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戏(小鸡啄米)+实验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内容,共分两课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属于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下一课时做铺垫,更好的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 学情分析
关于保护色,在讲述生物适应环境的时候学生已做过初步的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保护色的定义、实例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质问学生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就比较顺理成章。学生除了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且经过几次探究性实验,学生对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初步具备了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也会做出一定的分析,这些都有助于本实验的开展。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培养科学的探究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组内合作完成,由实验结果探讨分析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进而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原因。此方法遵循了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2尊重事实,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会多角度的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3学会组内的分工和合作,营造探究氛围。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五 教学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导入保护色。在学生对保护色部分知识已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作出相应的假设,接着凭借小组的智慧,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组内及全班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同时也可以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再对某些环节做改进,以便使实验更切近实际,模拟的越真实,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就越具有说服力。由于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一种结果,学生就可以以此类推其它一些进化结果,得出生物进化的原因与外界环境有关,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趋势。
六 教具准备
大、小两种彩纸(或彩布)经过处理的米粒
七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小鸡啄米
材料:两张白纸 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米粒各十粒(红色和黑色事先经过墨水染色处理)
准备:将三种颜色的米粒在白纸上分别撒匀
规则:两位同学扮演小鸡,用手当喙啄食小米粒,在规定时间内(5秒,全体同学倒计时)比赛谁最终啄食的粒数最多,最多者获胜。
思考:从此游戏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教师公布完比赛结果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各自啄食的总粒数及三种颜色各自的数量,教师以副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观察)
结论:白色米粒被啄食的较少,因为是在白纸上进行的实验,白色米粒不容易被发现。(此处教师可以让两位比赛者谈谈自己当时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使结论较真实)
选用游戏导入,可以一开场就激活学生的思维,且游戏较轻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融入到游戏中去,边玩边思考。同时此游戏紧扣主题,其实也可以看作后面模拟探究实验的一个垫脚石,有利于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二)小议保护色
过渡:自然界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呢?(引出保护色)
定义:什么是保护色?(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忆出保护色是指生物的体色与外界环境的颜色相似)
举例:教师要求学生举几个关于保护色的例子,同时结合书上的六张图片。(通过举例发现保护色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引申: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都是针对动物的,那么植物界中存在保护色吗?(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
作用:顾名思义保护色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那么其保护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稍加思索,不难理解保护色对生物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都是有利的)
质疑: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是不是物种一产生就具备了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呢?保护色永远不变吗?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这些质疑的关键点在于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
初步回忆并了解保护色的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构建认知的平台,为下面的探究实验服务。
(三)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验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的同时,把基本步骤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较清晰的呈现出接下去的课堂教学的环节)
提出问题: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此问题是教师提给学生思考的)作出假设(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自己组内的假设,也可以教师随意喊学生起来作一个相应的假设,作为那位学生所在组接下去所要检验的一个假设)
制订计划(此环节由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制定计划这一步骤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比较重要,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参与讨论完善,发现一些计划中的闪光点可以在全班借鉴。)
1材料准备:六种颜色的小彩纸且大小相等、一张大彩纸或彩布(材料事先由实验员准备好,学生根据材料制订计划)
2材料代表的意义:小纸片代表各种不同体色的同种动物(生物的变异现象),大纸片或大彩纸代表生物生存环境的背景色,学生代表捕食者(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如小纸片代表兔子,自己则代表狼,这样使实验的趣味性增强)
3实验操作:将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大纸或彩布上,实施捕食过程(具体有组内决定),注意记录数据,其间每个幸存者产生与自己体色相同的后代(生物的遗传现象)。
4实验难点:如何尽量避免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此难点的攻破可以使实验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实施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同时关照学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持实验室卫生等。学生在亲自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实验灵感,使方案更趋成熟。)
