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案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教学教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学难点]
历史性的转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一起欣赏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歌曲《社会主义好》。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当时人们为什么会自豪地歌唱社会主义好?(播放mtv《社会主义好》)
教师:当时人们为什么会自豪地歌唱社会主义好?
学生:社会主义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正是由于社会主义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才会发自肺腑地歌唱社会主义好。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究竟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先一起回顾一段近代中国的历史,请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片段一:鸦片战争片段)近代中国,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政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据统计,在近代100多年里,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每次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先后被强迫签订了1182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教师: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高。请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片段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1971年10月24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百年国耻一朝洗雪;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教师:前后两个片段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的状况和当代中国的状况,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请问:这一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
学生:社会主义使我们能够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使国家获得独立。
教师:(归纳)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
(一)、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然后思考回答:《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人们和刘巧儿的命运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看屏幕:(多媒体播放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和评剧《刘巧儿》片段)
学生:旧社会妇女受压迫、受剥削,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命运只能由别人摆布。只有在新中国,妇女不仅能享受婚姻自由,还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充分享有发言权。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对了。新中国的建立,永远结束了几千年剥削阶级的统治,结束了广大人民连起码的生存权都受到侵害的状况,人民上升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多媒体播放片段四: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片段)
教师:(分析)从刚才的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请同学继续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片段五:2002年大事纪要片段)2002年是中国人民进入新世纪后的又一个闪光的年份,大事不断,喜事连连: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80000亿元;11月8日,举世瞩目的党十六大顺利召开;12月3日,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还有三峡二期工程顺利截流、“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升空。
教师:请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社会主义中国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三)、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教师: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都深刻体会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从社会主义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学生讨论)
学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教师:对,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经历了严重的挫折。这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
二、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一)、探索的十年:1956~1966年(板书)
教师:这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的十年。其间,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去搜集相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国家在这一时期会遭受严重的挫折?
学生:由于国家脱离实际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对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多媒体显示一幅“亩产粮食十万斤”的漫画和一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标语。)“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当时,由于党中央错误地估计了国家取得的成就,在工农业上定的指标太高。为了完成这些完成不了的任务,各部门都虚报数字,随即在全国刮起了“小麦亩产7320斤,水稻亩产十万斤”的浮夸风。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一轰而起,盲目追求“一大二公”,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这些严重脱离实际和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结果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教师:(归纳)虽然这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仍然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课文52页插图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升起的磨菇云;又如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但是从1966年开始,我国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二)、灾难的十年:1966~1976年
教师: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去查阅有关“文革”的资料,相信同学们对“文革”这段历史已有一定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反映“文革”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文革”这段历史。请看屏幕:(多媒体显示“红卫兵现场批斗会”图片)
教师:“文革”十年,由于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相当曲折的弯路,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文革”十年究竟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什么样的灾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2~53页小字部分后回答。
学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5000亿元,并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教育、科教和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对了。然而,党和人民最终战胜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革”。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中国走了20年的曲折历程。请问:这20年的曲折历程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充满曲折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过程。
