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方法 1、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经济系教师收集和整理了(小编推荐)
教学方法
1、大力推进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经济系教师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十个微观经济学小品和案例运用于教学中,我们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出所要教授的内容。同时,强化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进取和开拓精神和素质。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当时社会上的热点经济问题以及课程相关内容选择讨论题,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
3、问题教学法。我们要求课程组教师在系统讲授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于每次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要求学生提问题。学生问题多数有见地,也很有意思,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比单纯靠教师讲授,效果要好许多。
4、实践性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强化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1)加强微观经济学课堂实验——微观经济学实验项目;
2)在学时上安排12学时为实践教学,包括习题练习、案例分析、综合试验、作图、小论文等;
3)在内容建设上理论联系实际;
4)在考试和评价导向和标准上,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5、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教”和“学”的结合、“学”和“用”的结合。
引导式——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启发式——设计许多“为什么?”。
互动式—— 3学时的内容2学时完成,然后在下次课堂上再就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讨论1学时。
“用中学”-综合性案例和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例题不可缺少。
6、微观经济学的考核注重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相结合,适当提高平时作业、讨论、提问等成绩的比例,改变过去考试主要集中在期末的状况,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有效发挥考试的诊断、调节、激励作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微观经济学》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件的完备。它既方便了学生理解也可以当场演示一些计算、推导过程以及直接上网了解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经济动态。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动画资料等,对微观经济学进行生动具体的展现。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原来难以施教的内容得以充分展现,同时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计算机模拟教学。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和模拟体教学,在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设置了企业运营模拟实验室,开展了模拟实践教学,引入了BOSS企业运营模拟软件和ERP软件,购入相关的经济数据库,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验室设计的校园微型经济环境中的资本运作模式和高仿真模拟实验。由这一平台发起或指导的多种类的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在校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
3、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为学生收集各种经济数据提供了网络基础。http://
第二篇:双语教学案例
推进双语教学案例
立足校情,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石河子第五小学:高媛媛 我校从2010年起开启双语教学模式,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文课,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每周7节课。数学课用汉语授课,人文社科类,如社会、思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都以汉语授课为主,母语为辅。开设民语文课,每周5至6节课。课本体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语言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养成等。
我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汉语教学,积极为“双语”教学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学工作。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把“双语”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一是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设备,形象、生动地传授基础汉语知识;二是采用音乐、动画、游戏等方式,使民族孩子对汉语产生浓厚兴趣,充分调动民族孩子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教授数字、图形、日常会话、观看汉语光碟,听汉语录音,唱汉语歌曲,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会话能力。在不断努力下,我校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连续两届在自治区双语口语大赛中连获殊荣!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我校已运用语音设备、计算机、触摸式教学仪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制作课件,收看同步教学片,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汉语教学成效。
由于我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这一实际情况,学前及小学的“双语”教材全部使用的是人教版汉语教材,该套教材对汉族学生来说比较合适,而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多年来,我校教师一边在教学中学习摸索教学法,一边反思总结日常教学过程,时刻储备教学经验。根据我校学生情况而制定并编辑适合我校民族孩子的双语检测试卷。
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贴切民族孩子的汉语认知水平,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我校教师在试卷题目的安排上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保持不变,但通过采用“形近字组词”、“给句子换个说法”、“给部件组字再组词”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训练民族孩子对汉字多样性和趣味性的认识,并强化语法的练习。
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更贴近生活,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由此,通过自测自考这项工作我们也从中反思了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在我们的检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许多学生字、词不过关。试卷中考查的字、词都是本册教材学生必须掌握的,这些词语在平时的练习册中也常出现的,学生应该有较多认识和巩固的机会,可为什么学生的得分率还不高呢?
