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冼星海》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冼星海》。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人民的音乐家—聂耳,冼星海》中的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本节课教材中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调》,《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二月里来》。二,教学内容
介绍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二月里来》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2.通过聆听和感受作品,了解冼星海。3.了解《黄河大合唱》和《二月里来》 四,教学重难点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2.让学生们了解冼星海。
3.让学生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和《二月里来》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谈话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冼星海曾经说过一句话:歌曲对于革命,就犹如盐对于人类,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加人类的体力,歌曲能增加革命的力量。同学们,你们知道冼星海是谁吗?大家思考一下,回答!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毕业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在巴黎的时候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有近数百首,但是现存的只有250余首,代表作品有: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歌曲《游击军》《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夜半歌声》等。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富有时代特点,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201页,看看书上的介绍,我们再来巩固一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学们看书,巩固知识。
老师:在冼星海数百首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是最具代表性,且最为大家熟悉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黄河大合唱》。
2.分别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八个乐章,让同学们聆听,感受,体会!3.播放《二月里来》,同学们聆听。
老师介绍:塞克词,冼星海曲。1939年月作于延安。是冼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旋律柔婉流畅,感情细腻真挚,具有恬静的江南风味和浓郁的民歌风格。4.教唱《二月里来》
为学生们播放音频《二月里来》,展示《二月里来》的简谱。在欣赏完以后,首先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唱一遍旋律,在熟悉旋律以后,打着节奏,开始慢慢的添加歌词,等同学们熟悉以后,再次播放音频《二月里来》,巩固一下学生们的记忆。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休息一会,欣赏下乐曲。
(整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歌唱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丰富学生的知识。)七,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这几首作品,思考“拓展与研究”的题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八,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搜集资料 九,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这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让他们学的更加轻松愉快!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说课完毕
第二篇: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我主要从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建议七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的建议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新冼星海教案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
教
案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作者冼星海
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
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6天后,当他揉着熬红的眼睛走出窑洞时,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杰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八个乐章服从于一个主题:抗日、爱国。每个乐章的音乐相对独立,但是情感发展始终非常紧密、统一。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7.《保卫黄河》(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4、播放音频《怒吼吧黄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情绪上层层递进的变化
《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也是终曲。主体部分,诗人的情感一开始比较深沉、平和,从“五千年的民族”开始了抒情性叙述,而后逐渐变得激昂起来,最后推向高潮,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战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诗歌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形成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强烈而奔放的情感。
分段播放《怒吼吧黄河》音频,教师针对该乐章各段落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及音乐语言的运用进行讲解。
a歌曲开始部分逐渐展宽的音域,将“怒吼吧,黄河”重复了三遍。形成了极磅礴的气势,给人以紧迫感。接着多层次地声部节奏处理,描绘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后浪推前浪,像巨人般地发出了怒吼和狂啸,召唤着全中国人民起来战斗。b在气势磅礴的第一段音乐之后,经过四小节间奏的过渡,使曲调速度转入了慢板,通过“啊”的感叹,把人们带到了痛苦的回忆中去。接着女低音和男
高音声部次第陈述了历史上我们民族的灾难,男低音和女高音声部也参加起来,交织成一段色彩丰富、感情真挚、哀声四起的悲歌。仿佛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呻吟,都在控诉。这是一段绝妙的音乐,感人至深。c第三段音乐的情绪是突然转换的:速度转为稍快,描绘了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扬子江一起在呼号,衬托出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誓死保卫国土的浩浩荡荡的宏伟情景。d最后一段由无限感慨的“啊!黄河”为导句,引出以连续三个小节切分节奏为特点的第一个乐句。曲调是级进上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挡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e最后,作者把结束句重复了五遍,以递增的速度、多变的和声处理,造成具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的高潮,使黄河战斗的警号声久久在人们的心头回荡,鼓舞着人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5、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听一听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听后跟大合唱中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有什么异同?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1969年殷承宗等人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只有4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和保卫黄河。
作品介绍
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
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
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异同:一个是声乐套曲 一个是钢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黄河》里的《保卫黄河》改编后加了很多东西,包括乐曲的体现以及情感的表达和宣泄等等,尤其是最后,里面加入了歌唱毛主席的东方红还有国际歌的旋律。
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
五、总结:
1《黄河大合唱》,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 冼星海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富有时代特征,超越了时代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黄河大合唱》诞生已经70多年,但其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改变、时代的变迁而被人遗忘,相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黄河大合唱》之所以历演不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表达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并最终以胜利告终,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是造诣高深而又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精品;作品不断改进,加工,跟随时代的进步。
在《黄河大合唱》雄浑的歌声与音乐中,存在一个多世纪的被欺压感得到了解脱。音乐在充分表达了听众的这种情感,同时它还能唤起在海外长大的华人的民族认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黄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种勿忘苦难心存危机的现实意义。今日我们能从《黄河大合唱》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从音乐上来说,《黄河大合唱》音调有黄河船夫的号子,有来自民间音调的民族体歌曲,有乡土味浓郁的山西音调,作曲的技巧与和声,却又是很欧洲的。
已进入21世纪的今日,和70多年前《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然完全不同,但是这部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作用却仍然存在。
六、作业:
听一听钢琴协奏曲《黄河》其他三个乐章,听后跟大合唱中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有什么异同?
第四篇:冼星海教学设计
《冼星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及内容;
2、对经典乐章进行赏析,增强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能力;
3、音乐讲授中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欣赏
四、《黄水谣》
五、《河边对口曲 》
七、保卫黄河
八、《怒吼吧,黄河》使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 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黄河船夫曲》并出示有关图片。
2、师生问好
二、导 入:
1、提问《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产生年代(情绪是有力的、激动的;产生于抗日战争年代)
2、请同学生看一组图片,另一组历史图片;从而烘托出 《黄河大合唱》的时代背景。
三、新课讲授:
(一)聆听第四乐章《黄水谣》(女生合唱、混声合唱)
(二)聆听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
(三)体验《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1、全班同学共同演唱《保卫黄河》,感受黄河精神。
2、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感受轮唱的演唱方式)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个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3、轮唱的表现形式寓意了什么?
(寓意了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四)聆听《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四、课堂小结
1、由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以《黄河大合唱》的精神鼓舞学生
第五篇: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教案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大合唱,并对音乐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熟悉黄河大合唱、了解音乐家冼星海、了解大合唱形式。
教学难点:
真正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时代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黄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精神,并由此展开教学内容。
二、介绍作曲家冼星海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贫苦渔民家庭,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1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28年,因参加**被迫退学。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
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的题词。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三、介绍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的建议下改为歌词)1939年3月26日冼星海抱病开始谱曲。
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加工整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四、欣赏歌曲
五、总结歌曲
歌曲的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痛诉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六、总结大合唱的知识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的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