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设计基础实习指导书
2009年12月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进一步理解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对景观及景观设计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了解不同类型绿地设计的内容、形式和设计的要点;
3、实习要求:1、2、3、对各种景观设计有初步认识,并收集各种景观设计素材。
按要求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能按要求完成实习指导书的各项内容; 注意安全,全程服从老师的安排。
1、江滨公园
江滨公园是城市滨水景观,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防洪于一体,属沿江开放性式城市公园。公园规划设计结合城市防洪、景观、地域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与一体。景观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对景、障景、借景、隔景等传统园林造景手法进行造景,在设计中运用了节律、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及均衡等艺术设计法则,对各景点、空间进行精心布置。公园共四个大功能区,分四期完成,每期有不同的设计主题,“一期游园”一级天马小游园为老人活动区。
请分析该区如何体现老人活动区的主题和功能要求?
答:
天马小游圆以树阴休息坐凳、天马水池和多个休憩凉亭为主要景观,环境清幽体现休闲气息。树型高大浓密,树阴下铺装空间宽广,可供老人家晨练、散步。多个凉亭可供老人家下棋、聊天、休息,其中一较大的凉亭用了较古朴的设计方式,门口还有对联,充满了文化气息。水池于园中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打破生硬单调的格局。入口处规则式设计,保留了原有地形的面貌,台阶连接处也用了山石以及一些植物来美化。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及历史传承的文化性主题。
“二期游园”主要是观光游览区。根据江岸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将沿江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巧妙地融为一体,建筑、植物辅以具有柳州特色的奇石的布局,采用因借、屏障、对比、联系、调合、框架和夹景等园林创作手法进行组织,使公园内外的景观交相辉映,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来构成不同层次和不同韵味的园林景观。
请举例说明借景、障景、夹景、对景及框景等造景手法在该区设计中的应用。并画出夹景、框景的景点图。
答:
二期游园中借景手法主要是通过入口平台借江上大桥之景与江边借用江对岸之景来体现,丰富景观视觉效果。障景手法应用于道路或入口处只能看到被树木挡去一半的凉亭等主要景点,欲观全景需入园中。夹景手法运用在防洪纪念碑处,纪念碑两旁树木相夹突显出纪念碑的重要性。对景手法通过入口处一对花坛与一对山石来体现,表明如口于此引人入园。框景手法应用与入口处框架建筑将园中凉亭框取,使入口与游园有所视觉连接,还达到了漏景的效果。(夹景、框景景点图附于书后见图1,图2。)
“三期游园”是综艺文化区,溶观光游览、文物古迹、健身运动、民族风情、思想教育于一体。该区又分为几个主题区,有以对歌、跳舞娱乐为主的“壮乡歌海区”,“争奇斗妍区”内富含多种花卉植物,墨石盆景一应俱全,区内植物花卉兼备了“奇、特、秀、香”、“翠影绿波区”、“石景清泉寓言故事区”、“赵家井” 和“碧江映秀区”等区。
该区各区设计的特点,通过什么景观设计形式来体现?
答:
“壮乡歌海区”有较宽广的铺装场地,并设有舞台可提供节假日市民对歌、跳舞娱乐,且区内各设施都设计得充满文化气息,如景观灯拄顶部绣球形状设计。舞台还有微地形的改造,打破呆版单调的格局。该区设计充分体现壮乡歌与绣球民族文化。
“争奇斗妍区”的设计特点是模仿大自然生态来设计的,各种花卉造型独特,色彩缤纷、香飘四季。其中的“抱石古榕”树长石上石生树中,树石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甚为罕见,还有株型修长的仙人柱等奇特的植物。通过运用多样统一、比例、渐变,节奏的设计形式突出主题。
“翠影绿波区”的设计特点是以大面积的绿色植被为主色调,突出棕榈科乔木和几组高大景石,渲染出了亚热带常绿景观。一条缀以鹅卵石的踩石健身道,充分体现了设计者以人为本的构思。通过自由韵律、渐变、比例与尺度来实现这个亚热带景观。
“石景清泉寓言故事区”在错落的地形中放置各个寓言故事情景雕塑教于乐;与赵家井清泉荡漾、古风犹存相结合,来突出它文化内涵。给市民,尤其是小朋友一个文化教育与历史景观为一体的休闲空间。把雕塑设立在不同点上,并且由点构成线的简单韵律的景观设计形式来体现。
“赵家井”通过山石、古井、石桥相结合,还原历史情景景观来体现文化特色。还可充当一个市民安全亲水的娱乐空间。
“碧江映秀区” 景观特点是利用原有的植物和本地的奇石历史文化。展现了柳江南岸天然秀丽的原始风貌。
“四期游园”依山傍水、穿桥而过,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防洪于一体。设计因地制宜的将自然山水与园林景观融合。该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答:
是临江巧夺天工依礁而建,景致匠心独韵;园内叠石立景,配植有古树小叶榕、桂花、木棉、茶花等一大批名贵树种,并在草坡上设有色彩绚丽的十基礼花灯一组;异花古树翠竹自然相融,亭廊曲径奇石相映成趣。就像一幅风景画,用不用景观设计形式体现不同风格的景观。对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特色设计,来满足人们需求。用多种景观元素而形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江滨公园植物景观的形式?请分析植物景观如何与功能要求、环境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配置形式?
