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宋名家词导读考试大纲
唐宋名家词导读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鉴赏古代词作,并初步具备独立填词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1.让学生牢固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及重点作家、作品,具体指唐五代的温庭筠、李煜、北宋的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南宋的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及作品。
2.一般掌握的作家及作品,包括李白、张志和、白居易、韦庄、冯延巳、李璟、范仲淹、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黄庭坚、周邦彦、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吴文英、张炎等人及作品;提高学生的词作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借助旧注读懂中等难度的古典词作。
3.对于本教程及中国古代文学史涉及到的其他作家及作品,要求学生进行一般性的了解;使学生能运用文艺理论知识,独立分析,评价古代词家和作品。
第一章 词学论略(3学时)
本章的重点是“词的体性”和“词的风格”,而难点是“词名释例”和“词的体性”。教学时,应抓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词的体性”这一关键问题,尤其是其中关于“诗余”和“倚声”的理解。
第一节 词名释例:本节主要介绍词的各种异名:曲子、长短句、诗余、倚声,其他名称乐章、乐府、琴趣、歌曲、鼓吹等略带一下。
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作为一种介于诗与曲之间的文体,是直到北宋中叶才以“词”的名称而固定下来的。
第二节 词的起源: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重点介绍“隋代初唐说”。从时间上来看,目前学术界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词起源于隋代或初唐。
第三节 词的体性:李渔《窥词管见》云:“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缁(黑色)不磷(玉石符采映耀貌),立于二者之中。”又说:“诗有诗之腔调,曲有曲之腔调。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词之腔调,则在雅俗相和之间。”
胡夷里巷之曲(音乐来源上)、词为艳科(语言风格上)、要眇宜修(艺术上)第四节 词的体制:一种分法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另一种分为令、引、近、慢 四种。
词的结构通常分为上下片,也有不分片或三、四片的,句式长短不齐,也有平仄、押韵等格律的要求。
第五节 词的风格:从词的特质来看,词的风格是以婉约为本色的,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古代词人内心世界中阴柔细弱的一面。
唐宋词在客观上有婉约和豪放并存的现象。但宋人并没有对词的风格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划分,只是隐约地感受到这两种词风的存在。俞文豹《吹剑续录》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俯仰大笑)。”
第二章 唐五代名家词(8学时)
一、李白 重点介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
二、温庭筠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人,今存词有七十余首。作品介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
三、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如今却忆江南乐)、《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冯延巳 其词集名《阳春集》共119首,经考订为其作的90余首,为唐五代词人之冠。
作品介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谒金门(风乍起)、《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五、李璟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六、李煜 这是本章的重点作家。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作品介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七、其他作家,如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进行一般掌握性的学习,另外未能讲到的一律要求课外自学。
第三章 北宋名家词(15学时)
一、潘阆 《酒泉子》(长忆观潮)
二、柳永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存世。
作品介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
三、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张先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作品介绍:《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五、晏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六、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七、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八、苏轼 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词风、词境、词律、题材)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作品介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黄庭坚 《定**》(万里黔中一线天)
十、秦观 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加陈师道、李廌则为“六君子”。
作品介绍:《鹊桥仙》(纤云弄巧)、《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
十一、贺铸 《鹧鸪天·半死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踏莎行》(杨柳回塘)
十二、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十三、其他作家如寇准、林逋、王安石等人的作品进行一般性的介绍。
第四章 南宋名家词(10学时)
