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教学材料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 主讲:徐文
Periods of European art music
Medieval(500–1400)Renaissance(1400-1600)Baroque(1600-1760)Classical(1750-1830)Romantic(1815-1910)20th-century(1900–2000)Contemporary(1975–Present)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 古典主义 “古典的”(Classic)一词原指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建筑中的经典,而“古典主义”(Classicism)则多指后人运用古典的风格和原则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意味着很高的艺术标准,高贵而单纯、平衡而完美的形式,严肃的艺术目的,以及对装饰性的约束。这个词被广泛地出现在艺术史上,用来指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音乐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
前古典主义的三种风格
大约从1720年到海顿和莫扎特成熟的古典风格出现前这段时间被称为“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音乐风格。罗可可风格(Rococo)France 华丽风格(Galant)Italy 善感风格(Empfindsamer)Germany 巴赫的两个儿子是“善感风格”的代表。Wilhelm
Friedemann Bach, 1710~1784的一些作品在风格上比较保守,常有自由随想的性质和突然的情绪对比。二儿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的一些键盘作品最典型地体现了“善感风格”的特点。
前古典主义时期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
定义:一种小短的音乐喜剧,源于幕间剧。
特征:1.角色不多,包括喜剧类型的,常有讽刺性。2.采用现实生活的题材,常用方言。3.咏叹调简单悦耳,也用宣叙调。4.对男低音比较重视,终场采用重唱。
代表作:佩格莱西—幕间剧《女仆作夫人》(1733)法国喜歌剧(Opera comique)
特征:混合了意大利和法国因素的喜歌剧,采用了以宣叙调咏叹调为主的分曲结构,法国喜歌剧在音乐中插用对白代替宣叙调。代表作:卢梭—《乡村卜者》(1752)
英国民谣剧(Ballade Opera)
特征:英国的喜歌剧形式是民谣剧,它的音乐大多是用现成的流行曲调或民谣拼凑而成,经
1/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常在旧曲中填入新词。
代表作:盖伊-佩普什—《乞丐歌剧》(1728)德国歌唱剧(Singspiel)特征:德国歌唱剧最早的例子是对英国民谣歌剧和法国喜歌剧的改编之作,以民歌风的曲调为基础。
代表作:约翰﹒亚当﹒希勒—《魔鬼出笼》(1766)
喜歌剧的历史意义
顺应了启蒙运动对艺术的要求:“返回自然”。
作为的正剧的反抗,以轻松愉悦的手法丰富的歌剧的表现形式。预示了19世纪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潮流。
前古典主义时期正歌剧的改革 正歌剧
意大利正歌剧以古代的经典题材为基础,表现神话和传奇故事为主,题材比较严肃。这种歌剧通常有三幕,在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交替。改革的原因
歌手们对咏叹调形式的滥用,包括单纯炫耀声音技巧。18世纪后半叶,一些作曲家开始反对僵化的正歌剧他们寻求更有表现力、更有戏剧性和更灵活的结构。实际上,歌剧改革的潮流也是在启蒙运动“返回自然”的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格鲁克歌剧改革
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 —1787)德国 改革思想:“音乐为戏剧的情节和表现的诗意服务” 改革内容:
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与剧情密切联系起来。消除歌唱家即兴炫耀技巧的花腔段落。减少咏叹调和宣叙调之间的对比。
取消割裂歌词的间奏,避免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创作出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组成的复合场景。代表作:
《奥菲欧与优丽狄茜》(1762)《阿尔采斯特》(1767)《伊菲基尼在奥里德》(1774)
前古典时期的器乐—奏鸣曲 古典奏鸣曲
古典奏鸣曲已不同于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它是一种由3~4个乐章构成的独奏体裁,以键盘乐器(钢琴)为主,乐章间不仅在情绪和速度上有对比,而且在调性上也有对比,同时,各乐章在主题和调性上又有联系。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而奏鸣曲则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被运用在奏鸣套曲(包括交响曲和大多数类型的室内乐)的第一乐章(也称奏鸣曲快板乐章)中。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2/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前古典时期的器乐—交响曲&协奏曲 交响曲
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采用乐队合奏的演奏形式。音乐结构和奏鸣曲十分相似以,“快-慢-快”三个段落的结构模式,后来逐渐脱离歌剧的演出环境,作为单独演奏的管弦乐形式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乐队的器乐配置丰富
双簧管、大管或长笛,有时还加圆号或小号,另外还有定音鼓的配置。
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陈述作曲家乐思的主要乐器声部。
羽管键琴弹奏通奏(数字)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协奏曲
“协奏曲”在巴罗克时期已经成为重要的器乐体裁,到了前古典时期,“独奏协奏曲”远远胜过其他协奏曲形式而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羽管键琴。曼海姆乐派
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在斯塔米茨(Stamitz,1717-1757)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维也纳古典乐派概述
18世纪下半叶,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到了最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实际上,最典型和最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只是海顿和莫扎特,而贝多芬已经开始向成熟的古典风格发出了挑战,他中晚期的音乐风格已经预示了浪漫主义的一些特征。
