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

第一篇: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

歌曲《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歌曲主要由A乐段和B乐段两个不同风格的乐段组成,A乐段8小结,4/4拍,这段音乐带有拉丁音乐中伦巴的风格,以“X XX X-”这个节奏型作为音乐的灵魂变化,节拍的重音与音乐的重音形成错落,使音乐带有一种动感。B段为2/4拍,用常规节奏组成,乐句方整,但是音乐的力度缺不停地变化,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用歌声帮助小朋友寻找丢失的宝石花的过程,音乐的节拍感很强。当音乐再现时,重复A段的旋律,结束时用歌词“啦……”加上休止符组成的音乐对全曲做补充结束,表现了孩子们找到宝石花后的喜悦、兴奋之情。2教学目标

有感情演唱《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并能背唱歌曲B乐段。复习力度记号,能按力度记号正确演唱。

通过学习《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让学生感受并懂得帮助他人的快乐。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用了故事导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而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4重点难点

有表现的按照力度记号演唱歌曲。能背唱歌曲B乐段。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1、(出示PPT 玛利亚)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是谁吗?玛利亚是加勒比海的一个小朋友,今天呀,她很不开心……

提问:你们知道玛利亚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师范唱A乐段,相机板书。(板书:丢了宝石花 伤心)活动2【讲授】趣味新课

1、初听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玛利亚和小朋友们着急寻找宝石花的是哪个乐段?

2、学唱第二乐段

① 背读第二乐段歌词(跟师读一遍,跟伴奏读一遍)② 跟琴学唱第二乐段(不带力度记号)师生接龙演唱——合唱

③ 再听歌曲第二乐段(复习力度记号,渐强“<”记号)看到f的时候用曲拳头 看到p随音乐做“嘘————” ④ 按力度记号演唱第二乐段 ⑤ 分组演练第二乐段

板书:宝石花不见 寻找宝石花 情绪:伤心-着急

3、学习全曲

① 再完整听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 提问:哪些部分是我们学唱过的?哪些乐段重复了? 板书: 宝石花不见 寻找宝石花 宝石花不见 寻找宝石花 宝石花被找到 情绪:伤心-着急——开心 ② 学习第一乐段(跟唱法)③ 学习第三乐段加花部分。④ 完整演唱全曲

⑤ 表演唱 并背唱 《全曲》

4、表演唱(乘坐加勒比海船出发)

第二篇:花城版《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教学设计

《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采用丰富有效地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和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创新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这种感性认知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出儿童的创新兴趣。【教材分析】

《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选自花城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4册第10课,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作品虽然不大,但是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却很丰富。在学习歌曲、演唱歌曲的活动中能用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做游戏的活动中,能用强、弱、渐强的力度来表现歌声,并帮助同伴找到“宝石花”,进一步体验音乐力度的运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音乐中强、弱、渐强的力度变化, 能背唱歌曲中的B段。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进一步复习和感受乐段的重复。

2.过程与方法:演唱时通过声音的力度变化,在游戏中帮助同伴找到宝石花,加深对力度变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感受歌曲的趣味性以及歌曲带给大家的愉快情绪。【教学重点】

力度记号的综合运用,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强、弱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并背唱歌曲的B段。

/ 6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正确运用强、弱、渐强的力度表现歌曲,顺利完成游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加勒比海的风光图片和歌曲《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背景音乐,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一、故事导入

1.播放视频小木布偶戏故事导入新歌。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玛丽亚发生了什么事情?

