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文教学论文
议论文“简约式”阅读教学初探
——学习王漫老师讲座后的探索和实践
龙江县山泉镇柳树逸挥基金中学 吕文超
“国培”学习期间,我对《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策略》讲座“情有独钟,其以全新的理念,回归阅读本位的视角,为我们开启了议论文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大门。一直以来,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我总是本着议论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来开展议论文的阅读教学,认为一篇议论文,只要引领学生认识文章的三个要素,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就完成了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现在看来,我还是在走“教教材”(只是引领学生学习分析文章的内容)这条老路。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专题讲座,其实质是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原来固有的“三要素式”和“三段论式”的阅读分析模式,回到原点来探究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规律。这不是全盘否定“三要素”及“三段论”的议论文文体知识,而是不再以此作为议论文阅读与教学的主体和全部,是把它们视作教学中知识学习的一部分,并借助其对学生更好地进行论证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思辨能力的人。
这一思想和理念无疑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而专家所提出的“三问”(问自己——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问文章——认证是否合乎逻辑自圆其说、问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吗,我有什么见解)教学法的确是能够以文章为载体,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然而,就教学实际而言,先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分析议论文的方法以令其能真正读懂一篇议论文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能不能有一种更加简捷有效的利于实施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议论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培养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写作课教师徐江老师的“认识论证思维框架”一说,应该就是“回到原点式”阅读。徐江老师所
谓的论证思维框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经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这一思维框架可以视为解读议论性文本的一种“简约”教学模式。
“‘是什么’,是论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思想,是主张;‘为什么’,是论者持论的理由、根据;‘怎么办’,是论者在对事物有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之后,就事物的发展提出解决的办法。”(《语文教学通讯》2010.10)这是对“三段论式”的新的认识和解读,是更利于学生阅读文章进而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思维本原。
对此,我做了深入的学习和教学尝试,效果较为明显。下面,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的阅读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下我的研究所得,以求教于方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被编排在人教版唯一一个议论文为主体的单元的首篇,可以被视为“一般性议论文”阅读和中考题的典型样式。这篇文章不论是在成文形式上还是观点内容上,都是帮助学生学习议论文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合适载体。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通过内容分析来帮助学生建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阅读思维框架做为第一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文章内涵:努力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及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的重要,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对教学过程和策略做了如下安排。
1、在导入环节,我采用故事激趣法,用一则“新‘乌鸦喝水’”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讨论“这一次乌鸦为什么没喝到水”、“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直切课文内容而引出新课的学习。
2、紧接着便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学习。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阅读思考问题,既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文章重点,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思
考中逐渐建立目标中的思维框架,这三个问题是:这篇文章向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作者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希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样的希望和要求,作者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方式方法?
3、在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之后,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通过精读相应文章段落,在逐一解决三个思考题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并逐渐清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阅读思维框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本原性的认识和思考的思维方法和路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学生不但在对论点不同的认识上发生了碰撞,得到了锻炼,还在判定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个人“见解”的个性化的主张。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的故事,认识作者主张提出的缘由和意义,并举出生活实例加深体会,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而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提炼创造性思维要素时,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链”,并在对其逻辑关系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分析能力。
4、课堂总结学习收获(包括认知、思维、行为和方法等方面),重点强化应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并掌握议论文阅读的“简约”方法。
之后,布置课下作业:找出文中所用事实论据,说明它们证明了什么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再举一例对其加以分析和证明。这一作业的布置既是对学生论据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训练,又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更为全面。
这节课的教学便是本着议论文成文的思维框架来完成对文章的阅读分析的,这也许就应该是“回到原点”的阅读方式的一种吧。
在教学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模式既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文章内容,认清了作者提出的主张及提出的意义和完成主张的途径,而更重要地是借此帮助学生构建了符合认识规律的阅读议论文的思维框架,为学生阅读其他一般性议论文提供了简便有效且易操作的方法。另外,在完成构建这一思维框架的同时,有意识地抓住有适宜的教学环节,安排相应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进行了训练和培养。例如导入时故事及问题的设置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时三个思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锻炼了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论辩能力等。总之,一节课下来,学生知识上有了认识和收获,思维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逐渐形成了创新意识、掌握了议论文阅读的“简约”方法,正确的论证思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构建。
我们常说要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那么人们本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就应该是我们让学生学会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思维模式,正体现了这一思维过程,而以此对一篇议论文进行阅读分析,应该可以触及文章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论证思路及文体知识的认知和分析。同时,也让学生形成了认识和分析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议论文写作构思均有推助的功用。
我之后又在同是九年级上册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学习中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上一课的学习中形成的意识、能力和掌握的方法进行了阅读实践,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效果很好,并且逐渐熟练和掌握了这一议论文阅读思维模式,分析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提升。看来,这一方法对于一般议论性文章的阅读比较适合,同时也可以解决中考议论文阅读时间与理解深度之间的矛盾。
第二篇:议论文教学
初中议论文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概说
一、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 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三段论:(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他知识:
3、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辨证思维
5、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6、杂文特点
以上,通常就是教材议论文单元的学习重点
且不论各单元的选文是否和单元重点匹配,也不论这些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要思考的是:人们日常阅读议论文,是按照这些知识的指引来阅读的吗?这些知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到底有多大作用?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回到原点的思考,探究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规律。
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
议论文教学,不只是找到中心论点后,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思路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这种教学思路在扼杀学生思维与探究的乐趣和权利);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辨析,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析作者观点的价值与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思考和辨析的途径通常有:(1)背景知识;(2)文章自身的论证逻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1)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国际学校作文题的故事:“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如:汶川地震,可以引发什么感想和思考?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呢?
