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推荐)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及对策
摘 要
在当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师德失范及师德“滑坡”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师生观、人才观、服务观、学习观、知识观和方法观等方面,提出新时期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并据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要求;对策。
我国自古就提倡加强对师德的修养。而且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因此,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
但目前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教师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平正在逐步降低,这对21世纪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影响是巨大的,足以令人堪忧。如何尽快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准,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目前却正面临不少困境。
一、现状分析 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去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师德有滑坡现象,探究其中自身原因有,有些教师放松政治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时不自觉地流露一些反面的思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放松了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缺乏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没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拘小节,忽视“身教”的作用,刻意打扮,过分追求着装、打扮,在学生之间产生不好的影响。
具体说来,目前师德师风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现象:
1、重业务,轻思想。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会怎样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自我形象的定位上,不少教师较为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在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失偏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对自身工作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
2、重教书,轻育人。有的教师上课比较认真,课后对学生关心不够,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对学生感情比较淡漠。还有许多教师“师道尊严”的思想未泯,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否则就采取强制手段。甚至把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举。而根本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已的职责,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用心下功夫,没能真正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
3、重物质,轻道德。有的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有的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中,备课不认真,讲课开无轨电车;有的热衷于第二职业,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谋取物质利益,经常性借机对学生搞收费性辅导,向学生推销资料、学习用品或其他商品,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等;个别教师受物质利诱,对学生不公正,为一己之利随便泄题,送人情分;有些教师为了变相家教,在上课时故意留一手,逼迫一些学生不得不参与其开设的家教课,从而在学生以及家长中造成严重影响。
4、重娱乐,轻充电。一成不变地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也不利于人才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有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大量阅读书籍充实自己,自己也能利用工余时间看书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但也有少数一部分教师把上班当作任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马上生龙活虎参与到各种社会娱乐活动中,有的甚至是歌厅、浴场、麻将桌的常客,熬夜至白天上课都在打瞌睡。不得不说其是一种师德缺失的表现。
三、造成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时代背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外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廉洁奉公与巧取豪夺、欺诈造假、挥金如土并存。而且社会道德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转型,使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消极现象得以滋生与蔓延。另外,我们在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师德建设。
2、自身素质是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因。现在教师队伍中好大一部分是80-90年代的毕业生,出校门进校门,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不少教师思想道德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和偏激心理,在价值调整过程中容易使主客体产生偏离以致出现错位。另外也有一些教师不是专业师范毕业生,他们虽然上岗前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但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师德培训,大部分在职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伦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装备先天不足。不少教师尽管已为人师,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次,部分教师职业认识上也有偏差。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体会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容易被“票子”、“房子”、“帽子”等物质利益的追求所影响或代替。
3、教师生活现状所带来的师德偏差。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停留在社会功用上,只要教师一提到跟经济有关的问题,就认为这个教师充满“铜臭味”,思想不高尚。但是在一系列的医疗改革、工资改革等现实问题上,教师的实际收入和现实还是差距遥远,还只能停留在养家糊口都比较困难的水准,也需要面对很多柴米油盐酱醋等等生活琐事,毕竟教师是人不是神。不少小学教师常有此感叹:“干了一辈子教师,最后一头白发两袖清风而已。”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自我淹没在飘洒的粉笔灰中,教师惟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点滴的感谢,而自身却感受不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教师这种职业倦怠感,让不少年轻教师认为做了教师这一行,前途渺茫,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比如在教室吸烟,课前酗酒,语言粗俗,不修边幅等。
4、“神化教师”让教师感到缺乏人文关怀。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很多职业强调多劳多得,但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无法具体量化。当前有一种理论,似乎教师补课不拿钱,教师必须无私奉献自己的休息时间才是高尚的。片面认为教师做隐性的有偿家教是不可取的。但是教师也是人,一个好教师,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做些家教以补贴家用,完全是符合劳动法规的。当然这得和利用变相家教谋取金钱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某些人而一棍子打死所有家教教师。教师也是人,更是一个普通的人。
