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关键词句,体会神机妙算。【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人物做出评价。

【情感目标】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宽广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人物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宽广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孔明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智慧里的智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明借箭》,这个故事主要写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学生:写孔明向曹操借箭,结果满载而归。老师:从这件事看出孔明怎么样? 学生:神机妙算。(师板书:神机妙算)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

老师:同学们,孔明神机妙算表现在文中的哪些语句?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出示自学提示: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用横线画下来并写上你的感悟。)(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3分钟

老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孔明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孔明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朗读时突出雾大,突出“漫”字。(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体现雾大?)学生:指名读。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你理解得非常不错。但田老师觉得咱们学语文,不仅要理解内容,还要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个别读)

学生:(朗读)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要突出大的感觉)老师:是啊,孔明如愿以偿,这场大雾啊,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好,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孔明算准了。不错,但是田老师觉得还有一处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我们,孔明三天之前早算准这场大雾了。

学生:第一日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仍只不动,到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秘密地请鲁肃到船中。这句话表现了孔明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老师:你真善于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板书:通天文)

老师:咱们全班再来一次,把孔明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第一日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仍只不动,到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秘密地请鲁肃到船中。(全班齐读)

老师:刚才咱们把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把它们联系起来,前面那句话是反映孔明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谁再说说还有哪句话前后联系在起能够反映孔明的神机妙算。注意,是前后两句话,前面是孔明想的、预测的,后面是事实上发生的,这个看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学生:我觉得还有“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这是孔明预测的。

学生:还有就是“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传令道:‘江上雾这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只叫水军弓弩手射箭阻挡。’”一开始孔明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孔明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是啊,孔明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

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前面孔明说“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孔明说“愿立军令状:三天不办好,甘当重罚。”都是孔明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孔明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孔明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孔明笑着说——(注意必须笑着读)(分组读一二、三四)

学生:(齐读)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传令道:‘江上雾这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只叫水军弓弩手射箭阻挡。’”

老师: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孔明他在笑谁?问问你的同桌看。(议一分钟)老师:孔明在笑谁?你说。

学生:孔明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孔明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老师: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孔明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孔明对曹操了如指掌,笑鲁肃吃惊。(板书:知人心)

老师:他还笑谁?

学生:为自己而笑,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老师: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笑鲁肃,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孔明后面回答了鲁肃。老师:一指名读;二同桌读;三抽二名学生分角色读。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 学生:孔明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这回鲁肃放心了。其实也在笑周瑜。

学生:周瑜想害孔明,而现在孔明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师小结:如此谈笑风生,这一笑笑出了孔明的自信,笑出了孔明的大度,笑出了孔明的神机妙算,笑出了孔明的英雄本色。

老师:是啊,你看,孔明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箭如雨下。这样,孔明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孔明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老师: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我们看到孔明神机妙算。看到鲁肃愚笨,文中还有一处写鲁肃还怎么样?

学生:我还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只是不可叫都督得知,他若知道,我的计划就失败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孔明不让鲁肃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孔明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可以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孔明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胸有成竹。

老师: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了如指掌。

讲完以上部分,老师播放录相。老师:你觉得孔明安排得怎么样? 学生:妙。

老师:妙在哪里?

学生:我还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孔明下令船只头朝西,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们擂鼓呐喊。”就从孔明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的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孔明又下令把船只掉转身来,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如果没有说出(头朝西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头朝东尾朝西、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逼近)师问:还有要补充的吗?

老师:把船只“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为了虚张声势,引曹军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目标和方向。

老师:曹操知道上当后追得上吗?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生: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孔明不但事先已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板书:懂地利)

老师:孔明通天文,识人心,懂地利,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老师:孔明顾全大局联全孙权抗曹操,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后人曾写诗对孔明进行赞叹:(出示诗:一夜浓雾漫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先自由读)

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齐读。评人物特点: 老师:《孔明借箭》这个故事中的孔明、曹操、周瑜、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神机妙算、多疑谨慎、妒贤嫉能、诚实守信……

三、拓展延伸

老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赤壁风云乍起,战事一触即发,孔明神机妙算,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曹操怎么回甘心被孔明戏弄呢?你们想知道结果吗?

