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9-05-15 02:0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

杨志军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从创设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拓展创新思维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 创新环境;创新个性;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死板„„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体育教

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局面上,师生关系实际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统得过多、过死,整个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比如允许学生打断老师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等,这样,学生就能以健康的心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他们就能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

泼地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不断创设让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如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

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等。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野营军训、郊游等活动,能有效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就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言堂”的教学不是素质教育,更不会有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这时,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

造力。

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探索知识海洋的摇篮。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产生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对提出古怪离奇问题的学生不能采取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大搞“听话教育”,要积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

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究精神。为此,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翻等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评价,教师则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

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1.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2.创造“育场”,培养个性。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3.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以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可能一次性达到规定标准,因此,教师应借助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结合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感悟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力。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如讲“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

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及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探索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并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热情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引导学生各种大胆的质疑、假设和尝试,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采用讨论法,不拘泥于教师“满堂灌”,学生“盲目练”,而是创设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讨论。例如进行篮球三攻二、二防三简单战术配合教学,学生在场上都有自己位置的分工,从而形成比赛阵型。而比赛阵型受攻守变化规律支配,二人防守可形成平行、重叠、斜线站位,3人进攻可采用传切、突分、掩护等基础配合。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理解、再讨论、再实践,逐步总结、提高,在练习中掌握规律,并熟练运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动眼、动脑、动手、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

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营造愉悦、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才华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养成认真思考,求异求新的习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创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呢?本文从对阅读教学的思考,正确的阅读方法,个性化阅读等几个方面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阅读教学的思考 正确阅读方法 多媒体教学指导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好的课文不去读它,永远也不会变成精神财富。“读”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它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从而领悟和理解文中字缝之情,字外之意。这是任何教师凭讲解所无法代替的,同时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习自觉、持久、深入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能力。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并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能否圆满实现。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只读不思的现象普遍而又严重,由于教师压阵,学生不得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应付差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形在神飞。

近几年,创新教育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创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项崭新的课题。而在阅读教学中会出现一些现状问题,及时发现、分析这些现状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就语文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本是一门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社会科学,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却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语言“解剖课”。教师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乃至修改润色,力求头头是道地传授给学生,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阅读教学被摆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日程上来。对此,许多学者和语文教师是众口一词,赞赏有加。但据了解和观察,我们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即不“讲”也不“问”,干脆“放鸭子”,还美其名曰“自主读书”。没有了教师讲课的“束缚”,学生随心所欲,面对并不熟悉的课文,要么“小和尚念经”似的读那么一会儿,要么在教室“蹉跎岁月”,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一节语文课时间有限,课文大多篇幅较长,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是难以在很短的时间理解、掌握课文的。本人认为,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的时间应以25分钟左右为宜,凡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教师就不应包办,而应指点、纠偏,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二、要正确教给阅读方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做到;

1、带问题阅读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朗读时启发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评判课文来直接理解,让朗读内容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就乐意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做出预期目标,学课文之前,让学生估计自己的朗读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估计自己的朗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具体在哪方面提高。这样就增强了朗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自然课堂上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教给学生用试读、自由读、个体读、细读、跳读、先读后议、先议后读或者讲了再读、以读代讲等方法去自读自悟。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

阅读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悟式的阅读。要让学生在“读”的经程不断“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另外,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凭借自己的阅读进入意境,唤起内心丰富的想象。

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带问题阅读、边实践边阅读、开放性阅读等适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方式,有目的性、有感情、有顺序地去阅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领略作者独具匠心地遣词造句之妙处,体会文字语言的准确传神及节奏感和韵律美,不仅学到精湛的语言,而且还增长鉴赏语言的能力。

2、品读

课堂让学生大胆地品读,体现了生命的自由,尊重了学生生命的独特存在。品读课文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可利用脸部表情向学生传达情感,也可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如语速、语调、停顿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运用表演、画画、多媒体等手段唤起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体悟这些词语至关重要。另外,还需要老师去激励、鞭策、感化和召唤学生的朗读情趣,捕捉“心灵对话”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人物评论、交流资料、练习片段等,将品读过程引发深化,拓展延伸,提高品读的兴趣。

3、默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默读、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使语文课堂张弛有致,在动静相生中尽显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

因此,语文教学在提倡“朗朗书声”的同时,也应提倡“默默读思”。默读方法有:动眼不动嘴,边读边想边读边画,一目十行,让学生在默读、用心品味、欣赏的同时,个性化地批注、圈点、勾画、书写。圈点自己喜欢的词语,勾画感动自己的生动语句,书写自己感性趣的地方。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学生也就会主动、乐意地去做,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汲取精华。当然默读同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要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日益更新,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正是因为它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和音响等直观效果和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文本资料的优势,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眛。但不可忽视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课件的固定化、内容的程序化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据观察,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播放影视剧片段或影视主题乐曲,而忽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感悟。这样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热闹,但因缺乏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很难与作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文本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教育网

3百度

4新浪网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的变革,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

“情”。在课堂上,它依充分体现参与者X人造型”游戏,“一次锻炼。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素养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当前“十三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在各项政策的部署中也是处处可见其踪迹。本文围绕当前“创新”这个热点问题,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此文,进一步说明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同时给同行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方面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创新素养;培养提升。

课改后的学校体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遇到很多困扰,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地学,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了不善于分析与归纳、不敢于想象和发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不良习惯,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变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养呢?