5、应试教育的体制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根本上的变革,实际上却造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形成了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势必形成“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致使教师产生师德失范行为。校领导以及家长也是“以分取师”评价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孩子取得高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应试教育形成了“重业绩,轻品德”的教师评价观,使得教师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更难以做到为人师表。
由此可见,教师作为教育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使命感的增强与道德水准的提升,就变得愈发重要了。
四、对策
(一)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提升教师师德。
研究表明,作为道德形式的一种,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外化是形式,内化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师德教育中,我们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不断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学习,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来提升师德,使教师真正懂得了师德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安身立命之外培养下一代的教育责任感,树立教师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敬业爱岗,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书育人。
1、制度支撑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是开展任何运动的前提,是贯彻路线、方针和政策和实施、推进一项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进行师德教育也不例外,要能使师德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应该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作用。各学校要通过文件、制度、规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形成师德教育的舆论导向,使所有教师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共同的努力目标。其次是组织所有教师进行思想大讨论,针对自己、他人及有关媒体中报道的教育问题行为进行剖析,通过分析这些出现在身边的案例,借鉴经验,总结教训,进一步明确自己教育行为的准确与否,进一步明晰师德的规范和要求。
2、树榜样,立楷模,坚定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信念。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都能熟练地运用,并能依靠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进行师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方法同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学校中师德标兵的事迹,在学校、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就得以提高。
3、现实为书,丰富继续教育的形式。
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师参加服务社会的群体活动,如:义务交警、义务环卫宣传、服务灾区、服务社区等等,将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从专业的理论知识延伸至实践的、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关心天下事国家事,并组织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做出表率,提升整体形象,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师德洗礼。
(二)、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师德水平提供物质支撑 现代课程论的研究表明,完整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包括与课程编制有关的确定目标和选择内容,另一方面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建立完整的师德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可以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意识、矫正失范的师德表现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目前,随着人们教育视野的开阔,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有关学者、专家已意识到师德建设问题的重要性,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专著,其中,笔者认为,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兴华先生和王铁军教授主编的《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失为一本体系较为完整、内容较为全面、构思新颖的教学用书。该书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讲到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及规范;从整体的师德规范谈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具体领域的道德规范;从中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比较中得出师德建设的共性问题。然而,要从课程体系入手,只靠一两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明确的课程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严格的教学要求和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完善考评制度,为提高师德水平提供监督和保障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出台,各校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详细的、结合本校实际的师德评价体系,同时动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师间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师德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形成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广泛监督。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并辅之以奖惩措施,把师德考核与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晋升和任用等挂起钩来,真正发挥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当前,应建立起教师的聘用、流动、辞退制度,打破铁饭碗、吃大锅饭的陈腐思想观念,逐步形成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良性管理机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教师的精神面貌、职业言行必将为之一新,师德水平必将大大提高。
(四)、加强自我修养,为提高师德水平提供精神动力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自觉地反复进行学习、磨炼、反思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旨在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形成有力的精神支柱。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品格的形成和才智的增长一样离不开学习,学习不应局限于书本,还应向社会、他人学习,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做人,在学习的基础上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把道德规范要求转变为实际行动,从而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教师自我修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即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断形成,逐步达到慎独的崇高精神境界,展现教师通过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实现塑造“新的自我”的飞跃。这样,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师德要求,即使没有别人的指责和舆论的压力,也能在精神的作用下,遭到自我“遣责”,从而纠正过失。
