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空气的“力量”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既是教学重点,大气压的测量既是重点也是是教学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用具:玻璃杯、纸片、水、橡皮碗、课件;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课件演示、分析讨论

六、多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课件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实验教学,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该课件在设计时本着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猜谜: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少不了,在你身边看不到,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自然物)谜底:空气。

设疑:我们已知道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空气中是否也一样有压强呢?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纸托水实验(演示)

2)、橡皮碗吊物体(演示并让学生参与)

3)、铁皮罐塌陷(课件演示)

提问:以上现象都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结论: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设疑: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那么大气压大不大呢? 4)、马德堡半球实验(课件演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设疑: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2、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课件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分析: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强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计算:P =  g h = 13.6 × 10 3千克/米3 × 10牛/千克× 0.76米 = 1.013 × 10 5 帕

讨论:

(1)如果玻璃管倾斜,会影响结果吗? 水银柱长度怎么变?(2)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一点,会影响结果吗?(3)在槽内加水银,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变化?

(4)改用粗一些的玻璃管,会影响结果吗?(5)如果漏进去一些空气,会影响结果吗?(在学生讨论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结果)介绍: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3、大气压强的变化

教师: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1.013×105帕

多媒体演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4、大气压的应用:

(1)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容易煮熟饭而要用高压锅(2)钢笔吸墨水(3)针筒抽取药水

(4)用塑料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入嘴里

八、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1、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大气= 1.013× 10 5 帕

3、大气压强的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4、大气压的应用:高压锅

第二篇:空气的力量教学反思

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特别注意实验的设计。

如矿泉水瓶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用熟悉的物品作实验学生会感到亲切,不抽象,我利用它对课本上“水浇铁皮罐实验”做了改进,拿一空矿泉水瓶,装少许热水(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矿泉水瓶烫变形,太低则实验现象不明显,故水温最好在80~90摄氏度),旋紧瓶盖,然后用冷水浇,可以看到矿泉水瓶瘪了进去,效果明显;问题设计的指向性: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就决定了问题设置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要有区别,尽可能的面向大多数,并兼顾两头,增强问题的针对性,再者,问题的设置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引起兴趣——鼓励猜想——选择器材——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方法。

第三篇:教学设计《空气》

空气

趣味导读

空气有多重?你可能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但是如果把地球上的空气收集来,放在一个袋子里,即使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大力士也背不动。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换照这1 000 km厚的大气层。其质量大约为5.3×1018 kg。估计只有传说的大力士能背得动。

大气中究竟都是些什么物质呢?现在我们就揭去她神秘的面纱,来看看她的庐山真面目。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4、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应用。

5、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习内容

一、阅读课本26页,感受科学家的发现之旅。

国化学家 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 和 组成的。

二、知识回顾:现在科学准确测定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自主学习:各成分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及含量(体积分数)依次是:()()()()()联系实际:(课件)下列事实能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4、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色固体

5、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

小组交流确认,组内记忆:

三、实验探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小组讨论:(课件展示)

1、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 实验装置图:

实验仪器的名称(在图旁边标出):

2、实验原理:(课件展示)通过化学反应消耗 空气中的,同时该燃烧不产生,从而使密封装置中气体的体积,让水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密封装置,则 的体积即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实验药品:,药品的选择依据

4、实验步骤:

各组展示,师生共同讨论,最终确定可操作的实验步骤。实验探究,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1)点燃红磷时(2)冷却到室温时

6、反应原理:

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有关物质符号: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影响因素:

7、实验结论:

8、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1)

(2)

(3)

9、实验反思:该实验能说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精讲点拨:依据课堂具体情况指导点拨。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 理解:混合物中各成分都

举例:(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是)

2、纯净物 举例:

化学性质 知识深化: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1)水(2)蒸馏水(3)自来水(4)氧气(5)氮气(6)空气 自主探究:

五、阅读课本28-29页,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阅读28页有关内容,总结概括氧气的主要用途有: 和,还有、、等。

2、氮气:阅读28-29页有关内容,总结概括:

(1)氮气的化学性质,常用作。例如用作 的保护气、的保护气、的保护气等。

(2)氮气的物理性质: 色 味 体,密度比空气的(空 气密度1.293g/L),溶解性

3、稀有气体:阅读29-30页有关内容,总结概括:

(1)稀有气体是指 的总称。

(2)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故又叫。

(4)稀有气体的用途:

①用作金属焊接、灯泡等的,原因是,由此可见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 决定的。

②不同的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 颜色的光,故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例如:航标灯是利用充 灯发出穿透力极强的 光制成的;强照明灯内填充的是,发出 光;验电笔内填充的是,发出 光;填充氦气的灯发出 光,填充氩气的灯发出 光。

六、阅读课本30-31页,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1、2、3、4、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至少五点)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概括你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行为或事件? 大气污染会造成那些危害?(SO2)(NO2)(CO)和(O3)等。

5、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状况越好,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七、绿色化学:

1、阅读32页,找出绿色化学的特点并划来。

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3、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的处理 B、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八、综合练习:

1、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B、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

C、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来自工厂排放的气体 D、任何情况下空气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

2、空气的成分(1)氮气(2)氧气(3)稀有气体(4)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1)(2)(3)(4)B、(4)(3)(2)(1)C、(2)(1)(3)(4)D、(2)(1)(4)(3)

3、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有毒物质

4、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做“惰性气体”。是因为()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 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 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

5、化学领域内的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下面是早期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用一个玻璃钟罩将一支燃着的蜡烛和一只小老鼠一同扣上,过一段时间后,蜡烛逐渐熄灭,小老鼠也开始抽搐,直至死亡。普里斯特利被这种现象所困扰,老鼠是不是死于被污染的空气?但是当他用处理后的洁净的空气重复上述实验时,另一只老鼠同样也死去了。到底是什么气体导致了老鼠的死亡呢?若用植物代替老鼠,其是否也死亡呢?实验结果是:蜡烛依旧渐渐熄灭,而植物不但没有死亡,反而第二天长出新芽,(如图),从普里斯特利的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如何解释?

布置作业: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吧!冥想一下,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我们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我们不能希望历史倒退,我们只好想方设法消除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我们做为新世纪的一代,一定要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空气的质量问题,请你组织一次社会宣传,说说你的构思。

第四篇:《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与化工系的 号选手赵景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来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想。

一、说教材:

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空气》选自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从我们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氧气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而《空气》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起着关键性作用。

【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达到今天的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体验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关键就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如所图示的一个流程图,兴趣引导→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本和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本节课我将会在上课之前,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积极回答;同学们有不懂不会之处,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提问,这便体现出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同学从生活经验出发,便可以回答出“空气”。我会给与一定赞赏与引导:“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化学的角度,来学习一下我们所熟知的空气。”(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将学生的视线引到课题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二)内容讲解:(用时3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第二部分是“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三部分是“保护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实验】

首先,我会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我们所熟悉的空气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而人们又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26页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并且提出三个问题:(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目标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很快便快能得出答案。然后,我会给与一定赞赏和鼓励,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然后引导他们:“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氧气越占空气总体积的1/5,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从而进入下一个内容实验2-1的探究。

【实验2-1】

实验2-1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先介绍一下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5)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然后播放一个红磷燃烧的实验视频,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看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21页的表格。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验结束后,我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实验,便可以很快的回答出来,然后我把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水。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4)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5)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分析讨论】

从简单直观的实验现象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这便是我们为学生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会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与讨论,最终得出结果,每组找出代表来回答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通过实验我们便验证出了:空气中氧气约占21%,而通过科学家的近一步实验测定,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论。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那么我们就给空气下一个定义: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而像氧气、氮气等这种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我会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生活中氧气有哪些用途,再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空气中氧气、氯气、以及稀有气体都有多种多样的用途。

3、保护空气

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近年来有关空气污染的图片,再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日报”,让同学们意识到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并提倡同学们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空气。

最后,让同学们说一说,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空气。

(三)归纳总结:(用时5分钟)

1)空气的成分: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1% 2)物质可分为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四)课堂巩固:(用时5分钟)

最后,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练习,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巩固练习,让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总结式板书,即边总结,边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使半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化。

第五篇: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枣园九年制学校 曹英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实验。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

③未冷却至室温

二、空气成分:(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下载《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气教学设计

    (三)三个活动片段 《课题1 空 气》教学片段 ————空气的组成 ㈠、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 空 气 教学设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明海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

    空气 教学设计

    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

    《空气的力量》教案设计

    《空气的力量》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大气压应用中......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占据一定空间,可流动的、有一定的重量,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的气体。 2.通过实......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 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艳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2、过对比实验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形......

    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认识空气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随意缩小、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的重量的气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