一、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
作品介绍:《声声慢》(寻寻觅觅)、《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张元干 以词著称,早年创作多为流连光景、相思怨别之类,风格清丽婉约;南渡以后一变为悲壮慷慨,风节凛然,开启了南宋爱国词人的创作道路。有《芦川词》。
作品介绍:《贺新郎·送胡邦衡代制谪新州》
三、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春怨》
四、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五、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洞庭青草)
六、辛弃疾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作品介绍: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另还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其他还有《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七、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八、刘克庄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九、蒋捷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十、其他作家如岳飞、吴文英、张炎等人的作品进行一般性的介绍。
三、使用说明
(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次小论文和一次填词习作训练。
四、主要参考书目
(要求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
教材:彭玉平著《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参考书:彭玉平编著《唐宋名家词导读》“高教自考辅导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沈祖棻著《宋词赏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其他各种文学史、作品选
第二篇:唐宋诗词大纲
唐宋诗词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
唐宋诗词研究唐宋文学的拓展课程,主要从诗词各自的发展线索看这一时段的诗词发展脉络,在内容安排上与文学史不尽相同,更侧重于诗词本体的发展而较少参杂复杂的社会因素。
二、教学目的
通过唐诗宋词研究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诗词本体发展的线索来看待相关作家的成就与贡献。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唐诗宋词研究是对唐宋文学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说它从文学本身的发展角度更真更纯地反映了当时代人的文学创作成就,抛开了复杂的旁线,更单
一、更清晰地考察作家、分析作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唐宋时期诗词作品的魅力。
本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古代文学第一、二段的基础上开设的,有了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与唐宋文学同时开设,使两者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时期的作品,更容易形成。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 走向高潮的初唐诗 教学要求:了解初唐诗歌形式的发展、“文章四友”、“吴中四杰”;理解王绩的诗歌创作;掌握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及其创作 重点难点:初唐四杰的成就;陈子昂的文学理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古人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从唐高祖武德到唐睿宗景云大约一百年,是为初唐。
二、初唐的诗歌革新:南北诗风合流;初唐四杰重振“气骨”;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风骨,指出了唐诗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初唐诗歌形式的发展:长篇歌行的扩展;律诗和绝句的规范化;古体诗歌的渐变。
四、王绩的诗歌在题材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使南北朝分道而行的山水适合田园式初步合流,在唐代的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中起了先导的作用。
五、“初唐四杰”使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在强烈的爱国热忱中贯注了人生的远大理想,抒发抑郁不平的苦闷,以及对边塞形式的密切关注和重义轻生的豪侠意气,表现了社会上一般人的生活思想和正常健康的感情。
六、“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七、沈佺期和宋之问对律师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吴中四士”,指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他们的诗歌大多描绘吴越清丽的山水,抒写亲切动人的人生感触,在应制体充斥一时的诗坛上,以纯净优美的意境和悠扬宛转的旋律使人耳目一新。
九、从武后到玄宗开元前期,陈子昂和张悦等诗人以刚健清新的风格,振起初唐诗歌的骨力,在艺术上为盛唐开出古雅一源。
第二讲 盛唐气象
教学要求:了解盛唐的诗歌革新;理解山水田园诗派及其代表人物、边塞诗派及其代表人物;掌握盛唐诗的精神内涵、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高岑的边塞诗、王昌龄的七绝
重点难点:盛唐诗的内涵;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
一、盛唐的诗歌革新: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二、盛唐诗歌的风骨的内涵:站在宇宙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追求建功立业的热情中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和铮铮的傲骨;赞美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质,在出处行藏的选择中大力标举“直道”和“高洁”。
三、盛唐诗歌声律的完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歌行和绝句的兴盛。
