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张猛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曹廷华 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资料:
朱立元主编:美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第一讲 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
2、理解美育的界定。
3、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论述题)
答:(1)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它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的一种综合系统。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
(2)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它又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共同推进。
家庭美育,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注意事项:一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着装得体等;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三是家庭环境的美育。
“团队”美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部队、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形式的美育。共同特点:一是所谓“团队”精神的培养,优良传统的形成;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行为方式的规范;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
社会美育,是指在一定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政府倡导、团体推行、全社会成员参与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的美育。突出特点:一是政府倡导,全民参与;二是多业协作,互相影响;三是善用民俗风情,广用文化艺术;四是环境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美育,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相辅并行的一种系统而规范的教育。显著特点:美育知识的系统性、美育活动的规范性、美育功能的养成性、美育途径的高效性等。
(3)美育作为系统,还有它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主要是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
爱美教育着眼于激发人爱美的天性,使人养成爱美的心理和情感取向。爱美教育由其主要对象所确定,带有启蒙性质。爱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将爱美之无意识的情感倾向提升到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欲求,然后又将这种有意识的情感取向导向下意识,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带稳固性、习惯性的情趣爱好。
审美教育着重于培养对感性形象的理解能力。主要内容:一是关于美的知识和理论的普及性传授;二是运用各种美的形态、范畴进行审美的实践以进行审美教育;三是在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力发挥美学因素以进行审美教学。
创美教育即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实践的教育。创美教育不仅是知识和观念的教育,更是操作实践的技能技巧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者懂得美的创造过程,而且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技能去实践这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讲 美的本质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
2、熟悉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3、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
4、理解美育与人的文化
5、理解美育与人的美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在于对美的本质的历史研究概说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在于理解美的本质与心、物及其关系的解释。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历史上几种主要的美的本质观及其代表人物代表观点?(论述题)答:(1)“美在和谐”说,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2)“美在完善”说,如圣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沃尔夫、鲍姆嘉通等。(3)“美是生活”说,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4)“美在客观”说,认为美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说分为两派,一派是精神客观论,如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一派是物质客观论,如弗朗西斯·科瓦奇“美是真正从那些客观对象上‘出来’的”等。
(5)“美在主观”说,该说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
(6)“美在关系”说,该说从一定关系中去探讨美的本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客观统一论,如狄德罗“美存在于客体对象与主体的适应和交融”,一派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论,如普列汉诺夫等。
2、文化的功能?(简答题)
答:文化具有影响人类及整个世界发展的功能。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再造功能;(2)承载功能;(3)教化功能;(4)凝聚功能;(5)制约功能;(6)传播功能。
3、美育与人的人化的关系?(简答题)
答:美育与人的人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
首先,文化影响并制约美育,美育丰富和深化文化。任何美育只能在特定的文化圈内活动,美育的观念以及活动方式都必然受到一定文化的支配。
其次,美育所建构的审美价值系统,不仅可以丰富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提高全社会文化活动的质量。
第三讲 社会美与社会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与要求:
1、熟悉社会美的内涵。
2、掌握社会美的特征。
3、熟悉社会美的表现。
4、了解社会美的美育功能。
5、了解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社会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掌握社会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社会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以内容取胜,重在内容的美。社会美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为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2)直接现实性。社会美产生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着,有直接现实性,是鲜活而生活的审美对象。
(3)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明显的功利性,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善。
2、社会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劳动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并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就是劳动美。(1)劳动环境的美。机床设备等的科技、选型和色彩;环境的色彩;音乐、照明、卫生等。
(2)劳动过程的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场面的美,内在结构上表现为内部组织的协调和劳动节奏的和谐。
(3)劳动产品的美。指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智慧及其本身的功能、形式等显示的美。首先在于功能美,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其次是产品的形式美。
其二,日常生活美,指在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存在的美。
(1)服饰美,指人的着装打扮之美为服饰美。服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增强和提高人自身的审美价值,体现人的外在美,折射人的心灵美。
①称体:追求服饰与人体的协调和谐。②入时:追求与自然的协调和谐。
③从俗:追求服饰与社会生活环境、民情习俗的协调和谐。④适性:追求服饰与人的个性、情趣的协调和谐。
(2)居室环境美。居室环境美的一般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用购物、因情置境,呈现出布局的层次节奏美与和谐统一美,陈设的实用功能美和形式造型美,置境的情趣意蕴美和个性特色美。
(3)饮食美,指食物、食器及饮食活动中各种美学因素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而呈现出来的美。既有食品食器之美,也有饮食活动中的技巧、礼仪、环境之美。
①食品美:美在色、香、味、形、质等俱佳。
②食器美:美器衬托美食之美,还起着渲染宴席气氛,展示主人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③烹饪美:高度熟练自如的烹饪技法与技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④食境美:即饮食环境的美。
⑤食仪美:即饮食活动中节奏、风度、礼仪的美。
其三,人际关系美。人际关系美建立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
(1)诚信:交往贵在诚挚守信,不欺诈,不爽约,诚则感人,信则得人。交往还贵在守信,取信于人。
(2)互助:人际关系需要互助,互助才能互补,互补才能互进。这是人际关系的良性 4
循环和良性发展。互助首先意味着爱和奉献。互助既有思想上、情感上的互助,也有利益上的互助。
(3)礼仪:即人们在人际关系中遵循的一定礼节规范,它是由传统习惯和特定民族民俗演变而来的,包括仪表、仪态、仪式和礼节。
(4)和群:指善于在群体中既发挥自己的能力所长,显示自己的个性意识,又有益于他人,有利于群体的团结和进步;既善于调节群体与自己的关系,又善于调节群体中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第四讲 人的美与人的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人的美的基本特点。
2、了解人的美的表现。
3、掌握人的美的美育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人的美的美育特点;难点人的美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人的美的表现?(论述题)
答:其一,人的自然形体美。人的自然形体美是指人的形体和容貌的美,是人的生理形态呈现的美,属于自然美、形式美的范畴。
(1)体型匀称:人体美首先要求体形的匀称和谐,即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对称合度,协调适中。
(2)体貌光润:人的容貌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是人引起审美快感的先决条件。体貌的光润使形体美顿生光辉、光彩照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3)体式协调:动态美。体式的协调具体通过站、坐、性表现出来。
(4)体质健康:健是美的基础,美是健的升华和结晶。健是人的生命活力、青春朝气的象征,使人的形体“生气灌注”,充分表现出人的动态美。
其二,人的气质修养美。气质是指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个性化显现,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气质的美首先在于含蓄有节,英华内蕴。中和之美:“直而温,宽而柔”、“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平和精神。气质之美根源于个性特色之美。
气质之美主要是通过长期的修养达到的。它取决于主体的生活环境,得力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修养。气质的美离不开德才胆识的修养。
其三,人的仪表风度美。仪表美指人的自然形体美、表情美和服饰美构成的人的外观形 5
态美。风度美是人的仪表、言谈举止、气质、修养、个性的综合体现,它根于人的心灵美,显于人的外表美。
(1)着装得体:着装要与自己的内在气质、性格相一致,以体现出仪表与风格的统一美。
(2)举止自然:要求举止与内心相一致相协调,有序有度,恰到好处,既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3)谈吐文雅:要求用词准确,表达恰当,言之有物;语态诚恳,朴实,语言平和委婉。
其四,人格情操美。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式。情操,指高级的社会情感与相应行为方式结合的产物,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具体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因素。人格情操美包括远大崇高的理想美、持节不移的操守美、胸襟广阔的气度美、自律不懈的修洁美和高尚雅洁的情趣美的结晶。
(1)趋向崇高的理想美:人格意识的重要内涵,决定于人的价值取向。(2)持节不移的操守美: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阶级提倡不同的操守。(3)胸襟广阔的气度美:有气度美的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容人兼物。(4)自律不懈的修洁美:不为物欲所动,不为人欲所误,不贪私,不苟取。(5)高尚雅洁的情趣美:人格情操美完善的重要标志。
2、人的美的美育的特点?(简答题)
答:人的美育以先进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审美教育对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实施全面的美化教育,使人确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的人生态度。