没有思想能力,在阅读(特别是文字作品阅读)中就很难有多元理解;在写作(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就没有多维角度。
(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
二、教材中议论文的整体把握
北京版教材把议论文放在说明文之前,且比例较大,我认为很有道理。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多读多用的正是议论文。
教材中的议论文有 6 个单元,共 23 篇。
人教版教材中的议论文:
三、议论文类中的具体文体 1 .政论:如《为人民服务》。2 .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未有天才之前》、《为人民服务》、《敬业与乐业》再联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了解演讲的不同类型与风格。
阅读演讲词的要点:(1)了解演讲的背景(时间、地点、对象、目的)(2)特别注意对象感、现场感,注意有声语言的听觉可接受性。
与演讲词类似的文体,如法庭辩论等。
书信,和演讲词一样,都有直接的言说对象,阅读时要注意对象感。只不过书信面对个体,演讲面对群体;书信的娓娓谈心,多乎演讲的滔滔雄辩。教材中的书信课文有:《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傅雷)、《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雨果)、《郑板桥的两封家书》等。
3、随笔、杂文:这是教材中议论文性课文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议论文阅读的主要类型。
随笔和杂文都是偏重议论的散体作品,属于大散文之列;但和狭义的散文(艺术散文、纯散文)不同,后者偏重记叙描写,抒发个人感情,用形象说话。但随笔、杂文也可以有很强的文学性,越是好的随笔、杂文,越能见出作者的独特性情。
随笔:温和、幽默;杂文:犀利、讽刺。
随笔:教材中的选文,多谈论人生、治学等问题。《从一个微笑开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怀疑与学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对于随笔,不能用一般议论文的方法(所谓三要素、三段论)来解读。随笔往往信笔由缰,没有严密的论证结构;反而个
性鲜明。如林语堂的《论趣》,文章内容是谈“趣”,写得也“趣”,阅读也要读出“趣”来。
杂文:《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
杂文的生命在于强烈的批判性,在于针砭时弊的深刻。教材中非杂文单元也有很多杂文。如巴金的《“独立思考”》(注意引号的作用)戴厚英的《人应该有所畏惧》等。
杂文有特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提醒我们:“迁移、拓展、应用”的教学设计,切忌生拉硬扯。王荣生曾批评用《拿来主义》谈“怎样结交朋友”的荒谬(《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248 页);京版教材中《未有天才之前》的课后练习题拓展到“谈中国足球”,是同样的荒谬。
杂文的其他特点(开口小而具体、典型形象、主观情感等),参看钱理群《名作重读》中论述的“杂文的思维与表达”(或参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354 页)。4 .学术论文(教材里没有相应选文;因为学术论文的理解相当依赖专业背景知识):学术论文不同于学术随笔,前者需要严谨的论证,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是写给同行看的;后者比较通俗、轻松,是写给大众看的。如冯友兰的哲学随笔《人生的境界》、顾颉刚的史学随笔《怀疑与学问》、青冈卓行的文艺随笔《米罗斯的维纳斯》。阅读学术随笔的方法:要联系作者一贯的学术思想或特定的言说背景,切忌断章取义、盲目质疑;注意理解作者特定的学术概念(如冯友兰的“觉解”、“意义”);注意与生活实例联系时,不能把抽象理论与实例“一一坐实”,更不能曲解。
第二节 议论文教学设计例说 1 .解读《谈骨气》。——作为所谓“标准议论文”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例文(所例知识:论据的选择)。知识定位:论据的选择(本文有得有失)。2 .解读《为人民服务》——作为政论和演讲文体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定篇。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同时全面呈现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3 .解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为思想随笔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样本(基于特定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4 .解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初中议论文阅读和中考题的典型样式,是所谓“一般的议论文”,可算随笔。教学上也可以处理成样本。5 .提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学功能定位:用件。(教学重点不在于读法,而是文章内容给我们的读书启示)?? 研读 1 :《谈骨气》
很多老师都喜欢这篇议论文,因其“规范”、“好教”。一般教师这样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 2、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3、分析三个事例是从哪些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 4、这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5、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一般老师的教法——
下面,我们就从老师们最熟悉的三要素说起。
一、论点:本文的论点究竟是什么?