四、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征召辟举是取士的路径之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游学之风盛行。
五、孟浩然的诗歌重视清新而浑然一体的感受,善于把握微妙的情绪,并统一于清旷的境界。
六、王维的诗歌:善于以疏放的线条和劲健的笔力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地描绘山林优美晴空的境界以及生活在这静美环境中的闲情逸致;许多描写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名篇更多地体现了清新纯朴的风格以及善写平远景色的特长。
七、盛唐边塞诗继承建安诗歌“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又吸取了六朝诗歌善写离愁别怨的长处,形成了悲壮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为盛唐诗增添了无限新鲜壮丽的光彩。
八、高适诗歌“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边塞诗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了塞外行军、征战、送别等各种生活情境,富有浪漫的奇情色彩。
九、“七绝圣手”王昌龄
第三讲 李白
教学要求: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理解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
一、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多渠道的入仕方式;对现实的认识与批判。
二、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以《庄子》、《楚辞》为源,广泛吸取了阮籍的渊放、郭璞的超拔、鲍照的俊逸、谢眺的清秀,并融合盛唐清新豪放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壮浪纵恣的独特风格和高远宏阔的艺术境界。
三、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把自我形象和艺术视野放大到极限;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清水出芙蓉”的语言风格。
第四讲 杜甫
教学要求:了解杜甫的生平,“忧国忧民”的情结;理解杜甫对律诗的改造;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诗圣”、“沉郁顿挫”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处于唐王朝极盛而衰的突变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兴衰对比具有特别强烈痛切的感受,盛世所赋予的远大理想和时代责任感在乱世中得到深化,对现实的批判产生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
二、包罗万汇的艺术成就:“寓记载之实”的诗史;对律诗和绝句的改造;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称雄百代的开创精神:用新题歌行反映时事;艺术技巧刻意求变;对七律尤有新创;卓越的语言大师。
第五讲
诗变于盛衰之际
教学要求:了解讽喻诗的兴起;理解刘长卿的感伤乱离之作;掌握李益的诗歌创作。
重点难点: “讽喻诗”;“大历十才子”的创作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批判时政的思潮和讽喻诗歌的兴起:元结、顾况标举诗教说,开始将初盛唐以来偏重以颂美王政为主的观念转向讽喻,提出诗歌应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达到规讽时政的目的。
二、江南迁客的感伤乱离之作:刘长卿诗含情悱恻,吐词委婉,境界清空,可代表诗歌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最高成就。
三、气骨中衰的大历十才子:歌行古诗渐趋繁富,更注重词采;五七言律诗渐趋省净、渐近收敛、追求清雅;刻意炼句,讲求风味。
四、李益和其他大历诗人:除以上三种倾向外李益、刘方平、张继等人也均以名篇传世。
第六讲
中唐两大诗派
教学要求:了解张王乐府、元白诗的通俗化倾向;理解韩孟诗歌;掌握新乐府运动的意义、“长吉体”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元白“新乐府”、“长吉体”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张王乐府:张籍和王建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以反映社会现实,是元白创作新乐府的先导。
二、元白的新乐府:元和四年,李绅、元稹、白居易出于进谏的需要和教化的目的,写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对当时政治和其后诗歌的发生产生了显著影响。
三、元白诗的通俗化倾向:变旧法为简易之习;接受中唐以来市人小说、传奇、变文的影响,在长诗中铺排敷衍故事。
四、韩孟诗派:诗歌当中有一部分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穷愁潦倒的遭遇大声疾呼,鸣其不平,愤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崇尚奇峭险怪、生涩奥衍的审美趣味,善于驰骋想象,在构思、命意上痛下功夫,在遣词造句上好难争险,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特征。
五、李贺与“长吉体”:李贺的诗歌主要抒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极端愤激之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能深入捕捉景物给人在心理上带来的无形的感觉,用浓重的辞采表现鲜明强烈的印象和气氛,刻意追求精致美丽的意境。
第七讲 中唐诸家的沿革
教学要求:理解姚贾诗派及其艺术风格;掌握刘禹锡的怀古诗、柳宗元的山水诗
重点难点:柳宗元的山水诗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诗豪”刘禹锡:政治生涯中遭受的挫折,使刘禹锡心怀激愤不平,写下了大量的政治讽刺诗;他的怀古诗往往就历史地陈迹相像出优美而怅惘的意境,寄寓兴亡盛衰之感,语言浅显而含蕴深厚;刘禹锡还很善于向当代民歌学习,创作了许多声情并茂便于歌唱得七言绝句。
二、柳宗元与山水诗:柳宗元的大多数诗歌是反复吟叹自己在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抒写寂寞愤郁的贬谪之感和思乡之情,以及重新振作、大展宏图的希望。艺术上较有特色的主要有两类:一是述怀感旧的长篇五排;一是即景即物兴寄寓意之作。柳宗元的山水诗继承了王孟德精神旨趣和审美观照方式,成就很高,描写岭南风光的诗篇,构思奇特,富有浓郁的南国情调。
三、姚贾诗派:姚合和贾岛是两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以苦吟来表现隐逸闲居的生活和日常所见的自然风物,有追求清冽平淡的共同特色,他们的五律在唐末五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八讲
