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曲《小猴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 《小猴子》 听 《野蜂飞舞》
动 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 教学目标:
1、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2、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语言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听赏《小蚂蚁》、《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小蚂蚁》
二、欣赏《小蚂蚁》及律动
1、同学们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师:你们喜欢小猴子吗?愿意和小猴做好朋友吗?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可爱的小猴,我们来看看这只小猴有多调皮。(出示小猴子调皮的动作画面)同学们看了这只顽皮的小猴,觉得它是不是特调皮啊!它都在干啥啊?我们同学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给做好,可不能学这只小猴三心二意哦。不过它虽然很淘气,但它还是非常可爱的,你们会做小猴可爱的动作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同学们上来做做小猴子的动作。
(请个别学生上来模仿,表演过后奖励小猴头饰。)3.师:小猴平时除了喜欢嬉戏、打闹、做一些可爱的动作外,它最喜欢吃什么啊?生(桃子、香蕉等)同学们真聪明,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只特别喜欢吃桃的小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小猴是怎样吃桃的? 4.播放小猴吃桃的画面
5.师:哈哈,看小猴这样吃桃,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都要掉下来了?老师啊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小猴子》,你们想知道歌曲里的小猴是怎样吃桃的吗?好,那我们可要仔细听了。
6.听录音范唱,教师在间奏处做动作。听完后请学生回答。(出示小猴子歌词,播放伴奏)
7.师:这首歌里唱的是小猴在做什么啊?刚才在听歌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啊?因为这首歌在唱的时候,每段都有两处停顿的地方,老师就在这些停顿的地方做了小猴的动作,你们想知道哪儿是该停顿的地方吗? 出示: XX X|O O |XX X|O O | 小猴 子 一路 走 8.老师按节奏读读这句歌词,间奏处轻轻的按节奏点头。9.学生跟读一遍,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现在我们看着这首歌,老师要在歌曲停顿的地方变魔术了,呀!多可爱的一只小猴啊,我们按节奏来学学它的动作吧。)
10.点击出现一个跳动的小猴,让学生按节奏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再次点击另一个跳动的小猴,学生再次模仿。【设计意图:通过在歌曲的休止符处出现跳动的小猴,让学生更能快速的接受歌曲的节奏与乐趣。】 11.读歌词
现在老师想读一读这首歌,老师在读的时候,同学们能帮老师在歌曲停顿的地方按节奏做做小猴的动作吗?(放伴奏教师按节奏读歌词)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那就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歌,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12.跟老师读歌词,间奏处按节奏点头。
13.学生按节奏拍手读歌词,注意提示抢节拍的现象,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句子。
14.师生接读。(教师读第一句,间奏处做拍手或做小猴动作,学生读下一句。15.教唱歌曲《小猴子》
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着重提示两段歌词中最后两句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但有的同学唱歌的声音太大了,这样会破坏你的小嗓子,以后唱出的声音就不美了。
16.跟伴奏试着齐唱,间奏处按节奏点头。17.师生接龙唱,提示间奏处做动作。
(师:老师唱上一句,学生唱下一句,老师在唱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在心里默默的唱。)
18.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还想不想再听听刚才录音里的同学们是用什么样心情唱这首歌的吗?(播放录音范唱)
19.指名回答听后的感觉。
20.师:那你们能不能像录音里的同学们那样用开心、快乐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 21.学生跟伴奏齐唱(提示间奏处做动作)
2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不但可以唱,还可以跳了,你们想跳吗?那我们就唱着这首歌来跳一跳。
23.听伴奏跟老师边唱边跳,模仿小猴子的动作。有节奏的做挠腮、手搭凉棚跳远等动作,24.师:同学们的舞跳的可真真优美啊!那你们还能想出更多更美的舞蹈动作和故事来表演《小猴子》这首歌吗?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的表演小猴子,老师给你们每人都带来了小猴的头饰,待会儿你们表演的好,老师就把它们送给你们,好吗?那我们就分小组商量商量该怎么表演吧!
