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3 01:3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第一篇: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于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编码:

151512060

学时:

学分:3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考试方式:笔试

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计算器 考试持续时间:110分钟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是高校生物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中一个活跃的分支学科。其目的与任务旨在使学生获得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生物科学专业。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知识点

微生物的六大特点,生物界的分类,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特殊人物及其贡献,微生物学在生命学科中的地位及前景。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微生物及其特点。

2、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生命学科中的地位及前景。

3、掌握生物界的分类,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特殊人物及其贡献。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一、考试知识点

细菌的一般和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特殊结构及意义,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芽孢、糖被、菌落等概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放线菌、篮细菌及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繁殖。

2、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3、掌握细菌的一般和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特殊结构及意义,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芽孢、糖被、菌落等概念。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一、考试知识点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霉菌的形态结构与繁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

2、理解芽殖与芽裂殖的区别。

3、掌握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霉菌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第四章 病毒

一、考试知识点

病毒的概念、特点及繁殖过程,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盲传、噬菌斑等概念,溶原性细菌的定义及特点,病毒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病毒的研究方法。

2、理解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3、掌握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盲传、噬菌斑等概念,病毒繁殖过程,溶原性细菌的定义及特点。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一、考试知识点

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凝固剂的优劣。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六大营养物质及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理解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3、掌握培养基的类型及配制原则。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考试知识点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及生长规律,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干、湿热灭菌。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2、理解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湿热灭菌的原理。

3、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及其测量方法,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的方法,干、湿热灭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考试知识点

证明自发突变的两个典型的实验,转导、转化、接合的发现,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诱变育种的定义及方法步骤,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方法,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定义,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微生物的突变类型及原因,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2、理解证明自发突变的两个典型的实验,3、掌握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证明,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诱变育种的定义及方法,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方法,营养缺陷型、转导、转化、接合、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等概念。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一、考试知识点

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关系的主要类型,引起水体污染的生物因素及治理。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污水生物处理原理及措施。

2、理解生态环境中微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

3、掌握拮抗、共生、水华、赤潮等概念。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一、考试知识点

传染、特异性免疫概念,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抗体类型,抗体产生规律及应用,免疫应答的概念及过程,生物制品及应用。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免疫学技术及应用,生物制品及应用。

2、理解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掌握传染、免疫、抗原、抗体、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单克隆抗体等概念,抗体产生规律及应用,活疫苗与死疫苗的区别。

三、基本题型及评分标准

(一)题型及分数比例

名词解释 24% 选择题 10% 填空题 26% 判断题 10% 简答题 30%

(二)试题难易及分数比例

一般50% 综合40% 较难10%

四、选用教材

《微生物学》 黄秀梨,2003.7,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课程主要参考书

1、《微生物学》 沈萍,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唐蕊

审核人:唐蕊

第二篇:粮油食品微生物学大纲

《粮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绪论

【学习目标】(有实验的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通过绪论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微生物的历史以及微生物在各领域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听常用技术。

了解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学习方法。【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概念 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3.微生物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

(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微生物学概念:(一)感性认识时期(二)形态描述时期(三)生理学时期(四)分子生物学时期

三、粮食微生物学

(一)概念及研究内容(二)任务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2.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样品的的制备。

3.通过了解显微技术的发展,认识工具对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显微镜的调焦、油镜的使用

第一节 显微镜的种类和用途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二、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光学显微观察标本的制备

一、制片

二、染色

第三节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准备工作及观察要求

二、显微镜的放置

三、光源的调节

四、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五、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六、油镜的使用方法

七、显微镜使用后的处理 实训

一、光学显微镜镜检技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粮食微生物鉴别技术

第三节

粮食病原微生物

第四节 细菌 第五节 放线菌 第六节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二、病毒的群体形态

三、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四、噬菌体

第七节 微生物形态检查技术

一、肉眼观察

二、显微镜观察

三、染色法

实验

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观察技术 实验

三、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技术 实验

四、酵母菌形态观察技术 实验

五、霉菌制片及形态的观察

第三章 微生物生长测定及控制技术

【教学目的】

1.掌握微生物的六大营养物质,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影响微生物生长的 因素和微生物生长规律;了解微生物营养物质循环的方式。2.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生长测定技术。

