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气的力量》教案设计
《空气的力量》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大气压应用中的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教学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大小。
2、教学难点: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用具:
汽水两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热水、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吸盘挂钩多个;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示、分析讨论
六、前实施内容:教师先熟悉实验,并充分考虑到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七、媒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主要用于辅助实验教学,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堂气氛;该在设计时本着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问题、分析实验现象,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
八、对教学过程的构想:
(一)新引入:(实验引入法)
比赛吸汽水,看谁吸得快?
道具:两瓶饮料,一瓶带橡皮塞,一瓶不带塞。
(从生活中常见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新讲授:(实验探究法)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引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教师做好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塑料瓶为什么会变形?
2、是谁托住了纸片(覆杯实验)?
3、是谁把小试管推上去的?(小试管上升)
4、鸡蛋为什么会掉下来?(瓶吞鸡蛋实验)
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以上几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
2、大气压的大小:
A、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器材:两个挂钩吸盘
(让学生参与此活动,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大气压是很大的。)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学生体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威力。
(质疑:大气压有多大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演示)
(提醒学生注意管内水银液面高度的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在管内灌满水银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⑵、松手后,管内水银柱下降,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没有)
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大气压?(没有)
结论:管内上方为真空,没有大气压强,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760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与760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标准大气压=760水银柱高=101×10帕
D、介绍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的应用:
图片演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后得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演示:活塞式抽水机及工作原理
堂小结:、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并能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九、板书设计:
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的大小
三、大气压的应用
第二篇: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和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3、让学生充分探讨和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4、能积极和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5、在实验中,充分寻找证据,体现用证据证明观点,从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热胀冷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节课之前也已经学过了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所以对于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很快就能猜测出来。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教学难点
1、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
2、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地操作实验,做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准备工具:锥形瓶,烧杯,气球,橡皮筋,热水,冰水,烧瓶夹子
一,复习回顾,引出主题 教师拿着一个装满水的锥形瓶
问:如果我们给锥形瓶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预设---生:水会溢出来 老师把水倒掉,把瓶子甩两下
再问:瓶子里面现在还有什么东西吗? 预设---生:空气
三问:如果我们现在对这个锥形瓶加热,那么瓶子里面的空气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
预设---生:空气会热胀冷缩
四问:你们猜测空气会热胀冷缩,但是空气是流动的看不见的,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测呢?我们又该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之后体积的变化情况呢?
这里老师先提供一些工具:锥形瓶,气球,橡皮筋,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些工具来进行设计,但是我们还要思考一些问题(课件出示)
1、准备借助哪些材料帮助我们“观察”空气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2、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3、猜测可能产生的现象。
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 1,思考与交流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三个提示,先自己静静地思考1分钟,我们再交流。(思考1分钟)
有没有谁能大胆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呢?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老师将学生设计的方案简洁标注在黑板上)2,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取舍
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的方案,那是不是每一个方案都可以操作呢? 你们觉得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实验效果最明显?哪种方案暂时看不到效果?
哪些方法比较好?哪些有问题?哪种方法最合适?
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这么设计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大家能不能帮帮他。
(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口乱说,大而化之,不会说的可以请别的同学帮忙说)
假如学生确定用酒精灯加热,那么在取舍的时候老师要进行指导: 你们想的都很好,但是我有一个建议,我们这个烧瓶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否则会损坏烧瓶,我们可以用别的办法来加热,比如说热水。
加热同学们已经解决了,那受冷呢?
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整理,并用课件出示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实验温馨提示:分工合作,注意安全;细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记录。3,小组合作,进入实验探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边实验,一边将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实验小结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整理。
老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并朗读)
三,比较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解释热胀冷缩的原因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也和水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水和空气,谁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更大呢?
预设---生: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本领要比水强得多,现象更明显。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学生回答。
师:科学家经过研究后,给出了关于“热胀冷缩现象”更科学的解释。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书上35页的这段话。(课件出示最好)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哪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师:哪位同学能把科学家的这段话解释给同学们听一听呢?(板书:微粒运动加速,则微粒间距离增大,减慢,变小)老师举例说明:天气冷和天气热的时候同学们睡觉的不同表现。
四,小结与巩固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生:空气的热胀冷缩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在探究过程中,一起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某某组某某同学......,说明这个组已经有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希望大家像他们学习。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空气热胀冷缩的运用呢?
1、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一泡就能复原。
2、夏天的自行车车胎不能把气打得太足。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厉害,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要注意的地方:
1、课堂上的提问不要太散,提的问题不要太多,要整合之后再提问。
2、对学生的要求要具体,详细,方法要最优化,培养学生经过思考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这么设计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大家能不能帮帮他。
(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口乱说,大而化之,不会说的可以请别的同学帮忙说)
3、学生提出方案后,老师在取舍过程中一定要自然,不能太刻意。
4、老师要想清楚如何说明这个方法最优化的问题。
要改变的地方:
1、教学目标定位要改变,不能只盯着知识目标,还需要注意情感价值目标等。
2、课堂开口要小,简单明了,不能放的太开,不好收回。
3、平时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和逻辑性。
第三篇:还我清新空气教案设计
《还我清新空气》教案
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还我清新空气的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的方法,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重点:
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防治措施。
难点:认识“不同的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程度不一样”。课前准备:课件、蜡烛、白纸、棉花、香烟、塑料泡沫、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空气)既而引出课题还我清新空气。(师板书)
二、拓展新知,深入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的。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增加了很多对人、动物、植物有害的物质,我们就说空气被污染了。
2、出示空气污染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摄影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一起看看吧!(课件播放)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交流)哦!燃烧的烟尘!燃烧时是不是排放出烟尘呢?我们经常看见烧垃圾时就有这样的塑料泡沫,(出示塑料泡沫)想不想试试?
