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

时间:2019-05-15 02: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

第一篇: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

《妙用动词,让人物形象更生动》教学实录

恩施书院中学 薛卫

导入:

师:同学们熟悉动词么? 生:熟悉。

师:能随口说几个动词吗?

生1:打、拍、摇 生2:坐、站、走 生3:踩、拿„„ 师:那你们知道怎么样让这些动词发挥最大的功效么? 生:不知道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在写人作文中怎样妙用动词,让人物形象更生动。

一、赏析动词,认识妙用动词的重要性

1、师:先来看看这些文字,大家觉得熟悉么? 生:熟悉

师:它们来自哪里? 生:语文课本。

(ppt展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魏巍《我的老师》 ① 师:加粗的字属于什么词性的词? 生:动词 师:你们觉得这些词用得好吗? 生:好

② 师:好在哪里?你们从这些动词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生1:第一个“挡”说明妈妈很爱“我”,第二句话中的一个“落”一个“迎”一个“敲”字表现了老师很温柔,不是真的想打我们。

生2:第一句话中,当时史铁生双腿瘫痪了,她妈妈为了不让他看到外面飘落的树叶而想到自己不能动,所以用到了一个“挡”字,体现了妈妈内心对我的关爱,害怕我伤心。第二句话中老师看起来要打我,用了一个“落”字,平常谁要打人都会“啪”的一声打下来,说明老师要打我本来就只是吓吓我,我一“迎”,老师的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说明老师很温柔,并没有真的想打我,表现出了老师对我的疼爱。

③ 师:同学们对于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还记得非常清楚,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觉得妙用动词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生1:可以让人物活灵活现

生2:可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 生:3: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是的,妙用动词可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师:再来看一段同学们没学过的文字,看看这段文字里作者又是怎样巧用动词的呢?

(ppt展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① 师:文段中写他父亲用了哪些动词? 生: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 ②师:你们从这些动词中读出了什么呢?

生1:前面的几个动词“戴、穿、走”没觉得有什么,一个“探”和“爬”字最感动,我仿佛看到了胖胖的父亲在艰难的为我买橘子。生2:我从最后一句看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生3:父亲本来就胖,动词“探、穿、爬、攀、缩、倾”形象的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不易,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父亲来说却那么艰难,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不去做,他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所以通过这些动词看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生4:可以看出父亲内心的想法,是一心在想把为我买橘子这件事做好,不管有多么困难都要去完成。

③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到位,那学到这里你们觉得妙用动词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生1: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生2:可以传达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生3: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倾向。

师:是的,妙用动词可以反映人物的情感态度。

3、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道选择题,看看妙用动词还有没有其它的功能?(ppt展示)①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衣服,又 了板儿几句话,然后 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边,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 上来问:“大爷们纳福。(曹雪芹《红楼梦》)A.拍拍、说、走、跟 B.理理、训、跑、走 C.掸掸、教、溜、蹭 D.打打、唠、来、跑

师:同学们如果不确定答案,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觉得哪个选项最合适,为什么呢?

生讨论,师补充:刘姥姥当时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现在有一句话说“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就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文段中的这个板儿是刘姥姥的孙子。

生1:我们组觉得应该选C 因为我从后面两个词看出来,刘姥姥明显是巴结别人去的,所以就“溜”到角门前,然后巴结讨好的蹭上来。

生2:觉得文段对刘姥姥带有一种批判的味道,所以只有“溜”和“蹭”带有贬义,所以我们觉得应该选C 生3:我们组觉得也是选C,因为刘姥姥有点害怕,看到门口有几个挺胸叠肚的人,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溜过去,然后蹭上来问。

师:同学们都选的C,那到底对不对呢?一起来看下正确答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C)

②师:同学们认真的想想这几个词,为什么C项是正确答案呢?C项的第一个词读什么?生齐答。

师:“掸”,鸡毛掸子,掸掸是个什么样的动作?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动作? 生演示掸掸动作,答:当时她要去巴结人家,害怕自己身上有灰,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掸灰的动作,显现了刘姥姥当时的地位。师:那第二个词呢?读jiāo还是jiào?