徐江先生认为:
《谈骨气》一文 , 中心论点并不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吴晗先生讲的是“什么是骨气” , 文章的标题清楚地标示出了这一点 , 同时也号召中国人要做有骨气的人 , 文章结尾还谈及如何面对困难的挑战等等。而三个事例,也不是“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 而是用三个具体事例紧扣孟子的话 解释怎样做才是有“骨气” , 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要有这样的“骨气”。切莫以为文章开头说了一句“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论点。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宣言 , 是文章的引子。篇二:a4议论文教学策略
教师简介
王漫
专题讲座
第一节 议论文教学概说
一、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长期以来,支撑和影响中学议论文教学的知识,老师们熟悉的议论文知识,有哪些? 多年来固化的议论文知识,最基本的有两点: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三段论:(论证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他知识:
3、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辨证思维
5、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6、杂文特点
以上,通常就是教材议论文单元的学习重点
且不论各单元的选文是否和单元重点匹配,也不论这些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要思考的是:人们日常阅读议论文,是按照这些知识的指引来阅读的吗?这些知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到底有多大作用?
我们怎样读议论文 ?——回到原点的思考,探究阅读议论文的一般规律。
在日常状态下,我们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
议论文教学,不只是找到中心论点后,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思路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这种教学思路在扼杀学生思维与探究的乐趣和权利);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辨析,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分析作者观点的价值与是非。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思考和辨析的途径通常有:(1)背景知识;(2)文章自身的论证逻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议论文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1)提高思想认识能力,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鉴别能力。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国际学校作文题的故事:“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如:汶川地震,可以引发什么感想和思考?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还可以想到什么呢?
没有思想能力,在阅读(特别是文字作品阅读)中就很难有多元理解;在写作(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就没有多维角度。
(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
二、教材中议论文的整体把握
北京版教材把议论文放在说明文之前,且比例较大,我认为很有道理。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多读多用的正是议论文。
阅读演讲词的要点:(1)了解演讲的背景(时间、地点、对象、目的)(2)特别注意对象感、现场感,注意有声语言的听觉可接受性。
与演讲词类似的文体,如法庭辩论等。
书信,和演讲词一样,都有直接的言说对象,阅读时要注意对象感。只不过书信面对个体,演讲面对群体;书信的娓娓谈心,多乎演讲的滔滔雄辩。教材中的书信课文有:《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傅雷)、《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雨果)、《郑板桥的两封家书》等。
3、随笔、杂文:这是教材中议论文性课文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议论文阅读的主要类型。
随笔和杂文都是偏重议论的散体作品,属于大散文之列;但和狭义的散文(艺术散文、纯散文)不同,后者偏重记叙描写,抒发个人感情,用形象说话。但随笔、杂文也可以有很强的文学性,越是好的随笔、杂文,越能见出作者的独特性情。
随笔:温和、幽默;杂文:犀利、讽刺。
随笔:教材中的选文,多谈论人生、治学等问题。《从一个微笑开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怀疑与学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对于随笔,不能用一般议论文的方法(所谓三要素、三段论)来解读。随笔往往信笔由缰,没有严密的论证结构;反而个性鲜明。如林语堂的《论趣》,文章内容是谈“趣”,写得也“趣”,阅读也要读出“趣”来。
杂文:《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
杂文的生命在于强烈的批判性,在于针砭时弊的深刻。教材中非杂文单元也有很多杂文。如巴金的《“独立思考”》(注意引号的作用)戴厚英的《人应该有所畏惧》等。
杂文有特定的现实针对性,这提醒我们:“迁移、拓展、应用”的教学设计,切忌生拉硬扯。王荣生曾批评用《拿来主义》谈“怎样结交朋友”的荒谬(《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248 页);京版教材中《未有天才之前》的课后练习题拓展到“谈中国足球”,是同样的荒谬。
杂文的其他特点(开口小而具体、典型形象、主观情感等),参看钱理群《名作重读》中论述的“杂文的思维与表达”(或参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354 页)。4 .学术论文(教材里没有相应选文;因为学术论文的理解相当依赖专业背景知识):学术论文不同于学术随笔,前者需要严谨的论证,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是写给同行看的;后者比较通俗、轻松,是写给大众看的。如冯友兰的哲学随笔《人生的境界》、顾颉刚的史学随笔《怀疑与学问》、青冈卓行的文艺随笔《米罗斯的维纳斯》。阅读学术随笔的方法:要联系作者一贯的学术思想或特定的言说背景,切忌断章取义、盲目质疑;注意理解作者特定的学术概念(如冯友兰的“觉解”、“意义”);注意与生活实例联系时,不能把抽象理
论与实例“一一坐实”,更不能曲解。
第二节 议论文教学设计例说 1 .解读《谈骨气》。——作为所谓“标准议论文”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例文(所例知识:论据的选择)。知识定位:论据的选择(本文有得有失)。2 .解读《为人民服务》——作为政论和演讲文体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定篇。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同时全面呈现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3 .解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为思想随笔的代表。教学功能定位:样本(基于特定学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知识定位:论点的把握与分析。4 .解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初中议论文阅读和中考题的典型样式,是所谓“一般的议论文”,可算随笔。教学上也可以处理成样本。5 .提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学功能定位:用件。(教学重点不在于读法,而是文章内容给我们的读书启示)?? 研读 1 :《谈骨气》
很多老师都喜欢这篇议论文,因其“规范”、“好教”。一般教师这样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 2、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3、分析三个事例是从哪些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 4、这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5、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一般老师的教法——
教学《谈骨气》 , 一般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 , 都会问学生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老师讲了 , 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 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 , 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 如找不出才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论点问题解决后 , 教师篇三: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教材。所选课文非常典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都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每册书的扉页《写在前面》中,编者以一封信的形式都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告诉学生如何来学好语文;同时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写明此单元的教学目的、学习的方法。六册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呈循环式递进的形式,体现了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编者心细如发,事事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春风化雨,很适合教学。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议论文的教学中,我还是遇到了困难,产生了迷惑,由此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的思考
