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分一分

时间:2019-05-15 02: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表内除法分一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表内除法分一分》。

第一篇:表内除法分一分

表内除法

分一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

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8个五角星,12支铅笔,3个盒子。学生准备:20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第65页主题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的小朋友课间活动时在干什么? 尽可能从图中发现以下信息:(1)操场上一共有30人。(2)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3)6人1组,可以分几组?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采用了分组的方式进行。你们在课间活动时,也有过这样分组进行的经验吗?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需要分一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1)出示例1,提出分的要求。出示6个★。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教师:要把6个★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2)学生独立分一分。

教师:请你数出6根小棒代替★,动手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抽学生上台,在展示台上展示把6个★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 ★★★★★

★★ ★★★★ ★★★ ★★★ 教师:这3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特殊? 为什么?(第3种,因为分得的每一堆的个数一样多。)

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把第3种分法贴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4)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分一分,并呈现学生的不同分法。提问: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 2.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刚才通过分五星和小棒,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有12支铅笔(出示12支铅笔),要平均分成3 份(出示 3个盒子),可以怎么分?(1)独立操作。

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12支铅笔,动手分一分,预设学生可能的分法: ①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②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

③1次每份分3支,1次每份分1支,2次分完。④每次每份分4支,1次分完。

⑤先把12 支铅笔分成3 份,再把多的移给少的,逐渐变成每份 4支。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分的过程,关注不同的分法,各种典型分法分别请一位同学上台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①教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分法,下面请这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分法。请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这些不同的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先请分法比较复杂的学生介绍,再请分法比较简单的学生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方法优化的过程。

②每一位学生分完后,学生作出判断:平均分成3 份了吗? 为什么? ③几种分法汇报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位同学分的过程 不一样,有每次每份分1支的,有每次每份分2支的,有每次每份分3 支的等,这些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每次每份分的都同样多。)教师:为什么每次每份分的必须要同样多。

学生结合分的实例理解,只有每次每份分的都同样多,才能保证最后每份分到的支数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④刚才的分法中,谁的方法最简单。请他来介绍一下他的思考过程。

教师:刚才在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是把12 支铅笔先分成3 份,再把多的移给少的进行调整,直到每份一样多。其实,我们借助乘法 的知识来思考,就可以直接想出每份是多少,而不会盲目地动手了。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我们已经学会了平均分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试一试。1.练习十五第1题

教师:数出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教师:要把15个松果分给3只松鼠,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平均分)教师:不操作,请你猜一猜每只松鼠平均分得几颗松果。学生介绍思考过程。可能有的孩子能借助乘法思考,有的孩子凭数感来猜测,都予以肯定。

教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验证你的猜想。2.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介绍思考过程。3.课堂活动第2题游戏

(1)教师结合操作示范,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接下来我们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比赛。教师抓出一小把豆子,介绍:如果这些豆子能平均分成2 份,就得2 分。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分数可以累加,最后谁得分多,就获胜。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看这次老师可以得到多少分。

先把这些豆子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看能不能正好分完。怎样分能保证最后分得的结果是平均分呢?(每次都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豆子。)要想把这些豆子比较方便又比较快地平均分成两份,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发表意见,可以先每次每个盘子都多放一点,这样剩下的就少一点,分的次数就少一点。请一位同学上台平均分豆子,其余同学观察。判断能否平均分

成2份,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就记2分。

教师继续介绍游戏规则:还是这些豆子(重新合起来倒入手中),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再得3分。(出示3 个盘子。)如果能平均分成4份,就再得4分。把3次成绩相加就是最后的得分。

(2)分组进行游戏。

要求,每位同学轮流抓一次豆子,再平均分成2 份、3 份、4 份。组长记录每位同学的得分,并评出第1名。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平均分的方法,以及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第二篇: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

-----------------------------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

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教学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 :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教学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教学目标 :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教学目标 :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 :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

