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庄子

时间:2019-05-12 20: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的庄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的庄子》。

第一篇:我们的庄子

我们的庄子

场景1 在宿舍门口,四个人一起去吃早餐

曾:去吃早餐了。

陈,刘,朱:走吧

场景2 买完早餐,一边走一边吃,从菊苑走向图书馆

曾:今天天气这么好,去图书馆那边走走吧。

陈,刘,朱:嗯。

场景3:在桥上,上次心爷拍摄的那座桥(触景伤情),面包大家都吃到大概一半。刘(感觉很奇怪地望遍远近桥上桥下景,然后神情忧伤地将吃剩的面包用力掷向湖中,不言不语,但像在发泄情绪)

曾:兄弟,你今天好像不太高兴啊,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陈:对啊,我也觉得不太对劲,有什么事说出来听听吧!

刘:我失恋了,我和她分手了。就在这里,就在这座桥,就在上两个星期。我失恋啊!曾,陈:哦(低沉,感叹,拍拍刘的肩膀,也跟着撕下些面包,扔到水中)

朱:兄弟,别太难过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过去的遗憾是为了让你等不未来的完美。曾:是啊,我们还有未来。

陈:大家都还年轻嘛。

刘(情绪有所好转)三年了,她一下子就不踩我了。

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吧,想得简单些。

(转镜头,大家一起看鱼,鱼抢面包吃)

朱:你看看,那些鱼就是那样,没什么牵绊,简简单单活得多么快活!

刘:(情绪又有所好转)是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放下了一些东西,整个人都轻松多了,谢谢各位兄弟了!

曾:等等,兄弟(总之是一个称谓),你刚才说那些鱼活得多么民快活,你怎么知道那些鱼没什么牵绊,它们活得快活呢?

陈:就是啰,你又不是那些鱼,你怎么知道它们的有多快活呢?

朱:不是吧,你们两个家伙,一大早就要找人辩论?怪不得你们面包吃饱了扔,哈哈!曾:哎,别岔开话题,言归正传!

陈:快回答,别转来转去!

朱:你们说我不是那条鱼,我不知道那条鱼是快活的,但你们也不是我,你们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那些鱼是快活的呢?

曾:那,照你自己说的,我们不是你,我们当然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那些鱼快不快活,但你自己也不是那些鱼,你自然也不会知道那些鱼快不快活,这是很明显的!

陈:?(带点疑惑地望了望刘,曾,朱)这说的是哪儿跟哪儿呀?

朱:哈哈,不如我们从头再来,理清所有头绪吧!你们一开始就问我怎么知道那些鱼是快活的,那就是说,你们明明知道的我知道那些鱼是快活的,才问我怎么知道,我告诉你们吧,我就是在这座桥上知道的。

曾,陈......刘(见我们争得不可开交,终于忍不住开口了)我听你们说了那么多,老是在争论那些鱼快不快活,假如它们是快活的,你们又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快活吗?

曾,陈:为什么呀?

刘:因为那些鱼不会失恋哪!

曾,陈,朱:你又不是那些鱼,你怎么知道那些鱼不会失恋?(齐声,很惊奇地)刘:(做调皮动作,如鼓鼓嘴)

沉默几秒

刘:好了好了,我们不讨论这些问题了,面包都吃完了吧,走吧,难得星期六天气这么好,不如在校园散散步吧!

下一幕

场景1四人从桥头走向广大校门,拍背影,四人走到大门前的一棵大树下

朱:这棵树真大呀,恐怕有几十年了。

曾:大有什么用,又不好看,又不能做房梁。

陈 :是啊,简直是浪费水资源,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养护它。

刘:不过我还真的有点想知道它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大。

朱:其实很容易明白的,正是因为它没用。它的材质不够好,所以村民们没有人会把它砍去做顶梁柱,渔民也不会拿它造船,就连制筷子也不会考虑它,做棺材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人去砍它,它自然就能够长这么大。

刘: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

朱:人们都知道事物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没有用的大用处。这就是不材之材啊。曾:但你说的仅仅是树木这些东西,如果换成其他了,比如说我们人类自身,那这种说法还行得通吗?

陈:是啊,你就举些例子来听听吧!

朱:好吧。一个健全的人和一个瘸子,你们说谁才是有用的人呢?

曾,陈:当然是那个健全的人。

朱:嗯,如果要征兵的话,恐怕轮不上那个瘸子,对吧?