得出结论:生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生物进化是为了不断适应环境。(由保护色的形成推导到生物进化的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与预设结果不符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共同分析原因,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把此问题留作课后思考。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清楚这个模拟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四)活动延伸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室外实验,或做其它类似的研究生物进化原因的实验。(此活动的开展在精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完成。)
八 板书设计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第二篇:教案----汉族舞蹈《小鸡啄米》 2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小鸡琢米(汉族风格)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组合以“小鸡琢米”的动作为表现对象,模仿对“小鸡琢米”的形象,训练学生小腿迅速后踢的灵活性。
重点: 碎步、勾腿鸡走步 难点: 碎步、勾腿鸡走步 教学程序:
动作要求:
1、舞蹈中的体态,立腰,双手放于斜后。
2、半脚掌的步伐要细碎、平均。
3、小腿后踢时重拍在下,勾脚迅速踢屁股,呈现小腿快出快回的灵敏性。
4、膝部保持松弛,并随动作上下屈伸。
5、每次做琢米的动作,上身要尽量前俯,形象的提现小鸡琢米时的形态。
基本动作:
1、正部位
2、前踵步
3、鸡冠手:头上位、身后位
4、旁按手
5、小鸡翅膀提肘
6、后斜下手位 节奏:
准备姿势:7点方向正部位准备;右手扩指立于头顶正上方呈鸡冠状,左手身后扩指尾巴状。
(1)1—4 鸡冠手位,脚下碎步
5—8 正部位半蹲两次,同时小鸡啄米点头两次(2)重复(1)的动作
(3)1—8 向右碎步转向1点,正部位。(4)1—2 右手落于旁按手位,眼看右手。
3—4 左手落于旁按手位,眼看左手。
5—8 碎抖手碎晃头,双手后斜下位,脚下碎步半蹲。(5)1—4 右脚前踵步两次
5—6 右脚鸡走步
7—8 左脚收回正部位(6)重复(5)的动作(7)1—2 小鸡翅膀提肘
3—4 旁按手
5—6 上身前倾90度,后斜下位
7—8 旁按手(8)重复(7)的动作
(9)1—2 右脚向旁鸡走步
3—4 左脚收回正部位
5—6 右脚再向旁鸡走步
7—8 左脚在前鸡踵步(10)1—4 小鸡啄米点头两次
5—8 碎步半蹲,手后斜下位抖手、碎头(11)相反方向重复(9)(10)的动作
(12)1—8 小鸡啄米点头,鸡走步走成圆形。(两拍一步)(13)1—6 小鸡啄米点头,鸡走步走成圆形。(两拍一步)
7—8 右脚在前鸡踵步,双手后斜下位。
结束。
作业批改情况记载:
后记:
第三篇:老鹰抓小鸡游戏
老鹰抓小鸡游戏
1、分角色:以猜拳定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2、注意事项:
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许推鸡妈妈,只能跑动避开鸡妈妈,抓到鸡妈妈后面第三个以后的“小鸡”,即为一次游戏结束。鸡妈妈可以抓、拽、推、抱“老鹰”,张开双臂跑,尽量挡住“老鹰”。鸡妈妈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鸡妈妈的身体为防止老鹰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鸡妈妈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鸡妈妈身后的小鸡仔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万一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仔时,小鸡仔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不得不重新开始。
“小鸡”依次抓住鸡妈妈或前面“小鸡”的衣服,跑动避开“老鹰”的抓捕。如小鸡散开,即为一次游戏结束。下一次开始时,被抓住或散开的“小鸡”做“老鹰”,排尾的“小鸡”做老鹰,原来的“老鹰”排在鸡妈妈后,原排尾倒数第二的“小鸡”排在原“老鹰”之后。[1]
第四篇:小班体育游戏《小鸡捉虫》
小班体育游戏——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知道快速跑的方法:注意力集中,快速前后摆动双臂。
2、提高快速应变奔跑及身体协调能力,且在快速跑的时候不与他人碰撞。
3、愿意参与游戏,能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快乐以及救出同伴的成就感。活动准备:
1、材料投放: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等)、“虫子”(饮料瓶、易拉罐)若干、录音机、磁带(《老母鸡》音乐)。
2、情境创设:布置“小鸡家”和“狐狸家”的场景。
3、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学会儿歌《鸡妈妈和鸡宝宝》。活动过程:
1、进场。
幼儿戴好小鸡的头饰。“鸡妈妈”(教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根据儿歌《鸡妈妈和鸡宝宝》进行热身。(1)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2)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3)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4)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跑的动作练习
1、预设情境。
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向幼儿强调要快速前后摆臂。
3、教师示范跑的动作。请个别动作协调的幼儿上来示范跑的动作,幼儿一起原地模仿练习,教师指导。
4、进行“小鸡捉虫”的游戏。
(1)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2)在家里“鸡宝宝”查询有没有丢失同伴,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教师在旁指导。
(3)带鸡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鸡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时注意不要和同伴相撞。
(4)锻炼快速跑的能力: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5)“太阳下山了,我们赶快回家吧!”。鸡妈妈带宝宝回家,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教师点评,活动结束
1、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出色,跑的时候都没有互相碰撞到。但是有些小朋友跑的有些慢,手臂跑的时候没有甩开,下次把手臂甩开,就能跑的更快了。
2、收拾场地,带幼儿回活动室休息。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不仅能玩的痛快,还能从中得到体能锻炼。今天上午我和幼儿开展了一节体育《小鸡捉虫》的活动。
活动目标为:
1、练习钻的技能。
2、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活动以鸡妈妈带领鸡宝宝到草地上捉虫引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在做完简单的准备运动后,让小鸡们了解要捉到虫子必须学会钻的本领,接着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钻才不会碰到拱门,等幼儿学会钻的本领后,就可以准备捉小虫啦。整个活动幼儿都很感兴趣,事先让幼儿知道要学会钻的本领才能捉到小虫,幼儿在自由探索钻的环节都很认真积极。
活动不足:
1、材料还可以在丰富些,可准备不同难度的材料让幼儿练习。
2、提要求的时候要强调捉完虫子后从旁边走回家,才不会导致整个场面比较混乱。
第五篇:表演游戏《三只小鸡》.doc.deflate
中班表演游戏:《三只小鸡
(一)》
周别:第一周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执教师:林欣雨
活动目标:
1、在听故事、欣赏表演等基础上理解“三只小鸡“的故事内容,确定简单的表演主题、进行大胆表演。
2、知道故事角色的主要内容、对话和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三只小鸡》故事挂图,故事背景音乐,小黑鸡、小黄鸡、小白鸡、老黄牛头饰若干个,布置草地,牛圈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将《三只小鸡》故事挂图①—⑤逐一的按顺序展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发生什么事?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图片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幼:小鸡、牛。
幼:在说话、在玩、在草地上做游戏。
师:真棒!大家回答的真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表扬一下自己。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什么事吗? 幼:想!