答:
植物景观配置形式有孤植、群植、纵植、散植、列植、对植。在入口用对植,以此形式来突出入口景观。在自然奇石旁边群植常与石头搭配的棕竹、花叶艳山姜,使石出自然以增加柳州特色。在围墙下通过列植来软化景观,在草坪中用孤植、群植和散植来丰富景观多元化,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为公园四季创造不同的景观,来缓解游客压力。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不同植物在分隔空间的功能上也不同,低矮植物用来做开阔空间,高的就用来创造闭合空间。它是一种属于大自然的生态景观。
“五区”驾鹤小桃源,围绕古八景之一的“驾鹤晴岚”所在地驾鹤山麓为建设主体,在原址依山而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设计将历史文物和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以鹤楼、驾鹤书院、摩岩石刻、小桃源、三相亭、南评宫等原有历史文化景观为主,手法采用汉、唐、宋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规划在原则上保留原有风貌,着重立足于显山露水的构想。
请问该区景观设计如何体现其历史、文化?
答:
它不仅反映了公园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上,重要的是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上。以独特的文化构成多元素文化的基础。
驾鹤小桃园设计尊重了“驾鹤晴岚”发展历史,设计师在驾鹤山麓边没有新的规划反而还保留了以前的古树和山体,使得景观更具有文化历史性,只是在驾鹤书院前设计一个自由曲线构成的水体,在水体旁边经人工叠石之后使得整个公园景观变得更加自然,既让游客亲近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当地的奇石文化。园路随着水体的变化形成了一条看乱而不乱的园路,在其中还运用了竹子来是实现古人说的“宁可食无竹,不可居无竹”的思想。在这里,历史文化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融在一起,也使柳州“驾鹤小桃园”获得再生。展示了一种以史为根、以绿为韵、以人为本的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城市个性和城市景观。
画出其中心区设计的平面图。入口处景点图。
(设计平面图及入口景点图附于书后见图
3、图4)
2、蟠龙公园
蟠龙公园以山水,文化作为设计的主题。怎样体现其设计主题?其功能分区有哪些?
答:
该公园分佛教、道教、儒家、上古、地方等文化区,浓厚的宗教色彩,引来八方朝者,终日烟香雾绕。入夜,从柳江大桥朝东远望,双塔彩灯闪烁,如繁星飞聚;江中塔影倒立,如少女拂袖,与柳江文惠大桥的英姿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夜景美图。答:
整个设计运用规则式的设计,用圆和方形构图。在主入口用文化柱刻上龙的纹理来突出公园主题、文化历史。进入口就是一个儿童游乐区,用朔礁地面创造出适合儿童玩耍的区域,进去一点就是一个圆形的音乐旱喷广场,用来跳舞唱歌,也可以聚集公众活动。它的铺装形式也很有地域特色,用龙的图案来突出主题。为了突出动静结合在瀑布下是用自然山石组合成的大型叠水景观,于对岸观看是非常壮观的瀑布叠水景观。叠水上是个木制的观景平台,可观看到江面及对岸景观。里面的亭子也很有地域文化特色,亭柱为镂空黄金色龙型柱,用钢化玻璃盖顶,极具现代特色的建筑小品,不仅美观而且还提供游客休息空间。通过上述功能分区完全满足各个年龄段游客游玩需求。
4、河东广场
河东广场属于市政广场。
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和布局有什么特点?划分有那些类型的空间?其休息区各有什么特点,画出其平面图。
答:
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思想结合柳州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为设计基础,以大厦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用方形几何图案进行规则式景观设计。总体布局由代表五行之气的金、木、水、火、土5个部分组成,即由公园四周的“金之林、木之本、水之苑、火之庭“及中间的“土之源”五部分组成。象征着天地宇宙和人文社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金之林”以方形叠加的图案构图,为突出设计主题用金属做雕像,气势非凡。
“木之本”通过用方形的减缺方式构图,其中用重复的木棉阵列突出景观设计的重复韵律。为人们提供一个半封闭的休闲空间。
“水之苑”主要构图方式把水做成一个具有向心感的圆形图案形式,再由中心做直线式铺装,突出中心的涌泉,使人的目光瞬间落向涌泉。
“火之庭”以方形的叠加形式构图,一个古典式的亭子不仅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包涵着柳州的地域历史文化。
“土之源”在整个构图中心,为了与周围的景观协调,主要是用方形构图,用方形的叠加和减缺来形成一种规律的变化,在中央设计一个同心圆的旱喷,使得整个环境既有中心又与周围环境协调。(其平面图附于书后见图5)
4、东堤路景观
东堤路是带状休闲绿地,其景观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
其植物景观配置有何特点?画出主节点空间设计的平面图,两个小节点平面图。答: 植物景观配置有主有次,宾主分明,视觉效果整体统一,柔和平静。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运用反复的配置的原则形成一种别致的图案花边形态,形体、品种、色彩的反复。还运用了植物的渐变形式导致出有实有虚、高低错落、有层次、有起伏有韵律的美感动线的植物景观,由草到地被到灌木再到乔木。看似乱而不乱且富有色彩变化的景观。三五成群几何构图原则,形成围合与半围合空间。其中大量运用了木棉、棕榈科植物、剑麻、花叶艳山姜、洋紫荆、杜鹃花,苏铁。创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其主节点空间设计平面图及两小节点平面图附于书后见图
6、图
7、图8)
5、柳侯公园
是以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为主题的市综合性公园。在景观设计和组织上,充分运用了对景、夹景、框景、漏景等多种造景手法对景观进行组织。景观设计注重对历史、文化、地域特点的体现。如何体现?规划上有那些功能区?景观设计上各有什么特点。画其设计中3个景点图。
答:
柳宗元公园的各主要路口都有运用对景手法,如正大门的正里面就有体现柳宗元公园主题的柳宗元雕塑,跟大门呼应形成对景,而且于门外还形成框景。其中主要以柳宗元文化为主线的传统文化与优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深受人们喜爱。充分运用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来创造景观,比如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柳侯祠古朴轩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将的仿铜塑像,陈列有文物、图表、书画,详尽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祠内还有柳宗元书写的“龙城石刻”和苏轼书写的“荔子碑”等啤刻40余方,脍炙人口。将园中的道路统一为自然质朴的青石板路和青砖路,呼应柳侯祠古建筑的古风古韵味,包括用柳宗元的雕像来告诫当今社会的年轻人要忘记当前的历史。