议论文是九年级的一个学习重点,占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分之一,既是三大文体的传统内容,也是考查学生创新、思辨、认识等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议论文内容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练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中考试题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文章,其实是呈三足鼎立的格局的。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同时也是初中教学中最后翻越的那座高山,翻过去,才会一马平川。
那么学习议论文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要求。
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来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干脆就读不知所云。作文方面就更是差强人意。虽然在考场作文中很多省市在体裁上没有设置障碍,但真正写议论文的学生不是很多。写出高水平议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有些上了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诉说上高中的感想时,很多人对于写议论文是非常发怵的。高中对议论文的要求很高。很多作文不像初中,感性的作文题目多一些,大多是偏向理性的。没有有深度的思想,议论起来,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缺乏清晰的结构,语言空泛,索然无味,那怎么能行呢?
所以说,初中的议论文教学,是起步点,它起到了一个台阶的作用。在初中,学生要掌握议论分析的方法,掌握议论文的框架结构,对一些事情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很好地运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高中的语文教学很好的衔接。同时,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世界观的完善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原因的分析
1、课文文本的指导作用有待提高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课本是上课的依据,是上课的根本。很多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剖析解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本质,以求一根红线穿起文章的所有知识点。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课本所选文章,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出现时间:九年级上册。我认为在九年级才出现议论文为时有些晚,议论文是中考阅读中三个阅读文中的一个,到九年级才出现,如果从认知能力上讲,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所增强,肯定是便于议论文的教学。但鉴于九年级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新年一过也就结课了。其实真正的接触课文教学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并且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只在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在现代文部分没有出现议论性的课文。只是在古文部分,出现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所以说,议论文,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只是在九年级才进行的。我认为出现的时间有些晚了,在学生的心底形成的印象比较浅,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也相对短。
相对于议论文来说,说明文的文章在八年级就接触,并且在八年级上册就有两个单元,学生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慢慢得来消化这些知识。记叙类文章的教学就更不要说,始终贯彻于三年的教学中。在教材中议论性文章出现得较晚,我认为这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议论文的一个客观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本中所出现的文章。
在九年级上册首先出现的议论性文章是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文章:《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书中这样写道: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无数先哲呼唤自由和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里分别述说着各自的事情,言辞或激烈,或和平,但是对人类的关注是相同的。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本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本单元的教学目的特别是情感目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微笑着面对生活,如何去做人的。如果从体裁上讲,前两篇是讲演稿,后两篇是书信。属于议论性的文章,但都不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
当然从情感目的来讲,达到这些目的是无可厚非的。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一门学科,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应该在文章阅读分析上、写法上有所收益才好。但《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两片演说稿,并且文章比较长,学生从整体把握上有一些难度。《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是两篇书信。感情细腻而丰富,但随意性比较强。如果拿来向学生讲述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是不恰当。相对来讲,这四篇文章中,《敬业与乐业》还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论题,可以找出明确的论点,文中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总分总式的结构也比较明显。但本文对于第一次接触论辩性文章的学生来讲,从篇幅上,还是稍长了些。学生能读懂,但如果一下子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还是不太容易的。
其实课本出现议论文的有关概念是在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目的:求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是通过作者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作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严密、生动地论述语言。在这单元的教学目的中明确出现了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特别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
《短文两篇》,课后补白部分出现了议论文的阅读知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才闪亮登场。
我们再来看一下本单元所选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我认为本单元的文章作为议论文的教学还是比较合适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认清其与记叙文的区别,把握其文体特点,掌握了有关议论文的基本概念。特别是驳论文教学。鲁迅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了吗》是一篇非常典范的驳论文,树立批驳的靶子,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这篇文章是一篇标本式的文章。我认为对于新知识,适合选择典范的文章,也不应该太难,学生的接受才会容易点。应选用这样的文章,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渐地理解。可能有人认为我比较功利,忽视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事实上我没有忽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人文性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文章必须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我认为过去教材中的一些短小的议论文就非常适合教学。它们在八年级甚至于七年级就引入,文章短小而且规范,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愉悦盈满心中。