3.通过各种微生物对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中各种成份的作用和操作中注意事项等问题的回答,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践中所遇问题的素质。【教学目的】

1.了解控制微生物的意义,理解消毒与灭菌的原理。

2.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等基本概念;适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的物品、杀灭芽胞所需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3.熟悉物理灭菌法的种类、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和用途; 具有最强杀菌效应的紫外线波长、紫外线杀菌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用途。

【教学重点】

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等基本概念 2.常用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培养基及制备技术

一、微生物培养基类型及应用

二、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二、微生物生长规律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技术

一、计繁殖数

二、测生物量

三、生长曲线的绘制

第五节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营养物质

二、水的活性和渗透压

三、温度

四、pH值

五、氧和Eh值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技术

控制有害微生物的重要性 灭菌与消毒的基本概念

一、高温灭菌

二、辐射法

三、过滤除菌法

四、常用控菌的化学方法

五、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

实验

六、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

七、测微尺的使用技术

实验

八、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及干燥箱灭菌 实验

九、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第四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教学目的】

1.掌握微生物基本代谢途径;了解微生物重要代谢产物与发酵工程概念; 2.掌握无菌操作,培养学生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微生物纯培养技术。3.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微生物营养、生长、代谢知识与分离培养技术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养成细心稳重的习惯。

第一节 代谢概论

新成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二、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三、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四、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的酶及次级代谢产物

一、微生物的酶

二、微生物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产物 1.次级代谢的特点 2.次级代谢产物

第五节 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

一、无菌技术

二、微生物分离方法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实验

十一、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实验

十二、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第五章 微生物育种和菌种保藏技术

【教学目的】

1.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微生物基因重组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微生物育种和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微生物育种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发酵工业人员 必备的职业素质——细心和耐心。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三个经典实验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

三、质粒

第二节微生物育种基本程序及操作

一、自然选育

二、定向育种

三、诱变育种

第三节 菌种保藏技术

一、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二、菌种保藏

三、菌种保藏机构简介

实验

十二、试管的斜面移植技术

第六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蔡图加P238 第一节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与传播途径

第二节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环境条件

1食品基质条件 2.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三节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一、粮食霉变

粮食在储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善,使粮食及其加工品失去储藏稳定性,粮食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将是迅速而剧烈的,以曲霉和青霉为代表的霉腐菌类,迅速取代正常粮食上的微生物类群,旺盛地生长起来,大量地繁殖,同时伴有粮食发热、生霉等一系列粮食劣变症状的出现。

霉变过程

粮食霉变实质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罐藏食品的变质

(二)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

(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四)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五)禽蛋的腐败变质 第四节 变质食品的危害及控制

一、污染粮食的真菌毒素及防霉去毒

二、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及食品防腐

第七章 粮油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教学目的】

1.了解国家对食品中微生物控制的安全标准。

2.能够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流程。

第四节 粮油食品微生物分析技术

一、样品的采集及送检

二、检验方法

三、填写报告单

四、注意事项

第五节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一、基本原则

二、细菌总数测定技术

三、大肠菌群计数

四、霉菌和酵母计数

四、注意事项

第八章 微生物在粮食及食品科学中的开发利用

实验

十三、酸乳的制作

实验

十四、毛霉的分离和豆腐乳的制作

综合实验项目

实验

一、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

二、食品菌落总数的测定 实验

三、霉菌和酵母计数

实验

四、粮食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实验

五、鲜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第三篇:03281食品微生物学(二)实验考试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江南大学编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微生物学实验是为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配套的同步实验课程,为必修课程,本教学大纲是根据食品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微生物基础理论,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熟悉并掌握微生物学研究方法,能用微生物学方法解决一些专业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单染色法原理,革兰氏染色法原理,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原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培养基的配制原理,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干热灭菌原理,细菌总数的测定原理,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原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检测原理等。

2要求学生掌握显微技术、染色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接种技术、培养技术,代谢产物检测技术、菌种鉴定技术与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等,并运用这些技术从事微生物学研究、解决有关微生物专业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与微生物学相关研究与生产基础奠定良好基础。