(二)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5、36页。教学目标 :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

第三篇:教案16:分一分与除法

教案15 分一分与除法

(一)奉贤区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第27~28页,练习册第19~20页。教学目标:

1、用减法引入新授知识除法,体会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与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知识和探索新知的能力。

4、学会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快乐和成功。

课前准备:辅助课件、练习纸、学具小方块、算式卡片、数量关系式卡片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掌握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会用除法计算。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将等量划分用除法来表示。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

2、除法的含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投影、小圆片、实物。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现在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小丁丁和小巧收了许多的柚子,他们挑选了12个柚子,准备装袋送给小朋友一起分享。(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一)装袋

师:他们想12个柚子,每人4个,能够几袋分给几个好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学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分装的?上来分给大家看一看!(投影仪)生:4个4个一袋(个别回答)

师:好,那就来看看分装柚子的过程吧!师:看,分装了…? 生:1袋

师:减法算式该怎么写? 生:12-4 师:对,分装了1袋,说明12里减去了……? 生:1个4 师:现在分装了……? 生:2袋 师:再减去4 师:从12里减去了几个4? 生:2个4 师:继续分装,分装了……?

生: 3袋。12-4-4-4=0,12里减去3个4[板书:12-4-4-4=0] 出示:12里有(3)个4。

师:等于0说明正好分完,也就是12里有(3)个4。

(学生在自己动手分装柚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包含除法的意义。)师:那么12个柚子还能怎么分装呢?每袋装几个?可以分给几个好朋友?下面请同学4人一组自己动手分一分,组长记录下减法算式,能有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写完后请组长将算式贴在黑板上,注意不要重复贴!(学生借助小圆片操作)

师:这种是哪一组写的?请你们来说一说是怎么分装的!

生:12个柚子,每袋()个,能分装()袋。减法算式:12- - - =。师:就是求12里有()个(根据学生贴的顺序写)出示:12里有()个。(板书)(把减法算式全部请学生说完)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减法算式。你们发现了有什么特点呢? 生:被减数都是12,每一题都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结果都是0 师:这里的0表示…… 生: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棒!

师:在写12-1-1-1-1-1-1-1-1-1-1-1-1=0的过程中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做使它变得更简便。那么今天一个数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的算式,能不能也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除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除法【板书课题:除法】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做好知识的铺垫;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将学生的身心调节到最佳状态。)

(二)、学习除法各部分名称及含意:

1、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含意: 师:我们来看一下12-4-4-4=0这道减法算式,我们怎样把它转变为除法算式呢?

[这道算式表示12里有3个4,除法算式可以写成12÷4=3(个)] 生:12÷4=3(个)【板书写:12÷4=3(个)注意:单位名称】 师:这个3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想乘法。连续减了3个4 师:对!这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那这里的12、4、3各表示什么呢?(说清含意)生:有12块巧克力,每人分到了4块,分给了3个好朋友。

师:你说得真好!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叫除号,(老师边说边写(就在原有的除号上用红色的粉笔描一遍):先用直尺划一根短横线,选择横线的中间偏上点一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横线的下面点一点。这就是除号了)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把除号写一下,读作除以 师:这道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全班齐读。生:12除以4等于3 师:在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除号前面是被除数,除号后面是除数,结果叫做商 师:我们来读一下 生:被除数÷除数=商

2、针对练习:

师:再来看下面这题,怎样写除法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12÷ =()【板书写算式】 师:说一下这三个数各表示什么含意? 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

师:接下来就试一试,把剩下的4题改写成除法算式,并且说一下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同桌互说)师:谁来说一说除法算式?