总之,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完善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职业道德。它呈现出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趋势。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和质量,而教师师德水平如何,却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计及全体国民素质。所以,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不仅是教师道德素质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作好学校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带动群众、促进社会道德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的需要。
因此,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培训学习材料
2005年9月——2006年1月
时间:2005年9月26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丛书《教师职业道德》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江泽民
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学校与家庭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必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
一、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
三、热爱学生。
四、严谨治学。
五、团结协作。
六、尊重家长。
七、廉洁从教。
八、为人师表。
时间:2005年10月24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第一章 放眼看挑战 纵横论师德
——师德七大关系论略
一、师德与伦理道德
1、师德是人类开化之母,社会道德进步之先河。
2、师德是人类伦理道德的社会化凝聚与升华。
3、师德是人类伦理道德职业性和文明进步性的统一。
4、师德从各行各业道德中不断吸纳精华完善自身。
二、师德与社会
1、师德是哺育一代代社会新人的心灵甘露。
2、师德是引导社会文明行为的具体榜样。
3、师德是医治社会道德痼疾的义务良医。
4、师德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文明使者。
5、师德在社会发展中迅速扩充时代精神。
三、师德与人格
1、师德规范是教师个体人格的理想模式。
2、师德规范是教师个体人格修养的实践模式。
3、优秀教师的人格修养不断充实完善师德。
4、青少年人格的初步形成有赖于师德的熏陶。
5、师德规范继承和培养着人类理想人格。
四、师德与修养
1、师德的形成为教师的修养提供了规范与参照。
2、师德的提高与完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3、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师德充实了新的内容和树立了新的典范。
4、师德规范的社会化促进了教师社会角色的意识的增强。
5、当代师德从传统道德修养中开掘、借鉴合理要素使之日臻完美。
五、师德与优秀传统文化
1、优秀传统文化分娩和培育了师德。
2、师德的发展和升华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师德作为精神动力去推动和示范。
4、传统师德与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六、师德与素质教育
1、师德的优化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根本保证。
2、师德是教师素质中非智力因素的显著成分。
3、师德的示范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
4、师德差劣对素质教育造成的障碍与负面影响。
七、师德与风气
1、良好师德是形成优良教风的基础。
2、良好师德是形成优良班风和校风的保证。
3、良好师德是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精神屏障。
4、良好师德通过楷模作用对社会行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
5、良好师德是“三让一树”活动的实现保证。
时间:2005年11月28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第二章
德法并举刚柔相济
——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规范
一、依法执教——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升华
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依法办事,依法保护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2、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二、市场经济呼唤依法执教。
1、市场经济呼唤法律和道德。
2、依法执教的道义性。
(1)正义性(2)公平性(3)平等性
3、依法执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依法执教保证教育的有序和规范。
(2)依法执教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3)依法执教保证教育功能的实施与实现。
(4)依法执教保证教育人文精神的体现与发展。
三、依法执教的一般要求
1、树立自觉依法执教的意识。(1)树立依法执教的自觉意识。
(2)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正确履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依法维护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应有的合法权利。
时间:2005年12月26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第三章
责任心,你到底有多重 ——对爱岗敬业的现实分析
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
一、责任心——教师道德的基石
1、责任心——公民的基本要求
2、责任心——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
二、教师,你有责任心吗
1、教师劳动的特点与责任心(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2)劳动的创造性。(3)劳动的示范性。(4)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2、教师责任知多少。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法律责任意识、道德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责任心时时伴随着你。教师的责任心往往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
4、责任心与教师的工作。(1)动力作用。(2)调节作用(3)升华作用。
2006年2月20日——2006年6月
时间:2006年3月20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一、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江泽民同
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为不断巩固的。江泽民同志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3、发展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4、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时间:2006年5月29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我们的职业
一、教师职业的价值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本质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
教师价值的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能够留下教师自己个人发展的深刻烙印的。
1、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之中。
2、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专业技能的增长、业务水平和提高及教师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引领学生们去探究、要做导师而不仅仅是教师、要变教育先变教师
(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教师劳动的社会性和责任性
教师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按照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塑造人才,还在于明于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由今天所培养的一代公民去实现。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严格性
4、教师劳动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育是以科学性为基础、艺术性为旋律的交响乐章。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属性
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单独活动。教师是一个整体,教师劳动又是集体劳动,具有群属性。
