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2: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明借箭》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第一篇:《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可在这里的教学中,在最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时候,我却设计了一个齐读练习,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与我的本意并不一致。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上(合作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3.假设具体情境,如果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性情莽撞的人,结

/ 2

果会怎样?这一设计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二、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鲁肃,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 2

第二篇:《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可在这里的教学中,在最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时候,我却设计了一个齐读练习,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与我的本意并不一致。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上(合作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3.假设具体情境,如果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性情莽撞的人,结果会怎样?这一设计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二、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鲁肃,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第三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yangping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

第四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 【教材分析】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后半学段,学生已经开始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已经能把握文章内容。但这篇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文章中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因此,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曹操人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分析、归纳,能说出孔明的神机妙算所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明借箭》,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孔明借箭)

二、整体感知,回顾课文

1.谁来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师点拨)2.师总结: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使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自叹不如”的什么?在文章的哪里?(生回答)

三、品读课文,精读讲析

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2.你觉得在“借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品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读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1.指名反馈:请你

⑴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①“雾”大到什么程度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抓关键词体会)(“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那你能不能把这种体会放进去再来读。

读得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来读一读。孩子们,很多感受是说不出来的,但是通过我们的朗读,我们都能读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②那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你从哪儿体会到不是凑巧的? 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语句足以证明诸葛亮算准了此时有大雾? 还从哪里看出来了第三天有大雾?(“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四更时分是现在的半夜两点,能于三天前精确到半夜凌晨有大雾,怪不得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足见孔明对自己的自信,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沉着肯定、你来试一试,)读出了孔明的自信。

⑵谁再来说一说你找到的体现孔明“神机妙算”的句子。请你来说。袄,孔明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他在船只的安排上。“遂命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为什么“用长索相连”?(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船头一开始是什么方向?谁找到了,请你。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擂”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宽,书写的时候注意。你找的很细心,老师还要表扬你,因为你读对了一个字。“擂”,孩子们,敲击、打的时候读“”,请你再读一下。很好。)

①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②出示长江水流图,结合图示讲解。(长江水自西向东流,孔明结束后想利用东流的水让船只快速离开。于是开始的时候头西尾东,为了离开时头东尾西。)“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这样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利于顺水返回。)袄,聪明的孔明借了长江的水,怪不得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孔明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里?请你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对比读,分角色读,个别读)①诸葛亮在“笑”谁?(一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看看鲁肃是怎样的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可见鲁肃是忠厚老实之人。

二笑周瑜,自己自信的笑。周瑜是怎样的人,同样默读第2自然段,并画出旁批。周瑜心胸狭窄,孔明豁达。

三笑曹操,对他轻蔑一笑。)

②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呢? ③他料到了曹操会这样做吗?曹操是怎样做的?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不仅身边的人心他可以了如指掌,就连对手曹操的心理他都可以猜对。

2.教师导读: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集体反馈。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板书,上知天文)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下知地理)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了解人心。)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请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安排巧妙)

活动4【练习】总结全文

学完本课,你有何感受呢?谈谈你的收获。袄,你想自己也要多多储备知识,长大了也和孔明一样神机妙算!恩恩,你现在已经是个小孔明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成功是给那些平时做好了准备的人的,所以,同学们,抓紧时间为你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吧!相信你可以的!

活动5【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篇目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孔明借箭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神机妙算 识人心巧安排

第五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板题导课

要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谋略中的谋略;要说《三国演义》是部智慧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智慧中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孔明借箭》,感受诸葛亮的智慧。

板书课题:解说孔明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板书箭字,解说:主要材料是竹子,射向前方的武器。

二:指导学法,初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结合文下面的注释,联系前后文推想大体意思,粗知大意则可,不必死扣每一个字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文言知识的增多,一些意思自然就懂。

下面我们就以课文的前几句话为例子,看看怎样读懂文言文。课文开始就说: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ú)言语,言语是什么意思呢?有同学说了就是说的话,那放在句子中不通顺啊? 再联系看过的影视资料知道,周瑜是鲁肃的上级,那上级说的话就是--命令。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径不太懂先不管,来舟中相探孔明,是怎样孔明呢?有同学说了是探望,我们就暂且理解为探望。但是现在结合课文有个疑问就

又产生了,周瑜这么好?要鲁肃来探望诸葛亮?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读,当读到孔明曰:“公瑾(jǐ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结合注释我们明白了,不是来探望孔明,而是来试探孔明,来探听消息 的。这样我们联系前后文,结合注释,大体就了解了课文的大体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2:交流检查难读的句子。

3:教师检查下列句子的朗读情况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指导学生只有理解古文的意思,才能读好古文的停顿。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4:检查概括文章的大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文内容说具体,说简练。、策略:假如学生说的很详细可根据说的内容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概括出关键词语:妒忌 借箭、得箭。再指导简练的概括。假如不会说,可反向引导,再连起来说。

教师小结:遇到写事的文章,可按照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 概括。四:细读语言感机智 紧扣“算准”读课文

1:当诸葛亮草船借箭,遇到疑惑不解的子敬的时候,说了课文的最长的一段话。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诸葛亮想对子敬说什么啊?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1)练习读懂短文。

(2)听话要听音,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那何为良将?

(3)读第二句话质疑:难道借箭这件事情只算准有大雾就行吗?细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还算准了什么? 引导交流,算准了借箭之物;算准了天有大雾;算准了曹操多疑不会出击;算准了顺风顺水曹操追之不及。

(相机板书:知天文 识地利 懂人心)

再交流过程中指导孩子读好一下两处语言。

A: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读出雾之大)

B: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1)此处是全文唯一一处有提示语的语言。同学们联系前后文想一想诸葛亮笑什么呢?(联系前后文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领会笑后面的含着的意思)(2)一个笑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写人的文章关键就是感知人物形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笑字,读出人物的足智多谋,儒雅倜傥的智者形象)(3)通过读书,读出形象。

2:师生小结三天前 诸葛亮都算准了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3:感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诸葛亮说的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指导孩子读出神机妙算。(因是古文,学生读的味道不足时可泛读)五:推荐阅读 深化人物形象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之《借东风》《孔明巧布八阵图 》

当你有兴趣读完《三国演义》诸葛亮给你留下的不仅仅是神机妙算。

下载《孔明借箭》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明借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专题

    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

    孔明借箭课文翻译 再说鲁肃听了周瑜的话,就来到船上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把他接到船上,面对面坐着。鲁肃说:“这些日子一直在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听你的教导。”诸葛亮说:“(没什么)就是......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5篇范文]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单位:临颍县王岗镇祁庄小学 姓名: 李云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5篇

    用奇谋孔明借箭 九台区师范附属小学 朱晓东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奇谋孔明借箭,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用奇谋孔明借箭 师:上节课我们对文中人物......

    28用奇谋孔明借箭 教案

    28*用奇谋孔明借箭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

    28课 用奇谋孔明借箭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主备:陈贵兰 课题:用奇谋孔明借箭日期:2010年12月5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14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准确、流利地......

    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关键词句,体会神机妙算。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孔明借箭-语文S版2014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