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2: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

第一篇: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表达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轻松步入作文教学的大门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作为启蒙作文教学的语文老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写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习作可以煅炼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是有必要写而且必须得写的。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同学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写好作文到底难不难呢?我们知道,一个小孩从不会站到会走、会跑,在大人眼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阶段都是多么难啊!可孩子本人会觉得难吗?我们每个人不都学会了走路了吗?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从一开始就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难,要让孩子懂得写作文就好比学走路一样容易。道理我们这样分析没错,但作文毕竟是语文各项能力中综合性最强,难度最高,上升速度缓慢的渐进过程。所以,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也是正常的,问题是老师怎样能消除他们的这种畏惧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由怕写进而发展为想写。

1、学习主动性是写作的首要条件。激发主动性,可侧重于下面几点:挫折激发斗志,如《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勤奋学习,最后终于功克科学难题,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讲解这篇课文,我就

让学生明白,假如能有这般意志、信心、勇气,那么在写作文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们好胜心强,多批评会使之畏首畏尾。在批改作文时,要把那些可圈可点的东西凸显出来,另外指出不足之处,当然是尽量用商量式的语气。

3、光靠想写还不行,有了写作欲还得有东西可写。怎样才能使学生有东西可写,这是师生最关心的问题。鼓励说真话,小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不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鼓励他们写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真挚的情感。教师应与训练学生写日记紧密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到日记是作文材料的“仓库”,是练笔的好途径。

二、启蒙作文教学中,模仿并非不好

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小学生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使教师很伤脑筋。作文教学,一定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让学生反映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小学生作文并不是文艺创作,而是一个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就应该潜心探讨作文教学本身规律性的东西。

学写毛笔字,一般是先描红,后仿影,再临帖。这个阶段,写出的字当然是“同”多异“少”,近乎“千篇一律”,但是没有一个书法家因而丧失了创造能力,同是学“欧体”的,写出的字,风格各异,各有创新。学画画,情形也是如此。那么学一学作文,在启蒙阶段为什么不能按着老师指导的去努力成文呢?如果连作文的一般规律都

不懂,那还谈什么创造呢?因此在启蒙阶段,“千篇一律”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须的,可以说“千篇一律”是创作的准备。当然,学生的作文不能一味按老师指导的去写,不能永远“千篇一律”,要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作文教学中,“例文”示范,“讨论”明法,“摹仿”起步,安排一定的仿写,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求同的范例,不能因为当前“求异思维”倍受青睐,就冷落了求同思维,实际上是求同还是求异,要因人因时而定,不能偏执一端。

三、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针对小学生好趣好动的特点,积极努力试着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方法如下:

1、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文学的艺术领域中,任何作品的创作离开想象是决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须精心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的内容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头脑中迸射出想象的火花。如在开主题班会时,要求学生畅谈理想,有的学生说长大后要当医生、个体户、飞行员、司机等等,有的学生要当发明家,有一同学说他要发明一种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葡萄等全在一起的水果,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接着一个同学补充说最好能够把吃掉的那一块随时补出来。因整个想象与说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学生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往往缺乏明确目的性和自学性,同时情绪也十分明显,新奇的事物,优美的音乐,欢乐的游戏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更能使他们兴奋激动。因此让学生参加一些特别感兴趣的游戏,如传话,猜谜语,放风筝,吹泡泡……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形成,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事物。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游戏前要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你看大家的动作、神态怎么样,听到同学们说什么、叫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学生特想玩,所以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十分情愿地接受了观察任务。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眼、动脑,边玩边观察,观察能力也在快乐中逐步提高。

四、对于启蒙作文教学,要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典范,文化素养包含其中,教师在讲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训练和文化素养的感悟,这样学生先从课文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就会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学生从课本获得信息之外,在一定意义上讲,更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或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如:作文书、报刊、杂志、每天收听广播,电视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的词、佳句、精彩片断,学生再主动摘抄、收集整理,写日记等,就构建起一座写作资料库,长期积累,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第二篇:浅谈小学三年级启蒙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启蒙作文教学