其一,直接效应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直接性。其二,规范养成性,审美规范是审美标准与审美范本的统一。
其三,示范变化性,注重审美修养和感受能力的示范。其一,对形体美、容貌美、仪表美、姿态动作美、言语举止美等外在美的修养和感知。其二,对人格情操美、气质风度美等心灵美的修养和感知。
其四,全面促成性,一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服务于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指人的美的美育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所产生的效应的全面性。
第五讲 自然美与自然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自然美的特征。
2、理解人化的自然。
3、掌握自然美育的特征。
4、掌握自然美育的效能。
5、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自然美育的基本途径;难点是理解自然美育的效能。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自然美的特征?(简答题)
答:(1)丰富性、天然性。自然美是美的矿藏。自然美有天然的本色美,出自于自然造化之功,保持一种素朴、纯真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变易性,多义性。一是自然美大多是互相映衬比照融合的综合美;二是自然美大都要受时令气候和自身消长的制约;三是自然美大多同仁的实践活动相关,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它的面目。
(3)重在形式美。首先是它本身的事物属性,即形状、色彩、声音之美,如钱塘江汹涌的浪潮、牡丹花艳丽的花瓣、黄莺鸟悦耳的鸣叫。
2、自然美育的特征?(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是主要以自然美为手段的一种审美教育。
其一,大众性。从审美客体来看,自然美的对象遍布于人类生活的周围;从审美主体来看,对自然美的爱好,原出于人的天性。
其二,愉悦性,具有快捷性和不自觉性的特点。
其三,稳定性。对于自然美的喜爱是人类共同本性中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理、心理机制,因而,人们对于一个自然美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大体上是相似的。
3、自然美育的效能?(简答题)
答:自然美育最明显的效能是提供人类一种美感享受。其一,强化人珍惜生命的生命美育。其二,培养人热爱自然的生态美育。其三,陶冶人高雅情操的心灵美育。其四,提高人审美能力的形式美育。
第六讲 艺术美与艺术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2、掌握艺术美的特点。
3、了解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
4、掌握艺术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艺术美的基本美育功能;难点是理解艺术的“化丑为美”。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现实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答:其一,征服性原则。征服,即在精神上压倒丑,情感上否定丑,道德上审判丑,从而体现出主体精神对客体对象的优越与自主性。
其二,对照性原则。丑的对象作为构成因素进入艺术与其他构成因素要形成对照关系或对比关系。(1)形象与形象个字作为独立自足的整体而形成美丑对照;(2)形象自身中美质成分与缺陷成分形成矛盾统一体式的对照;(3)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与现实人们公认的正义原则和理想境界形成对照。
其三,形式美原则,对化丑为美的艺术技巧的要求。
2、艺术美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性。其二,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限制。其三,鲜明的形象性。其四,强烈的情感性。其五,特殊的愉悦性。其六,丰富的想象性。
3、艺术美的基本美育效能?(简答题)答: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法和中心内容。
其一,怡情,情感的激发与传达是艺术最明显的功能之一。其二,养性,艺术美使欣赏者受到教育使其人格结构趋于美化。其三,启智,艺术活动中想象和直觉高度活跃,增强人的精神生产能力。其四,育美,审美态度的建立,审美能力的发展,审美趣味的高雅化等。
第七讲 素朴、华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2、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素朴感、华丽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素朴、华丽的美学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华丽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答:华丽之美是一种色彩鲜明强烈,夸饰铺张的美。(1)装饰性,指华丽的外观样式具有突出的形式美。(2)铺张性:指华丽的内容铺陈,是内容的表现性特征。
(3)渲染性:是经装饰性和铺张性而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气韵。
2、朴素、华丽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素朴感是一种求真感、求实感。“求”的艰苦性和素朴的自然、平实、真切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素朴感便不是穷酸感、窘迫感、浅露感,而是返朴归真、浓后之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素朴有助于人的淡泊沉静的气质养成。素朴的根本在于返朴归真,崇简尚朴,发之自然。这就启示人养成一种淡泊沉静、简朴实在的人生态度。
华丽感是一种分寸感、高贵感。华丽感是一种以形辨质的能力,一种因形达意的眼光,一种从华丽外观感受到高贵内蕴的美感。华丽有助于人的自尊自重、荣耀高贵的气质养成。华丽的根本在于内涵丰盈而外在绚烂,金玉其外、高雅其内,有诸内而形诸外,形、质相符。华丽给人的启示是养成一种高贵感、荣耀感。
第八讲 优美、壮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2、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理解优美感、壮美感的培养;难点在于掌握优美、壮美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优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答:其一,形态上,小而巧。其二,色彩上,鲜明而不刺激。
其三,动势上,偏于安静,变化起伏不大,运动形式是舒缓的,轻盈的。其四,质地上,柔和而富有韧性,婀娜多姿、轻柔婉转。其五,境界上,和谐而不冲突。其六,气韵上,平淡而隽永。
2、壮美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形态上,粗粝,庞大,凹凸不平,有棱有角。其二,色彩上,鲜艳而炽烈,浓墨重彩,斑斓夺目,璀璨壮丽。
其三,动势上,偏于动态,剧烈的、不可遏止的态势。其四,境界上,阔大雄伟,大开大阖。其五,气韵上,奔放雄壮,荡气回肠。
3、如何培养人的优美感、壮美感?(简答题)
答:优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和谐。首先是自身趋向和谐,清除激烈或紧张感,获取一种悠然自得、适情顺性的情绪和感情;其次是所处环境趋向和谐;最后悔人际关系趋向和谐。追求一个安居乐业、融洽无间的人文环境。
壮美感的培养在于把握壮美。首先是境界的阔大;其次是精神的高尚;第三是行动的坚决。壮美感着重于培养人的雄伟感、奋发感和进取感。
第九讲 崇高、滑稽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2、掌握崇高的美学特点。
3、掌握滑稽的美学特点。
4、把握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崇高与滑稽精神熏陶方式的区别;难点在于掌握崇高、滑稽的美学特点。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崇高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崇高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或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巨大形式过程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宽广胸怀和博大仁爱的道德情操。
(1)崇高充分地展示了实践主体行为目的的博大性和正义性。(2)崇高强烈地显示出主体在对立冲突中的坚定性与刚强性。(3)崇高集中地体现了实践主体人格力量的至善性与无限性。
崇高既是一种审美范畴,也是一种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于人类生活中。自然界的崇高,也必须联系人,联系人的社会生活来理解,纯粹的自然,与人不发生任何联系的自然,无所谓崇高。
2、滑稽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滑稽只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及其艺术表现中。滑稽显示人类怀着优胜超越的心理告别陈旧事物、过时观念或愚行陋习而力求完善的自觉。
(1)滑稽对象具有内容和形式的表里相悖性。
(2)滑稽对象具有行为目的的自炫否定性。
(3)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中的滑稽对象具有丑而不恶的可笑性。
3、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简答题)
答:崇高与滑稽的精神熏陶作用,首先使人摆脱平庸,趋向崇高,这意味着崇高、滑稽都有励志作用,立德效应。
第二是使人在贤愚美丑的比较认知中,促成自身的完善。第三是引导人们开启灵魂,激发悟性。
第十讲 悲剧、喜剧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历程。
2、掌握悲剧的美学特点。
3、掌握喜剧的美学特点。
4、理解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难点在于悲剧、喜剧的美育特点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悲剧?(名词解释)
答:悲剧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紧张对峙的善恶力量通过尖锐、激烈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出不应该毁灭而毁灭、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命运或事件,以激起人们怜悯、同情、悲痛、壮烈、崇高等美感效应的审美对象。
2、喜剧?(名词解释)
答:喜剧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3、悲剧的审美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悲剧矛盾冲突的结局看,被毁灭或遭致失败的对象具有正面的价值,即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的剧烈冲突中,真被扭曲,善被压倒,美被毁灭,从而不应失败而失败,不应毁灭而毁灭。但因为“不应”,所以失败和毁灭的不是价值原则,而是价值具体。这可以称之为正面价值定性。
其二,从悲剧的表现状况看,悲剧人物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艰危厄运之中,始终具有一种为正义和真理,为历史必然性而赴难就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体现着人格力量的崇高和正义原则的永恒。这可称为人格崇高的定性。
其三,从悲剧的表现意向看,它包含了明确的觉醒意识、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它引起人的同情、怜悯,同时激起人的抗争和超越,因而充满了理性精神。这可称为理性精神定性。
4、喜剧的美学特点?(简答题)
答:其一,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看,多威武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其渺小和可笑,因而矛盾冲突的解决显得轻松,由此造成了喜剧冲突荒诞性。
其二,从喜剧人物看,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
其三,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具有艺术讽刺性。其四,从语言应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5、悲剧、喜剧的美育效应?(简答题)
答:第一,结合重大的社会历史冲突,评价历史或现实中悲剧人物或喜剧人物,研究其作为悲剧或喜剧产生的缘由。
第二,通过关上优秀的悲剧、喜剧作品可以推动人们由审美感内化为道德感。第三,进行悲剧、喜剧的改编或表演,体验角色形象,促成美丑感知力和善恶判断力的协调。
第十一讲 形式美与形式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
2、了解形式美审美价值的独立性的表现。
3、掌握形式美的形成。
4、掌握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5、掌握形式美育的意义。
6、掌握形式美育的特征。
7、掌握形式美育的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形式美审美价值独立性的表现;难点在于形式美育的意义的把握。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形式美?(名词解释)
答:形式美指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它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2、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简答题)
答:第一,美的形式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而是千差万别的;而形式美则是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
第二,美的形式总是同美的内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形式美同内容美的关系却是间接的,朦胧的,甚至可远离内容而相对独立。
第三,美的形式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形式美的范围却有一定限制。
3、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简答题)
答:形式对内容的反制约性,即形式对内容所产生的能动的反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之中。
首先,形式的美与不美直接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关系到艺术的成败。其次,形式往往决定了内容的风貌、格调。
第三,形式美的创造有自己的构成法则和独立的传承、发展规律。
4、构成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哪些?(简答题)