6、教师劳动的后延性和长效性
教师劳动的效果要在几年,乃至几十年后,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能力一经培养提高,就具有长期的社会生产效能。
二、教师职业鲜明的道德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科学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责任性
教师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展示出崇高的人格,体现了对现实社会人们道德水准的超越,从而对全社会产生感召力。
2、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所谓示范,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高尚的、规范的教育行为引导学生作出相应模仿的教学活动。
3、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继承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将人类社会所积累的道德传统,包括传统道德规范、传统德行、传统道德修养方法等继承过来,加以总结和吸收,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特定的道德教育。
4、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严格的教育专门性
教师职业何以为善?教育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践行,从教师身教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到教师对整体的关心等。
5、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深远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远,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其影响不止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时间:2006年6月5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
(一)我国师德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德传承性
1、我国古代的师德思想
(1)有教无类(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4)热爱学生,无私无隐。(5)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2、中国近现代的师德思想(1)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敬业乐群
(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具有严格的道德性要求
(三)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在的道德性要求
(四)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突出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第二章 我们怎样当教师
一、教师的职业责任
(一)教师的责任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教师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教书育人,对学生负责
2、指导家庭教育,对家长负责
3、团结协作,对教师集体负责
4、行为世范,对社会负责
(二)教师责任的践行
1、恪守职责,让责任根植于广阔的教育天地中
2、尊重学生,让教育飘扬人性的旗帜
3、提升素质,让师生在创新中共同成长
时间:2006年6月12日。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教职工主持人:
二、教师的仁慈
(一)教师仁慈的含义
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是关系到学生一生成败和整个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1、对学生无条件的爱。
2、对学生的高度宽容
(二)教师仁慈的意义
1、职业自由感
2、动机作用
3、榜样作用只有教师的仁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4、心理健康功能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的——他既是成人社会的代表,也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三)教师仁慈实现的主观条件
1、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2、拥有教育效能感——教育信心
3、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4、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教师的公正
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学生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
(一)教师公正的含义教师对学生的公正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
(二)教师公正的必要性
1、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2、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4、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三)教师公正的特点
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2、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
3、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四)如何实施教育公正
1、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2、提高教育素养
3、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4、公正与仁慈相结合
第三篇: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缺失及维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些新闻媒体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因此,将分析新闻道德缺失的原因并且探讨有效的防范和守住新闻道德底线的对策。
关键词 新闻媒体 职业道德 人文关怀 原因对策
一、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
2011年10月22日晚上,联防队员杨喜利手持钢管、警棍闯进王娟(化名)家中,一通乱砸后,对她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毒打和强奸。她的丈夫杨武(化名)则躲在几米外,不敢做声,眼睁睁看着妻子遭此横祸,一个小时后才悄悄报警。这就是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此事件最初是由记者揭露出来,使杨武一家的命运迅速得到了政府的救济。但是,在这起恶性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丧失新闻道德伦理,没有去尊重和保护一个受害人的隐私,使杨武一家引来无数目光追逐,他们的隐私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是媒体给他们造成的第二次伤害。类似这样的媒体给事件当事人造成的二次伤害已经发生过多次,不久前的“小悦悦事件”中,大家集体指责“18个冷漠的路人”见死不救,并“人肉”这18人的籍贯、住址、电话,还有网友上门,拿着摄像机边拍边骂。“不幸”成为“十八分之一”的广佛五金城的那几个店主,生活完全被打乱。
再者,零八年的汶川地震及更早的“9·11事件”媒体的表现更是让人失望。世界各大媒体滚动回放播出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情景,结果使幸存者和当事人对灾难情景不断地重复体验,构成新一轮新的心理创伤性应激和不良暗示。
这种因为媒体的道德失范导致受害人二次伤害或者直接侵犯了其权益的行为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这些都是新闻媒体报道没有人文关怀的表现。
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原因
1、媒体从业者素质和行业管理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记者和编辑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媒体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时甚至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的储备,当然就更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
再次,新闻媒体的行业管理存在明显漏洞,某些极度缺乏人文关怀的新闻稿和镜头在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性”、“可读性”原则下被刊登播出,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2、经济利益的驱使。