盛唐诗坛的余晖
教学要求:了解晚唐诗的总体特征;理解杜牧的清新、温庭筠的秾艳;掌握李商隐无题诗的成就
重点难点:李商隐的七律、杜牧的七绝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杜牧:杜牧的诗风华流美、雄姿英发,在萎靡的晚唐诗坛上以俊迈雄健的气概“独持拗峭”,形成这种风格主要是由于他对时事的独特看法以及“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创作方法。
二、李商隐:李商隐的政治讽刺诗议论透辟尖刻,态度消极悲观;七绝咏史诗构思奇特,含蓄曲折,以针见血;无题诗细腻绮靡,主旨遥深。仕途的失意,时代的没落感,多愁善感的性格,难言的爱情悲剧,构成了李诗当中浓厚的伤感情调,用典深僻,想象奇丽,风格纤浓,语言精工是他在表现上刻意求新的特点。
三、温庭筠:温诗的主要特色是典丽精工,婉曲含蓄。乐府七古极为秾艳绚丽,寄意深隐,在艺术上明显受到李贺的影响。
第九讲 词的起源和敦煌曲子词
教学要求:了解燕乐、词的起源;理解词的概念;掌握敦煌曲子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敦煌曲子词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词原指配合对隋唐以来新兴燕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在唐代称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亦称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
二、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诗繁荣、燕乐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还与酒令著词有关。
三、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大多为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特征。
第十讲
花间词
教学要求:了解花间词派的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理解温庭筠和韦庄的创作成就;掌握花间词派的概念
重点难点:花间词派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花间词人: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
二、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填词的人,其词题材比较狭窄,多以妇女生活为题材,大多是写宫女的宫怨、少妇的闺丑、思妇的青丝、歌伎的生活等等。常常运用比兴、象征、暗示、烘托等手法,使艺术表现更加曲婉含蓄。
三、韦庄的词在题材内容上除描写女性生活和男欢女爱外,尚有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多是抒写离愁别绪、沦落失意、漂泊之苦等。韦词常常运用清朗疏淡的白描笔法写景、抒情和刻画人物的心理,因而形成了比较清丽自然的主体风格。
第十一讲
南唐词
教学要求:了解南唐词的特点;理解南唐的代表词人及其成就;掌握李煜词的特色
重点难点:李煜词的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南唐词的特点:词人文化修养高;词多从唐代抒情七绝来,格调高,是士大夫词的先驱;南唐词人多是全力作词。
二、冯延己: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有《阳春集》,留词一百多首。其中《鹊踏枝》十几首最能代表他的成就。这些词着力抒写人物内心无可排遣的哀愁,语言清新流转,不象花间词人的雕琢、堆砌,把从温庭筠以来的婉约词风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李璟:存词四首,蕴含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后主李煜的词境较接近。代表作为《摊破浣溪沙》,其文字与形象极为优美。
四、李煜:字重光,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文艺才能,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今存词约35首左右,他的词以亡国(39岁)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不加掩饰地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近花间;后期词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一任真实情感倾泻,涕泪交流,至情至真,而较少有理性节制,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丽质天成。
第十二讲
宋初词风的转变
教学要求:了解宋初词的特点;理解范仲淹、欧阳修的词;掌握柳永词的成就。
重点难点:柳永词的成就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宋初词风大抵沿袭南唐词风,但总体趋向已经从男欢女爱转为感慨人生,由艳情转为述怀。
二、晏殊:是宋词的先驱,所著《珠玉集》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轻怨淡愁和惆怅落寞的情怀,风格雍容华贵、清新委婉。
三、晏几道:有《小山词》传世,多是回忆当年与歌儿舞女过从的风流生活,善于以浅语道深情,小令中有长调气格。
四、范仲淹以少量佳作为宋词开拓了较为壮阔的意境,欧阳修词境界明快爽朗,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风导夫先路。
五、柳永:有《乐章集》传世,他学习民间新声,进行俗词创作,写了很多长调词;在艺术上铺叙展衍、曲尽形容,情节生动,层次清楚,表现市民生活情趣的通俗慢词显示出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
第十三讲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教学要求: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掌握苏轼对词的改革。重点难点:苏轼对词的贡献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
二、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对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的手法,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风范。
第十四讲
苏轼门人的创作
教学要求:了解相关词人的生平和创作;理解贺铸词的特色、黄庭坚的词;掌握秦观词的成就
重点难点:秦观词的成就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词与黄庭坚齐名,内容多写柔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婉丽,辞情兼胜。
二、贺铸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之长。名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有“梅子黄时雨”句,因而得“贺梅子”美称。