3.要求学生及时规范地写出实验报告:有绘图要求的实验,必须在课堂内完成显微镜下绘图,力求真实、准确;无绘图要求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要认真观察、记录、整理;实验报告写作要规范,要有简要的分析讨论。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侧重介绍微生物学实验原理、技术,开设时间最好略后或同步于微生物学理论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实验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和要求】

1.学习普通光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了解光镜各部分结构。

2.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并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光镜观察微生物的技能,了解细菌(球菌、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重难点】

1.油镜的使用

2.聚光器的调节

【注意事项】

1.安全取放显微镜。

2.油镜使用后要彻底清洁。

实验

二、微生物的染色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技术

2.学习掌握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3.学习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简单染色技术并观察。

2.革兰氏染色并观察鉴定。

【重难点】

1.革兰氏染色,结果鉴定。

【注意事项】

1.革兰氏染色的染色和脱色时间要恰当,否则结果不明显。

2.观察芽孢时要调节光线,否则不易观察到。

实验

三、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和要求】

1.练习丝状微生物的制片和简单染色技术。

2.了解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观察放线菌、霉菌的自然丝状生长状态。

2.简单染色并观察细胞特征。

3.熟悉显微镜下观察丝状微生物的一般方法。

【重难点】

1.放线菌、霉菌的自然丝状生长状态的观察。

2.比较两者形态的异同点。

【注意事项】

1.注意防止菌丝污染显微镜物镜镜头。

实验

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目的和要求】

1.学习水浸片法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

2.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出芽繁殖的状态。

3.了解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水浸片法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注意芽殖的状态。

3.通过染色结果鉴别细胞的死活。

【重难点】

1. 酵母菌的芽殖特征。

2. 鉴别细胞的死活。

【注意事项】

1.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制作酵母菌制片注意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2.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3.盖片时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实验

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掌握对不同形态酵母菌细胞大小测定的要求,增强对微生物大小的感性认识。

【实验内容】

1.安装并校正测微尺。

2.测定并记录不同形态微生物细胞的大小。

3.处理数据,计算细胞平均实际大小。

【重难点】

1.换算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代表值。

2.安全使用测微尺,保护高倍物镜镜头。

【注意事项】

1.校正目镜测微尺时光线宜弱些,以便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2.换高倍镜时要十分小心,防止压坏镜台测微尺和损坏镜头。

3.测量对象要有代表性,数据及单位换算要准确。

实验

六、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目的和要求】

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制备菌悬液

2.检查血球计数板

3.加样并计数,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重难点】

1.计数板中计数室的寻找。

2.调节成合适的浓度以便计数和减小误差。

【注意事项】

1.清洗计数板时要小心,不能使用刷子等硬物,以免破坏精细度;干燥计数板不能火上烘烤。

2.取样时要摇匀菌液,且加样时不可有气泡产生。

实验

七、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和要求】

1.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步骤。

3.熟悉高压灭菌锅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4.熟悉干热灭菌箱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按照培养基的配方浓度要求计算各成分所需要的量。

2.准确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3.各种玻璃仪器的包扎与灭菌。

【重难点】

1.规范准确量取各成分。

2.高压灭菌锅的安全使用。

3.干热灭菌箱的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

1.计算要准确无误。

2.称量要精确。

3.安全使用高压灭菌锅。

4.安全使用干热灭菌箱。

实验

八、微生物的接种、分离与培养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微生物的接种、分离方法原理与培养技术。

2.学习无菌操作培养微生物的技术方法。

【实验内容】

1.学习常用的接种与分离方法,掌握无菌操作要求。

2.制备菌种混悬液,无菌操作进行划线及涂布培养。

3.学习一般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重难点】

1.无菌操作

【注意事项】

1.划线分离菌悬液要无菌操作,以免污染空气中杂菌。

2.划线分离时各级划线区域不要重叠。

实验

九、细菌的代谢与生化反应—细菌对含碳、氮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

【目的和要求】

通过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了解细菌碳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通过不同细菌对不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了解细菌氮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内容】

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做不同生化反应试验,观察记录结果。

【重难点】

1.对实验结果有正确的判断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以免污染空气中杂菌。

2.接种时标记要清楚,各菌种间切忌交叉污染

实验

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目的和要求】

1.学习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中菌落总数测定原理与方法

2.学习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中大肠菌群测定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