柳侯公园内有人文景观区、历史纪念区、柳侯祠清代建筑景观区、“柳文寓景”区、山水园林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中华园等七个景区分区。
人文景观区、历史纪念区、柳侯祠清代建筑景观区主要就是运用柳宗元的历史来创造古典人文景观。用自然山石和植物搭配写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画中的寓意丰富。
“柳文寓景”区把柳州当地唐宋时代的文化记录下来,通过不同形式来展现历史文化,如一些历史画面的石刻,历史农家用具等。
山水园林休闲区:把当地的自然奇石与水的完美结合,动静结合、聚散结合的方式造景。加上与植物的搭配,一个犹如仙境般的画面出现在游人的眼前,让人禁不住去欣赏它,回忆它。
儿童游乐区:它就在主入口旁边,一个以现代、人文、艺术、原生设计的简单而又富有趣味的游乐区,供儿童娱乐。儿童通过游玩不仅能锻炼、娱乐,更能体会到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既增长知识又愉悦身心。
中华园利用建筑隐、显、虚、实的安排和对空间的抑扬处置,运用“水能致远”的造园原理,达到“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的境界,园内山水布置平淡间远,楼阁亭台疏朗错落,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园内馆藏《烛龙》(大化石)、《鱼神》(纹路石)、《无极》(水冲石)等数百件奇石,巧夺天工,闪烁着生命的光辉。是中国赏石文化和园林造景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其中3个景点图附书后见图
9、图
10、图11)
6、鱼峰公园
公园集旅游、休闲、健身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一环三区”格局,其中,“一心”,指一个核心——鱼峰广场;“一环”,指一个景观纽带——环马鞍山城市休闲绿地及其串联的奇石街、文化宫和各大小入口广场;“三区”,指三个主要景区——以鱼峰山、小龙潭为主体,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主题景区,以灵泉寺为核心、包括灵泉阁、乐群二路林荫步行道和马鞍山梓潼、寿星二岩的佛教文化主题景区,以马鞍山为主体、以溶洞摩岩石刻、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主题景区。
整个公园细分为六大主题功能区,即:城市广场及市民健身主题区、刘三姐传唱主题区、灵泉寺佛教文化主题区、城市休闲旅游主题区、奇石文化主题区和古典文化、登山运动主题区。
各功能区的设计形式?画出该公园设计你觉得最好的景点的图3个(平面或效果)。
答:
城市广场及市民健身主题区:以下沉式为设计基础,是景区人流疏散过渡中心。用大量铺装硬质景观为人提供休息和锻炼身体的空间,同时在周围种植树木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刘三姐传唱主题区:以圆形来构图,加上放射性的花坛形成渐变,看起来来简单大方、开阔明朗。加上两边对称的文化柱,此景实在是美不胜收。
灵泉寺佛教文化主题区:以儒教、佛教文化为背景所造景,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佛教文化的景观。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文化景观。
城市休闲旅游主题区: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给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合理运用植物与建筑小品的搭配,具有现代和古代园林的融合风格。
奇石文化主题区:以奇石阵列展示柳州特有的奇石文化。其中包括孤置、对置、散置、等等不同的艺术造景手法。
古典文化、登山运动主题区:主要以马鞍山为主题,其形状如马鞍,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运用借景艺术手法造景。而且它还保留了以前的历史文化特性,使得它更具有象征性。(3个景点图附于书后见图
12、图
13、图14)
第二篇:园林设计初步实训指导书
《园林设计初步》实训指导书
一、设计内容:校园中庭园林设计
二、教学目的:
1、了解一般园林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学会现状调查的基本手法
3、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室外空间营造、景观塑造、植物配置、竖向设计等设计手法。
4、学会用图纸表达设计意图的基本表现方式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项目:
本设计为校园内的一块空地,考察现状,并进行园林设计。在进行充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自行确定基地的使用性质。2.设计成果 A3图册(1)封面
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做到简洁、醒目、大方。内容包括图名、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目录(3)设计说明
包括项目概括、设计意念、功能设置、景观设计、种植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4)总平面(5)立面图(1张)(6)剖面图(1张)
(7)竖向设计图(对主要景点标明高程,以教学楼B栋地坪作为相对标高的零点)
1(8)景点效果图(2张)以上图纸规格为A3图幅。
四、进度安排
1、设计前期阶段:(第十三周)设计布置,相关资料收集、基地分析、实例分析、方案初步构思功能结构。
2、草图设计阶段:(第十四周)平面草图。
3、修草设计阶段:(第十五周)方案细化、平面图定稿。上课时间检查。
4、正图设计阶段:(第十六)立面图、剖面图,竖向设计图。上课时间检查。
5、正图设计阶段:(第十七周)效果图及文本制作。上课时间检查。
交图时间:2015年7月3日 交文本.赖巧晖 2015/6/9
第三篇:园林设计实习
《园林设计》课程实习
课程编码:0132106
英文名称:Landscape Design
一、课程说明
1.学分与时间周数
学分为1学分.时间为1周.2.实习目的和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成功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针对不同项目作出优秀的园林作品。
(2)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的具体应用,针对不同的实际项目,要求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及应用。
3.实习内容
(1)时代广场参观实习
(2)铁人广场参观实习
(3)乘风庄广场参观实习
(4)儿童公园参观实习
(5)油田乐园参观实习
(6)各类校园参观实习
4.实习时间
园林设计课程结束后一周。
5.实习方式和安排