三、黄庭坚:有《山谷词》传世,词品较杂,前期受柳永影响较多,后期转为学东坡。总的来说有缺乏韵味、好尚典故的弊病。
第十五讲
周邦彦和词的律化
教学要求:了解中后期其他词人的创作;理解《清真词》的律度和词法
重点难点: 《清真词》的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晁补之的《摸鱼儿》、张舜民的《卖花声》、李之仪的《卜算子》、李重元的《忆王孙》均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
二、周邦彦进一发展柳永、秦观的婉约词风,格律法度更为精审,开出姜夔、张炎一派。周词内容以艳情和羁愁为主,其长调善于铺叙,绮丽工巧,一些小词较疏朗明快。
第十六讲
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教学要求:了解南宋前期词坛概况以及张元干和张孝祥词的创作情况;理解李清照词的分期及特点、李清照《词论》中的主要词学理论;掌握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南渡初期张元干、张孝祥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二、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她的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位少女、少妇得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南渡以后的词主要表现国破家亡下的爱国情绪和对丈夫的怀念。
三、“别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在《词论》中,李清照以亲身参与创作的实践经验,梳理总结词的发展流变,并对词坛诸多名家进行批评品鉴。
四、李清照的词作,语言清新朴素,流畅浅易却又不失精致优雅;意象组合独特;从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艺术风格而作词,号称“效易安体”。
第十七讲
辛弃疾和豪放词派
教学要求:了解辛派词人的创作情况;理解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掌握辛弃疾词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辛词的艺术成就及主要作品赏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二、辛弃疾的创作根据题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失意的悲愤;登临怀古,抒发忧愤;运用词的传统题材、传统手法,表现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个人政治遭遇的感愤;表现农村闲居生活情趣,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村习俗;其他感事、抒怀、咏情之作。
三、辛弃疾对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新开拓;对词体的熟练运用;对词的体裁局限的突破等几个方面。
四、辛词的艺术成就:绮丽的幻想、个性化的夸张和拟人化表现,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对比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语言方面,以文为词,更加自由,变化无端。
五、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斬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与辛词相似。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
六、刘过词效辛词而又自成一家,他的《龙州词》,第一次展现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第十八讲
姜夔和南宋词的雅化
教学要求:了解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理解姜夔、吴文英词的内容;掌握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一、姜夔兼工诗词,精通音乐。他清雅的词风追求,代表了南宋后期词的主导倾向。姜夔善于以清刚雅健的语言,冷峻的抒情基调,表现孤独寂寞的人生悲凉感受,形成清空、秀雅的风格。这种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许多词人。
二、吴文英有《梦窗词》传世,其词以“质实”为主要特点,以用字秾艳凝涩、结构曲折绵密、境界奇丽凄迷自成一宗,无论炼字、用典,还是构思取象,都深受李贺、李商隐和温庭筠的影响。
三、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也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之作,他能合秦观之幽怨和清真之情切而化之,较之姜词风流艳冶过之而意境气骨不如。
五、附 录
1.教材:《唐诗宋词十五讲》,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考核:本课程的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综合计算,三者的比例大致为2∶3∶5。
4.学生阅读书目及参考材料:《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唐宋词欣赏》,夏承焘,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宋词选》,胡云翼,中华书局1962年;《唐诗选》,马茂元,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第三篇:《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提倡“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以增大信息量,拓宽阅读面。
5、与诗词创作相结合唐宋诗词代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最高水平,继承这份文学遗产,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字词、典故或一般的内容分析、艺术赏析,还应通晓诗词格律,尝试写诗填词,尝一尝创作的甘苦,既可学会一种写作技能,更能以较为内行的眼光去鉴赏诗词。让学生过过当“诗人”的瘾,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1、建立《唐宋诗词鉴赏》系列立体化教材,2006年及以前建设8种教材:《唐宋诗词鉴赏》(2003年北京大学版,32万字)、《唐宋诗词鉴赏》(2007年版,北京大学版,50万字)、《唐诗鉴赏》(2006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词鉴赏》(2006年版,南京大学版,45万字),《唐宋诗词鉴赏电子教案(CD-ROM格式)》、《唐宋诗词鉴赏音像教材(DVD格式,约3G)》、《唐宋诗词鉴赏网络课件(DVD格式,约5-6G,上片不含教学实况,下片只含教学实况)》。
