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

第一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

由于是高三年级的教学,有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高考,所以,本课教学以一课时为宜。为了在这一课时里充分提交教学效率,如大教学密度,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要在课前熟读课文,深思质疑,在上课时,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深化讨论,以收到自主学习之功效。

在向学习布置预习作业时,不能只提出一条要求:熟读课文,熟读注释。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这个最基本要求基础,进一步提出预要求,这些要求越具体,预习时所收到的效果就越大,因此本课文的教学收效就更显著。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庄子辞楚周相位不就,是他的清高,孤傲,是他拒绝权势的诱惑,不和统治者合作呢还是他的自私利已在作崇呢?2.我们应该理解“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这一判断? 3.屈原认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而庄子却愿“尾于涂中”,你应该如评价这两伟人呢? 4.文章中说:“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全靠了这棵树去守护着我们。那么,庄子为什么不去唤醒那些错睡的人呢?他是个坚强者还是脆弱者?

诸如提出一个要求,在预习时,再个人至少要提出1—2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步思考,以备课上讨论之用。

有了以上要求,首先要熟读,其次要带着问题读,最后是读了之后自己提问题,有了这三箭齐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开始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这样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课文规定的氛围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本文就可以下方式导入:

在我们古代的思想史上,有一位学者,他的态度偏激,他表述思想的语言荒唐甚至有荒诞无稽之嫌,而这位学者,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他就是庄子。这堂课,让我们尝试着走近庄子,走进庄子的思想。

导入之后,将课文做一大致介绍,然后由学生回答自己的预习回答。就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时,不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答案。可以将各自不同的理解各自陈述,甚至可以相互争辩。

教师在小结时不妨提出自己个人的看法。注意,这个看法最好是和同学平等地位的提出,不要试图去纠正学生的什么,去改正学生的什么。那样会打消学生质疑思辩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小结可谈如下几点:庄子思想和作为在那个时代有其积极意义和进步性。他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操守。但他的思想和作为,同时又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和消极色彩。他的退隐,他的迹近荒唐的嬉笑怒骂,夸张比喻,实际上无补于百姓苍生。最后要点明的是,时代变了,社会上尽管还有不如人意的事情,有时这些事情甚至还很多,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担任青年人所应提任的那一份责任。

探究活动

吾生也有涯②,而知③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④,殆己⑤!已而为知者⑥,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⑦,为恶无近刑⑧,缘督以为经⑨,可以保身⑩,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注释 ①养生主——养生的主要关键。一说,生主为一词,指人的精神,养生主即养护人的精神。②吾生也有涯——吾生,指人的生命。③知——知识。④以有涯随无涯——有涯,指上句所说生命,无涯,指知识。随,追求。⑤殆——危险,疲困。已,语气词。⑥已而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识。⑦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养生的人,不可做善事,因为善就接近有名誉。⑧为恶无近刑——语序与前句子,指不可为恶,因为为恶就会受刑戮惩罚。⑨缘督以为经——缘,顺。督,中,此处指自然之道。经,常。⑩“可以保身”四句——保身者,保护生命,不受刑罚;全身者,保全天性,不戕害思想;养亲者,养护精神,尽年者,享受天然的寿命。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第二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教学目标:

1、研究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了解感悟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研读语句,把握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体会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

教师提问:“如果你现在身处乱世,你是选择投身于政治仕途之中,激流勇进,还是选择归隐于山水田园之中,明哲保身?”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提示:两种选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是中国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选择)

前一种选择是入世,后一种选择是出世。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里说道:“中国圣人既是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学而优则仕”,每个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仕途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满怀抱负,哪怕是飞蛾扑火,也要舍生取义,有的人不断碰壁,看清官场黑暗,最后归隐山水田园,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

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的源头在哪里呢?入世的价值观在孔孟哲学(仁者爱人,爱天下一切人),出世的价值观在老庄哲学(顺其自然,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出世哲学。

二、研读第一节

1、作者认为庄子作品的意象是怎样的?