民族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稍薄弱,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教会学生认字方法,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乐趣所在,并可通过图片等方式帮助理解字义,从而识记生字。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民族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在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所以阅读内容应贴近生活的范文。能根据读文在文中找出线索和答案是基础。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对于我校的孩子来说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
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总之,写实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想象作文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先让孩子学会表达,再让孩子从积累中表现写作,是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实践的有效方法。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我校老师对我们的孩子的语文积累做出了很多工作。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课外的积累,则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或学生自己的藏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必须采取语言积累和 语文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可鼓励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 喜悦;还可开展“手抄报”、“演讲”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培养孩子自信一直是我校的宗旨,鼓励孩子乐于表达,乐于用汉语与人沟通交流是我校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校全校老师都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和耐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的汉语认知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孩子一个个在学校中快乐自信的成长,相信在不久以后都能成为建设新疆的栋梁之材!
第三篇: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办好民族团场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办好民族团场
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兵团“双语”教学现场会上的发言
51团党委书记,政委艾斯卡尔.卡德尔
尊敬的 大家好!
农三师51团中学建立于1970年,从建校起就是一所民汉合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425人,200个教学班,7600名学生,“双语”教学以推行了四年,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一、加强开展“双语”教学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每年寒暑假学校利用家访,教师们深入连队,进户到家宣传学习“双语”的重要性,使“双语”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认识到学双语是走向全国、面向未来的最好途径。学校利用广播电视和召开“内高班”学生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双语”的社会氛围。2010年秋季开学,全团共招收了37个“双语”学前班,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一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1、创建学习语言的环境,强化交流。为此,学校采取民汉教师合并办公,成立“双语”教学中心教研组,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双语”教学的主阵地,加强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校本教研,促进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为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搭建平台。积极推荐“汉语”素质较高的教师外出参加提高培训,认真完成第二轮的五年培训计划,对每位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做到了具体规定。
3、以赛课促“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格按照说课、讲课、测课、评课、课后反思五环节进行比赛,赛课成绩好的派往疆内外各地参观学习,提高“双语”教学的视野。2011年共派出12人到疆内外考察;同时选派了一部分校长外出挂职,促进“双语”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2011年下半年计划派出6名中层领导外出挂职,努力建设一支“双语”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
4、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教师指导和评价机制。学校健全了“双语”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汉教研教学融通的机制,使“双语”教师的工作和业绩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对“双语”教师评定职称给予优先考虑,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学生多元化学习“双语”
1、学校利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讲话,及“五.四”、“六.一”、“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大型文艺演出中,鼓励用民汉语主持,用“汉语”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使学生的“双语”学习寓教于乐,提高了掌握“双语”学习的能力。
2、在“双语”教学班,开展办校报活动,并将其列入了德育考核的内容,优秀者给予奖励。2010年已出12期校报,学生家长反映良好。
3、全面开放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是民汉共建的,任何一名学生随时可进图书馆阅读图书。图书馆进行阅读比赛,看谁读的书多,评比读书笔记;学校组织朗诵比赛和作文比赛,全面培训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2011年在双语教育教学中,51团将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专业教师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拓展教师视野,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对口单位的“手拉手”活动,增进友谊,促进团结;让校领导特别是学校中层领导到对口单位挂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2、调整学校分布,将全团十八个教学点集中调整到三个片区。这样做,既有利于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使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将学校的入学率与连队主要领导的业绩挂钩,确保义务教育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让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