参观、游览、测量、记录、分析、讨论、总结为主,结合教师现场讲解为辅的方式进行。
6.考核方式(宋体五号 加黑)
(1)实习报告:要如实记录实习的过程,做好分析、总结工作。
(2)考核方式:
a.实习考核方式:实习报告
b.实习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实习报告内容为主,结合学生实习表现来综合打分。
7.实习注意事项
(1)由于是室外实习,一切以学生的安全为主。
(2)要求如实记录实习的内容,做好实习后分析总结工作。
(3)实习结束后要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就实习中遇到的园林设计问题教师要集中解决。
修订人:纪鹏
审核人:
2011年 9月11 日
第四篇:《基础会计》课程实习指导书
《基础会计》课程实习指导书
[2007级工商管理专业]
为了加强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实习管理,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根据《基础会计》课程实习教学大纲和本次实习计划的规定,特制定本次课程实习的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为了加深学生们对《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着重掌握借贷记账法这一复式记账基本方法,以及会计核算账务组织程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选择,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处理企业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使学生们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安排本课程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将手工模拟实习和电脑操作软件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模拟某工业企业——杭州珍雅灯具厂在2008年8月份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及其相对应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们据以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手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三大任务,同时,结合该模拟企业的规模和经济业务数量,本次模拟实习所采用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为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即直接根据每一张的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记账凭证没有经过汇总的程序。
具体的实习步骤和各个步骤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根据模拟的经济业务及相应的原始凭证编写相关的会计分录
虽然会计实务中不需要经过编制会计分录这一核算程序,但考虑到本次实习是该专业的学生们首次接触实际的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工作,因此,特地增加了这一基本程序,并对学生们说明其与后续的记账算账工作的紧密联系。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本次课程模拟实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填制方法:包括填制日期、会计科目、经济业务摘要、金额栏、附件张数的填写;附件整理方法;记账凭证的编号;记账凭证的传递等内容。
实训内容:通过模拟对象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已经编制完成的会计分录,填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并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编号,使学生了解不同经济业 1
务应填制不同的记账凭证,并掌握各类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审核内容:重点审核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相对应的金额是否正确,相关的填制手续是否正确和完整;同时也要审核记账凭证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
注意: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够进一步据以登记相关的账簿。
(四)记账凭证的整理和分类装订
会计凭证的整理:包括记账凭证的排序、粘贴、折叠等;
会计凭证的分类装订:分类装订的会计凭证便于保管和利用,会计凭证的分类装订不仅需要进行分类,还包括装订设计、装订准备、装订方法等内容。
实训内容:对相关的记账凭证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装订、保管。
(五)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根据本次模拟实习对象单位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应该设置的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和日记账等。
2、会计账簿的启用:了解所要设置的各类账簿的封面、封底;填写账簿启用及经管人员一览表、填写账户目录。
3、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准确完整、注明记账符号、书写留空、正常登账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按顺序连续登记(注意此页空白此行空白的使用)、结出余额(注意借、贷、平及余额栏的登记)、过次页承前页的使用。
4、实训内容——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步骤一:根据每一张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分别直接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并根据有关的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完成之后在记账凭证中打勾(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
步骤二:结账——月终,结出相关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及其余额,注意结账时的划红线要求;
步骤三:对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与对应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