1.测定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

2.测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重难点】

1.样品的量取、稀释、浇注法接种。

2.数据处理,结果的判断。

【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样品稀释倍数要准确,标记要清楚,接种前要摇匀。

3.培养基的温度要适宜。

4.数据处理。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江南大学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讲义,GB/T4789.2-2008, GB/T4789.3-2008

参考书:钱存柔,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1.本课程的最后成绩为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次实

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与实验操作实验成绩组成。

2.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占总成绩的70%,实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评分依据:

1.实验报告撰写的完整程度以及正确性;

2.所观察结果的正确性、绘图的完整性;

3.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4.回答问题的正确性;

5.分析和讨论中所体现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认知程度。

第四篇:湘潭大学2015年硕士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湘潭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微生物学》是发酵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考核,检查考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掌握发酵工业中常见及常用各类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与代谢、生长及控制、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生态等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设计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案,并对发酵过程和工艺的微生物学原理进行合理解释。

二、试题类型及比例

1、选择或判断题:约20%

2、名词解释:约30%

3、问答题:约50%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工业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3.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4.21世纪的工业微生物学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重点掌握各类微生物(细菌、防线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噬菌体和藻类)的形态、细胞构造、繁殖方式、培养特征和分类,并对发酵工业中常见常用的各类微生物进行了解。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1.微生物的营养

2.微生物的生长

3.生长与发酵产物生成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微生物的代谢

2.微生物代谢的自动调节

3.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及其应用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1.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2.污染微生物的控制

第六章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1.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菌种

2.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

4.基因重组育种

5.代谢调节和微生物育种

6.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2.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八章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染色与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微生物活菌计数技术以及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要求掌握实验的设计原理、主要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该实验技术的适用对象等。

五、主要参考书目

1.2.3.4.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黄文芳,张松.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五篇:微生物学考试复习总结

微生物: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常以单C或群体形式存在。微小生物统称。原核:细菌和古菌;真核:真菌(酵母、霉菌和蕈菌),单细胞的藻类,原生动物等;病毒 微生物特点:

1.体型微小但比表面积大: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2.作为独立组织出现:单独的微生物细胞能实现生命过程,如生长、能量代谢、繁殖 3.比动植物结构简单,但作用重大

4.代谢强度高:以细胞能利用的形式储存能量,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到几万倍 5.存在范围广,无处不在,间接说明其生命力、繁殖力强

微生物奠基人:胡克(首次描述微生物)、列文虎克(首次看见描述细菌,显微镜)、科恩(发现芽孢杆菌属,奠定细菌学基础,发现细菌的内生孢子)

巴斯特和柯赫与两个问题(生物是自然产生吗?传染性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巴斯特:反对自然发生学说:腐败品上的微生物来自空气,不断落到物体上并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免疫学——预防接种;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

柯赫:柯赫定律、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发现了霍乱的病原菌、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柯赫定律:验证特殊类型的细菌能引起特有疾病

1.可以病原微生物应存在于所用病例中,而健康动物中没有 2.可疑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在纯培养中生长

3.来自可疑微生物纯培养的细胞应可以引起健康动物的疾病

4.应可以重新分离到病原生物并且与开始分离到的原有微生物相同

光学显微镜:类型:明视野、相差(不许染色即可较容易观察生活状态细胞)、暗视野(分辨率好、观察生物运动、鞭毛)、荧光(复杂环境、临床诊断)。放大倍数:目镜10×,物镜10×40×100×;放大1000×时,刚好观察直径0,2µm物体

简单染色步骤:细胞悬液干燥制备法。制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制备涂片:将样本用悬浮液在载玻片上涂一薄层,空气中干燥

2、热固定和染色:通过火焰热固定;染料涂在玻片上浸泡1-2min,冲洗几遍、干燥(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染)

3、显微镜检术: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细菌干染色样本

染色观察的原因:提高视野显微镜检术的对比效果,在明视野更加清晰观察到细胞。应用染料带有正电荷,能牢固结合带负电的细胞成分。碱性染料有亚甲蓝、结晶紫、番红

革兰氏染色:鉴别染色,染色后把细菌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两类细菌的C壁结构不同,从而导致乙醇使革兰氏阴性菌脱色而阳性菌不脱色 革兰氏染色步骤:

1、用结晶紫染色热固定的涂片1min,全部细胞为紫色

2、加入碘液1min,全部细胞仍为紫色

3、用乙醇脱色约20s,G+为紫色,G-为无色

4、用番红复染1-2min,G+为紫色,G-为红色

细菌大小:少数巨大:硫化能无机自养菌或蓝细菌;多数很小:加速代谢和生长、更多可利用面积、快速发育更大群落、容易突变更快适应环境

C膜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暗区疏水区脂肪酸区,亮区亲水区磷酸甘油区)+膜蛋白+膜增强剂(真核固醇、原核类何帕烷)功能:

1、渗透性屏障:组织渗漏,具有运输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蛋白质附着点:参与运输、生物能学和趋化性的许多蛋白质的位点;

3、能量守恒:产能位点和质子动力 膜转运系统三种类型:简单转运(质子动力能量驱动)基团转位(被转运底物的化学修饰通过磷酸化驱动)ABC系统(周质结合蛋白参与,能力来自ATP)C壁功能:抵抗膨压,维持细胞形状和硬度

肽聚糖:一个围绕细胞的一个接一个的肽聚糖链形成的片层结构,由聚糖链形成的片层与氨基酸形成的四肽交联联结起来。支撑胞壁,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革兰氏阳性菌C壁:单层结构、厚;通过肽桥交联;肽聚糖90%,存在少量磷壁酸;大多数有赖氨酸无DAP;特有的化学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革兰氏阴性菌C壁:多层结构、复杂;氨基与羧基通过肽键交联;肽聚糖10%,大部分外膜层组成;有DAP;肽聚糖骨架阴阳菌中都相同(葡萄糖胺和胞壁酸的交替重复)革兰氏阴性菌另外一层壁:外膜,第二个脂双分子层,脂多糖层

古生菌C壁:一些由假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交替重复而成;β-1,3-糖苷键取代真肽聚糖的β-1,4-糖苷键;一些由多糖、糖蛋白组成;最普遍所有类结晶表面层S层(由蛋白质或糖蛋白组成)抵抗溶菌酶和青霉素作用(因为无肽聚糖)。古生物菌和真核生物C壁中无糖N-乙酸胞壁酸和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DAP)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细菌失去了C壁。在一定条件下,溶菌酶消化肽聚糖,但水不能进入C裂解不发生,形成原生质体,若把在蔗糖溶液中稳定的原生质体放入水中会立即裂解。支原体、古生菌热原体属无C壁也能生存

鞭毛:一条又细又长的菌体附器,一端着生在细胞上、一端游离;螺旋形;鞭毛蛋白的结构、和鞭毛旋转方向决定鞭毛形状及波长。周生(慢而稳定直线运动)、极生(旋转冲撞)、丛生 趋性(taxs):原核生物在自然界中常遇到物理或化学梯度,细胞的进化意味着通过朝向或背向信号分子对这些梯度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取决与该物质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这种有方向性的运动称为.糖被的特点:

(1)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经特殊的荚膜染色,特别是负染色(又称背景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存在。

(2)产生糖被,其菌落特征及血清学反应是是细菌分类鉴定的指标之一。(3)荚膜等并非细菌细胞生活的必要结构,但它对细菌在环境中的生存有利。(4)细菌糖被与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密切的关系。

储藏物: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贮藏营养物。C.N.P源类、磁小体、硫小体 芽孢(内生孢子endo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芽孢产生机理:形成:由一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小酸溶性芽孢蛋白SASP)催化一系列反应,使之从湿润的代谢营养细胞转向相对干燥的代谢不活泼而有极端抗性的内生孢子。芽孢杆菌属、梭菌属产生。萌发:激活、萌发、生长。成熟的内生孢子转变成营养细胞,高度折光性的内生孢子折光性丧失,长出新的营养细胞。

芽孢的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学说

1、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

2、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3、核心部分的细胞质高度失水、浓缩,使其具极强的耐热性。放线菌: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高G+C mol%(63-78%)、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一类个体形态较复杂的类群,包括了杆状、只产生简单分枝和既有分枝菌丝又产生孢子的种类,能产生多种抗生素。

菌丝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三种: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水分和营养;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孢子。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1、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特殊的泥腥味。