明确:“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明确: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明确: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明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补充庄子中的一些成语故事,便于学生理解: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螳臂挡车

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奋力抵抗,这实在是因为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劝人不要自不量力。

3、东施效颦

西施生了病,心口疼,在村里皱着眉头。邻里的一个丑女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在村里捂着心口皱着眉头。村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着门不出来,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走开。那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很美,却不知道皱着眉头美的原因。因此,如果现代人一定要采用古代的礼仪制度,怎么能行得通呢?

4、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井底之蛙、对牛弹琴、唇亡齿寒

总结第一部分大意:读庄子的独特感受,赞美其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

二、分析第2-8节

先阅读《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累,劳累。

巾:即巾幕,古人专用以覆盖贵重器物的东西。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涂:泥水

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学生翻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阅读2-8节,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2、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3、“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而像庄子这样能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文人真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说他是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

总结2-8节:庄子拒楚王聘的故事,表现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三、分析第9、10节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联系下文的“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明确:

是非不管:“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终不下手: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联系文中的“蛇的冷酷犀利,鸽子的温柔宽仁。”

明确: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 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

(提示:一方面如何?另一方面如何?)

明确: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总结第9、10节大意:揭示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对人生的怜悯。

4、思考题目:《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其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明确:“路”应该是精神困惑,而不是生活或生计上的走投无路。:《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

四、拓展延伸,作者说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那么庄子的“孤独“有没有知音?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

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篇: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ǐ)

甫定(fǔ)

黄馘(guï)

清风夜唳(lì)

B.濮水(pú)

澄澈(chè)

聚讼(sîng)

芸芸众生(yún)

C.曳尾(yè)

犀利(xī)

悚然(sǒng)

饥肠辘辘(lù)

D.累赘(zhuì)朝暾(tūn)妩媚(fǔ)清波粼粼(lí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综述感受

意象、意蕴 阅读的感受 庄子的才智

解读庄子垂钓的故事 庄子面临的世界

残忍 黑暗 怜悯 冷酷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a.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b.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2.完成课后练习二。

a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b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c“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d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四.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

六.课外练习: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300字的短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七.教学后记: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孔孟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福祉(zhì)

甫定(pú)

朝暾(tūn)

槁项黄馘(xù)

B.聚讼(sîng)

妩媚(wǔ)

悬的(dì)

唳(lì)C.乘桴(hú)

谲许(jué)

饿殍(piǎo)

羸(yíng)D.戚戚(qī)

累赘(léi)

经筵(yàn)

曳(yè)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颠沛

超凡决俗

谬悠

一言蔽之 B.迭出

钻之弥坚

澄澈

山重水覆 C.悚然

风尘仆仆

逾矩

千载难逢 D.沟壑

清波粼粼

媒聘

仰之靡高

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

集中 B.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

边际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忧惧的样子 D.今相值,决杀不宥

逢着;遇上 4.对下列句子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月亮比作心灵,皎洁的月亮比作纯洁的心灵,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

B.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清洁的精神指的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C.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周礼的要求)

D.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主有大的过错就劝谏,他如果翻悔就给他换个位子)

5.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两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我们不能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都像英雄人物那样,但要求他们遵守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则是应该的。

C.这一天,在北碚(bèi)复旦大学登辉堂前,一位穿着米黄色风衣的莘莘学子,腋下夹着书本,向图书馆跑去。

D.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平民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值的破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B.戏曲舞台上的生活是用艺术的形式把生活形态概括成的艺术形态,因此,中国戏曲艺术化的形成也就是必然的了。

C.作者十分成功地,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D.孟子被人称为有“革命性”的原因,是因为战国时代的**,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7~11题。(16分)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7.“不可企及的妩媚”指什么?(3分)

8.“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指哪“两间”?(2分)

9.“诸侯们的剑锋”指什么?(2分)

10.文中选用四个“极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1.结合全文,谈谈庄子的精神世界以及作者对他的态度。(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题。(16分,每小题4分)