2、2008年再编纂一种文字教材:《诗词写作教程》,并有配套的电子教案、音像教材及网络课件。
3、计划编著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三种:《诗词艺术教程》、《诗学通论》、《词学通论》,并与电子音像配合。
4、此系列教材均具有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的特点。
《唐诗鉴赏》按诗史顺序分为18单元:唐诗概论、初唐诗(上、下)、盛唐诗(一、二、三)、李白(上、下)、杜甫(上、下)、中唐诗(一、二、三、四)、白居易、晚唐(一、二、三);
《唐宋词鉴赏》按词史顺序分为18个单元:绪论及唐词、花间词、南唐词、柳永张先、晏欧词、苏轼(上、下)、苏门词人、贺铸周邦彦、南渡词人、李清照、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辛弃疾(上、下)、辛派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宋末词人。
5、教材分精读篇目(含作者介绍、集评、课文、注释、汇评、本事附录资料、赏析)、备选课文、泛读课文、专题,作品综述、参考篇目、中小学已学篇目、思考与练习等。专题包括咏史、怀古、山水、田园、思乡、咏物等三十多个专题,一一附于各单元后。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题、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方法。采取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的基础上再精读唐诗、唐宋词近二百首,泛读近1500首(均纳入课本中)。
2、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与教材配合建立与之配套电子教案、音像教材、网络课件供本校任课教师及全国同行采用。
3、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中国”网(http:// 或)建立起“唐宋诗词”网络课程(5000兆以上),以丰富的内容、图文音像并茂,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逐步开辟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交流等功能。加强师生互动,使本课程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
4、与写作相结合,开设“诗词格律与创作”全校公选课程,供本科生、硕士生选学,学生创作的优秀诗词和对联挂上“大学语文·中国”网,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其写作能力。
5、与“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媒体合作,在电台开设“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等系列课程,开通网上辅导课程,面向海峡两岸及全球
爱好唐宋诗词的听众、观众。
6、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召开唐宋诗词讲座,向全国高校提供教材、电子光盘,扩大本课程的辐射作用。
五、学时:
唐诗鉴赏:32课时,唐宋词鉴赏:32课时,诗词格律与创作:32课时(或48课时)。
六、考试:
参见《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如下:
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考试大纲
一、总则
本校“唐宋诗词鉴赏”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实现《教学大纲》中五大功能(“梳理”和“激活”已学旧知识的功能、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熏陶功能、改善思维品格的功能、建构唐宋诗词史的功能、学习诗词写作的功能)的落实情况,三门分课程各有侧重,考核其知识水平、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诗词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实际水平。
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写小论文、网上答题等形式,小论文也可采用纸质、电子邮件等形式,但切不可从网上下载作简单拼接或互相抄袭。
考试应以考核已教的精读课文为主(不少于60%),兼及备选课文、泛读课文及专题课文,考试既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考核能力的提高。
二、唐宋诗词历史及基本知识的考核
应考核诗词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流派知识、专用名词、诗词修辞术语等等;
应考核重要诗词流派、诗词现象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文学原因,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成就及不足。
考核重要的诗词学术争鸣攻辩双方的主要观点,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考核诗词发展中某个流派或某个历史阶段诗词的简略情况,能以二三百字说清要点。应弄清重要诗人、词人的代表作,他(她)在诗词史上的地位,从思想性、艺术性把握其主要特色,还可将在诗坛、词坛齐名或生活年代相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进行艺术比较。如苏、辛齐名,其风格却相去较远,应能辨证分析其异同。
三、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含诗词全篇及名句赏析,也包含解释诗词句中某一两个关键的字词;
名句赏析要求其能说出该句出于何代、何人、何首诗词,并能说说该诗句的艺术内涵以及用典、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诗词赏析只可考绝句、律诗、小令、中调和长篇古风中特别有名的段落;
考核赏析的主要是已教篇目,若考未教篇目不仅必须课本上有的,且必须是难度大大低于精读篇目。最好是已学作家的其他篇目,方便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鉴赏。考核中也可兼及中小学已学篇目,检验本课程“激活”旧知识的作用。
四、考核与诗词有关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知识
可以考虑以卷面份量1/5的篇幅安排考核学生将繁体改简体、将简体改繁体,也可考核某些诗词中出现的多音字、多义字的不同用法以及科举、职官、天文、历史等与诗词相关的简单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四篇:唐宋词选修论文
唐 宋 词