2.谈话引出课题。

(环节设计说明:以视频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美丽的加勒比海边,并引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闯过杰克船长的难关,帮助玛利亚找到丢失的宝石花。)

二、学唱歌曲

活动

(一):学唱A段 1.2.感受歌曲A段旋律。学生跟录音学唱A段。

(环节设计说明:这是杰克船长设置的第一个难关,乐段A相对简单,没有什么难点,故采用听唱法学习。)

活动

(二):学唱B段: 1.划图谱感受力度变化

(1)播放B段范唱,教师拿起笔在黑板上随着音乐画图谱。

/ 6

(2)再播B段旋律,与学生一起画图谱。2.引导学生通过动作力度的区别区分p f 图谱中写出来。

师:出示f, p, ∠ ,问:有没有小朋友认识这些音乐符号?(指名回答)

板书:f-----强 p-----弱 ∠---渐强 3.引导学生用拍掌声区别f p 与∠。

4.引导学生通过歌声区别p f与∠,并学唱B段旋律。师生接龙式教唱旋律。

(1)课件出示B段歌词,用跟唱法学唱。

(2)(接龙学唱)教师演唱红色部分,学生演唱蓝色部分(3)生生接龙唱,(4)点出力度记号,师弹伴奏,生完整一遍。

(环节设计说明:B乐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度变化在歌曲中的表现,因此先通过画图谱感受乐段力度的变化,再复习力度记号,用跟唱法学唱歌曲,以师生接龙、生生接龙等多种形式熟悉巩固。)活动

(三):解决A′段的难点句子 1.教师用钢琴弹,带学生唱音阶。出示:音阶图

2.最后加入节奏的变化,解决A′段的难点句子。

(环节设计说明:A′段是一个音阶的下行,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有点小难度,单独把音阶列出来唱一唱,然后再加上节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句。)

三、歌曲巩固

/ 6

∠这三个力度记号,并在活动

(四):学唱A′段

1.教师扮演杰克船长,与玛丽亚即兴对话,并交还宝石花。2.欢庆玛丽亚找到宝石花,教师与学生齐唱A′段旋律。3.归纳歌曲的曲式结构。(1)出示完整歌词

(2)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这段旋律跟前面第几关的旋律相似?(跟A段相似)

师:我们把它叫A′段,说明歌曲结构:A B A′(3)完整听一遍歌曲,学生小声跟唱。4.复习反复记号︰‖。(1)引导学生发现反复记号。(2)说明实际演唱顺序:A B A B A′ 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环节设计说明:呼应前面的情境创设,把歌曲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发现反复记号并知道歌曲的结构。)

四、游戏拓展

活动

(五):寻宝游戏 1.教师宣读游戏规则。2.开始游戏

(1)选出一名同学来当玛丽亚。

(2)玛丽亚背对大家,全班同学唱A段旋律,老师把宝石花藏到同学们当中。

(3)当同学们唱第一次B旋律时,玛丽亚开始寻找宝石花。(4)当玛丽亚找到宝石花时,唱A´为她庆祝。

/ 6

(环节设计说明:通过“寻宝游戏”加深学生对力度记号以及其表现方式的理解,同时巩固歌曲。)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课堂情况。【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采用丰富有效地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和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课教材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作品虽然不大,但是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却很丰富。在学习歌曲、演唱歌曲的活动中能用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做游戏的活动中,能用强、弱、渐强的力度来表现歌声,并帮助同伴找到“宝石花”,进一步体验音乐力度的运用。

我所进行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七八岁的孩子开始由幼儿期向儿童期过渡,根据这段时期的心理特征,我总是想一些办法来抓住他们的心。

在教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以上几方面,还要抓住一个重点,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兴趣为抓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一直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表演、音乐游戏等各种手段。

备课时,我在网上搜索相关课例进行参考,看到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何洁莹老师的课例,觉得十分适合我的学生,于是我参考这个课例,取长补短,最终设计出较适合教学实际以及我个人教学风格的方案。首先我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视频(视频截取于何洁莹老师的课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情境,以电影《加勒比海盗》里

/ 6

杰克船长的角色设置闯关情景,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帮助玛利亚找回宝石花为主线,以闯关的模式带领孩子分别学习歌曲的三个乐段以及复习力度记号。

学生在闯关游戏中掌握了歌曲,再以以角色表演和音乐游戏相结合,为玛丽亚庆祝找回宝石花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游戏去熟悉音乐,感知力度的变化,并起到首尾呼应完善故事情境的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环节是较难控制的,要让学生明白游戏的规则,并且正确地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闯关游戏以及寻宝游戏中获得了良好的音乐体验,并收获了快乐。

