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浅淡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茨榆山小学 郁欣
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像雏燕一样飞掠知识的海洋。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人才的培养,光注重知识的积累是很不够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
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呢?我想,这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课前补充阅读。教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是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头”首先要开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1、增设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组织教学时间,补充些格言警句、诗词名句、谚语民谣等,每次数句即可,重在长期积累。读背的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可以以个人、小组、全班为单位进行读、背,也可以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开展读、背比赛,即谁读得好、背得快。
2、改进导入方式。导入时我们教师应花一番心思,我们要经常采用故事导入,名言警句导入等变式语。又如李白诗《赠汪伦》导入时,要求学生阅读故事《汪伦请客》,故事讲了泾县农民汪伦十分好客,想请李白来做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骗”李白说泾县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这个故事,不但激起了学生学诗的兴趣,且有助于学生对诗意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在上《燕子专列》前,我让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去查阅有关燕子的一些生活习性,上新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其中的一位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从找资料中得知燕子是一种益鸟,它能帮助人类捕捉害虫。小燕子的食物大都是蚊、蝇、蛾等害虫,它的吞食量很大,一只燕子每天能吃成千上万只蚊子,对人类有百利而无害,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美化环境,消灭害虫的重大作用!”这位同学刚坐下,别的同学又举手了,他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老师,我还知道了燕子在新疆,燕子有7种,有雨燕目、雨燕科的楼燕和白腰雨燕,雀形目燕科的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其中城市中常见的是楼燕和家燕。楼燕的体形稍大,飞得很高,飞行速度很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做巢,古画中楼阁旁的燕子多画的就是它。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其它种类的燕子除少数也近人类外,但大多数在荒山野岭中生活。”„„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了,下课了,同学们还出了一期有关燕子专刊孩子们高兴极了,没有找到资料的同学在课外的时间里纷纷向找到资料的同学了解情况。
二、课中扩展阅读。为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择书能力,能使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如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时,可以再补充两首写春天的诗,让学生阅读时互为对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更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或表达的感情,有些使他们难以理解。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冷眼旁观做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在上到《燕子专列》这一课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燕子要从南方飞回北方呢?”当时我并没有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他,而是引导全班同学通过查资料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北方也变得暖和了,燕子当然还是要飞回北方去的。”有的同学说:“可是北方的春天并不南方的春天暖和,你看北方有些城市现在还在下雪呢!难道燕子它们不怕冷吗?”同学们纷纷用他们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论证自己的看法,场面绝不亚于辩论赛。最后一位同学的反驳使大家都哑口无言,“因为燕子是候鸟,候鸟是根据气候的变化来寻找合适的环境,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来抚养幼雏,这种从南方飞向北方,又从北方飞向南方的现象叫‘迁徙’。候鸟迁徙时总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为这种队形在飞行时最省力。”当同学佩服他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时候,他清描淡写地告诉我们他是从学校图书室中的科普类书籍中查阅的。
三、课后适当延伸。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中的文章与课内课文有着上述的联系),当然推荐的读物也可以是自读课本之外的。例如:我在本学期上《争吵》后,我引导学生去翻阅亚米契斯作品《爱的教育》,让学生在这些课外阅读中,加深对作者那种富有劝诫启发性的文章的理解,并让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读后感。在上《死亡羊补牢》后,我让学生去学校的图书室去借阅《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去体会在寓言的小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上《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在上完《她是我的朋友》,我让孩子去查阅有关血型的资料,并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上学期在上完《赵州桥》后,有位泉州籍的学生给全班同学介绍了她家乡的洛阳桥,我借此机会让他们去阅读在课外还见过哪些比较特别的建筑。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的深刻理解,更丰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但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成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不能在课内教学中都得到解决,加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几本课外读物,说明阅读的目的、内容、方法。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摘读书中的精神片断,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组织他们针对书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进行讨论,抓住学生不同的意见,引导他们争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读的书的内容,并评出最佳人员,鼓励他们更好地读好课外读物。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要求他们用读书笔记的形式介绍书中的内容,发表对书的意见或读后感,还可以摘抄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断、好词佳句,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外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想,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