曾,陈:当兵要一个瘸子有什么用。

朱:嗯,那么一旦发生战乱,或者自然灾害,派上用场的就只能是那个被你们称作有用的健全人了,这样就可以想象了,当那个有用的健全人为国捐躯,牺牲时,那个没用的瘸子正在家里,靠政府的救济安享晚年呢!

刘:(见三人争论不休,有劝大家平和些的意思)哎,我看我们都忘了我们出来的目的了,我们是出来散步的,不是来讨论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走走走走,到那边,去看看珠江吧,早该换个轻松些的话题了。

转场

(四人边向珠江走去,边换个话题交流。四人簇拥而行)

刘:端午节刚过不久,不如说说端午节的事吧.曾:好吧,端午节你们都有吃粽子吧?

陈:当然,还要杀鸡宰鹅呢!

朱:哦,我家也差不多这样吧,难得一家人团聚。

刘:你们家杀的鸡有多大了,会下蛋吗?

曾,陈:下蛋的怎么会杀掉呢,当然是杀不会下蛋的啦。

朱:就像一只会唱歌的天鹅和一只呆呆的木鹅,你会愿意留下哪一只?很明显嘛!(四人暂时无言,很随意地望向珠江,停下几秒)

曾:哎,我想起来了!(兴奋)

刘,陈:你想到什么叫经?(惊奇)

曾:刚刚我们不是从那棵树中知道了不材之材吗?但你看看现在,我们过节时杀的鸡是不会下蛋的鸡,留下的是会唱歌的鹅。

刘,陈:那又怎么样?

曾:那就是说,我们杀的是没有用的鸡,留下有用的鹅。

刘,陈:你就想到这些啊?有什么好奇怪的?

曾:不是的,你们看,这和刚刚我们说的不材之材不是有矛盾了吗?

刘,陈:对呀!(转过身来,对朱)那你是有用还是没用的人呢?(笑话朱的意味)朱:(刚才很不经意的躺着,起身)我呀,我处在“材与不材间”,就是我处在有用和没用之间。哈哈,我不跟你们讨论这些鬼东西了。

(两秒过后)

朱:我听听收音机,你们继续,你们随便!(耍赖皮样)

曾,刘,陈:(一起笑话朱)吁!(加动作)

转场

(几秒过后,同一地)

曾:你听的是什么节目啊,这个钟点有什么东西听?

朱:哦,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一个新闻台,24小时新闻。

陈:放出来大家一起听吧。

刘:是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喔!

朱:新闻有什么好乐的,好吧,等我启动扬声器。

(启动扬声器,特写镜头手机收音机)

收音机:央广新闻,湖北干旱,众多河流,农田干涸。(收音机的录音继续)

曾:你们说,要是南方干旱,珠江干涸了怎么办?

刘,朱,陈:啊?(听不到的样子)

曾:听不清吗?先关掉收音机吧。(朱去关掉收音机)

曾:我是说,如果珠江干涸,那些鱼怎么办?

陈:你难道没听说过相濡以沫吗?那些鱼在干涸的淤泥中,会用彼此的唾沫滋润对方,大家相扶持活下去。这种患难与共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刘:是啊,现在多少人都没有这种患难与共的义气了。

曾: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与其在患难中使彼此更相亲相爱,才更懂得珍惜,还不如像以前那样,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地在河流中游乐,谁也不会永远记得谁,甚至忘了彼此,彼此不认识。

朱:这次终于有共鸣了!(与曾小击掌)

刘: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像我大难尚未临头就遭人飞也数不胜数。大家老是讨论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真是没意思,多无聊,还不如去玩。

陈:这边有什么地方好玩啊?

刘上次你们不是说想到南沙,那个天后宫看看吗?为什么不趁今天去玩一玩呢? 曾,朱:你们说去那就去吧。

(镜头,几幅百度上找的相,飘过,就当去过南沙了,最后黑幕: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一场(场景1回到宿舍,发现门禁,旁边来一个特写,一个木或纸牌,上书:23过后,学生与狗入内要登记)

场景2(四人表现各异)

刘:哟,今天玩得太疯颠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间本无一物,何来失恋? 陈:没办法,都怪自己,我们不能违规啊。

曾:难道要睡天桥?一定要用这种非暴力不合作方式吗?