海顿(Joseph Haydn)奥地利作曲家“交响乐之父”(1732-1809)生平要点
1761年起,在埃斯特哈齐宫中工作了近30年,创作了大量作品。90年代,两次访问英国,创作了12首伦敦交响曲,达到创作的顶峰。最重要的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和 68首四重奏。
WordsFromNotePage 16
Page No.17
WordsFromSlide
3/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交响套曲的结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D大调第一零四交响曲》 第四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乐章开始以一小段沉稳的圆号低音逐渐与大提琴合奏奏响主题,随后曲子旋律逐渐加快,最后以一个固定的节奏展现出民间的欢快场面。《惊愕交响曲》
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主题:幽默、滑稽、第一变奏小提琴演奏
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
C大调转为c小调,ff强音记号 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
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般庞大的气势,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它最初仅限于家庭、沙龙范围,是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随后在历史的流变中,它从贵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发展成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最深刻、最细致的重要器乐体裁。
《 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76 No.3, “Emperor” 第二乐章,稍慢板,如歌的。“皇帝”这个名字也是因这个乐章而得来的。在这里,海顿采用了他的另一首作品《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旋律作为乐章的主题。实际上,这个乐章就是由这个主题加上四段变奏所组成的,现在的德国国歌也是采用了这段旋律。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音乐神童”(1756-1791)生平要点
出生于萨尔斯堡,六岁便在父亲带领下到欧洲各地旅行演出,对后来的创作很有影响。最后十年在维也纳度过,创作了最伟大的作品。最重要的作品是器乐曲和歌剧。
器乐作品:弦乐四重奏,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 歌剧
《后宫诱逃》(1782)歌唱剧 《费加罗的婚礼》(1786)意大利歌剧 《唐•乔万尼》(1787)意大利歌剧 《女人心》(1790)意大利歌剧
4/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魔笛》(1791)德语神话寓言歌剧
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莫扎特的协奏曲创作
莫扎特以大量的创作-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长笛、单簧管、小号、圆号等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确立了至今还被袭用着的协奏曲形式。这种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通常包括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后部有一个华彩段)
第二乐章多为抒情的慢板(有时也插入较短的华彩段)第三乐章回族曲式或奏鸣曲式(有时也插入较短的华彩段)起初,华彩段由演奏家根据乐曲的基本主题作即兴发挥,到十九世纪后则由作曲家写成固定的曲谱。现代音乐家演奏古典协奏曲时所用的华彩段曲谱,是由后来的作曲家写成的。
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
这首具有歌剧式风格的协奏曲,洋溢着莫扎特春天般的清新,阳光般的温暖。第一乐章 A大调,抒情温暖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f小调,柔美并带有伤感的柔板,复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 A大调,适度的快板,热情欢乐的回旋奏鸣曲
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达·蓬特改编,1786 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 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部歌剧音乐创作有以下特点:没有沿用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喜歌剧的夸张和杂耍式的手法,而是描绘了人物性格,既有前后连贯的统一性, 更着重刻画不同人物的复杂心理增加了强烈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被尊称为“乐圣”
(1770-1827年)贝多芬创作分期 早期1770-1802年
从波恩到维也纳,继续学习深造,但以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第1-2交响曲,前三首钢琴奏鸣曲 中期1803-1814年
5/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创作成熟期,大量杰作产生,最典型的风格时期 第3-8交响曲,第3-5钢琴协奏曲,《费德里奥》 晚期1815-1827年
音乐与内在自我的联系更加紧密,预示了浪漫主义 第9交响曲,《庄严弥撒》,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从早期到中期 “浪漫主义”
具体的时间划分一般是从1820年前后到1900年前后 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古典主义的曲式得到扩展,变得更加自由。
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理想手段。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
舒柏特(Franz Schubert)
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1797-1828)艺术歌曲: 分节歌,其中很多具有朴实无华的民歌的性质,如《野玫瑰》。修饰分节歌,经常带有一个调式转换的中段,如《菩提树》。