黔江区实验小学 吴秋梅

2011年春获第七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三等奖

内容摘要:三年级是习作启蒙阶段,学生对习作比较陌生,加之见识少、语言贫乏,需要老师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而又科学地引导。本文就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从看、说、读、写几个层次谈及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如何积累语言、如何学习写作方法、如何修改习作,切实降低了习作的门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启蒙习作 引导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我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的门槛,认识的事物不丰富,见识也少,掌握的词汇不多,语言贫乏,普遍存在怕写作文,怕作文写不好,作文无处下手等问题。这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指导好初学作文的学生,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研究作文教学的方法,降低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指导 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的指导途径很多,我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指导:一是课内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是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课外系列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思考,选取材料。

引导在读中学观察。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观察能力。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观察的顺序:水面——海底——沙滩——海岛上,告诉学生这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侧重点:水面主要观察了颜色及变化来表现其美丽的特点,海底主要观察了海洋动物的样子及活动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海岛上则是抓住树多、鸟蛋多、鸟粪多来表现起鸟多。在教学之后,我及时让学生练习写《深山明珠小南海》,学生就能有顺序的进行描写了。再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按时间顺序来观察和描写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特点的方法。教学后我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他们有点按春夏秋冬来介绍了武陵山,有的按早中晚来介绍了他们的老家的村庄,顺利地掌握了观察顺序,基本能抓住起主要景物来表现特点。引导观察身边的人、事和活动。在学习观察的起始阶段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着手,把握简单的观察点、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观察人物、事物的外貌时,先引导观察其整体形象:样子、外貌、身材、衣着等;再引导观察其最有特点的地方,如鼻子、耳朵、神情;然后再观察其动作、行为等。观察活动我会在活动前提示学生应重点观察什么,活动中有意指导学生选择观察点和观察顺序,活动后回忆观察过程,突出重点处,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习了观察,渗透了选材,又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在深刻地体验后及时指导写作,学生就不愁没有写的了。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常常出现不知所云、口水话多或者一遍遍毫无意义的重复。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广泛阅读,多读多记。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强调的就是要多读书,反复读书。

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看,首先要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以课文为例文,进行相关文章的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增。课外展开大量的阅读,以泛读的方式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每天布置学生回家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读半小时相关的课外书,如名人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唐诗等),并勾画好词佳句;大型的节假日,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并要求督促学 生阅读。另外还要培养勤记笔记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二年级结束,我就教会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除了阅读理解、边读边批注、写出阅读心得外,还要摘抄好词佳句,并且每天背一句,这样学生读得认真,想得深入,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留下了一些重要资料,以备后用。

三、引导学生学会仿写,掌握写作方法

儿童有一个天性就是模仿。小学生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要有一个模仿写作的过程。从说到写,从句到段到篇,循序渐进。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阅读范文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仿片段,也可以仿全文;可以仿语言文字,也可以仿结构布局,还可以仿作者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其实教材中每一版块所选的课文都是精美的佳作,是培养学生作文素养的敲门砖。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范文,以它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来说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顺序,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的写法;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入境,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的方法,对作文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特别是对一些与课文紧密结合的“小练笔”要勤练勤写,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逐步做到学有所用,初步进行写作训练。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及时让学生仿课文写《深山明珠小南海》,学生就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写作顺序和抓住主要事物表现特点的方法,并学会按总分中的结构进行首尾呼应。另外,还可以在单元作文前通过老师写范文、找例文分析后来引导学生仿写。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参照,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更好地取舍和选择写作素材。例如我在单元作文“观察中的发现”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分别读了写动物、植物、玩具、文具、秋景、天空等例文,并引导分析例文的写作结构和写作特点,还特别引导读了文中的好句,强调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后的学生习作,他们有非常高的兴致,一个个都想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用最美的语言描写出来,其中庞力丹的《苹果》读来让人垂涎欲滴,任星睿的《天空中的云朵》让人陶醉,苏睿轩的《猫咪小闹钟》活泼可爱,栩栩如生„„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除了注重指导如何观察,如何阅读吸收,如何仿写外,还要重视“如何修改”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我给每个同学都发一个作文草稿本和作文本,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完作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先检查自己写的选材内容是否合题意;然后检查是否按表达的几层意思来分段了;再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最后检查有无错别字,有没有把标点符号用错的地方。修改满意后工整地抄在作文本上,使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然后是老师修改,我在批改作文时,对观察细致,表达得体,富有创见的作文,给予充分的肯定,写上赞扬、鼓励的批语。对语句不通或词不达意的作文,我做一定提示和引导,尽量给学生当面批改,并降低要求,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子都给予肯定。这样逐步填补他们的缺陷,又使他们建立作文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会在习作欣赏课上指导学生相互改。要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提出意见帮助修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的作文进一步完善,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