第二篇:教学论文:浅淡低年级识字教学如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中语言学习的关键内容。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识字教学帮助学生阅读自己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写能力,并通过扫盲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识字和阅读是相互影响,促进两者有效结合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随着阅读环境为学生学习单词,通过学习单词来促进阅读的理解,同时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学习的结果。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分解识字数量提高了质量的难度,实现了书写转移,写同步,有效地使识字和阅读相互补充。
关键词:语境使用和创造写出转移和同时识字阅读组合学习
语言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方式也应该是语言实践。对于低年级文化教学这一重点,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这个词是固定的。简单的识字分类,虽然能够基于汉字的特征的语调,让学生通过类,但毕竟大多数学生或不同语言的灵活组合出现在语言中,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方面,出现的单词没有很规律,如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独立识字,学习词汇,从而提升阅读理解和情绪,学习的深度和深度,深入,同时加强使用词培训,并有效地教导这个词的阅读和表达,以提高服务。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识字与整个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有关,基于文本的搬迁表达显示了学生学习的结果,特别是词的使用。可以说,识字和阅读理解是互补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认真地相互促进。
首先,从语境中学习这个词,倡导读写能力。
学生学习汉字,最终用于阅读理解和表达服务,所以一个词可以用在哪里表达什么意思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知识的这个词,是建立在文本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当学习的话,你可以结合文本,从心灵的开始的意思,当这个词可以进行 基于文本的扩展,显示阅读理解的结果,也显示了准确使用新词。
对于任何一个阅读文本,学生总是从整体的感觉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有限,对于文字的学习,一开始是从听力开始,无论是听老师的阅读,还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新词学习,都是从听发音开始,记住词的名字,用新朋友的第一印象,听到发音。对于一个新朋友需要继续熟悉成为一个老朋友,学生学习单词是一样的。听力和阅读后,你需要有一个对话过程,让学生阅读自己的语言,学生继续看到和阅读的词和词进一步整合的词为词更准确。
在整个过程中,许多孩子存在顺读读现象,这是听读最大的问题。孩子对字的阅读是基于对文本的熟悉,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他们可以通过重复阅读文本的内容来阅读,但是这个词不是坚实的学习。这要求我们逐渐缩小上下文,从文本到句子,从句子到语言 词的话,逐渐集中,最终会意识到学生在学生的眼中,心中。换句话说,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文本,我们可以分别呈现包含单词和单词的具体陈述,以便学生可以阅读。除了突出关键词之外,他们还可以缩小学生的解释性词语的范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新词的组成将有一个浅显的理解,阅读理解也是一种促进。然后专注于新词的词汇,使学生阅读,最终专注于一个单词,引导学生阅读,评估是学习的关键词。通过一步一步的缩小上下文,学生逐渐专注于学习,凸显了读写能力的重点。
学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阅读,或者创造一个新的语境,在新的文本中隐藏的词语,而选择和阅读的内容,形式,主题,情感相似的文字,让学生为环境,找朋友。这种外展培训不仅能有效地发现学生的识字结果,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内容和情感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让本课的学生新朋友找到 出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新单词,用新单词做出新的句子,该单词将实施到位。
在这种重复但不是单调的语言实践过程的循环中,学生不会留下新词的研究语言,这将会识别,阅读,解决,有效的整合,使得对词的研究更加坚实,文本阅读和理解清除了障碍,为内容和情感奠定了基础。
第二,扫盲驱动写作,写作和考虑。
学生学习这个词,需要从声音形状开始在许多方面实现意识,理解,使用,写作,并在有效整合阅读,我们实现了大部分目标,但学生为主词不仅掌握了实施语言的使用,还使用了书面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和美观地写汉字。然而,初中文化素养要求的数量相对较高,第一段认识1600字左右,会写约800字,加倍的条款加上识别之间的差异,使我们在具体的识字教学要做的是在转移的基础上促进同步,使第一次写后,多写少,识别精细写。的
由于读写能力相对较大,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并阅读 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有效地传播识字,使学生使用各种方法灵活识字,有效保护学生有兴趣学习的词,避免大量学生因为学生积累而造成的过度心理压力和识字困难。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文本散布分布的特征来阅读内容的内容,主要词汇出现在学习的主题中,同一类型的学生的文本集中在学习,更复杂的单词集中学习,具有灵活设计的扫盲任务分解,而且在不同部门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识字扩展。例如,第二版的教科书第二版的第十四单元的第一卷的第二版在第二正文小米种的水稻,主题包括母亲,物种或一个复调词,那么你可以把这两个字放在主题上学习,着重于母语写作和发音的指导。在文本研究中,有多种方法来分类识字,例如,文本上的字符的摘要:鸡,鸭,猫,猪等,以及新词的文本也愿意加入这种类型的学习,使学生反狗,旁边的鸟字旁边的心和其他不同的自由基积累,同时指导学生找到汉字的语调 形状和意义的链接之间的搜索正确的方式记住词的形状,结合语言世界中的语言训练,让学生使用你愿意加入我吗?要表达培训,一词的学习和使用一体化。其他词可以放在不同的部分,特征,上下文分类学习,有效地分散识字的数量,同时扩大识字方法和范围。