现已《谈骨气》为例简要分析一下。
①题目:谈骨气。可以由题目来讲清楚议论文题目的分类:论题型和论点型,教给学生拟议论文标题的方法,认清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②论点的提出:阅读全文,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是以什么方式提出的 ? 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课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论点。
③论证思路:提出论点 — 论证论点 — 总结归纳。文章的结构比较规范,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④论证方法及作用:文中的三个事例比较典型,在此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⑤论据的特点: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本文选用了哪些论据 ? 课文为什么要选用这三个事例呢 ? 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整 ? 有骨气的中国人很多,作者为什么以文天祥、齐国穷人和闻一多为例 ?在此可以告诉学生议论文中的事例首先要真实,其次要典型,第三要简洁。指导学生弄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启发他们认识课文所说的“骨气”,跟社会上所谓“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等错误思想意识的本质区别。
议论性的文章出现得比较少,典范性的文章更少,这是学生议论文水平比较低的一个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提高学生的议论文水平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翻过的火焰山。
三、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及写作的水平:
1、提早加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只有先丰富自己,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营养,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文章,时代感要强,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觉得离自
己的生活是很近的。在八年级下学期或更早一些时候提早引入,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可以对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指导性。对议论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过去教材中出现的那些典范性的文章也可拿来使用。比如《怀疑与学问》、《想和做》等。历年中考题中的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或分析。到九年级时,再接触课本中的文章,学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激发。
2、提高学生议论文文本解读能力
每一位教师必须注重45分钟教学。有的教师愿意以做题来代替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细读文本,是理解文章并开始解题的前提、基础;让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思路,必须先学会通读全文,然后迅速理清思路,勾勒出全文各段展开的思路;通过以上的训练,最终让学生面对内容不同的每一篇文章,能从规律上把握它,把文章切分成一块一块,然后又能以一条线轻松串接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读懂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也是提高应试解题技能的根本途径。
3、阅读规律与方法的点拨指导
如果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自己解读文本,就可以把一篇议论文很清晰地分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抓准“中心论点”,分析段落的“中心句”,找出“论据”,明确各段“论证角度及方法”,理清“论证总体思路”,独立作出这些解读之后,再去做题,学生会觉得方向明确,不会被题目拖着走,不会被题目的变化所困扰。同时必须教会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不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要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于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至于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这个时候,我们再教给学生一点纯粹用于答题的所谓“规律、技巧”,从形式上给学生一些可以遵循的模式,以利于其答题方向明确、分析到位、表述准确。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可以带着他们分析,答案是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只有自己反复推敲,反复锤炼,形成的东西才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4、联系学生的实际,增加写作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种运用不仅体现在阅读上,更体现在作文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初中学生世界观已初步形成,对事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对于身边事,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激起他们说话的欲望。比如说:中学生该不该在校内带手机?你对上网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勤奋和天资的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一定在一开始时就必须写出来,可以先激起他们“说”的欲望。有话可说,才可能有话可写。在说的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其次要摘抄范文,其根本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别人,从中积累经典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由教师选定要阅读和摘抄的文章,保证了文章的质量和文体的需求与难易程度。学生在训练中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品位,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在欣赏评价中学习借鉴了别人的优点。在这种潜 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摘抄完范文之后,不能仅仅止于此,而应该进行交流,在交流课中,我让学生说出选用本文的原因,你最欣赏本文的那一点,是语言,还是结构,抑或是让你扼腕叹息的思想?而后班中进行讨论,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好,更要知道文章好在哪里。
再次,在分析完一篇文章后,要让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或鉴赏,写出200~300字的反思或收获。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我一般是先让学生写提纲,对学生的提纲教师要进行点评,而后再让学生对此进行拓展,形成一篇600字的小文章。有了前面的铺垫,对学生来讲,这就不是太难做到的了。有时学生还会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只有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运笔自如,真正学到本领。总之,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能力、作品鉴赏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当然还有学生的书写水平、写作心态和兴趣等等。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 本文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欢迎与各方朋友探讨。篇四:议论文教学写作研究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在很多文章中需要这种表达方式来讲道理,最终使人信服。议论文,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二、为何写议论文
1.对生活的发现(填补)2.对众说的定夺(辨析)3.对前说的补充(完善)4.对歪说的纠正(批判)5.对问题的建言(解决)
三、如何写议论文
训练一:角度与论点
训练二:论据与论证
训练三:议论的条理
训练四:议论的辩证
训练五:议论与反驳
训练一:角度与论点
(一)论点的正确 论点的正确,包括两个基本点:第一,作者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注重观点与材料的一致性;第二,作者下笔成文时要面对现实,针对现实的需要,突出文章论点对时代的积极作用。