学生:想

老师:真的想知道结果? 学生:想

老师:老师请同学们会去拜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四、板书设计: 通天文

神机妙算 知人心 懂地利

第二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板题导课

要说《三国演义》是部谋略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谋略中的谋略;要说《三国演义》是部智慧的书,那么《孔明借箭》就是智慧中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孔明借箭》,感受诸葛亮的智慧。

板书课题:解说孔明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板书箭字,解说:主要材料是竹子,射向前方的武器。

二:指导学法,初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结合文下面的注释,联系前后文推想大体意思,粗知大意则可,不必死扣每一个字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文言知识的增多,一些意思自然就懂。

下面我们就以课文的前几句话为例子,看看怎样读懂文言文。课文开始就说: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ú)言语,言语是什么意思呢?有同学说了就是说的话,那放在句子中不通顺啊? 再联系看过的影视资料知道,周瑜是鲁肃的上级,那上级说的话就是--命令。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径不太懂先不管,来舟中相探孔明,是怎样孔明呢?有同学说了是探望,我们就暂且理解为探望。但是现在结合课文有个疑问就

又产生了,周瑜这么好?要鲁肃来探望诸葛亮?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读,当读到孔明曰:“公瑾(jǐ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结合注释我们明白了,不是来探望孔明,而是来试探孔明,来探听消息 的。这样我们联系前后文,结合注释,大体就了解了课文的大体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2:交流检查难读的句子。

3:教师检查下列句子的朗读情况 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指导学生只有理解古文的意思,才能读好古文的停顿。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4:检查概括文章的大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文内容说具体,说简练。、策略:假如学生说的很详细可根据说的内容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概括出关键词语:妒忌 借箭、得箭。再指导简练的概括。假如不会说,可反向引导,再连起来说。

教师小结:遇到写事的文章,可按照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 概括。四:细读语言感机智 紧扣“算准”读课文

1:当诸葛亮草船借箭,遇到疑惑不解的子敬的时候,说了课文的最长的一段话。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诸葛亮想对子敬说什么啊?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叫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1)练习读懂短文。

(2)听话要听音,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那何为良将?

(3)读第二句话质疑:难道借箭这件事情只算准有大雾就行吗?细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还算准了什么? 引导交流,算准了借箭之物;算准了天有大雾;算准了曹操多疑不会出击;算准了顺风顺水曹操追之不及。

(相机板书:知天文 识地利 懂人心)

再交流过程中指导孩子读好一下两处语言。

A: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读出雾之大)

B: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1)此处是全文唯一一处有提示语的语言。同学们联系前后文想一想诸葛亮笑什么呢?(联系前后文揣摩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领会笑后面的含着的意思)(2)一个笑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写人的文章关键就是感知人物形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一个笑字,读出人物的足智多谋,儒雅倜傥的智者形象)(3)通过读书,读出形象。

2:师生小结三天前 诸葛亮都算准了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3:感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诸葛亮说的话味道就不一样了。指导孩子读出神机妙算。(因是古文,学生读的味道不足时可泛读)五:推荐阅读 深化人物形象

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之《借东风》《孔明巧布八阵图 》

当你有兴趣读完《三国演义》诸葛亮给你留下的不仅仅是神机妙算。

第三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8课 【教材分析】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整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后半学段,学生已经开始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已经能把握文章内容。但这篇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文章中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因此,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曹操人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分析、归纳,能说出孔明的神机妙算所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明借箭》,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孔明借箭)

二、整体感知,回顾课文

1.谁来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师点拨)2.师总结: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使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自叹不如”的什么?在文章的哪里?(生回答)

三、品读课文,精读讲析

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2.你觉得在“借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品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读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1.指名反馈:请你

⑴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盛,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①“雾”大到什么程度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抓关键词体会)(“大雾漫天”、“对面不相见”)那你能不能把这种体会放进去再来读。

读得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来读一读。孩子们,很多感受是说不出来的,但是通过我们的朗读,我们都能读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②那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你从哪儿体会到不是凑巧的? 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语句足以证明诸葛亮算准了此时有大雾? 还从哪里看出来了第三天有大雾?(“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四更时分是现在的半夜两点,能于三天前精确到半夜凌晨有大雾,怪不得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足见孔明对自己的自信,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沉着肯定、你来试一试,)读出了孔明的自信。

⑵谁再来说一说你找到的体现孔明“神机妙算”的句子。请你来说。袄,孔明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他在船只的安排上。“遂命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为什么“用长索相连”?(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船头一开始是什么方向?谁找到了,请你。

(“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擂”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窄,右边宽,书写的时候注意。你找的很细心,老师还要表扬你,因为你读对了一个字。“擂”,孩子们,敲击、打的时候读“”,请你再读一下。很好。)

①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②出示长江水流图,结合图示讲解。(长江水自西向东流,孔明结束后想利用东流的水让船只快速离开。于是开始的时候头西尾东,为了离开时头东尾西。)“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这样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利于顺水返回。)袄,聪明的孔明借了长江的水,怪不得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孔明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里?请你

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对比读,分角色读,个别读)①诸葛亮在“笑”谁?(一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看看鲁肃是怎样的人?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可见鲁肃是忠厚老实之人。

二笑周瑜,自己自信的笑。周瑜是怎样的人,同样默读第2自然段,并画出旁批。周瑜心胸狭窄,孔明豁达。

三笑曹操,对他轻蔑一笑。)

②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呢? ③他料到了曹操会这样做吗?曹操是怎样做的?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不仅身边的人心他可以了如指掌,就连对手曹操的心理他都可以猜对。

2.教师导读: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集体反馈。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板书,上知天文)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下知地理)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了解人心。)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请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安排巧妙)

活动4【练习】总结全文

学完本课,你有何感受呢?谈谈你的收获。袄,你想自己也要多多储备知识,长大了也和孔明一样神机妙算!恩恩,你现在已经是个小孔明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成功是给那些平时做好了准备的人的,所以,同学们,抓紧时间为你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吧!相信你可以的!