对于学生知道这个词,我们不需要每一个字来指导学生写作,需要仔细指导,有效的升级。同样,小型的母鸡品种的水稻,例如,文本要求学生写八个字,但需要特别的指导和关注是不够的学生,老师会带领学生选择,如母亲和结构不是容易把握,词和第五个字由和娜娜一词转化为一个点,老师会通过有效的风扇写,指导学生观察写作和写作规则,美容,谦虚和美丽的话。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词,老师先引导学生写,也就是掌握汉字的基本字,识别他们在字字中的位置,认真写好。同时精炼汉字笔画的写作要求,笔画伸展,美观,少数 通过连续观察,对比,评价,提高,学生提高写作的态度,习惯,能力和效果。虽然我们只是指导一两个关键词的写作,但是渗透的意识,培训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迁移,让学生写下每一个字。
第三,扩大课外学习,激发读写兴趣。
我们通过阅读成功地完成了识字教学,识字结果应该为学生的阅读服务。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识字和阅读方法,但接近文本提供的文字不满意学生的语言学习,我们必须有文化这种有效的辅助,使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言世界,课内课外,以阅读为主题的阅读尝试,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自我识字的习惯,一个需求,学生通过扩大阅读,读写能力远远超过课程标准的下限。
我们的语言教材中的文章是以不同的主题组织在一起的。然而,专题文章的数量有限,并且教科书的数量可能有限,这要求教师作为导航旅行。学生对更广泛的语言世界的观点,如 儿童推荐阅读文章,让孩子可以进行更多的材料积累的主题,同时更多的理解的话,使阅读,阅读,读写一起推动。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科书教科书第三版是北京第一座着名的建筑物。学习本单元后,老师可以推荐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景点名称词汇,了解国家,了解家的同时,可以联系生活素养,同时推荐阅读简单的景点旅游,让学生享受不同景点的特色,知道更多的话。第二是关于身体的不同器官,学生在新词中学习文字,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人体的相关器官童话作品,学生同时了解自己的同时,更能巩固学习的新词,理解美妙的人文科学。
当然,其他文本也可以用来扩展这个主题。每个主题的优秀文章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素材的原材料,这需要教师自我阅读,屏幕,推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读写服务的作用并在阅读丰富的认知成功 岳,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识字率,使用识字方法为自我识字提供更好的平台。
总之,阅读与读写之间的关系非常接近,当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愿意读写,有良好的素养,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使阅读和丰富,使阅读和扫盲,扫盲和阅读教学是更广阔的新世界。
第三篇:参加国培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体会
参加国培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体会
今天上午收到学生交过来的作业,是对《最后一片叶子》的续写,上周五走之前留的。
很多同学都写得很认真。题目是:二十年后,乔安西成为一名画家,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同样风雨交加的晚上,她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许多同学说,乔安西向孩子讲起自己的故事,很感激老贝尔曼做出的牺牲,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珍惜生命。有个学生的切入角度很独特,他让乔安西问孩子,一片叶子的份量有多重。孩子说很轻很轻。乔安西微笑,是啊,一片很轻的叶子,有时候,它的份量却很重很重,因为它救了妈妈的命。于是引出故事,并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永远不会像一片叶子那样无足轻重,人生的路很漫长,有很多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只要面对,总会过去的,不要放弃生的希望,活着比什么都强。”显然这个续写很成功。
还有很多人说,乔安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向老贝尔曼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人说,很不幸,乔安西的孩子也得了肺炎,但是这个故事也鼓舞孩子去战胜疾病;还有个学生以对话的方式写到乔安西以老贝尔曼为榜样,也在有生之年画出一幅“惊世之作”,无疑,这样的续写是成功的。
总的来说呢,学生的续写还是成功的。我也想到,我们在抱怨把孩子教成一个模子,缺乏想象时,或许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留的作业无味。
最近在听国培计划的一些课程,讲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有弹性,要集中,是连续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教授举例子说,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让学生概括《背影》的故事,教学目标是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第一个学生是用四五句话来说的,很显然不够简洁,第二学生用六句话,第三个学生用差不多十句话,当然,这个老师很不满意。下课后,教授对那个教师说,你应该给他们明确,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学生就心里有数了。
其实在平时我有这个毛病。学生每次都会对着参考书上的答案念,实在是无用。而上次在参考书上看到,怎样概括故事情节,要抓住哪些内容,把这个很笼统的问题就肢解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这样以来,学生只要把这些要素找出来,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就概括出了故事情节,而且也不会落下关键的东西。《两个天鹅的故事》我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感觉效果还好。
第四篇: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外阅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校以开展课外阅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在开展课外活动之前,80%的学生读书不会勾点画圈,现在有80%以上的学生真正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勾点画圈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读书,高尚的情操、完整的人格正向着教育者所努力企盼的方向发展。我是这样开展课外活动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从而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检。而学到的知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我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选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快乐,促使学生乐于读书。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阅读目标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是不同的,对于阅读水平较高,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儿童来说,课外阅读的首要目标是扩大知识面,获取各方面信息。对阅读能力还需发展的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态度则是首要目标。