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孔夫子这句口头语。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是见不着的。你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逝者如斯夫”,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白帆驶来了,走远了,望不见了;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罗马大帝国,亚历山大,拿破仑,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惟有这河水。

乙 永远活在游子心里的,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托小河的福,我们故乡从没有水灾,也从没有大旱灾。几十天不下雨,大地枯竭得变成沙漠。街河的语声由喑哑而寂寞了。灰褐的河床看见了碧琅琅的天,只剩下中间一条丑陋的小沟,木然不动。然而,你到市外大江沿的过渡亭边看看,那河流不是照旧作着轻轻的独唱?倘在艳阳时节,春水暴涨;或当九月天气,若雨新霁,小河几日间便变得十分丰满。絮语更高了,旋律也十分活泼,趁微风,偷偷吻着石砧,有时还乘明月爬上了河岸。那拍岸的水声,不会带来灾难?不用愁,只要一开闸,这一泓盈盈清流,就要淙淙然向镇上的土地告别。这些河流还有说不尽的十分陈旧而又永远新鲜的故事,——假如你不嫌地方偏僻,又有机缘坐着一桨一划的乌篷小船,过小镇流连片刻,我准得先带你到街稍去看看一座古旧的水闸。

12.甲、乙两段都写河,甲段写了_____________,(限5个字)乙段写了_____________。(限5个字)

13.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

14.为什么乙段说“永远活在游子心里的,是那些终古长流的小河”?

15.以下说法不确切的两项是()

A.甲段让人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B.甲段文字虽短,意蕴却深,“言有尽而意无穷”。C.乙段所写的“故乡”是我国浙江一带的小市镇。

D.乙段文末那座“古旧的水闸”是历史的见证,留下了许多故事。E.甲乙两段都写了河水终古长流的雄浑气势。

F.甲乙两段语言优美,节奏和谐,字里行间充满诗的韵味。G.甲乙两段浓墨重彩,以形传神地描写了河水。

第四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甫定(fu)黄馘(guo)清风夜唳(li)B濮水(pu)澄澈(che)聚讼(song)芸芸众生(yun)C曳尾(ye)犀利(xi)悚然(song)饥肠辘辘(lu)D累赘(zhui)朝暾(tun)妩媚(fu)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4、“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四.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六.课外练习: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300字的短论。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纩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纩,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七.教学后记:

一、课文悟读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 探究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3.庄子用“乌龟的选择”设喻,向楚大夫表示“吾将曳尾于涂中”,课文作者称赞这是“清洁的精神”。对此有人说,这里反映了庄子的精神和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是不是有点“圆滑主义”?到底该怎样理解? 探究学习:作为一代思想大师,庄子的性格的确鲜明奇特:一方面,他清高孤傲,生平穷困却拒绝人仕,甚至不肯做清客吃口现成饭,坚决不与权势者合作,在精神世界里保持着自由独立的准则,固守本心本性而不稍微移易;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凡事不要认真,一切都无所谓,行动上不仅与世无争,而且顺世随俗,不固守一端,以便与世俗和谐相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差”,即“内不化”而“外化”。必须指出:“反差”绝对不是“二重人格”,“外化”是与污秽、荒唐、罪恶的现实世界“周旋”,目的是实现心灵的坚守,保证“内不化”。如果说庄子以“乌龟的选择”为喻,婉转诱导奉命前来的两位大夫理解自己的心迹,更没有仿许由“洗耳”使对方太过难堪由此激化矛盾,算是“外化”的习惯表现。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取悦、得利,而是要推掉那个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维护自己那片晶莹宁静的心灵的天空,从而保全生命的自由、独立和孤傲。说“圆滑主义”显然是浮光掠影,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在这里,庄子以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内力拒绝了常人无法摆脱的巨大诱惑,否定的不仅是世俗的利欲观念,还有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意识”,让生命达到了清新明澈的“无我”的境界。惟其如此,作者称赞庄子拒聘是“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4.课文第7自然段,在对庄子拒聘这一具体事例进行议论之后,接下来的几个句子里反复出现了“树”“月亮”似不相关的词,对此’该如何解读? 探究学习:庄子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大师之一。庄子哲学不是简单的处世哲学,而是包含着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学,重在解脱世人的精神枷锁。课文第7自然段正是这样抓住庄学精华对庄子进行赞颂。第一层是议论“拒聘”,点明庄子排除诱惑的精神力量所在,肯定其“反潮流”行为的难能可贵。第二层针对庄子由洁身自好到坚持生命的清新澄澈,由主张“无我”“天人合一”到从私利汹涌的喧嚣回到自然生命的简朴,肯定庄子的哲学及其实践,在突破人生误区、建设民族文化过程中的振聋发聩、促人猛省的不朽价值。看得出第二层是第一层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也是全篇之“眼”。在这里,作者综合运用比喻、移就、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树”和“月亮”以象征性意象,把我们引入童话诗般的境界,让我们借助联想、想像,超越时空,走近了这位千古奇才、精神巨子。5.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拨弄”“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是用的现成词语,取义有变化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什么变化?(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探究学习:陈望道先生说得好:“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不能互换。二者所属句群不同,各有所用:前者着眼于整部《庄子》,意在突出其征服读者的力量;后者着眼于部分章节,意在突出其某些观点的奇异超绝。(2)“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是写境界幽深、色彩明丽的乡村风光,这里用来表示读者心目中的庄子的仪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3)一个不能少。前者类比,后者反衬,鲜明地表达了对庄子的罕见天才和伟大人格的祟仰之情。(4)不能变动。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读庄的规律,是作者的心声,也是对读者的启示。

三、选题设计

1.有人说,提起庄子就会想到屈原,这不仅因为二人性格颇为相似,都愤世嫉俗,孤傲清高,同时还因为二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截然相反。试就后一层面对庄子和屈原进行比较研究,看看自己在这一活动中能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研究方法:

(1)计划——锁定目标,确定要点及所涉材料的大致范围。

(2)实施——按计划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将材料精选后分别归人各要点,以要点为单位制成卡片。(3)结果——整合卡片为《庄子与屈原人生道路比较研究报告》。

参读书目:

(])司马迁《屈原列传》。(2)屈原《离骚》。

(3)庄子《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肤箧》《至乐》。(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屈原》。(5)《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庄子>》。

2.有人说,庄子主张安命顺时、与世无争,追求精神逍遥,实际上是一个不胜现实折磨的痛苦灵魂的自我解脱,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没什么两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将庄子精神同阿Q精神做一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1)收集有关资料,阅读作品及有关评析论文、论著,一一作札记。(2)分解“阿Q精神”内涵,设定比较的“项”。

(3)逐项比较,由表及里,适当引申(指两种精神的社会影响和人生意义)。

参读书目:

(1)鲁迅《阿Q正传》《<阿Q正传>的成因》《俄译本<阿Q正传>序》《寄<戏>周刊编者信》。(2)《鲁迅作品教学初探·如何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3)《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庄子(庄子)》。(4)刘笑敏《庄子哲学及其演变》。(5)庄子《逍遥游》《山木》等。

第五篇:读《庄子_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冷与热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记得哪位名家说过,儒家是粮食,道家是药。许多积极入世,渴望一展平生抱负救国济世,却又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古代士子便回头于道家中寻找慰藉。因此,儒家的君子理想与庄子隐逸型的人格,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

平生最喜爱的两位古代诗人李白和苏轼都与老庄思想有着不解之缘。从来读李白诗,都会强烈感受到他飘逸浪漫的仙风道骨和他的傲岸不羁。他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政治理想,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作诗原则,都包含“道法自然”的意识。读苏东坡诗文,不仅感受到了他磅礴的天才,他的豪放豪迈,也知道他一生仕途坎坷,世界观矛盾错综,其实与他的“外儒内道”也不无关联。而道家,当首推庄子。