4、加大学校投入,提高三个校区的硬件建设标准,做好三个校区的硬化率、绿化率,建成内花园式学校。
5、加强对学校安全维稳工作的领导,加大学校人防技防的投入,让学校每一个师生都能在安全稳定环境中教好书、学好习。
双语教学是一项惠民政策,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正在脚踏实地的做这项工作,通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双语”教学工作将会做的更好。
第四篇:双语教学推进情况
努力拓展新思路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新疆某县某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素质,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前,新疆双语教学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中小学正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校也积极融入双语教学的洪流中。
一、学校基本情况
某县某校,原名某县第四小学,学校前身是某县巴仁乡十六村小学,是一所完全民族小学,始建于1958年,2005年2月,经上级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策划三校合一,集民汉于一校,成为了某县第一所双语小学。
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4812平方米。现有民汉学生1165人,25个教学班。其中汉族学生426人,民族学生639人,少数民族学生占54%;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70人,汉语系教师28人,民语系教师42人。
二、双语教学开展情况
(一)双语教学逐步推进,初步取得成绩
2006年9月,某校正式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招收第一届双语学生120名,其中民族学生49人,民汉学生混编入两个班内,选拔优秀的民考汉教师使用纯汉语进行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生愿学乐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连续3年被评为“语教学先进单位”。在此之后,每年9月招收的双语学生均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二进行授课。至2011年7月,两个民语普通班学生毕业,我校所有双语教学班已全面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二。
(二)双语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交流学习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发展学习
努力提高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所有学科教师尽可能采用汉语授课;为了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校园内,师生均不采用民语言交流;同时各年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请进来”活动,利用自习课时间,把汉语最标准的学生请进民语班,领读课文,与民族同学交流,帮助民族学生解决汉语学习中的困难;同年级民汉班级结对子,学生之间结对子,成为友谊互助班级,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促进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民族团结,民汉学生成为了朋友,使用汉语进行正常交流,相互学习,一起提高,在此项双语教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我校被 2
评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4名学生被评为“民族团结手拉手”小伙伴。
(三)积极组织培训,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提高教师双语基本功素质
大力提高民族教师汉语水平。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组织汉语初级、中级两个汉语学习班。选任专门的汉族教师提前备课,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培训。年龄大、汉语基础差的民族教师教师分入初级班,每周四下午两节课进行汉语学习;年轻、汉语稍好的民族教师分入汉语中级班,每周三下午进行汉语学习。通过学习,初级班的教师由原来一句汉语也不懂,到现在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基本掌握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中级班汉语基本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能熟练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每天的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话讲这一环节,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尤其是民族教师,必须采用汉语讲话,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锻炼民族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
每学期组织教师业务考试,民族教师除了参加本学科业务考试,还要参加汉语考试,考试成绩列入量化考核项目之一,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汉语。
三、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参训时间长,出现断层,高素质双语教师相对缺乏,双语精通人员少
某校学生总人数1165人,接受纯汉语教学学生675人,接受双语教学学生490人;专任教师70人,汉语系教师28人,民语系教师42人。从师生比例明显显示出汉语、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民汉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建校初期上级部门从各学校抽调汉语教师41名,其中汉族教师有36人。这些教师中有民考汉教师、有学习双语专业的汉族教师、也有其他学校抽调来的汉语骨干教师,但仅过了一年时间,这部分教师数量锐减,至2011年,这部分教师仅为28人。虽然也进行了补充,但基本上补进的双语教师质量都不高,汉语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部分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底子薄,尽管参加汉语培训,边学边教,随着教学年级的升高,这部分教师越来越体现出跟不上汉语教学的脚步,低年级知识比较简单,情况稍好,但这些教师根本无法胜任中高年级的双语教学工作。而且,2005年时,全校22个班级,随着一直六年级12个全维语教学班的逐届毕业,这部分从事全维语教学的教师,年轻的教师能积极学习汉语找到相应岗位的以外,有10名维族教师汉语水平太差,除了教授维语课,已没有其他工作可以胜任,这个学科教师严重超出编制。因此,结构性缺编,教师本身素质不高,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4