答: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比例和节奏、对比和主从、多样统一等。
5、抽象在艺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意义?(简答题)
答:首先,抽象可以超脱真实物象的约束,听任艺术家想象力的驰骋,按照自己的美学观自由的塑造形象,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个性才气,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抽象艺术又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加耐人寻味,它那朦胧、模糊的艺术意蕴,可以任凭欣赏者去自由的猜测、想象,从中获得巨大乐趣。
再次,抽象艺术大多具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创新。
6、形式美育的意义?(简答题)
答:形式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自觉性和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第一,自觉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美,充实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美,有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第三,掌握形式美规律,是开拓审美视野,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7、形式美育的途径?(简答题)
答:其一,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千姿万态的自然形式美。
其二,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杂彩纷呈的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产品。其三,加强艺术欣赏,把形式美育同艺术美育结合起来。其四,通过专门的形式美的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的创造能力。
第十二讲述 审美心理与心理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结构。
2、了解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民族性和人类共同性。
3、理解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4、把握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
5、掌握心理美育的特点。
6、把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
7、了解美育心理的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难点在于审美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审美心理?(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指人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以审美态度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自由心理。
2、审美心理与日常生活心理的区别?(简答题)
答:其一,审美心理在感性形式中沉淀着理性,淡化甚至超越直接功利,获取的是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的满足;而日常生活心理,则往往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追求并强调直接功利,获取的是具体性的功利满足。
其二,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看,审美心理现实为与对象的“同一”,而日常生活心理则显示为与对象的征服或屈服的“对立”。
3、审美心理的历史性?(名词解释)
答:审美心理的历史性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生活和审美实践会形成那一时代的审美心理而与其他时代不同,这其间主要是审美的取向、情感以及对美的对象的认可与判断不同,会带着那一个时代特殊的历史印记。
4、审美心理的基本特点?(简答题)
答:个体性、直觉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
5、心理美育?(名词解释)
答:心理美育指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成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
6、心理美育的特点?(简答题)答:知识性、赏析性、趣味性和个别性。
7、心理美育的实施原则?(简答题)答:(1)知识准确性原则;
(2)对象的完美性原则;(3)形式的快乐性原则;
此外,还可以运用特殊的感官训练原则强化审美感官。心理美育必须结合具体施教对象的心理水平而展开。
8、美育心理?(名词解释)
答:美育心理是指以美的对象、方式和手段来达成教育并使受教者获得爱美、审美、创美能力而完善自己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意识。
第十三讲 表演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3、了解音乐、舞蹈的美育实施、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表演艺术?(名词解释)
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延长、演奏和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2、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强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其二,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其三,过程性与流动性。
3、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功能。其二,具有娱乐身心、促成身心和谐的功能。
其三,音乐、舞蹈中的“众乐”,具有协调群体关系,培养群体意识的功能。
第十四讲 造型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造型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4、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途径。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造型艺术?(名词解释)
答:造型艺术是指运用可感的物质材料(如纸、布、金属、泥土、石头、骨牙等)和色彩、线条、构图等表现手段,以塑造空间静态形象反映生活或表情达意的艺术。
2、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二,造型艺术具有瞬间永固性。其三,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3、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答:其一,造型艺术具有真切的认识功能。其二,造型艺术具有培养懂得形式美眼睛的功能。其三,造型艺术具有培养人们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此外,造型艺术对培养人们的空间思维或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直接作用。
第十五讲 语言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的代表性门类。
2、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3、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语言艺术?(名词解释)
答: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物质媒介塑造形象或情境来表情达意,反映生活的艺术,即通常所说的文学。
2、小说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第一,能够多方面以多种手法,细致地、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性格的多样丰富和发展变化,塑造比之其他文体尽可能多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小说一般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第三,小说可以描绘具体可感的环境,并达到细致逼真的程度,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其二,叙事和抒情的兼长性。
其三,语言结构与语言情境的多样丰富性。其四,情与理的相生相容性。
4、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答:其一,具有巨大的审美认识功能。其二,具有特殊的思想、道德涵养功能。其三,有语言美和写作示范的功能。
此外,语言艺术还具有文化普及功能。同时,语言艺术还能奠定感受和理解其他艺术的能力的基础。
第十六讲 综合艺术的美与美育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2、掌握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
3、掌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4、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是掌握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难点在于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综合艺术?(名词解释)
答:综合艺术是指包括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2、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答:其一,规定情境的假定性。其二,剧情内容的动作性和冲突性。
其三,表现技巧的间离性。其四,群体当场的交流性。
3、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戏剧艺术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感染力,能激发人们去体验和思考,感受和领悟戏剧精神,从而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精神指向。
其二,剧场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场,戏剧艺术的舞台氛围与剧场氛围的融合,交织,使戏剧艺术有培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判断美的能力的共时性效应的功能。
其三,戏剧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语言技巧具有艺术示范的功能。
其四,戏剧语言的精炼性、优美性和潜台词,还能增强人们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
4、影视艺术?(名词解释)
答:影视艺术是指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
5、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简答题)
答:直观视象性、幻觉逼真性、时空再造性和画面运动性。
6、影视艺术的美育功能?(简答题)
答:其一,它具有真实地、全面地展示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直观性功能,从而培养人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作用,它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和心灵,从而能建立起较高的精神境界。
其二,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显示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艺术和科学的状况,启示人们建立起艺术和科技关系的正确观念。
其三,影视艺术具有培养人们审美的综合感受力的功能。其四,影视艺术还具有激发人们崇拜效仿的功能。
7、影视艺术美育的实施途径?(简答题)
答:一是观赏和评论,应着重选择选择艺术形式有创新的、有较大思想价值和普遍受欢迎的影视艺术作品。
二是与影视的编、导、演等人员交流座谈。三是参观影视的摄制,成为艺术创作过程的目击者。
第二篇:电动力学导论自学指导书
电动力学导论自学指导书
(函授生用)
童国平编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物理学系
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通过静电场和静磁场的实验定律的分析,再研究变动情况下新的实验定律,由此总结出Maxwell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它有特定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属性。
一、内容提要
1.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定义:
点电荷:
点电荷组:
电荷连续分布:
3.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
4.高斯定理和电场的散度
高斯定理:
或者
(在内)
电场的散度:,表明静电场是有源场。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场的旋度:,表明静电场是无旋场。
5.电荷守恒定律
或者
其中
或者
稳恒电流:
6.毕奥-萨伐尔定律
或者
它是一个实验定律。
电流元在磁场中的受力:
7.磁场的环量和旋度
(是在内)
或者
磁场的旋度:,有旋场。
8.磁场的散度
磁场的高斯定理:
散度:,静磁场是无源场。
9.电磁感应定律
或者
若回路是固定的,则有
也可表示为:,这是磁场对电场的作用的基本规律。
10.位移电流密度
(真空)
11.介质的极化
极化强度矢量:,是点函数。
对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
12.介质的磁化
磁化强度的定义:,是点函数。
对各向同性的非铁磁物质:
13.麦克斯韦方程组
真空情形:
有介质的情形:,洛仑兹力公式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电动力学理论基础
14.诱导电流
磁化电流和极化电流:
总诱导电流:
15.电磁场边值关系
16.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能量密度:(介质)
(真空)
能流密度或坡印亭矢量:
17.能量守恒定律
积分式:
微分式:
洛仑兹力公式:(力密度)
二、基本概念
1.静电场的散度:
电荷是电场的源,电场线从正电荷发出而终止于负电荷。没有电荷分布的地点,故在该点上电场的散度为零,既没有电力线发出,也没有电力线终止,但可以有电力线连续通过。
局域性质:空间某点邻域上场的散度只和该点上的电荷密度有关,而与其他地点的电荷分布无关;电荷只激发其邻近的场,而远处的场则是通过场本身的内部作用传递出去的。对运动电荷实验证明,其局域关系仍然成立,但场不能用库仑定律形式表示出来。
对点电荷而言,2.