小型歌剧场景式的歌曲,以在宣叙性的和抒情性的旋律之间交替为特征,如《流浪者》。通谱体歌曲,乐思重复较少,通常用于叙事歌的谱曲。叙事歌原是一种在对话和叙述之间交替的较长的诗歌形式,为之谱写的音乐也较为复杂,需要寻求新的手段保持音乐的统一,如《魔王》。
声乐套曲,用一套艺术歌曲讲述一个连续的故事。舒伯特两套声乐套曲是《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
钢琴独奏曲和室内乐 浪漫主义钢琴小品 六首《音乐的瞬间》(D.789)《八首即兴曲》(D.899、935)大型钢琴作品
21首钢琴奏鸣曲
根据他的艺术歌曲改编的《流浪者幻想曲》(D.760)室内乐作品 《鳟鱼五重奏》(D.667)
三首晚期四重奏(D.804, D.810, D.887)弦乐五重奏(D.956)交响曲
9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是《未完成交响曲》(D.759, 1822)《C大调(伟大)交响曲》(D.944, 1825~1828)
6/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
法国作曲家(1803-1869),他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1)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有的作品只用标题作曲名;有的作品除了标题之外还另加文字说明。
2)标题音乐的演奏形式多为独奏、重奏、合奏等。
3)按内容区分有两类,一是戏剧性的,一是描绘自然景物或世俗风情的。
4)按音乐构思可分为三类,一是情节性的,二是描绘性的,三是哲理性的。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属于情节性的。
标题交响曲
《幻想交响曲》(1830)-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 《哈罗德在意大利》(1834)-根据拜伦的长诗 《罗米欧与朱丽叶》(1839)歌剧
《特洛伊人》(1856-1858)-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歌 戏剧传奇
《浮士德的责罚》(1846)-原设定为演奏会音乐 书作
《配器法》(1842)-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德国作曲家(1809-1847)管弦乐曲:
五部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 音乐会序曲《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大海与幸福的航行》 钢琴作品: 两首协奏曲 三首奏鸣曲 套变奏曲 《无词歌》
《无词歌》 songs without worlds 是一种宛如歌曲的钢琴小曲,其中包含一个歌曲性质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无词歌为门德尔松首创,它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要明确。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他使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在音乐教育上,他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近代的过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舒曼(Robert Schumann)德国作曲家(1810-1856)钢琴作品 《狂欢节》、《蝴蝶》、《童年情景》 艺术歌曲
两部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 大型作品
《第一交响曲》(春天)、《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 音乐评论
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他的评论具有极为精到的专业眼光。
肖邦(FryderykFranciszek Chopin)
波兰作曲家“钢琴诗人”(1810─1849)乐队和钢琴音乐-两部钢琴协奏曲
玛祖卡舞曲-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
波罗奈滋舞曲-民族意识和情愫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 夜曲和圆舞曲-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体裁
谐谑曲和叙事曲-单章大型体裁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前奏曲和练习曲-一种全新的创造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匈牙利作曲家“钢琴之王”(1811-1886)钢琴作品: 1835~1839年他主要创作了《12首超级练习曲》、《帕格尼尼练习曲》和前两卷《旅游岁月》 三首最伟大的钢琴作品: 《大音乐会独奏曲》(1849)《谐谑曲与进行曲》(1851)《b小调奏鸣曲》(1852~1853)
《匈牙利狂想曲》前15首完成于1851~1854年 《匈牙利狂想曲》第16~19首完成于80年代
管弦乐作品:
13首交响诗:《普罗米修士》、《奥菲欧》、《塔索》、《前奏曲》 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
论文《论艺术家的处境》对改善音乐家的社会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德国作曲家(1833 – 1897)主要作品 4部交响曲
《德意志安魂曲》
24首室内乐和260首艺术歌曲 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
协奏曲,其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
8/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19世纪法国歌剧 法国大歌剧
这种大歌剧迎合了中产阶级观众的兴趣,采用大规模的戏剧构思,并强调宏伟壮观的戏剧场面的展示。它通常采用历史题材,经常出现人物众多的场景和紧张的戏剧冲突,乐队、舞蹈与合唱的运用也很有效果。代表人物
梅耶贝尔(1791-1864),《胡格诺教徒》 奥柏(1782-1871),《波蒂契哑女》 阿列维(1799-1862),《犹太女》
法国喜歌剧
19世纪,法国喜歌剧与大歌剧并行发展,和18世纪一样,二者的区别在于这种喜歌剧用对白而不用宣叙调。规模一般比大歌剧要小一些,音乐也更简单,要求的演员较少,不用历史题材,情节是喜剧性的或感伤的。代表人物
奥柏(1782-1871),《魔鬼兄弟》 比才(1838-1875),《卡门》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梅里美的作品改编)
谐歌剧
谐歌剧又称轻歌剧,出现于法国第二帝国期间。谐歌剧从喜歌剧发展而来,但更强调喜歌剧中的机智讽刺的因素。这种歌剧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其娱乐性的价值是不能低估的。代表人物
奥芬巴赫(1819-1880)《地狱里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