朱:(一直不言不语。)

刘,曾,陈,躺下即睡,朱也准备睡,忽然踢到一个(死人骨头)骷髅(啤酒瓶代替)用,朱与它对话。(这一段是要尽量诙谐,其实全部的都应该诙谐,但我来不及去修改了,有待各位)

朱:你是因为好勇好斗,打不过别人才弄成这样的吗?你是因为不善于管理宿舍,而随便想个招出来弄巧成拙才弄成这样的吗?还是因为饭堂的菜不好吃,吃到吐才弄成这样的吗?(啊,各位,是这种形式啦,我原本要追求的是这一种,希望你们大显神通,将这个烂剧本改到你们满意为止啦,我就看你们的了)

(然后,朱拿起个啤酒瓶作枕头睡觉,做梦,梦中有对话,与那个死人骨头)

骷髅:听你刚才的话,你好像很喜欢与人辩论啊。你刚才所说的东西,那些烦恼,死了以后就不会再有的了。你想听听死人的快乐吗?

朱:想啊。

骷髅:死了以后,一切化为乌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你感到忧虑,死了以后,就和大自然一起,随天地而变化,逍遥自在,即使是当皇帝,也没有这样快乐。

朱: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恢复你的形体,让你拥有生前所有的东西,你愿意吗?骷髅:我怎么会这样笨呢。你还是睡你的觉吧!

完..........

第二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教学目标:

1、研究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了解感悟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

研读语句,把握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体会庄子的精神境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

教师提问:“如果你现在身处乱世,你是选择投身于政治仕途之中,激流勇进,还是选择归隐于山水田园之中,明哲保身?”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提示:两种选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是中国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选择)

前一种选择是入世,后一种选择是出世。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里说道:“中国圣人既是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学而优则仕”,每个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仕途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人满怀抱负,哪怕是飞蛾扑火,也要舍生取义,有的人不断碰壁,看清官场黑暗,最后归隐山水田园,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

这两种人生价值观的源头在哪里呢?入世的价值观在孔孟哲学(仁者爱人,爱天下一切人),出世的价值观在老庄哲学(顺其自然,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出世哲学。

二、研读第一节

1、作者认为庄子作品的意象是怎样的?

明确:“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明确: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明确: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明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补充庄子中的一些成语故事,便于学生理解: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2、螳臂挡车

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奋力抵抗,这实在是因为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劝人不要自不量力。

3、东施效颦

西施生了病,心口疼,在村里皱着眉头。邻里的一个丑女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在村里捂着心口皱着眉头。村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着门不出来,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走开。那个丑女只知道皱着眉头很美,却不知道皱着眉头美的原因。因此,如果现代人一定要采用古代的礼仪制度,怎么能行得通呢?

4、枯鱼之肆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井底之蛙、对牛弹琴、唇亡齿寒

总结第一部分大意:读庄子的独特感受,赞美其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

二、分析第2-8节

先阅读《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累,劳累。

巾:即巾幕,古人专用以覆盖贵重器物的东西。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涂:泥水

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学生翻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阅读2-8节,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2、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3、“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而像庄子这样能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文人真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说他是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

总结2-8节:庄子拒楚王聘的故事,表现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三、分析第9、10节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联系下文的“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明确:

是非不管:“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终不下手: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联系文中的“蛇的冷酷犀利,鸽子的温柔宽仁。”

明确: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 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

(提示:一方面如何?另一方面如何?)

明确: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总结第9、10节大意:揭示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对人生的怜悯。

4、思考题目:《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其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明确:“路”应该是精神困惑,而不是生活或生计上的走投无路。:《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

四、拓展延伸,作者说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那么庄子的“孤独“有没有知音?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

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篇:庄子浅析

《庄子》浅析

社会101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被称为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也是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闪耀着文采精华。在这类“奇书”中,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初识庄子,正是缘于这一句美丽而飘渺的“物化”。而真正让我为之折腰的却是《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旨在倡导一种精神上的超现实境界。如今,当我再次走近《庄子》,不禁为其深深折服。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至前286年,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楚威王曾闻其贤而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是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共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载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而正是这些分歧,反映了战国中叶至秦汉间社会变革形势下道家学派的发展与分化,也反映了各种学派的相会渗透。

从全书总体内容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力非常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崇尚的是做一个非常逍遥自由的人,他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他不愿以损害别人的自由来保持自己的自由,更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来表现伟大,而是试图将自我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是非,与世俗和谐相处。他的内心充实而思想奔放,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为了自由他宁愿舍弃令世俗之人垂涎三尺的荣华富贵,而义无反顾地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并将自由视为当时人们在残酷的战争中摆脱身心痛苦的最佳途径。这种自由不