静电场的旋度:,表明静电情况下,电场没有旋涡状结构。
3.一个半径为,电荷密度为,均匀带电球体,球表面的面电荷密度。同样,对一个半径为,单位长度电荷为的均匀带电圆柱体,其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也为零。根据电荷面密度的定义:,这里是表面电荷区域的厚度。
4.磁场的散度和旋度:,表明磁荷不存在,磁场是无源场。这一关系在一般变化磁场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对静磁场的旋度,因为电流密度是点函数,具有局域性,表明有电流分布的地方才有静磁场的旋度。
对于变化的场,磁场的旋度要修改为,是位移电流密度,如果在真空中,这里的即为传导电流密度;若在介质中,可理解为。
5.均匀介质中有自由电荷的地方才有极化电荷
电介质内部:极化电荷体密度与自由电荷体密度的关系为
电介质的表面:极化电荷面密度与自由电荷面密度的关系为
6.磁化电流与自由电流的关系,即有自由电流的地方才有磁化电流。对于面磁化电流而言,是介质1指向介质2的法线。
7.电磁场的物质性
电磁场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它是一种物质,具有内部运动。电磁场运动和其他物质运动形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是:,它是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函数。电磁场的能流密度,它描述能量在场内的传播。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垂直流过单位横截面的能量,其方向代表能量传输方向。
8.能量守恒定律
电磁场能量守恒定律的积分形式是:
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流入闭合面内的电磁场能量=场对电荷系统所作的功率+与面相对应的体积V内场能量的增加率。
9.电磁能量的传输问题
电磁能量的传输不管是有电路情形还是无电路情形,都是通过场来传输的。在电路中,物理系统的能量包括导线内部电子运动的动能和导线周围空间中的电磁场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进入导线内部变为焦耳热;在负载电阻上,电磁能量从场中流入电阻内,供给负载所消耗的能量。(参见郭硕鸿书(第二版)P43例题)
三、例题
1.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
和的空心介质球,介质的电容率为ε。
使介质内均匀带静止自由电荷,求
(1)
空间各点的电场;
(2)
极化体电荷和极化面电荷分布。
解:(1)根据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可得:
由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2)
极化面电荷密度:
考虑外球壳时,从介质1指向介质2(即从介质指向真空),所以
对于内球壳,2.内外半径分别为和的无穷长中空导体圆柱,沿轴向流有恒定均匀自由电流,导体的磁导率为µ,求磁感应强度和磁化电流。
解:对于稳恒电流,安培环路定理为
当时,故。
当时,当时,磁化面电流,从介质1指向介质2。在内表面上,故
在外表面上,当时,3.试用边值关系证明:在绝缘介质与导体的分界面上,在静电情况下,导体外的电场线
总是垂直于导体表面;在恒定电流的情况下,导体内电场线总是平行于导体表面。
证明:(1)导体在静电条件下达到静电平衡
导体内。
而且,所有,故垂直于导体表面。
(2)导体中通过恒定电流时,导体表面,所有导体外,即。而且,即:,所以。
导体内电场方向和法线垂直,即平行于导体表面。
第二章
静电场
这章把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最简单的情况:电荷是静止的,相应的电场不随时间变化。当给定的自由电荷分布以及周围空间介质和导体分布的情况下,怎样求解静电场。通常将静电场引入标势,使得问题变得稍微容易些。
一、内容提要
1.静电场的标势
而。称为标势,只有差值才有物理意义。标势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当电荷分布于有限区域时,选择无限远作为电势零参考点;当电荷分布于无限区域时,常选空间某一点的电势为零,则整个空间的电势就单值地确定了。
点电荷:
电荷连续分布情况:
2.静电标势的微分方程
或者
为自由电荷密度。这个方程称为泊松方程。只要给定势的边界条件就可以求出的分布。
3.标势的边值关系
从介质1指向介质2。是分界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对于导体有:
常数(可以是给定的,也可以是待定的)
当界面无自由电荷分布时,两种介质的分界面电势的边值关系为
4.静电场的能量
5.静电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情况1:设区域内给定自由电荷分布,在的边界上给定电势或电势的法向导数,则内的电场唯一地确定。
情况2:设区域内有一些导体,给定导体之外的电荷分布,给定各导体上的总电荷以及的边界上的或值,则内的电场唯一地确定。
6.拉普拉斯方程的解
球坐标下轴对称情况下电势的通解为:
为勒让德函数,和是任意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7.镜象法
研究对象:导体球和点电荷系统;导体平面和点电荷系统
方法:用一个或若干个假想电荷来代替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分布。
条件:(1)假想电荷的引入要不改变空间原来的电荷分布,即要满足边界条件;
(2)假想电荷要放在求解区域之外。
常用公式:(1)导体球的象电荷及位置:,是球的半径,为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2)导体平面的象电荷:,位置距离平面为。
8.电多极展开
(相当于原点的点电荷)
(电偶极矩)
(电四极矩)
9.电荷体系在外电场中的能量
电偶极子在外电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是
二、基本概念
1.两种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分界面两侧电势相等,即电势在界面处是连续的,与界面有没有净电荷无关。
2.导体的静电条件可归纳为:(1)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电荷只能分布于其表面上;(2)导体内部电场为零;(3)导体表面上电场必沿法线方向,因此导体表面为等势面。整个导体的电势相等。
3.均匀电场电势的零点问题,可以在电场中选取坐标原点,并将原点作为电势的参考点,电势可表示为:。
4.唯一性定理告诉我们:只要给定区域V内的电荷分布,并给定区域边界上的电势或电势的法向导数,则该区域内的电场分布是唯一的。这样,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泊松方程的解,就是实际问题唯一的场分布形式。
5.用这个公式可以表示静电场的总能量,积分只对有电荷分布的地方才有贡献,这里并不表示场的能量密度,场的能量密度应为。
6.边值关系与边界条件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边值关系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所形成的两边的场量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如:两绝缘介质界面上,电势满足
这就是边值关系。边界条件一般指系统的“边缘”场所满足的条件,如:位于均匀电场中的中性导体球,(有限),(均匀场的势)。有些问题,边值关系与边界条件区分并不明显,比如:一个半径为的带电为导体球,由于静电平衡,整个球是个等势体,而边界条件是:(有限)。边值关系是:
(待定常数),待定常数可由公式来确定。由无穷远处是电势的零参考点,球心与球面具有相同的电势,可省去边界条件部分的陈述,故对导体球边值关系就可称为边界条件。
7.为何要讨论电势的多极展开?这是因为:(1)在许多物理问题中电荷分布于一个小区域内,而求解的场点又很远;(2)通过积分法直接计算场的分布有一定的困难。多极展开能给出场分布的各级近似值。
三、例题
1.半径为的导体球壳,放入均匀电场中。设想这个球壳被垂直于的平面分割成两个(相等的)半球壳,为了使这两个半球壳不至于分开,需要加多大的外力?