抒情歌剧
抒情歌剧是一种介乎于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的形式,它的规模比喜歌剧大,但又比大歌剧小。它的题材主要取自浪漫的戏剧或幻想的文学,音乐上强调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人物
古诺(1818-1893),《浮士德》、《罗米欧与朱丽叶》 圣-桑斯(1835-1921),《参松和达丽拉》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
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多尼采蒂《爱的甘醇》 贝里尼《诺尔玛》 威尔第《茶花女》、《阿伊达》、《奥塞罗》 马斯卡尼(真实主义)《乡村骑士》 普契尼《托斯卡》、《图兰多》
罗西尼(Gioachino Rossini, 1792-1868)
到1825年,罗西尼是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名声超过贝多芬)。
9/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他写了39部歌剧,既有喜剧也有正歌剧,但今天还流行的只有他的正歌剧。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选段-----罗西娜的谣唱曲“刚才我听到一个声音” 她决心赢得她的追求者(化装成穷学生的伯爵阿尔玛维瓦),并拜托年老的监护人巴尔托罗的追求。第一部分:“卡瓦蒂纳”(遥唱曲),行板,是咏叹调的引入部分。第二部分:“卡巴莱塔”,中板,是咏叹调的对比部分,有辉煌的但有节制的花腔。重唱-场景
罗西尼还爱用重唱(两个到四个歌手)乐队引子
独唱或对白的宣叙调,用乐队伴奏 咏叹调主段(旋律性的段落)中段(过度)“卡巴莱塔”,末段(风格活泼,有反复,有时有装饰)终曲,很多角色一起唱。
罗西尼的其他作品 喜歌剧
《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灰姑娘》、《贼鹊》
正歌剧
最常演出的是《威廉•退尔》(在他生前演出了500多场,1829年写于巴黎,受法国大歌剧影响,序曲很有名)此后,罗西尼再也没有写过歌剧
多尼采蒂(Donizetti, 1797-1848)多产的作曲家 70多部歌剧
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正歌剧,但他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喜歌剧。代表作:《拉莫摩尔的露契亚》、《爱的甘醇》
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他写了十部正歌剧,包括《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他的风格抒情细腻,有悠长的旋律和灵活的曲式。他相信歌剧可以表现强烈的情感。
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他写了26部歌剧
他是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代表。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意大利歌剧的同义语。爱国主义精神
坚持“歌剧是人性的戏剧”的理想,并批判吸收外来影响。
威尔第的三个创作阶段 早期到1853年
10/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纳布科》《利戈莱托》《茶花女》 中期 1853-1871年 《假面舞会》《命运之力》《阿伊达》 晚期 1871-1893年 《奥塞罗》《法尔斯塔夫》 几乎都是正剧
大部分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早期歌剧的特点
他的很多早期的作品运用了罗西尼、贝里尼和多尼采蒂的传统。一般分为四幕(或三幕加序幕),第二第三幕结尾有重唱终曲,第四幕常以沉思性场景开始。主要的脚本作者是意大利皮亚维
从1849年的《路易莎•米勒》起,在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上更加成熟。早期的最后一部是《茶花女》,咏叹调更加灵活和扩展。
中期歌剧的特点
更多的吸收法国大歌剧的因素,包括了更宏伟的戏剧场景。独唱、重唱、合唱更加自由的结合。和声更大胆,乐队的处理更加重视。
“回忆动机”的运用,促成音乐和戏剧的统一。中期的最后一部歌剧是《阿伊达》,集中体现了以上各种特点。
晚期歌剧的特点
在《阿伊达》之后有16年间歇。因为1871年意大利独立后,威尔第收到嘉奖,从事慈善事业和从政,这期间的音乐界出现了一些新作品。1887年又开始了创作,完成了《奥塞罗》,是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顶峰。根据莎士比亚的话剧改编,音乐更加连贯,场景更加庞大,乐队效果更加丰富。
《法尔斯塔夫》作于1893年,是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更据莎士比亚改编,是意大利喜歌剧的顶峰。
威尔第小结
他认为意大利歌剧是一种表现人性的艺术,独唱的声乐旋律是最重要的。
他在坚持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批判的吸收了法国歌剧(如梅耶贝尔的大歌剧)和德国歌剧(如瓦格纳的歌剧)的因素,在创作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吸收的关系。因此,他把自蒙特威尔第以来的意大利歌剧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之一:马斯卡尼 真是主义来自文学,主张真实地反映社会底层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代表作是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和莱昂卡瓦罗的《丑角》。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代表。
他的一部分歌剧是属于真实主义流派的,但也有不少浪漫主义和异国情调的歌剧。
11/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擅长用旋律动人的咏叙调刻画小人物和弱女子的形象。善于利用和声配器的色彩烘托戏剧气氛。
十九世纪的德国歌剧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
《魔弹射手》1821年上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开端 情节采用神话故事的因素,超自然的时间和大自然的背景不是一种装饰性的东西,而是与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
音乐上运用德国民间歌曲式的旋律,并为了戏剧表现的目的利用半音化和声与乐队配器的丰富色彩,强调音乐织体的内声部。
瓦格纳
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