2、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3、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4、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皮肤、脑、肺和脚部)、植物(马铃薯和甜菜)的疾病。蓝细菌(蓝藻):分布广泛,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产氧型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光合细菌。原核,无叶绿体,70S核糖体,细胞壁中有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

静息孢子:某些丝状蓝细菌的营养C能分化形成大而厚壁的休眠细胞。真菌特点:

1、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

2、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3、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

4、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

5、不运动(仅少数种类的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

6、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 酵母菌:5个特征

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3)能发酵糖类而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2)以芽殖、裂殖或无性孢子的形式来进行无性繁殖,有些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5)喜在含糖较高、酸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酵母菌C壁结构:从外到内:磷酸化甘露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质膜

酵母菌生殖方式:无性:芽殖、裂殖、无性孢子;有性: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

霉菌:丝状真菌总称。无性:分生、游动、孢囊、厚垣、节孢子;有性:接合、卵、子囊、担孢子 微生物营养六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分

培养基类型:成分不同:天然、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特殊营养物包括血液、血清、酵母浸膏、动植物组织液等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某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高温干热灭菌、过滤除菌、巴氏杀菌法、辐射灭菌

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纯培养: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富集培养:使某些特性微生物生长或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更快

如何实现纯培养:器皿和接种用具灭菌;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生长: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逐步发生量变过程 繁殖: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1.延迟期: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特点:分裂迟缓、形态变大、内含物增加、合成代谢活跃、抵抗力弱。原因:与菌种的遗传性、菌龄、接种量以及培养基成分等因素有关,新环境缺乏相应的酶。缩短方法:改变遗传特性;对数期做种;接种前后培养基相差小;适当扩大接种量

2.指数生长期: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生长。特点:

1、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代时稳定。

2、细菌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较一致。

3、繁殖速度易受温度影响;作用: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生产上用作种子,使微生物发酵的迟缓期缩短

3.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菌数最高并维持稳定。特点:

1、细胞重要分化调节阶段。

2、建立自然感受态。

3、储存糖原等细胞质内含物,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等。

4、积累代谢产物重要阶段,某些放线菌抗生素大量形成时期。

5、生产上常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补料)或取走代谢产物、调节pH、调节温度、对好氧菌增加通气、搅拌或振荡等措施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物质或积累更多代谢产物。

4.衰亡期:

1、细菌代谢活性降低。

2、细胞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

3、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等。

总细胞计数: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样品的细胞总数,样品干燥固定;液体样品。液体样品需要用特殊的计数小室,就是在玻璃载片上刻一个已知面积的小方格。步骤:加样品(盖载间距1/50mm,25个大23正方格,总S1mm,总V0.02mm)-显微镜观察(计算一个大正方形中细胞数12个C,先计算几个的总再平均值)-转化计算(计算样品每ml中数目:12个C*25个正方形*50*103)缺点:不分死活;看不到小C且有丢失;不是精确计算;不染色要用相差显微镜;不使用低浓度悬浮液;固定运动细胞

活菌OR平板OR菌落计数:确定样品中能够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生成菌落的细胞数。假定一个活C产生一个菌落,以获得的菌落生成单位数来表示结果。涂布平板法:把浓度适当不大于0.1ml的稀释菌液用无菌涂棒涂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培养至出现菌落计算菌落数。倾注平板法:用移液管吸取0.1-1ml稀释培养液加入无菌平皿,加入无菌熔化琼脂培养基轻轻旋转使之混匀,培养计算表面、深层所有菌落数。

同步培养: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即大多数细胞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培养方法。研究在单个细胞上难以研究的生理与遗传特性。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维持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培养过程中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是实现微生物连续培养的实质。

温度:最低(膜冻结、运输慢);最适(最快速度);最高(蛋白质变性、C膜解体、热溶解)

最适pH:外部5-9;内部6-8;缓冲液KH2PO4 氧:好氧、厌氧、兼性好氧、微好氧、耐氧 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抑制(Inhibition):生长停止,但不死亡。死亡(Death):生长能力不可逆丧失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霉腐微生物在食品等物质上的生长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或灭活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化疗(Chemotherapy):杀死或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石碳酸(在临床上最早使用的消毒剂)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分钟,供试菌为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氏菌)。

