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空气》教案
中班—《抓空气》
科学教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袋子去抓空气,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是会动的。
2.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装空气,并制作小玩具。
3.体验装空气的乐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白色袋子,彩绳,夹子)
PPT 透明胶
彩色笔(5人一盒)活动过程:导入:
师:“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手拿出来,在周围随便动一下,有什么东西吗?”
幼:“没有”。
师:“好,现在呢,我们来了一个新朋友,叫白妈妈(拿出袋子),她现在饿了,老师要请她吃东西。”(慢动作的装满空气)
“你们知道她吃了什么吗?” 幼:“空气”或“不知道”
过程:
一、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分享探索经验。
1.师:“白妈妈带来了她的孩子,她有好多孩子,她们的肚子都饿了,现在请小朋友
们来喂饱她们吧!
(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拿白色袋子,在自由的装空气,先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2.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请她们吃饱啊?”
(这个时候呢,有些孩子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装满了空气,但也有一些小孩没有,所以,那些装满空气的孩子呢,要给她们给予表扬,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或去帮助那些未完成的孩子,做好的要表扬,没做好的要给予鼓励。)
二、感受空气是会动的。
1.师:“小朋友们做的都非常棒哦!现在让我们把手松开,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空气走了”。
师:“对了,空气没了,只要我们一松手,空气就走了,这说明空气是会动的,那我们怎样才能不让空气逃走呢?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做。”
(首先跟着老师做一遍把空气装满,然后用手把袋子抓住的地方拧几下,然后用夹子夹住)
三、感受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问小朋友们她们刚刚都在哪里抓到的空气呢?)幼:“桌子上、……等。”
师:“是不是只有那里有空气呢?其它地方有没有空气呢?现在请小朋友们把夹子拿开,去其它地方装一下空气。”(小朋友们把空气装好后,询问她们刚才在哪里抓到了空气。)
得出结论: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空气是会动的。
四、制作简单玩具。
师:“现在白妈妈的孩子们都吃饱了,我们来给她加一些漂亮的东西好不好呀!”(老师先示范一次,怎样把彩绳黏在白袋子上,然后幼儿跟着做)
师:“最后呢!我们一起来给她画上可爱的小表情吧!”(这次,孩子自由发挥,5人一盒水彩笔,老师在一旁指导)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非常棒,把今天做的小玩具,回家要分享给爸爸妈妈看哦!”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教案《抓空气》含反思
小班教案《抓空气》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主动参与实验探索,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抓空气》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保鲜袋抓空气,感受空气是会动的、无所不在的。
2.用空气袋自制玩具,体验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快乐。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重点难点:
学习让口袋鼓起来。
活动准备:
1.保鲜袋、夹子每人一份,彩色纸若干
2.小碗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师出示保鲜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厨房里用的小口袋,平时是用来装食物的。不过今天它要来跟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小口袋说饿了,想吃的饱饱的再来玩游戏。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1.出示鼓的口袋:看,这只小口袋吃的饱饱的了,你们知道小口袋吃了什么才这样胖乎乎的呢?(有气)
2.幼儿自由猜想。
3.师小结:对了,因为小口袋吃了空气,所以才变得这样胖乎乎的。
4.今天来了很多小口袋,请小朋友自己来想办法来让小口袋吃空气,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三、幼儿第一次装空气,感受空气会动。
1.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小口袋吃的饱饱的?
幼儿说,然后尝试。
2.操作后提问:你的小口袋吃到空气了吗?
3.不成功的说说为什么?为什么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做的?
5.你让小口袋吃饱了,你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好办法?
6.请以幼儿示范,其他幼儿一起学着做。
7.教师总结:把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1、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8.幼儿跟着一起做。
9.我们把口袋的嘴巴放开,会怎么样?
10.一起放开口袋,放走空气。
11.小结:原来空气是会动的。
四、第二次装空气,感受空气是无所不在的。
1.你刚才在哪里抓到空气的?(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抓到了空气)
座位的哪里抓到空气了?那座位的这边有没有空气呢?