首先,作者要力足于生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尊重材料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每一个观点、每一种感受都要“有据可查”。这就要求议论文不仅有论点,而且要求观点与材料能够和谐。我们既反对“小题大作”,即超实际地对材料进行主观发挥、人为“拔高”。同时,我们也反对“大题小作”,有些材料确实值得深挖,事情虽小,但包蕴着丰富的意味或深刻的道理,如果等闲视之,也会糟蹋一些好材料。只有对材料的性质、含义进行仔细地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如实”的判断,才能使我们的论点正确、适宜。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观念、意识也应正确,即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待问题,使我们的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写文章,应当时刻有一种时代的意识,时常问问自己,现时写这样的文章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作者要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敏锐捕捉时代气息,及时提出并回答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这样的文章论点才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才是正确的。
(二)论点的深刻
论点的深刻,是指作者见识高远、独到,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能够揭示生活的真谛。
论说性质的文章重在分析问题,谈道理。论说文立意的深刻与分析什么问题,谈什么道理有很重要的关系。写论说性质的文章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很多事物的主要矛盾,发现生活中有认识价值的事物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使论说文论点深刻,至少有如下两个方面可以考虑和尝试。1.善于发现,珍视每一种生活体验,挖掘世象背后的生活哲理,使之具有教育意义。2.善于怀疑,对人们惯常思维和“流行时尚”有一种冷静的评判,保留可贵的对世风的批判意识。
辨真假,明是非,判善恶,别美丑,是论说文章的重要任务。从前有个寓言,讲的是谣言说了三遍,听者便相信了。我们写论说文章时,对于那些貌似真理的谎言、貌似时尚的不良风气,敢不敢与之宣战呢?深刻的文章立意,便在这宣战中。
(三)论点的新颖
论点的新颖,是指一篇议论文的观点要能够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给人以新的启示。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呈现出新的发现、新的见解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选大家不曾选过的题材,塑造别人不曾塑造的形象,表现别人不曾表现过的主题。以创作报告文学见长的作家黄宗英说:“大伙和都嗡着去写的题材,再动人,我不选;别人写过的,我一般不选。”写作的大忌之一就是“撞车”,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创作道路广阔异常,完全没有必要挤在同一个题材和同一个立意上,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无论日常习作还是考场文章,都不讲“凑热闹”,否则用力不小,收效不大。2.对于那些大家写过的题材,若想表现出新颖的立意,最好的办法就是选取最新、最佳的角度,表达单属于“我”的东西。歌德说过:“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正在于他有足够的心智,使一件平凡的对象现出一个有兴趣的方面来。”“平凡的对象”是我们平日司空见惯甚至早为人们说过的事物,而“有兴趣的方面”便是我们看问题、考虑问题的新角度。这样便能言人所未言,写出人们“眼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
注意运用新鲜的论据来证明论点 所谓论据的新鲜,指论述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新颖、别致。论据新鲜包含两个基本点:
第一,选择时代感强的材料,往往表现为新的信息,新近涌现的人和事。青年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为敏感的群体,对新生事物的适应能力比任何人都强,对最新信息的捕捉比任何人都迅速。因此,在选择新颖的材料方面,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从近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在作文选材方面很是新颖,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感。
第二,选择那些并非新近发生,但是没有或很少被人采用过的材料。邓拓写过一篇文章叫《一个鸡蛋的家当》。作者取材于明代小说家编写的一个故事:一个穷人捡了一个鸡蛋,高兴地告诉妻子自己将要富了,蛋生鸡,鸡生蛋,卖鸡买牛,大牛生小牛,不到三年便可有一百五十多头牛??妻子一气之下打碎了他的鸡蛋,毁了他的所有家当。邓拓通过对这个材料的深挖,提示了“历来只有真正老实的劳动者,才懂得劳动产生财富的道理,才能够摒除一切想入非非的发财思想,而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这一深刻主题。可见,那些未被发现和使用过的材料如果能够挖掘出深刻含义,也可以成为新颖的材料。
掌握最新的信息掌观察,靠传媒;而获取“珍稀”材料,则很大程度需要靠阅读,靠对生活的琢磨。
议论文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论是文章的开头,用来提出文章的论点或用来点明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是文章结尾,或是得出结论,或是进一步强调论点,有时也用来提出希望、要求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议论文的结构
在写议论文时要做到有条有理,就要注意在论述部分(即上文所说的“本论”或“分析问题”)的构思过程中,掌握并列式和层递式这两种最常见的议论结构。(一)“并列式”论证结构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例如下面这篇论“转折”的文章。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面对转折,把握转折,转折就会(给你)带来成功。本论部分:首先,转折是对过去的反思??其次,转折是同过去的决裂??再次,转折可表现出对愚昧的否定?? 同样的题目,还可以这样分解论点: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希望转折;当生活平淡时,我们需要转折;当面对机遇与挑战时,我们渴望转折。
二是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如课文《咬文嚼字》第一部分,朱光潜先生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你是”“你这”一字之差)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视之,石也”)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对“推”“敲”二字的品味)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地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二)“递进式”论证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篇五:议论文教学
中学语文议论文教学探讨
关于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分布
初中语文三年六册任何一版教材,篇目都在150篇以上,议论文在教材中占的分量很有限,不到10篇,而且议论文体也不典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专家们呼吁并有意淡化文体的结果。而且议论文重逻辑思维,不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之类的文体,有人物,有情节,或者有生动的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议论文教学成了我们课堂教学中常被忽视而且不太受欢迎的一部分。
关于中考
请各位看最近三年河南省的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阅读几乎是必考内容。2009《和谐明善》(12分)1.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2.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4.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010《匠人与大师》(12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2011《坚持一件事原则》(12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举中考的例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最有说服力的是什么?用我们校长的话:靠实力打天下,拿成绩来说话。二是中考试题中确实有许多经典议论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平时注意阅读和关注好的议论文,无论思想境界和语言积累都会得到提高。
例如07年中考两篇: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选自《光明日报》)
“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年轻人也需要反省》(选自《人民日报》)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议论文给人思想上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更广泛、更深刻。再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议论文也是常用文体,如辩论、评论、专业论文等,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关于教材中文体淡化的现状和缘由,不是我能解释清楚的。我想说、能说的是议论文教学不容忽视,需要用心设计,有效教学。就以现行教材中的议论文为例,谈谈议论文教学的一些实践。
两大困惑:
在准备这个讲座之前,我在身边的语文老师中做了一项调查:那就是议论文教学最大的困难和困惑,结果是这么两个: 1.怎样使枯燥的议论文教学变得生动? 2.文体特征不明显的议论文怎么教?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梳理一下议论文的知识,即明白“教什么”。阅读议论文常做的五件事
一、明确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中,作者总要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就是论点。就论点的设置而言,有的可以在文中找到作为论点的现成句子,而有的则需要我们在阅读中通过领悟,自已归纳出。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多数有现成的表现论点的语句,这些表现论点的语句应是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判断句或陈述句,有的就是文章的标题,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议论文论点的提出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可用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的呈现情况有以下几种:
(1)有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是中心论点,例如:《敬业与乐业》开篇第一句话“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就其位置及其和题目的联系看,我们能肯定这句话是中心论点。
(3)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学生容易将论点和结论混淆。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又如《想和做》第五段中有“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句,第七段中又有“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一句,将这两句相比较,不难判断前句是中心论点,后句不过是归纳并且揭示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4)因为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议论文中的有些过渡句也常常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例如《学问和智慧》中的过渡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就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的分论点,又提出了下文的分论点。还有的议论文的论点没有直接、明白地说出,而是比较含蓄的,一下子不容易抓准。遇到这种议论文,要先概括各段、各层的意思,在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的过程中归纳出论点。
二、把握文章论据
论据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①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②历史上的典型史实;③ 准确的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①名人名言;②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③广为流传的谚语、俗语;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论据与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要使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有代表性。事实论据准确而有代表性,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下面几种。1.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2.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3.对比论证。把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运用正面的事例或道 理同反面的事例或道理加以对比来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一篇议论文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四、理清论证层次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要先了解各段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相邻段落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论证过程,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论证的结构层次。
五、体会语言特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阐明观点,重在说理,要以理服人。阐明事理要严密,有逻辑性,表述的语言要准确,态度要鲜明。举例叙事要简明,有概括性。有的议论文也讲究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结:议论文教学的一般训练方法—抓准论点、找准论据、断准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力量。
以上我们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下面谈的是怎么教。
议论文常态课我们一般是这样上的:
一、检测预习(处理字词)
二、整体感知: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2段: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三、精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第3、4段,完成以下任务: 1.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敬业)2.作者是如何来展开论证的?(什么是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到敬业?)
(二)朗读第5、6段,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1.本段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来展开论证的?
四、体验拓展(学有所悟)
作者认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 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举出一两位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来论述作者的这一 观点吗?(举一个课外的事例或名言进行补充论证)(科学家、清洁工)
议论文一般都可以这样上,但上下来学生感觉没意思,老师也觉得特没劲。名师是怎么上的呢?下面我来说议论文教学的艺术化处理。
我们来看湖北武汉的特级教师,学长式教学的倡导者胡明道老师是怎么上的:
一、由当年“感动中国”人物导入:贵州 李春燕 费俊龙、聂海胜
李春燕,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大塘村是一个苗寨,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任何待遇。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寨被一位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
【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家温暖的月亮。
第二个事例我们比较熟悉: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航天实力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辞】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他们令我们感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梁启超在上海给大学毕业生做的一篇演讲,将会从中找到答案。
二、梳理文章脉络:
给作者列一个演讲提纲。也就是用十句话左右压缩这篇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在你认为重要的、最能代表作者意思的句子上做记号。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心论点)第一要敬业。(分论点1)
“主一无适便是敬。”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何为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三篇:议论文作文教学
议论文作文教学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为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写作频率最高的文体是什么?——议论文。那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谁能说说它们三者的关系?(画图)通过刚才同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论点的确立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大家在写作时有没有感觉,写不出新意,文章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么,我们要怎么选择论点,才能写出新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议论文如何“出新”。
二、分析:
1、反向立意:
请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典:东施效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们觉得,这两个典故可以用在什么论点的文章中?