教书后喜读《庄子》,虽则识之不深,却已倾倒于文章的“汪洋恣肆,纵横捭阖”,那瑰丽多姿的文辞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士,而庄子所提出的人格理想,超然适己的生活精神,更是深刻地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读过语文读本上鲍鹏山先生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感觉作者的见解极深。作者认为庄子思想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中对庄子表示了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并对庄子独立的人格,清洁的精神,推崇备至。

庄子以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决不能容忍自己与他人同流合污。深知官场黑暗,居于庙堂之上定会受人排挤,于是宁愿“曳尾于涂中”。人心险恶,还不如化作一只蝴蝶;南柯一梦,至少还留住了些许安慰。

然而,在此之前,我是不懂庄子的。读他的作品,除了虚幻就是荒谬,我们的固执,岂是他的几句理论就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向他靠近的?!我甚至怀疑,他不去当官,到底是在追求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还是在假装清高。

似乎是这篇文章,或者说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真正道破了庄子。只有了解了他的生活背景,我才为他留下了眼泪。

胡文英对他的评价极为恰当: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那样的社会,容不得他的多愁善感,容不得他的悲慨万端;在那样的社会里,满腔热血无法释放,便化成一根根冰冷的刺。世间的罪恶,用笔锋划破不了你,那我这

刺总能刺痛你吧。不要怪我荒唐,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世间既无情,冷眼又何妨。

梁启超曾这样说:“人生之苦痛,皆从生活状态之矛盾而来;肉感与灵感交战,陷于人格分裂,苦莫甚焉。庄子本一情感极强之人,而有更强之意志以为之节制,所谓能‘自事其心’也。”庄子他有大爱二无法实现,便退而避之,用冷眼将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楚。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悲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可能在透过一件华丽的大衣之后失望的看到那肮脏的灵魂,因为对物质满足地一笑,让灵魂显得更加扭曲。但至少,我们还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慰藉。

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啊,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顺乎自然似乎是一种不追求,无追求,一种消极之心隐于其中;

庄子和姜太公一样有经天纬地之才,安国富民之能,他也一样有无可比拟的权利在面前。但他拒绝了,他怕,怕权利的污浊将他弄脏。是的,他不留恋世俗的权力,是高洁的代表。但,他有能力让别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他却因怕权力背后的污浊而选择逃避。他逃走逃出了一个高风亮节之名,但他有想过那些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百姓吗?怕被污浊就选择隐世,那么就不会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就不会有护宋保宋的岳飞。如果人人在权利面前都选择隐身,那么现在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难道我们真的会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步吗?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么我们就再走一条路出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下载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实录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三(1)文科班 两节连上 执教:刘建松 记录:余珍 此篇文章小刘前三年曾上过,当时没感觉,自认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糟蹋美文,罪大恶极。庄子作为中国精神中不可缺少......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精选五篇)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我确定我的眼睛是湿润的。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油然而生。 庄子以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决不能容忍自己与他人同流合污。深知官场黑......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教学教案(五篇材料)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 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

    无路可走的时候优美散文5篇

    总是不确定坚持是否能够换来成功的果实。可是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就算是大雨淹没了前进的道路,也要心存希望,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当看到灿烂的阳光,就什么也不......

    我们生气时候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我们生气时候(社会)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2、 学习用适当 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3、 初步学会与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

    我们的庄子

    我们的庄子 场景1 在宿舍门口,四个人一起去吃早餐 曾:去吃早餐了。 陈,刘,朱:走吧 场景2 买完早餐,一边走一边吃,从菊苑走向图书馆 曾:今天天气这么好,去图书馆那边走走吧。 陈,刘,朱:嗯......

    健康教案我们生气的时候

    文档仅供参考 我们生气的时候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2、 学习用适当 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3、 初步学会与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

    庄子教案

    初三语文下册第27课《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3.欣赏《惠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