接受了来自文学、哲学、政治的各种影响,思想多变。坚持音乐应服务于戏剧表现的信念,对浪漫主义歌剧做出了大胆的改革,艺术上极有独创性。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罗恩格林》 音乐论著:《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 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瓦格纳乐剧的音乐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他打破了意大利歌剧的分曲编号的结构,每一幕的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
他的乐剧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著称。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情感或意念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为瓦格纳提供了一种使音乐和戏剧都获得统一的手段。
他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这是一种音乐织体,其中的主导动机和它们的再现与变化,提供了一种旋律材料的不间断的流动,很少有终止式或明显的停顿的痕迹。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使音乐表达了空前炽烈的主观情感,并使传统的调性体系逐渐走向解体的边缘。
瓦格纳还是一位配器的大师,在他的乐剧中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19世纪的民族主义音乐
主要地区:北欧、东欧、俄罗斯 特点与原因
把本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的基础。
把浪漫主义音乐手法与民族音乐的因素有机结合。
这些国家在19世纪出现的民族独立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促进了民族主义音乐的产生。
挪威的民族乐派
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
1875年,他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配乐而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格里格10卷66首钢琴抒情小品集更突出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擅长写作小品的大师的风范,这些小品表现了挪威这个平静的北欧小国的特有风情,包括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和质朴的民俗生活场景。
捷克的民族乐派
斯美塔纳(Bedrich Smetana 1824-1884)
12/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
八部捷克民族歌剧(例如《被出卖的新嫁娘》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六个乐章,其中的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最流行)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又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继承了斯美塔纳的道路,使捷克的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
他的作品题材更广,数量更多,主要有: 《斯拉夫舞曲》(两套)
九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歌剧《水仙女》
《斯拉夫舞曲》 两册各八首
原来为钢琴二重奏,后来配成管弦乐曲。
运用了斯拉夫民族各种舞蹈,表现民族的生活场景。第一册第一首具有捷克民间舞曲“富利安舞曲”的特点。
格林卡(Mikhail Glinka, 1804-1857)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作品有两部歌剧:
《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及很多管弦乐曲和声乐浪漫曲。
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
作于1847年,是第一部俄罗斯风格的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采用了两首对比性的俄罗斯民歌(婚礼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写成一首双主题变奏曲,如同一幅艳丽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柴可夫斯基认为对俄罗斯交响乐来说,这部作品如同“一颗橡树的种子”。
强力集团(五人团)巴拉基列夫 包罗丁 居伊
穆索尔斯基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
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orgsky, 1839-1881)强力集团中最有创造性的一位作曲家
他受到俄国先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和鲜明的个性 作品有五部歌剧、管弦乐曲和艺术歌曲
13/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展览会上的图画》
具有独创性的标题器乐曲,原为钢琴套曲。为纪念他的一位去世的画家朋友而作。
十首乐曲分别描绘了这位画家的十幅作品,由“漫步”主题将全曲连成一个整体。
柴科夫斯基(Pyotr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不属于强力集团,但与之处于同一时期的重要的俄国作曲家。
他的作品揭示了俄国沙皇黑暗统治下的一个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典型的情感世界。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早期:60-70年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创作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鹅湖》
中期:1876年以后接受梅克夫人资助,创作《第四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小提琴协奏曲》,《1812庄严序曲》
晚期:80年代末-90年代,顶峰阶段,《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歌剧《黑桃皇后》,舞剧《胡桃夹子》、《睡美人》
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欧洲的资本主义和平的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也在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文学艺术中也出现了各种新的流派,音乐中的浪漫主义进入最后的阶段,一个古典和浪漫主义的时代即将结束
世纪之交的两个流派 晚期浪漫主义(德奥)