生:读jiāo 师:你们觉得刘姥姥会教给板儿一些什么话呢? 生:一些巴结讨好的话,阿谀奉承的话。

③师:很好,后面两个词同学们刚才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一个“溜”字显现了刘姥姥当时步伐的不自然,然后一个“蹭”字,极尽了刘姥姥巴结讨好的样子。那刘姥姥的这一切都和她自身的什么有关呢? 生:身份、地位。

④ 师:看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妙用动词的另一个好处是什么啊? 生齐答: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

师:很好,学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妙用动词可以达到哪些效果呢? 生: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情感态度;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师:很好,让我们再次齐读妙用动词的好处。(PPT展示)

二、妙用动词,学会让人物形象更生动

1、师:同学们觉得妙用动词重不重要呢? 生:重要

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来让同学们学会怎样妙用动词。(ppt展示)学生习作展示:天啊!要迟到了!我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学校„„

①师:你觉得这段文字够具体,够生动么? 生:不够

②师:你能对“匆匆忙忙”进行动作分解吗?匆匆忙忙的做了哪些事情?(学会让内容充实)

③师:你能妙用动词吗? 小组合作讨论,把讨论出来的答案写下来。小组展示:

生1:天啊,要迟到了!我套上衣服,抹了把脸,拿起面包往嘴里塞,提起书包就跑出了家门。

生2:天啊,要迟到了!我从床上跳起来,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拧着书包,身体一侧一蹭门,赶快奔了出去,箭一般的冲到了学校。

生3:天啊,要迟到了!我匆匆忙忙的扣好扣子,顺手拿了块面包叼在嘴上,提上书包,冲出家门,连跑带跳的来到了学校。

生4:天啊,要迟到了!我衣服还没穿好就冲进了洗手间,接了点水,抹了把脸就开跑了,左手提着书包,右手拿着早餐,跑向学校。

师:同学们刚才展示的内容都体现了匆匆忙忙没有? 生:体现了 师:那你们觉得他们写的够不够具体? 生:不够

2、师:他们对动作已经进行了分解,但是好像还不够具体,下面看看老师也对“匆匆忙忙”进行了分解(看ppt)可惜老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动词填进去,请你们帮帮老师的忙,小组合作填上十个最恰当的动词,争取做到妙用动词。(ppt展示)天啊!要迟到了。我(①)开被子,(②)下床来,(③)过校服,(④)上鞋子,(⑤)进洗手间,(⑥)出牙刷,(⑦)上牙膏,然后(⑧)下毛巾,在脸上(⑨)了几下,(⑩)出屋子。

①师:请四组同学到黑板上写下你们组讨论出来的动词,已经有答案的自己到黑板前去板书。

组1:掀、跳、拿、穿、跑、抽、挤、拉、抹、冲 组2:掀、蹦、抓、穿、冲、拿、凃、扯、抹、跑 组3:掀、蹦、扯、套、飞、抽、挤、抓、凃、冲 组4:掀、跳、抓、套、冲、拔、凃、扯、抹、冲 师:你们觉得哪些词用的好?哪些是还可以改进的?

生1:我觉得第一个“掀”可以换做“踢”开,这样更显得急切。生2:我觉得套上鞋子比穿上鞋子要好,更快捷。

生3:冲进洗手间和冲出屋子有点重复,我觉得可以用闯进洗手间,更能显现出当时的急切。

②师:我觉得同学们有些词语是用的不错的,但还有些词还用得不够妙,那我们来看看老师原本是填写的哪些词语呢?看看和你们写的答案有什么不一样呢?(ppt展示)天啊!要迟到了。我踹开被子,跳下床来,拽过校服,蹬上鞋子,蹿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下,冲出屋子。③师:细细品味一下,你们觉得老师填的词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们写的是抓过校服,老师写的是拽过校服,我们写的是套上鞋子,而老师写的是蹬上鞋子,老师选用的词更加急切,突出了人物当时急切的心理。生2:我觉得“踹“开被子这个动词用得非常形象,仿佛就看见了当时一脚被子踹到床下面去了,也没时间去理会的样子,还有窜进洗手间也是,因为情况紧急,所以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窜了进去,门都没看清楚。

生3:我觉得老师用得最妙的就是那个“踹“字,我们刚才写的还是慢慢的掀开被子,甚至还有的去叠被子,但在当时那种急迫的情况下,我们最迅速反应就应该是一脚踹开被子,这个词让我想到了我踹被子的情景。

生4:老师用的窜进洗手间然后冲出屋子,然后我们只想到了冲进洗手间然后冲出屋子,就显得重复,而且这个窜比冲更加的生动和急切。

④师:你们都觉得老师用得动词特别的好,那假设这是一篇作文中的一个片段的话,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完不完整呢? 生:不够完整。

4、师:那你们能不能尝试着在动词前加上修饰词,然后让人物形象,让这个文中快要迟到的你更加具体生动呢?比如我踹开被子,是怎样踹的呢?是狠狠的踹,还是轻轻的踹?找几个你感兴趣的句子添加适当修饰。学生展开讨论。

生1:我猛地踹开被子,飞快的跳下床来,使劲的拽过校服,一溜烟的窜进洗手间。

生2:我猛地踹开被子,一下跳下床来,一把抓过校服,迅速的窜进洗手间,随手扯下毛巾,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急切的冲出屋子。

生3:我最后一句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写的最后一句是箭一般的冲出了屋子。生4:我们这组把动作交换了一下顺序,然后再加上了修饰,我狠狠的踹开被子,立马跳下床来,手还没来得及拽过校服,身体就早已窜进了洗手间,慌慌忙忙的抽出牙刷,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便飞一般的冲出了屋子。师:你们觉得我们在加过修饰以后的句子有什么变化吗?