1.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柳永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2.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3.长是因酒沈迷,被花萦绊。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柳永 《凤归云》恋帝里)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5.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林逋 《点绛唇》金谷年年)6.三月花飞几片。又减却、芳菲过半。(张先 《离亭宴》捧黄封诏卷)7.并行乐,免有花愁花笑。(张先 《熙州慢》武林乡)8.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9.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10.芙蓉花发去年枝。(晏殊 《少年游》芙蓉花发去年枝)11.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晏殊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12.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 《苏幕遮》露堤平)13.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欧阳修 《望江南·忆江南》 江南蝶)
14.暖日笼啼鸟。初坼桃花小。(寇准 《甘草子》春早)15.密约沈沈,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寇准 《踏莎行》 春色将阑)
16.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范仲淹 《定**》 罗绮满城春欲暮)1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8.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李清照 《清平乐》 年年雪里)19.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柳永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20.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柳永 《满朝欢》花隔铜壶)21.赏烟花,听弦管。(柳永 《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22.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柳永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2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24.暖日迟迟花袅袅。车马九门来扰扰。(欧阳修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25.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欧阳修 《渔家傲-妾本钱塘苏小妹》)26.西亭饮散清歌阕。花外迟迟宫漏发。(欧阳修 《玉楼春》西亭饮散清歌阕)27.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锺。(欧阳修 《定**》把酒花前欲问公)28.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欧阳修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29.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欧阳修《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30.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欧阳修 《南乡子》雨后斜阳)
1.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欧阳修《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
此首伤离念远,笔墨入化。句首以问起,问人去何处?“忘了”两句,言春将暮,而人犹不归,怨之至,亦伤之至。“百草”两句,复作问语,问人牵系谁家,总以人不归来,故一问再问。换头,因见双燕,又和泪问燕可逢人,相思之深、怅望之切,并可知已。末两句,揭出愁思无己之情,即梦裹亦无寻□,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极见庭院之深邃了。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然纸上了。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描述气候特征。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 无计留春住”的悲叹。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3.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光阴短若片刻,人生短暂有限。寻常的一次次离别,虚掷了年光,实非等闲之事,怎能不黯然销魂呢。既然离别已令人无奈,酒筵歌席就不须推辞,莫厌其频繁,正好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看到风雨落花,更添伤春之思。说明念远之无济于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4.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初秋的风,细细地吹过,梧桐树,叶叶飘落,多情善感的词人,已有一缕惊秋的感觉。绿酒新酿熟了,浅尝辄醉,便在小轩窗下酣然入睡。一枕浓睡醒来,已是夕阳西下。一抹斜阳里,紫薇、朱槿,都已凋残。花残的意象,连接上片梧桐叶坠的。愁的色彩若隐若显。已进了秋季。梁上的双燕,就要南归了。念及此,词人顿觉昨夜醉眠时,床头的银屏已透出微寒,一比单寒落寞的心情,油然而生。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5.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船上靓女载歌载舞,一看惊了,竟酷似当年坊曲中的相知,看她轻举歌扇如接飞花的动作,还有那眉目,真是一般莫二哩。不待回过神来,船儿早已过了,越去越远了。耳畔传来“不如归去”的鹈鴂声,汀洲空绿,恍然如梦,游湖的兴致如此这般都给搅了。又是一个寒食节,风景依然,年华却音中偷换。面对杨花榆夹乱飞,成何心情。千条柳丝,渐可藏鸦,令人回想起当时别筵,柳絮扑面,有如风雪;记得那人为唱阳关别曲,劝我更进杯酒。万万没有想到,那就是彼此最后的一面呵。此湖州冶游、感怀之作。盖词人年轻时,在合肥有一段终身难忘的恋爱经历,对方身属歌女,善弹琵琶,此曲自度,故名《琵琶仙》。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江西波阳)人。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第五篇:名家代表人物--考试资料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