一、在情感体验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素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养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而创新意识则包括强烈的创新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如果老师把体育课上成僵硬的运动训练课,一来学生身体受不了,二来更加重了他们对体育课产生的害怕心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首先要在情感体验上,梳理好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奠基创新之基质。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教学中不要过分要求学生服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幼稚甚至貌似荒诞无稽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要敢于向权威提出异议。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布景设疑引发兴趣,点燃创新之火焰。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动力。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所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1.创设寓意情景,引发兴趣点。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1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如“抢救伤员”体育游戏中,笔者用录音机模拟播放战场上的枪炮声,战车的轰鸣声,战士的呐喊声,渲染激战的氛围,令学生不知不觉地步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仿真的音乐使得“抢救伤员”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情趣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

2.创设疑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己攻克难关,获得知识。如在实心球的教学中,学生在最后用力时普遍存在着出手角度低、重心低、弓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故意创设错误动作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辩析,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答案,降低了再错率。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并积极尝试解决疑点、难点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思维训练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创新素养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生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善于在思维训练上有意识地去设计一些策略,积极挖掘课堂中生成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适时激励,激活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能使学生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多表现、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终时点评中,笔者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已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品质。

2.良性竞争。心理学家托伦斯“竞争条件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实验”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则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思维训练,促进“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角度的改变,表明能对所做的事进行适当的比较、推测、想象,这无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求异思维亦即发散思维。体育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往往看似不经意之间,但又必须精心设计。

1.埋下伏笔教学法。此法比较适合于高年级学生的游戏教学。笔者用此法教授游戏时,故意将所教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沙包(海锦垫、球等);救灾物资:粮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还是先“救 2 灾”;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已见,提出合理建议。

2.举一反三教学法。此法可据游戏难易程度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游戏教学。笔者在让学生了解了某一游戏的方法以后,要求学生针对游戏名称和游戏的方法、规则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然后再根据改编后的游戏进行活动,同样是“抓尾巴”游戏,在低年级作为主教材教学,主要是采用抓不同行进方式的动物的尾巴,如:奔跑中马的尾巴、跳跃中兔的尾巴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在高年级作为准备活动的教学,则注重能让学生的全身都得到充分的舒展,笔者提出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思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发散思维训练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创新的目标,预先规定好成果的表现形式,在完成基本教材的练习后,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或者是创新的自由练习。如利用绳完成投掷和跳绳教学后,让学生尽情发挥,用绳在地上创编各种图案,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审美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一束赞许的目光、一句表扬激励的话来激励学生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

三、在行为训练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素养的预期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受教育者能够有所创造,而只有通过创造,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造能力发展的素材,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提升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之间制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就会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而想象则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就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善于点拔、诱导、归纳、总结,适时提出问题,不包办代替,解学生惑而讲,为教给学生法而叙,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中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如“垒球投掷”教学,关键是怎样才能投得更远。笔者主要启发“快速挥臂”四个字,并加以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然后提出,怎样才能做到挥臂快速呢?让学生在提问尝试、讨论解惑中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掷远的要领。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体育教学中的有些内容,讲得再多,提示得再具体,学生也不一定很好掌握其要领。只有准确地把握问题关键,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想象,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低年级“前滚翻”教学,技术含量很高,学生不易掌握。对此,笔者主要用示范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滚成一条线?怎样滚动最轻松?让学生得出结论:身体团起来,抱紧不放松,好象大皮球,前后能滚动。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得开心,学生犹如在玩游戏,而且还较快地掌握了动作要。

(二)运用自主学习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总是和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度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编自导法”,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自编游戏和规则、自制器材、3 自任裁判组织比赛等等。如在让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的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在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以及有关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让他们自行创编准备操,创编游戏和舞蹈等,并每课指定有两名学生来演示和带领学生练习,由于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运用小组学习法,培养合作创新能力。

小团体学习法就是由教师提供条件,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伙伴型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法。如:在六年级的游戏项目教学时,笔者在作指向性的引导和提出有关要求(不能用已学的游戏方法)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器材:一个篮球、一串长绳栓住气球、十只塑料夹子和十二只塑料圈,让各组竞猜并进行设计和表演,大家分别观摩。各组通过一起研究,接篮球的一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排成一路纵队,依次做运球绕过每个同学后再做投篮的练习;使用一串气球的小组,把绳子拉直放在场地上依次做跨越气球的单、双足跳再做S行绕过气球的快步跑,最后还别出心裁地的作了“踩气球”游戏;使用夹子的小组,先将十只夹子夹在一人背后的衣服上,然后引诱学生追赶摘夹子,制定好规则要求,最后以摘取多者为胜,互换角色再玩;选用塑料圈的一组学生则每人先进行呼啦圈表演,然后用圈做计数跳,最后做迎面滚圈游戏。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沟通信息、借鉴经验,出长补短,还可以互换内容进行练习。由于学生是自由组合,组长自发产生,人际关系亲切、和谐、融洽,因此,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达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目的。又加强了他们锻炼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培芳.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张华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3.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4.李水平.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示:

文章完整性不够,虽然已经梳理,但还是感觉几篇文章拼接的。三大段分类还是不明确,意识、思维、能力三个维度并不是同一范畴,所以严格来评的话,这篇文章问题还是挺多的。本文如果是经验介绍型的文章的话,提供的案例,学习价值不大。

下载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金沙县太平中学:龙明伶 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精神源于动机,要想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习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上课......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学科为学生......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河北安平王顺兵 高中是一个人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是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

    创新语法教学提高学生语法能力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语法教学重要意义的阐述,对语法能力的界定,提出一些创新语法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 摘 要: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