二、播放故事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讲述中注重角色对话)
三、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①、三只小鸡向老牛问路时,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②、小花鸡为什么能找到草地?小黑鸡、小白鸡为什么找不到?哪只小鸡做得
对?为什么?
四、再次讲述故事内容,练习角色对话,引导幼儿讨论表演程序。
师:请小朋友,说说谁先去找牛伯伯?谁再去找牛伯伯?最后谁去找牛伯伯? 幼: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
五、经过再次讲述故事,模仿形象的动作、表情帮助幼儿掌握词语“轻轻地敲”、“笑眯眯”。
六、组织幼儿讨论:需要帮助时请求别人,应该怎样做?想一想、说一说结合生
活中会遇到的实例进行讨论。
七、模仿故事情境表演:请一名幼儿扮演牛伯伯,几名幼儿分组扮小黑鸡、小白
鸡、小花鸡,教师旁白讲述并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大胆表演。表演完以后,教师和幼儿进行评价,提出不足点,共同讨论更好的方法。
八、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表演好“请”、“谢谢”、“轻轻地敲”、“笑眯眯”这些词的动作、表情。
九、表演结束指导幼儿正确、归类收拾活动道具。
教师进行小结:
我们的游戏结束了,大家玩的很开心。小朋友们,我们学会讲故事、表演故事,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当需要帮助时请求别人,应该有礼貌的向他人请教。小朋友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故事很感兴趣,能较好地掌握故事内容,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相对较强,喜欢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大部分幼儿能基本掌握角色的对话,幷能利用头饰进行表演,但还是有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不能较好的掌握角色对话,表演时的表情、语气还不够形象。所以在下一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神情等。
中班表演游戏:《三只小鸡(二》
周别:第二周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执教师:林欣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参加表演,能用语言、动作来表现故事中三只小鸡向老牛请求帮助时的不同语气口吻的角色性格特征,懂得请求别人帮助时要有礼貌。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分组表演,初步培养幼儿布置场地的意识并懂得收拾整
理玩具。
活动准备:
1、熟悉故事内容,情节,掌握角色对话。
2、《三只小鸡》故事挂图,故事背景音乐,小黑鸡、小黄鸡、小白鸡、老黄牛头饰若干个,布置草地,牛圈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请个别幼儿协助教师布置表演场地(草地、牛圈)场景,播放小鸡、老黄牛的叫声及故事背景音乐,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刚才是谁的叫声?”
幼:小鸡、牛。
师:真棒!小朋友一听就知道它们是谁了。那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玩过什么
表演游戏吗?”
幼:三只小鸡。
师:你们喜欢表演这个故事吗?
幼:喜欢。
师:用我们热烈掌声欢迎,可爱地小动物们吧!
二、出示三只小鸡、老黄牛的头饰教师与个别幼儿参与表演,引导幼儿复习
故事内容,练习角色对话讨论表演程序。
三、通过提问三只小鸡要去做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问牛伯伯的?引导幼儿表演出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不同语气及表情动作。指导幼儿表演出老牛对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不同态度及表情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协商讨论由几个人组成一组进行表演或用
石头、剪子、布的方法进行定角色等。
五、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角色的动作表情、语
气。
六、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谈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除了头饰表
演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进行故事表演。指导幼儿正确、归类收拾活动道具。
活动反思:
由于是第二次的表演活动,幼儿的经验是累积了些,但部分幼儿还不够大胆,动作、表情、语气幅度不够大,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提醒下进行表演。经过示范,幼儿基本能将故事表演出来。幼儿分组表演时大部分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情节的发展。所以,我们将与幼儿课外活动时复习游戏,并在下次游戏时,将一些对话的连接示范给幼儿,并引导幼儿丰富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