生齐答:有变化,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了,更加表现出了当时的急切。

(ppt展示)天啊!要迟到了。我狠狠地踹开被子,慌忙跳下床来,一把拽过校服,蹬上鞋子,三步并作两步蹿进洗手间,抽出牙刷,随意涂上牙膏,然后飞快地扯下毛巾,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火急火燎地冲出屋子。

5、师:学到这里,请同学们总结归纳一下,怎样可以让人物具体生动起来? 生齐答:分解动作 ;妙用动词 ;恰当修饰

三、学以致用,学会利用动词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1、师:下面呢?老师要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不要去研究老师这个魔 6 术是怎么回事,或者有没有穿帮,你们觉得应该重点观察什么啊? 生:观察老师的动作。

师进行“硬币穿杯子“的魔术表演。

2、师:请写下老师表演的动作,用到分解动作、妙用动词、恰当修饰。

3、学生展示:

生1:老师一手抓着杯子,一手捏着硬币,笑着对我们说:“这是一枚硬币,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玻璃杯子。你们相信老师能把硬币给穿越进杯子吗?”我们都说不能,老师却一下把硬币给穿越进去了,我们都看呆了。师:这位同学用到了哪些动词,他主要是在用动作描写吗? 生齐答:不是,是语言描写。

生2:老师笑着走上讲台,一手拿着一个玻璃杯,一手捏着一个一毛钱硬币,老师不停的摇晃着硬币,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杯子与硬币猛地一碰,硬币就溜进了杯子,看得我们都傻眼了。

师:他写得好不好?用得动词妙不妙?要不要跟他一点掌声?

生3:不知老师在讲台下面摸着什么,只见老师走下讲台,一手抓着一个玻璃杯,一手捏着一枚硬币,老师用硬币轻轻的敲了几下硬币,然后将硬币放在手掌心里,用手掌用力的去碰撞玻璃杯的底部,然后硬币就莫名其妙的跑进了玻璃杯。师:观察的非常仔细,由于时间关系,非常遗憾,我们不能继续展示了。但我相信在今天上了这节课后很多同学已经将老师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了,我们课后有时间再给同学们展示展示。

课堂结束语:妙用动词可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情感态度、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我们在写作中想要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一定要学会妙用动词!但学会了妙用动词只是学会了写作的冰山一角,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得好,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还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去探索思考!

第二篇: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妙用动词

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妙用动词

听《好汉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大致判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好汉歌》是通过系列动词共同构成整体感情基调和人物的群体英雄形象。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是迫不及待地长出来。是喜气洋洋地长出来。是生机勃勃地长出来。是一个劲儿地长出来。是使劲儿,急切地长出来。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美美地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这些白荷花想和小蜻蜓们一起快活地做游戏。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这些白荷花想比一比谁是她们之中的皇后。这个“冒”字赋予了白荷花极强的生命力。)

一、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王滨等《少年爱因斯坦》)

这里的动词刻画了少年爱因斯坦天真和好奇,表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早慧。

2、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狭谷,来到了珍宝关。(陈伯吹《骆驼寻宝记》)

这些动词充分显示了骆驼历尽千难万苦、坚忍不拔的精神。

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这是孔乙己取钱时的两个动作,一为“排”,一为“摸”,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揭示无遗。“排”活画出他虽然穷困潦倒,却很是自视清高,以此显摆给人看的猥琐性格。“摸”则将其落魄之窘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取钱,鲁迅先生又是如何写华大妈的呢?且看:“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掏”且“掏了半天”,足见华大妈对这包洋钱是何等珍视,藏得何等严实!人物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生活的困苦,医治儿子的急切心情,便于这看似平常的动作之中显现出来,可谓精妙之极。

4、《景阳冈》写武松打虎情节时,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请通过揣摩品味这些动词分析其反映了武松怎样的人物形象特点?