提示:东施勇于学习的精神、和尚尽忠职守的精神。
这种思考的方式我们把它称为反向立意,就是指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
请大家看到这则作文题目:05年天津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话题作文。如果运用反向立意的方法,你如何确定论点?
2、多角度立意: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问题,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去思考,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请大家看到这则作文题目: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戏和休息„„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请自选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章内容紧密结合所给材料,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800字。
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
提示:从鸡与幼鹰的关系角度:谈生活环境与习性养成的关系、环境的影响。例如:客观环境不可忽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安逸环境使人失去进取心。从幼鹰的角度: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逆境、为难和压力对人的激发作用,例如: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主人的角度看:学会尝试新方法的重要性、改变思维方式、打破常规。
3、纵向开掘:
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开掘新的观点和思想。比如“打假”,本来涉及的领域是商业,但是把眼光放开一些,很多领域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例如“校园打假”、“科技领域打假”,还可以结合社会时事和社会现状进行思考。
第四篇:议论文教学反思
议论文教学心得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需读懂浅显的议论文。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前半学期我将工作的重心定为: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水平。为了了解学生议论文学习情况,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学习结束后,我对所教的九年级三、四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我及时地改变了教学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谈谈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夯实基础,为阅读作铺垫。
在讲议论文前,我先搜集、整理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每讲一课我都会三番五次地强调基本知识,使学生熟记于心。为了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设定与基础知识相关的题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知识,降低了学习议论文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水平。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恰当的方法却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方法的指导,我认为方法比
第五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篇一: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王智斌
2013.7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进一步成熟,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多素材,写好议论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必修三四册后的8个写作单元,分别从论点确立、论据选择、如何进行论证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逐层逐项练习,会有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
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压缩饼干”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
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2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篇二: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
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15年至2015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篇三: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08-09-16 23:26:00 来源:语文芳草地 作者:吴爱红
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考中要求提高作文分值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在现实教学中,语文作文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高考阅卷中学生作文分值不会拉开太大的“功利”现实有关,但更与作文教学的“无效、无法”有关。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老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它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语感的再现,它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它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和参与程度最高,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我部分认同这一观点,鲁迅、郭沫若等大家以及韩寒这样的小将都可以印证这句话,但是语文教师就真的在作文教学上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吗?近几年教学中断断续续的尝试和反思,让我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探讨这一话题,我想必须先厘清一个前提,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实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谈及方法论层面的话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于课程中的“表达与交流”板块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对照语文新课标,我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首先应当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青年,而是要培养具有基本写作能力和思考力,具有真实而较为丰富的情感的“人”。据此,我将高中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归为两点:1.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对社会生活有自我的思考和认知;2.训练他们基本的表达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的行为:
1.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如前所述,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我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
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本学期开学两周来,我给学生共布置过三次作业:1任选角度,合作探究《边城》及其沈从文的思想或风格;2.学完《归去来兮辞》后,结合陶渊明的作品,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陶渊明”或“我看古代的归隐现象”的文章3.专题写作训练: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我认为,高中语文作业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对部分学生而言,这一活动简直成了整节语文课的兴奋点。本学期,我将课前5分钟的活动重点放在了写作实践上。每周选出2-3名同学写同题作文,他们利用课前5分钟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同学评、老师评,一篇文章至少明确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使全班同学有所得、有所戒。因为要在全班宣读,被选到的学生都会很用心的写。例如纪石峰同学的《说“安”》,论据充实,文气贯通,语言畅达,赢得同学热烈掌声;刘恒同学的《感情亲疏与认知》用文言写就,文意通畅,少有语法错误,引得全班称奇。。。虽然这一活动才刚刚开展,但我认为已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吗?
3.作文训练课有的放矢。
既然作文教学还承载着提高学生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使其文章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等任务,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有条不紊的按步骤推进,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随意命题和训练。这一点高中新教材已经为我们铺设了框架,教师只需补充材料,使其更易为学生接受则可,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还有运用“激励法”,重视学生习作讲评等其他的方法。我想,只要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只要清醒的意识到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语文教师应该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地方法,在学生的写作中提供一些帮助,留下一些印记,实现其人格塑造和升学的双赢。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贵州 陈家彦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2002.6 篇四: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篇五: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黄帮民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执教班级:高二(8)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9日(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结论(照应全文))“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