娃娃家里有没有?钢琴这里有没有空气?图书角那里呢?
2.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师:小口袋吃饱了以后带着它到老师这边来。
3.提问: 你的小口袋在哪里吃到了空气?
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我们的四周围、教室里、外面都有空气。
4.师示范,请幼儿用小卡子卡住袋口。
5.小口袋休息。
五、自制活动
1.出示装饰上彩条的空气袋,师:闭上眼睛,1、2、3,看看胖娃娃变的怎么样了?
师小结变成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娃娃,怎么变得呢?
2.打扮胖娃娃:长尾巴长在哪里?(长在袋子的嘴巴上还是身体下面?)拿起长飘带,脱去白衣服,轻轻按上去,按在身体的上面、下面中间都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装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脱下的白衣服放在小碗里。
3.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勇敢的请客人老师帮忙。
六、户外游戏活动
1.师:你可以和口袋宝宝怎么玩?(抛、拍、吹、跑等)
2.幼儿自由玩
师:我们带着口袋宝宝出去玩吧!看谁的玩法多。
活动建议:
1.抓空气对小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要强调晃以后快速抓紧袋口。
2.感受空气无所不在这一特点时要从幼儿的身边慢慢逐渐扩大到周围,让幼儿有比较直接的感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小百科: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第三篇: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
学科:初中化学 教师:关德峰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 学 过 程
引入课题
师:(放映海南风光组图)大家看,这是我们美丽的海南岛,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数高达数百万,那么,吸引众多游客的是什么呢?
生:阳光、沙滩、海浪、空气。(学生众说纷纭,当有学生说到空气时,)
师:很好,海南拥有质量一流的空气,被人们称做“天然大氧吧”。那么,空气在哪里呢? 生:就在我们的周围。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题空气的学习。(板书课题)展开课题师:我们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那怎样才能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同学们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生:开动电风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对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入车胎。(此处学生回答多少,就多少。)师:想一想,能否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可以利用你们桌面上的仪器。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可以讨论一下。(教师板书:
1、用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无声)师(手拿一个小烧杯提示):这个烧杯里有什么?试一试将一个小烧杯向下压入水中,会怎样?(学生探究实验1,用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生7:压下去感觉有压力,小烧杯口有气泡冒出,水无法到达底部,说明确实存在空气。师: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是我们今天将要探讨的主题。(板书: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问题,也许对于今天的你们觉得很简单,但是科学家们却是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才解开了空气的成分之谜。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呢?(多媒体播放连环画: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验。)
师:现在,让我们把思维拉回到课堂,今天我们能否像拉瓦锡一样用定量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板书: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生合作 共同探究
师:下面我们准备分四个大组进行探究实验2,(开始讲解探究目的和实验原理)那么,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请大家认真看老师的操作,尤其是一些关键之处。(边操作边讲解操作重点和观察重点): 希望大家严格按照老师规定的红磷用量和弹簧夹打开的时间来操作,看哪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最接近科学家的结论?(多媒体展示探究实验2安排,提示信息。并发给学生一张实验报告单)(学生们开始动手做实验,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实验;计划用10分钟)。思考与交流
师:好,已经有很多同学完成了探究实验。下面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从第1组开始。(学生开始逐个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边听边提问边纠正学生所答。同时多媒体逐个展示汇报结果。)
师:大家评价一下,哪组结果最接近科学家的结论?
生:第4组。师:给第4组掌声鼓励。(全场掌声一片)。下面我们小结一下:(边说边板书)刚才大家观察到的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这个反应可用文字来表达: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很容易被大家误认为是气体,其实它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板书后多媒体展示实验汇总表)
师:为什么1、2、3组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边说边放映讨论题),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将答案补充完整。教师逐一讲解气体减少的体积少于1/5的原因:(多媒体展示)学生补充三个答案后,可将第2组燃烧过的红磷放在实物投影上,看看有没有烧完?