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解决我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和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学校硬件设施差,硬环境无法给学生好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没有专门的百米达标跑道、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实验室;全校仅有一台多媒体,只能在公开课和开展其他大型活动中使用;电脑包括六九二一六部队捐赠10台,总共55台(包括办公用机),微机室电脑46台,不能保证学生人均一台进行授课;2005年以前就开始使用的10部录音机,6部已不能正常使用,在英语、汉语课上教师授课多数时间就只能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因此硬件设施差,教师不能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教学的发展,给推进双语教学,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臵各项办学设施已成为我校一个重要问题摆在需要解决的前列。
四、努力的方向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怎样才能无愧于心,于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成为我们每一位新教师的座右铭。从校长到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将不懈努力,全力搞好双语教学,我相信我们行。为此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1、坚持继续把双语教学放在工作的首位。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学资源,民汉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共同发展,把汉语学习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认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尤其是汉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2、争取为教师创造更多送出去走进来的学习机会。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珍惜每一个出去学习的机会,努力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尊重每一位到我校传经送宝的教师,虚心从他们身上学习知识、学习经验,做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并且,每位教师的每一次学习不仅是自己的学习,更要努力使每位教师的学习成为带动全员学习的不竭源泉。
3、全力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以便争取得到上级部门更大的支持,使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某校
2011年8月12日
第五篇: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范文
不期而至的精彩
——《浪之歌》教学案例
重庆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 王君
《浪之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组歌》中的第一篇,作者纪伯伦。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并不艰深。加之作者是以热烈的爱情作喻,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敏感。所以,我最初对这篇文章的处理原则是:朗读为主,略谈感受,稍作点拨,点到为止。准备把教学重心放在第二篇《雨之歌》上。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一个孩子的发言引起,教学方向急转,反而催生了一堂很有特色的散文欣赏课。实录下来,作一典型案例,供老师们把玩。
教学的第一环节我要学生自己高声朗读,并要求大家选择至少五处地方作批注,准备进行交流。教学契机正是在交流的时候出现的。
生:老师,我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总觉得不太舒服。你看“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这首散文诗的语言整体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雅致的,但最后这“工作”一词很口语化,和全文的风格不谐调。
生:我也有同感。结尾在一篇文章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经常说“卒章显志”,我认为结尾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抒发的高潮,也应该是作者写作风格得以突出展现的时候。我也和伍勇俊同学感受一样,“工作”的意思表述是清楚的,但这个词很一般,力量不够。
师:有道理,这是语体风格不统一的问题,可能是翻译的原因造成的。那大家改一改。
生:可以改成“事业”,你看,“这就是我的事业”,更庄重了,更神圣了。
生:如果要表达神圣的化,我认为还可以改成“这就是我的使命”。
生:还可以改成“这就是我的理想”。
师:那咱把大家改后的句子再朗读一遍,体会一下。
(生动情朗读,改后结尾的表达效果果然增强了)
【教学回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伍勇俊同学的发言,提醒我作为“翻译文学”,《浪之歌》还应该有另一个层次的阅读价值。我马上调整了我的教学思路】
师:伍勇俊同学的发现很可贵。老师没有去查阅过《浪之歌》是什么时候翻译成中文的,但是,同学们应该知道,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本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翻译者自身的文学水准思想水准以及时代的背景都可能影响到翻译的质量。所以译文中出现不太完美的地方是很正常的。说不定《浪之歌》中就还有一些地方表达不是最好的,刚才朗读的时候同学们有发现吗?现在咱们就来议一议如何?(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教学回顾:在学生的启示下,迅速改变教学方向,及时挖掘教材潜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境界。】
生:有的,我刚才朗读的时候就觉得很别扭。比如第二句“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空气”是无所不在的,怎么把“使我们相离相分”的责任让它承担呢?这不合逻辑。
师:有意思,改改。
生:可以改为“时间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浪和海岸只有涨潮的时候才能相拥,退潮的时候就必须分别,这难道不是“时间”让他们相离相分吗?
生:还不如改为“时空使我们相离相分”,既有时间的限制,又有空间上的阻隔,这样更准确。
生:对,这样的爱情更无奈,更让人同情。
生:紧接着的下边一句也让人特别不舒服。“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津液”这词不对劲。
生:对,我查了字典,“津液”是指人体的体液,有时也特指“唾液”,唾液怎么冷却海岸的炽热啊?太少了吧?
生:还脏。(众笑)
生:还让人产生不文明的联想。
师:确实有道理,这个翻译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生:改成“汗水”。
生:不好,“汗水”是热的,怎么冷却?而且“汗水”同样不太干净。
生:改成“泪水”,既美还有感情。
生:“热泪”?不是还是热的吗?
生:“热泪”的热不是指泪水的温度,而是指情感的温度。(众笑)
师:漂亮!写这种散文关键就是要抓住所选之物的自然性特点,这样才能让人感觉浑然天成,不造作。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朗读:我要用自己的热泪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生:我觉得“别那么过分炽热”也应该修改一下,这个句子表达不出浪对岸的心疼,反而有教训斥责的感觉。
生:还有这个句子有点短,读起来意犹未尽。
师:尝试加点东西?