活动5【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篇目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孔明借箭 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神机妙算 识人心巧安排

第四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yangping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

第五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单位:临颍县王岗镇祁庄小学 姓名: 李云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第五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以精神的滋养。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对于启迪智慧,了解本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生分析:通过我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多种媒介,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难懂的成人智慧构成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障碍。

因此,如何使学生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真正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对《三国演义》风云诡谲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灿烂的智慧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为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想象,将课文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长文短教,深入理解的目的。

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段,朗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像,激情导入。

教师导言: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那几部作品么?作者分别是谁么?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精神滋养,也是大家喜爱的文学作品。大家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哪些人物?今天我们就学习《三国演义》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草船借箭”。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及魏蜀吴三国国旗,孙刘联合画面。

使学生整体感知三国时期纷纭诡谲的战争形势,加深学生对三国鼎立、孙刘联合抗曹的了解。

2.大屏幕显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地图。3.老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4.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故事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准备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军营帮助作战。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

内—呐

属—嘱

日—曰 愉—瑜

昨—诈

吾—语

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①②):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谋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③):讲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诸葛亮准备造箭)笫三段(④~⑦):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⑧):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诸葛亮借箭成功)

4.教师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 ⑵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

⑶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⑴怎敢戏都督?

⑵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 ⑶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形象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一)“识人心”

识周瑜妒忌之心

1.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与本段课文相关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看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2.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恰当的语言总结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读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对话部分,体会人物性格。(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用造箭这件事陷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表面上时共同商量军事,暗地里却是设陷阱陷害诸葛亮)

学生总结:周瑜是个 “嫉贤妒能、处心积虑”的人。

3.周瑜明知水上交战用箭最好,还要问,从周瑜的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了周瑜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阴险)

4、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

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明知故问。瑜曰:“军中无戏言。”——步步紧逼。

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三天,造十万枝箭。即使是在今天也很难完成,如果完不成任务,诸葛亮会怎样?为什么?

预设:会死。因为在三国时期军令如山,签了军令状就如同签了生死状,如果一方违背军令状,会显得两军之间的合作不够诚意。而此时蜀国则需要联吴抗曹,必须对吴国表现出诚意。)

识曹操多疑之心:

1.教师过渡: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诸葛亮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除了借周瑜妒忌之心之外,诸葛亮在对人心的了解方面,他又借助什么?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诸葛亮对曹操心理状况描述的语句。

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大屏幕显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诸葛亮的判断是对的,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曹操绝对不敢轻易出动

2.顺学而导,抓住“笑”感受诸葛亮识人心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学生谈理解:

A(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

B(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C(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

3.教师小结:诸葛亮借助周瑜的陷害之心,主动和他立军令状,借曹操多疑之心,靠近曹营和他借箭,那么,诸葛亮又是利用鲁肃的忠诚、老实这种性格为自己服务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识鲁肃忠诚、老实之心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反映鲁肃性格的语句,总结分析鲁肃性格,体会诸葛亮具有识人之明,善于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同学们找出三、四、五、六自然段表现鲁肃性格的语句。

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大屏幕显示)

2.从以上鲁肃积极配合诸葛亮借箭的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鲁肃身为吴国的臣子,为什么会帮助诸葛亮?——忠诚、老实、言而有信、顾全大局。

3.诸葛亮虽然绝顶聪明,也不可能一个人成大事,还需要鲁肃的配合,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什么特征?——不但善于与人合作,更能慧眼识人,利用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为己所用。

教师小结:周瑜的嫉贤妒能、处心积虑;曹操的生性多疑、谨慎小心;鲁肃的言而有信、顾全大局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与其说诸葛亮是利用草船借箭,不如说他是借了人心,巧借了箭。(板书:识人心)

(二)“知天文”

1..教师过渡:诸葛亮取得了鲁肃的信任,并成功地瞒着周瑜借到了20只小船和600名兵士,现在他们正在江面上,准备朝北开去。在借箭的过程中,还借助了什么?请大家读六、七自然段,并找出答案。

预设答案:知天文。

2.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揣摩一下诸葛的想法。

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

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大屏幕显示)