武松进店喝酒时,是把哨棒(靠)在一边;喝完酒是(提)着哨棒离开酒店;看完树上的两行字是(拖)着哨棒走上井阳冈;读了榜文后,把哨棒(插)在腰间;当吊睛白额大虫出现在武松面前时,他便把哨棒(拿)在手里;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中(劈)将下来;最后把断了一节的哨棒(丢)在一边,赤手空拳与大虫搏斗。

“靠、提、拖、插、拿、轮、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5、文章写人虎相遇时,作者在文中并没赋予武松以任何英雄行为,却这样写道:

“„„闪在青石旁。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中蹿将下来。武松吃了一惊,酒都变作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赏析思考:文中写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暴露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开”:“闪在一边”、“一闪”、“又一闪”„„这里,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是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足显作者的功力。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到突然袭击、毫无防御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6、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于是,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么一个“挨”字,可以说无法用任何一个手脚酥软,精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总之,塑造物恰当使用动词,能使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增添光辉。

《景阳冈》一文在动词的动用上很有特色,对体现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武松朴素丰满、逼真可信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1、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黄蓓佳《心声》)

这些动词刻画了李京京顶着程老师可能会拒绝他、同学会嘲笑他的压力,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心理。

三、描摹场面,气氛热烈

1、鹤群分几群,每群十几只不等,拧成一团,拼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江口涣《鹤群》)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的凸显出鹤群团结攻敌之壮举。

2、摄影师和记者从球门后面冲上来,把我团团围住,数以百计的观众跳下看台,不理会警察,越过湿地,向我冲来。(贝利《第一千个球》)

这些动词形象地描绘出贝利射进第一千个球后,观众无比兴奋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竞赛的热烈气氛。

四、渲染环境,营造氛围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夏的轰雷一响,我们几个玩伴提起一双凉鞋比赛跑回家,淋成了落汤鸡也是‘咯咯’地笑,眼里充满了快乐。又是一个下午,又是‘拉帮结派’来到河边,什么也不顾一骨碌跳下河尽情地游、笑,仿佛在天堂。这里,童年的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篇笑声的乐章。在河里拍打着、泼着,连泊着的水也成了活泼的珠子;在河边筑着堡垒,有国王、王后、士兵、坦克去攻打另一国王。俗话说“一国不能有两王,一山不能容两虎”,有时我就坐山观虎斗,谁赢了我拍手,谁输了刮鼻子,大声笑。这就是快乐的童年海洋。

这是2008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中的片段,所要表现的是作者与小伙伴们在夏日里的快乐情景,并以此诠释了在自然中生活的惬意愉悦的主题。这种情景通过一连串动词的有效渲染而具有了感人肺腑的神奇力量,带给读者一种可以感知的氛围感,一种能够调动内心情感体验,让人似乎也回到了美好童年的真切感。

综上所述,语有动词自精彩,文有动词自生辉。当你忧心于笔下的语言干瘪苍白,文字缺乏表现力之时,不妨认真琢磨如何选准每一个动词,用好每一个动词,让动词契合于你的思想,洋溢出你的情思,鲜活你笔下的景物与形象吧!

五、能使景物描写生动而有画面感

1、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海伦•凯勒《我的老师》)

动词在环境描写中:在特定的环境、景物描写中,恰当地使用动词,可以使景物、场面生动而有画面感。这里的一系列动词使景物、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生动写出了海伦•凯勒当时感到陌生、无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独的心境。

在这段的景物描写中,作者使用了“骚动”、“颤抖”、“刮”、“摇晃”等动词。读后,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这么一幅画面:在死一般的沉寂之后,大雨即将来临。树叶在狂风的淫威下慢慢变得不安分起来,随着风势的加大,树被狂风吹的四处摇晃。大自然向小海伦黑暗的世界展示了残暴的一面,这种残暴的程度描绘得越深,就越能渲染出紧张、不安的氛围,就越能衬托下文小海伦的心情。

动词在人物描写中:人物的动作,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这一系列的动词连在一起,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更具有活力,更能表达出人物的性格。

大雨即将来临、大雨之时、老师来之前,看看小海伦的表现:“跳”、“动弹不得”、“留在”、“感到”、“坐”“倒下”,这一系列的动词充分描写出了小海伦因受到极度的惊吓而感到陌生、无助、恐惧和孤独的心理。老师来之后,“搂住”这个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小海伦重新获得安全感的激动心情,“踏”这个动词抒发了小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试想,一个孩子,还是个盲童,在极度的恐惧之后,被老师拉回到安全的地面,该对老师报有怎样的感激之情啊!