是今人所说的社会自由、选择自由,更不是一种将欲望无限夸大想怎样就怎样的自由,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内心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融而为一,从而产生出来极富有美感的情感自由。这种富有自由美感的情感世界源于庄子所提倡的心灵世界的原真性,即内心自由。

逍遥自由的获得,靠的是生命内心的体验,而非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庄子提倡富有情感的生命体验,正如心中无外物的庖丁,削木的梓庆,都是从“心斋” 到“坐忘”,再到“忘我”,终至返朴归真,融入自然的“无我”

《庄子·天下》篇中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很好地说明了庄子的处世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正如于丹教授所讲,“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他上下求索的是生命觉醒的契机,并以虚灵的胸襟体会自然,希冀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

在生死的问题上,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即人的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它有其固有的规律,如同日夜交替的永恒变化一样。面对死亡“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只有乐于接受死亡,才能更好的珍惜生之可贵。我们既然明白了死亡是无可逃遁的,也就会好好的度过每一天,好好地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

生死自然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对待丧礼的态度上。庄子认为生命本身来之于自然,而死不过是复归于自然。从哲学上分析,生死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因此,人在生命过程中并未得到什么,也未失去什么,自然也就不用悲伤了。《至乐》叙写庄子妻子死了,庄子非但不啼哭,反而“鼓盆而歌”,并说“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因为生命已经复归原处,栖息于自然之中,死具有了一种重生的美,所以才有“鼓琴”,“盆歌”式的讴歌之举,相比之下有人却自认为死是很痛苦的,哭难道不是显得很多余么?然而“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一语道出“鼓盆而歌”的背后深深隐含着的忧伤,庄子也是极富有悲悯之情的人。

《列御寇》里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由此可见庄子对自己的死看得非常淡然,也根本不需要什么葬具。跟墨子出于节约社会资源的节用思想不同,他觉得人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已经复归自然,要葬具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在用一个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人类最沉重的疑问,即生死问题。

在这个哲学命题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以及人生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后来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著名代表。“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备受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也由于这个短小的故事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起了后世众多诗人、文学家的共鸣,成为了后世诗人、文学家经常吟咏的题目,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的那句“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曳尾涂中

曳尾涂中,出自《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说的是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很客气地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只问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他住在“穷闾陋巷”,人瘦的“槁项黄馘”,却始终拥有冷峻深刻、洞察人生的敏锐目光和超然的处世态度。在他的一生中,除讲学、著述之外,有时还得靠钓鱼、打草鞋来维持生计,但他视前途为草芥,视富贵如粪土,对自己所处战国乱世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并且能够以宁静的单纯和勇敢而睿智的天真,穿透复杂繁乱的世界,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

然而,当时的战国中期,形势动荡,弱肉强食,“天下嚣嚣”是其显著特征。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它以暴力为手段,残酷镇压被统治者,维护当政者的既得利益。《在宥》篇记载:“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支攘臂乎桎梏之间。”庄子对当时的政治事态无疑是由失望而至淡漠的,他与当权者彻底决裂,与儒学分道扬镳,他关心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他鄙弃世俗追求名誉地位,声色货利的生活,要求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庄子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救世学说,更不是治世良药,而是一种救人于黑暗现实的,寻求思想超脱与个性张扬的学说。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逍遥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从而获得天地之间的“至乐”。

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名著导读》 安徽教育出版社

2.《论庄子》匡萍萍著天涯博客

3.《庄子的智慧》 王麟著黄山书社

4.《老庄哲学》 朴异文著文学与知性出版社

5.《庄子浅注》曹础基著中华书局

第四篇:《庄子》

读<<庄子>>第一章<<庄子何其人>>心得

近日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这本书中的第一章<<庄子何其人>>,对于庄子这个名字,的确的不陌生的,但是要讲出有关于他的事情,确是少之又少。通过这一章的阅读,说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利用庄子生前的几个故事来发表对他的评价,但是故事的内容确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

关于名利。

这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道出了这个世界上、社会上人们所面对的问题与现状。但是庄子却能够做到“处江湖而远江湖,知世故而不世故”,在精神层次上,已经不是芸芸众生所企及的。