三、引导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活动需要学生自觉参与,亲身实践。学生的实践应贯穿阅读活动的始终。学生从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到获得新知识和信息,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实践锻炼,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了真正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语文教学和阅读指导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了实践,从而促进了课内课外的同步提高。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所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扩展阅读、知识的存量就会由量的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读与写相结合
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丰富学生的词汇,又可广泛地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指导学生从读中学写,如我们在阅读指导课上组织学生读同一篇文章,学习文章的选材和表达方法,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此外,我经常要求阅读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在阅读的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以读促说,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浅谈如何让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
【摘要】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着的,教学、训练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不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技能 改善教学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少数学生的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将体育训练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练”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练”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练”与“玩”有机结合,使青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玩”中带“练”,“练”中有“玩”,通过各种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二、“练”与“激励法”的结合。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的耐力锻炼项目最适宜采用激励法。耐力锻炼是最单调,易疲劳的运动,假如只简单地强制性运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创设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即:铺设垫子作“草地”,架一条有一定高度的橡皮筋作“钢丝网”,用实心球作“地 雷”,用白粉划两条有一定间隔距离的横线作“水沟”或“战壕”,让学生进行爬、钻、绕、跨等动作的练习。尽管锻炼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可兴趣未消,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心。在不知不觉中还提升了自身的耐力水平。
三、“练”与“争胜法”的结合。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学或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胜法于体育教学中。如在培养学生练习快速跑的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和思维快速应变能力。将学生分成4—6个小队,各队先挑选一名擂主迎面站立于本队30—50米外。教师发令后,各队第一名同学迅速跑向擂主以手(或脚)向擂主挑战“石头”“剪刀”“布”,胜利者留下当新擂主,败者迅速跑回本队,将任务交给第二名同学,依此类推,反复进行。在游戏中还能适时提醒学生纠正自己跑步时的错误姿态。学生通过这样的“争胜法”,练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得到了加强,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训练了学生的速度耐力。再如爬山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亦可以用在体育训练实践,使学生感受运动的无限乐趣,同时激发他们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练”与“游戏法”的结合。
快乐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体育课和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儿童好奇、好新、好胜的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发展了投掷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五、“练”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结合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延伸到体育训练中可使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一个新的集体中也能紧紧凝聚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另外,在课前或训练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情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异激所激动而兴历起来。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樗线,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提前进入学习和训练情境。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练”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和训练 方法提高教学和训练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达到全体学生普遍提高,少数学生重点培养的目的。
文献资料:
1、《中国学校体育》 国家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2000 06
2、《基础教育与创新》
人民教育 200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