教师:对。那么,我们应该从这20年的曲折历程中吸取什么教训?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学生: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
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必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20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党和国家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党和人民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于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三)、历史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53页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教师:(分析)这位同学回答对了。
第二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案
学习十九大精神教案(第一课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的:
1、知道十九大召开的时间,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感受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3、了解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辈为“中国梦”奋斗的艰辛历程和崇高精神,激发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4、增进少年儿童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情感,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争当“好少年”,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
教学重点内容:
1、讲述中国故事
2、学习十九大精神
3、争做“时代好少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十九大,距离我们小学生千里之遥,因为它远在北京,那是我们的领导在商量国家大事;但十九大又近在眼前,因为领导们谈论的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今天我们要认真学好十九大精神,做新时期好少年。
(二)学习十九大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总书记做了重要的讲话。
总书记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和思想光芒,充分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大情怀,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报告的主线和灵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我们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世界社会主义学说和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是指引和照亮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灯塔和精 神北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根本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上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伟大时代产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嘱托,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的崭新篇章。
三、畅谈“中国梦”,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四、总结
我们一定继承和发扬好光荣革命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牢牢把握把党建设好、把道路坚持好“两个根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第七课 品味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教学教案
第七课 品味生活 框体1 情趣与兴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情趣,提高辨别能力、分析力。知识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有情趣。
2、通过参与活动明确情趣同个人的兴趣有关,对其有一个科学认识。教学重点
情趣的多样性(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教学方法
情景测量法、观察法、谈话法、比较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首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请问同学们有哪些兴趣爱好呢?但你们进行着你们感兴趣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同学们回答:„„
老师:其实呢,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同学们是否有着同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兴趣和情趣的知识。
一、情趣源于兴趣(板书)
1、关于兴趣
兴趣的含义:兴趣是由好奇心产生的一种精神向往。(板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一些好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大家看一下书本71页的讨论题。杨叶学习之余„„(同学们讨论并作答„„)
老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我们专心学习课程知识是正确的。但是呢?我们培养兴趣爱好是不是不好了呢?不是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我们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加广,学到更加多的知识,同时呢,培养兴趣爱好,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情操,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可能跟身边的一些人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当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成为知心朋友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体会呢?那么兴趣爱好不同的人呢,会不会成为知心朋友啊?下面就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管宁割席》„„
2、关于情趣(板书)
(1)情趣的含义:情趣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情趣是一个人的性情和志趣,反映着一定的精神寄托和思想追求。反映了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个人文明向上、积极进取的体现。(2)生活处处有情趣
老师:现在给两个选择大家:一个是生存,一个是死亡,请问大家会选择哪一样呢? 同学们回答并说明原因:„„
老师小结:大家都选择了生存,看来大家都非常向往生活,热爱生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的美好,有巍峨的高山,莽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宝珠般的湖泊,星罗棋布的岛屿、辽阔的海洋,处处都充满了情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游玩过了吗?祖国地大物博,还有丰富的资源等着同学们长大以后去开发利用,为国家作贡献,祖国有没多美好的风光、那么多的情趣没有去发现,去感受,同学们又怎么会不选择生存呢。
(3)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板书)
区别:兴趣是短暂的,而情趣是持久的。(板书)联系:兴趣可以升华为情趣。
比如养花,开始的时候是出于好奇心种了些花,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你就会发现养花可以使人的心情变得平和,消除烦恼,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趣。
二、情趣的雅与俗 高雅的生活情趣
1、情趣
庸俗的生活情趣
老师:请问大家喜欢玩网络游戏吗?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一定玩过《反恐精英》了吧,也是平常我们说的“cs”,玩过的请举手。大家讨论一下他们的生活情趣是否高雅? 同学回答:„„
老师:其实呢,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去玩一下游戏可以放松一下我们紧张的头脑和心情,从这方面来看呢,玩游戏是好的,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如果沉迷在游戏中呢,就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影响学习成绩,从这里看呢,玩游戏是庸俗的情趣。大家看下面几个小例子,看是高雅的情趣还是庸俗的生活情趣。
(1)喜欢看小说,常常熬夜,导致第二天上学迟到,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为什么?(2)双休日写完作业后,和同学们一起去踢球,锻炼身体,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为什么?(3)利用电脑上网学习,查资料,上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为什么?(4)上网打游戏,浏览黄色网页,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为什么?