生:这样好不好?“我要用自己的热泪让他的心冷却一些,让他别因为过分炽热而伤害了自己”。生:“伤害”可以改为“灼伤”,更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懂得心疼自己所爱的人啊!(众大笑)再读读。
(生动情朗读这一句)
生:第二自然段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分号前边是“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而分号后边是“于是他将我亲吻”,前边用了修饰短语“紧紧地”,很有表现力,而后边只用一个“亲吻”,表现力就不强。
生:那好办,也加点东西,改成“于是他深情地将我亲吻”。
师:“深情”这词很笼统,没有具体情景,表现不出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岸对浪的情感。
【教学回顾:现在孩子的写作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写不具体,只习惯用评价性的词语,没有细节描写。所以我希望通过比较让他们对这点能领悟更多。】
生:改成“依依不舍地将我亲吻”比“深情”好。这句写的是退潮时候的情景,浪和岸肯定是难舍难分的,他们应该是在吻别吧。
师:真聪明,知道联系前后文往深处品味这就是进步了。
生:第四自然段的“我围绕她们跳过舞”这句我觉得也不太漂亮。这段文字中除了第一句是这样用外,用分号隔开的后面的几个句子的结尾都用四字短语,你看“长吁短叹、衷情吐露、同席对饮、纹丝不动、嘻嘻哈哈、面无笑容、死里逃生……”四字短语的应用让散文文字很雅致也很整齐,只有第一句翻译的是“我围绕他们跳过舞”,显得很单薄的。
师:你读书真是很仔细!
生:改成“翩翩起舞”就整齐了。
师:不仅知道从意思上去考虑,还懂得从句式篇章上去考虑,咱们班的同学真是进步了。
【教学回顾:评价很重要:既要热情洋溢,又要实事求是,还要具有“点化”功能。】
生:老师,倒数第二段的最后三句感觉很混乱,读不懂,是不是也是因为翻译的原因啊?
师:这句话是很费解,一直没有同学提出来,我还以为大家都读懂了呢!来,咱们先朗读几遍再说。
(生反复朗诵: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师:先不管表达,说说你的理解,猜猜看,揣摩着说,不要怕说不明白。
生:好像是表达浪对岸的一种无怨无悔的爱。
师:爱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生:形容憔悴的程度。
师:那海浪后悔吗?
生:不悔。
师:就如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衣带…… 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笑)
师:这句话中最费解的是哪个词语?
生:“清醒”!为什么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师:问得好。先弄清楚海浪清醒什么?
生:清醒他和海岸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在一起,他们只能够聚少离多,不能长相厮守。
生:清醒他的爱情不可能朝朝暮暮,永远都在等在盼,是一份苦恋。
师:这种爱情有点像现在正热播的一部获得大奖的电影,徐静蕾导演并主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生:我看过,是那种执着而热烈,绝望而永恒的爱。
(生大悟,感慨)
师:那咱们说说为何海浪认为这就是爱的“真谛”呢?海浪的爱情观是什么?
生:他认为爱就要爱得毫无保留,纯纯粹粹地去爱,对爱的结果不要求任何回报。
生:只有明知痛苦而依旧热烈地去爱,这样的爱才是伟大的。
生:没有私心,无怨无求才是爱的真谛。
师:这样理解比较到位了。那再看看原文,再朗读一遍,为什么这个句子让我们觉得很拗口,甚至给理解造成了难度呢?
生:主要是关联词的应用没有形成搭配,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生:标点上好像也有点问题。
师:那咱们重新组合一下。
生:可以把“纵使”改成“因为”。
师:来,读一读。
(生动情朗读: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样改不错,句子中就包含了两重因果关系,思路很清晰。
生:我还是不懂,两个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何在?为什么说有两重因果关系呢?
师:谁帮忙?在原句中再加点词语,把因果关系表达得清楚一点儿。
生: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憔悴是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我清醒地爱着,所以幸福和痛苦都让我憔悴。
师:不错,理解得比较准确。生:也可以这样理解: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憔悴是因为我满腹爱情。纵使我形容憔悴,但是我依旧决定爱到地老天荒。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我宁愿承受这份清醒的苦痛。
生:哦,原来是这样。不过如果作者真这样写语言就太罗嗦,诗味儿就没有了。看来散文还是要凝练一点好,给人回味的余地多一点好。
师:还可以给原文动动小手术吗?