五、让学生体验成就,增强习作信心

“善于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增强写作的信心。我在批阅作文时,总要把学生习作中写的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用得好多词给画出来,批注“写得好”“用得准确”“太美了”等肯定性的语言,还在作文后面下评语,指出作文成功的地方。作文讲评课上,对写得好的学生,让其朗读自己的文章,让写的不好的学生也读文章中被老师批注的好词好句好段,以此来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喜悦,激发写作的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另外,给学生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和作文比赛,并适时地把写得好的作文在班级文化中展示,还以投稿的形式推荐给各种书报刊,以各种形式在社会上展示学生的作文。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励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为以后的创作增加的动力,同时也激励了其他的同学,这样学生自然把作文当成乐事。

第三篇:浅谈三年级作文启蒙教学

浅谈三年级作文启蒙教学

连云港开发区第一小学万绪娟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更高的目标要求。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功利、应试色彩仍然较浓,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观。笔者从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获得一定成效,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三年级作文启蒙阶段的教学效果,让作文真正成为师生乐事。

【关键词】新课程;习作现状;基本理念;作文训练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重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写话),三~六年级进行命题作文教学。而三年级正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经过一、二年级的口语训练和写话训练,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作文学习时,学生还是困难重重,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也害怕改作文,结果作文成一种负担。

一、三年级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首先,无话可写,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写景或说明事物的一段话都显得非常困难。三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少,见识不多,课外阅读和知识面都不丰富,导致了孩子写起作文来常常是无话可说,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有的就是典型的流水账,作文空洞无物,让你点评时无话可评。如果逼急了,他们就干脆把作文选中的例文全都抄写下来。其次,言之无物,小学生对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力,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具体,空话、套话多,甚至“言之无物”,难以将所见所闻完整的表达出来。

再次,语言缺乏逻辑,叙事颠三倒四。由于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缺乏语言学习和沟通环境,电视等快餐文化的入侵,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直接表现为作文时语句不通、逻辑性差,甚至于语言表达混乱、意思不明。

还有,语言缺乏美感。语文教学中,注重应试教育,将词语教学功利化,独立于语言培养之外,在写作时不会应用,语言不精彩、干瘪、苍白,让人看起来枯燥无趣,味同嚼蜡。

二、教学中的原因分析。

1.公式化写作教学方式。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作祟,在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老师总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作文,这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显然太高了,而且要求无弹性,有较浓的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学生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于是,很多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写作的方法像公式一样硬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进行公式化的僵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学生自主思考、观察的能力,压抑了他们独具匠心的构思,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适得其反,写出来的文章绝大部分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缺少新意。

2.过于强调应试教育,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生活实际。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任何作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只熟悉校园中的身边事,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很多学生一提笔不是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就是老师的奉献、父母的勤劳等等。都是简单地记录生活,记录得很认真,可读完了却发现没有中心和主旨。