2、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作用 高雅情趣的积极作用: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用书本73页4副图画说明)庸俗情趣的消极作用: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用法轮功说明)小故事:“法轮功”大家听过吧,一个辽宁人叫做柏常裕,因为练习“法轮功”,有病拒绝治疗而亡。据他的儿子反映,其父于1997年开始练习“法轮功”,有病不吃药、不医疗。1998年开始消瘦,多次劝他到医院检查,但是他还是拒绝,手里拿着“发轮功”那本书说:“你看,李洪志就在我身边,帮助我消业,我的病躺一个月就好了。”在1999年4月28日,家人将柏常裕送到医院后,他仍然拒绝治疗,与5月3日死亡。
第四篇: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序号
标题
内容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
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因特网
5.访问因特网
利用网络浏览、搜索、下载信息;
电子邮件、论坛、远程登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 1 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内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本课有很多有关信息方面的概念,要结合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有关内容。
第2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本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系统都由什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3课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本课从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使学生通过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明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第4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本课从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既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因特网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第5课
访问因特网,通过安排利用网络搜索、收藏“南极科考”相关信息并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远程登录发送信息,网上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引领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浏览、搜集、下载、传递信息的方法。
本单元作为开课之篇,既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又要注意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内容,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其价值,并加以分析和提炼。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和探索等方式,结合视频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学习、问题驱动及交流展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提炼和概括,让学生领略并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第二单元(6—11课)
多媒体世界
序号
标题
内容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媒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的概念;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8.声音
声音的数字化;音频的加工处理 动态图像
视频的形式;数字视频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什么是动画,简单的动画制作 图文处理
在Word中编辑文字、图文混排;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编辑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学习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
本单元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通过活动了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特点、格式及采集、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6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安排了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含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要让学生们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多媒体,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采用比较形象、声文并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第7课
图形图像,本课安排了图形图像的概念、数字化过程、压缩、数字图像的加工处理等内容。了解图形、图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矢量图,什么是位图,两者的区别,分别有什么文件格式。图像在多媒体方面的作用,能对图像进行加工,达到不同的效果。
第8课
声音,从声音表达信息开始,引入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介绍声音和音频的关系。在“信息岛”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几种格式的应用等。安排了使用Adobe Audition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的活动,学习对音频文件加工处理等。
第9课
动态图像,视频和动画都属于动态图像,两者的产生原理很相似,两种媒体形式都是活动画面。本课介绍了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区别和转换,数字视频的文件格式、压缩、编辑处理等,了解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加工处理视频。
第10课
图文处理,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这一活动,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文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包括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绘制表格,图文编排和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积极性,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提高巩固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掌握Word软件的 3 应用。
第11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本单元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来体会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以及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把知识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各种教法,比如:让学生们进行感性认识,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实物,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体会总结出知识性内容;操作性的内容,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着操作,不要限制他们,等等;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疑问或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带着疑问或兴趣开始教学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疑问、加深认识,最后结束课程的时候,由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我总结。
第三单元(12—16课)电子表格-——Excel 序号
标题
内容数据的计算
认识Excel;
在Excel中使用公式、函数等进行数据计算;数据的排序
在Excel中对数据排序; 在Excel中筛选有用的数据;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在Excel中将数据分类汇总;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
在Excel中制作数据图标;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对数据(文字、数值、符号等)进行处理,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电子表格可以输入输出、显示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各种复杂的电子表格文档,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并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同时它还能形象地将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变为多种漂亮的彩色图表显示出来,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可视性。电子表格有着很广泛的用途,用于各种“表格”式数据管理的领域,如财务、行政、金融、经济、统计和审计等众多方面。Excel是基于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它既有功能强大的各种处理模块,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完成多种多样的图和表的设计;同时它又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易学易用的按钮式操作,使用户能轻松地处理数据,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数据处理工具。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活动使学生来熟悉电子表格——Excel的功能,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工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数 4 据。建议5个课时完成。