/ 6

第三篇:《玛丽亚的心愿》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老百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第1自然段第1句话,第2自然段第1句话写句子。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难点: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疑

1、齐读课题

2、“心愿”是什么意思?玛丽亚是谁?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字词:

(1)质疑问难(国际博览会、阿根廷)

(2)多音字:应、差、兴、卷

(3)词语:琳琅满目、价廉物美、大洋彼岸、销售一空

(说说“琳琅、廉、彼、空”的意思)

3、讨论:

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4、给课文分段。

(1)分段。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为什么?

(2)讨论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主要写什么?

2、这一段的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我们的展品有200多种,从布匹、丝绸、挂毯到各种文具,应有尽有,把中国馆装点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说说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意思,想象当时场面)

(2)仿写句子。

(3)热情的阿根廷观众,每天都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争相购买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

(中国的产品优质低价,受到阿根廷人民的欢迎)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句的含义。

3、感受中国产品在国外倍受欢迎的可喜情景,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商品意识。感受中阿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趣

1、玛丽亚的心愿是什么?

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说说玛丽亚一共几次来到中国馆,每次的表现怎样?(边听边在书上作记号)

2、默读,讨论玛丽亚三次来中国馆的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反映了什么?

3、分析讨论:

[板书:

第一次:没了主意惊奇、喜欢

三次来到中国馆 第二次:拉着爸妈兴高采烈喜欢中国产品

第三次:带来同学一一介绍

下次再来(心愿)]

细读细想:为什么每次来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

4、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兴高采烈、喜欢迷恋的语气)

5、玛丽亚的心愿只是她一个人的心愿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把中国馆挤得满满的,把柜台差点挤翻了)

为什么中国商品这么深受欢迎?从不同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重点句。

优质的商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说说划线词语在句中所表示的意思。说说整个句子的意思。

3、思考:这些优质的商品是谁制造的?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4、对比:

(1)优质的商品在阿根廷人民中产生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优质的商品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简洁、含蓄。用“大洋彼岸”,使人产生距离遥远的感觉,更学友谊的珍贵,又避免用词重复,“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写得生动形象,使人想到种子会发芽、生长。)

5、背诵

四、齐读全文,深入理解

1、玛丽亚的心愿能实现吗?为什么?

2、回顾全文,质疑问难。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三次来到中国馆

《玛丽亚的心愿》教学设计

玛丽亚的心愿 第一次:没了主意惊奇、喜欢

第二次:拉着爸妈兴高采烈喜欢中国产品 第三次:带来同学一一介绍

下次再来(心愿)]

第四篇:歌曲 《摇篮曲》 教学设计

歌曲 《摇篮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二)过程与方法

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

2、感受和比较中国南北地区的摇篮曲以及中外摇篮曲的相同与不同。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四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等因素,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到位,因此,在歌曲教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并带着感情地去演唱歌曲。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曲中出现的半音较难掌握,通过聆听教师示范或钢琴的声音并用U或者LU轻声模唱完成。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提前关掉功能室里的灯,拉上窗帘,营造夜晚的氛围,播放准备好的音频资料:蟋蟀和牛蛙的叫声,婴儿的哭声以及年轻妈妈安抚孩子的声音)师:同学们,在这个静静的夜晚,所有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只有蟋蟀和牛蛙还在花园里斗着嘴,它们的声音吵醒了小宝宝,这时,妈妈给宝宝唱了一首什么歌? 生:催眠曲!师:同学们口中的催眠曲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摇篮曲,那么摇篮曲原来是妈妈哄小孩安静入睡唱的歌曲,后来演变成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师:当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甜甜地入睡。那么,同学们现在一起来听听这首《摇篮曲》,并且思考一下该曲的速度的快慢,旋律所营造的氛围是怎样的? 生:摇篮曲的速度很缓慢,旋律很有优美,营造了一种很宁静、很温馨的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回忆起童年的时侯,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歌曲学唱