生:(请4个同学回答,选2个同学说含意)【板书写算式】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已经知道把12个柚子,每几个一份(例如:每3个一份),可以分几份,就是求12里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所以: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贴板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算式,是对教材的重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明白每个数的含义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安排半抽象的巩固练习,在自己说,听同伴说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内化新知。)

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然后反馈、核对。(1)2朵花插一瓶,10朵花可以插几瓶?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14个梨,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减法算式: 除法算式: 2.量彩绳。

(1)熊猫乐乐出题。媒体演示28页: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A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随后用多媒体反馈。

B用算式表示,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减法算式:18-3-3-3-3-3-3=0 C多媒体演示量彩绳过程;并用除法算式:18÷3=6(次)D说说18÷3=6表示什么意思?18、3、6各表示什么? E18、3、6各自的名字叫什么?

(2)用3米的钢尺去量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可以用除法计算。

(让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除法算式,同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将新知内化。)

3.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0根小棒,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尝试或找伙伴合作)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互评

(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板书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装袋)

12-4-4-4=0 12-3-3-3-3=0 12-2-2-2-2-2-2=0 12 ÷ 4 = 3 12÷3=4 12÷2=6 被除数 除数 商 12-6-6=0 12-1-1-1-1-1-1-1-1-1-1-1-1=0 12里有几个4,用除法? 12÷6=2 12÷1=12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

本课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上给予学生大量时间操作实践,游戏也是很简单,既是让学生放松,又是拓展一下,蕴藏有序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的思考问题。

第四篇:《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德慧希望小学

陈洪星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72—75页,《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第一个信息窗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典型的计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本节课中用动画展示除法竖式算理;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作为基础,此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除法,并且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情境图的分析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由“数学信息”到“提出数学问题”这一个环节的能力还是不高;还有就是在对除法竖式算理上的理解的透彻性上也是薄弱环节。

(三)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择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好处有:

1.对信息窗可以更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析;

2.通过动画展示更直观的介绍算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 3.节省了板书练习题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二)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五十五

()三得九

()四得八()四十二

()五二十五

二()得六

四()十六

四()二十

五()二十五

三()十二 2.新课教学:

(1)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郊外去玩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回忆到郊外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让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那你能不能在这幅图片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数学信息呢?(学生边指边答。笑笑: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明明: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丽丽:我们3人共采了12中叶子。)

(2)活动二:师:你能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让小组长来总结。(小组汇报。笑笑: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明明:采了几种花?丽丽: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师把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式和解答“笑笑”的问题。学生解答(学生应该会根据以前的经验把结果说出来),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结果利用我们的学具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小组汇报:利用学具和口诀进行解答)

练习:

①练习一:口算:16÷4=

20÷5=

12÷4=

10÷2=

9÷3=(并且说出它们利用的口诀)

②练习二:口算:15÷3= 15÷5=(把算式的口诀说出来)课件展示算式和口诀,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生:这两个除法算式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③练习三:利用口诀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3)活动三:重新出示信息窗,解决“明明”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列出横式并且试着用竖式解决。

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题目(主要是错误题目)。

师:同学们非常有创意,但是数学家早已经给了我们更好的竖式写法,大家想不想学呢?(生答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写吧。先写被除数8,然后写,再写除数2,然后利用课件中做的花的动态图来展示竖式的算理:方框中一共有8朵花,拿出2朵是一种,拿了几次(生说4次),所以商是4;一共拿出几朵花(生说8朵),所以竖式下面是8,怎么得出来的8(生说二乘四得八),方框中还有没有花呢(生说没有),所以余数是0。

生跟着写一遍,让多个学生说说刚才竖式的意义各个部分怎么得出的。

紧接着写出除法竖式的各部分名称。

练习:你能列竖式计算它们吗?6÷3= 10÷2=(4)活动四:解决“丽丽”的问题,并且用竖式做。(5)活动五:两个个大风车的巩固练习

(6)活动六: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和学习的情况,并且找出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个人和小组,师进行总结。

(7)板书设计:

第五篇:《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

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

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2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重点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整个单元教学的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濠涌小学精品课程数学研究组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认为:计算的课堂一般相对沉闷,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放在第一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先研究教材,理出重难点,根据知识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做好教材分析;再根据学生对前一单元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铺垫和课堂练习。综合各类因素后,才设计教学方案和课时计划,同时边教边调整,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趣、有益。