化学物质的抗微生物能力的测定:液体培养法(最低抑制浓度实验)、平板培养法(抑菌圈试验)最低抑制浓度MIC: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抗微生物剂的最小量。

确定MIC方法:在一系列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抗生素并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是微生物不能生长的最低浓度就是MIC。不是固定值;试管稀释法。

磺胺:特异性抑制细菌生长,磺胺类药物被微生物吸收后取代对氨基苯甲酸,干扰叶酸的合成、抑制了转甲基反应进而抑制核酸合成。微生物自体合成叶酸所以磺胺只对细菌细胞起作用。对氨基苯磺酰胺是最简单的磺胺类药物,它是细菌合成叶酸的前体-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

抗生素:由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杀死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青霉素、氨基类、四环素类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目标是核糖体、C壁、C膜及DNA复制转录系统。抑制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抑制基本代谢、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病毒结构:核酸外包裹壳体构成核衣壳,有些动物病毒及噬菌体有包膜(脂蛋白膜)壳体:是由大量的同一的壳体蛋白单体分子自动装配而成的 壳体结构:双对称结构:螺旋对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

四种结构: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 噬菌斑形成单位:当病毒粒子开始感染平板上的宿主细胞层或菌苔时,会出现清亮的裂解圈,据推测每个噬菌斑是由一个病毒粒子的复制引起的

包涵体:在病毒感染寄主细胞时,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染色,则可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区别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结构体。

一步生长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一个细胞群体中病毒复制一个循环的结果。隐蔽期、成熟期、裂解期

病毒复制周期:

1、附着吸附:病毒粒子吸附至敏感宿主细胞表面;

2、侵入注射:病毒粒子或其核酸进入细胞;

3、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早期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晚期合成衣壳结构蛋白;

4、装配和包装:衣壳粒以及核酸和衣壳的装配(囊膜);

5、裂解释放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许多DNA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溶源转变: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外其他表形改变。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和致病性转变 卫星病毒: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中(如壳体中)的病毒。类病毒:能导致多种植物病害的小环状单链RNA。

朊病毒:一种细胞外形式不含有核酸的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侵染颗粒

进化时钟标准:该大分子:广泛分布于所研究的群体中;在每种生物中功能相同;可以进行正确的排位,以鉴定同源序列区和非同源序列区;序列变化率应当与测得的进化距离相一致。发生过多序列变化的分子不能用于进化关系的测定工作,这样会导致共同序列区的最终消失。

小核糖体亚单位RNA(16S rRNA,18S rRNA)(1)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2)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而且在系统发育上具有适当的保守性(3)分子量大小适中,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4)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用适当试剂处理过的C的C膜具有通透性并能使探针/荧光染料混合物通过iuo,探针与RNA中的rRNA直接杂交后,C变得带有荧光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三域生物的结构特征:细胞壁;脂类;R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其他。见P465图 微生物种的概念:该群体能自然地异种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与其他种生殖隔离。微生物相互作用:共生、互生、捕食、寄生、竞争、拮抗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因微生物生化作用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化学需氧量COD: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被全部氧化后需要氧的总数量。

活性污泥: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各种生物金属氢氧化物等无机物所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优有良好的吸附、絮凝、生物氧化和生物合成性能。

下载微生物学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生物学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2008年考研大纲

    2008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 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境科学与环......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要求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专业)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微生物学和工业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最重要的专业基础技能。通过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检查考生对......

    考试大纲

    (一)综合文化知识考试主要内容 1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科学知识、互联网知识、生活中的科学常识2 、人文科学:近年主要时事要闻、中国古代名家名诗和名人名言、中外......

    考试大纲

    《大学英语(专升本)》课程考试大纲 一、适用对象: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层次学生 二、主要参考教材: 欣羚,易红,大学英语(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9月 石发林,欣羚,俞森林,大学英......

    考试大纲

    社区民政工作制度 一、民政办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居务......

    考试大纲

    一、文化基础 (一) 考试范围 1、 语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字义;词义、词性、词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修辞方法、语句含义、修......

    考试大纲

    附件: 证券业从业人员一般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4年11月 第一部分 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目 录 第一章 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考试大纲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 关于编制课程考试大纲的规范要求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考试的效果和体现考试的作用,学院决定,各课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