步骤四:根据总账余额核算编制资产负债报表;
步骤五:根据总账发生额编制利润表。
通过以上操作使学生们掌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报表编制的基
本程序。
5、掌握账簿登记的基本操作后,还应该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为此,需要分析发生错账的原因,了解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再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
(六)会计账簿的装订与保管
年末将活页明细账编号并装订成册,与总账一起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模拟实习由于受条件限制,同时出于节约使用账页的需要,本次实习所用的账页一律为活页账,实习结束账簿登记工作完成之后应该分类装订并上交。
三、实习的组织管理
因为是在校内实习,因此本次实习的组织管理与校外实习有所不同,主要规定如下:
1、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们在每次约定的集中实习时间里必须带齐实习所需的各种资料,教师每次严格点名,缺席者扣实习成绩。
2、学生们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集中实习时教师必须及时地讲评,解决学生们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每一次实训都是下一次实训的基础,环环相扣,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才能保证实习的总体效果。
3、实习结束,教师根据学生们上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综合评定本次的实习书面成绩。实习报告是对实习过程的全面总结,应该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做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体会、实习建议等各项相关的内容。
四、实习的地点
本次实习采取课堂集中与课后独立完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集中实习和集中讲评主要安排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和教室结合进行。
五、实习的方式
本次实习计划在校内的教室和实验室分阶段进行,具体的实习方式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集中指导与单独完成相结合、学生操作与教师及时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于本学期该班级的授课任务较重,授课计划安排一直持续到第18周,随后又马上面临着各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而本次实习的最主要任务即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组织及相对应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经济业务又
要等到课程全部结束之后才能正常地组织进行,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循环。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本次实习的最主要工作,即相关记账凭证的分类填制和审核、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各项任务拟安排在本学期末分步进行。
六、实习的时间安排与要求
本次实验室模拟实习根据《基础会计》课程实习大纲与实习计划书,结合2007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进度及班级成员构成情况的特殊性,特制定如下的实习时间安排和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2008年12月份中、下旬:相关的实习资料准备。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编写本次实习的相关基础材料,主要是模拟选择一家适当的制造业企业,拟定一系列相关的经济业务,并编写其他各种相关的实习材料;
2009年1月份:进行集中手工模拟实习,结合进行必要的电脑软件操作,时间1周,从2009年1月10日至1月15日。
主要应完成的几个步骤及时间安排工作:
第一,要求学生们根据所模拟的经济业务(或者根据给定的被模拟企业的相关原始凭证),完成全部的会计分录编写工作,并由指导老师负责集中进行讲评,以便为后续的记账凭证填制及相关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记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阶段安排时间:一天半,包括教师的讲解);
第二,根据相关的实习材料及已经先期完成的会计分录,分类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即分别编制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等五类凭证)(本阶段安排时间:一天);
第三:根据上一阶段编制完成的记账凭证设置和登记相关的日记账、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本阶段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根据每一张的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簿;凭证据以登记账簿之后需要在凭证的相应位置打勾(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并进行结账,分别结算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或期末余额,为后续的对账工作奠定基础(本阶段安排时间:一天半);
第四,根据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的需要,分别对相关的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账进行核对,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核对账簿与凭证及账面数与实际数(本阶段安排时间:半天);
第五,根据总分类账及相关的明细分类账和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企业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阶段安排时间:半天);
第六,根据账务处理程序设计的要求,安排学生们进行账务处理程序的电脑软件操作,以便于进一步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关步骤及具体的工作(本阶段安排时间:一天);