3.忽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才能更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是老师现实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或写作技巧训练上,没有观察,当然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来。

4.重视书面表达,忽视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语文教学缺乏生活,独立于生活之外,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说话不连贯完整、词不达意,甚至影响人际交往,结果导致作文套话,空话多。

三、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有效途径。

作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从弄清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关系入手,回到生活中去,作文力求从生活中来,积极做好基础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注重语言积累,学会反思。最后使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写作,善于写作,老师乐于教作文,乐于改作文,让作文真正成为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的主阵地。

1.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写什么”是解决写作兴趣问题,有东西可写才能乐写,“怎么写”是解决写好的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是最富创造性的劳动之一,最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作文特别害怕形式的约束,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写作文,如果一味强调形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这样做无异于首先给学生带上一个枷锁,然后还要学生展开想象,结果可想而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学生“怎么写”,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就可以,不强调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不过分强调句逗,这样使学生在作文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不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倡自由表达,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2.联系生活,写生活作文。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少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引导学生到野外活动,在家中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家庭和社会活动,在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最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练好写作基本功。

李吉林老师提倡习作情境教学,强调培养观察能力,注重“观察情境,提供源泉”。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有重点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请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时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让学生体会自己最感兴趣是什么,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样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事情,观察对象数不胜数,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4.积极进行对话教学,培养说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作文论》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里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中较多地受到考试形式的导向和制约,往往只重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中不会“说话”,说话不连贯完整、词不达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语文素质得不到提高,势必影响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加强口头

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综合素质)的最佳体现。针对不同文体,设计一些口头作文,让学生指物即说,脱口而出。如讲完说明文单元,让学生结合科学性和文学性展开说明,介绍某一种物品、物件、程序;讲完散文单元,让学生口头描绘景物。这样,学生学有兴趣,教师教也轻松。记得有人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如此,我们常感到课堂气氛难以调动,那么不妨给他们一次机会,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班队课、集体活动时,积极进行说话能力培养,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学会逻辑表达,学会自己把握中心意思,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就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5.结合阅读教学,以阅读引导写作。

以读导写,是作文启蒙教学的一条成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给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灵感。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结合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阅读解决小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难题。因此,我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重在感悟,在感悟、内化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习作系列训练。这样,每一篇课文乃至每一处好段、每一个佳句都是我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范例、素材和着力点,为习作提供有效地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使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每一节阅读课都成为说话、写话、习作训练课,当作文教学无处不在时,学生就能不拘形式的写见闻和感受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课堂上尽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作文时,学生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6.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感悟写作技法。

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所以,新课程倡导激发兴趣,自由表达,淡化作文技法的指导。但是,文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是我们有几法,提倡作文不拘一格,问题是我们心中有几格。淡化作文技法的指导并不是不要技法指导,学生若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法,拿起笔来只能如西瓜皮般任意溜滑,不知其所以然。如若这样放任,学生的作文能力定是不尽人意。笔者认为,新课程新作文倡导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人文性要求,这与渗透一些作文技法并不矛盾,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不可或缺,这也是语文艺术性和工具性的功能体现。

7.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少学生觉得“作文苦”、“作文难”,不少学校甚至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作文,作文,一作头疼,绞尽脑汁,还是不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千篇一律,原因是孩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丰富、深厚的生活积累是想象能丰富的物质基础。见多识广,阅历广泛,经验丰富,能为展开想象提供良好的条件。生活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想象思维,这样才能写出有感情的作文。

8.学会写前交流,写后反思。

学会在写作前交流,将自己所想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接受同学们评价和建议,是丰富个人想法的有效途径,学会好东西和别人分享,学会吸收别人长处,学会用别人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写作之后,及时对学生的作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评讲等办法,多表扬多鼓励,调动其作文的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接受点评,接受别人的批评,及时发现不足,改正缺点,更快进步,在作文展示中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会更加喜欢写作文。