解:已知球壳内部电场强度为0,球外电势满足的定解问题为:
由于问题有轴对称性,设球壳外的电势为
当时,由边界条件有
比较上式两边可得:
因此,球壳外的电势可表示为
当时,由边界条件可得:
比较等式两边,可得
由此可解得:
球外的电势为
式中的常数可由下式来确定:
(因为球是中性的)
最后电势可表示为
球壳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球外的电场强度为
在球面上,电场强度是:
由于球壳内部电场强度为0,作用在球壳上电荷的电场为
那么,电场作用在一个半球壳上的力
考虑到对称性,我们有
2.有一个半径为的薄导体球壳,带电量为。壳内距中心为处有一点电荷。求同上的电荷分布。
解:定解问题是
由高斯定理
可得:
或
球外的场相当于位于球心的点电荷所激发,因此,球外的电势就是点电荷所激发,则
对于球内的电势,可用电像法求得。考虑到导体球面上电势处处相等,由电像法可假定球外距离球心为处有一电量的点电荷。
球壳本身带电,其上电势并不为0,球内电势由三部分组成:球壳外表面的电荷贡献+球壳内表面感应电荷的贡献+球内点电荷的贡献。
球壳外表面电荷对球内电势的贡献为:
球壳内表面感应电荷的贡献+球内点电荷的贡献:
所以球内的电势为:
当时,满足边界条件。球壳上的电荷分布为:
第三章
静磁场
在恒定情况下,电场和磁场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故可分开处理。磁场的矢势和标势是重要的概念。在量子物理中,矢势是一个可观测的物理效应。
一、内容提要
1.矢势
称为矢势。矢势沿某一回路的环量等于磁通量:
2.用矢势来描述磁感应强度是不唯一的这两个矢势都对应于一个磁感强度。对可选择合适的规范条件:。这样矢量场就被确定下来。
3.矢势微分方程
或
式中是源点,是场点,是源点到场点的距离。
4.矢势的边值关系
5.静磁场的能量
相互作用能
6.磁标势
引入条件:某一区域内的任何回路都不被电流所链环,即该区域内是没有自由电流分布的单连通区域。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为假想的磁荷密度。
7.磁偶极矩
相应的标势为
8.在外场中的能量
势能:
相互作用能:
这里是外场。力矩:,力
9.A-B效应
矢势在量子物理中所处的地位要比经典电动力学重要得多。A-B效应表明:尽用描述磁场是不够的。
二、基本概念
1.矢势的物理意义
矢势的物理意义是:它沿着任一闭合回路的环量代表通过以该回路为界的任一曲面的磁通量。只有的环量才有物理意义,而每点上的值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在量子物理中得到直接的体现。
2.矢势的不唯一性
由矢势可以确定,但由并不能唯一地确定。
3.引入磁标势的条件
在要研究的磁场分布区域内,我们所作的任何回路都不被电流所链环,即从数学上来说,回路是单连通的。
例如,要研究自由电流I的电流圈的磁场分布,要同时除去电流所占空间和电流所围的曲面,这样才能用磁标势计算剩余空间的磁场,保证该区域是单连通的。
4.没有磁单极
矢势的多极展开式的第一项为磁单极项,第二项为磁偶极项,第三项为磁四极子项。第一项可表示为:
(一个闭合的电流管)
表明磁场展开式不含磁单极项。
5.超导体的两个主要电磁性质
(1)
超导电性(或零电阻效应):当样品的温度下降到某一临界温度时,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性质,称为超导电性。
(2)
迈斯纳效应(或完全抗磁性):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与超导体所经过的历史无关。
三、例题
1.设半空间充满磁导率为的均匀介质,空间为真空,今有线电流沿轴流动,求磁感应强度和磁化电流分布。
解:假设本题中的磁场分布仍呈轴对称,则可写作
其满足边界条件:。在介质中,而
在的介质中,则,取积分路径为的半圆。
段积分为零。
由,可得
(沿轴)
2.有一个均匀带电的薄导体壳,其半径为,总电荷为,今使球壳绕自身某一直径以
角速度ω转动,求球内外的磁场。
解:利用磁标势法,取球体自转轴为轴,建立坐标系,定解问题为:
其中
是球壳表面自由面电流密度。
解得满足自然边界条件的解为:
代入衔接条件:
解得:
其中。
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在迅变情况下,电磁场以波动形式存在。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本章主要研究电磁波在无界空间的传播特性,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以及在导体中的传播问题。
一、内容提要
1.真空中的波动方程
无电荷电流的自由空间:
2.完备性方程
3.平面电磁波
特性:(1)横波,;(2)三者互相垂直,;(3)和同相,振幅比为;(4)对每一个,和有两个独立的偏振方向。
4.能量和能流
能量密度:
平均值:
能流密度:
平均值:
5.折射和反射定律
6.布儒斯特角
7.良导体的条件:
8.导体中的电磁波:
二、基本概念
1.介质的色散
介质的电容率和磁导率随电磁波正弦振动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介质的色散。对不同的频率,或是不同的。对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来说,在线性介质中有关系
对非正弦波。
2.平面电磁波
若电磁波沿轴方向传播,其场强在与轴正交的平面上各点具有相同的值,即和仅与有关,而与无关。这种电磁波称为平面电磁波,其波阵面为与轴正交的平面。
3.或有两个独立的偏振波
由可知,电场可在垂直于的任意方向上振动。电场的取向称为偏振方向。可以选取与垂直的任意两个互相正交的方向作为的两个独立偏振方向。
4.电磁波的相速
一个沿轴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其相速度为
在真空的无界空间中,电磁波的相速与能量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在一般情况下,相速与能量传播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某种情况下,相速可以超过光速,而能量传播的速度不能大于光速。
5.全反射
当时,光从光密到光疏介质,而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变为,折射波沿界面掠过。若入射角再增大,则不能定义实数的折射角。这种情况下,反射波平均能流密度数值上和入射波平均能流密度相等,电磁波能量被全部反射出去,这现象称全反射。
三、例题
1.一平面电磁波以
从真空入射到的介质,电场强度垂直于入射面,求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
解:设为界面法向单位矢量,分别为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玻印亭矢量的周期平均值,则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定义为:
又根据电场强度垂直于入射面的菲涅耳公式,可得:
又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由题意。
2.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金属表面上,试证明透入金属内部的电磁波能量全部变为焦耳热。
证明:设在z>0的空间中是金属导体,电磁波由z<0的空间中垂直于导体表面入射。
已知导体中电磁波的电场部分表达式是:
于是由z
=0的表面,单位面积进入导体的能量为:
其中
平均值为:
在导体内部,所以金属导体单位面积内消耗的焦耳热的平均值为:
作积分:
此为单位面积对应的导体中消耗的平均焦耳热。又因为,所以,原题得证。
3.有两个频率和振幅都相等的单色平面波沿z
轴传播,一个波沿x
方向偏振,另一个沿y
方向偏振,但相位比前者超前,求合成波的偏振。反之一个圆偏振可以分解为怎样的两个线偏振?
解:偏振方向在x
轴上的波可记为
在y轴上的波可记为:
合成得轨迹方程为:
所以合成的振动是一个圆频率为的沿z轴方向传播的右旋圆偏振。反之,一个圆偏振可以分解为两个偏振方向垂直,同振幅,同频率,相位差为的线偏振的合成。
第五章
电磁波的辐射
电磁波是由运动电荷辐射出来的,例如原子内部电子跃迁运动产生电磁辐射,构成原子发射光谱。通常有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和磁偶极辐射(这两者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等。
一、内容提要
1.用势描述电磁场
2.库仑规范和洛仑兹规范
3.达朗贝尔方程
4.推迟势
达朗贝尔方程在无界空间的解
5.电偶极辐射的电磁场计算公式
6.平均能流与辐射功率
7.电磁场的动量
动量密度:
平均动量密度:
与能流密度的关系:
对平面电磁波:;
二、基本概念
1.规范、规范变换和规范不变性
用矢势和标势描述电磁场,每一组称为一种规范;从一组规范变换到另一组规范称为规范变换;当势作规范变换时,所有物理量和物理规律都应该保持不变,这种不变性称为规范不变性。对电磁场来说,不同的规范可以对应着同一的和。
2.推迟势的意义
物理意义:反映了电磁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空间某点在某时刻的场值不是依赖于同一时刻的电荷电流分布,而是决定于较早时刻的电荷电流分布。场点的状态要比源点的状态推迟的时间。
3.电偶极辐射的方向性
在的平面上辐射最强,而沿电偶极矩轴线方向()没有辐射。
4.动量守恒定律
在全空间中,电荷的动量变化率与电磁场动量的变化率之和为零,即
这个式子称为电磁场动量守恒定律。
三、例题
1.证明沿z轴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可用矢势表示,其中,垂直于z轴方向。
证:对于沿z轴传播的任意一平面电磁波,可写作:
满足:1)均垂直于传播方向;2)相互垂直,沿方向;3)同相,振幅比为(真空中为)。故不妨取:
(1)
(2)
可见,如果令,表达式(1)(2)可表示的波正是符合条件的平面波,所以命题得证。
2.设和是满足洛仑兹规范的矢势和标势。
(1)
引入一个矢量函数(赫兹矢量),若令,证明。
(2)
若令证明满足方程,写出在真空中的推迟解。
(3)
证明可通过用下列公式表出。
1)
证:和满足洛仑兹规范,故有
代入洛仑兹规范,有:,即
2)
证:因为标势在满足洛仑兹规范的条件下有方程:
而,故:
代入原方程得:
令,则上式化为:
即:
比较矢势在洛仑兹规范下的波动方程,可得推迟势解为:
3),代入,有:
同理可得: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
一、内容提要
1.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
相对性原理
2)
光速不变原理
2.间隔不变性
或
3.洛仑兹变换
4.运动时钟的延缓
5.运动尺度的缩短
6.速度相加公式,7.