第七,要求学生们将编制完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装订成册、准备提交,其中记账凭证按照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类加以装订,而账簿按照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类加以装订;同时,要求学生们写出2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以及6篇实习日记,一并提交(本阶段安排时间:一天);
第八,根据学生们提交的有关材料,结合平时的实习表现,给出相应的实习成绩,并完成实习小结的撰写,从而结束本次模拟实习的各项工作。
七、实习的纪律
学生们在每次集中实习时不得无故缺席,否则按点名情况扣实习成绩。集中实训时不得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不得无故早退,有特殊情况者必须办理相应请假手续。平时自己登记凭证、账簿和报表时应坚持自己独立完成,禁止互相抄写相关的记录,违者不给予实习成绩。
八、实习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们在实习全过程的综合表现及上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等各项材料,由教师按百分制评分作为课程实习的最终成绩。
编写人:魏远竹教授2008年12月份修订
第五篇: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林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美术基础、园林制图和设计基础三部分组成。园林美术部分主要介绍美术作品鉴赏、素描、色彩,考虑到本层次学生美术基础的状况和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本部分从美术作品鉴赏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素描、色彩,使学生对园林美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园林美术的表现技法得到基本的训练。园林制图部分是从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介绍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园林设计图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使学生了解了园林制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园林制图基本技能。设计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讲述设计的理论和构成相关知识,为学生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做铺垫。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习《园林设计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制图和识图能力,还为学习者以后进一步学习《园林设计》、《绿地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重点掌握园林美术、制图和设计基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重点掌握素描、色彩的表现方法、园林设计图的制图方法和平面、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一般掌握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对美术作品鉴赏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也应了解。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了解的内容是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而设置。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文字教材30万字。电视学时为1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
内容
课内学时
各章字数(万)
第一部分园林美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绘画艺术 第二章 素描 第三章 色彩
第四章 水彩画效果图及其相关表现方法 11 11 11 2.3 2.0 1.5
第二部分园林制图
第一章 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 园林设计图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 11 12 3
6.5 5.7 2.5 1. 2
第三部分设计基础
第一章 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平面构成 第三章 立体构成 第四章 空间构成 合计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园林设计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14学时,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动画等。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2.面授、自学和考试 3 3 3 90
1.8 1.5 1.0 1.0 30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园林美术基础知识 绪论
第一章 绘画艺术 教学内容:
一、国画
二、油画
三、版画 教学要求:
1. 开阔眼界,扩大美术知识领域 2. 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3. 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 素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素描的基础知识
一、素描的工具、材料
二、构图常识
三、绘画透视知识 第二节 素描写生
一、构图和取景
二、观察与理解
三、表现与刻画
四、画面处理常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速写
一、人物速写
二、景物速写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静物素描和风景素描写生的方法步骤 2.掌握速写的表现方法并培养画速写的习惯 3.掌握素描、速写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色彩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形成
二、色彩的生理学知识
三、色彩的情感
四、色彩的象征
五、写生色彩知识 第二节 色彩写生
一、画前准备
二、静物写生方法步骤