单元教学结束,我们回头总结经验,课堂中有如下亮点: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情境引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吸引。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一般都在新奇的事情上,对重复而又枯燥的事情往往不屑一顾,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开始,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兴趣,精心设计情境,由具体情境引出的课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被吸引,如:第一课时的.7、8、9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情境引入;第二课时的练习,通过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情境引入,以及其它课题也都采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数学游戏、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铺垫,让每一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

利用口诀求商,本身就带有方程的思想,有一定的逆向思维性,第一单元过后,学生就已经产生了差异,有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不自信的情况。老师在上课中能根据这种差异,精心铺垫,不仅老师让错过第一次机会的学生得到复习,还能让优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第一课时中,求“56÷8”这道题时,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在第三课时中,让学生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小学生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感兴趣的特点,通过直观观察来理解、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引导优生进行观察乘法与除法的特征,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中下生而言,学生并不善于观察,教师就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凭直觉去感受顺、逆思维,感受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魁力,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数的特征,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但对自己喜欢的问题又会忘我地投入。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入忘我的学习状态之中。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第一课时中,学生能列出56÷8,并计算出商后,教师突然若有所思地问题,挂8行好象地方不够宽,只能挂7行,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第三课时的练习中,有一个学生在组内分小棒时,两名学生都拿了10根,老师向其中一名学生借了5根,两名学生在比多少的时候,闹起了矛盾,也吸引了其它学生的目光,老师借机问少的那名学生:那他的小棒是你的几倍?学生回答后,老师表扬了他,同学们也自动给了他掌声,所有的同学都在这个事件中感受到了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关系。

四、精讲精练,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能力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设计的题目过多,学生会觉得烦;如果量太少,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要围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精心设计题型,在设计题型上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对优生来说要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对中下生来说,要尽量引导向生活经验方向靠,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索。

如:在讲课的过程中,让优生用数学语言来说清楚,几的几倍就是几个几,培养学生的数感;而对中下生来说尽量先让学生观察直观图形,直接从结果入手,得到最终结果就给予表扬,可以多几次提问,也可以一问请多个学生回答。在练习题中,优生的题,可以根据情境初步做有关行程问题、单价问题,并进行顺逆引导,让优生有优越感;中下生设计的题则多一点用买东西、用东西靠近,并在引导中从结果到过程慢慢过渡,学生也有成功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数学能力。

五、“活而不乱”,让学生享受数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多一点考虑游戏或小比赛,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有经验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这里的“适时、适度、适当”是有讲究的。游戏不合时间,过少或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没来兴趣就停了,学生玩的没意思,过多会产生“表面热闹,实际无效”。我们研究组的老师和上课老师在设计的游戏是单元教学成功的催化剂,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收获。如:在第一课时中的练习时,设计一个积分换礼品的游戏,让学生在安静中暗自加油,成功突破计算中的难点;在第二课时练习的开始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的不同,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在第四课时中,设计“默契配合”的游戏,隔板说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数学的听、读、计能力,培养良好的数感。

六、教师大方得体,牵引着学生的视线。

课堂中教师大方得体是课堂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包括:教师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幽默感、评价的宽容性、鼓励性与严厉性的统一、身体的语言和课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等。

我们上课的老师,每次上课都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大部分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老师,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课堂上学生都乐意和老师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削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好朋友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好伙伴。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能密切关注学生,包括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化,特别是让学生回答时,先用关切的眼光看着回答的那名学生,随即用平和的眼光扫一下课堂,看看哪张小脸上还有“小感叹号”,一经发现,教师会在漫不经心中找机会抚摸一下学生,轻声地问他存在的疑惑。所以师生关系非常地融洽,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可以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3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4

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见到除法, 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分好层次的教学:

1、教材首先引进了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我先让创设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然后评价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样多的一组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

2、教材引进第一种分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自己的学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且通过交流知道怎样分,而且原来一部分没有平均分的同学也学会了平均分。

3、接着教材介绍第二种分法,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我运用了教材所创设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自己来安排乘船的方法,最后同学们知道了,先确定每份多少个,通过一份一份的确定,等全部分完,那么份数随之知晓。

4、在已经明确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样平均分的条件下,教材引人了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例如,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 ÷ 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5、本章节最难的地方是两步解决问题,我在突破此难点时候,是这样做的,直接缺少已知条件,让学生提出没有条件,此题没解的想法。例如,我直接给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小明要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学生一看完就直接问我,多少钱一辆呀?这时我还装作说不知道呀,学生这时候泄气了,这怎么求吗!然后我随之说,想要知道多少钱一辆可以,但我不会直接告诉你们,得你们自己算出来,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我设的圈套,这时我再给出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的条件。很快的,学生都能算出应付多少钱。之后,请学生自己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并说说怎样解答!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知道了 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5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6

我教学了《表内除法》窗口1的内容,课前也作了一些准备,包括认真分析教参和教材内容以及动手制作课件。但是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前准备的也还很不够。以下是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首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前应适当准备一些教具供学生上课时使用,例如在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时学生真正动手摆出来的并不多,准备一些适当的学具让学生在投影仪下面摆一摆会更好一些,也会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其次,一些细节处理不好,如学生提出问题时没有把问题分类板书在黑板上,课前如果能把一些有用的问题写下来做成漂亮的.彩条,上课学生提出来时就把它们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会更清晰的看清楚问题。在分析问题时也存在很大不足:当问道“解决每人捉几只蝴蝶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时”最好能把图中的有用条件剪切出来放到问题旁边,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条件。

第三,对学生的学识水平、理解能力还是理解不够。有时还是会不自觉的用对待大孩子的方法去对待他们。比如在让学生一起看情景图时,我说的比较生硬,可以把“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说成“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吸引力。还有就是整节课练习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多提宝贵的意见!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7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33~34页练习七6~10题。这是一次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是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特点,能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而这堂课的练习量较大。单调的练习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因此我注意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了竞赛活动,包括“登山比赛”“跳伞比赛”等游戏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投入练习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精神很集中,计算的速度较快。这样的练习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我根据教材特点,整堂课都用小动物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中,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秩序。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8

讲了这么多年课,好象把复习课作为公开课来讲是第一次,复习课应怎么上呢?在新课程中,复习课还是对旧知识整理,使之更加逻辑和系统,仅仅是学生对一部分知识理解的深化和升华吗?突然间,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请教了好多老师,好象别的地方也在搞这个,她们把复习课叫习题课,但是对于怎么上都没有一个定论。

“我们知道,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我认为就知识整理知识,学生肯定收获不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认为设计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的一个高度,惯穿数学方法一条主线,构建数学知识的一个逻辑框架,具体操作可按下列步骤:

首先要确定好复习课的.教学目的,其次要精心选择练习,第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再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能真正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进行修正。

确定教学目的因为内容总是为目的服务的,对一节课而言,我们把教学目的缩小为一个教学目标来实现。没有明确目标的做题,学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精心选择习题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以及生源情况,围绕一个小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可以个个是简单题,可以是由易到难,也可以只由一个难题而展开。因此,我们要求数学教师胸中要有无数题,而且对每道题的结构了如指掌,落实到课上只有几道题的原因。

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复习课不只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而安排的,就题教题,永远也不会成为好老师。就题教题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在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自练、自得、自悟,教师只是不失时机的点评才是上策。要让学生自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题技能。要实现上述目标,创造氛围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就很重要了。”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9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本村小卖铺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地方:(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我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课件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直观感受和理解“平均分”,并在实践和交流透彻理解掌握新知识。