师:大家想一想,刚才第2组的红磷用量是很少的,但是为什么还有少量红磷剩余呢?学生开始讨论。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回答,边补充边完善。师:(小结)红磷燃烧到一定时候,由于瓶内氧气剩余不多,红磷不再燃烧了,氧气有剩余,瓶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就会小于1/5。
师:以上是我们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板书:
2、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补充“粗略”二字)。经过漫长的科学探究,科学家们早已解开了空气的成分之谜。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的测定出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板书:
3、空气的精确成分)(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配音介绍:大家看,氧气在空气中并不是最多的,它占空气总体积的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78%。其余还有1%的气体中,是后来的科学家陆续发现的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占了0.94%,剩余的被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杂质平分秋色,各占0.03%,其他气体中主要是水蒸气。)课堂练习
师:我们来看一道题:(多媒体展示题目:)(接着做课堂练习题:多媒体展示)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3.空气污染及防治等相关问题. [作业]练习侧和一张环境保护的小报.
第四篇:空气 教案
空气
肖露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同学们,风是怎么样形成的,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生长的更好呢?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周围,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师: 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1、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3、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还可能有以下答案:
4、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师:同学们刚才的方法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平时都很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书上的化学史实,了解一下拉瓦锡是如何测定空气组成的。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
[过渡]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就一个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书上的实验2-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要用到哪些仪器:
1、介绍仪器的名称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也就是检查这个装置是不是漏气,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用我们的手或者热毛巾捂住集气瓶,由于我们手或者热毛巾是有温度的,所以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通过导管进入水中,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漏气也就是气密性好,如果没有气泡,说明漏气。
下面我们就要开始实验,这个实验我们用到的是红磷和空气,(板书)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这边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集气瓶中的水是干什么的,水以上的这部分是什么,我们将这部分空气平均分成五等分。
2.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在它冷却的过程中我们来看一下红磷燃烧的现象有哪些,生成大量白烟,这个物质我们把它叫做,它是一种固体小颗粒,所以形成的是白烟而不是白雾,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5.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打开止水夹之后,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刚才我们在集气瓶上做了记号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部分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来空气中哪个气体的体积。
实验我们已经做完了,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这个实验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为什么原来的集气瓶中要装一些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
1、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2、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冷却之后才能打来止水夹
如果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想一想有哪些原因会造成这个结果。【归纳】
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没有及时塞上橡皮塞
4、空气没有冷却
通过刚才的反应我们已经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了吧,现在里面主要还有什么气体,现在老师把火柴棒伸入集气瓶中 发现什么,熄灭,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除了氮气和氧气
还有哪些气体,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混合物,纯净物的介绍。
第五篇:空气 教案
集中教育活动计划
班级:大 班
教师:杨 瑾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隐身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知道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的重要性。3.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汽球、充气玩具、空瓶子、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粉笔、吸管、盘子、蜡烛、盛满水的金鱼缸、两株小草(其中一株种在密封的瓶子里)、两只小虫(其中一只养在密封的瓶子里)。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2.提问“空气在那里呢?” 二.自由探索,寻找空气。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你找到空气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空气的? 三.细心观察,认识空气。
1.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用手抓一抓,空气能抓住吗?”
3.小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的气体。四.观察实验,感知作用。
1.分别比较小草和小虫的异同。
教师分别出示开放环境下的小草、小虫和密封环境下的小草、小虫,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说说为什么。
小结:植物需要空气,动物也需要空气。
2.为充气玩具充气。
⑴ 出示充气玩具,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状态:“它现在是什么样的?”
⑵ 教师为其充气,“我把什么打进去了?它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⑶ 小结:把空气打进汽球等封闭的东西里,可以使这些东西鼓起来。
3.小实验:蜡烛灭了。
⑴ 教师在空盘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空杯子罩住,“你发现了什么,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⑵ 小结:没有了空气,蜡烛就不会燃烧。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
提问:“还有那些地方需要空气?”
观看课件,初步了解空气对潜水员和航天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