三、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静物水粉画写生的方法 2.重点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 3.掌握水粉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4.了解色彩的形成、色彩的生理学知识、情感、象征、写生知识。第四章 水彩画效果图及其相关表现方法
第一节 水彩画的特点
一、水彩画的工具材料
二、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三、水彩画的作画步骤
四、水彩画常见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
第二节 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画法和水彩画效果图
一、铅笔淡彩、钢笔淡彩
二、水彩画效果图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铅笔、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 2. 掌握水彩画的画法 3.了解水彩画的形式特点 第二部分园林制图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二、绘图铅笔
三、针管笔
四、绘图仪器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七、其他用具 第二节制图基本标准
一、图纸幅面
二、标题栏与会签栏
三、线条的类型和交接
四、文字、数字和字母
五、比例
六、尺寸标注
七、常用符号 第三节工具作图
一、基本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四节投影原理及其应用
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二、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和轴侧
三、点、线、面的标高投影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工具线条图的画法。
2、重点掌握平面、立面、剖面图的形成原理及画法。
3、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4、了解园林制图基本标准。第二章造园要素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表现手法
一、园林植物绘图的基本画法
二、乔木的画法
三、灌木的画法
四、攀援植物的画法
五、花卉的画法
六、草坪基地被植物
七、竹子的画法
八、棕搁科植物的画法 第二节水体的表示方法
一、静水的画法
二、流水的画法
三、落水的画法
四、喷泉的画法 第三节山石的表示方法
一、置石的画法
二、山石小品的画法
三、假山的画法 第四节地形的表示方法
一、地形的平面表示
二、地形的竖向表示 第五节道路的表示方法
一、园路路面的画法
二、园路路面的装饰画法
三、园路路面的结构画法
四、步石(汀步)的画法 第六节建筑的表现手法
一、亭的画法
二、廊的画法
三、花架的画法
四、园门的画法
五、园墙的画法
六、园林小品的画法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植物图例表示方法;
2. 掌握水体、山石、地形、道路的平、立面表示方法; 3.了解建筑的平、立面图表示方法。第三章园林设计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园林设计平面图
一、园林总平面图的内容和作用
二、总平面图的识图原则
三、总平面图的制图 第二节竖向设计图
一、竖向设计图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竖向设计图的识图原则
三、竖向设计图的制图 第三节种植设计图
一、种植设计图的作用及其内容
二、种植设计图的识图原则
三、种植设计图的制图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的制图。2.了解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的识图。第四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概述 第二节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特点 第三节园林常用制图软件简介
一、AutoCAD
二、3D Studio Max
三、Photoshop 第四节计算机制图实例 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内容 第三部分设计基础
第一章 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审美的基本法则
一、对称
二、等级
三、基准
四、韵律
五、均衡
六、比例
七、对比
八、多样统一
第三节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线条图
二、水墨渲染图
三、水彩渲染图
四、钢笔徒手画 教学要求:
1、了解设计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熟悉设计的几种表现形式。
2、掌握线条图和水彩渲染图的表现手法。第二章平面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原理及其基本要素
一、平面构成的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一、重复构成
二、渐变构成
三、发射构成
四、近似构成
五、对比构成
六、特异构成
七、密集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熟悉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要素的性质及其在构成中的作用。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第三章立体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构成基本概念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分类
一、静态平衡式
二、动态运动式
三、集聚式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一、线的立体构成
二、面的立体构成
三、块的立体构成
四、综合材质立体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类型。
2、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空间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
一、空间形态
二、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空间形态的形成方法
一、垂直方向的限定
二、水平方向的限定 第三节空间形态的组织
一、并列空间
二、序列空间
三、主从空间 教学要求:
1、了解空间构成的概念,包括空间形态和空间的基本特征。
2、掌握空间形态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