第12课
数据的计算,通过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的活动任务,熟悉电子表格工具,掌握输入数据、添加表头和数据求和等操作。
第13课
数据的排序,通过排列雅典奥运会奖牌榜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以及学会根据表达信息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表格格式。
第14课
数据筛选,通过统计各国游客入境情况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
第15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通过对我国2003年城市国际旅游情况汇总的活动,学会运用Excel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统计运动会比赛成绩的活动,学会利用数据透视表和生成数据透视图来呈现信息。
第16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通过制作网龄与网络认识图表,学会利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本单元学生通过完成感兴趣的、和现实密切联系的活动任务,学习运用Excel处理数据。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采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作为活动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探寻数据处理的规律。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中数据处理工作的帮助。
第四单元(17—22课)图像处理——Photoshop 序号
标题
内容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认识 Photoshop; 使用选取工具合成图像;
认识 Photoshop中的图层;认识 Photoshop中的路径
Photoshop中的路径含义;路径的使用;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Photoshop中的色彩调整工具;
20认识通道
通道的作用和使用;蒙版;绘制图画
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图层样式;制作公益广告画
综合实践课
目前,人们所说的图像处理,指的是对图像进行某些加工,使之能够输入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完成存储、编辑、组织、展示、传输等操作的过程。图像处理任务要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查看、编辑、存储、绘制、管理图像文件。目前,能够用来处理图像的软件很多,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程序、“照片编辑器”程序,Photoshop,PaintShopPro以及国产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等。本单元安排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认识和使用,Photoshop重要的功能就是图像合成,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图像合成的方法,图像选取的工具总结等,然后是图像色彩的处理和通道的使用,最后介绍到Photoshop的绘画功能等。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学会图像处理,能够对图像进行色彩、亮度和大小进行调整,能实现多张图片的合成,并且能运用Photoshop绘图。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17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本课介绍了认识Photoshop,安排“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这一活动,学习使用魔棒、仿制图章、抽出等工具完成照片的合成。安排“合成宽幅风景图像”和“制作皮影效果图像”等活动,练习图像合成的三种形式。从中了解Photoshop中的图层、选区等概念。
第18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熟悉并运用Photoshop中的路径,了解路径的作用,并进一步学习使用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选取图像。
第19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学习使用Photoshop的对比度、色阶、色相等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色调,进一步体会色彩与表达信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第20课
认识通道,本课安排制作“蝴蝶掌心舞”的图画这一活动,介绍了Photoshop中通道的功能和用法,通道在调整颜色方面的作用等。涉及到蒙版的使用和功能等,主要学习艺术图画的处理。
第21课
绘制图画,绘图是Photoshop的一个功能,本课通过绘制一幅“美丽家园”图画,学会使用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图画。
第22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制作生活中用到的公益广告画,体会Photoshop这个工具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程度。
教师应运用适当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学会图像处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Photoshop这一工具。用Photoshop很容易制作出具有某种效果的作品,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不仅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基本技能,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 6 时地渗透、总结知识与方法。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逐层深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先介绍用Photoshop合并图像并进行初步编辑加工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绍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常用操作,最后学会使用Photoshop绘图,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步积累、螺旋上升。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同一任务或操作,注意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涉及了一些美术知识,应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美术知识来创作美观协调的作品,适当地把一些美术知识整合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改编、套用或重新设计教材中的有关实例或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课型:授新课
授课人:沈镇涛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题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是世界存在发展最为关键核心的部分,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想法很重要,要有这么意识和责任心。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避免不该有的冲动,合理保护自己在当今这个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由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状态下,这时候的学生显得比较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同时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态伦理意识。
品德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是重点。(2)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听录音谈感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老师对大自然的进一步的描述,让学生谈感受。
目的: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从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二).新课过程: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它们的成长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价值。从而点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适当的补充或让知道的同学作补充,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最后由我作小结。
活动的目的:通过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我把事先准备的两幅图展示:一幅是各种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的图片;另一幅是没有生命、干涸贫瘠的土地。
提问:你们喜欢那幅图?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活动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并点明主题: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和关爱。(板书)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1)抢答活动:看谁知道得最多:已经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动植、物?(如渡渡鸟、蓝马羚、大海雀、白臀叶猴、麋鹿、华南虎、雪豹、扬子鳄、大熊猫黑犀牛、白眉长臂猿等)
思考:这些动植物为何远离我们?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2)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环境问题:如沙尘暴、疾病、气候等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认为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带来的后果是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3)心灵碰撞: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经历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读过的感人故事等。目的:引起学生内心的的感动,感悟到人与其他生命应该和谐相处(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