选择人物在重大事件中,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来描写,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再来看看莎利文老师的表现吧。

一“抓”,抓住了一个极度恐惧的小女孩的柔弱心理。二“扶”,扶住的是一个渴望安全的弱小生命。莎利文老师有意识的教给小海伦充分地去认识自然。她适时的出现,足以证明她是个出色的教育家。这两个动词,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莎利文老师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透过两个动词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正在远处悉心观察学生的苦心孤诣的老师。读完,我们都替小海伦高兴,因为她遇到了一位能改变她命运的老师。

短短二百多字的篇幅,竟能通过十几个动词变得灵动、精彩。小小一段话,动词大舞台。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底可见一斑。

六、使事物的人格化

1、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个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王尔德《巨人和孩子》)

这些动词将小鸟、树儿、花儿人格化,表现了他们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是那样的爱憎分明。

可以说,动词是塑造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体会它的妙处;在写作中要善于使用动词,使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

七、巧用动词写具体

1、足球比赛片断:

一开始,对方8号中锋刘宁带球猛攻,一转眼,就蹿到了我方的门前。只见他虚晃一枪,灵活地躲过了我方队员的封堵。不等足球落地,他就一个180度的急转身,凌空抽射,球像离弦的箭一样夹带着风声飞向我方大门。啊——我们班观战的同学不由地惊叫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我方守门员付绍春像只压紧的弹簧突然弹起,一个鱼跃侧扑,将球稳稳地抱在怀里。顿时,我班观众纷纷跳了起来,场上随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点评:这段短短的文字中先后用了13个动词,把足球比赛写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再配上三个形象的比喻句,把飞向球门的足球比喻成箭,把我方守门员扑球的动作比作压紧的弹簧,把场上的欢呼声比作雷鸣,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作者能够有重点的观察人物表现也是场面描写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小作者观察了对方8号中锋、我方守门员、我方观众,这种“立体”的观察描写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跳绳比赛片断

今天活动课操场格外热闹,因为这里要举行同学们盼望已久的一分钟跳绳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就有我们班的跳绳大王刘英。

下了第二节课,刘英脚上登着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手里拿着一根鲜红的跳绳,大步流星地走到比赛场地。只见她先蹲下身子紧了紧鞋带,再把绳子轻轻踩在脚下抻了抻,行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预备——”体育老师一边举起小旗,一边高喊一声。此刻,刘英的双脚就像绷紧的弹簧“唰”地一下弹到了绳子的前面,双手往后一展,两眼使劲地盯着体育老师手中的小旗,屏住呼吸,就像一个勇猛的小战士即将跃出战壕。“嘟——”哨声响了,选手们立刻飞快地跳起来,他们的脚下像生了风一样,双手抡得跳绳“呼呼”地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我们班的刘英,只见她把大臂使劲地贴身,随着两只手腕灵活地抖动,绳子像闪电一般飞舞着,直看得观众眼花缭乱。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了,大多数选手的速度渐渐地慢下来,可是我们的刘英却越跳越急,越跳越快,你看她,时而左脚跳,时而右脚跳,时而双脚跳;身子时而前倾,时而后仰,时而挺直,头顶的两个羊角辫也在欢快地跳动,仿佛在暗暗地加油鼓劲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秒钟,汗水就已经随着她有脸颊一个劲地往下淌。还剩下最后的几秒钟了,我班观众一个劲地呐喊:“刘英加油!刘英加油!”这时,只见刘英像刚充了气的车轮,转得更欢了。“嘟——”比赛结束了,计数器上显示刘英跳了329个,体育老师当场宣布:“五年级六班刘英第一名!”同学们欢呼着跑上前去,把刘英高高地举了起来。

简评:这段场面描写前后使用了33个动词,加上形容词、象声词及比喻句的配合使用,把一个紧张激烈的跳绳比赛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活动描写首先离不开细心观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表现,才能恰当运用动词把活动写得激动人心。

八、表现文章主题,刻画精神品质

1、同样,人物的行动就是无声的语言,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也是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好途径之一。朱自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书写了父亲的《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前面的“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一系列动词的使用,谱写的是父爱的赞歌。儿子的感动,父爱的深沉,彼此交织,形成另一种感动。

动作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只要我们细观察,抓特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动作,你笔下的人物也一定会有思想,有性格,而你的感情也一定抒发得更浓烈。

2、又如冰心的散文《谈生命》中对一江春水的描写:

“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一组动词,眼前的春水已不是自然的春水,是承载着生命的春水。他有灵性,充满活力,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春水豪迈、猛烈、强劲、不可阻挡的气势,也体会到生命的气势和力度。当然,我们自己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注意,心中有景,景中才有情,把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中,才能写出或荡气回肠,或婉约淡雅的作品,没有情的景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充满了真情,眼前的景物才能灵动起来。

使意趣

起来

在我们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名词动用,动词趣用,无论是记叙,还是描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是魏巍笔下《我的老师》中的精彩描写。一个“落”字将蔡芸芝先生温柔、慈爱的性格描摹出来。

“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拉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挺进报》中,陈然被捕前的一个晚上,“急忙地赶印”《挺进报》直到早晨五点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险的到来,于是他“轻轻地关上灯”,将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的钉子上”。“关”、“拉”、“拉”、“挂”等动词,让读者看到是陈然处乱不惊,从容自如,舍己为人的个性品质。