四维速度,8.
四维波矢量
9.四维电流密度矢量
10.四维势矢量
11.四维动量
不变量
二、基本概念
1.同时的相对性
同地同时是绝对的,异地同时是相对的。
2.时钟延缓与长度收缩是相关的时间延缓与长度缩短效应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相互之间的时空关系的反映,并不是主观感觉的产物。
3.麦克斯韦方程在伽利略变换下不是协变的,而牛顿定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协变的。
4.根据相对论,做匀速运动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在运动方向发生“压缩”,这时在电荷的运动方向上电场与库仑场相比较会发生减弱。
5.横向多普勒效应:在垂直于光源运动方向上,观察到的辐射频率小于静止光源的辐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横向多普勒效应。用公式表示为:
三、例题
1.静止长度为
l0的车厢,以速度v
相对于地面s
运行,车厢的后壁以速度
u0向前推出一
个小球,求地面观测者看到小球从后壁到前壁的时间。
解:根据题意,取地面为参考系S,车厢为参考系S′
于是相对于地面参考系S,车长:
车速:
球速:
故在地面参考系S中观察,小球在此后,由车后壁到车前壁
2.在坐标系S中有两个物体都以速度
u
沿
x
轴运动,在S
系看来,它们一直保持距离
l
不
变。今有一观察者以速度v
沿x
轴运动,他看到这两个物体的距离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系取固着于观察者上的参考系
又取固着于A,B
两物体的参考系为系
在S中,A,B以速度u沿x轴运动,相距为l,在系中,A,B静止相距为,有:
又系相对于S以速度v沿x轴运动,系相对于S系以速度u沿x轴运动,由速度合成公式,系相对于系以速度
沿x轴运动
所以在系中看以两物体相距为
3.质量为M的静止粒子衰变为两个粒子和,求粒子的动量和能量。
解:衰变前粒子的动量为,能量为。衰变后设两粒子动量为,能量分别为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1)
(2)
由(1)得代入(2)解得
粒子的能量为
第三篇:《教育法学》自学指导书
《教育法学》自学指导书
自学学时:32学时 推荐教材:
杨颖秀主编 《教育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在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1.郑良信主编:《教育法学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劳凯声:《教育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张维平:《教育法学基础》,辽宁大学出版,1997年版。
4.张维平主编:《制约与平衡——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国家教委师范司:《教育法导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张乐天主编:《教育法规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劳凯声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郝维谦、李连宁主编:《各国教育法制的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9.孙宝森等:《教育法学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李连宁等主编:《学校教育法制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1.孙宝森等:《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2.禇宏启编著:《学校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3.祝铭山主编:《文化教育类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9月版。14.杨颖秀主编:《教育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15.吴志宏、陈韶峰、汤林春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陈立鹏、刘新丽编著:《中国教育法律解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考核方式:平时作业×40%+笔试(开卷)×60%
第一章 教育法学导论(自学2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属性 2.了解教育法学的发展过程 3.了解教育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是近期教育法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和运用教育法的知识分析有关的教育案例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C)年,德国学者黑格尔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A.1932 B.1947 C.1957 D.1968 2.清末最重要的、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政权灭亡为止的教育法规是(B)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京师大学堂章程》
D.《蒙学堂章程》 3.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说。“三权分立”是指(D)A.决策权、立法权、行政权的分立 B.司法权、决策权、立法权的分立 C.行政权、司法权、决策权的分立 D.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
第二章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自学4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教育法的含义及特性 2.理解教育法坚持的基本准则 3.掌握教育法的法律渊源及体系 4.了解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结构及类型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教育法的含义及特性,掌握教育法的法律渊源;难点是理解教育法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并能应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A)性规范是指人们在法定条件下,必须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A.义务 B.禁止 C.授权 D.惩罚
2.教育法的非正式解释是指(BCD)对有关法律所作的法理性或学术性解释。A.国家机关 B.学术界 C.社会团体 D.公民个人
3.简述教育法学与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教育法学又称教育法律科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与教育法学都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教育法学是为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在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师与学生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对教育活动进行的研究。教育学是对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教育法学与教育学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客体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学为教育法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法学在对教育法律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等,比如教育法学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循符合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才能制定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真正发挥作用的教育法。
第三章 教育行政机关(自学2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权利及义务 2.了解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权利及义务;难点是依据教育法的知识审视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管理行为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教育督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的监督制度,这种制度属于(C)A.权力机关的工作监督
B.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 C.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
D.执政党的党务监督 2.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分为(ABC)。
A.教育立法权 B.教育行政权 C.教育司法权 D.教育监督权 3.简述教育法制监督的作用。答:
教育法制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法制监督是保证教育法正确运行的有效手段;
(2)教育法制监督是保证各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3)教育法制监督可以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进程。
第四章 学校(自学4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学校法律地位的含义及现行法对学校法律地位的确定 2.了解设立学校的条件及程序 3.重点掌握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4.了解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学校的权利与义务;难点是学校法律地位的含义及现行法对学校法律地位的确定。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B)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第五章 教师(自学4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教师法律地位的含义 2.重点掌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3.了解教师的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教师的工资、住房、医疗、退休退职等待遇
4.掌握教师的法律责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难点是理解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掌握教师的法律责任。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B)A.1986年4月12日
B.1993年10月31日
C.1995年3月18日
D.1996年5月15日 2.根据《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面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A)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3.教师聘任制有哪些特征? 答: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双方的法律关系。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第六章 学生(自学4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学生法律地位的含义以及现行法对学生法律地位的界定 2.重点掌握现行法赋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理解未成年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如何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等相关问题 4.了解学生应当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学生的法律地位,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案例;难点是未成年学生保护以及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问题。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2.学生提起申诉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
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或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小,可由监护人代为提出。
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作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
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内。最后,提出申诉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第七章 监护人(自学2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阐述监护人的教育法律地位、教育权利与义务及其教育法律责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监护人的教育权利与义务,明确监护人的教育法律责任;难点是如何明确监护人的教育法律责任。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答: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和《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送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家庭所承担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他监护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不履行这项义务的,依据《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的规定,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第八章 教育基本制度(自学2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体系及其内容
2.理解并掌握《义务教育法》修订后义务教育制度的新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学前教育制度;难点是学前教育前沿理论、学前教育资格考试和教育督导与评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A)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答:
(1)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一规定确定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般包括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和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三个层面:首先,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是指每个公民在入学机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公民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性。其次,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获得教育条件、教育待遇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对此,《〈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和《教育法》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实施义务教育,应当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的受教育的基本条件为:“
(一)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二)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三)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同时,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第三,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后,有获得学校和社会公正评价的平等权利。这种平等主要体现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上的平等、进一步求学机会上的平等、就业机会上的平等等。《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第二,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教育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尽快实现教育的平等性原则。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法则规定国家对这些地区及人群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实施。此外,女童、流动人口子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结合具体实例作进一步论证。
第九章 教育法律责任(自学2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责原则 2.了解法律责任的类型及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掌握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责原则;难点还有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认定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C)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第十章 教育法律救济(自学6学时)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法律救济的含义及特征
2.重点掌握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申诉制度中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 3.了解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及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及程序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的范围和程序;难点是能运用适当的法律救济途径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案例:学生在校受伤 学校按过错担责
宋某和郭某是小学同学。一日下午在课间休息时,郭某与另一同学在校内操场上比赛骑自行车。与从操场上跑出来的宋某相撞,致使宋某小腿腿骨骨折。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59 14元。郭某的父亲在宋某住院期间分期共支付宋某药费2900元,因郭某的父亲未再支付治疗费用,宋某和父亲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请求依法判令郭某的法定代理人赔偿7094元,并认为小学对在校学生疏于管理和教育,具有过错,请求判令学校也应承担上述责任。
答:
法院审理认为,郭某作为在校学生,本应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但其在下课期间在校园操场上擅自骑自行车与他人比赛将宋某撞伤,违反了学校的校规,因郭某是未成年人,其行为所产生的伤害他人的后果,应由郭某法定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小学虽然制定规定不准在校内骑自行车,但学校并无相关的防范措施,未尽到妥善的管理职责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故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判决:宋某住院所花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合计6284元,郭某法定代理人赔偿4284元,小学赔偿2000元; 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发生在校园以及与学校有关的未成年学生伤害处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教育部门担心的重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中对此类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就本案来讲,该《解释》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使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小学虽然制定了严禁学生在校骑自行车的校规,但对该起事故的发生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郭某违反学校校规,在学校操场上与同学比赛骑自行车,将他人撞伤,因郭某为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第十四条又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因此郭某伤害他人的赔偿责任应有其父亲承担。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对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因此,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第四篇: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基础是
A.感性教育
C.人格教育 B.趣味教育 D.审美教育
2.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
A.古希腊
C.中世纪
3.堪称美的集中表现的是
A.艺术
C.社会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味”最初是指人的味觉
C.“味”可与政治相通
5.提出“坐忘”的具体篇目是
A.《人世间》
C.《大宗师》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理论提升
B.古罗马 D.16世纪 B.文学 D.自然 B.在我国古代“味”不单指饮食之味 D.“味”就是单纯的生理快感 B.《秋水》 D.《养生主》
7.对于音乐,审美主体可能偏重于
A.情感
C.理解 B.想像 D.意志
8.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首先是在对下列哪个选项的创造和使用中产生的?