3、实验验证
师:现在我们就来点燃它,仔细观察,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谁先说说?(生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知道了烟尘废气,是空气主要的污染源。谁来说说什么是空气污染?(生答、略)(课件播放)
师:空气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呢?请同学们看一些事件。(课件播放)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略)
师:通过这些事件,从我们身边出发,找出我县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好吗?(课件播放)
师:刚才同学们讲的很好,谁来归纳一下?(课件播放)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幅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生:一座城市空气被污染了,另一座城市空气很好。
师:一座城市环境的确很美,空气也很清新,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4、指导学生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空气污染危害很大,那就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此联合国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动员全世界的每一个人,不分民族和国家,都起来关心、保护和改善自己身边的环境。我们的国家也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我们国家的环保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退耕还林,建立环保网站等。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有哪些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生发言、略)(生说,师板书)(课件播放)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清洁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为了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工厂必须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要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要大量植树造林等等措施。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就要全民行动起来,其中也包括我们!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做个文明的小公民,为空气的清洁做一些贡献。
五、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洁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因此,每个人都有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关心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这个地区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进行考察。然后请你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用书信的形式给这些工厂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希望。(课件播放)
六、板书设计:
还我清新空气
1、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
2、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4、制订环境保护法
第四篇:空气在哪里教案设计
《空气在哪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3.会认五个生字。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教学准备:
气球、课件、展示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学。
3、反馈:课件出示词语花园,指名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5、课件出示: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小猴子和空气玩游戏,空气一直躲,小猴子一直,最后小猴子明白了。(指名回答后,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合作精神怎么样了!比一比,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3.集体汇报。(结合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教学)空气在小猴子的肺里
1)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2)我们的肺里有空气吗?试一试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觉? 3)空气有什么作用? 空气在皮球里
1)你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说什么? 2)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墨水里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和你平常发现的一样吗? 2)这里,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汽车轮胎里
1)出示课件:汽车在行驶。2)齐读空气说的话。3)它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水里
1)课件出示: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2)你看到了什么?这关空气什么事呢?
3)自豪地读读空气说的话。(课件出示空气说的话。)空气在火里
1)空气还有什么作用?读读空气说的话。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帮助火燃烧呢? 空气在田野里
1)空气还在哪里?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谁来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气说的话?
大家学得真好!老师还有个疑问:风是怎样形成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4、分组完成下列表格,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5、展示汇报。
1)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集体订正。2)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
(1)、我是小小科学家。
1)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绘制表格完成。)2)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空气在哪里。(2)、我是小作家。我会续写课文。
2、选择你喜欢的一组作业,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完成。
3、汇报,做得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下课。
1、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这神奇的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新鲜吧!
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在我们周围
我们生活在空气里
真神奇 时刻呼吸着空气
【教材分析】
《空气在哪里》这一课是“科学探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但空气这些性质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教材中设计了“找空气”、“验证空气有重量吗”、“提出问题自由验证”三个环节,让学生借助各种媒介来感知和认识空气。【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力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离不开空气,能借助某些物体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角色。
4、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思维,培养学习探索事物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明白“空气无处不在,植物、动物、人类都离不开空气”这个科学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学。
3、反馈:课件出示词语花园,指名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5、课件出示: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小猴子和空气玩游戏,空气一直躲,小猴子一直,最后小猴子明白了。(指名回答后,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合作精神怎么样了!比一比,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
1、出示合作要求。课件: 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3、集体汇报。(结合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教学)空气在小猴子的肺里 1)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2)我们的肺里有空气吗?试一试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觉?
3)空气有什么作用? 空气在皮球里 1)你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说什么? 2)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墨水里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和你平常发现的一样吗? 2)这里,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汽车轮胎里 1)出示课件:汽车在行驶。2)齐读空气说的话。3)它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水里 1)课件出示: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2)你看到了什么?这关空气什么事呢? 3)自豪地读读空气说的话。(课件出示空气说的话。)
空气在火里 1)气还有什么作用?读读空气说的话。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帮助火燃烧呢? 空气在田野里 1)空气还在哪里?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谁来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气说的话? 大家学得真好!老师还有个疑问:风是怎样形成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4、分组完成下列表格,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读。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什么作用
5、展示汇报。1)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集体订正。2)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1)、我是小小科学家。1)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绘制表格完成。)2)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空气在哪里。(2)、我是小作家。我会续写课文。
2、选择你喜欢的一组作业,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完成。
3、汇报,做得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这神奇的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新鲜吧!
【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在我们周围 我们生活在空气里 真神奇 时刻呼吸着空气
第五篇: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
大班科学:空气的力量
[ 作者:叶子来源:北京学前教育网点击数:1043更新时间:2004-12-17文章录入:我再次注册 ]
活动名称:空气的力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
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