验“前”“后”将这活动使用有响声的道具更能引起婴幼儿的爱好,然后再变化角色,重复体验“前”“后”,婴幼儿的兴趣始终保持较强的浓度,这样的过程,应该说符合我们托班年龄的特点。
目的:
通过情景表演,让婴幼儿体验“前”“后”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铛和尾巴
胸饰:马、狗、猫。
活动重点:
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前”“后” 活动流程:
一、看表演
1.老师向幼儿作交代:我们去了上海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我们小朋友都喜欢,今天我是马妈妈,要带着小马去玩了,小马可高兴啦,胸前挂了一只小铃,瞧!多神气啊,身后的尾巴,摇呀摇,小马在草地上高兴地跑呀跑,一边跑一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摇小铃)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用手摇动尾巴)
2.马妈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铃铛在前面”
马妈妈又问:“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尾巴在后面”
(可反复进行)
二、学表演
1.老师告诉小朋友:我们大家也来做小马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拿上小铃和尾巴和小马胸饰跟着老师一起游戏,小马我们去跑步了。
小马跟着马妈妈一起跑呀跑,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2.老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让小儿边回答边做以上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知道“前”“后”
三、变换角色
1.老师向婴幼儿总述小马的游戏
现在我们改换其他动物的游戏“汪汪”谁来了?(小狗)我们做小狗的游戏,现在老师是狗妈妈,我们挂上小狗胸饰,挂好小铃和尾巴,狗妈妈带着小狗出去玩。
“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铃铛在哪里?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尾巴在哪里?” 幼儿边回答边做相应动作。
小狗的铃铛在前面,小够的尾巴在后面。
2.将游戏再改换成小猫角色,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前”“后”,创编角色,学念儿歌。
3.游戏又回到小马:小马说肚子已经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吃青草吧。小马小马跑呀跑,到草地去吃草。
爱护小手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重点难点: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
活动准备:手受伤的小熊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玩具,通过故事导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时候可不小心了,弄伤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
讨论:
(1)这个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
(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
(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
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活动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小熊(或自己)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第四篇:美工鞭炮教案
中班美工活动教案《鞭炮》(美工)
设计意图: 2013年9月27日
《纲要》中说到“活动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来源于生活。”蛋就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也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喜欢吃蛋,也对蛋有着浓厚的兴趣。蛋壳是生活中被遗弃的东西,但是如果充分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活动目标:
1、尝试用废弃的蛋壳进行拼贴,进行印画的技能。
2、感受蛋壳粘贴画特殊的花纹,操作时保持桌面的整洁。活动准备:
蛋壳、白乳胶、棉签棒、画好的鞭炮。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哇!原来是蛋壳。
二、出示范例,师幼一起欣赏。
1、出示范例。
师:用蛋壳装饰了什么画?(鞭炮)蛋壳藏在哪里?请你来找一找。
2、通过对比发现蛋贴画和平时印画的区别。
3、小结:蛋壳印的画的花纹很特殊,是一块一块的,有空隙。
三、引导幼儿了解蛋壳印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师:蛋壳画,真神奇,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1、示范蛋壳画,讲解要求并配儿歌。
2、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配儿歌。
3、制作烟火。
四、幼儿操作按要求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要先在鞭炮的黑线内涂满白乳胶。
2)蛋壳要粘贴在鞭炮轮廓线里,蛋壳不能叠在一起。3)鞭炮完成之后在操作烟火。4)用过的棉签棒放在盘子里。
五、展示幼儿作品
1、幼儿交流
2、小结:我们今天用了废旧的蛋壳来装饰了一幅幅漂亮的画,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的像开心果壳、瓜子壳都可以装饰,希望小朋友去收集,下次我们再来尝试。
第五篇:小班创新教案综合活动:豆豆响筒
小班综合活动:豆豆响筒
一、活动背景
在我们的科学角投放的各种各样的响筒让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有的放在耳边摇来摇去,仔细的听着,里面到底是什么在响。有的拿着响筒跑来问老师:“老师,这里面是什么啊?”有的干脆打开盖子看个究竟。孩子们对响筒的兴趣正是我们的教育价值。于是,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班上开展了这样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充分感受活动的乐趣。
2、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探索响筒的制作办法。
3、通过听听猜猜、玩玩乐乐等活动,发现响筒的秘密。
三、活动准备
1、绿豆、黄豆、红豆混合放在若干个盘子里。
2、空的塑料瓶、瓶盖每人一个。成长快乐瓶两个(一个瓶内放黄豆,一个是空的。)
3、红、黄、绿标记若干
活动重点: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响筒的秘密。活动难点: 按自己的意愿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响筒。
四、活动过程
(一)听听猜猜:初步感知响筒的秘密。
1、师:这是什么?(出示两个成长快乐瓶子)你们听听这两个瓶子有什么不一样?(师分别摇瓶)(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
2、师:你们猜一猜,这个瓶子为什么会响呢?(里面放了成长快乐。放石子会响。放豆豆也会响。)
师:哦!原来瓶子里放这些东西都会响呀!那你们想知道里面到底放的什么吗?(想。)
3、教师打开瓶子,拿一个盘子倒出豆豆,幼儿说:“是豆豆,我猜对了!”
师:这种豆豆是什么颜色的?(黄色)我们送给它什么标记?(黄标记)教师拿出黄标记贴上。
4、教师将黄豆倒入瓶内,盖上盖子,告诉幼儿:这是我做的黄豆响筒,我就在瓶上贴黄标记。
5、师:你们想不想做一个豆豆响筒?(想)你想做一个什么响筒?(红豆响筒、绿豆响筒)老师把豆豆都放一起了怎么办呢?(给豆豆分分家。)好的,每个宝宝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把豆豆装进瓶子里,做成你自己喜欢的响筒,好吗?
(二)做做玩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1、幼儿给豆豆分家,教师观察幼儿表现,引导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使豆豆捡的又快又多。
2、幼儿制作响筒,贴上相应的标记。
(三)玩玩乐乐:享受活动的乐趣
1、幼儿自由玩响筒,教师观察并发现幼儿不同的玩法,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玩法。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响筒跟随音乐打节奏。
师:音乐响起来了,我们还可以用响筒干什么?
(四)结束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都做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响筒,豆豆响筒真好玩!现在我们让响筒休息吧!活动反思: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儿童而言,动作就是需要。”本次活动是让幼儿亲自制作响筒,让幼儿动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中获得经验,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