主要代表:马勒和R·施特劳斯 印象主义(法国)
主要代表:德彪西和拉威尔
这两个流派都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
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
创作了9部交响曲和五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
他的风格影响了包括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在内的二十世纪作曲家
马勒的创作
早年的指挥生涯(到1897年):“夏天的作曲家”,第一到第三交响曲,为德国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谱写的歌曲,声乐套曲《流浪青年之歌》 指挥生涯的高峰期:维也纳宫廷歌剧院(1897-1907),第四到第八交响曲,声乐套曲《亡儿之歌》
晚年(1907-1911):命运的三重打击,第九交响曲,第十未完成,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14/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马勒的交响曲(他认为交响曲应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风格: 冗长,复杂,具有标题性 要求庞大的演出阵容
经常引入声乐,如第二、三、四交响曲中歌曲的自我引用,第二,第八交响曲中的合唱 织体倾向于复调 “发展调性”
他是德奥交响曲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 代表作:
《大地之歌》分为六个乐章,歌词采用中国唐朝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的七首诗。作品中既有对生活热情洋溢的高歌,也有对死亡恐惧的感怀,作品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尽情享乐与预感死亡的矛盾和困惑
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晚期浪漫主义的另一位代表
他是世纪之交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指挥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交响诗和歌剧
带有哲学意味的 死与精华(1896):表现灵魂通过苦难而达到升华而完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对尼采同名散文诗的音乐表现 带有叙述性和描绘性 蒂尔的恶作剧(1895):表现德国民间传说中一个幽默的戏剧人物的故事 堂•吉诃德(1897):表现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故事
《莎乐美》(1903~1905),根据王尔德的独幕话剧改编,表现了圣经中莎乐美的故事。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施特劳斯的音乐与这个颓废的故事相一致,运用了高度的不协和音,新奇的节奏和富于色彩的配器。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法国音乐文化 弗兰克
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1822-1890)他最著名的《d小调交响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等,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旋律气质不凡,表现力深刻,和声新颖,结构坚实协调。特别是“循环形式”的出色运用,可以说是他的独创。
圣-桑
法国作曲家、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1835-1921)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重要作品有《动物狂欢节》、《死之舞》、《参孙与大利拉》。其创作技巧纯熟,作品数量超过一百七十部,几乎涉及每个音乐领域,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通俗易懂,但某些作品过于追求表面的华彩效果,质量不匀。
15/ 16by铃兰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课程材料
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62-1918)
他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代表作品
管弦乐曲: 《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夜曲》(1899)、《大海》(1905)钢琴曲: 《版画》(1903)、《意象》(1905和1907)
《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奏鸣曲》(1915)
拉威尔
法国印象派作曲家(1875-1937)
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他既是乐曲形式的大师,又赋予音乐丰富的色彩,另外他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戒律,而以独创的手法运用这些传统戒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对于音乐的描述性,他主张不注重事物的外部,而是关注事物的本质和浓郁的色彩,并认为真正的诗不能是长篇大论,而是在于真正的感情。代表作品
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芭蕾舞剧《鹅妈妈》小提琴曲《茨冈》、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
16/ 16by铃兰
第二篇:古典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讲稿
古典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讲稿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 三.音乐风格特点 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点
艺术上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刻画,不同于现实的本来面目,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艺 术 歌 曲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一种歌曲体裁,歌词主要采用一些著名诗歌,歌曲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有着比较复杂的作曲技巧和表现手段,通常以钢琴伴奏为主。对艺术歌曲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三位音乐家: 1.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