1、听一听,唱一唱。

师:在学唱这新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这首歌? 老师总结: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再说: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来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自己感悟歌曲的内涵,并依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声音来演唱这首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优美、温馨的摇篮曲就出自于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先生。(介绍莫扎特以及讲述创作《摇篮曲》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想象,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演唱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模唱歌曲)

2、听一听,辨一辨。

师:刚才在听同学们唱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几处地方和范唱不太一样,请竖起耳朵仔细听听钢琴的弹奏。(老师分别在钢琴上弹奏545及5#45;656及6#56两组音,让学生辨别这两组音一样吗?哪个音起了变化?)(将5#

45、6#56)师:既然同学们听出了两组音的变化,那你认为那组音更好听? 生:加了升记号的更柔和、更好听!

3、唱一唱

请学生一起来用轻声高位置的方法演唱。活动3【活动】各地的摇篮曲欣赏及比较

1、欣赏国外的两首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和勃拉姆斯摇篮曲。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印象中,你都听过或是学过哪些“摇篮曲”,能不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舒伯特摇篮曲!(学生忆唱歌曲)师:大家唱得都非常好,你们真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来自世界各地的摇篮曲。(感受与聆听,比较出舒伯特摇篮曲和勃拉姆斯摇篮曲)

2、分小组谈谈聆听这两首曲子后的情感体验。

3、欣赏中国南北两地的摇篮曲—东北摇篮曲《月儿明》和广东童谣《月光光》。

4、学生分小组讨论南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造成这种风格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活动4【活动】情感拓展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感受的这几首摇篮曲,大家想到了什么?(采访式回答)

2、生:妈妈对自己的爱!

3、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不仅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能带着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地来演唱这首《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一同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莫扎特的《摇蓝曲》。(设计意图):知识技能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对爱有更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发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第五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 设计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初步建立学生的二声部概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并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2).能准确地用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风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 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4/4拍,前10个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并配有锣鼓的“咚 锵”声势为二声部演唱,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以及节奏乐器的伴奏,整首歌曲欢快、风趣,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有了初步的音高概念和识谱能力,基本掌握了常用的节奏型,并能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而且,在上学期,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多彩的乡音”,对《捕鱼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些民歌朗朗上口的音调记忆犹新,非常喜爱,因此,尽管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些孩子应该对这首歌曲比较感兴趣。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独立击拍演唱《凤阳花鼓》的歌谱。

2.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乐器和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难点: 1.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演唱。2.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阶段

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提问:什么是凤阳花鼓? 2.播放视频:播放 《凤阳花鼓》 表演视频。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展看阶段

1.突破难点: ①.出示节奏谱。②.出示二声部歌谱。

③.引导学生加入声势伴奏。

2.播放歌曲,并让学生加入二声部及声势为歌曲伴奏。3.出示歌谱,学生分组识谱。

4.解决难点,引导学生用击拍唱谱的方法学会切分音的演唱。5.学唱旋律

⑴引导学生自学旋律

⑵教师弹奏旋律,及时提醒唱得不好的旋律。6.学唱歌词。

(1)学生自学歌词,教师提示比较难唱准的地方。

(2)教师弹奏旋律,提出要求:提醒切分节奏的歌词唱法。(3)完整演唱全曲。

7.播放音乐,指导学生加入二声部演唱。活动3【活动】拓展阶段

1.出示第二部分节奏谱。

2.检查自学情况,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4.组织全班加上节奏乐器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4【作业】结束阶段

1、提问: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

2、教师小结。

下载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曲《哎呀! 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

    歌曲《小猴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 《小猴子》 听 《野蜂飞舞》 动 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 教学目标: 1、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2、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并......

    歌曲 《风铃》 教学设计

    歌曲 《风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创作实践活动《风的常识和声音的表现》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风在不同的力度......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并......

    幼儿园歌曲教学设计

    歌曲《If your're happy》中文名字叫《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If your'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唱完这一句拍两下手) If your're happy and you know i......

    歌曲《小蜜蜂》教学设计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歌曲《小蜜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蜜蜂》 二.教学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G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