学生谈体会: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三天前就知道今天有雾,我觉得他很了不起。3.教师引导:“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学生谈理由:①不能删,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沉得住气,胸有成竹。②更主要的能够看出他知道三天后会有雾,更体现出他胸有成竹,神机妙算。4.指导朗读,要读出诸葛亮读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度。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来体会通过第一天、第二天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5.教师引导:诸葛亮和鲁肃到了江面上以后,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

预设答案: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大屏幕显示)

6.教师引导:请大家课文内容揣摩一下当时鲁肃和诸葛亮看到大雾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A.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B.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C.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如今我的草船借箭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了。

7.指导朗读六、七自然段,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师小结: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仅仅能慧眼识人还不够,还要懂得天文和气象知识。刚才我们说诸葛亮是借了人心巧借了箭,而这回他是借了什么巧借了箭?(板书:知天文)所以周瑜在借箭成功后赞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鲁肃和诸葛亮的心情,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心理活动来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懂地理”

1.教师引导:中国做事成功的要素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本文中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人物性格并借助天时,可谓神机妙算。在课文八、九、十自然段中,诸葛亮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终于完成了草船借箭的计划,大获成功,满载而归。大家总结一下诸葛亮成功的下一个原因是什么?

预设答案:顺水势。

2.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大屏幕显示)

请同学们谈谈为什么要“一带摆开”,又为什么要军士“擂鼓呐喊?” 学生谈体会:

(1)从“一带摆开”可以看出这样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3.教师引导:从课文中我们得知,诸葛亮充分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在大雾天不敢贸然出战,只是朝吴军擂鼓呐喊的方向射箭,此时吴军的船上已经借了曹操军队数量不菲的箭,接下来诸葛亮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出来这些语句。

预设答案: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大屏幕显示)学生谈体会:

(1)从“一面擂鼓呐喊”可以看出依然在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2)从“把船吊回,头东尾西”可以看出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3)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教师小结: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不愧是《三国演义》中“智绝”的代表!完美彰显了智慧的魅力!(板书:晓地理)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使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

5.指导朗读八、九、十自然段,独处诸葛亮运筹帷幄、从容不迫的气度!

6.教师引导:诸葛亮借箭成功准备满载而归了,但这时江上的雾散了,曹操发现自己上当后,立刻派船去追击,假如被追上了会怎样?同学回答:全军覆没。但是在课文中,诸葛亮并没有被曹操追上,而是顺利班师回巢。大家说说原因是什么呢?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呢?

预设答案: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大屏幕显示)

7.教师引导:看样子巧妙的利用地利也是取胜的关键。刚才我们说诸葛亮是借人心借天时巧借了箭,而这一段中,诸葛亮又借到了什么?(板书:懂地理)所以周瑜在借箭成功后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8.追问:诸葛亮真的是会掐算吗?大家总结一下葛亮草船借箭原因分别是什么?正是因为诸葛亮能够“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所以才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枝箭。难怪他的对手周瑜都在最后无不感慨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书: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借箭的经过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所在,也是体会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才顺利地完成借箭。指导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设疑等学习方式研读重点词句,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延伸阅读,提升修养

1.老师引导: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对诸葛亮的智慧心服口服,心生敬佩之心了吧?在本课中,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分别表现除了不同的性格特点,请大家想想我们博大精深的词语宝库中有哪些四字成语是形容人物性格特征的,大家想的越多越好!大屏幕展示如下词语: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精明能干 妒贤嫉能 忠厚老实 料事如神 疑神疑鬼 上通天文下知

地理

运筹帷幄

顾全大局

2.老师引导: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绝”的代表,备受人们的爱戴和喜欢,尤其是其高超的智慧和才能,传奇的故事,在后来的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广泛演绎、传唱。

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3.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板书设计:

二十八:孔明借箭

准备充分

识人心(周瑜 鲁肃 曹操)

神机妙算

知天文(雾)

懂地理(顺水势)

下载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S版《孔明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执教:江油市新春小学郭良勇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诸......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孔明借箭-语文S版2014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

    小学语文:《孔明借箭》教案2(语文S版五年级下)

    孔明借箭 教学设计2 课堂片断记实 在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也包括涉及本课以外的诸多问题,如:“既然周瑜要杀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找借口?”“借箭之后,周瑜和诸葛......

    2015年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孔明借箭》

    28.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会“瑜、晌、嘱、擂”等6个会认字,;“曹、瞒、吾、嘱”等8个会写字。理解“妒忌、军令状、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2.指......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设计5篇

    用奇谋孔明借箭 九台区师范附属小学 朱晓东 一、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奇谋孔明借箭,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用奇谋孔明借箭 师:上节课我们对文中人物......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专题

    反思一: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