联系到当今社会发展下,人们的各种心态,再看一下庄子对事对人的态度,他的精神世界是需要很对人去领会的。对于名与利的追求,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在适当的年龄去追求,无可厚非。可是,追求到什么程度才是自身实力的极限?又或者说安于现状是另一种不追求名利的表示吗?在我看来其实不是,庄子本可以为但是国家的高层人物,却辞去了这样有名又有利的机会,转而生活的甚至有点贫苦,靠别人救济度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庄子眼里显得一文不值。最初的时候我理解他这种心态可能是类似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后来又看了看书,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幸福的人的资格,庄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不齿于那种追求名利的为伍,你的精神层次不允许他被名利所束缚,而变成一个为名利所担忧、所困扰、所小心翼翼的人,他讽刺这样的人不是说他心胸狭窄、羡慕嫉妒,恰巧是在嘲笑他们已经被这些所禁锢,而得不到真正自由的快乐。

关于生死。

庄子已经看破了名利,何惧生死?!在庄子快要死去,回答学生死后怎么安葬的时候,要求了最“高”规格的厚葬,实则天地万物都是自己的葬礼一部分,转眼一看确实如同飞禽走兽那样任由自然来安置自己。

人既然来源于自然,最终还要回归到自然。尘归尘,土归土。精神永远留存在这个世界上,肉体早已超脱。这才是圣贤的道德与超越。面对死亡时,内心要乐观豁达。孔子在回答他学生关于生死时的观点“未知生,焉知死?”。于丹对于庄子的生死的点评是“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分多大的境界啊!”

对于庄子的理解,确实才疏学浅,只可体会无法深度表达。随着阅历的增长,会慢慢参透其中的内涵。不过不论什么事情,心态很重要,要豁达乐观,对于一些事情不能够看的太重,这样会乱了心境,内心受困然与束缚。

最后用庄子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心得体会“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的人生定位。”

第五篇:庄子

我最敬仰的人-----庄子

——通过阅读《庄子》有感而发

现当代,孔子被世人所敬仰,孔子思想更是被世人所推崇,修孔庙,拜孔子似乎成了一种风尚,因为孔子的伟大,我也不免被卷入其中,但是我大概受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影响,或者像周敦颐“世人皆爱牡丹,唯独爱莲〃〃〃〃〃〃”一样的心境,我更加喜欢道家学派的庄子。

一提及庄子,我们大多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正、自然、逍遥,但是也有人认为庄子避世、反智、为我、放任、空谈,一副失意文人的模样,实在不适合当代人的借鉴与学习,这种想法未免本就太消极、太绝对了吧,有谁可曾深入解读庄子呢?庄子那万花筒一样富有的想象力的寓言和飘逸的文笔,从梦蝶、鱼乐,到大鹏、河伯等等,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能在自己的角度上来挖掘它的实用性与积极性,启发我们的心灵。

都说庄子主张愚民政策,那只是向往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孰人没有理想呢?不能因为这点就说庄子读书方面没有给我们留下宝贵财富。庄子讲过一个故事:齐桓公在公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轮子。轮扁放下椎凿,上趟去问桓公说:“请教大人,大人读的是什么言论?”桓公说:“圣人的言论。”轮扁说:“生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的处理有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是来看的。做轮子,下手慢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虽说不出,但这中间是有奥妙的。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多岁了还在做轮子。古人与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说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轮扁述说自己做轮子的经验,就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心中领悟了要诀,在以手的行动来配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学会理路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为什么那些发达国家能够创造出许多世界顶尖技术,并多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培养动手的能力,而我们国家的学生满口的理论,却不知道怎样去实践,这对号称是千年文明古国、早就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的中国来说实属一大憾事!

前几天,我在网上听了一首旋律很熟悉的歌,但是歌名不一样,当然歌词也就更不一样,名叫“我爸叫李刚”,还带视频,这个叫李启铭的“大学生”实在令人发指,在愤怒中,我看着视频听完了整首歌。我惊叹,这学生撞了人后怎么会说出如此令人震惊的一句话“我爸叫李刚!”天啊!李刚是谁啊?我怎么不认识啊?他是文强身边的吗?一个保定市小小的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竟然如此猖狂,原来他是地位尊贵的李副局长家的李大公子啊!难道这就可以肆意妄为了吗?身份与等级就可以代替法律来说话吗?人若有如此明确的贵贱尊卑,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吗?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岂不是笑谈?