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强大的冲击,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其影响,为迎合受众的猎奇,偷窥心理,使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电视收视率迅速飙升,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新闻对社会及受害者的负面影响,只求自身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3、传媒定位的不清晰
新闻传媒在理论上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但在实践中,它们受市场利益的驱使,经常为了追求“卖点”滥用新闻资源。从而使新闻传播缺乏人文品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缺乏理性思考,由此造成了传播活动的急功近利,新闻报道有失偏颇和肤浅并对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
三、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对策
1、加强媒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包括高尚的情操、坚守良知、维护正义。
新闻报道中要注意人文关怀与受众知情权、隐私权之间的平衡。为实现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媒体的人文关怀有时会与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发生冲突,严重时还会诉诸于法律。因此要加强媒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进行隐陛采访时要把握什么应该曝光而什么不应该,把握好“度”,以充分体现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诚然,记者的职责首先是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但是透过记者的报道,受众也需要感受到镜头背后、文字背后作者的善良动机,即记者对自己报道的对象——人,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有人情味。只有这样,受众才能认同记者所要报道的事件。否则,透过新闻报道,受众感觉到的是记者对自己报道对象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加强新闻采编技术方面的监督和限制
在可能造成被采访人隐私等权利受损或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新闻报道中,要注重采编技术的具体操作层次的把握。在传播内容的表现上,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比如“马赛克”效果和化名的运用,特别是要遵循公共场合对一些未成年人的采访。其次就是要注意隐性采访的节制运用,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要把握好所曝光内容的“度”,以充分体现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决不能借口隐陛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
3、规范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闻法制化建设,对媒体行为进行监督
对于我国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社会要有所作为,要设立明确的规范或法规,并保证这些规范的执行。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只有这样,在一个理智、人性化的社会中,新闻媒介才能保护公众利益,而不是伤害。
4、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媒体道德自律
新闻传播活动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法律规范无法对复杂的社会进行全面周详的规范,不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法律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约束是有限的,往往只有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才起规范作用,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新闻工作者自我的约束,通过新闻从业人员处于良知、道义、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即新闻自律来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新闻工作者自律,以及行业内部的监督,进行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的教育。
总之,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天,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担负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其传播任务,就必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加强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树立新时期新闻媒体的崭新形象。
参考文献:[1]谭诚训.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J].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2007,(1).
[2]《论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2005年11月.
第四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普社小学教师白宝来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白
宝
来
二00九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考,试大网站收集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受益匪浅。
(一)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三)通过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明人的执着。登山队员不以生命为代价向上攀登,是对于登高一望一览众山小的执着。园丁一生默默默无闻,来自于他们对花开满园的绚丽与芬芳的执着。从记事开始,父辈就教导我,凡事皆由执着而起,凡事皆由执着而成。至今还记得恩师的谆谆教诲:对教育要用一份无私的执着去为教育奉献,去回报父老乡亲们,回报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去把我们的教育推向前进。
学习能促使我们不断地进步。做了一名教师了,我一直都想做合格之教育,成一名优秀的教师;总希望把教育二字作好,让孩子快乐全面成长。但我也时常苦恼:我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的孩子素质差,我们没有地域优势等等。我也曾无数次地学习吸收他人的经验,也想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孩子都学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孩子能得到发展。但总是效果甚微。我只能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地摸索着缓缓前进。怎样才能走好教育这条路?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了洋思、东庐,品味之精髓,体会之教,让人着实感动,着实振奋。他们生源差、师资差,办学条件差,教学成绩差,是差一点就被撤并的学校。但他们以一种农耕人的扎实和细致,以一种最为朴实的,最为执着的信念去经历艰难坎坷,用他们那最为宽广的心胸去实实在在地做,这一切使得他们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学生成长起来了,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傲人成绩,教师和学校也一举成名。他们的朴实执着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学生最为宽广的爱。因为爱团结成了一体互相服务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因为爱,师与生变成了知心朋友;因为爱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孩子个性发展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因为爱大家淡名薄利,奔波劳累,还其乐融融。因为他们把这些最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东西,做到了最好,为孩子带来了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成长,创造出了一个个的教育奇迹。了解了东庐,会被他们师生的思想而强烈振憾。同是身为教师的我,我也不断地对我自己说:我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要用心去与学生共同成长,我要以他们为骄傲。可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漠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我的执着还相差得太远:身为年青人的我在教育上只是尽力的去做了,却没能全力以赴,以至于在专业素养上平平,又不能真真正正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融入于学校这个团队;我爱学生,只是我的爱显得太少太淡太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但总是行动得太少;我愿为教育奉献,又时常为世俗所绊。