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小夜曲吉他版演奏视频)(《鳟鱼五重奏》第一乐章视频)2.门德尔松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1809--1847)。他的音乐作品与他的音乐社会活动对德国音乐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843年积极参与筹建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德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著名作品有《无词歌》《仲夏夜之梦》 《春之歌》(播放音乐)3.李斯特--钢琴之王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生于匈牙利雷定一个贵族管家家庭。幼年随父亲学习音乐。六岁时学习钢琴,九岁时钢琴技艺已十分惊人。1821年,由贵族出资,遂赴维也纳深造。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音乐风格热情奔放。李斯特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补充* 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载体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赏析 郎朗演奏《钟》)老约翰 施特劳斯
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补充*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
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拉德茨基进行曲》视频)小约翰 施特劳斯
不到7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创作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圆舞曲闻名于世,有“圆舞曲之王”之称。约翰施特劳斯音乐的特点是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为基础,流露出自然真挚的音乐语言,作品欢快热情,音乐形象鲜明朴实.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约有500首左右作品,其中以“圆舞曲”尤为著名.特别是他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奥地利称为“第二国歌”。(《蓝色多瑙河》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视频)介绍歌剧《图兰朵》及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茉莉花》。
歌剧《卡门》——《卡门》是世界最优秀的歌剧作品之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法国音乐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她爱上了军曹霍赛,运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网。《爱情像自由的小鸟》(第一幕女主角所唱)是一首用哈巴涅拉写成的歌曲。这首歌曲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唱词是卡门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普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约束。它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大小调间(d小调转F大调),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视频)总结:
1、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
2、传统的曲式得到扩展,变得更加自由。
3、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
4、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有力手段。
5、强调音乐和文学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歌 曲和标题音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强调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
第三篇:浪漫主义音乐赏析
浪漫主义音乐赏析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众多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中,我个人最喜爱的的莫过于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而在他一生创作的500多篇作品中,我又最钟情于《蓝色多瑙河》。
一说起《蓝色多瑙河》,熟悉的名字,醉人的旋律,顿时把我带入一种阔别已久的亲切意境。尽管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这部天才的作品之前,几乎所有听者亦或是伟大音乐大师的赞美竟是出奇的一致,就连德国伟大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听到这首乐曲后对此绝妙主题音乐也因赞叹不已而如此评价“可惜不是我所作!”因此,这首圆舞曲被奥地利人称为“第二国歌”或“真正的国歌”就不足为怪,能在每年的维也纳音乐会中作为主要曲目也就不足为奇。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作品第314号,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关于他的创作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其实最初这首乐曲并非圆舞曲体裁,而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邀请写的一首合唱曲。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结尾 “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中透露的诗人丰富幻想给约翰·施特劳斯以极大的灵感,于是他将其改编成一部管弦乐曲,命名为《蓝色的多瑙河》,也就是这个缘故造就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名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乐曲序奏是在一段弦乐震音背景下圆号吹奏的黎明的动机,由慢变快,由弱渐强,是全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仿佛多瑙河潺潺的流水声中的清晨。