本节课的优点有:

1、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一开始,从“分”字入手,利用课本的插图:学校组织同学们明天去参观科技园,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他们所看到的,再引出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分糖果,然后学生就动手分糖,在分得过程中发现了要“公平分”也就是“分得同样多”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2、以学生为主体,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本节课从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来理解感受“平均分”。刚开始时在普通的分糖果中感受提炼出特殊的分即“平均分”;然后又自己动手探索“如何分”;最后又是挑战自我的“有多少种平均分”。这样由易到难,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3、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学练结合,学习效果好。

在设计教学包括习题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就检测巩固,张弛有度,学生轻松地就掌握理解了本节的重点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效果较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习题设计以基础题为主,又有拓展提升,注意学生智力的提高和优生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教师讲的太多,以后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1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就知识而言,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如何使已学过的知识仍然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既让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又不是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重复的活动。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对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整理,掌握整理的方法,发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间的规律。

(2)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回顾知识的意识和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有序的思考。

(3)通过整理活动,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的再创造。这节课从一开始探索整理方法时,就为学生打开了创造的大门,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表内乘法整理的经验,探讨整理的方法。在小组合作整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同时,借助发现规律让学生相互交流。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数学问题”到“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2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3

在以下几方面反思这节课: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前面学习有关倍的概念有个回忆的过程,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围绕“倍”来思考问题,由此引出下面的“用小棒摆飞机”的主题活动。

第二个环节是:创造性地引入例题,引入新问题

例2的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的游戏活动,用小棒摆飞机的主题活动中展现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设计意图:用小棒摆出飞机的造型,有了兴趣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一行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这时老师提问:你能用手里的小棒能摆这样的几架呢?(前提学生手中的小棒根数不一样,有的10根、有的15根、有的20根等等)然后同座摆一架、二架、三架、四架。汇报结果时,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我会说”的说话模式,由此引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让学生将“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之间建立了联系,达到转化。例3的教学是在例2的`基础上让孩子放手解决的。

这节课上下来之后,发现有许多不足: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而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模式,出示的太快,同时把这种方式强加给学生,他们不是真正的明白,只是会照着说,没有真正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应该给学生建构过程的时间,比如,在开始出示一架小飞机时,向学生提问:“小红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根?你摆了这样的几架,是几个几根?”先由一个学生说一说,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学生不会说几个几根了。然后,再由其他的学生说,从而使学生逐渐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转化,也就突破了难点,落实了教学目标。

在做练习时,如果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比较一下会更好,这样可以对孩子头脑中混乱的思绪进行梳理。

在以后的每节课教学中,要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每个环节的出现,要让孩子充分的明白后,再向下进行,而且教师的语言要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重要的地方,要放慢,这样孩子才能听懂。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4

《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的授课视频让学生学习。通过视频中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我的体会是: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最基础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在家中视频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及时的让学生进行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挑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有针地性的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需要改进的问题:由于受网络教学的限制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学生并不能够得到完整形象的解析。我们能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并不能完全的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还需要积极教研,努力学习,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学习。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能实时掌握,这一点是最需要改进的。希望草长莺飞时,我们已经相聚。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5

表内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联系以前的数学知识,借助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表内除法的新知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检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通过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为学习表内除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新课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让学生通过想口诀的`形式进行除法的学习,整个教学显得水到渠成,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不错。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统一,新的知识也就很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

下载表内除法分一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表内除法分一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材简析: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

    《表内除法1》教案

    《表内除法1》教案 一、教学内容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69~71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1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凤凰镇中心校 程良芳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

    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练习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学校班级姓名基此题:一、口算:(4;1)3×6=4+3=16÷4=4×4=32÷4=6÷3=1×6=6+5=4×9=3×9=4×4=30÷6=32÷4=3×4=10÷5=5×3=二、填空:〔1:1〕(1)看图列式:□......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 表 内 除 法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 刘美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72—7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