三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因人而异,展开针对性教学,在认识上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摆脱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儿童的标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指导写作,帮助孩子体味生活、学会观察、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作文就会从一件难事变成一件乐事;如果我们教师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展示习作的机会,让成功的感觉融入孩子的血液,让温情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间,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习作是多么的可爱!孩子的进步是多么的明显!这样,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一定会以“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3]朱根水 《新课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4]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任文田 刘万顺《小学作文训练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陈爱华 《谈新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

[7]丁有宽 《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案例与经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第四篇: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长葛市古桥乡菜王小学:孙金功

二00八年四月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此进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是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做法是: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与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七册《海滨小城》,其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 “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说,赏识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那么就让这缕温馨的阳光去净化人生、亮化人生、优化人生、美化人生吧!

第五篇:“国学启蒙”教育实施方案

野鸡坨镇丁庄子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实施方案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在中国,在海外,在过去,在今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是教育人的宝贵的精神食粮,对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将我们的国学发扬光大。为此,我校将实施“国学启蒙”教育,打造国学文化,使国学从小就根植在学生的心里,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一、“国学启蒙”教育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培养具有“儒雅、仁爱、博学”特质的丁小学生。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国学启蒙”教育内容:

因国学涵盖《诗》、《书》、《礼》、《乐》、《易》、《春秋》,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等,范围甚广,作为小学生,不可能全部深入研究,我们的国学启蒙教育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一些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国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年级:《三字经》,国学常识简介;

二年级:《弟子规》《声律启蒙》,国学常识简介;

三年级:《增广贤文》(礼仪道德篇目)、《朱子家训》,国学常识简介;

四年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国学常识简介; 五年级:《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国学常识简介;

六年级:诸子百家(代表)——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的有关故事、思想及著作。

三、“国学启蒙”教育方式

1、每天上午课前20分钟的晨会为国学启蒙课,由班主任对规定的内容进行讲解。

2、开设“国学讲堂”,每周一最后一节课全体同学集中到一个教室,轮流由教师讲授国学内容。

3、期末以班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四、活动安排建议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国学经典诵读读书节”,开展 “与国学经典为伴”系列活动:

国学经典集体诵读

讲古代名人故事

国学经典手抄报比赛

国学经典背诵比赛

下载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启蒙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版画启蒙教学

    版画启蒙教学 儿童版画因其材料的多样性和画面效果的独特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本课题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版画艺术特点,筛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版画教学主题,合理定位各......

    小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新邵县新田铺镇资滨完全小学李春桃 摘要: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

    小学作文: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五六年级的韩晓燕老师,她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玩游戏,游戏毕竟是虚拟的,在玩得好也不是真的,要注重与现实的实际生活。还有一个道理就是:比如......

    小学作文: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 我常常怀着感激之情回忆我的启蒙老师------妈妈。是她教导我:要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要勤劳、勇敢,做一个诚实、善良,有礼貌的人。虽然日子已在瞬间闪过了,但他*的言......

    小学作文:难忘的启蒙老师

    难忘的启蒙老师 老师像园丁,不辞劳苦地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老师像蜡烛,不惜燃尽自己,给我们光芒;老师像人梯,让我们踩着他们的肩膀,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是我的启蒙老师侯老......

    琵琶启蒙教学中的“七要”的基本知识

    琵琶是国中最富表现力的优秀民族乐器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琵琶普及教育蓬勃发展,而作为教学第一步的启蒙教学却现状堪忧。笔者从事琵琶教学多年,深知启蒙教学如高楼......

    启蒙作文路在何方

    启蒙作文,路在何方 冯娜娜 摘要:启蒙作文指导,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平日里多积累阅读当中的精华,打造坚实的写作功底。对社会的洞察力和周边事务的好奇心,可使我们培养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启蒙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电视广告、流行歌曲模仿得维妙维肖,就是学数学不开窍 ,10以内的加减法也学不会。”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家长更应思考: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