25.分三组讨论,根据《小猴子》音乐编动作,并用动作语言分组展示。及时评价每组展示的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游戏让学生仿佛就是身临其境,一个个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猴,在开心快乐的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歌曲知识】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同学们表现得真好,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第二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掰”“扛”“扔”等7个生字。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3、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掰”“抗”“扔”“摘”“捧”“抱”“追”等动词。教学难点:理解“掰”“抗”“扔”“摘”“捧”“抱”“追”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西瓜、玉米、桃子、小兔子等道具,板贴,生字卡,面包、饼干、橘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小猴子图片)小朋友们,你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猴子)。2.我们以前学过一片关于小猴子的课文,是什么——(猴子捞月)。
3.今天我们要来一起读一篇关于小猴子的故事,想去读读吗?(揭题《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朗读题目两遍)
4.你们想见见这只可爱的小猴子吗?(播放《小猴子下山》视频)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导朗读
(1)教师读前边的,学生读后边的。
(2)教师学生交换,学生读前边的,教师读后边的。(3)男生读前边的,女生读后边的。(4)男女生交换,女生读前边,男生读后边。
2、小猴子去的地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1)玉米地
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吗?——(玉米地)。那你知道在玉米地里,他看到了什么吗?——(又大又多的玉米)。那又做了什么呢?——(掰玉米)。玉米是怎样带走的呢?——(扛着走的)。(板贴玉米地、又大又多,板书掰、扛)
(2)桃树下
师:他又去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些什么?——(去了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他又干了什么了?——(摘了桃子)。但是他还扛着玉米啊,怎么去摘啊。——(要先把玉米扔了)。哦,原来先扔了玉米,再去摘桃子。桃子他是怎样带走的呢?——(捧着走的)。(板贴桃树下、又大又红,板书扔、摘、捧)
(3)瓜地里
师:接下来该来哪里了?——(瓜地里)。在瓜地里又看到了什么?——(又大又圆的西瓜)。他又干了什么?——(摘西瓜)。摘西瓜之前,要先把什么扔了?——(桃子)。西瓜又是怎样带走的?——(抱着走的)。(板贴西瓜地、又大又圆,板书扔、摘、抱)
(4)回家的路上
师:你们摘了那么大个西瓜,想不想带回家啊?小猴子也是,他也想把西瓜抱回家,所以他就往回走,可是,他把西瓜带回家了吗?——(没有)。因为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小兔子)。怎样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又干嘛啦?——(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板贴回家路上、蹦蹦跳跳,板书扔、追)
三、读演结合,理解动词
1.(指着板书的动词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全是动词)。2.集中出示动词“掰
扛
扔
摘
捧
抱
追”,指导朗读。3.表演动词
为什么动词好玩呢,因为动词不仅可以读,还可以演,你们能演这些动词吗?(1)预设1:扛
他表演的是哪个?——(扛)。
师问学生1:是不是啊?——(是)。小猴子,你扛的是什么呀?——(玉米),真厉害,你们说说他在干什么?——(扛玉米)。真棒,你肯定理解了这个动词!大家一起来扛一扛!
(2)预设2:扔
他表演的又是什么呀?——(扔)。
师问学生2:小猴子,你在扔什么呢?——(玉米)。
小猴子都扔了什么呢?看看黑板(请学生上来分别拿着玉米、桃子、西瓜)你们准备好表演,同学们发指令。
(3)预设3:摘
这是什么动作?——(摘)。
师问学生3:小猴子,你在摘什么?——(摘西瓜)除了摘西瓜,还会摘什么?来我们来摘摘桃子,再摘摘西瓜。(4)预设4:捧
摘完桃子是怎么带走的?——(捧着走的)。那你能给大家捧一捧桃子吗?(上一个学生继续表演)
(5)预设5:抱
他表演的又是哪个呢?——(抱)。你看我会抱什么?(教师抱书、抱西瓜)(6)预设6:追
这个动作我来猜一猜,追,对吗。假如现在你们都是小猫,你们会追什么?——(追老鼠),你们都是警察,你们会追什么——(追小偷)。
(7)预设7:掰
师:这个是什么呀?——(掰)。谁再来演一演?你看,老师会掰什么,仔细看我的手,我用了几只手,把粉笔分开的,就叫做“掰”。所以我们能掰什么?我带了点东西你们来掰一掰。(拿出面包、饼干、橘子,请学生来演)他演的时候你们就说出来,掰什么?
4.带动作表演课文
刚才的动作这么有趣,想不想带到课文中去表演呀?——想!那就请同学上来当小猴子(小猴子上台戴上头饰)。一排的同学拿出抽屉里的道具,你们是什么?——(玉米),对啦,你们现在就当玉米;二三排的同学拿出道具,你们是什么呀?——(桃子),那桃子,就位咯;四排的同学拿道具,你们是——(西瓜),就位了;五排的同学是——(小兔子)。待会儿它追哪只小兔子,你就要蹦蹦跳跳的哦。
表演完后评价,一共表演两轮,完了之后将道具放进抽屉里,西瓜依次上来放好。
四、课堂总结
刚才小猴子们表演得好不好?——(好)!那把掌声送给他们。刚才你们表演得好不好?——(好)!那把掌声也送给自己。你们觉得好不好玩?——(好玩)。这都是因为有了这些动词,所以才这么好玩。我们再来理一理小猴子都干了些什么吧,来到玉米地里,掰了玉米,来到桃树下,扔了玉米,摘桃子,来到瓜地里,扔了桃子摘西瓜,回去的路上,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最后追着了吗?这节课我们学了“掰、扛”等一系列动词,知道小猴子都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想对小猴子说的呢,下节课再告诉大家。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
小猴子下山
第1课时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北门小学 吴有荭
一、教材分析
《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经历和结果,说明一个道理:目标不明确,做事不专心,是不会有收获的。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故事情节单纯明白。易于被少儿读懂。本文语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说话。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把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字,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认识并能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语。会写“非、常”两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会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形式说说小猴子下山路线。
3.情感目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下山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来带着表情、动作、语气学文讲故事。
三、教学难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圆形的彩色生字卡片
3.小猴、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贴图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故事激趣导出小猴子。贴图(小猴子),板画(山)。
2.指导学生认识“猴”。
3.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4.指导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路线
1.自由地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请同学们边读别找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2.出示图片说说路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现读完故事了,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先后顺序看看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对吗?