对得住家长,对得住学生,对得住社会,这是我们教育的最朴素目标。东庐人用他们朴实的信念,再加上他们的执着,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借鉴东庐、洋思的成功之路,我看到教育之路该如何去走了。
爱教育,爱学校
不是说爱才是行动的最佳动力吗?要做好教育首先得爱,爱教育,有着为教育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的信念,有着为教育改革躬身实践,淡薄名利,甘为他人成功的基石的快心和行动。是的我们该行动了,用无所求的奉献,用精诚团结互为合作之行动,做好点滴,以保证学校的目标计划得以实现,为学校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团队做出自己该做的一份。东庐人能用他们的团结让东庐在解散之际起死回生,我们一样能把我们这所如初生儿童刚成立的学校推向前进,学校的成长壮大离不了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关爱与努力。如同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经营我们的学校,相信他一定会快速成长与壮大,他一定会在教育上取得傲人的硕果。
把爱进行到底,用最为宽广和深厚的宽容之心来给予所有的孩子。
教育是为了一切的孩子,我不仅要爱优生、特长生,更要爱后进生、特殊学生、一般学生,对了应该是爱每一个孩子。爱孩子就要爱他的全部,爱他的活泼,爱他的聪明,爱他的调皮,甚至是他的缺点。请不要因为屡教不改、屡教不会而放弃,正如现在在许多人心中的信念一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给予孩子自信和希望,他的成长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期望。给了孩子爱就给了孩子快乐的源泉,他们就有了笑容,拥有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有了辉煌的可能。
爱就是一套快乐的体操,第一是一份温暖的笑容,第二是一个自信的眼神,再加上是愉快的学习。
寻找一条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本身应有高效、快乐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推进,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及人生观的体验,终身学习等等如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将教师学生课本三位联成了一体,解决了学生发展、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就是这份“讲学稿”不仅让学习取得了一个个的好成绩,也使教师成长了起来。
今日的教师,要有改革的决心及行动,不断吸收,不断创新。让我们放弃锻炼自己讲的机会,把课堂上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护航。在我的英语课上我经常让学生们表演、唱歌、自学、再合作学习探讨问题,最后再师生间互相交流,还有一点我会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收获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起来,就会去找学习的方法,当然就有了学习的效果。改革教学就要改革教学中陈旧的教学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寻求一条适合孩子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让孩子乐学,爱学,会学。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的,教育又是一项长期工作又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大业的,靠的是每一个你、我、他对教育执着的奉献,用一份对教育深爱的执着去不懈地探究与实践,让我们同孩子一起成长,相信孩子们会站在我们的肩上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那时的我心里的想法很单纯,认为如果好好的爱每一个孩子就行了。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也随着自己不断的进行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这个。这一个学期,我们学校又组织我们学习了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次重温师德规范,使我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增强了自己的教育法制理念,也使我对一些不合法的行为有所了解,并引以为戒。下面谈一些我的体会: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从自身来说,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学生的榜样,如果我们是松松垮垮的样子,我们的学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我想,新时期的老师不是对学生要多严厉,而是高标准的要求。
其次,我们必须养成学习习惯。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必须养成学习习惯。我们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工作量就不会有了,现有的知识量也无用了。我和学生年龄相差并不很大,但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不得不虚心向孩子学。这也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我们此时光有一桶水,也是不足用的。我们若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我们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古董”!一旦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自己。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大半就会在工作中实现。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尤其重要。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想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爱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当然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从爱孩子出发,时刻谨记师德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只要多关心他们,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
有时教师会爱之切,责之深。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法治意识,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度,不可以违法。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是强加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是对他的爱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国家社稷,百年大计,教育是根本;教育大计是系统工程,要以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自然就是师德为本。何为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师就是教师,德就是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都可称之为师德。命运选择我踏上三尺讲台,也就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首先从思想上要坚信自己的信念: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名好教师呢。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是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古语说:“有教无类”。每个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我们不能让未来的爱因斯坦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给对教师的“爱”进行考验,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教育体验中体会自己的生命的重要性和在社会中作用。教师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在具备有崇高的师爱时,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
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
教师所从事的是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提高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得以蓬勃、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就能得以成为新世纪建设的栋梁。师德修养的加强和提高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民族责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本文来自:论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