关于本首旋律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插曲:1989年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当这段震音响起时,乐队的演奏被观众的掌声打断。指挥家别出心裁地转过身对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每当《蓝色多瑙河》的序奏响起时,观众都会鼓掌欢迎指挥家的新年致辞;指挥家把美好的祝福在新年的第一天送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蓝色多瑙河》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是按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渗透了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意。乐曲的序奏一开始,圆号在弦乐群碎弓的衬托下,吹奏出音乐的主题动机,犹如黎明的曙光,拨开了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第一圆舞曲是整个圆舞曲的主题,曲调轻松流畅,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犹如春之神 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
第二圆舞曲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情绪明朗、活泼,激励人心;第二主题柔和、抒情如歌。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 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圆舞曲也有两个主题,一是优雅、跃性的主题,有催人向上的力量;二是铿锵有力、动感强烈的主题,充满了生机勃勃,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
第四圆舞曲,节奏拉宽,音乐由外在的歌唱性转化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每到晚上,到处射出光芒,使人欢畅”的主题。第四首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
第五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欢快的气氛越来越浓,像是第四主题的延伸,最后曲调发展越来越激动、炽热,并进入豪华壮丽而快速的高潮。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较长,再现了圆舞曲中的主要主题,使乐曲更为鲜明、生动、圆满。整首乐曲给人以豪华壮丽、清澈典雅,无处不美的感觉。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更突出显示了施特劳斯的高超技巧。
然而现实中的多瑙河一年中由于季节变化的不同,河水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浑浊的黄色,绿色....河水的经常泛滥也曾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那么艺术家们为什么要把多瑙河比喻成蓝色呢?也许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蓝色才是最纯洁的色彩吧。诗人贝克的话语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音乐家的旋律还时常在耳边回响。撇开身外万物,心魂重归自然,掬一杯清茶,酌两盏淡酒,再和上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唇齿之间游弋着的,才是无以复加的美……
第四篇: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富于诗意的、注重情感体现的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突破了古典乐派中某些形式结构的限制,在和声、乐队以及旋律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使音乐创作有了新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常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它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情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
浪漫主义音乐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
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
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第五篇:西方音乐与欣赏
西方音乐与欣赏
主讲周丽佳
序言
音乐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和文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相似乃至神似的方面
音乐与文学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同的巴赫贝多芬
歌德《浮士德》
《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
第一章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16世纪和17世纪的音乐
文艺复兴:指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者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复调:一种多声部的合唱,各种声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融,彼此和谐地呼应。
《教皇玛切尔弥撒》《在巴比伦河上》
一、怎样理解帕勒斯特里那?
二、帕勒斯特里那的贡献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
《阿丽亚娜》
《波佩阿的加冕》
总结: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西洋乐器简介
钢琴小知识: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三角钢琴,88个琴键的全音
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乐器之王”
恩雅音乐介绍
恩雅的音乐是天地间最美的心灵对话,她透过幽静的民族情怀,以古典音乐的思维,恩雅形
容自己的音乐说:我的音乐融汇了爱尔兰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