3.练说路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再走到(),接着走过(),最后看见了小兔子追到了()。
(三)以“小猴子所见” 为线索,积累并读好词语
1.找出课文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它的表情——?指名说。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指名说。
师: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小猴子看到了那些好东西了呢?指名说:小猴子看到了()非常高兴。随学生说出故事中的“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再出示词语:玉米、桃子、西瓜、兔子.指导读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的词语
师: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指导读词。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体会动词
师:同学们带着表情地读,读得真好。小猴子看见玉米、桃子、西瓜、兔子,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呢?下面就请同学读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地读,再指名带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与“手”有关)解释“掰”字源
4.结合图做动作读词
5.游戏“我说你做”,区别“捧”和“抱”的不同
6.出示有关提手旁的字读一读
(五)以“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做了什么。”为句式学文讲故事
师:刚才我们带着表情和动作把词语读得棒棒的,下面我们也带着第一秘诀表情,第二秘诀动作,第三秘诀语气来先自己试着讲讲课文的1到3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表情、动作、语气来学讲故事。看课文哪自然段是讲这幅图的?
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话?(2句话)分别请同学读,第一句话写什么?
指名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为什么高兴?生回答再指导读“又大又多”
师:小猴子看到玉米又大又多会干什么呢?指名说
师:(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指名读
师:那我们能看着这个字来做动作吗?出示“掰”字源理解掰的意思。指名说
师: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学生齐读
师:出示图看看小猴子是怎样掰玉米的?学生结合图边做动作边读一读“掰玉米”
学习“扛”
师:(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你也来读读!(快速读字)
师: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贴“扛”)
生:做动作
师:(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出示图和段落。师:请你结合图试着填一填?指名说(随机出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桃子长得怎样呢?(又大又红)指名读,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猴子看见桃子又大又红怎么做了呢?先说摘——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注意里面是个古,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
摘还可以说是摘什么?
师: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生说理由。
师:是呀,小猴子看见它的最爱又大又红心情是怎样的?(非常高兴)女生男生分别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也是几句话?(2句话)第一句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第二句写它看到什么非常高兴就干什么了。下面就按这样请同学们结合图同桌互相讲一讲。指名讲,随后读(又大又圆)
师:下猴子为什么要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你瞧他那高兴劲,来我们一起打开课文读第三自然段。
(六)结合板书,小结课文
小结: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见()非常高兴,再来到桃树下看见()非常高兴,接着来到西瓜地看见()非常高兴。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看字析字
非:一要注意什么?(左竖短右竖长)二要注意什么?(横的长短不同,中间的横最短而且写在横中线)三要注意笔顺要正确(师生一起书空)
常:上中下结构,上宽下窄,秃宝盖一定写宽,中间口扁横在横中线,竖要写在竖中线
2.师范写
3.生练写
4.师生交流评价
七、结合儿歌,巩固生字
课中操(结合儿歌巩固生字)
师: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出示儿歌和音乐:“小猴子,下山来,掰了玉米扛着走,摘了桃子捧着走,摘了西瓜抱着走,见了兔子追着跑,见了一样扔一样,只好空手把家回,只好空手把家回。”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师生一起边做拍手边读儿歌。
师:咱们还可以边做动作边来念呢!(生:集体做动作念)
八、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猴子一路掰过了玉米,摘过桃子,还摘过西瓜,可小猴子为什么还是空手回家去?(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九、板书设计,图文并茂
小猴子下山
山(简笔画)
小猴子 玉米 桃子 西瓜 兔子 表情
(贴图)(贴图)(贴图)(贴图)(贴图)动作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语气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页,教师范读文。学生想:这篇文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4、分段指名朗读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文的2、3、4自然段。、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三
详细介绍:
教学本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从文中圈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圈出以下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教师再要求学生各自做做这些动作,重点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处。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文,另一位学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学具上台表演文内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归的扫兴样子。最后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由“摘挑子”一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摘茄子”“摘苹果”等词语。
[评析]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教者据此设计小猴动作的表演、积累词语的练说,掀起了堂教学小高潮。学生通过说说演演,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动词。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