早在千年前的庄子就曾在,《秋水》了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在《天运》中也说过:“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就是说:“天鹅不必天天洗澡,自然洁白;乌鸦不必天天浸染,自然漆黑,黑白是天生的不值得辩论;名声是表面的,不值得推广。”庄子把人间名声的好坏与尊卑,比作天鹅与乌鸦天生的黑白颜色,庄子的这种物无贵贱的思想对社会价值与贵贱等级似乎是个挑战。俗话说,“君主犯法当与庶民同罪”,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将用尊卑等级来办事的现象减少直至杜绝,改善政策,这样我们“和谐社会”的口号才不会喊的那么讽刺,我们的和谐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当代最热的话题之一当然少不了养生,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为了钱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当代人总结的前几代人的经验,懂得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健康。要说养生,那庄子可算是当之无愧的行家,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人寿命都不长,五六十岁就算是高寿了,而距我们千年之遥的庄子活到八十岁,真可谓高寿了。跟庄子学习养生可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养生,我们只注意到了它的健康饮食与运动,却不知心理健康是养生的首要前提,当代人面对着各种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升值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等,导致亚健康状态就算不错,但我们没有发现患忧郁症的人多了吗?身心早已配备的我们早就该给心灵放个假了吧。

庄子“安其天年”的秘诀就是“外化而内不化”,就是说,随着外物的变化,保持寂然不动的超然态度。这也让我联想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世界,但是至少可以像庄子一样设法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大多做事都想着目的与结

果,我们为何不尝试一下在过程中感受快乐呢?

就在前不久,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位女同学,因为学校不让她的母亲入住而选择跳楼,一直坚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她就这样结束了生命,如我们都像她那样,那我们中国也不用搞计划生育了吧。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因为一点点的压力就要崩溃,一点点挫折就要被击垮,一点点小事就大发牢骚,这样怎么才能去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内心太需要休养了!庄子说:“理智上忘了是非,是心造成的舒适。没有内在的变化,也没有外在的盲从,是一切都恰到好处所造成的舒适。从舒适开始,然后没有任何情况会不舒适,那就忘了舒适所造成的舒适。”

我品读《庄子》,最受启发的是,《庄子〃人世间》中“不得已”一词,是说,你可以进入人世间的樊笼游玩,不再为虚名所动。意见能被接纳,你就发言;意见不被接纳,你就缄默,没有执著也没有成见,一颗心就寄托在“不得已”,由此培养内在自我,这就是自处的最高原则了。

在我看来,“不得已”就是当各种条件成熟时,就顺其自然。判断做任何一件事时,要考虑“条件是否成熟”,这就是需要彻底了解人情世故以及人间互动的微妙法则的,若是条件成熟,则做起事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否则难免自讨苦吃,增加复杂的恩怨。以一句话来说,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知道这些是无可奈何的(不得已),就坦然接受为自己的命运。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不单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物无贵贱的思想以及教我们如何养生,还有更为精深的理论思想,譬如,在“庄周梦蝶”中,我悟出了要让梦想去点亮人生;在“庖丁解牛”中,我知道了怎样能够获得游刃有余的人生;在“大鹏南飞”我明白了人生不能没有方向,有方向的人生会焕发出惊人的光彩;在“画师风格”中,我寻得了快乐的真谛是要活出真性情〃〃〃〃〃〃

庄子思想有太多值得我么发掘的财富,我只是用自己微薄的知识来感悟一代伟人的博大智慧,庄子思想有待于更多的有识之士深层挖掘其中的真谛。

下载我们的庄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的庄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庄子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最终定稿]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教案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

    读《庄子_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冷与热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记得哪位名家说过,儒家是粮食,道家是药。许多积极入世,渴望一展平生抱负救国济世,却又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古代士子便回头于道家......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实录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三(1)文科班 两节连上 执教:刘建松 记录:余珍 此篇文章小刘前三年曾上过,当时没感觉,自认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糟蹋美文,罪大恶极。庄子作为中国精神中不可缺少......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高中语文教案

    由于是高三年级的教学,有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高考,所以,本课教学以一课时为宜。为了在这一课时里充分提交教学效率,如大教学密度,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要......

    庄子观后感

    庄子观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观后感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

    论庄子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庄子“尊自我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内容摘要:庄子,一代逍遥哲人,他有着异样的思哲,站在混沌初开的天人尽头说天人。说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