A.生产工具
C.服饰 B.生活资料 D.首饰
9.提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是
A.庄子
C.刘勰
10.认为自然美就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是
A.实践派
C.主观派
11.功能美的核心是
A.我为物用
C.物我合一 B.物为我用 D.物为物用 B.主客观统一派 D.客观派 B.老子 D.白居易
l2.19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是
A.美是关系
C.美是劳动 B.美是生活 D.美是直觉
13.从人猿相别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实用阶段、分化阶段和
A.审美阶段
C.抽象阶段 B.结合阶段 D.异化阶段
l4.胎儿美育不仅仅是对胎儿进行美育,还应包括
A.对胎儿的父亲实行美育
C.对胎儿的母亲实行美育
15.幼儿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
A.讲童话故事
C.听音乐
16.在社会美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
A.对己的美育
C.对人的美育
17.曾明确预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的是
A.苏格拉底
C.托尔斯泰
18.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的是
A.王国维 B.章太炎
B.对胎儿的祖父母实行美育 D.对胎儿的兄弟姐妹实行美育 B.做游戏 D.绘画 B.自我美育 D.交互美育 B.别林斯基 D.高尔基
19.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A.审美想像
C.审美知觉
20.人的审美趣味的形成时期是在A.2岁——7岁
C.9岁——13岁 B.审美领悟 D.审美需要 B.7岁——9岁 D.13岁——20岁
21.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拟人化特征与
A.趣味性特征
C.虚构性特征 B.批判性特征 D.教育性特征
2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因素和素质教育的主体是
A.教师
C.家长
23.培养教师审美素养最根本的途径是参加
A.审美实践活动
C.社会交际活动 B.理论学习活动 D.学术讨论活动 B.学生 D.专家
24.注重个体审美技能的自我锻炼、培养和提高,指的是教师审美素养的A.发展性
C.专业性
25.对学生心灵的辐射力最强的是教师的A.形象美
C.生活审美化 B.教态美 D.人格美 B.广泛性 D.非功利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著名学者蔡元培认为美育包括
A.家庭美育
C.社会美育
E.社区美育
27.与审美感觉相比,审美知觉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综合性
C.持久性
E.真理性
28.视听艺术主要包括
A.文学 B.戏剧
B.学校美育 D.工厂美育 B.整体性 D.连续性
E.广播
29.美育的特点主要包括
A.多义性
C.愉悦性
E.随机性 B.形象性 D.自由性
30.下列选项能说明美育主要是针对人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是
A.“乐动于内”
C.“致乐以治心”
E.“乐而不淫”
31.要充分发挥学校美育以教学为主的优势,取决于
A.学校领导的重视
C.学生的配合E.社会的关注
32.美育与德育的区别表现在A.实施媒介不同
C.功能不同
E.方式不同
33.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体现在A.目的不同
C.思维方式不同
E.教育效果不同
34.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对于少儿的审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
A.发展少儿的直观洞察力
C.培养少儿的高尚心灵
E.增强少儿的人文情怀
35.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具备
A.扎实的专业知识
C.丰富的内心情感
E.持久的情感创造力 B.高尚的道德品质 D.美好的生活理想。B.建立少儿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D.开阔少儿的视野 B.任务不同 D.实施途径不同 B.性质不同 D.范围不同 B.教师的努力 D.家长的支持 B.“乐化其内” D.“声无哀乐”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
36.“升华”(sublimation)
37.人的美
38.直觉
39.审美态度
40.“言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2.美育的形象是一种活的形象,简述其具体特点。
43.家庭环境美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4.小学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如何增强审美创造能力?
46.请论述“工作与审美是能够也应该统一起来的”。
第五篇:《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范文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3、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5、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
6、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
7、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ABCDE)。
A.纯真美 B.稚拙美 C.欢愉美 D.变幻美 E.质朴美
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1)道德意识形成。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 儿 歌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的含义和功能
2、了解儿歌的历史演变
3、理解儿歌的特点
4、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
5、熟悉儿歌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特点、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熟悉儿歌名家名著;难点是阅读欣赏儿歌的方式方法。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首儿歌属于(A)。A.绕口令
C.数数歌
B.游戏歌 D.谜语歌
2、简述儿歌的特点。
答:(1)儿歌是儿童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适合幼儿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2)天真活泼的旨趣美(3)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4)儿歌与游戏的互补互融
第三章 儿童诗
一、本章自学内容与要求:
1、理解“儿童诗”的含义
2、掌握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3、了解儿童诗的类型
4、掌握并理解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5、了解欣赏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6、熟悉儿童诗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儿童诗的艺术特点、了解儿童诗的分类、熟悉儿童诗名家名著;难点是掌握儿童诗和儿歌的异同、了解阅读欣赏儿童诗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儿童诗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从内容到形式不能不考虑到儿童的心理上和教育上的要求,因此又有一些属于它自己的的特点:
(1)真率明朗的情感性。(2)形象鲜明的叙事性。(3)稚拙活泼的趣味性。(4)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2、从主题、意境、幼儿情趣、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分析这首儿童诗的特点。春天是这样来的张国南
叮咚,叮咚!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呼啦,呼啦!柳枝弯弯柔软的腰,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哔剥,哔剥!春笋在泥地里快活地拔节,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答:本诗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形象地描写春天到来时小溪、柳枝和春笋的动态画面,在充满幼儿情趣的想象中抒发了幼儿热爱春天的感情以及看到春天时的欢快心情。情景交融为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美好的意境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运用了摹声、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语言浅近但又生动凝练。
第四章 童话 寓言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童话的源起
2、理解童话的含义
3、理解童话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
4、掌握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5、结合作品分析童话的文学特征
6、掌握并能结合作品分析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7、掌握并能根据作品判断童话的形象类型
8、了解寓言的含义和历史形成
9、掌握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10、熟悉童话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童话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常见类型、熟悉童话名家名著;难点是理解童话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掌握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掌握寓言与童话的联系和区别。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举例说明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答: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
(1)超人体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是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形象。如普希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可以满足老渔夫各种要求的金鱼。
(2)拟人体童话形象是童话中最普遍的。它们指的是除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人格化的事物。如春姑娘、时间老人、风伯伯等等。
(3)常人体童话形象是指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他们既非鸟兽鱼虫、仙魔鬼怪,也没有超凡的能力或神奇的宝物,而是作为普通人存在。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
2、简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故事梗概。
答:王国有一个美丽而善良的美人鱼。美人鱼爱上了陆地上英俊的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巫婆告诉美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美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她却为了王子的幸福,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1)小人鱼貌似娇小柔弱,却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为了追求王子的爱情,更为了追求一个人类的不灭的灵魂,她放弃了海底300年的寿命,放弃了自己优美的声音。为了换得人类的双腿,她忍受着每一步都象踩在刀尖上的剧痛
(2)小人鱼又极富自我牺牲精神。在她的爱情以失败告终,她面临化为泡沫的危险时,她的姐姐们用美丽的长发换来了海底巫婆的一把尖刀,只要小人鱼用这把尖刀杀死王子,她就可以回到海底世界,重新享受海的女儿的一切待遇。但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终化成了海面上的泡沫
(3)小人鱼表现出来了对理想的执著和苦苦追求,她在自己的追求悲剧性的失败之后表现出了高尚品格
(4)在安徒生早期的认识中,只要是一个高尚的人,都有一个高贵的、不灭的灵魂,这个灵魂会在人的肉体消失之后升入天堂,并在那里得到永生。“海的女儿”把追求一个不灭的“人的灵魂”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正反映了安徒生对人类灵魂的讴歌与礼赞。
第五章 儿童故事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故事的含义
2、理解并结合作品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
3、了解儿童故事的类型