九、活(巧)用动词,细致传神

1、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规律事物的身份,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属性或状态,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酿造事物的神采。为了神采,常将名词和形容词动化。

“春也杏过了/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台湾诗人洛夫《长沙大雪》)

因了“杏”、“荷”与“蝉”的动化,既交代了时序的变化,又使全诗充满着诗情画意,使诗句神采迭出。

2、“一掌,把蚊子——/浮雕在墙上”(桑恒昌的小诗《打蚊子》)

蚊子被打死后,尸体凸现在墙上。浮雕的画面,也是凸现在墙上的。因了“浮雕”的动化,本来一个普通的画面,却生动起来了。

3、“蝌蚪将一幅写意画/水墨在青草池塘”

“蝌蚪将一幅写意画/水墨在青草池塘”。池塘里有水,蝌蚪是黑色的,故用水、墨二字。将“水墨”动化,使名词具有神采。

4、“玫瑰红的夕阳圆润了黄昏/也圆润着无怨无悔的梦境/此刻,它正圆润在爱的旅途上/圆润着你我患难与共的人生。”(宋建洲)

将形容词“圆润”动化,且贯串全篇,为的赋予爱情以生命和神采。

5、“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因“红”、“绿”动化,便觉得樱桃、芭蕉生气盎然。“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 所以被人传颂,不也是源于“闹”和“绿”的动化么?!

6、何其芳在《秋天》中写道:“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用镰刀饱食了稻香,一个动词,赋予了镰刀以人的感觉,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农民丰收的景象。更值得称道的是“栖息”一词的使用,栖息本来是鸟的行为,在这里,用栖息来描绘农家丰收的快乐,因为鸟代表着吉祥、幸福。同时也与整首诗的清净柔美的风格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要惊扰幸福,要静静地享受。一个特殊的动词,妙趣横生。

春去也,带走飞红万点愁如海,泼下一地碎金似的阳光。夏日似一首绝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字句铿锵。烈日如歌,和着蝉鸣,蛙声,奏得惊天动地;那夏雨,伴着雷公的暴怒,刺破乌云的腹部,飞流直下。那急雨将一片绿叶当成安塞的腰鼓,咚咚地敲打出一首夏之绝句。急雨过后,天地间新绿飞溅,皓月当空,自是听取蛙声一片,诉说着稻花麦香,而后枕着沉甸甸的梦,安然而眠。

读罢上面这个小小的片断,首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美,美得让人心颤,美得痛快淋漓。是景美,还是词语运用的美?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泼”“奏”“刺破”“飞溅”等动词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的、静态的景物描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一种奔腾的动感,从而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无以言说的美来。

哦,那位,更是充分利用他那不规矩的“神眼”,随便一瞟,一个答案就到手了,他马上奋笔疾书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当起了侦察兵,仔细关注着“敌情”,一有情况就马上低下头,故作镇定。待“敌军”平静下来后,他马上又探出脑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捕获“情报”。没多久,他挺直腰杆,估计是做完了。

以上这个片断,是选自湖南桃江县桃花镇中心学校莫悠同学的《考场众生相》一文。作者着力刻画的是一位在考场上装腔作势,偷窥作弊的学生。这个小片断,最值得人称道是他把这个学生形象写得逼真,写得形神兼备,特别是那个“瞟”字,更是写出了众多成绩差,却凭着好视力取得佳绩的学生惯用的伎俩。如此,让人有一种身在考场,亲眼目睹的感觉。而且,语言生动俏皮,善用借代也是成就这一段美文的重要原因。目睹了在考场上作弊的学生形象,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在球场上奋力拼搏,潇洒飘逸的运动形象吧。

谢扬拿球,在一系列漂亮的转身中晃过对方三名防守队员,然后一个宇宙无敌超级霹雳大转身,后仰,跳投,球在天空中滑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可是球却偏了半寸,打在篮框上,弹到别处去了。不过谢扬同学这时显示出了极强的心理素质,他不灰心,卷土重来,一连串的过人,跳投,球在篮框上停了一下,众人屏住呼吸,只等那球尘埃落定。球终于进了,进了。

这个片断是在湖南一位叫刘伟诚同学写的一篇名为《吾班五大宝》的作文中挑出来的。小作者可能是一位篮球迷,他的作文也着力地描写了他们班上的一位篮球健将飞身上篮的潇洒身姿。作者使用了“晃过”“霹雳大转身”“后仰”“跳投”等一系列连续性的动词和专业化术语,状写谢扬同学迅捷、干净、专业的上篮动作,可说是准确之至。读到此处,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电视转播中常见的精彩片断回放镜头。可能喜欢篮球的同学们看到这个片断后,一定会为这次潇洒的上篮动作叫好,一定会“哇噻,好酷啊”的大叫起来。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湖北潜江文昌高中陈倩同学写的一个片断:

她不停徘徊在楼下,等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走两步,回首,踮起脚,倚在门边,用手搭在眼前,极力地向那高高的教学楼看着。她若有所思,仰起的脸通红通红的,好像上面还挂着细密的汗珠。那样子,她刚刚赶到学校,她正在等她的孩子。

相信看过这个片断的同学,一定会为小作者描写的这个接孩子回家的母亲形象而感动。作者抓住那一连串的“徘徊”“回首”“踮脚”等人的招牌动作,把一位急匆匆赶来,焦急等待接孩子回家的母亲描写活了,如在眼前。

在作文中,多用动词,巧用动词,对于描写人物,刻画形象,莫不具有神奇的功效。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化虚为实,化呆板为活泼,更可以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神形兼备。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多使用这一作文制胜的法宝。

十、嵌题点睛,通篇生辉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意谓一本书的封皮与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使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标题中嵌入合适的动词。

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标题着一“起舞”,很醒目,也很形象。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便可感知到标题的妙处。作者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动词的嵌入,使标题既与《星星》一诗中所阐述的道理相勾联,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十一、动静互化,壮景生情

1、巧妙运用动词绘景蓦状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古人有时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活用词语,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诗的“词”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看之意境全出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个“噪”一“鸣”字就起到了以动写静,动静互化的效果。

“云破月来花弄影”、“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运用动词的范例,2、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一。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洒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敧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的片段,是对一幅画面的描绘,给读者的审美感受却是极富动态之美,这是因为作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画面本是静止的,但“垂”、“曳”、“洒”、“伸”、“掐”、“开”、“流”等动词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活的生机。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是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人采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通过蝴蝶的飞舞(“入”),鸡飞狗叫等动态性的词语,生动地显现了宁静安谧的田家生活环境。整天无客而至的田家,因一个远行茶商的突然到来而变得喧闹不已。动词的渲染反衬之功在此可见一斑。

十二、展示内心世界

随着汽车喧嚣的声音,我似乎从妈妈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出了什么。是什么,我不敢去想。妈妈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摸了摸我的头,用手指了指汽车前进的远方,低声告诉我:“瞧,那是你爸的故乡„„”身体不自然地僵硬起来,从妈妈口中听到的是早已预测过的答案,没想到心底还是痛得抽搐难受。那个地方,是十年前抛弃我和妈妈的男人——他的故乡。

这是2008年广东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的片段。小作者巧用“呼”、“摸”、“指”、“告诉”等动词,真实再现出妈妈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出母亲“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很能打动人心。读这样的文字,读者的心仿佛也像小作者那样“心底痛得抽搐难受”。

十三、描写事物准确形象、充满灵气

1、“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它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2、“有时候是布鞋在它上面(跳)过,有时候是草鞋在它上面(跑)过,有时候是皮鞋在它上面(走)过,有时候是赤脚在它上面(踩)过,小青石看见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非常快乐。(《小青石》)”

穿布鞋的人为什么要从小青石上面“跳”过去呢?可能是小青石附近比较潮湿,人怕湿了鞋,只好“跳”过去;穿草鞋的人一般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为生活奔忙,时间宝贵,走路也得匆匆忙地“跑”,有钱人穿皮鞋逛街踱步,当然是慢悠悠地“走”;赤脚走路,皮肉与地面接触,柔软而轻快,有一种人与地面接触的亲切感,所以用“踩”。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见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走路,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一幅社会风俗画。可见这些动词用得多么准确形象。它告诉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呢?《小青石》向我们讲述了一块小青石,它羡慕水晶和玛瑙,因为它们光彩夺目。后来小青石和一些石块被运到城市里去,变成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道路上,成为让人行走的道路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玛瑙的生活,它悟出了一个道理:支撑着大众的脚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3、“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空内,搅得我睡意全消。”(《用爱倾听》)

赏析: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理的烦躁,为下文表达用爱倾听的主题,通过对比作了铺垫。(主题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总之,动词表现物或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形象,而生动活泼,充满灵气。

十四、动词绘景摹状魅力无穷、神采飞扬

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很多作者都注重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神采。神采,就是“表著于外的精神”。神采,是哪里来的?来自动词的描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动是动态生命的表示,动的描写,也就是表现生命,有生命,才会有神采。

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这样写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字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轻柔缓和的流动。而“浮、“洗”、“笼”等则写出了月光在池塘中缓缓升起,又慢慢泛开,最后笼罩全塘的朦胧。

tg.“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一个“飘”,一个“掠”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很生动地写出了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写出了山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