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憔悴”之后的句号改成破折号,也可以表达因果的意思,前后文的联系更紧密,还有一点递进的意味,又很简练。
师:好,有创意,咱们来再读一读,就当作“憔悴”之后的是省略号,停顿的时候短一点。
(生动情反复朗读: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教学回顾:在每个语言点的处理上我争取遵循下面几个原则:由意义反省表达,再由表达回照意义,在对比中揣摩,在揣摩中深入,在朗读中完善。】
生:老师,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我想起您常说作家写物写景往往是有寓意的,这篇散文是不是仅仅用来写爱情啊?
师(笑):你可真敏感。除了爱情,你觉得还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刚才伍勇俊的提问提醒我,我觉得还可以表达对自己事业的追求。把孜孜追求的事业想象成海岸。
师:很有意思。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海岸”,你们的“海岸”是什么啊?
【教学回顾:又是旁逸斜出的一笔!我灵机一动抓住了“海岸”一词来作点文章,拓展也未必要在课堂的结尾啊!】
生:如果是我,我的“海岸”就是我那难以克服的数学。
生:我的海岸就是我热爱的美术。
生:我的海岸就是我一生的理想: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众笑)
生:我的海岸也是我的理想:我希望能有一家能战胜微软帝国的软件公司。
师(笑):不管你的海岸是什么,孩子们,请记住浪的宣言:爱的真谛就是清醒。你要用百倍的努力实践自己的爱情,只要当把对海岸的追求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事业”之后,你才会享受到追求的幸福。
(生若有所思)
不过,咱们还是更应该关注一下纪伯伦的海岸到底是什么?
请先朗读咱们中国的一首著名诗歌:
炉中煤
作者: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生共同朗诵)
生:老师,这首诗歌好像以前自读课本上有,是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给祖国的,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读过就好。纪伯伦的散文诗和这首诗歌应用的手法完全相同。生(大悟):哦,原来纪伯伦是把亲爱的祖国比喻成了海岸,他无怨无悔地爱着的是自己的祖国啊!
师:是的,同学们,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了颠沛流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为贫穷困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对国土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字深情。相反,他爱之深,思之也更切,他除了将旅居海外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外,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浪之歌》就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和火热的衷肠。
孩子们,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诵把这份赤字之情读出来好吗?
(生动情朗诵,下课铃声响起。)
【教后感言】:
比较喜欢这堂课,是因为感觉这堂课比起以前自己的许多课,有了一点重要的超越,那就是:比较灵活地利用了动态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非预设的、动态变化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而这些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动态的教学资源往往会成为教学的新的生长点,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由一个学生的发言而受到启示,我没有机械地按原先预定的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段时间我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循循善诱”的弊端。“循循善诱”从来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课堂上高度控制的导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难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意识。老师那“不无启发”的循循善诱,往往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想”,成为了“课堂杀手”。在这堂课上,受一个孩子发言的启示,我迅速调整的不仅仅是教学策略,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向的问题,这其中展示的更是一种教学观念:教学的起点不应该由老师来划,而是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来划!
让孩子和文本的对话先于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当孩子在展示与文本的初步对话成果之时,教师要善于体会和把握孩子与文本的对话程度,并以此为根据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惟有如此,语文的学习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
就《浪之歌》而言,它既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散文名篇,同时也是一篇普通的散文。就纪伯伦而言,他既是黎巴嫩文坛骄子,同时也是一位普通的作者。真正的对话是平等的。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受,以此引导学生和文本(其实也就是和作者)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对话。这是对教学资源(就这篇文章就是指《浪之歌》这篇散文)的深度开发,也是对学生智慧的一种深度开发。有了这种开发,课堂才表现出了让人惊喜的生机和活力。
华东师大的彭玉华老师说: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内容、进程,利用衍生的课堂资源动态地处理课堂,真正地改变见书不见人、人围书本转的局面,使课堂真正的成为“人”的课堂。此言甚为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