4、熟悉儿童故事名家名著导读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儿童故事的含义、理解并结合作品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熟悉儿童故事名家名著导读;难点是理解并结合作品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三色圆珠笔》的故事梗概。
(1)《三色圆珠笔》讲述了一个如何对待失足少年的故事。小学五年级学生齐娟娟的一只漂亮的新的三色圆珠笔突然不见了
(2)为了找到这支笔,金大梁和同学们在班里“选举小偷”,半个月前转学来的徐小冬当选了,因为他曾经因为偷东西被关进派出所,结果徐和金扭打起来
(3)第二天,班主任秦老师耐心说服徐小冬主动交待,并且下了“最后通牒”,不交出圆珠笔就告诉家长和派出所,三天到了,徐小冬交出了圆珠笔,在课堂上痛哭起来
(4)过了几天,齐娟娟在家里的床上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圆珠笔,齐把徐赔的圆珠笔交给了秦老师。原来徐小冬在文具店偷了笔来赔偿,自己不吃午饭要省钱给商店,同学们和秦老师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秦老师反思之后,走向了文具店。
2、民间故事:儿童故事中民间故事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适合于为儿童讲述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故事。它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但又不同于民间童话和动物故事,是一种篇幅较短叙事口头文学。
第六章 儿童小说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小说的含义
2、结合作品掌握儿童小说的特征
3、掌握并能分析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4、了解儿童小说的分类
5、理解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6、熟悉儿童小说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结合作品掌握儿童小说的特征、掌握并能分析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熟悉儿童小说名家名著;难点是理解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在科幻小说中所谓的“软科幻”是指内容涉及(D)A.物理、数学、化学的作品
B.机械学、生物学的作品
C.天文、地理的作品
D.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内容的作品
2、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是(B)A.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B.卢梭的《爱弥儿》
C.巴里的《丘克和盖克》 D.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3、科学幻想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黄金时代,其繁荣地是在(D)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
4、动物小说往往能够传达出“悠远率真”的艺术氛围,体现了儿童文学中的(B)A.爱的母题
C.顽童母题
B.自然母题 D.成长母题
5、举出四位中国儿童科幻小说作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1)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其他作品也可以,如《神翼》《海姑娘》《鲨鱼侦察兵》《飞向人马座》《太阳探险记》《大洋深处》《天梯》《战神的后裔》等)
(2)萧建亨:《布克的奇遇》(其他作品也可以,如《球赛如期举行》《铁鼻子的故事》《万能服务公司的最佳方案》《梦》)
(3)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其他作品也可以,如《石油蛋白》《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圆圆和方方》)
(4)金涛:《魔鞋》(《月光岛》)
(其他作家也可以:如:童恩正:《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吴岩:《秘密时间之路》;杨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
第七章
儿童散文
儿童报告文学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散文的含义与特征
2、了解儿童散文的类型
3、掌握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4、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
5、了解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的解读指导
6、熟悉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了掌握儿童散文的含义与特征、掌握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熟悉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名家名著;难点是了解儿童散文与儿童报告文学的解读指导。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郭风散文《牵牛花》的艺术特色。
答:(1)本文在艺术上极有特色,作者拟孩子的语气,尽情描绘出一个清新向上的大自然,较多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之物作为活泼泼的孩子来写。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不仅是行文的需要,而且表达出一种态度:自然万物的成长不也和孩子一样吗?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而每个清晨都跟孩子一样充满着希望与朝气
(2)除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在结构上也别具特色:几乎每句自成一行排列,如同诗歌的格式,而且前一部分用了反复的手法,这使得整篇文章有着诗的韵律与节奏。错落有致、长短更替的文句,成为本文活泼内容的合适载体
2、简述儿童散文的艺术个性。答:(1)情理趣的融合
(2)这是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要求和阅读要求的。情指一种温馨、祥和欢乐的气氛,理指儿童散文的知识性哲理性和思想性,趣即儿童散文要有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3)成功地运用故事性叙述方式
(4)风格上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追求童话般的意境
第八章 儿童科学文艺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与特点
2、了解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3、掌握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两个类别
4、熟悉儿童科学文艺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与特点、熟悉儿童科学文艺名家名著;难点是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与特点、掌握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两个类别。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答:(1)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统一。(2)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3)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
儿童科学文艺的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整体,它们共同构建了儿童科学文艺的独特景观。
2、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答:与科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儿童科学文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文学的表现形式来分,可以将儿童科学文艺分为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诗、科学小品、科学相声、科学故事、科学寓言、科学游记、科教电影等。
第九章 图画文学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图画文学的含义
2、了解图画文学的作用
3、了解图画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4、结合作品掌握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5、了解图画文学的基本形式
6、了解图画文学的欣赏指导
7、熟悉图画文学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结合作品掌握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熟悉图画文学名家名著;难点是掌握图画文学的含义、了解图画文学的新手指导。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图画书的基本构成。
答:(1)封面。拿起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封面。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 哪怕是一个孩子,也可以从图画书的封面上大致猜出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书前的一张叫前环衬,书后的一张叫后环衬。环衬往往都是大有讲究的,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是经过精 8
心挑选的。
(3)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书的书名、著作责任者(作者和译者等)以及出版者的名字。图画书往往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的作用可不容忽视。
(4)正文。正文即图画书的主体。
(5)封底。是一本书书皮的底,是图画书的重要构成元素。
3、图画文学与插图的区别。
答:(1)有插图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表现主体,插图只是为表现作品内容而采用的辅助手段,它以间隔地出现在作品和读物中的意义不连贯的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作用在于对文本进行直观的演绎、补充或说明,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并引导读者展开文学想像。
(2)图画文学是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形式,其表现的主体以图为主,其画面有着很强的表述性。
(3)图画文学中相应的文字,与图画共同构成艺术的整体,通过两者的合力来完成故事的讲述,作品的意义也是在两者的交融互补中而得以表现的。
(4)插图因对故事的讲述起辅助作用而从属于原文,居于次要的地位;图画文学中,其图画承担着直接表现意义的任务,故而在作品中占有主要的位置。
第十章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与特征
2、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类别
3、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舞台呈现
4、掌握儿童影视文学的含义与特点
5、理解儿童影视文学的银屏呈现
6、了解儿童影视的分类
7、了解儿童戏剧与影视文学的欣赏指导
8、熟悉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名家名著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儿童戏剧文学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儿童故事片、美术片的审美特征、熟悉名家名著;难点是了解儿童戏剧文学的舞台呈现、理解儿童影视文学的银屏呈现。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简述儿童戏剧的艺术特点。
答:(1)在题材的选择处理方面和戏剧冲突、戏剧情境的设置方面牢牢地把握儿童观众的视点
(2)塑造真实可信的、个性化的舞台形象(3)结构较为单纯、紧凑,情节生动,富于变化(4)语言浅进简明,形象化,动作化,并富于儿童情趣
2、儿童影视文学的特点。
儿童影视文学产生在影视艺术和儿童文学的交叉地带,具有与生俱来的两重性,也决定了儿童影视文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视像性。儿童影视是视觉艺术,它是供儿童在影院或在家中观赏的艺术作品。因此,为其拍摄提供脚本的儿童影视文学,在用语言塑造形象时,必然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形象化文学描述,而是按照影视艺术的要求,创造出能给人以鲜明视觉感的形象。这种视像性,要求作品的形象具有明确、具体、富于造型的表现力等特点,只有这样,儿童影视文学才能顺利地转化为银幕、屏幕形象。
(2)趣味性。趣味性是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也是其区别于成人影视文学之所在。
(3)情节性。情节是儿童影视文学的主要构成元素。
(4)形象性。优秀的儿童影视文学作品离不开成功的形象,而成功的形象又必然具有鲜明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