二、精心锤炼动词

1、爷爷躬着身子,站在老树下,呆呆地目送远去的孙子。

爷爷的身躯弯成一轮新月,倚着老树,呆呆地望远去的孙子。

前者用语过于直白,而后者用语则显生动、形象,把爷爷那种苍老、有情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

第三篇:三年级教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教学实录-word

三年级教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

教学实录

整体感知时——入境激趣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第 1 页 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

第 2 页 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

第 3 页 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第 4 页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

第 5 页

第四篇:纸的妙用教学设计

《纸的妙用》

活动内容:

利用各种各样的纸,通过不同的方式制作一件纸作品。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通过研究能区分纸张的不同特点。B、了解有关纸的一些资料。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进行纸的探究活动。并能利用搜集的各类纸进行现场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设计制作,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活动准备:

学生:各种各样的纸,铅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不同纸作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纸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2.揭示课题:《纸的妙用》

二、互动学习

1.谈话提问:你们对纸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汇报各自的信息,这样使学生互相交流,从中获取大量的有关纸的资料,达到了资源共享。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各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纸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纸的特点,并做记录。(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三、学生动手制作

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或两件纸作品。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评价 1.各组纸作品展示。

2.评价:A夸夸最漂亮的作品或作品中最精致的地方。

可以评自己组的作品,也可以评他人的作品。

B 表扬一下你的同伴或者是你自己。

五、小结、延伸

问:如果你是一名小小发明家,你会发明一种什么纸?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小结: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发明出自己心中的那种纸,更好利用这些纸来服务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地理教学妙用古代诗歌

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对地理课堂具有辅助作用,经过巧妙的选择,利用古诗能使地理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曾未列入升学科目,只是近年来会考成绩才记入升学成绩,所以初中地理一直不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学生们对地理普遍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在地理教学中,恰当运用古代诗歌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比如关于长江的地理教学,讲述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时,如果平铺直叙: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流;下游:江阔水深。很是乏味。如果穿插“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能够生动地突现长江上游“多峡谷,水流急”的特征。中游特征是河道弯曲,可选择“朝也磺硫,暮也磺硫,三朝三暮,磺硫如故”来表现。讲授长江下游时,可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给学生展现出江阔、水深的特点。这些古诗,能把“死”的知识讲“活”了,并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长江各段的水文,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地理特征范围很广,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经济特征等。古代诗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特征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可运用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表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草原辽阔”的地形特征,通过对该民歌的欣赏、理解,学生们将会对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地理原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有些地理原理既难懂,讲起来又枯燥乏味。比如关于世界气候“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这一规律,可运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把平原(人间)与山顶(庐山大林寺)的气候(主要把气温)作了形象对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平原上(海拔50米)气温为10℃,那么山顶仅1℃左右,两者相差8℃多,难怪在“人间已百花调零”,山寺桃花才盛开。借助这首诗,学生不仅可以极形象生动地理解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的地理原理,同时又欣赏了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真可谓一箭双雕。

“中学地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指出:“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使青年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追求祖国的进步、独立、自由、富强、平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责任感,激励他们将来报效祖国、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恰当选取古代诗歌穿插其中,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在讲授黄山时,可选取清代魏源的一首诗:“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东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能激起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城关中学)

地理教育是最好的公民启蒙教育,爱国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全球化教育等都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未来公民最好的启蒙教育。只有地理教学才能完成这项任务,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增强地理意识,认识地理价值

下载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妙用动词定稿 - 教学实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妙用信息技术创新作文教学

    妙用信息技术创新作文教学 重庆万州白土中心小学:黄持勤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怕是作文;对于我们教师来讲,最难教的也是作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恰如一股源头活水,汩汩注入学......

    教学实录

    好大一个家 教材分析 祖国有多大。它包括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

    教学实录

    《浣溪沙》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学习古诗 二、学习《浣溪沙》 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

    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最好的——老师——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最好的,“最好的”是什么意思?生:最理想的,......

    教学实录

    《夹竹桃》第一课时 青岛太平路小学 王冬宇 一、交流预习内容,梳理疑难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 生:夹(jiā)竹桃 师......

    数字妙用

    数字妙用 你知道1X1=1,11X11=121,但是你知道怎么简单方便算出111X111,1111X1111,甚至是1111111X1111111=?吗? 今天我就告诉你数字妙用11111X11111=123454321,规律发现了吧,嘎嘎......

    英语口语妙用

    英语口语妙用 英语口语妙用 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 太平洋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外教一对一课程:http://1 当别人在你旁边罗嗦个没完,你......

    对外汉语教学——动词教案

    教案 一、教学对象:汉语中级学习者 二、课程类型:语法教学课 三、教学内容:第三章 词和词类 第四节、动词 §、3.4.2 动词的分类 § 3.4.2.1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